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建筑描写优美句子
时间:2022-05-06 13:3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艺术画廊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古老建筑描写优美句子
1. 描写古代华丽建筑的句子
1. 院外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三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五间抱厦上悬“怡红快绿”匾额。整个院落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花园锦簇,剔透玲珑,后院满架蔷薇、宝相,一带水池。沁芳溪在这里汇合流出大观园,有一白石板路跨在沁芳溪上可通对岸。
2.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3.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4. 其院中只觉异香扑鼻,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牵藤引蔓,累垂可爱。奇草仙藤的穿石 绕檐,努力向上生长,
5. 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曰: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6.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7. 走进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一条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上有一条巨大的雕龙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的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金銮宝座,梁材间彩画绚丽,鲜艳悦目,红黄两色金龙纹图案,有双龙戏珠,单龙飞舞;有行龙、坐龙、飞龙、降龙,多姿多彩,龙的周围还衬着流云火焰。
8. 屋里阳光充足,并有华贵的摆设,窗上都摆着镶嵌钻石的各式钟表。每间屋里都有一张华丽的床,床上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桌子上还有一只白色的蜡烛,蜡烛上刻着一条张牙舞爪的龙。屋内都是按以前的原样摆设的。
9. 走过大成门,来到我国三大殿之一的大成殿。这座巍然而立的重檐九脊顶的庞大建筑,斗拱交错,黄瓦盖顶,像是一座金銮殿。前面并排有十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刻着两条巨龙,一条在上面,一条在下面,它们盘绕升腾,腾云驾雾,向中间游去;中间呢,有一颗宝珠,围绕着一些火焰。喔,两条巨龙在争夺宝珠呀!
10. 园内,那玲珑精致的亭台楼阁,清幽秀丽的池馆水廊,还有大假山、古戏台、玉玲珑等古代园林的杰作,都使我留恋往返。特别是那饶着围墙屋脊建造的雕龙,鳞爪张舞,双须飞动,好像要腾空而去似的,更令人感动不已。
2. 描写古代建筑的唯美段落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paidizhenghxf 1、厨房是一间刷白了的屋子。
椽子上吊着几只熏火腿,窗台上摆着盆花,钉上挂着枪,还有少见的大杯子、瓷器和蜡制器皿,还有维多利亚女王的几幅画像。一张狭长的粗木桌子上摆好了许多碗和匙,桌子上空高高地悬着一串洋葱;两只牧羊狗和三只猫疏疏落落地躺着。
2、穿过庭院,迈上九重石阶,就到了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据说,这是明代仿唐建筑,殿高十多米,四个飞檐挂有铜铃;微风拂过,就丁丁冬冬地奏起来,真棒!进入大殿,只见一尊五米高的如来佛正含笑坐在莲花台上,听爸爸讲,这尊大佛全用赤金贴塑。
