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动作神态的优美句子摘抄运用修

时间:2022-05-06 19:1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小读者阅世界 | 评论: 次 | 点击:

描写动作神态的优美句子摘抄运用修

1. 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优美段落

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浩浩荡荡,哗哗啦啦地从他的心理倾泻了 出来,他再也无法隐藏他的那份斯文了. 奔跑,奔跑,奔跑!他的心激动着,他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我们浅薄的语言来表述,似乎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跳动的欢畅 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

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

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

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

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

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

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

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

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

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

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

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

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手舞足蹈 描写学习的好词佳句 (1)描写学习态度的词语 勤奋 刻苦 认真 专注 钻研 踏实 勤恳 虚心好学 发奋苦读 脚踏实地 不耻下问 精益求精 刨根问底 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 如饥似渴 持之以恒 一丝不苟 (2)专心学习的词语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屏息凝视 目不转睛 专心致志 津津有味 掩卷沉思 神情专注 (3)描写学习的佳句 小飞坐在座位上,埋头只顾写呀写呀,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作文竟全写好了。

晓鸿恰好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喜爱的神态。 每当我做作业时,笔尖沙沙响,好像小鸟在对我唱歌,又好像在鼓励我:“你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她站了起来,回答得那么准确,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

2. 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优美句段

孙老师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她中等身材,35岁模样。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总是那么慈祥。从那黑边眼镜中透出的目光,总是那么炯炯有神,那么和善。她的语言总是那么含意深刻,那么奇妙,引人发笑。

这个女老师姓宋,因为她年轻,顶多不过20岁,所以,我们都叫她小宋老师,也有一些女同学亲热地称呼她大姐姐。小宋老师长着高高的个子,衣着比较朴素。瓜子脸上长着两道柳眉,柳眉下嵌着一双明亮而又锐利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小宋老师梳着两条长长的马尾辫一直拖到肩头上。

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教我们班的是一个女老师。// 这个女老师姓宋,因为她年轻,顶多不过20岁,所以,我们都叫她小宋老师,也有一些女同学亲热地称呼她大姐姐。//小宋老师长着高高的个子,衣着比较朴素。瓜子脸上长着两道柳眉,柳眉下嵌着一双明亮而又锐利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小宋老师梳着两条长长的马尾辫一直拖到肩头上。// 冯成是我们班的同学。//他个子不高,眼睛又大又亮,尤其是他长着两只大耳朵和两片厚嘴唇,活像一个大号的铃铛。为此,同学们送他个外号——“大铃铛”。//说来也巧,从二年级至今,冯成每天给班里的教室开门、锁门,也像一个打点的铃铛,这外号就叫开了。//

3. 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优美句子大全

1、只见他嘴张得像箱子口那么大,一下子就愣住了,接着他就咽了两三口唾沫,好像是嗓子里发干似的。

2、只见他的脸憋得通红,双眉拧成疙瘩,就连胳膊上的青筋都看得清清楚楚。

3、这意外的失败,使同学们一个个像霜打的树叶子,霎时无精打采地蔫了下来。

4、冷若冰霜,令人生畏。

5、玲玲笑弯了嘴,两头翘起角儿,活像一只大香蕉。

6、那是个十来岁的瘦骨伶仃的小孩,却长得眉清目秀。特别是那双长得比常人都大的眼睛,闪动着聪慧的光芒。他拖着木屐,一件破旧的绿军服垂到膝前。

7、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

8、怒火在胸中翻腾,如同压力过大,马上就要爆炸的锅炉一样。

9、日升日暮,花谢花开,遇见的,离去的,记住的,忘却的转身就流逝在春寒料峭的季节里

10、失败的消息传来,他如同浸入冰水,心完全凉了。

11、双方越吵越凶,就像一只只斗红了眼的小公鸡。

12、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13、孙强向门口走了几步,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掉了下来。

