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修身名言警句
时间:2022-05-07 00:4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语文梦工厂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古代修身名言警句
1. 中国古代关于明理修身的名人名言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2、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战国荀子《荀子·修身》
译文:通过品德修养达到自强,则名声可与古代圣贤尧、禹齐名。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译文: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表达的是一种洁身自爱的品质,不受身边环境的污染。
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晁错论》宋代·苏轼
译文: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
2.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两汉:诸葛亮《诫子书》 白话文释义: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 白话文释义: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出自春秋《诗经·小雅·小旻》 白话文释义:君子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自清·郑燮诗《竹石》 白话文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5,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明代:于谦《石灰吟》 白话文释义: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 中国古代思想,修养,道德情操的名言警句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曾国藩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重订增广》)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读书录.体验》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明.薛瑄
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唐.骆宾王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刘基)
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觏)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淮南子·人间训》)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明·李廷机)
4.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两汉:诸葛亮《诫子书》
白话文释义: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
白话文释义: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出自春秋《诗经·小雅·小旻》
白话文释义:君子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郑燮诗《竹石》
白话文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5,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石灰吟》
白话文释义: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5. 中国古代思想,修养,道德情操的名言警句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诸葛亮----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告子上)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曾国藩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重订增广》)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宋.朱熹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读书录.体验》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明.薛瑄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唐.骆宾王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明·刘基) 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觏)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
(《淮南子·人间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明·李廷机)。
6. 关于古人修身养性的古诗词名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厚,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人有聪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农夫不会为了土壤贫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为了愚笨不肖而放弃教育.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产生怨恨之情和矛盾了.)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如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是.)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常是坐立不安、忧愁苦闷的样子.) 13.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4.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9.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2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2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24.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2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6.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2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译:广泛阅。
7. 有关古人修身养性的名句 四句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三国时期——《诫子书》
释义: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内心平静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2、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鲁国——《大学》
释义: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3、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侧徐:清朝——(广东禁烟期间所写的对联)
释义: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借喻人只有做到没有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大义凛然(刚)的境界。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侧徐:清朝——(广东禁烟期间所写的对联)
释义:海之所以浩瀚无边,是因为其容纳一切河流之水,用来比喻一个人要想气度、胸怀宽广,就要不仅宽容别人,还要不断的吸取不同的知识。
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老子:春秋时期陈国——《老子》
释义: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读千古流传古佳句500句,学习古人修身齐家之道
生活篇
日常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出自晋代陶渊明《庚岁戍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意思是:人生最终要归依的道理就是要有衣穿、要有饭吃。
【衣食者民之本】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力耕》。意思是:吃饭、穿衣是百姓生活的根本。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论语•乡党》。脍:生鱼肉片。意思是:粮食不嫌舂得精细,鱼肉不嫌切得细致。原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学而不精,可乎?”后将前两句用于讽刺。
【菽麦实所羡,哪敢慕甘肥】出自晋代陶渊明诗《有会而作》。意思是:能有粗茶淡饭吃我都很羡慕了,哪里还敢奢望美味佳肴呢?诗句表现了作者虽然贫困,但决不向权贵低头的精神。
【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久长之理,是可以养寿也】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俭约》。受用:需要。淡泊:清淡寡味。意思是:人对生活的需求,自是有一定的限量的,节制饮食、清淡寡味,才能常葆健康,才可以长寿。
【口腹不节,致病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口腹:饮食。意思是:不节制饮食是导致生病的原因;心术不正是引来杀身之祸的原因。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出自《素问•宣明五气》。意思是:看的时间长了就会损伤血液,躺的时间长了就会损伤元气,坐的时间长了就会损伤肌肉,站的时间长了就会损伤骨骼,走的时间长了就会损伤筋节。
【不乐损年,长愁养病】出自北周庾信《闲居赋》。损:减少。养:滋生。意思是:总是闷闷不乐会让寿命减少,整日愁眉不展会让疾病滋生。
【乐太盛则阳溢,哀太甚则隐损】出自《汉书•东方朔传》。意思是:过于高兴就会散溢阳气,过于哀伤就会减损阴气。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出自《荀子•荣辱》。乐易:欢乐,平易。忧险:忧虑,担忧。意思是:乐观泰然的人总是容易长寿,而多愁多虑的人往往短命。说明人的情绪对健康有很大影响,人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戒尔勿嗜酒,狂药非美味;能移谨厚性,化作凶顽类】出自宋代范质《戒子》。意思是:我劝你不要总是喜欢喝酒,酒是让你发疯的狂药,而不是美味。它能改变你谨慎敦厚的性格,让你变成凶恶顽劣的人。
【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出自唐代孟郊《怨别》。性灵:健康。枯槁:憔悴。意思是:太过忧虑就会损伤人的健康,即使服药也还会让人形容憔悴。
【纳爽耳目变,玩奇筋骨轻】出自唐代刘禹锡诗《秋江早发》。纳:吸收,吸取。玩:玩赏。意思是:呼吸清爽的空气,可以让人耳聪目明,玩赏奇特的景观可以让人筋骨轻松。