我凑上去仔细地观赏着,佛像呈铜色,大佛两旁有弟子、菩萨、力士、天王、罗汉等,个个慈眉善目,容貌安详。 3、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4、古典、开朗两相宜,尖塔形斜顶,抹灰木架与柱式装饰,自然建筑材料与攀附其上的藤蔓相映成趣,经典而不落时尚。 5、古色古香的活动楼、明亮宽敞的宿舍楼、小巧精致的食堂等构成了别具一。
3. 形容古代建筑的句子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植绿菱而动微风,舒丹莲而制流火
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一条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上有一条巨大的雕龙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的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金銮宝座,梁材间彩画绚丽,鲜艳悦目,红黄两色金龙纹图案,有双龙戏珠,单龙飞舞;有行龙、坐龙、飞龙、降龙,多姿多彩,龙的周围还衬着流云火焰。
"深宫"在故宫的最里面,是太后、妃子们起居的地方,屋里阳光充足,并有华贵的摆设,窗上都摆着镶嵌钻石的各式钟表。每间屋里都有一张华丽的床,床上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桌子上还有一只白色的蜡烛,蜡烛上刻着一条张牙舞爪的龙。屋内都是按以前的原样摆设的。
宅
寂寞蓬蒿径,喧喧湫隘庐。
屡逢长者辙,时引故人车。
孟母迁邻罢,将军辞第初。
谁怜草玄处,独对一床书。
楼
百尺重城际,千寻大道隈。
汉宫井干起,吴国落星开。
笛怨绿珠去,箫随弄玉来。
销忧聊暇日,谁识仲宣才。
桥
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
势疑虹始见,形似雁初飞。
妙应七星制,高分半月辉。
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4. 有没有描写欧洲古典建筑的优美语句
建议参考:
王萍丽,《营造上帝之城——中世纪的幽暗与冷艳》,200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 7-301-08426-9
(法)罗伯特·杜歇,《风格的特征》,2003,北京,三联书店,ISBN 7-108-01840-3
西方建筑小史-罗马风与哥特式
古典建筑
广义上的古典建筑是指工业革命以前以建筑外立面形式为主要设计出发点的建筑。
狭义上的古典建筑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以柱式(Order)为主要设计出发点的建筑,和以后的其他建筑样式相区别。
西方建筑 — 古典主义到折衷主义
经典建筑
由於生活方式的不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与埃及或者波斯的比较在是非常不同。 在古代, 宗教事务是作为统制秩序而保持的; 在希腊时期, 的时候,神秘的宗教转化成了寺庙和宫殿组合体,成为了公民的区域或城邦 。希腊的日常生活形成了新的由公共建筑围拢的露天场所,该场所称为 集市 , 它包括了商店和寺庙。集市通过开放辩论而不是皇家命令表现了新的对社会正义的尊重,然而神的智慧仍然主持了人间的事理。古老文明生活仪式转变成刻画在各个场地上, 如在通往卫城的道路上。各个地方有它自己风俗, 通过神话来反映世界, 因而所有的寺庙都选在山上以便更好的接触天堂。
古希腊建筑
雅典古集市
帕提农神庙
阿波罗神庙
古希腊剧场
古罗马建筑
罗马别墅
罗马广场
竞技场
罗马斗兽场
万神庙
凯旋门
水道工程
建筑风格的演进
古埃及建筑
古西亚建筑
古希腊建筑
古罗马建筑
拜占庭建筑
罗曼式建筑
哥德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手法主义建筑
巴洛克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
洛可可建筑
古典复兴与哥德复兴
折衷主义建筑
装饰艺术派建筑
现代建筑
现代主义
蛮横主义
后现代建筑
画中窥窗:大宋楼台中的精致审美
佚名《耕织图》局部
庭院深深,
烟雨迷蒙,
清风低吟过竹林,
暗香浮动穿花树……
斗窗之间,
框进一幅幅美景,
也蕴寄一片片心事。
小阁幽窗,
以其清秀之气,
