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形式主义名言
时间:2022-05-05 18:5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中国青年网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反对形式主义名言
1.怎样反对形式主义
反对形式主义,最根本的是要端正思想路线。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形式主义与实事求是是背道而驰的。我们一定要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把高涨的工作热情与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做到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真正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加强党性修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这样,形式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反对形式主义,关键在领导。反对形式主义,必须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上级要为下级做出样子。一方面对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对下级布置任务,检查工作,都要考虑到切实可行,坚持摒弃华而不实的东西。另一方面,对下面形式主义的东西要有所警觉,千万不能光听听汇报,看看典型;要到群众中去,作一番艰苦的实际的调查和了解,以获取真实的情况,从而不致被“形”所遮,为“表”所感。尤其是,不能与下面搞形式主义的行为同化,防止形式主义越过领导关。
反对形式主义,最有效的办法是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形式主义的一个共同特征,是眼睛向上。他们做样子,是给上级看的,心中根本没有群众。因此,反对形式主义,必须依靠群众来进行。要把政策交给群众,把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工作孰优孰劣,让群众来评判。
反对形式主义,治本之策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形式主义屡禁不绝,最深层的原因是干部制度不健全,或者说现行干部制度的某些弊端必然产生和助长形式主义。要从根本上克服和杜绝形式主义,就必须深化改革,从干部制度上解决问题。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是反对形式主义的治本之策,只有解决了制度问题,形式主义才能得到根治。
2.白居易主张什么,反对形式主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3.不能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有何深意
一是不能只“作秀”,不做事。有的人,走基层看似“风风火火”,又是到社区,又是到企业;今天到乡镇,明天到农家;今天搞调研,明天搞督查。走马观花,天天下基层,天天问民情,结果事情没做一件。搞得基层疲于应付,老百姓眼花缭乱,最后感觉就像看了一场戏。
二是不能只“做资料”,不做实事。个别地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案齐全,文件繁多,问卷做了不少,心得体会一篇篇,资料成堆,却没有做一件“为民实事”。
三是不能只“听报告”,不下基层。个别领导干部,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搞成文山会海,大会小会天天开,走到那里会就开到那里,报告长篇累牍,数据云里雾里,群众就是没看到人影子。
四是不能只“做宣传”,不管效果。个别地方,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标语等载体,铺天盖地的“重大活动”、“重要讲话”,基层干部群众“都晓得有那个事”,但干部思想没提高,工作没起色,群众没得到一点实惠。
用形式主义的做法来反对形式主义,这是形式主义者不甘失败的表现。要区别这种“新生代的形式主义”,关键点在于:看他是否在做实事,是否为基层干部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
4.抵制败金主义名人名言
莎士比亚说:“金钱能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懦夫变成勇士……”。大师的这句名言是对拜金主义的绝妙讽刺,曾广贤文中说:“有钱有真理,无钱理不真”。更是对金钱罪恶的鞭笞。
劳动有一种永恒的高尚性,甚至于神圣性。不管一个人是多么愚昧,忘记他的高尚的任务,只要他切实认真劳动,他总是有希望的:只有在懒惰中才有永远的绝望。劳动,即使是拜金主义的、卑贱的工作,也是和“自然”打交道:真正想要去作好一件工作,这本身就会愈来愈把人导向真理,导向“自然”的安排和规则,这些也就是真理。 〔英国〕卡莱尔:《过去和现在》
5.为什么要反对形式主义
把形式主义放在“四风”之首,足见其流弊之广,危害之大。
“形式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危害党和人民利益,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腐蚀党员干部队伍,对政治生态的破坏是无与伦比的,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大敌。
劳民、劳官、伤财。形式主义重形式轻内容,重行动轻实效,务虚多务实少,其后果必定是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高投入,在实际效益上的低产出甚至不产出,最终劳民伤财。
形式主义不只劳民伤财,而且也无端地“劳官”。一些领导干部为了应付没完没了的形式,天天就像赶集一样,一场未完,又要赶一场,疲于奔命,造成精力的无端消耗,不可能真正潜下心来,及时地、系统而深入地去调查研究,去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急事、难事和大事,其结果必然成为忙忙碌碌的官僚主义者。
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才能实事求是地制定贯彻落实的措施和方法。
而在形式主义者眼里没有群众,没有实践,没有变化发展,扼杀了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胆略和才干。结果,使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是在文件上、计划上、口头上“落实”,实践上“落空”,丧失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
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领导者在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尽做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事情,最终吃苦头、受伤害的是群众。