【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出自汉代枚乘《七发》。支体:即肢体。和:和畅。意思是:放纵耳目的贪欲,放任肢体的安逸,就会损害身体血脉的和畅。
【居住齐则色姝,食饮齐则气珍】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生活能够有规律,气色就会好;饮食有规律,精神就会好。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出自清代钱大昕《恒言录》。现在也常说:恼一恼,十年老;笑一笑,十年少。意思是:烦恼一次,就衰老一些;欢笑一次,就年轻一些。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出自晋代傅玄《傅子》。意思是:疾病都是因为饮食不慎引起的,灾祸都是因为说话不慎而招致的。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出自晋代陶渊明《九日闲居》。意思是:喝酒能够让人消除忧愁,服用菊花可以防止衰老。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出自清代钱大昕《恒言录》。意思是:晚饭适当的吃少一点,会有利于健康和长寿。
【惩病克寿,矜壮死暴】出自唐代柳宗元《敌戒》。克:能。矜:自恃。意思是:知道警惕和防治疾病就能长寿,自恃身强力壮却会突然死去。
【愁与发相形,一愁白数茎】出自唐代孟郊诗《自叹》。意思是:心情愁闷也会在头发上有所表现,犯一次愁,头发就会多白几根。说明忧愁会让人加速衰老。
【蝎盛则木朽,欲胜则身枯】出自三国嵇康《答向子期难养生论》。蝎:木中蠹虫的通称。意思是:树木中的蠹虫多了,树木就要枯朽,人的欲望太多了,身体就会垮掉。
【养身莫善于习动】出自清代颜元《习斋先生言行录•学人》。意思是:保养身体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多运动了。
【驹隙百年,谁保无恙?治之弗失,危者安矣】出自明代张介宾《类经•序》。驹隙:比喻时光快速流失。意思是:人生百年匆匆而过,有谁能保证不生病呢?一旦生了病就要及时治疗,这样,就能转危为安了。
【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出自《列子•力命》。意思是:疾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逐渐累积而成的。
【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出自《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斗:战斗,斗争。治:治理。意思是:人的疾病已经形成了,才去治疗,国家的祸乱已经形成了,才去治理,就好像觉得口渴了才掘井,就要战斗了,才去制造兵器,不是晚了吗?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出自唐代李白《将进酒》。你没有看到吗?镜子里的头发,早上还如青丝一般,到了晚上就好像雪一样白了。
【春风秋月不相待,倏忽朱颜变白头】出自明代于谦《静夜思》。意思是:时光不待人,转眼间,青春的容颜就变成了满头的白发。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有何蚤】出自三国曹丕《短歌行》。蚤:同“早”。意思是:人们都说,忧愁会使人变得衰老;可叹我头上的白发,怎么生得这么早呢?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出自三国曹植诗《赠白马王彪》。桑榆:落日的余晖照着的地方。意思是:人正渐渐地走向衰老,过去的影子和声音都无法再追回了。
■心境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出自杜甫诗《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意思是:我独自回到江村的草堂里,寂寞地度过我余下的日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自唐代柳宗元诗《江雪》。意思是: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孤单的渔舟上冒着寒冷的风雪垂钓。诗句描写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景象。
【偏偏何所以,天地一沙鸥】出自唐代杜甫诗《旅夜书诗怀》。意思是:东游西荡的没有什么依靠,自己就像一个沙鸥一样来回游荡。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出自唐代杜甫诗《江村》。意思是: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年幼的儿子敲弯了钢针要做成鱼钩。诗句表现了一家人悠闲安逸的生活。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出自宋代王安石《北山》。因:因此。意思是:因为在细细地数落花,所以坐的时间长了;慢寻芳草的踪迹,因此,回去的晚了。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出自晋代陶渊明《移居》。意思是:春秋两季,多的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这样的好日子就登上高山,吟诗作赋。
【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出自宋代辛弃疾词《鹊桥仙》。意思是:喝醉了酒,扶着怪石观赏飞流的山泉,不料这里正是上次喝醉醒来的地方。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出自晋代陶渊明《饮酒》。意思是:这之中有真意妙趣,想要将它解说出来,但却忘记了该怎样表达了。诗句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后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真情实感,表现出寄身田园、与世无争的情趣。后来用于表现乐在其中、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事情上。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出自明代杨慎词《临江仙》。浊酒:是用黄米和糯米酿成的酒,色泽浑浊,故称“浊酒”。意思是:大家一起喝着浊酒,为相逢而万分欣喜。古往今来,有多少天下兴亡之事,都不过成为人们的谈笑资料而已。词句表达了作者一种鄙夷世事的豁达大度,广为后人传诵。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出自宋代苏轼诗《六月二十日渡海》。南荒:这里指海南岛。兹:这,此。意思是:就算在这万里南荒死上九次,我也没有什么可遗恨的,这次游历中,那奇绝的景观是我平生所未曾见过的。诗句表现了作者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出自唐代李白诗《江上吟》。汉水:又名汉江,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从西北流向东南。意思是:如果功名富贵能够长在,那么,汉水也应该会向西北倒流了。抒发了作者将功名富贵看做过眼烟云的释然心境。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出自《庄子•大宗师》。寝:睡觉。觉:醒。意思是:修为高的人睡觉的时候不做梦,醒着的时候也没有忧愁。形容人豁达开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晋代陶渊明诗《饮酒》。意思是:在东篱下采摘着菊花,悠闲自在地抬起头望着远处南山上的美景。诗句表现了作者向往的一种高雅闲适的生活,但或多或少还是有一点消极避世的思想。
【心远地自偏】出自晋代陶渊明诗《饮酒》。意思是:只要心远离了尘世,自然就会感到居处偏僻幽静。即所谓的心静自然宁。
【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出自元代徐歉诗《冯公岭》。芥蒂:指细小的梗塞物,这里比喻心中的怨恨或不快。荆榛:荆棘丛,这里比喻障碍。意思是:如果心中的不快和怨恨不能清除,可要知道,即使是行驶在宽阔的大路上,也会觉得荆棘丛生、障碍不断。比喻放下心中的包袱,人生之路就会变得坦荡宽阔。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出自唐代白居易诗《对酒》。意思是:富也好,穷也罢,能欢乐的时候就尽情欢乐,不懂得尽情享乐的,那才是白痴。说明人生在世不应因为世路艰辛而抱怨叹息。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自唐代王维《鸟鸣涧》。意思是:人声静下来了,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静了,春夜的深山更显得格外空荡。心境和春山的环境相互契合,自然成趣,表现了作者闲适的生活。
■人事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出自《诗经•郑风•将仲子》。多言:指爱说闲话。意思是:别人的闲谈议论也能让人感到畏惧。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出自元代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意思是:人虽然没有害虎的想法,但是老虎却有伤人的心思。说明必须提高警惕。
【才乘一线凭云去,便有愚儿仰面看】出自宋代王令诗《纸鸢》。愚儿:这里指势力小人。意思是:风筝才凭借着一根线飞上了天,下面就有人仰着头看。诗句深刻地讽刺了有些人刚看到有人得以高升,就攀附巴结的丑行。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出自(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运命论》。意思是:如果树木长得高出了树林,那么风就会先将它摧折;如果土堆突出了河岸,那么湍急的流水就会将其冲毁;如果人的品行超出了众人,那么就会遭到众人的非议。
【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意思是:做善事的人从来不谈利益,而追逐利益的人却从来不见他做善事。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出自唐代韦应物诗《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意思是:世间的事就像波涛上的船一样,怎么能够停得住呢?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多变的感叹。
【古之从仕者养人,今之从仕者养己】出自隋朝王通《中说•事君篇》。意思是:过去的人做官是为了奉养别人,而现在的人做官为的是奉养自己。
【平地把手笑,乘崖拨足挤】出自宋代王令《交难赠杜渐》。把手:握手。意思是:平坦的道路上,彼此之间握手欢笑,但等登上了悬崖,就会挪动脚步,试图将对方挤落到悬崖下面。
【名高毁所集,言巧智难防】出自唐代刘禹锡诗《萋兮吟》。意思是:人的名望高了,就会成为人们诽谤指责的目标,那些花言巧语的中伤,就算是智者也难以提防。
【保者倦矣,施者未厌】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意思是:报答恩情的人都厌倦了,可施与恩惠的人却还没有满足。
【君子与易由言,耳属于垣】出自《诗经•小雅•小弁》。意思是:君子一定不要轻易讲话,小人正把耳朵紧紧地贴在墙上。
【若将世路比山路,世路更多千万盘】出自宋代范成大诗《四十八盘》。世路:人生道路。意思是:如果拿人生之路和山路相比,那么人生之路要比山路曲折复杂上千万道。说明人生之路更加艰险漫长。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浒传》。意思是:龙和虎的外形都容易描画,但却难画其骨;认识这个人、认识他的面孔,但却不知道他的心里在想什么。用来比喻人心难测。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出自明代罗贯中《三遂平妖传》。意思是:家境如果贫寒,即使住在热闹的街道也没有人探访,家境如果富有,就算住在幽深的山谷也同样有远房的亲戚去拜访。诗句深刻揭露了以金钱交人的炎凉世态。
【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出自《诗经•小雅•谷风》。将:正。与:帮助。女:同“汝”。意思是:在你担惊受怕的时候,只有我帮助你;但你到了安乐的时候,反而要将我抛弃。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出自唐代白居易诗《放言》。朝:白天。底:什么。意思是:白日里装得一本正经,但到了晚上就露出了虚伪的原形,谁能看得出呢?古往今来,这种事有什么没出现过呢?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出自唐代杜甫诗《贫交行》。数:列举。意思是:手心向上时就像云一样聚合,手心向下时,又像雨纷纷落下,这么多轻慢友情的人还用得着一一列举吗?