含蓄之美、朦胧之境,
体现了宋人以小见大、惹人遐想的精致审美。
“南宋之末,终推草窗、梦窗两家”,
文学史并称“二窗”的南宋词人
吴文英(号梦窗)和周密(号草窗),
更将宋人对窗的热爱推至登峰造极。
窗是宋人对个人空间、
心理空间与宇宙世界的思考载体,
是宋人含蓄的情思,
也是宋人生活的日常。
两宋之际,
随着历史的演变、文化的发展、审美的更迭,
建筑的形态也必然发生变革。
《大宋楼台:图说宋人建筑》
傅伯星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5月
画家傅伯星先生新著
《大宋楼台——图说宋人建筑》
以画说史,
通过爬梳、研读大量宋画,
系统梳理了
两宋界画所反映的宋代建筑外观特色,
析其作品,道其影响,
论其流变,详其蕴蓄,
图文并茂,
并以之绘就了一幅趣味横生、
活灵活现、形象生动的宋代建筑形象图卷。
其中,
就揭示了宋时由直棂窗向槅扇窗转变的轨迹。
下面就让我们追随作者的视野,
画中窥窗,
一起饱览大宋建筑风华吧。
Part 1
窗的几种形制
刘道士《湖山清晓图 》局部
唐五代至北宋画中房屋上的窗子似仅两种,一是直棂窗,二是方格眼窗或斜方格眼窗,都是固定在墙上不能随意卸下的,窗内再设帘帷屏风以防风保暖。刘道士《湖山清晓图 》中之格眼窗与窗下木板是联在一起的,已有槅扇窗的基本结构,但不能启闭。
01 直棂窗
董源《溪岸图》局部
内屋墙上的直棂窗,是那时使用最普遍、制作最简便的窗子样式,几乎无处不在。
02 方格眼窗
陈居中《文姬归汉图》局部
何筌《草堂客话图》中的对开半窗
陈居中《文姬归汉图》为高官住宅内厢房之对开大方格眼窗。何筌《草堂客话图》中的对开半窗为乡居之小方格眼窗。二窗结构、形制相同,可见其样式盛行一时,沿用至今。
03 一马三箭窗
佚名《杰阁熙春图》局部
一马(一竖条)三箭(三横条)式是直棂窗的一种,与方格眼窗相比,别具疏朗之美。宋画中可找到三四个同样的例子,说明此式并不是明代发明。
04 槅扇长窗
梁楷《黄庭经神像图》局部
梁楷约生活于宋理宗朝,已在南宋中后期。画中已有标准的槅扇长窗。这种窗的长度以抹头多少计算(如右图),最长为六抹头,二抹头则为装在半墙上方的窗。
河南洛阳出土金墓中的四抹头砖雕槅扇窗
05 支摘窗
支,指用木条支撑起往上半开的窗,摘,指取下支杆即可将窗关闭。
06 睒电窗
睒电窗的窗棂弯曲横向排列,远看如水波纹,富有韵律美感。这种窗可能因很难画准,从未在画中显身。由于制作耗时耗材,元明以后逐渐消失。
07 雕窗
雕窗,即雕花格眼窗,在宋画中从无显身,在宋诗文中有"画窗"一词,却少见雕窗者。但山西、河南出土的宋金墓壁上有仿真雕窗形象,四抹头,格心部分几何图案已较复杂,约有双交四椀菱花窗等多种样式,绦环板与裙板上的图案采用折枝花写实浮雕,技术要求更严更高。墓中的陈设皆为还原墓主生前的真实环境,可见宋金现实生活中必有这种雕功复杂的雕窗,只是未见于绘画,或因画面太小,无法下笔。
08 槛窗
佚名《荷亭对弈图》局部
佚名《荷亭对弈图》中可见槛窗勾栏。槛窗勾栏之义,下为半墙的坐凳板称为坐槛,在坐槛上临湖一面装有美人靠可供凭倚,在其内侧装上可装卸的格眼窗,就是槛窗。勾栏,即围着屋四周设栏杆,二者合建在一起就是槛窗勾栏,而此图将这一设施表现得最为清晰。
夏圭《雪堂客话图》局部
夏圭生活在南宋后期,此图显示了沿用百余年的可装卸格眼窗的新变化。在保留部分格眼半窗的同时,将整个外立面装上了黑色木板,在窗的上方加装起可向上翻起的黑木盖板。为支撑住它的重量,用了四根支杆!大约作于同时或稍后的佚名《西湖清趣图》中,充满了这种黑盖板支摘窗。为何涂黑尚不见记载。
Part 2
宋画中窗的变革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春景
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不仅是绘画史上的杰作,也是建筑史讲到南宋时必引的形象资料,借以说明南宋杭州西湖边富家庭院的布置与设施,以及木格子窗的运用。
此图中楼上外层格子窗已拆,仅留檐下横披,里层格子窗则以淡墨勾出。图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主楼人字形两坡屋顶结构清晰,可以看见博风板后面的山墙变成了两截;上半截是山墙,下半截是斜庇。这种结构本属于歇山顶侧面的做法,但歇山顶侧面的山墙与斜庇是暴露在外的,图中的上下两截则“躲”人字框内,从正面是看不到它的变化的。这样一来,它就不是歇山顶而仍为悬山顶,既扩大了面积,又不违反一般民宅不得用歇山顶的规定,并不“违制”,且更有利于防雨和延长使用寿命。所以,这种屋顶在南宋绘画中多次出现。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夏景
