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最唯美的句子及出处
时间:2022-05-06 17:4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华人佛教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佛经中最唯美的句子及出处
1. 佛经中的经典句子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曰: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曰:“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问曰:“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2. 佛经中的美句
您好:
佛经中的美句太多了,给您介绍一部分吧。
李叔同《晚晴集》讲记:百部佛经菁华录:
1 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三昧经)
2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3 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华严经修慈分)
4 迦叶白佛:我等从今,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想。若生轻心,则为自伤。佛言:善哉快论。(首楞严三昧经依宝王论节文)
5 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梵网经)
6 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7 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虚受诸辛苦。(大宝积经富楼那会)
8 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诸法集要经)
9 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佛遗教经)
10 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佛遗教经)
11 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
(有部律周利盘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诵得,即此伽陀也)
12 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有部律)
3. 求佛经里经典优美的句子.像"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学佛是件认真的事情,学习佛经里的真义,而不是分别心,学会了炫耀,有时候朴素实际的也有他最真的,观经行道,依教奉行,才是学佛这应该追求的,真想学习就在联系 这四句偈语,是金刚经里的精华,你不懂的话怎么和人家讲?金刚经里还有---若以音声求我,色相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大乘无量寿经里有三十二品----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只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诸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楞严咒开头--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香赞,弥陀赞,药师赞太多了,举不胜举,都非常之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也充分体现了儒释道完美的合一,历届译经大德高僧的佛学水准和文化修养,值得我们佛门弟子毕生学习和追求的真理。
4. 求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
——《造塔功德经》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增一阿含经》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6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 觉悟世间无常。
国土危脆。四大苦空。
五阴无我。生灭变异。
虚伪无主。心是恶源。
形为罪薮。如是观察。
渐离生死。 ----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杂阿含经卷二 佛告阿难。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
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
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楞严经》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大宝积经第91卷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5. 请教佛家经典语录,要原经典的语句和具体出处,不是转译
有一个我以前回答的,供参考: 佛经的经典段落 ?si=1 (一)人类殊胜,人身难得 尔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三十三天云何得生善处?云何快得善利?云何安处善业?”世尊告曰:“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得善利者生正见家,与善知识从事,于如来法中得信根……。”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人为天善处,良友为善利,出家为善业,有漏尽无漏。 比丘当知:三十三天着于五欲,彼以人间为善趣,于如来法得出家为善利而得三达。
所以然者,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 《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四十二章经》 若人寿百岁,远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禅。 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
若人寿百岁,懈怠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进。 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
《法句经·述千品》 (二)人间缺陷与社会弊病 一切归于尽,果熟亦当堕, 合会必当散,有生必有死。 《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 佛言:出息不还,则属后世,人命在呼吸之间耳。
《处女经》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由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法句经·无常品》 (三)正命生活,得现法乐 能善求财,得已能护,用以道理,如法惠施。
《优婆塞戒经》卷七《般若波罗蜜品》 无病最利,知足最富,厚为最友,泥洹最快。 《法句经·泥洹品》 (四)知恩报恩 世间之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 众生恩者,既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悲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 (五)敦伦尽分,尽职尽责 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族为北方, 僮使为下方,沙门为上方,诸有长者子,礼敬于诸方, 敬顺不失时,死皆得生天。惠施及软言,利人多所益, 同利等彼己,所有与人共,此四多负荷,任重如车轮。
世间无此四,则无有孝养,此法在世间,智者所选择, 行则获大果,名称远流布。 《长阿含经》卷十-《善生经》 (六)自塑人格,即人而佛 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譬如画师、画师弟子善治素地,具众彩色,随意图画种种像类。
《杂阿含经》卷十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
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法句经》 无害于天下,终身不遇害,慈念于一切,孰能以为怨? 《法句经·刀杖品》 不恐怖他,不违他,不害他,慈心哀彼,是名护他自护。
《杂阿含经》卷三二 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 《法句经·吉祥品》 爱人如爱己,率已以随人。
《四十华严》卷十二 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长阿念》卷十六《坚固经》 (七)佛法在人间,菩提向心求 佛法不异世间法,世间法不异佛法。
佛法世间法无有杂乱,亦无差别。 《华严经·十行品》 不舍一切世间事成就出世间道。
《华严经·十回向品》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
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疑问品》 (八)布施奉献,利乐众生 不求自乐,喜他得乐。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授记会》 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涅盘经·梵行品》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牛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身故,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教人放生。
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佛说梵网经》卷下 (九)王法政道 人以王为命,王以法为身。
世道既和平,佛祛由兹始。 《四十华严》卷十二 共同和合,欢乐不诤,同-一心,同-一教,合一水乳,共同游行。
《中阿含经》卷五二《周那经》 (十)建设人间净土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随成就众生净,则佛土净。 《维摩经·佛国品》 一者布施,二者爱语,三者利行,四者同事,善男子!如是四行,趣菩提路,利生根本,一切菩萨皆应修学。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七。
当唯美小楷遇上字字珠玑的《佛教三字经》,怎一个绝字了得
《三字经》作为传统启蒙教材
因文辞通顺、朗朗上口
民间“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佛教传入中国近两千年
早已与中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
如果因为缺乏了解,而产生距离感
选择敬而远之,就太可惜了
《佛教三字经》,你了解吗?

