名言道德经

时间:2022-05-05 17:2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国学论坛 | 评论: 次 | 点击:

名言道德经

1.老子的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2.道德经的名言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道德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道德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道德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道德经》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老子》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道德经》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道德经》

3.道德经名言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老子名言名句大全有哪些

老子名言名句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孔子: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孔子哲理名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

6.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孔子: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孔子哲理名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

7.老子在《道德经》中有哪些名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对于这一段,历代的人们都把这个“道”解释为宇宙之道、天地之道、自然之道等等,却没有与“德”联系起来。事实上,《道德经》论述的只是两个问题:“道”与“德”,“道”并不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而是个体修行也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现代人把佛学和道家思想当成神秘文化,是由于他们修道的方法十分特别,并且需要修道者具备特殊的“德”。历代人们修道的多,知道修道需要先修特殊的“德”,而最终明了“道”为何物的人极少。《道德经》总论部分提出了修道的方法,后面极大部分却是论述修道之“德”的,所以只修道不知“德”者难于理解它,不实修只从文字上理解道为宇宙之道者更难于理解它。唯有修道能明了究竟者,方知“道”与“德”合二为一,道德经三字,提纲挈领,实已把全文的内容都概括无遗。

8.老子的名言

孔子最经典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要的,千万不要强加给其他人!说的再准确些,你不喜欢、不愿易受的,也不要让其他与你有同样知觉的生命个体去接受。

比如,你不愿意被欺负,被宰杀!牛羊、猪鸡,也不愿意被捆绑、被宰杀,你就不要去让他们受苦送死!人与人之间的情况比较好理解。 老子最经典的名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已成道。

他是说,有上等智慧之人,听到老子讲得道,马上就去修行、学习,按老子的教理去实践。中等智慧之人,是将信将疑,又想去实行又犹豫不决。

下等智慧之人听了道之后,大笑之!因为他不可理喻。正由于他理解不了,才正说明“道”的非常与微妙!道不是所有人都能听闻得!更不用说“得道”了。

名言道德经

《道德经》格言10句,感悟道家智慧

老子,是道家的始祖,他的代表著作,就是《道德经》,也叫《老子》、《五千言》。这部《道德经》虽然仅仅五千余字,却流传两千多年,影响深远,被后人誉为“万经之王”。

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感悟:老子把道比喻成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水。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的方向与世人的方向是截然相反的。要想修行见道,就要和世人反着来,别人争名夺利,我们就要不争、不贪,才能返本复原。

《道德经》格言10句,感悟道家智慧

二、夫唯不争,故无尤。

感悟:大自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一种状态,就是因为有了人类的欲望,有了争抢,才破坏了这种和谐的状态。如果我们能够不争不抢,安守本分,保持中道,就可以回归自然了。

三、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感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都在为名利而劳苦奔波,却不知积累再多的财富,也是守不住的。佛经上讲,一个人的财富是五家共有,分别是水、火、官家、盗贼、败家子,根本就不是你自己的,随时都可能失去。

四、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感悟:人为什么有烦恼?是因为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为什么有欲望?是因为人们执着于这个肉体就是自己,这才是烦恼的根源。如果我们不执着这个肉体了,那就从根本上解除烦恼了。

《道德经》格言10句,感悟道家智慧

五、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感悟:尘归尘,土归土。人的一生,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最后不过是落叶归根,一抔黄土而已。无论是人、动植物,还是山河大地,都是从一个自性生出来的,本质上都是空性。所以人在回归本性后,就达到一个虚无清静的状态,我们起个名字,就叫复命。

六、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感悟:世人为什么会争斗?就是因为有执着、妄想、分别。如果一个没有了人我分别,做到心中无我,就自然不会去争斗了。连“我”都没有了,天下人还怎么与其相争呢?

七、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感悟:《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万事万物,乃至于整个天地宇宙,没有一样是恒久的,都在生死轮转、无常变化之中,更何况是我们人呢?所以我们应该看破真相,学会放下,不要再斤斤计较,为名利得失纠缠不清,才能活得潇洒自在。

《道德经》格言10句,感悟道家智慧

八、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感悟:道,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永恒不变,好像没有什么作为,但万事万物,天地宇宙的一切,又都是道所生化的,所以说看似无为,而无所不为。

九、反者,道之动。

感悟:道的运动规律是怎样呢?就是“反”,凡事都反着来,才能保持一个平衡状态。你这边高了,它就让你低点,那边低了,它就让它高一点。这个人太得意了,就给他来点烦恼;那个人太倒霉了,就给他制造一点机会。所谓“物极必反”,就是因为道在起作用。

十、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感悟:凡事都是有得有失,有利有弊,都有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所以儒家讲中庸之道。在日常生活之中也是一样,你越是在意的东西,就越容易失去,越容易让自己受到伤害,所以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永久幸福快乐。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