【一解市头语,便无邻里情】出自唐代元稹诗《估客乐》。市头语:指生意人说的行话。意思是:一懂得了如何做买卖,就连邻里之间的情分都不管了,只管一味赚钱。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出自《三国志•蜀志•蒋琬传》。意思是: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古人所警惕的是那些当面听从,而背后又反对的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出自宋代苏轼词《水调歌头》。意思是:人生一世,总会或悲或欢,或离或合;月亮也有其阴晴和圆缺。自古以来,这种事都很难周全。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出自《汉书•岑彭传》。陇:指今甘肃省一带。蜀:今四川省一带。成语“得陇望蜀”即由此而来。意思是:人总是苦于不知足,得到了陇地,还想要得到蜀地。形容人的欲望总是没有止境。
【人情翻覆似波澜】出自唐代王维诗《酌酒与裴迪》。意思是:人情世道像江河的波涛一样翻覆不定。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出自明代李开先《宝剑记》。意思是:男子汉是不轻易哭泣的,但那只是因为还没有到达让他伤心的地步。现在常用“男儿有泪不轻弹”来形容男子汉大丈夫应当意志坚强。
【上智者必不自智,下愚者必不自愚】出自《陈确集•瞽言》。上智:最具智慧之人。自智:自以为有智慧。下愚:最愚笨之人。自愚:自以为愚笨。意思是:最具智慧的人一定不会自以为智慧,最愚笨的人也一定不会自以为愚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陆游《游山西村》。意思是:山重重,水道道,让人怀疑前面没有路了。但绕过一看又是一个柳成荫,花烂漫的村庄。用来比喻事情陷入困境后又出现转机。
【义动君子,利动贪人】出自汉代董仲舒《论御匈奴》。意思是:正义能够感动有德行的君子,利益能够动摇贪婪的小人。
【小人之未得志也,尾尾焉;一朝而得志也,岸岸焉】出自明代刘基《郁离子•小人犹膏》。意思是:小人没得志的时候,总是像个尾巴似的跟在别人后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一旦有朝一日得志了,便立刻变得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出自《后汉书•桓潭冯衍列传》。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是“取”,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东西也是“取”。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苏轼《题西林壁》。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意思是:无法看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比喻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出自《易经•系辞上》。知:同“智”。意思是:对待同样的问题,仁者见了说它是仁,而智者见了说它是智。说明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出自《战国策•赵策》。意思是: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要为他们做长远的打算。
【心无结怨,口无烦言】出自《韩非子•大体》。烦言:不满或气愤的话。意思是:心里不结下怨仇,嘴上就不会说出愤懑的话。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出自唐代张谓诗《题长安壁主人》。然诺:答应,应允。悠悠:漫不经心的样子。意思是:现在的世道,与人交友就必须得有金钱,金钱不够多,交情就不够深。就算一时答应了你,也不会放在心上,到最后,还是会视同路人。诗句深刻揭示了当时的人情事态。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曹植诗)。意思是:豆子和豆萁本是同根所生,却要用豆萁来熬煮豆子,这样的煎煮何必太急呢?比喻骨肉兄弟不要相逼太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忧愁患祸能够锻炼人的意志,让人更坚强地生存下去,而安逸享受则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人沉沦颓废甚至灭亡。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出自唐代白居易《辩兴亡之由策》。意思是: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别人也会为你的快乐而高兴;为别人的忧愁而担忧,别人也会为你的忧愁而担忧。
【当局虽工,而蔽于求胜之心;旁观虽拙,而灼于虚公之见】出自《陈确集•别集•瞽言》。局:下棋。工:技艺高。蔽:蒙蔽,糊涂。虚公:无所牵挂和公正。意思是:下棋的人虽技艺高超,但却因为求胜之心而易受蒙蔽;旁观的人虽技艺拙劣,但因为其无所牵挂和偏私,反倒常有真知灼见。
【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出自《战国策•中山策》。意思是:有相同欲望的人会相互嫉恨,而有同样忧虑的人则会相互亲近。
【冰炭不同器,日月不并明】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刺赋》。意思是:冰和炭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之中,太阳和月亮也不会同时照耀大地。比喻君子与小人不能同处,或比喻相互矛盾的理论不能同时运用。
【好称人恶,人亦道其恶;好憎人者,亦为人所憎】出自汉代刘向《说苑•说丛》。意思是:爱讲别人坏话的人,别人也会讲他的坏话,喜欢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憎恶他。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出自《孟子•尽心上》。游于圣人之门:在圣人的门下受过教育。意思是:曾经观看过大海的人,很难再受到别的水流的吸引;曾经在圣人的门下受过教育的人,也很难有什么言论能吸引他了。用来比喻阅历丰富、眼界高远、见过大场面。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出自《孙子兵法•九地》。《史记》中也作:“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意思是:置于必死的境地,然后才能奋起抵抗,夺得生路。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出自宋代苏麟诗《句》。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面朝着阳光的花木容易长得繁茂。用来比喻有某种优越的条件就能先得到好处。
【君子千言有一失,小人千言有一当】出自元代无名氏《录齐郎》。意思是:有学问的人说上千句话也难免会有一句不恰当,平庸之辈说上千句话,也可能会有一句是得当的。
【君子之学进于身,小人之学进于利】出自《文中子•天地篇》。意思是:君子做学问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德行,而小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谋取利益。
【君子见人之厄则矜制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出自《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厄:指陷入困境。矜:同情,怜悯。幸:幸灾乐祸。意思是:君子见到有人陷入了困境,就会心生怜悯。而小人看见有人陷入了困境,则会幸灾乐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虑重重。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出自《论语•子路》。泰:泰然,镇定。意思是: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却不能泰然自若。
【或誉之,而适足以败之;或毁人,而乃反以成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誉:称赞,夸奖。毁:诽谤。意思是:有的时候,赞美别人,却反而坏了他的事;有的时候,诽谤别人,却恰恰又促成了他的成功。
【所见少,则所怪多,世之常也】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论仙》。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也作:“所见者愈少,所怪者愈多。”意思是:见识得少,觉得怪异的东西就越多。这是世间的常理。
【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意思是:居住下,就要准备好粮草,行军时就要做好防备。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出自《墨子•所染》。苍:青色。意思是:将丝放入青色的染料中,它就会变成青色,将丝放入黄色的染料中,它就会变成黄色。丝的颜色改变了,而染料的颜色也变了。比喻接受外界事物要慎重。
【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出自《战国策•韩策》。宵行:走夜路。意思是:走夜路的人,可以保证自己不做坏事,但却没有办法让狗别对着自己乱叫。比喻人可以行得正、做得端,但却不能阻止别人的议论。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出自(战国•楚)屈原《离骚》。鸷鸟:像鹰隼一样凶猛的鸟,这里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意思是:鸷鸟不与燕雀之类的小鸟一起居住,自古就是这样的。用来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不与庸俗之辈同流合污。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出自《庄子•逍遥游》。晦朔:指黑夜和黎明。蟪蛄: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意思是:朝生暮死的朝菌不会知道什么是黑夜,什么是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会知道什么是春,什么是秋。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新相知:新知己,新朋友。意思是:人生没有什么比活生生的别离更让人悲伤的了,没有什么比交到新的知己更让人高兴的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自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意思是:醉翁之意趣并不在于饮酒,其真正的意趣是欣赏令人陶醉的山水景色。后常用“醉翁之意不在酒”来形容人的本意并不在这里,而是另有企图。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意思是:能够对世界上的事透彻了解,就是学问;能够对人情世故熟悉通达也是文章。说明人情世故也是一门学问。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出自元代无名氏《小尉迟》。意思是:评判一个人不能光看他的相貌,测量海水多少不可以用斗。比喻不可以貌取人。
【人各有能有不能,有明有不明。若能为能,不能为不能;明为明,不明为不明,乃所谓明】出自宋代陆九渊《与曹立之》。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如果擅长就说擅长,不擅长就说不擅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出自《老子》。意思是:最正直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委屈迁就,最灵巧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十分笨拙,而最善辩的人则常常表现得很木讷。说明要透过表面看到问题的实质。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自《世说新语•言语》。了了:聪明。意思是:小的时候很聪明伶俐,等长大了后不一定才能过人。
