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俗文化之名人名言警句
时间:2022-05-05 21:4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学高为师537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关于民俗文化之名人名言警句
1. 关于民族文化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文学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
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歌德.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自己的信仰和目的,并且在任何时候都不改变。
我前面已经说过,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什么是我们求同的基础呢?那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轩辕黄帝的子孙!面对着日寇的步步进逼,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不愿当亡国奴!——周恩来. 中华民族的解放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献他纯洁的爱国之心。
——冼星海 另一方面,如果不让心灵成为自己的先知,不让它经过一个孤独的检验的自我恢复的过程,便让它接受别的心灵找到的真理,那么,无论那真理多么光辉,它也会造成致命的伤害。天才若对别人的天才影响过度便足以永远成为天才的大敌,我的说法每个民族的文学都可以作证。
英国的诗剧家已经跟着莎士比亚亦步亦趋两百多年了。——爱默生 我懂得衰亡民族的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见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重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鲁迅 无论爱什么,——饭,异性,国,民族,人类等等,——只有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二六时中,没有已时者有望。——鲁迅 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
——赫尔岑.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在被改造的浅显粗陋。然而,这文化的粗鄙化带来的更深、更长远的危害,不仅仅在文化本身,还将败坏我们的国民精神,即精神走向浅尝辄止、粗糙浮泛、不求精神和甘居落后,伪文化将进一步使民族低素质化。
——冯骥才 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
——周恩来 鞭炮不是一种罪过,而是一种民俗,谈不到用“严禁”二字。……西班牙人斗牛充满风险,但西班牙人不会禁止这一风俗,这样的例子在世界上举不胜举。
因为风俗浸透着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对一种浓郁的表现民情民意的风俗,最好不用禁令。——冯骥才 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斯对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在条件。
——毛泽东 因为据我的经验,那种表面上扮着“革命”的面孔,而轻易诬陷别人为“内奸”,为“反革命”,为“托派”,以致“汉奸”者,大半不是正路人;因为他们巧妙地格杀革命的民族的力量,不顾革命的大众的利益,而只借革命以营私……——鲁迅 民儿为国家民族战死疆场,是死得其所。——范筑先 为争取最后的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
——郝梦龄 我们的社会骨子里还存在着很深的“重理轻文”的偏见,我们的教育生态环境是失衡的。与其大谈特谈素质教育,还不如首先提高目前中国学生并不乐观的语文素养。
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语文水平的提高更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曹文轩 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周恩来 值此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我身为军人,为国捐躯,份所应是!——王禹九 我堂堂中国军人,沙场捐躯,死亦光荣,岂能求一时苟安,丧失民族气节,为人耻笑。——刘茂恩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郁达夫 全国各民族,首先要爱国,要有爱国主义,只有国家发展了,各民族才能发展。——乌兰夫 我给英雄下的定义是必须用武力为他人或者是为民族、国家谋求利益的才是英雄。
好汉是什么呢?好汉这个词是为了他人,但是不一定是正义的。所以这里面有是非善恶的问题。
——吴越。
2. 有关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东汉·刘备《三国志·蜀志传》
白话译文: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白话译文: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
白话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白话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5、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白话译文: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 有关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
1.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2.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3.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徵4.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8.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9.命为志存。
——朱熹1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13.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列传》1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1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16.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1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18.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1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2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2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22.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2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卜居》2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25.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26.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2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2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2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4. 关于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
一、社会的文化是历史为思维活动提供的媒介物,它必然制约着思维活动在现时代的可能性,其必然性与任何时候自然界的不变规律给思维活动造成的限制一样。
出自:〔俄〕拉甫罗夫《历史信札》
介绍:拉甫罗夫是俄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民粹主义理论家。笔名米尔托夫。1870年加入第一国际。
二、在进行思维活动时,文化应该作为一种历史上产生的媒介物,而不是作为一种不变的规律来加以考虑。
出自:〔俄〕拉甫罗夫《历史信札》
三、人是有历史的动物。人的文化生活是一种世代相承愈积愈厚的历史联系:谁要想参加到这个联系中去通力协作,就必须对它的发展有所了解。
出自:〔德〕文德尔班,引自《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著作选辑》
介绍:文德尔班(1848~1915),英文名Windelband,Wilhelm,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的创始人。1848年 5月11日生于波茨坦,卒于1915年10月22日。
四、一切伟大的文化都是市镇文化……世界历史是市民的历史。
出自:〔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介绍: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五、一种文化的每个青春期事实上就是一种新的城市类型和市民精神的青春时期。
出自:〔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5. 关于传统文化的名言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52.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知 耻 62.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 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 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 改 过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
6. 有关民俗的名言
1.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2.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3.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4.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5.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6.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7.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8.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9.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10.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11.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12.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12.鸡蛋碰石头——完蛋——蛋壳承受的压强远小于石头能承受的压强,鸡蛋碰石头,鸡蛋先破。13.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14.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满意请采纳
7. 有关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的鉴赏的名言警句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者听过的缘由,但决不会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者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见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
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冯梦龙)
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伏尔泰)
描写燃烧的火焰和原野的树木时,要注视它,直到发现那些树木和火焰跟别的树木和火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止。这样,作者就能赢得独创。(福楼拜)
失败是保护作家的天使,失败可以使作家超出琐碎事物之上,使他免于沾上自命不凡的灰尘,陷于自我崇拜的泥泞。(高尔基)
8. 关于''民风民俗"的名言,诗句
1.金钱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风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不管什么义与不义,只要能够达到尘世的天堂,享尽繁华之福,化心肝为铁石,胼手胝足地去争取暂时的财富,这是今日最普遍的到处都揭橥着思想,甚至法律上也这样写着。——巴尔扎克。
2.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林徽因 3.保有跨越世代的传统风俗绝对不是坏事,现今的日本几乎没有代代相传的思想,人们毫不珍惜思想与常识,用过即丢,也没察觉到累积智慧与知识的重要性。
——伊坂幸太郎 4.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
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这里的风俗,十五六岁的姑娘就都梳上头了。
这两上丫头,这一头的好头发!通红的发根,雪白的簪子!娘女三个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汪曾祺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
暑假积累:关于“礼”的10大经典名句
暑假积累:关于“礼”的10大经典名句
孔子毕生致力于恢复周礼,他希望借助周礼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制度,也希望人人以礼调和社会。正如孔子的弟子有子所说,"礼之用,和为贵。"
一、兼相爱,交相利
选自《墨子·兼爱》。【译文】人人互相帮助,互谋福利。平等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爱所有人。
二、不学礼,无以立
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释义: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
三、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出自《孝经·广要道章》。孔子说:"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更好的办法。所谓礼,就是尊敬罢了!"
四、多行无礼,必自及也
行:做;自及:轮到自己头上。无礼的事做多了,必然会殃及到自己头上。
五、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
选自《礼记·曲礼上》。长者举杯未饮尽,年少者不能饮。长者相赐,年少者卑微者不能推辞。
六、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选自《礼记·檀弓下》。国人奢侈,就用节俭来教导他们;国人节俭,就用礼仪来教导他们。
七、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
此话强调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的理解别人,尊重别人,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别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
八、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道德仁义,没有礼就不能成就。用教学和训导来端正民俗,如果没有礼,那就欠缺不完备。
九、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见宋代欧阳修《泷冈阡表》。祭:祭祀。养:奉养,这两句大意是:死后供祭丰盛,还不如生前给以薄一些的奉养。
十、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乱规矩;只是直率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急迫不逊。"
- 上一篇:描写友谊陪伴的句子唯美
- 下一篇:尘埃无语的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