14、他的表情和声音,好像在阅兵典礼时发出立正口令那样严肃。

15、他的脸惨白惨白的,吓得眼睛瞪得大大的。

16、他的脸像蜡一样的黄,嘴唇都发白了,灰白的胡子一颤一颤地,全身都在瑟瑟地发抖,一双深陷在眼窝里的眼睛,像一对火珠子一样,直盯着小商。

4. 描写人物动作与神态的优美句子

好 词:白皙 柔滑 柔嫩 红润 绯红 粉红 坚实 结实 隆起 油亮亮 白嫩嫩 亮晶晶 古铜色 白皙细嫩 洁白无暇 白里透红 细皮嫩肉 冰肌玉肤 冰清玉洁 光滑细腻 红润透亮 修长 白净 瘦弱 圆润 纤巧 粗壮有力 腿脚利索 四肢匀称 步伐矫健 动人 妩媚 可爱 慈祥 羞红 美貌 白净 红润 憔悴 俏丽 端庄 秀丽 英俊 瓜子脸 鹅蛋脸 红扑扑 胖乎乎 粉嘟嘟 白里透红 轮廓分明 面红耳赤 面容刚毅 面目清秀 面白如玉 满面红光 满面笑容 春风满面 饱经风霜 两颊绯红 笑靥动人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神采奕奕 喜笑颜开 喜形于色 和颜悦色 虎头虎脑 眉清目秀 面红耳赤 白净柔嫩 满面红光 满头银发 目光炯炯 双目如潭 火眼金睛 浓眉大眼 慈眉善目 气宇轩昂 高大魁梧 英姿飒爽 衣着得体 (2)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 (3)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 心花怒放 满心欢喜 归心似箭 心旷神怡 心潮起伏 心悦诚服 心事重重 忧心忡忡 心如刀绞 悲痛欲绝 怒火中烧 心惊胆战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心灰意冷 好 句 他的两条腿又长又瘦,像两根竹竿似的支在地上。

这两条修长、轻灵、爱动的腿,走起路来总是一弹一弹的,一旦坐下来,便离开地面,富有韵律地前后摆着,摆累了便左右摇着。 她的一双腿短短胖胖,穿着肥大的裤子,活像两个直竖的枕头。

那姑娘的脚瘦长、略小,雪白雪白的,脚趾头像嫩藕芽儿似的。 这孩子年纪不大,却生了一双大脚,两只鞋子像两艘小船一样。

这少女的皮肤雪白雪白的,在阳光下闪着白瓷般迷人的光泽。 陈老师的脸膛黑红黑红的,有点像印度人的肤色。

他长得又高又瘦,黑黑的脸膛泛着亮光,像个黑瓷人 。 我人长得小,手长得也小。

我的一双小手,白白的,胖胖的,就像刚出锅的馒头一样,手指粗短,指头肚圆圆的,挺好看的。可姥姥经常念叨说我长了一双拙手。

我不解地问姥姥为什么。姥姥说:“你的指头是荷包指头,俗话说:尖指能,圆指巧,荷包指头拙到老。”

我一点也不信姥姥的话,非做个样给她看看不可,于是我什么都学着做。 妈妈的手,春天般温暖,夏天般热烈,秋天般丰硕,冬天般纯洁。

妈妈的手结实、有力又温暖,它扶持着我,鼓励着我。 那孩子鹅蛋形的脸庞,白里泛红的面色,像一朵桃花一样秀美;配上一双清泉般透亮的眼睛,显得文静又聪颖。

她一张稚气的瓜子脸,平坦的前额,红润的双颊,黑黑的眉毛,两只细长有神的眼睛含着笑意。 火光把她的脸映得通红,真像一朵初绽的山茶花,那光泽盈盈的眸子恰似花瓣上两颗晶莹的露珠。

你看这一张白皙而又俏丽的脸儿:两道细溜溜的眉毛;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薄薄的嘴唇,常挂着恬静的微笑。 她的鹅蛋脸儿像百合花般洁白,腮帮上泛起玫瑰色,显得纯净而又妩媚。

她的脸红得像一朵初开的桃花,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朝霞映着她幸福的笑脸,如同玫瑰花一样鲜艳;微微翘起的嘴角挂着满意的喜悦。

那个青年方脸宽额,浓眉大眼,高挺的鼻梁,紫铜的脸膛有棱有角,仿佛石雕一般,粗犷豪爽。 贺老师方脸盘,粗眉毛,棱角分明;络腮胡子一直延伸到脖子上;短短的头发倔强地一根一根竖在头顶上。

她长着一双又黑又粗的浓眉,两只山泉般清澈明亮的.大眼睛,黧黑的圆脸上堆着憨厚的笑容。 她笑了,笑得那么快活,腮帮上露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真像一朵绽开的红山茶。