【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凡是那些花言巧语,貌似可爱的人,很少有仁慈的。
【世有雷同之誉而未必贤也,俗有欢哗之毁而未必恶也】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意思是:受到众人一致称颂的未必就是贤德之人,而受到众人一致攻击的也未必就是顽恶之人。说明对待众人的称颂和诋毁应认真鉴别,不可人云亦云。
【白石似玉,奸佞似贤】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祛惑》。意思是:白色的石头看起来和玉十分相似,而邪恶谄媚之徒也常将自己伪装得和贤德之人一样。说明识人要看到本质,不要被表面的虚假所迷惑。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出自《孟子•离娄上》。存:观察。意思是:观察一个人,没有什么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出自元代无名氏《谢金吾》。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中也作:“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意思是:江河山川的容貌容易改换,而人的脾气性格却难以改变。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出自《管子•权修》。意思是:看人只要看他交往的朋友,就可以知道他是贤德还是不肖了。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出自《荀子•非十二子》。知:同“智”,智慧。意思是:说话说的得当,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不该说话的时候能沉默的得当,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
【穷巷多怪,曲学多辩】出自《商君书•更法》。曲学:邪曲古怪、见识不广的学究。意思是:住在穷辟的小巷的人们总是爱少见多怪,而那些邪曲古怪,又见识不广的学究往往喜欢无谓的诡辩。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出自汉代刘向《说苑•说丛》。意思是:君子的话少而且实在,小人的话多而且虚妄。
【薄我货者也,欲与我市者也;訾我行者,欲与我友者也】出自宋代崔敦礼《刍言》。薄:挑剔,贬低。訾:贬斥。意思是:贬低我的货物的人是想和我做生意,贬斥我的品行的人是想和我交朋友。《淮南子•说林训》中也作:“刺我行者,欲与我交;赀我货者,欲与我市。”
【虎尾不附狸身,象牙不出鼠口】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清鉴》。狸:狸猫。意思是:老虎的尾巴不会长到狸猫身上,宝贵的象牙也不会长到老鼠的口里。用来比喻品行低劣的人做不出什么高尚的事情。
【贤愚在心,不在贵贱;信欺在性,不在亲疏】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本政》。意思是:衡量贤愚的标准在于其思想,而不在于其是富贵还是贫贱;看人是诚实还是狡诈,要看他的本性,而不是看他亲近还是疏远。
【知人者智,自知直明】出自《老子》。意思是: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才算有智慧,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才算得上聪明。
【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出自《荀子•非相》。相:观察,相形,即观察人的外表。意思是:要了解一个人,观察他的外表不如了解他的思想,了解他的思想不如看看他的实际行为。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出自《荀子•修身》。是是:前一个“是”为动词,肯定的意思;后一个“是”为名词,意为正确的事物。非非、非是、是非:用法同前。意思是: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这叫智慧;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这叫愚钝。
【铢铢而称之,至石必谬;寸寸而度之,至丈必差】出自宋代陆九渊《语录上》。铢:古代重量单位,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石为现在的一百二十市斤。度:丈量。意思是:一铢一铢地称量,称到一石时一定与一次称足的一石有差别;一寸一寸地丈量,量到一丈时一定与一次量够一丈有出入。用来比喻看人要看其总体,不能事无巨细地简单相加,否则一定会差错。
【盖棺始能定士之贤愚,临事始能见人之操守】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盖棺:指人去世。意思是:一个人是贤是愚,只有到他生命结束后才能最后下定论,一个人的品行气节如何,只有遇到事情的时候才能看出来。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出自元代无名氏杂剧《争报恩》。意思是:长途跋涉,才能够知道马的力气有多大;日久天长,才能够看出人心到底是好是坏。
【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复古》。坎井:坏井,废井。意思是:燕雀不知道天有多高,废井里的青蛙不知道江海有多大。用来比喻平庸之人的眼界狭小和见识短浅。
■交友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出自《史记•汲郑列传赞》。交态:指交情。见:同“现”。意思是:在生死攸关的时候,才能看出交情的深浅,在贫富有所不同,地位有所差别的时候,才能够考验友情的真伪。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睚眦:瞪眼睛。意思是:受人一顿饭的恩惠也要报答,被人瞪一眼的怨恨也要报复。反映的是古人恩怨相报的标准。现常用“睚眦必报”来形容人斤斤计较的做法。含有贬义。
【人未己知,不可急求其知;人未己合,不可急求之合】出自《薛子论道•中篇》。意思是:别人还没有了解你的时候,不要急着让人了解你;别人还不能与你相处融洽时,不要急着与其相处。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出自唐代杜甫诗《徒步归行》。交契:交情。同调:志趣相投。意思是:人生在世,交朋友不必区分老和少,也不必一开始就要求志趣相投。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出自唐代李白《赠友人》。意思是:人生最难能可贵的是找到知己,金钱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出自唐代贺兰进明诗《行路难》。升沉:地位的升高或降低。意思是:人的一生,结交朋友应当善始善终,不要因为地位有所变化、际遇有所不同就半途而终。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疏:疏远。戚:亲近。意思是:真诚待人,即使表面上看来疏远,但实际上还是亲密的;待人虚伪,即使表面上看来亲近,而实际上也是疏远的。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出自《战国策•中山策》。与:给予。期:决定于。厄:困境,穷困。意思是:给人东西,不在多少,而应当在别人正困难的时候给予;结怨不在深浅,而在于是否恰恰伤了他的心。
【与邪佞人交,如雪入墨池,虽融为水,其色愈污;与端方人处,如炭入薰炉,虽化为灰,其香不灭】出自宋代许棐《樵谈》。端方:正直。意思是:与邪恶奸佞之徒交往,就像把雪放进墨池里,即使化成了水,其颜色也显得更肮脏了;与正直之人相处,就像把炭放入薰炉中,就算变成灰,其香气也依然不灭。
【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出自汉代扬雄《法言•修身》。《易经•系辞下》中也作:“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意思是:与地位高的人交往不阿谀谄媚,与地位低的人交往不骄傲怠慢。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出自(三国•魏)曹植诗《箜篌引》。久要:旧交,老朋友。尤:不允许。意思是:多年要好的朋友不能忘记,交朋友有始无终是道义所不容的。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出自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意思是:屋里面有君子住着,门外的君子就会到来。说明君子总是和君子在一起。
【小人槿花心,朝在夕不存】出自唐代孟郊诗《审交》。槿花:木槿花,秋夏时节开放,朝开暮落。意思是:小人之心,就像木槿花一样,早晨开放,到了晚上就不存在了。比喻和小人交朋友,友情不会长久。
【不打不成相识】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浒传》。意思是:不交手就不能相互了解和熟识。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出自元代翁朗夫《尚湖晚步》。意思是:友情应当像作画一样追求清淡,而写文章则要像大山一样要追求一些跌宕起伏。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出自《论语•季氏》。意思是:朋友正直、诚实、见多识广,对你是有好处的;朋友虚情假意、附和应酬、花言巧语,对你是有害的。
【文情不厌新,交情不厌陈】出自明代汤显祖诗《得吉水刘年侄同升书喟然》。意思是:写文章作诗,其内容和立意越新越好,但朋友之间的交情则是越久远越好。
【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出自《战国策•楚策》。华:年华,容颜。意思是:用金钱所结交的朋友,一旦你的财力用尽,交情也就断绝了;用美丽的容颜来交好的,一旦年华老去,宠爱也就消失了。
【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出自《战国策•燕策》。恶声:谩骂的话。意思是:古时候的君子,即便断绝了交情,也不会口出恶言。
【外合不由中,虽固终必离】出自晋代傅玄诗《何当行》。中:同“衷”,内心。意思是:朋友之间的交情,如果不是发自内心,而只是因为外部原因而结成,虽然看起来牢固,但终有一天会分道而行。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礼所崇尚的是彼此之间要相互往来。有往而无来,不符合礼数,有来而无往,也不符合礼数。
【圣人先忤而后合,众人先合而后忤】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忤:不合。合:结交。意思是:圣人总是先有争执和不合,然后才结交成朋友;而一般的人总是先交好,然后又不合、起争执。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出自《易经•名爻通变》。意思是:声调相同的,相互应和,气味相同的,相互融合。用来比喻志趣相投的人容易走到一起。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意思是:对于和自己一起干事的人,一定要进行详细的考察。
【多言不可与远谋,多动不可与久处】出自隋代王通《中说•魏相》。意思是:对于喜欢说道的人,不可以与他商量重大的事情;对于轻举妄动的人,不可以与他长期相处。
【吾荣时招之始来,吾患时不招自来,真友哉】出自明代王肯堂《交友》。意思是:在我荣耀显赫时,请他来才来,在我患难时,不叫他反而主动来的,才是我真正的朋友。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出自《礼记•表记》。醴:甜酒。意思是:君子之间的交往和接触像水一样清淡,而小人之间的交往接触则像醴酒一样甜蜜。
【实之与实,如胶如漆;虚之与虚,如薄冰之见昼日】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意思是:诚实人之间的交往就像胶和漆一样亲密无间、牢不可破,虚伪的人之间的交往,就像薄冰见到太阳一样,很快就消融了。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出自晋代陶渊明《杂诗十二首》。落地:指人一生下来。意思是:人一生下来,本来就像兄弟一般,又何必非要骨肉相连才算亲呢?
