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警句
时间:2022-05-06 20:4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素缘如水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王夫之警句
1. 王夫之名言有哪些 王夫之名言大全
16.君子择交莫恶于易与,莫善于胜己。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有德篇》。易与:轻鄙之词.犹言容易对付。这几句大意是:有才格的人择友交游,最坏的是结交那些庸碌无能易于对付的人.最好的是结交那些才识卓绝超过自己的人。要作强人就要敢于结识强者,在噼子群里逞能算不得英雄。在社交活动中.~具有启示意义。
《张子正蒙注·有德篇》
17.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清·王夫之《俟解》学习知识容易但不容易学得好,做容易但认真去做就难,羞愧容易而知理就难。
《俟解》
18.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
19.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
20.耳限于所闻,则夺其天聪;目限于所见,则夺其天明。
21.政着于一时,而传于后世者显而易见,教垂于后,而其在当时则隐而难知。
22.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2. 顾炎武的爱国名句
名言分类:爱情 失败 成功 母爱 学习 珍惜时间 读书 诚信 志向 感恩 励志 师德 友谊 人生 理想 教育 创新 金钱 事业 生命 爱国 健康 目标 自信 朋友 人才 天才 尊严 >>更多名言作者:王安石 孔子 莎士比亚 陶行知 亚里士多德 鲁迅 王夫之 康有为 魏源 诸葛亮 爱因斯坦 白居易 瞿秋白 列宁 更多英语名言:商务篇 爱情篇 经验篇 家庭篇 法律篇 工作篇 逆境篇 文化篇 道德篇 励志篇 悲伤篇 顾炎武的名言名句集锦 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顾炎武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炎武 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顾炎武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炎武 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顾炎武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清·顾炎武 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明)顾炎武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顾炎武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顾炎武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清·顾炎武。
3. 白居易的古诗和王夫之的名言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白居易: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 王夫之:“太虚一实”的唯物论思想 他认为,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本质和现象都是客观实在的,“从其用而知其体之有”,“日观化而渐得其原”,可以通过认识各种物质现象而概括出它们的共同本质。
从而否定了唯心主义空无本体的虚构。 唯物主义的道器观 王夫之坚持“无其器则无其道”、“尽器则道在其中”的唯物主义道器观,系统地驳斥了割裂、颠倒道器关系的唯心主义思想。
他给传统道与器范畴以新的解释,认为“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器”所标志的一般(共同本质、普遍规律)和个别(具体事物及其特殊规律),两者是“统此一物”的两个方面,是不能分离的。他提出“天下惟器而已矣”的命题,肯定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具体的存在,任何具体事物都具有特殊本质,又具有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道者器之道”,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终无有虚悬孤致之道”。
犹如没有车马便没有御道,没有牢醯、璧币、钟磬、管弦便没有礼乐之道一样。他明确指出,在器之外、器之先安置一个“无形之上”的精神本体,乃是一种谬说。
他通过论证“道”对于“器”的依存性,得出了“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的结论,驳斥了“理在事先”、“道本器末”的观点。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顶峰。
“太虚本动天地日新”的辩证法思想 王夫之与宋明以来流行的主静说相对立而坚持主动论。他提出“物动而已”,“动以入动,不息不滞”,“天地之气,恒生于动而不生于静”,把自然界看作永恒运动化生着的物质过程。
他否定了周敦颐、朱熹所宣扬的太极动静而生阴阳的观点,指出:“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废然无动而静,阴恶从生哉”。说明运动是物质世界所固有的,否定从气以外寻找事物运动原因的外因论。
王夫之发展张载的气化论,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把荣枯代谢、推移吐纳看作是宇宙的根本法则。旧事物的死亡准备了新事物诞生的条件。
这种变化发展观,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并富于革新精神。 王夫之把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明确地归结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但他更强调“由两而见一”,认为矛盾双方绝非截然分开,而是“反者有不反者存”。按他的分析,矛盾双方互相逼迫、激烈搏斗的状态是“反常”的,而互相联合、贯通,保持同一性状态才是“正常”的。
在他看来矛盾是相互转化的,有时会发生突变,但在更多的情况下,转化是在不断往复、消长中保持某种动态平衡而实现的。 王夫之的辩证发展观,尤其是他的矛盾学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但他过分强调矛盾的同一性,则是时代给予他的局限。