明朝天启年间
蜀东中州聚云寺吹万老人释广真
仿效宋儒王应麟先生所著《三字经》
创作了《佛教三字经》
通过三字韵语的形式和简洁的诠释文字,系统而准确地阐述中国佛教的历史演变和基本教义。

事略而法备 言简而义周
印光大师序言所述,《佛教三字经》的主要内容是“略叙如来降生成道,说法度生;列祖续佛慧命,随机施教;及与古德自利利他嘉言懿行”等事迹和法理,世人通过诵习是文,可“知佛经之要义,明祖道之纲宗”,其最终的意义“是在后进之发心造修焉”。这是一本佛学入门书,主要内容是以韵文的形式,提挈佛法的主要精神,辨析佛学的基本义理,介绍佛教的主要宗派等。
继由近代普陀洛迦山印光大师重新订正修改,把原文改正了十分之三;注释改正了十分之七。后由杨仁山居士将新旧两本《佛教三字经》重新改作,使法门更加齐备;义理更加周详。改名为《佛教初学课本》。

法界
无始终,无内外,强立名,为法界。
法界性,即法身。因不觉,号无明。
空色现,情器分,三世间,从此生。
迷则凡,悟则圣。真如体,须亲证。
释迦佛生
证者谁?释迦尊,大悲愿,示诞生。
处王宫,求出离,夜逾城,人不知。
入雪山,修苦行,六年间,习寂定。
从定起,出山来,坐树下,心境开。
天龙喜,魔胆落,睹明星,成正觉。
启大教,说华严;刹尘海,现宝莲。
愍凡愚,不能听,隐尊特,显劣应。
说阿含,第二时。四谛法,接小机。
证四果,出生灭。演方等,破法执。
第四时,谈般若,二乘转,教菩萨。
开显圆,法华会,学无学,得授记。
涅槃经,最后说,显真常,扶戒律。
五时教,如是说。亦融通,亦分别;


化道圆,归真际。双树间,吉祥逝。
阇毗后,分舍利。阿育王,变古制,
碎宝末,造浮图,役鬼神,遍阎浮。
优填王,始造像,令后人,修供养。
结集三藏
大迦叶,命阿难,结集经,石窟间。
修多罗,是经藏;毗奈耶,是律藏;
阿毗昙,是论藏。正法隆,外道丧。
藏分三,部十二。遇有缘,作佛事。
大法东来
汉明帝,梦金人,求圣教,遣蔡愔。
腾兰来,经像至。初译经,四十二。
道教徒,兴恶念,请焚经,为试验。
道经毁,佛经全,光炽盛,耀人天。
善男女,皆生信,求出家,期亲证。
建十寺,安僧尼。三宝备,始于兹。
十宗
溯源流,知宗派,宗有十,分大小。
成实宗
成实宗,六代盛;高僧传,可为证。


