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名人名言
时间:2022-05-06 09:3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史学者李老师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秦朝名人名言
1.关于秦始皇的名言有哪些
1. 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南怀瑾
2. 人们对嬴政有多痛恨,对荆轲就会有多敬重;对弱者有多少同情,对荆轲就会有多少讴歌。——易中天
3. 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刘禹锡
4.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
5. 若楚昭遭祸,奔秦求救,卒能返国,可谓善败者不亡矣。 ——诸葛亮
6. 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煊赫! ——梁启超
7. 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 ——司马迁
8. 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 ——司马迁
9.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10. 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刘向
11. 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刘禹锡
12. 雨打湿了庐外青碣,打不湿你的心。时时事的变迁再与你无干,桃花源外是秦是汉,自有天数。你改变不了它,也拒绝被它改变--就这样静默地对视。 ——安意如
13. 人间永远有秦火焚不尽的诗书,法钵罩不住的柔情。 ——张晓风
14. 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 ——岑参
15.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王安石
16.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王安石
2.有关秦始皇的名句
《 秦王扫六合 》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前四句
仅仅是这四句,但全诗的基调不是赞美他
秦始皇
作者:王安石
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
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
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
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
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
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苍穹太寂寞
所以你剑击长空
历史太寂寞
所以你策马扬鞭
大地太寂寞
所以你虎踞龙盘
人间太寂寞
所以你燃起狼烟
从鄙视中猛醒
3.急啊,谁知道在秦朝的时候有些什么名言警句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中庸)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6、苛政猛于虎。
(礼记)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8、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家经)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12、知耻近乎勇。
(礼记)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
(易经)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记)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冠子)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19、皇皇不可终日。
(礼记)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
(礼记)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32、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子)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4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42、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45、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4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48、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孔子)49、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50、士可杀不可辱。
(孔子)51、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5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5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子)54、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5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子)56、当仁不让于师。(孔子)57、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孔子)58、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5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6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6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6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6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64、识时务者为俊杰。
(孔子)65、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6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6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6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6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70、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 71、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7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7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74、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7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7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77、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7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7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8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论语)8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8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8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84、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85、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86、听其言,观其行。