那个孩子笑了,通红的小脸蛋微微抖动着,两个酒窝卷得深深的,显得多么得意、多么快活啊! 她是那样的快活:一对黑宝石般的眼珠,在长睫毛下闪耀着光彩;被夏天的太阳晒得红里发紫的脸颊上,露出两个笑窝儿。 这个姑娘的脸蛋,圆得像八月十五的月亮。

他的脸胖胖的,圆圆的,像一只打足气的皮球。 她的脸庞竟如天上的满月一样,丰腴而光彩照人。

她的面庞圆圆的,白白的,鼻子和嘴唇的轮廓都很周正而纤秀。 小飞今年 10岁,圆圆的脸蛋,细长的眉毛下长着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

这宽大的脸盘上,因为两腮凹陷下去,颧骨就像两块露出水面的石头。 她有一张微胖而慈祥的脸,总是笑嘻嘻的,好像永远不会发脾气似的。

花白的胡须,浅浅的皱纹,还有那一双永远笑眯眯的眼睛,都让人觉得他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 妞妞的两腮红红的,低头望着自己的脚尖,显得那么羞怯。

姑娘脸蛋绯红,羞答答地低垂着头微笑,好像一朵出水的芙蓉、沐雨的桃花。 小妹妹圆润的瓜子脸,经过夕阳红光的映照,更显得鲜艳美丽,简直就像一朵迎着三春朝阳,带着露珠盛开的桃花。

哥哥刚才还是晴空一样的脸,忽然阴云密布,笑容顿消。 她笑了,圆圆的脸庞就像一盘盛开的金葵花。

我有一个表弟,还不到10岁,长得虎头虎脑,脸蛋又胖又圆,两只大眼睛又圆又亮。 我特别爱看妈妈的脸,乌黑发亮的秀发下一张端庄秀丽的脸,脸色泛着红润。

不大会儿她又破涕为笑了,红扑扑的脸蛋上还挂着两滴泪珠,格外逗人。 小明那张圆圆的脸蛋,红扑扑亮闪闪,像不像熟透了的西红柿?谁见了都想捧起来亲上一亲。

我和琳琳相处一共4年,她给我的印象是很难忘的。一张圆脸庞,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总爱一眨一眨地,闪耀着欢。

5. 描写人物动作和神态的优美句子

1. 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2. 等她走近,我才有机会仔细地打量了她一番:只见她齐耳的短发,一双眼睛大大的,嘴角还带着笑。上身穿一件红色衣服,别着“苏州十中”的校微。她温和地对我说:“小妹妹,坐我的车吧!”说着,她把自行车推了过来。

3. 她的脸好象绽开的白兰花,笑意写在她的脸上,溢着满足的愉悦。

4. 她听到这儿,噗哧一声笑了,就像石子投进池水里,脸上漾着欢乐的波纹。

5. 老师看到题后,皱着眉头,习惯地把左手的大拇指放在嘴唇下面来回移动,思考着。

6. 他吓得面色如土,舌头僵住了,说不出话来。

7. 中午由于下雪,我不能回家吃饭了。正当我要写作业的时候,突然一个香喷喷的包子塞到了我的嘴里,我回头一看是小明正调皮地眨着眼看着我。

6. 摘抄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精彩语句

1、玲玲不到两岁,胖墩墩的。

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

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2、看上去,杜老师也就30来岁,那张严肃的长方形脸上戴着一副黑宽边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边闪着亮光;两个嘴角总是紧紧闭着,平时很不爱说话。

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他只有那么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衣服,袖子也总爱往上挽一截。每当下课的时候,他就把书本往胳肢窝下一夹,把用剩下的半截粉笔往口袋里一装,低着头,像找来时的脚印似的,慢慢地,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可是,在课堂上,他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朗读起课文来声音异常洪亮,有时还会激动得脸上放出红光,一步跨到讲台前,挥舞着手臂……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睁大眼睛看着他。

3、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

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4、太阳晒得墨黑的清瘦的脸上,有一对稍稍洼进去的大大的双眼皮儿眼睛;眉毛细而斜;黑里带黄的头发用花布条子扎两条短辫子;衣服都很旧;右裤脚上的一个破洞别一支别针;春夏秋三季都打赤脚,只有上山抓柴禾的时节,怕刺破脚板,才穿双鞋子,但一下山就脱了。 5、这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