俱舍宗
俱舍宗,陈至唐,五代后,渐微茫。
此二宗,是小乘。律小大,七大乘。
禅宗
传心印,为禅宗;佛拈花,迦叶通。
授阿难,为二祖,次第承,皆可数。
第十二,号马鸣,造起信,大乘兴。
十四祖,名龙树,入龙宫,华严遇,
传世间,法雨注;造诸论,施甘露。
廿八祖,达摩尊,来东土,示性真;
离文字,要亲证。有慧可,得心印。
传僧璨,为三祖。信心铭,超今古。
第四祖,名道信,知无缚,解脱竟。
五祖忍,居黄梅,东山上,道场恢。
第六祖,名慧能,传衣钵,道大行。
六祖下,二禅师,南岳让,青原思。
南岳下,一马驹,踏杀人,遍寰区。
青原下,一石头,石头路,滑似油。
分五家,派各别:临济宗,行棒喝,
玄要分,宾主别,人与境,夺不夺;


沩仰宗,示圆相,暗机投,义海畅;
曹洞宗,传宝镜,定君臣,行正令;
云门宗,顾鉴咦,一字关,透者希;
法眼宗,明六相,禅与教,无两样。
律宗
既明宗,须知律;持五戒,本乃立。
为沙弥,持五戒;比丘僧,具足戒,
戒二百,又五十;尼增百,戒始足;
梵网戒,制菩萨,重有十,轻四八。
律门祖,优婆离,承佛印,肃清规。
先束身,次摄心,得圆通,证道深。
唐道宣,精毗尼,大小乘,咸总持。
宋元照,继其后,著述多,善分别。
既明律,须研教,辩权实,判大小。
天台宗
一名法华宗
北齐朝,有慧文,读中论,得其精;
祖龙树,立三观,空假中,归一贯。
传弟子,南岳思,止观法,万世师。
第三世,有智者,演教观,判高下;
藏与通,别与圆,此四教,至今传。


谈性具,善恶兼,百界如,有三千。
此一派,号天台;宗法华,佛慧开。
贤首宗
一名华严宗,一名法界宗
华严经,最尊胜,初传来,在东晋。
杜顺师,是文殊,阐华严,盘走珠。
第一传,得智俨,作搜玄,记十卷。
第二传,是贤首,探玄记,世希有。
清凉疏,释新经;并作钞,博而精。
小与始,终与顿,至于圆,五教振。
四法界,十玄门,暨六相,义最纯。
因赅果,果彻因,摄万法,归一真。
圭峰密,疏圆觉,大钞详,小钞略。
此一派,贤首宗,亦行布,亦圆融。
慈恩宗
一名法相宗,一名唯识宗
唐玄奘,游西域,学瑜伽,祖弥勒;
依戒贤,大论师,亲传授,历年时。
归长安,传窥基,通因明,善三支;
成唯识,作疏记,破邪宗,伸正义。
有现量,有比量,究竟依,圣教量。
遍计执,依他性,二者离,圆成证。


此一宗,号慈恩,先谈相,后显真。
三论宗
一名性宗,一名空中,一名破相宗
三论宗,传最古,秦罗什,来兹土。
真空义,唯第一,群弟子,竟传习。
曰中论,曰百论,十二门,为三论。
唐吉藏,施大功,三论疏,传海东。
法藏释,十二门,宗致记,至今存。
密宗
一名真言宗,天竺属灌顶部
善无畏,至长安,唐一行,受真传。
作疏释,大日经;真言教,始得明。
金刚智,及不空,接踵来,广流通。
灌顶法,不轻授;非法器,转获咎。
立禁令,自明始,秘密宗,敕停止。
净土宗
一名莲宗
晋慧远,住匡庐,结莲社,德不孤。
魏昙鸾,修妙观,生品高,瑞相现。
唐道绰,暨善导,唱专修,为妙道;
此法门,三经说,大经该,小经切。
观经语,最惊人,许五逆,得往生。
三藏教,所不摄,佛愿力,诚难测,