■人生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人而不好善,祸虽未至,福其远矣】出自汉代徐干《中论•修本》。意思是:人如果乐于为善,福虽然还没有到来,但与祸的距离却已经很远了;人如果不乐于为善,灾祸虽然还没有到来,但与福的距离却非常远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出自元代无名氏杂剧《合同文字》。旦夕:形容极短的时间。意思是:天有意想不到的风云变幻,人有意想不到的福祸交替。
【不幸福,斯无祸;不患得,斯无失;不求荣,斯无辱;不干誉,斯无毁】出自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六》。幸:追求,希求。斯:这样。干:追求。意思是:不追求福运,就不会有灾祸;不计较所得,就不会有失去;不追求荣耀,就不会遭到辱没;不企冀美名,就不会遭到诋毁。
【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俭约》。从:服从。意思是:让自己的欲望服从别人的,就会昌盛;而让别人服从一己之乐的,就会灭亡。
【安乐有致死之道,忧患为养生之本】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意思是:安逸享乐有招致丧生的道理,忧患则是调养身心的根本。
【君子能为善,而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为非,而未能必免其祸】出自《淮南子•缪称训》。意思是:君子虽然能够做善事,但却未必能因此而得到福运;虽然不忍心做坏事,但却未必一定能因此而避免灾祸。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意思是:身处安乐的环境要考虑到危险,考虑到了就能有所防备,有了防备也就没有祸患了。成语“居安思危”即由此而来。
【结怨于人,谓之种祸;舍善不为,谓之自贼】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贼:伤害。意思是:与别人结下怨恨,就是给自己种下了祸根;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故意不做,就是自己伤害自己。
【象以齿焚身,蜯以珠剖体】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遏利》。焚身:指丧命。蜯:同“蚌”。意思是:大象因为有了珍贵的象牙而遭到了杀身之祸,河蚌因为长有珍珠而被剖开了身体。比喻财大招祸。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出自《淮南子•原道训》。堕:落,掉下。意思是:善于游泳的人常常会被水所淹,善于骑马的人往往会从马上掉下来。
【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敬慎》。隐约:穷困。意思是:福总是在人穷困潦倒的时候到来,而灾祸则常是在人志得意满的时候到来。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出自《史记•魏豹列传》。白驹:骏马。意思是:人的一生,就好像骏马从一条缝隙上飞驰而过一样,瞬间即逝。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出自唐代杜牧诗《池州宋孟迟先辈》。直:即使。意思是:人就算是活到了一百岁,但在悠悠万古的历史中也不过还是一瞬间而已。说明人生之短暂。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汉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鸿毛:鸿雁的羽毛,比喻轻微。意思是:人总难免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而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唐代李贺诗《金铜仙人辞汉歌》。意思是:如果天公赋有情感,也会因这样的愁闷而衰老的。诗句以奇特的想象、深刻的寓意慨叹了人世的盛衰。
【白丝与红颜,相去咫尺间】出自唐代邵谒诗《览镜》。咫尺:形容极短的距离。意思是:白发鬓鬓与青春红颜之间不过是咫尺之遥。比喻人生易老。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出自清代宋纁《古今药石•续自警篇》。生:生计。匮:缺乏。意思是:平民的生计就在于勤劳,勤劳能让生活富足,免受饥寒之苦。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出自晋代陶渊明《挽歌诗三首》。阿:大陵,或山曲处。山阿,泛指山陵。意思是:人既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不过是将身体寄托给山陵罢了。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出自宋代苏轼诗《病中游祖塔院》。恶:坏事。方:药方,方法。意思是:因为生病而得到了空闲,那么生病也实在不是什么坏事。静心安养是最好的药方,除此,在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药方了。
【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生光】出自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时:时运,时机。意思是:时运不济了,即便是黄金也会黯然失色;时来运转了,即便是铁块也闪耀着光辉。
【吾不知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出自唐代李贺诗《苦昼短》。煎:消磨。意思是:我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我只看见寒来暑往,日行月移,不断消磨着人的生命。
【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出自(三国•魏)曹操诗《精列》。意思是: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时候,就连圣贤之人也不免一死。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出自唐代白居易诗《赠内》。蔬:同“疏”。蔬食,即粗砺的食物。缯絮:指丝和棉。意思是:粗茶淡饭也足可以填饱肚子,何必非要山珍海味呢?粗糙的丝绵也能够抵御寒冷,何必非要锦衣华裳呢?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出自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意思是:人生就像喝水一样,凉或热只有喝的人自己知道。用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苦辣酸甜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人生如朝露,白发日夜催】出自宋代苏轼诗《登常山绝顶广丽亭》。意思是:人生就像早晨的露珠,一眨眼就消失了,而白发却被日夜接连不断地催逼而来。诗句感叹人生之短暂。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出自唐代李白诗《行路难》。意思是:想要渡过黄河,可河水竟结了冰,无法渡过;想要登上太行山,但大雪却将山路埋没,无法登攀。比喻人生道路曲折艰难。
■事理
【太山秋毫两无穷,巨细本出相形中】出自宋代苏轼诗《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其韵》。太山:即泰山,比喻大的事物;秋毫:指鸟兽新长的细毛,比喻微小的事物。意思是:泰山虽然大,但却不是最大的;秋毫虽然小,但也不是最小的。泰山的大,秋毫的小,是两相比较而存在的。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出自《庄子•天下》。捶,同“棰”,指棍或棒。意思是:一尺长的棍子,每天取一半,永远也取不完。用来比喻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出自《老子》。意思是:有和无是相互对立而产生的,难和易是相互对立而形成的。用来比喻事物都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意思是:月亮到了最圆的时候,就会开始亏损;事物到了极鼎盛的时候,就会走向衰落。
【美必有恶,芬必有臭】出自宋代苏轼诗《颜乐亭》。意思是:有美好的事物就一定会有丑恶的事物,有芳香的东西就一定会有腐臭的东西。比喻事物总会有对立的一面。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出自宋代苏轼诗《琴》。匣:指琴盒。意思是:如果说琴声是从琴上发出来的,那么为什么放在琴盒中它又发不出声响呢?如果说琴声是从指头上发出来的,又为什么不从指头上倾听呢?诗句虽很俏皮,但却极富哲理,比喻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出自《庄子•骈母》。意思是:物品,当长则长,长,不为多余;当短则短,短,不为不足。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出自《老子》。意思是:显贵的根本是低贱,高大的基础是低下。说明了贵、贱,高、下的对立和统一。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出自唐代顾况诗《行路难》。根本:即本质性的东西。禾:在古代专指粟。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性,播种的是粟,绝不会长出豆苗。用来比喻因果间的必然联系。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辅:颊骨。车:牙床骨。意思是: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用来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出自《孟子•告子上》。苟:如果。养:滋养。意思是:如果得到了必要的滋养,什么东西都可以生长;如果失去了必要的滋养,什么东西都可能消亡。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饥饿的人不会苛择食物,口渴的人不会苛择饮料。
【窥面与盘水则元,于杯则隋】出自《淮南子•齐俗训》。元:同“圆”。隋:同“椭”,椭圆。意思是:用盘子里的水照脸,脸是圆的;用杯子里的水照脸,脸就是椭圆的了。用来比喻条件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卵之性为雏,不得良鸡覆伏孚育,积日累久,则不成为雏】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雏:小鸡。孚:同“孵”,孵化。意思是:鸡蛋的本性是可以变成小鸡的,但如果没有好的母鸡来孵化,即使时间再长也不能变成小鸡。比喻要想获得成功,除了有好的内在因素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外在条件。
【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轻重》。大块:大土块。意思是:茂密的树林里,不会长出丰茂的草,有大土块的地里,长不出好的秧苗。用来比喻在强大的势力面前,弱者会受到侵害和压制。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荀子•劝学》。蓬:蓬蒿。涅:污泥。意思是:蓬蒿长在麻田中,不用扶助,自然挺直;白沙混在污泥之中,会与污泥一样成为黑色。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也作“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意思是:皮不存在了,毛还在哪儿长呢?用来比喻根本和基础没有了,与之相关的事物也就无法生存了。