身穿军用棉大衣,脚穿高筒皮靴。高个子,方脸盘,长得很魁梧。

下巴上有一颗黑痣,那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着亮,使人觉得粗犷又精明。 6、李云是一个机灵、陶气的孩子。

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7、这老汉,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

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了一层油。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无数个筋疙瘩,被一条条高高鼓起的血管串连着。

脚上没有穿鞋,脚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着旱烟袋,烟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8、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9、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附《如何写好人物外貌描写》 人物的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重要内容,描写好人物外貌也往往能使人物活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物的外貌,主要包括人的容貌、体态、服饰、表情、风度等。

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外貌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外貌描写要“准”。准就是准确地描写人物外貌,人物形象才会真实可信。

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因素影响。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外貌也有所区别。

如舞蹈演员的腿较粗而四肢修长;举重运动员往往比较壮实;渔民则肤色较黑,脚趾因长期在船上行走而像蒲扇般张开。人的年龄不同,其外貌也有明显的差异,少年儿童天真可爱,青年人血气方刚,中年人成熟稳重,老年人则耳聋眼花。

这一些无不反映其人生的自然规律。 当然人的的习惯不同,也往往显出不同的特征来。

如吸烟的人仿佛缺少了门牙,还不时透出烟草气味;不吸烟的人则牙齿洁白。人的教养不同,也往往能从外貌上看出来,有教养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讲话文绉绉的,且条理清楚;没有教养的人坐着站着东倒西歪,说话粗鲁而无条理……凡此种种,我们要仔细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的描写出来。

二、外貌描写要“精”。精就是精心选择人物外貌特征,集中笔墨描写,使人物形象精确鲜明。

世上没有外貌完全相同的人,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人物外貌中精心选择其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墨描写,其它的可省略不写或一笔带过,使人物外貌更精确鲜明。 有时候,我们根据手头素材的实际情况,或为了某种表述的需要,可把外貌描写重头戏放在人物的某个部位。

如写爷爷的手,硬而裂开许多道口子,虽难看却是勤劳的见证;帮我编玩具,又透出灵巧。这样写了往往会使勤劳而机灵的爷爷跃然纸上。

我们精心选择人物与众不同的外貌,加以精确地描写,往往能写出新意来。 三、外貌描写要“深”。

深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要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写出人物的深度。 我们描写人物外貌,要着重选择最能。

7. 描写动作神态的句子段落

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 1.他剪着平头,灰色的短头发有种说不出的冷血动物的蠢相。

2.他脑袋上的头发密密匝匝像是一顶厚实的帽子,要很大的劲才能把弯曲的手指头伸进头发里。 3.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地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斯头上的乱蛇”。

4.一条中缝顺着脑壳的弧线,轻轻下去,分开头发,头发黑乌乌的,光溜溜的,两半边都像一块整东西一样,几乎盖住了耳朵尖,盘到后头,挽成一个大髻,又像波浪一样起伏,朝额角撞了出去。 5.一头短簇簇、硬刷刷的灰白头发,就好比顶着一头高梁花子。

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1、她们手拉手像两只小鸟似的畅快飞奔,飞过田野,飞进村庄,飞到了大院。 2、她脸儿红得像熟透了的山柿子,忙低下头去,不敢再看我一眼。

3、她闭着眼睛,绝美的脸庞显露出一丝痛苦的神情。 4、哥哥欣喜若狂,握着这张浸透了他的汗水的通知书,舒畅地、尽情地笑着。

5、奔跑,奔跑,奔跑!他的心激动着,他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我们浅薄的语言来表述,似乎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跳动的欢畅。 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 1、轻飘飘的一根针,在我手里好像很重很重似的,每缝一针都让我费很大的劲儿,刚缝了几针就累得我开始冒汗了。

2、施轩的脚步很均匀,双臂一前一后地摆动着,双脚越迈越快,身子向前倾斜着,像要倒下似的,奋力向前迅跑。跑到终点线处,她头一抬,胸一挺,终于取得了第一名。

3、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4、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5、我把拖把在水池里涮了又涮,再拧干,然后弯下腰,前腿弓起,后退绷着,“哼哧哼哧”拖起地来。 描写人物心情的句子 1、我心里顿时绽开一朵花。

那感觉就像在炎炎的烈日下劳作正值饥渴难忍之时,忽然饱餐了一顿黑子红瓤的蜜桃西瓜,心里甜滋滋,清爽爽,痛快极了。 2、大家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脚下好像生了风,走得又快又有劲。