一称名,众罪灭;临终时,佛来接,
下中上,根不齐,一句佛,同生西,
既往生,皆不退,亲见佛,得授记,
净土宗,真简要,协时机,妙中妙。
忏法
上十宗,已说完,忏悔法,更须探。
慈悲忏,何人集?志公等,高僧十。
梁武帝,心至诚,度故妻,脱蟒形。
唐悟达,有夙业,人面疮,生于膝,
遇神僧,为洗怨,三昧水,浇既痊。
作水忏,后世传,如法行,利无边。
诸法
为学者,须知法。染与净,善分别。
五蕴
色受想,并行识,此五蕴,本空寂。
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此六根,应须记。
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尘,亦须识。
十二处
前六根,与六尘,十二处,常相亲。
十八界
根尘接,有六识。十八界,从此立。
转识成四智
末那识,为第七;阿赖耶,第八识。


八种识,为心王。转成智,性发光。
大圆镜,平等性,妙观察,成所作。
此四智,一心圆。八识转,体用全。
三身
曰法身,曰报身,曰应身,是三身。
自受用,他受用,一报身,说二用;
胎生身,变化身,此二种,皆应身。
约为三,开为五;相无定,随机睹。
五眼
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
并佛眼,名五眼。见所见,皆无限。
六通
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
神境通,漏尽通。圣与凡,各不同。
四谛
曰苦集,曰灭道,四谛法,须寻讨。
十二因缘
自无明,至老死,十二因,为缘起。
顺流转,逆还灭。当处空,无分别。
六度
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
禅定度,智慧度,自他苦,从此度。


四无量心
慈与悲,喜与舍,四无量,称圣者。
曰常乐,曰我净,此四德,涅槃证。
十界
有情界,说六凡,三途苦,须先论。
曰地狱,曰饿鬼,曰畜生,苦无比。
曰天道,曰人道,曰修罗,乐事少。
曰声闻,曰缘觉,取灭度,为独乐。
曰菩萨,曰如来,抚众生,如婴孩。
此四圣,并六凡,为十界,一性含。
器世间
既论身,须论土,土为依,身为主。
四大洲,共铁围,七金山,绕须弥。
为大地。风力持,水火金,不相离。
水轮含,十方界。性流动,如何载?
业力持,得自在。风金摩,火现彩。
庵摩果,比阎浮,果体圆,圆如球。
彼上下,与四周,人与物,如何留?
楞严经,秘密说,善会通,不可执。


日与月,绕虚空,不堕落,谁之功。
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三世改。
南与北,西与东,并四维,上下通,
观十方,人在中。人居地,地居空,
数此地,至大千。凡圣居,各有缘。
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
分四土,自台教。前二粗,后二妙。
法性土,净化土,染化土,分三土。
贤首教,如是说,从本源,生枝节。
娑婆界,极乐界,华藏界,及馀界,
界非界,非界界,重重涉,各无碍。
劝学
学佛者,首在信;信而解,解而行;
由解行,至于证。识次第,辨邪正。
宗说通,理事融。破我执,第一功。
四句离,百非遣。妄念消,真性显。
叙述古德
古之人,行履笃;言不诳,心不曲。
守清素,如慧开,竭尽施,不积财。
自洁者,如道林,入深山,远女人。


尊师者,如道安,服苦役,心自甘。
孝亲者,如道丕,为养母,自忍饥。
父捐躯,为报国,丕苦求,骨跃出。
高尚者,如道恒,避荣命,入深山。
感应者,如道生,石头点,听讲经。
求通经,如灵辨,骨肉穿,妙义显。
冲举者,尼净检,凌霄去,身冉冉。
神解者,李通玄,华严论,千古传。
机捷者,灵照女,老庞公,徒延伫。
举十德,励初学,依此修,成正觉。
馀韵
三字偈,随分说,如风过,万籁歇。
非有言,非无言,会此意,是真诠。

文中书法作品/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净贤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