图中这座庭院占地颇广。掩藏在绿荫中的主屋通过曲廊到达面朝西湖的湖堂。堂前凸字形露台宽大平坦,围以栏杆,左右设置太湖石与花木。露台前凸处通过一座短小的平桥,可至水中升起的亭子。这座亭子的屋顶与《四景山水图·春景》主楼四庇屋顶的做法完全相同。炎热的天气已让主人拆去了所有的格子窗,就连湖堂也成了只见柱子的敞堂。湖亭只存下最外沿的四根细柱,表明是秋后安装格子窗的支架,据此不难想见冬日木格子窗裹亭如笼的情景。此图的可喜之处,还在于画出了一把似能调节靠背斜度的圆木躺椅。它也许有可能是中国第一把躺椅。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秋景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秋景(局部)
这座湖畔庭院的门前,以平桥与外界相通,入门后再经小平桥到对岸,才进人主屋区。侧向对着拱桥的一屋屋顶与《四景山水图·春景》中的四庇屋顶的做法完全相同,但此屋结构更加完整清晰。人字庇、搏风、悬鱼、内外两层格子窗、台基,以及室内桌子、屏风无不刻画精到。图中以密树繁瓦把装着两层格子窗的居室衬托得豁亮明净,成为全图的视线中心。格子窗里层裱糊着白色窗纸,使黑漆窗架窗格与家具轮廓分明,情趣古雅,整个庭院愈显宁静与安详。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冬景
图中由回廊连通的三处平屋装满格子窗,把屋与廊严密包裹起来。此图表现了三个亮点:
一、主屋前加设了一座卷棚顶抱厦。卷棚顶是古代建筑中是常用的一种屋顶形式,无正脊,但唐宋绘画中极其少见卷棚顶屋顶,此处出现卷棚顶仅用于抱厦,南宋末年的另一佚名图卷中有卷棚顶的凉亭,都用于配套建筑的小面积屋顶,可见还处于初试阶段,还未广为运用。
二、门朝庭院的一屋设内外两层木格长窗,外层窗内是两扇同为木格长窗的移门。这种移门早在南宋初期画家萧照的《中兴瑞应图》中就有明确的表现,不同的是,移门是上半部为格子窗,下半部为窗板。移门下的轨道,二图都画得非常明确。这种移门在此前的绘画中未曾见过的,故可以说是南宋发明了移门这一全新的形式,既不占地又能开合自如,与可装卸的木格长窗搭配尤见浑然一体。
萧照《中兴瑞应图》局部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冬景(局部)
三、向外推开的整扇木格子长窗,显然是至今在江南水乡仍可看到的临河民居向外推开的长窗的先声。尽管窗的材质、形式有所变化,原理和结构却始终如一。
赵伯骕《风檐展卷图》
图中主屋自檐至地面的外层木格子窗已全部卸下,只留下安装格子窗的黑色框架,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平常看不见的屋柱与斗拱、立柱间的半墙与“美人靠”。屋内右侧两幅挂轴。估计左侧也当如此。大屏前设榻,右置枕屏,大小二屏与左右挂轴上画的都是山水,由此形成了一个用画中山水包围的室内空间,这就是宋词中频频出现的“画堂”了。
佚名《耕织图》局部
此图以精细的描绘,表现了南宋江南农村男耕女织的生活。画中农舍虽被人物、器物所分割而显得不够完整,但茅顶、竹篷、山墙上的格眼窗,室内的直棂窗都画得十分真实可信。在同类题材的绘画中,没有一幅比它更具体贴切。
佚名《桐荫玩月图》
此图表现京城中高官住宅进入大门后的第一个院落,敞开的过堂里有圆凳二只,台基下铺着散水方砖。阶前高梧耸峙,根部有砖砌的六边形树穴,旁列盆荷。过堂廊屋外墙装格子半窗,透过垂下的窗纱,可见里面的榻。过堂后是宽高的正堂,堂后楼房重檐歇山顶,可见其等级比《四景山水图》中的楼高多了。楼上两层木格窗之间上有卷帘,下有栏杆。楼前园林,花棚蕉石,灼然可见。这种主楼朝南而门朝东或朝西的做法,是很多江南老房子的传统布局方法。
佚名《湖畔幽居图》
此图风格与马远、夏圭一派相似。茅屋露出三分之二的立面,除去敞开的中间堂屋,右侧为半墙半窗,一扇向外开着,从另一扇看应为三抹头式窗。敞开的门内,对门为一屏。屋后一屋略高,与前屋成直角相邻。马夏二人是南宋后期的画家,故此屋应是当时乡间民居的流行样式,以至今日在偏远之地还能偶遇这类结构相似的老屋,也许这正是南宋后期乡间民居窗的做法。窗面太小无法深人,或仍为方格眼。
佚名《秋窗读易图》