违背人民利益和意愿的事情多了,群众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间长了,就会失去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时,形式主义与权力腐败有着密切的联系。
形式主义催生腐败,腐败反过来又助长形式主义,这进一步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反感,破坏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形式主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而是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不解决形式主义的问题,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就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
形式主义具有寄生性,它紧紧依附于权力。干部只要沾染了形式主义的恶习,就必然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到脑后,就必然运用投机取巧的手法捞取政治资本和经济利益,就必然助长党内和社会上只顾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和整体的利益,以及思想懒惰、墨守成规、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办事拖拉、不讲效率等歪风邪气。
久而久之,人们看见那些搞以假乱真的形式主义者,往往受“益”不浅,必然仿而效之,从而败坏党风政风,带坏社风民风。
异化的权力 加深了形式主义蔓延
形式主义作为一种典型的、常见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与党的的性质、宗旨、优良作风截然对立,是整治党内“四风”问题的关键所在。恩格斯曾借用德国诗人海涅的名言“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无产阶级阵营内部的形式主义者作了辛辣讽刺。
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一针见血地批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中央发起了延安整风运动。1941年8月18日,陕甘宁边区交通厅的主要负责人高克林提交了一篇题为《鲁忠才长征记》的调查报告,介绍了富县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去定边盐池运盐的过程,并对当时运盐所用的牲口数量、来回富县与定边两地的时间、沿途的各类情况做了细致记载。毛泽东在阅读《鲁忠才长征记》后认为,这篇报告语言简洁、立足实际,把复杂的经济问题讲得生动具体,克服了夸夸其谈的老毛病,并在给这篇报告写的按语中称,“把那些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扫掉”。
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积极推动下,重视调查研究的现象在党内蔚然成风,成为改造形式主义土壤的实践工具。调查研究的开展,使党的高级干部走出书斋、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形式、新样态。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进京赶考”的执政考验,中国共产党将整治基层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作为巩固和建设政权的重要手段。1952年年底,党中央针对基层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下派任务多、干部职衔多、公文报表多、活动会议多和机构配置多等“五多”问题,进行了一次针对形式主义的专项整治。
例如,当时长沙一区委书记反映,区委每10天左右虽只布置两三项工作,但经区长、专署干部,党、农、青、妇、文教、合作、银行、税收等干部一补充就成了10多件。华北局在报告中提及,河北盐山县农村除随便召开卖豆饼、卖酒等群众大会,孤立地召开各系统的干部会议、业务会议外,有的村庄竟然在一个月内召开群众大会达28次之多。辽东省则在抽查中发现,在1952年第三季度内,省属11个单位、20个县市和5个区镇就自行颁发了316种调查统计表格,“很多互相重复、毫无意义”,其中发到区村镇一级的便有145种。
为了解决“五多”问题,党中央要求各地方、各部门重点解决领导机关中的官僚主义和分散主义,坚决废止引起“五多”问题的不良制度,并对规定任务、召集会议、调人集训等具体问题按照实际可行的情况,加以适当调整。党中央通过破除诱发“五多”问题的旧有制度,建立“有领导的统一的和适合情况的制度和办法”,切实为基层党员干部减负、增效,为消解基层工作存在的形式主义探索出了宝贵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向前发展。
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内外环境。一方面,形式主义往往与官僚主义相伴而生、共同出现,官僚主义是形式主义的产生根源,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的外在表现,整治形式主义需要与整治官僚主义协同推进。另一方面,形式主义又与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落后保守密切相关,错误的群众观、扭曲的政绩观、异化的权力观加深了形式主义的蔓延与扩散,增加了整治形式主义的难度。
回顾中国共产党整治形式主义的历史与案例,可以总结出以下五条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以壮士断腕的政治勇气和刀刃向内的政治魄力,坚定不移、持续不断地整治包括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内的党内一切不正之风和歪风邪气。
第二,加强调查研究,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和保守主义,又要反对地方主义和分散主义,因地制宜、灵活有效地开展实际工作。
第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政绩观和权力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警惕“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第四,提升地方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拓展基层治理的政策工具箱,丰富基层治理的技术和手段。
第五,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中,站稳群众立场、贯彻群众路线,敢于打破形式主义的陈规陋习,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将形式主义的苗头和倾向及时扼杀在萌芽阶段。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助理教授)
王昆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