3、我站在钟表店门前等他,心里突然涌起了一种异样的感觉,是羞怯?是高兴?我只觉得好像有一股甜滋滋清凉凉的风,掠过我的心头。 4、喜姑比以前爱说爱笑了,脸上总是露着甜甜的笑意,像是心头搁着一块喜酥糖,老也溶化不完。

5、心灵的宽阔是快乐的心情所必须的。为人应该慷慨大度,应该有让朋友分享成果的心胸。

只有这样,你才会具有高尚的人格力量。你会发现,当你慷慨地让朋友分享你的面包时,你面前的咖啡杯已经被你的朋友加满了。

写人物神态的“绝活儿”

同学们都知道王老师是个书迷。每周都要去书店逛逛。谈起书,王老师总是神采奕奕,眉飞色舞。他经常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好书。有时还把自己的书借给同学们看。据去过王老师家的同学说,单是王老师写字台上就堆着一百来本书。如果它们倒下来,肯定会把坐在桌边的人砸昏过去。

王老师也喜欢朗读。上课的时候,如果有同学课文读得不好,他就反复示范、指导。他总是对大家说一个词——语感。说实话,同学们不太明白这个词。不过,不理解也没关系,反正知道很重要就是了。王老师说一个人有了好的语感,对阅读和写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他还说,获得语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大声朗读,所以王老师的学生也大都喜欢朗读。不管是绘本、童话、散文、诗歌还是小说,甚至报纸上的新闻,无所不读。

写人物神态的“绝活儿”

另外,他还有一样“绝活儿”。

在一次作文课上,王老师教大家写人物的神态。他说,神态常常和语言、动作联系在一起写。有了神态描写,人物说话、做事时的情况就更清楚了。读者对人物的理解、对事情的了解也就更具体更详细。而且别人朗读你的习作时,也可以通过神态描写读得更生动。见大家还不太明白,王老师就说了一段绕口令:“叫你不要弄冻豆腐,你偏要弄冻豆腐,现在弄坏了冻豆腐,大家都吃不到冻豆腐。”

王老师读得既快又清楚,同学们听完,立刻鼓起掌来。

王老师笑着问:“大家猜得出我在念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吗?”

这哪能猜得到啊!清遥心想。同学们都不作声。

“大家猜不到是因为这段话之前没有加上神态描写。”说着,王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填空:“王老师( )地说。”他请大家把它填完整。

鲁历举起手,说:“王老师高兴地说。”

话音刚落,只见王老师突然仰着头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说:“叫你不要弄冻豆腐……哈哈……你偏要弄冻豆腐,现在……哈哈……弄坏了冻豆腐……”

同学们先是一愣,但立刻反应过来了,纷纷笑起来。

写人物神态的“绝活儿”

这时,王老师已经把四句话说完了。

“是不是感觉不一样了啊?”王老师说,“大家猜猜看,为什么要高兴地说。”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不一会儿,王老师又叫同学们填空。

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王老师伤心地说。”

“王老师轻轻地说。”

“王老师无可奈何地说。”

“王老师委屈地说。”

“王老师冷冷地说。”

“王老师幸灾乐祸地说。”

……

同学们每提出一种神态,王老师就按要求说一遍绕口令。他一会儿瞪大眼睛,一会儿低头害羞,一会儿粗声粗气,一会儿轻声轻语,一会儿摇头晃脑,一会儿挥着手臂,一会儿手捻衣角,一会儿满脸冷笑。真是绝了!大家从来不知道王老师还有这样的表演才能。同样的一段话,加上不同的神态描写,竟然读出了完全不同的意味。教室里笑声、掌声此起彼伏。渐渐地,没有人再举手了,因为大家的手都捧在了肚子上。

说完最后一遍,王老师便静静地看着笑得前仰后合的同学们。他的额头上悄悄沁出了小汗珠。过了好一会儿,同学们才止住了笑。

从此以后,赵清遥写作文时,只要一写到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就会想起王老师的表演。爸爸说,对于那段绕口令,清遥可能一辈子也忘不掉了,因为那里面有欢乐,更有知识。

写人物神态的“绝活儿”

摘自《小读者·阅世界》 2022年3月,总第309期

原文出自《赵清遥的作文故事》

海豚出版社

文/朱煜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