南宋最早在画中表现方格眼窗的,是活动在南宋初期的南渡画家萧照,刘松年则活动在南宋中期。从这幅画中可以发现,已经风靡城市的方格眼窗开始进入农村民居。这位隐居乡间的文人书斋,门两侧仍装着直棂窗,朝大门与朝河面的却已装上了方格眼窗。这种新式窗显然让主人感受到更多的阳光,又能轻易地避风抗寒,这是直棂窗无法相比的。
佚名《溪桥策杖图》局部
画中的乡村楼房,虽是柴门茅舍,照样与时俱进,楼上格眼窗。只要条件许可,没有人会拒绝居住条件的改善与进步。可见木格眼窗不只盛行于京城,也是南宋一代建筑的整体性特色,少了格眼窗,也就失去了它的时代标志。
佚名《高阁观荷图》
此图为乡间幽居一角,篱笆墙内花繁叶茂、高柳垂荫。临水的阁中里层格眼窗明净如洗,外层的格眼窗仅存拐角处的立柱,下半部倚柱设栏。卷起的竹帘画出下垂的质感。主人侧卧榻上,正在享受宁静中飘送过来的淡淡荷香。阁左前之屋也设格眼窗。横竖方正的线条与篱墙上繁密有序的斜线组成鲜明的对比,相映成趣。
何筌《草堂客话图》
这是一座典型的山乡幽居,土墙茅顶,松竹垂柳,简朴的外表下仍有与城里士大夫家一般的格眼窗,被画家加以特别的渲染,跃然纸上,分外夺目。屋外临溪的坡上,建一茅顶方亭,檐下四出席棚以遮阳避雨。全图最亮的白色格子窗似在告诉后人:可不要小看这山乡幽居,这里一样可以享受时尚。
夏圭《梧竹溪堂图》
此图描绘了江南山间远离尘嚣、隐士之居的优美环境。半隐半现的茅屋,也装着风行一时的格眼窗,使这僻远之地平添了几分与时俱进的亮丽风韵。围绕在屋前空地的,是低矮的疏栏、青石柱、竹(木)栏杆。借此可以想见栏外地势陡然下降,画题中的“溪"正在它的下方淙淙作响,流淌不息。
佚名《水阁泉声图》
注意:窗的新变化来了!图中的水阁外层格眼窗已改成了上、中、下三分的涂黑的木板窗。上下固定,中间的窗板往上翻起,用木棍撑住,可以调节窗板的斜度,成了支摘窗。里层仍装有可装卸的格眼窗。经此一改,外层木板窗就不用装装拆拆,省去了许多劳累与不便,且更利于抗拒寒风急雨的侵袭。
唯一不足的是,木板窗的采光效果无法与格眼窗相比。这幅带有南宋后期马远、夏圭画风的作品表明,流行了百余年的格眼窗终于跨入了新一轮的改变。
夏圭《雪堂客话图》
图中平屋的临水一面以木板为壁,中设支摘窗。撑起的窗内左右又设木格眼窗,窗后有勾起的帘幕。主宾二人后面是一大屏风,屏面上是龙飞风舞的书法。为了表现人物活动,这处木窗可能有所夸张,或是数窗合一。这么大面积的木板,是很难翻起和关闭的。如改成四扇 “各自为政”的翻窗,那就能启闭自如,不费大力,即便侍女佣妇也能一手操控了。这种以多扇木板窗朝外翻起,内设朝里开的格眼窗的做法,还能在江浙水乡找到实例。
孙君泽《莲塘避暑图》局部
在南宋风行百余年几乎无处不在的格子窗,到了元代杭州画家孙君泽的笔下,已经变成了槅扇窗,窗的上部是透空的直棂条,用于采光通风,下部是密封的裙板,用于防风保暖。只有横披依旧。改进后的槅扇窗不再需要时装时卸,也不需要在外面再装一道格子窗。明清的槅扇窗虽还有改进,但大局已定。南宋完成了对中国古建筑中窗的变革,随着槅扇窗的普遍运用,窗上变化无穷千姿百态的格眼在城乡住宅中凸显着古老文化的精彩一笔。
Part 3
窗的美学意象
在古代文人骚客的诗词中,窗是一个重要的人文意象。宋词大放异彩,窗更成为其中的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全宋词》中,“窗”之一字,居然检出2033条。
这些词中,既有易安居士“小院闲窗春已深”的寂寥嗟叹,也有贺铸“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物是人非的悲怆。“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道尽东坡居士十年一梦的茫茫深情。“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则是卢仝倚窗而待的声声叹息。正如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总结的那样:“中国诗人多爱从窗户庭阶,词人爱从帘、屏、栏杆、镜以吐纳世界景物……中国这种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意识,已经成为我们宇宙观的特色了。”
来源|哲匠之家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 上一篇:水车园优美的句子
- 下一篇:不怕困难失败的名言警句(不怕困难挫折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