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的名言

时间:2022-05-06 01:2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夏都西宁 | 评论: 次 | 点击:

苟利国家的名言

1. 有人知道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是家风的名言警句吗帮帮忙

我只知道下面的内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释义】: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出处】: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

【作者】: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2. 林则徐名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 出自哪本文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表达为国奉献的思想感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的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在这里,“以”的意思是“用、把、拿”的意思。“生死以”是介宾结构“以生死(实际是‘以死’)”的倒装,把宾语“生死”提到介词“以”的前面。直译是“用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语中凡是用两个相反意义的字联合组成的词语,往往其中只有一个字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在这首诗的“生死”一词中重点的、真正的意思是“死”,“生”字只是用来构成偏义复词,只是陪衬。类似的例子很多,例如鲁迅赠日本友人的诗《题三义塔》中“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恩仇”一词中,重点和真正的意思是“仇”,否则,连“恩”也要“泯(泯灭,忘记)”,那还能依然是兄弟吗?跟上述的“生死”一样,如果两个相反的意思都有,就解释不通了。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难道可以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坦然接受吗?

春秋时郑国子产受到诽谤,曾说过:“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趋:迎受。苟利二句是林则徐最喜爱,经常吟咏的诗句。

3. 邓世昌的名言【5条】

1.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2.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3.今日无非一死,但虽死而海军的声威永在!今天是我们报国的时候了

4.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5. 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 、中国民族英雄。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

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4. 报效国家格言警句

【格言警句】

国家、责任

如果一个国家的所有成员都忽视法律,这一事实就足以使这个国家解体和毁灭。 --斯宾诺莎

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情感之中。爱国之情则是放大了的孝心。--菲尔德

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啊!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么呢! --车尔尼雪夫斯基

我只觉得我是献身给我的国家。这种全心全意的贡献里面,竟有着如此巨大的愉快。我已经切切实实懂得了,为什么人们能在彻底的自我牺牲中,获得无上的喜悦。 --泰戈尔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

我的生命我的理智,我的光明,只是为烛照人类而具有的。我对于真理的认识,是用以达到这目标的才能,这才是一种火,但它只是生活在我内心的光明中,把它在人类面前擎得高高的,使他们能够看到。 --托尔斯泰

苟利国家身死矣,岂因祸福逼趋之!

----林则徐

5. 关于尽忠报国的句子

1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汉·班固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6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范仲淹 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宋·陆游 8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病起书怀》 9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宋·陆游 10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宋·陆游 11一寸赤心惟报国。

——宋·陆游《江北庄取米》 12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1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4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宋·陆游 15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 陆游。

苟利国家的名言

清廉家风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近日,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省妇联联合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树清廉家风 创最美家庭”主题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家庭作廉洁治家的表率。我们撷取中国古代先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当代模范的清廉家风故事,与大家一起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清廉家风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廉家风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图1:林则徐

清廉家风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字元抚,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其主张严禁鸦片,并留下名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以爱国主义对待国家,以重民思想对待人民,以改革精神对待社会,以廉洁自律对待自己,为后世竖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林则徐一生为官三十载,在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中,他始终不忘教诲子女。林则徐的子孙今已至第九代,后辈们牢记祖训“破荡败业非子孙”,故子孙无论居国内,或侨居海外,多能勤奋上进、克己奉公、诚意待人、忠于职守。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呈现出的崇高人格,影响和培育了一代代爱国精英。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曾要求“继承、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

清廉家风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图2:林则徐《十无益格言》

“十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鸷无益。”
清廉家风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图3: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27岁的林则徐第三次晋京参加会试考中进士,获殿试二甲第四名。

清廉家风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图4:林则徐为官刚正清廉、恪尽职守,堪称楷模。

清廉家风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图5:林则徐为了了解外国对华的评论,曾注意摘译当年伦敦出版的英国人指责鸦片走私的《对华鸦片贸易罪过论》及《华事夷言》。图为《华事夷言》刻本之一页。

清廉家风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图6:林则徐禁烟六策。

清廉家风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图7:1985年6月,林则徐第五代孙、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凌青(右一)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副秘书长(右二)递交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中英联合声明》于1984年12月19日在北京签署,翌年,中国政府将该声明向联合国备案,而负责这件事的正是时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的凌青,这种历史的巧合令人深思。

清廉家风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图8:林则徐撰《先妣事略》《先考行状》,记述了儿时父母对其的教育。

清廉家风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图9:林则徐“析产阄书”。林则徐61岁时为诸子写立分书,对财产进行了处分,道出他为官30多年所积家产尚不及他一年的“养廉银”,足见其清廉官风。

清廉家风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图10:清红木银饰玉石头鸦片烟枪。

清廉家风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图11:林则徐使用过的印章,左:宠辱皆忘;右: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 。

来源:综合整理自网络

监制:高照华

责编:刘幸海

编辑:冯丽晨、朱伟林

清廉家风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