【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出自《老学庵笔记》。作,同“做”。意思是:如果没有米和面,即使再能干的人也做不出汤饼来。用来比喻缺乏必要的条件,人再能干,也无法成功。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出自《颜氏家训•归心》。意思是:生活在山里的人不相信有鱼和树木一样大。比喻人的认识是受客观存在的局限,不能任意否认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出自《庄子•逍遥游》。意思是:如果水积蓄的不够深厚,那么它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将大船浮起来。说明基础不深厚或条件不充足就难以承担大事。
【松柏之地,其草不肥】出自《国语•晋语》。意思是:在长满松柏的地方,草长的就不肥美。用来比喻物不两盛。意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欲破曹公,宜用火攻;~,~。”意思是:一切都准备就绪,只差最后一项重要条件了。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论语•阳货》。意思是:人类的本性是相近的,只因为后天的习染不同,所以会有很大的差别。说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会对一个人的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出自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用来比喻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是有其根源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出自清代朱舜水《答奥村庸礼问》。清代尹会一《吕语集粹•存养》也作:“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意思是:种了什么样的庄稼,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用来比喻有什么因,就会有什么果。
【走不以手,缚手走,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飞,不能远】出自《淮南子•说山训》。走:跑。缚:捆绑。屈:收缩。意思是:跑虽然不用手,但如果把手绑起来,就跑不快了;飞虽然不用尾巴,但如果将尾巴缩起来,就飞不远了。比喻任何事物要发挥自己的功能,总要借助于其他的事物。
【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出自《韩非子•解老》。意思是:万物都会有茂盛和衰败,万事都会有松弛和紧张。说明盛衰、张弛是一切事物的规律。
【木之折也,必道蠹;墙之坏也,必道隙】出自《韩非子•亡征》。道:原由。蠹:蛀虫。意思是:木头断了,一定是因为里面有蛀虫;墙倒塌了,一定是因为里面有缝隙。用来比喻事物的变化都有其内在的因素。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出自《易•丰》。昃:日西斜。食:同“蚀”,亏损。意思是:太阳升到了中午就开始西斜,月亮满盈后就开始亏损。用来比喻事物盛极则衰,物极必反。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出自宋代苏洵《辨奸论》。础:柱子底下的基石。意思是:月亮的周围出现了光环,就会刮风;房子的基石湿润了,就会下雨。比喻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前兆。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出自《左传•昭公十一年》。末:树的末梢。掉:掉转。意思是:树梢太大,树木就必然会折断;动物的尾巴太大,就必然难以转身。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晋代傅玄《太子少傅箴》。意思是:接近红色的东西就会被染红,靠近黑色的东西就会被染黑。比喻接近好人使人变好,接近坏人使人变坏。
【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出自《战国策•秦策》。致至:达到的极致。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就像冬夏的循环一样;事物发展到它的极致,就会有危险,就像堆积起来的棋子一样。比喻物极必反、积高必危。
【彼一时,此一时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那是一个时候,现在是另一个时候,时间不同,情况也不一样了。用来说明时势不同,情况也随之改变,不能再相提并论了。
【暑极不生暑而生寒,寒极不生寒而生暑】出自清代魏源《默觚•学篇》。意思是:夏天到了最热的时候,就不会再生出热,而只能生出寒冷;冬天到了最冷的时候,也不会再生出寒冷,而只能生出酷热。比喻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向其对立面发展。
【履霜,坚冰至】出自《易经•乾传•坤》。意思是:踩到秋天的霜时,冬天冰冻的日子要到了。比喻目前的一些现象是未来的某些征兆。
【白日无定影,清江无定波】出自唐代聂夷中诗《劝酒二首》。意思是:太阳不会是静止不动的,江水也不会是静止不流的。比喻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
【大厦既焚,不可洒之以泪;长河一决,不可障之以手】出自北周庾信《庾子山集•拟连珠》。洒:浇。长河:黄河。障:堵塞。意思是:大厦已经烧起来了,不是用眼泪就可以浇灭的;黄河决堤了,也不是用手就能堵住的。比喻小补无益,无法挽回大势。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宋代王安石诗《元日》。曈曈:日出光亮的样子。桃、符:均指桃符,即画有门神或写有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古人认为可以避邪。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也将旧的桃符换上了新的。形容一派万象更新的气象,现在常用后句说明除旧布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出自唐代刘禹锡诗《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意思是:春天欣欣向荣的树林里,新叶催换了旧叶;江河奔腾的流水里,前面的波浪让给后面的波浪。用来比喻新陈代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必然规律。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出自《后汉书•陈忠传》。意思是:轻是重的开端,小是大的起源。常用来劝告人们不要轻视小的事物。
【雄鸡一声天下白】出自唐代李贺诗《致酒行》。意思是:雄鸡一声报晓,黑暗就过去了,光明就到来了。现在用来比喻对未来充满信心。
【大德灭小怨,道也】出自《左传•定公五年》。意思是:既然别人对我有大的恩德,就不应该计较小的怨恨,这原本就是正确的道理。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汉代刘向《新序•节土》。意思是:山太陡了,就不会太高;水面太窄了,就不会太深。用来比喻对人要求太过苛刻,就不会得到人心。
【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喻蔽》。意思是:乌云厚实,雨必然下得大;弓弩强劲,箭一定射得远。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出自《庄子•骈拇》。凫:野鸭。胫:小腿。意思是:野鸭的腿虽然短,但要给它续上一段,也会使其痛苦;鹤的腿虽然长,但若截掉一段,也会使它悲痛。后用来比喻自然规律不能违背。
【钩曲之形无绳直之影】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绳直:笔直。意思是:像钩子一样弯曲的东西,不会有笔直的影子。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出自《吕氏春秋•尽数》。户枢:门轴。蝼:《意林》中也作“蠹”,蛀蚀。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变得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说明经常运动的东西不容易被侵蚀。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出自《老子》。飘风:狂风。意思是:狂风不会刮一个早晨,暴雨也不会下一整天。用来比喻来得凶猛,去得也快。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毫厘:形容极其细微。意思是:开始有毫厘的差错,到后来就可能相去千里了。说明开始时的一点小错误,就可能发展成为后来的大错误。
【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思是:看到一片落叶,就知道快要到年底了。比喻通过事物的某些微小的迹象可以推断其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出自《列子•说符》。意思是:看见出去的,就能知道将要进来的;观察过去的,就能知道未来的。说明事物有一定的共同性。
【欲观千岁,则数今日】出自《荀子•非相》。千岁:年代久远。数:计算。意思是:要想年代久远的事,就要先看一看现在。说明历史发展是有一定共同性的。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出自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意思是:天下的事物,都是有它的规律的。
【良匠不能斫金,巧冶不能铄木】出自《淮南子•泰族训》。斫:用刀斧砍或劈。铄:熔化。意思是:再优秀的木匠也不能将金属劈开,再灵巧的铁匠也无法将木头熔化。说明做事不能违背其自然规律。
【三折肱为良医】出自《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指多次。肱: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指代胳膊。意思是:多次摔断胳膊的人,可以成为高明的医生。说明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出自汉代扬雄《法言•吾子》。说:同“悦”。战:战栗。意思是:本身是羊,即使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高兴,见到豺狼就发抖,忘了自己身上披的是虎皮了。用来比喻外表强大而内心恐惧。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出自清代颐琐《黄绣球》。意思是:以前的人栽了树木,后来的人用它来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出自《诗经•小雅•小晏》。是用:所以。溃:遂。意思是:在大路旁盖房子,总是征求行人的意见,行人的意见多有不同,所以房子是盖不成的。
【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出自宋代释道元《景德传灯录》。意思是:许多个盲人一起摸象,各自说大象像自己所摸到的那一部分。比喻片面地看问题,往往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修身篇
律己
【人无衅焉,妖不自作】出自《左传•庄公十四年》。意思是:人要是没有缝隙可乘,妖就不会自己作祟。用来比喻做事考虑周全,坏人就没有可乘之机。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出自汉代扬雄《法言•君子》。诸:之。意思是:人一定要先自爱,然后别人才会爱他;一定要先自敬,然后别人才会尊敬他。
【人有过失,己必知之;己有过失,岂不自知】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意思是:别人有了过错,自己肯定会知道;自己有了过错,怎么能自己不知道呢?