(论语)8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88、吾日参省吾身。(曾子)89、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论语)90、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9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9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孔子)9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孔子)9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9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96、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97、智者不惑,仁者不优,勇者不惧。
(论语)9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99、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10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10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10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10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104、养心莫。
秦朝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为何曹操会推崇备至?
说起秦朝,我们第一个想到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秦朝结束了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从而使中国得到大一统,秦朝最厉害的当然是秦始皇,如果没有他,也就没有之后的故事。
在秦朝受到秦始皇重用的人,应该是大将军蒙恬,蒙恬忠心耿耿为国为君,从未想过叛乱,在朝期间固守边疆、震慑匈奴,是一位忠良的将军。
秦始皇死后,蒙恬不不幸被奸臣谋害,在自杀之前说的一句千古名言,在几百年之后被曹操推崇备至。曹操每次伤心郁闷的时候,便会拿起蒙恬的遗言读,读一次便会哭一次。
一、 蒙恬的经历
蒙恬虽然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也是不能小看的将军。蒙恬一生战功累累,为秦朝立下汗马功劳,蒙恬祖上并不是秦国人,而是齐国人,自己的祖父在齐国是一位大将,但是没有得到重视。
他的祖父就携家带口前往秦朝,没想到受到秦始皇的重用。蒙恬的祖父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对待秦始皇的厚爱,更加尽心效力,随后培养出蒙恬和蒙毅兄弟二人,二人从小读兵书、练武功。
为的就是不丢蒙家的人,有朝一日为国做贡献,要是说还是蒙恬祖父大的基业牢靠,秦始皇对于蒙恬兄弟二人一点私心都没有,十分重用和喜爱二人。
那时候的秦朝经常被邻居匈奴侵扰,于是便把蒙恬派到边疆,震慑匈奴,把蒙毅留在身边,将京城内内外外的军事全部交由他管理,蒙家兄弟一里一外,配合的十分默契。
蒙恬是一个从来不败的将军,不光武功盖世,就连智谋都是常人所不可及,匈奴人一听到他的名字都会闻风丧胆,所以在那几年,秦朝是国泰民安。蒙恬还主张秦始皇修建长城,用来防卫匈奴的进攻。总之只要是蒙恬的要求,秦始皇都会一一满足,足以见得秦始皇有多么相信蒙恬。蒙恬是一个直性子,从来不屑于那些阿谀奉承。
所以面对只会溜须拍马的赵高,蒙恬不止一次告诉秦始皇远离他,但是秦始皇觉得身边有一个吹捧自己的人挺开心的,赵高知道蒙恬恨自己,无奈蒙恬官职高权力大,暂时不能将他怎么样。
而蒙恬还是像往常一样,直来直去做他的将军,只要是秦朝有需要,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回到边疆。当时秦始皇把战斗力最强的兵马给了他,让他去管理,还把自己的大儿子扶苏交给他,让他训练。
二、 奸人陷害,留下千古遗言
位高权重的蒙恬当初应该提防一下小人,不然到最后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蒙恬的好日子随着秦始皇的去世,落下了帷幕。秦始皇嬴政去往泰山封禅,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身亡。秦始皇年事已高,到了岁数前往极乐人间很正常,但是他遗留了两个祸害,就是这两个祸害把大秦帝国的基业毁于一旦,一个是赵高、一个是李斯,他们两个是胡亥的亲信。
秦始皇在马上就要去世的时候,写下的遗诏是要把皇位传给公子扶苏,当时扶苏没有在其身边,赵高和李斯看见了这道遗诏,要是把皇位传给扶苏,那两个人之后没有好果子吃。
扶苏仁政爱民,深得百姓的民心再加上是在蒙恬身边长大,蒙恬早就看他俩不顺眼,思来想去的赵高和李斯就把秦始皇的遗诏给改了,将胡亥弄成了皇帝。
然后又把将扶苏和蒙恬害死,当时扶苏想要自尽,蒙恬极力劝阻告诉他不要莽撞行事。扶苏一向听话,自己的父皇要自己死,自己怎么能不死,于是就自杀了,蒙恬自知也难逃奸人所害,于是写下遗言慷慨赴义。
蒙恬不会想到自己写下的遗言,竟然能被曹操这么喜欢,遗言大概的意思就是:我本是良臣,从祖父开始便是如此。我蒙家光明磊落,为国更是尽心尽力,我手握重兵三十万,如果我想造反我肯定能造反成功,现在我用死来证明我的清白。
三、 曹操推崇蒙恬遗言
历史上名将这么多遗言是很多的,但是蒙恬的遗言能流传千古,其中的原因也有曹操的功劳,曹操每到被人怀疑被人误解的时候,就会去读蒙恬的遗言,每一次读每一次都会痛哭。
曹操在历史上再怎么被人误会,都是自称为汉臣,就像蒙恬一样,祖先都是秦朝的大臣,曹操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东汉的大臣,而且身居要职,自己从未觊觎皇位。
即使是在建安十五年,曹操在北方完成统一大业之后,想进一步统一中国的时候,仍然是以汉臣自居,但是文武百官说他是汉贼是奸臣,曹操为此写了一封信来表明自己对汉朝的忠诚。信上的内容跟蒙恬写的遗言内容相似,再加上自己手握重兵要是想谋反早就谋反了,他用蒙恬以表自己的正身,每一次读到蒙恬的遗言,都会痛苦不已。
曹操哭的是自己跟蒙恬的境遇相似,自己从来没有想要当汉朝的王,但却常常遭到误解曹操不服气,想向世人证明,没想到越解释越早,越解释越黑。在孤苦无依的的时候,只能读蒙恬的遗言用来抒自己的孤苦之情。
四、总结
蒙恬这一生光明磊落,如果没有他驻守边境,就不会有秦朝的国富民强,如果没有蒙毅的保家卫国就没有秦朝的国泰民安,蒙家一家人忠肝义胆,其心可鉴天地。蒙恬和弟弟最后还是被奸人所害,幸运的是蒙家的清白没有被指染。蒙恬用自己的姓名换来自己家的清白,用短短的遗言告诉世人,我这一生行得正坐得端。
所以后人才能记得蒙恬忠肝义胆的形象,他的铁骨铮铮和无可挑剔的忠诚令人动容。这是他最受人钦佩的地方,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导致曹操对其钦佩的五体投地。同样这也能从侧面展现曹操对大汉的忠心,就是因为这一点点忠心,才让曹操到死也不称帝。历史纷纷扰扰,不是我们这些后人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明白的,历史也不是我们用一两个小时,就能看清实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