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因果的名言

时间:2022-05-06 12:3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国学小毛豆 | 评论: 次 | 点击:

关于因果的名言

1.关于因果的句子

古代印度之外道,有关因果之论点可分为四类,佛教称之为外道四执,或简称四执:(一)邪因邪果,即将万物生起之原因归於大自在天之能力。(二)无因有果,即承认现存的现象世界为果,但以此果之因难以探究,故否定此果之起因。(三)有因无果,即承认现存的现象世界为因,但以此因之结果难以探究,故否定此因之结果。(四)无因无果,即否定因果二者。

上记之外,佛教以外的古代印度思想界,尚有二种因果论之说,即:(一)因中有果论,主张果所显现之现象世界必内具於因中,此乃婆罗门教与数论学派之思想;亦即认为因中常具有果性,故以因与果之性质相等。(二)因中无果论,系与婆罗门教对立之一般思想界及胜论学派所提倡。即主张结合众多独立之根本要素,方能生起现象世界;亦即认为因中未必具有果性,而须藉众多的因相互和合始能产生果,故认为因与果之性质并不相等。此论说亦可称为果中有因论。

佛教之因果论大抵可分为大小乘二系统,小乘以俱舍宗为典型,提出四缘、六因、五果之说;大乘则以唯识宗为代表,以四缘、十因、五果为其因果论之主要内容,而於四缘、五果之阐释,大小二乘之观点亦相迥异。以唯识家而言,既认为宇宙万有皆由含藏於阿赖耶识中之种子所变现,而由种子变现成诸法之间,须经由「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种子生种子」等的「三法两重」之因果关系,展转作用而变现为森罗万象。其中,种子生种子之关系为因果异时;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之关系为因果同时。此外,於六因、五果之中,异熟因与异熟果之关系,以及同类因、遍行因与等流果之关系,皆为因果异时。至於俱有因、相应因与士用果之关系,则为因果同时。又能作因与增上果之关系,通於因果异时与因果同时。又同类因与等流果之关系,系以自类之法为因,引生等同流类之果,故称自类因果。

2.有因果关系的中国名言是哪些

1.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 《梅花 / 梅》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 《又呈吴郎》

唐代: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3.表达因果的诗句

关于因果的诗词:

1. 《点绛唇》

宋代:曾觌

细雨斜风,上元灯火还空过。下帘孤坐。老去知因果。

风月词情,冷落教谁和。今忘我。静中看破。万事空花堕。

2. 《一枝花叹秀英》

元代:商衟

叹秀英

钗横金凤偏,鬓乱香云亸,早是身是名染沉疴。自想前缘,结下何因果?今生遭折磨,流落在娼门,一旦把躯点污。

3. 《西江月》

宋代:夏元鼎

达磨西来说道,十年面壁安丹。争知水火不交煎。因果谩成罗汉。

仰箭射空力尽,依然坠地何言。虚空拶破强参禅。肯把金丹烧炼。

4. 《诗三百三首》

唐代:寒山

天高高不穷,地厚厚无极。动物在其中,凭兹造化力。

争头觅饱暖,作计相啖食。因果都未详,盲儿问乳色。

天下几种人,论时色数有。贾婆如许夫,黄老元无妇。

卫氏儿可怜,钟家女极丑。渠若向西行,我便东边走。

5. 《杂剧》

元代:杨景贤

正名贼刘洪杀秀士,老和尚救江流。

观音佛说因果,陈玄奘大报仇。

关于因果的名言

老祖宗留下的四句因果名言,知因果,明得失!

老祖宗留下的四句因果名言,知因果,明得失!

一、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

老祖宗留下的四句因果名言,知因果,明得失!

相信因果报应的人们,通常和你喜欢着句俗语。做好事、做恶事,到头来都有报应,只是报应的时间迟早罢了。

二、心虚则性现,意净则心清。

——明·洪应明《菜根谭》。

老祖宗留下的四句因果名言,知因果,明得失!

心虚是指心无杂念,心地干净。内心中空虚没有杂念,人的本性便会显现出来。时刻保持自己意念清明,这样内心才能够清明。人在心平气和,没有杂念的时候,人的本性才能够最真实的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够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如果内心被一些爱恨、是非所纠缠没这样便不能够发现自身的本性,否则就会像那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可望而不可即。这句话说明了“心虚”与“性现”和“意净”与“心清”前后的因果关系。

三、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老祖宗留下的四句因果名言,知因果,明得失!

这句话有着因果报应的色彩,但却是事实。待人交友不用真心,很难得到别人的感情;做事不尽全力,成功的概率也会小很多。谨言慎行、淡名泊利、对人用心、对事尽力,方为处世正道。

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_卫灵公》。

老祖宗留下的四句因果名言,知因果,明得失!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遭受祸患。这句话说明了一个因果循环的道理。其实生活中,我们之所以会忧愁,就是源于我们先前没有深思熟虑,先前毫无准备,一定会取得失败。但凡对于眼前的情况,不进行深入思考的,最终一定会尝到失败的苦果。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