【人知粪其田,莫知粪其心】出自汉代刘向《说苑•建本》。粪:培养。意思是:人们只知道培育自己的田地,却不知道培养自己的修养。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意思是:人,有谁能够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论语•泰伯》。士:读书人。弘毅:抱负远大。意思是:读书人不能没有远大的抱负,因为他对社会的责任重,要走的路还很长。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细谨:细节。让:指责。意思是:做大事情不要计较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说明做事要从大处着眼,不要被一些细节所左右。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出自《韩非子•初见秦》。意思是:自己不知道而信口开河,这是不明智;自己知道却故意不讲,这是不忠实。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出自《荀子•非十二子》。意思是:不为虚名所诱惑,不为诽谤所吓倒。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害怕自己还不了解别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齐:看齐,赶上。意思是: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引以为戒。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不犯人易,犯而不校难】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犯而不校:受到侵犯而不计较。意思是:做好事容易,但能够回避做好事带来的名誉就难了;不侵犯别人容易,但受到侵犯而不去计较就难了。
【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知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出自《韩非子•观行》。知:同“智”,智慧。意思是:人的眼睛无法看到自己,所以要用镜子来观看自己的面容;人的智慧常常无法认识到自己,所以要用法则来纠正自己。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出自元代张养浩《牧民忠告》。负:辜负,对不起。意思是:宁可让别人对不起我,也不愿自己对不起别人。
【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出自《老子》。见:同“现”,表现。意思是:有自知之明,但却不自我显露;能自爱自尊,但却不自命高贵。说明待人处世要谦虚。
【江海不与坎井争之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出自明代刘基《郁离子•韩垣干齐王》。坎井:废井。意思是:大江大河不会与废井争比清浊,响雷不会与青蛙蚯蚓比斗声响。用来比喻大人物不会与平庸之徒争比高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省:反省,检查。传:老师讲授的知识。意思是:我每天都用三件事来检查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都学了吗?
【但攻吾过,毋议人非】出自《陈确集•别集•不乱说》。意思是:一心只想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要对别人的是非妄加评论。
【君子不器,不以一能而盈诸身;及其使人也,器之,不以众能而责诸人】出自宋代杨万里《庸言》。意思是:君子不像一件器物一样,不能因为有了一技之长就满足;而用人的时候,就要像使用器物一样,不能苛求其各方面都有才能。
【非莫非于饰非,过莫过于文过】出自(五代•前蜀)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并序》。意思是:最大的错误莫过于掩饰错误,最大的过失莫过于掩饰过失。说明人不能文过饰非。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出自《诗经•鄘风•相鼠》。相:看。仪:礼仪,指尊严。意思是:看看那老鼠尚且还有一层皮呢,而人却这样的没有廉耻;这样的没有廉耻,还活着干什么呢?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垢免】出自《礼记•典礼上》。毋:不要。苟:随便。意思是:面对财物,不要随随便便就去占有;面对困难,不要轻易就设法逃避。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出自《礼记•曲礼上》。敖:同“傲”,骄傲。从:同“纵”,放纵。意思是:骄傲的习气不可以助长,世俗的欲望不可以放纵;志气不可以满足,快乐不可以过头。
【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出自《荀子•不苟》。庸:平常的。意思是:日常的言论一定要守信用,日常的行为一定要谨慎。
【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为;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君道》。意思是:小的好事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好处,但不可以不做;小的坏事虽然不会立刻招致灾祸,但却不可以不改掉。
【世治则以义卫身,世乱则以身卫义】出自《淮南子•缪称训》。意思是:在天下太平时,就用大义来防止自身腐化堕落;国家动乱之时,就用自身来卫护大义。
【身劳而心安者为之,利少而义多者为之】出自《朱子语类•训门人八》。意思是:身体劳累而心里感到安定的事情,应当去做;利益虽少,但极为符合道义的事情,应当去做。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出自清代申涵光《荆园小语》。意思是:别人有求于我的事,如果无法办到,就应当直接告诉人家原委,千万不要含糊,以免耽误了大事。
【胜任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思是:圣贤之人,对于别人的长处,即使再小也不会不用;对于个人的过失,即使再小也一定会改正。
【闻荣誉而不欢,遭忧难而不变】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行品》。意思是:不因为听到了别人的赞扬就欣喜若狂,也不因为遭受了忧患和困难就改变自己的操守。表达了一种自安恬然的处世态度。
■待人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出自《战国策•魏策》。意思是:别人对我有恩德的时候,千万不能忘掉;自己有恩与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能老记着。说明人应知恩而知图报,施恩而无所求。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出自《荀子•荣辱》。意思是:赠人以美好的言辞,比布帛更能温暖别人;而用恶语伤人比用矛戟刺人伤得还要深。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出自《韩非子•大体》。疵:小毛病。意思是:不去吹开兽皮上的毛以寻找细小的毛病,不洗掉污垢以查找难以知道的东西。用来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或缺点。成语“吹毛求疵”即由此而来。
【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闻:探听。意思是:耳朵不要探听别人的错误,眼睛不要盯着别人的短处,嘴不要说道别人的过失。
【同于我者,何必可爱;异于我者,何必可憎】出自汉代仲长统《昌言》。何必:不一定。意思是:与自己态度一致的,不一定就值得喜爱;与自己态度相悖的,不一定就要憎恨。说明不能以自己为标准来定亲疏。
【好事须相让,坏事莫相推】出自唐代王梵志诗《好事须相让》。意思是:碰到好事要互相谦让,遇到不好的事情不要互相推托。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出自《诗经•大雅•荡》。意思是:别人给了我一个桃子,我一定要送给他一个李子作为回报。现常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礼尚往来。
【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意思是:对待众人要和气,对待下属要多宽容,对待别人要多谅解,这是君子的为人。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出自《后汉书•宋弘传》。糟糠之妻:指共患难的妻子。下堂:指被丈夫休退。意思是:贫困时结交的朋友不能忘掉;曾经共患难的妻子不能抛弃。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分担。死:效命。意思是:坐人家的车子,就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的衣裳,就要忧虑人家的忧愁;吃人家的饭食,就要为人家的事情而效命。
【不苟訾,不苟笑】出自《礼记•曲礼》。訾:诋毁。苟:随便,轻易。笑:讥笑。意思是:不随随便便诋毁别人,也不随随便便讥笑别人。
【不面誉以求亲,不愉悦以苟合】出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体论》。意思是:不当着别人的面吹捧人家,以求得别人对自己的欢心,也不毫无原则地随声附和。
【不可以律己之律律人】出自元代张养浩《牧民忠告》。意思是:不能拿着要求自己的准则来要求别人。
【不以小故妨大美】出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体论》。意思是:看待别人,不要因为一个小的缺点,就否定其大的优点。