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王夫之利用和改造了佛教哲学的“能、所”范畴,对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主观认识能力和客观认识对象加以明确的区分和规定,主观认识由客观对象的引发而产生,客观是第一性的,主观是客观的副本。从而抓住了认识论的核心问题,表述了反映论的基本原则。
他对“惟心惟识之说”的批判,并非简单否定,而是在否定心学唯心论夸大主观精神作用的同时,吸取和改造其中的某些思辨内容,如把认识对象规定为“境之俟用者”,把人的认识能力规定为“用之加乎境而有功者”,注意到人的认识的能动性。 在知行关系问题上,他力图全面清算“离行以为知”的认识路线,注意总结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长期争鸣的思想成果,在理论上强调“行”在认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得出了“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的重要结论。
他以知源于行、力行而后有真知为根据,论证行是知的基础和动力,行包括知,统率知。人可以在。
4. 顾炎武的爱国名句是
顾炎武的爱国名言: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3、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4、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5、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6、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7、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8、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9、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5. 如何理解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的“六然”(自处超然、处人蔼然、
明朝学者崔铣在《听松堂语镜》中有人生 处世“六然”
一、自处超然
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看待别人,超然达观,不强求名利。
二、处世荡然
律己要严,待人要宽。除原则问题外,不妨一概“和为贵”。
三、无事澄然
宁静致远,心无芥蒂,不惹是生非,不终日戚戚。
四、处事断然
善抓机遇,当断则断,不拖泥带水,敢于一槌定音。
五、得意淡然
胜固可喜,但不必雀跃三百,不要忘记最优秀的最高运动员等待他的总是失败。
六、失意泰然
失败不可怕,在失意的时候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或许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泰然处之、从头再来。
6. 有哪些关于“物极必反”的论语名言警句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不患妨功,惟恐夺志。—朱熹
2、立志之始,在脱习气,习气熏人,不醪而醉。—王夫之
3、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李白
4、老天生才既有需,岂向尘埃长碌碌。—薛?
5、努力图树立,庶几终有成。—欧阳修
6、非才无以济志,非志无以辅其志。—朱熹
7、事经错误方知悔,志为功名苦始捐。—蒲松龄
8、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李白
9、身可危,而志不可夺也。—《论语》
10、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1、人无志,非人也。—嵇康
1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13、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秋瑾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14、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之手中耶?—马援
1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操
7. 名言警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
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参考: /NewsInfo-4618.aspx
顾炎武《日知录》10句经典名言,每读一遍,醍醐灌顶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顾炎武(1613—1682年),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游历北方,誓不与清廷合作,致力于著述,与黄宗羲、王夫之在二十世纪初被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
1、文以少而盛,以多而衰。
出自《日知录·卷十九》。【译文】文章因为少而繁荣,因为多而衰落。
2、水为地险,酒为人险。
出自《日知录·卷二十八》。【译文】水可以导致地势险要,酒可以使人陷于危险。
3、士大夫之无耻,谓之国耻。
出自《日知录·卷十三》。【译文】士大夫们的无耻,其实就等于国家的耻辱。
4、一国皆狂,反以不狂者为狂也。
出自《日知录·卷三》。【译文】全国都在发狂,反而把那些不狂的人当作狂人。
5、明主劳于求贤,而逸于任人。
出自《日知录·卷九》。【译文】英明的君主求贤才时很辛苦,但用人时就很轻松了。
6、古人求没世之名,乡人求当世之名。
出自《日知录·卷七》。【译文】古人追求永久的名声,现在的人追求当代的名声。
7、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出自《日知录·卷十三》。【译文】保卫国家,即使是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8、文章无定格,立一格而后为文,其文不足言矣。
出自《日知录·卷十六》。【译文】写文章没有固定的格式,设定一个格式然后按照格式写文章,这样的文章已经不足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9、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在寒冷的年末松柏也未凋落,风雨交加,天气昏暗的时候,鸡也照常鸣叫。
10、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译文】一个人如果不廉洁,就会无所不贪;一个人如果没有廉耻,就会什么下作的事情都做。
- 上一篇:关于坚持做自己的名言
- 下一篇:奥斯本的名言读书可以(十句关于读书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