【待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出自《格言联璧•接物》。意思是:对待自己,要从没有过失中发现过失;对待别人,即使其有所过错,也要从中找到其可取之处。说明人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责己要厚,责人要薄】出自《养正遗规》。厚:严格。意思是:对待自己要要求严格,而对待别人则要多加宽容。
【当着矮人,别说短话】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意思是:在矮人的面前,不要说别人个子矮小之类的话。形容不要当面揭露别人的短处。
【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流云】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意思是:对待别人,要像大海般包容万物、像春天般孕育一切。迎接事物,要像流水和流云般自如。
【凡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短不言自见】出自《资治通鉴•晋纪》。意思是:评论一个人,一定要先品评其长处,这样其短处即使不说也可以知道了。
【凡取人,当舍其旧而图其新】出自《薛文清公要语》。意思是:看一个人如何,要看其现在的表现如何,而不应去计较他过去做了什么。
■德行
【丈夫开口即见胆】出自宋代文天祥诗《去年十月九日余至燕城今周星不报为赋长句》。意思是:大丈夫开口说话就能看见其肝胆。形容人说话坦率。
【凡事只要看其理如何,不要看其人是谁】出自宋代陆九渊《语录下》。意思是:不管什么事情,只要看它是否符合道理就行了,而不要看是谁做的。
【风雨极知鸡自晓,雪霜宁与菌争年】出自宋代黄庭坚诗《再次韵寄子由》。宁:怎么能够。意思是:就算风雨再大,相信雄鸡还是会准时报晓的;霜雪都已经降下了,又何必同那些只能活一天的菌类争年月呢?诗句表现了志士贤人不忘使命,不与应付时令之人争短长的高尚品格。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出自《战国策•韩策一》。牛后:指牛肛门。意思是:宁愿做小而洁净的鸡口,也不愿做大而肮脏的牛肛门。现多用来比喻人宁愿在小地方自主,也不愿在大地方受人支配。
【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使我心腐剑锋折】出自唐代韩愈诗《利剑》。谗夫:爱用中伤造谣等方法钻营的小人。腐:这里指愤恨至极。意思是:我的心像冰一样晶莹,我的剑像白雪一样纯洁,不能用的我的剑刺杀那些谗夫,真是让我愤恨,空将剑锋折断。
【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予不能从】出自《吕氏春秋•应同》。意思是:皇帝虽然尊贵,但若将白说成黑,我也不能听从他;父亲虽然亲近,但若将黑说成白,我也不能顺从他。说明即使权位尊大,如果曲直不分,也不能苟同。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烟雨中】出自宋代陈与义诗《春寒》。意思是:海棠花一点也不顾惜自己娇人的红姿,独自傲立于细雨中。作者借海棠花抒发自己不畏强权势力的精神。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出自唐代刘叉诗《偶书》。万古刀:万代留传的宝刀,这里喻指正义感。意思是:我这个草野匹夫一见到不平的事就怒不可遏,就连胸中的宝刀也被销损了。形容作者极具正义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愠:恼怒。意思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也不怨恨,不也算得上是君子吗?此句表现了一个人的高度修养。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出自《荀子•非十二子》。让:谦让。意思是:不知道的就要问,不会做的就要学,即使能做也要谦让,这样才能成为有德行的人。
【成功非难,处成功尤难】出自明代张居正《答中丞孙槐溪》。意思是:一个人要成功并不难,难的是处身于成功当中。说明成功而不骄逸是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出自《尚书•大禹谟》。矜:自夸贤能。伐:自夸功高。意思是:只要你不自视贤能,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贤能的高下;只要你不自视功高,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夺功劳大小。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出自《孟子•离娄下》。声闻:声誉,名声。意思是:如果自己的名声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就会觉得耻辱。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贾:商人。意思是:善于经营的商人总是将自己的财富隐藏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修养深厚的君子总是谦虚忍让,看起来就像愚鲁的人一样。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贱己】出自《礼记•坊记》。贵:尊重。贱:低贱,看低。意思是:君子总是尊重别人而看轻自己,凡事总是先想到别人,然后才想到自己。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有惟艰哉】出自《尚书•秦誓》。俾:使。如流:比喻谦虚。意思是:指责别人的过错并不难,难的是让自己能够像流水一样从容地接受别人的指责。
【所谓愚不肖,只是自是;所谓贤人君子,只是不自是】出自清代陈确《辰下杂言•闻过》。自是:自以为是。意思是:所说的愚笨和不贤德之人,不过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所说的贤德之人和仁人君子,不过是因为他们不自以为是。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移,谷以卑安】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金:金属。以:因为。移:被挖掘。卑:低下。意思是:金属之所以被折断,是因为其太过刚硬了,流水之所以能保全,是因为其柔和;高山之所以被挖掘,是因为其高大,而山谷之所以能安全无事,是因为其低下。用来比喻做人不可锋芒毕露,应当谦虚谨慎。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拜:古代一种礼节,同现在的作揖,意为感谢。意思是:听到别人的善言规劝,就表示感谢;听到有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感到欣喜。
【满招损,谦受益】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谨慎会带来益处。告诫人们应谦虚处世。
【心无愧怍,则无入而不自得;心无贪恋,则无往而不自安】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小官对移》。愧怍:惭愧。意思是:只要心里没有抱愧之事,无论在哪儿都能悠然自得;只要心里没有贪念,无论去哪儿都不会心有不安。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从中也立身】出自后唐冯道诗《偶作》。诸恶:各种邪恶的念头。狼虎从:比喻危险的境地。意思是:只要心中没有邪念,就算是在豺狼虎豹之中,也能立身。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出自明代于谦诗《入京》。朝天:即进京。闾阎:指贫苦百姓居住的地方,也指代百姓。意思是:我甩着两只长袖,什么也不带地进京去,省得人们说短道长。诗句表现了作者为官清廉的思想和作风。
【智者不为非其所为,廉者不为非其所有】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意思是:聪明的人不会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廉洁的人不会去占有他不该占有的东西。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出自晋代杨泉《物理论》。妻子:指妻子和儿女。意思是: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全天下的人都会信任你;不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就算是自己的妻子儿女也会怀疑你。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出自《论语•里仁》。躬:指身体,引申为亲身。逮:赶上,不逮,即赶不上,做不到。意思是:古人不轻易说话,怕说了以后又做不到,这是很羞耻的事情。
【让爵辞禄,以钓虚名,则不如本无让也】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诘鲍篇》。意思是:用退让官爵、辞掉俸禄来沽名钓誉,还不如根本就不辞让。
【知无不言,言无不行】出自宋代苏轼《策略第三》。意思是:知道什么就说什么,毫无保留;只要自己说了的,就一定要做到。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出自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道篇》。意思是:高尚的道德确立起来了,各种善行就会相应产生。说明品德修养之重要。
【人之生也,无德以表俗,无功以及物,于禽兽草木之不若也】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俗:俗人,一般人。物:指代人们。意思是:人生在世,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来为一般人做出表率,如果没有功德惠及众人,就连禽兽草木都比不上了。
【万事莫贵于义】出自《墨子•贵义》。意思是:天下所有的事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了。
【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谓全德之人】出自《吕氏春秋•本生》。惛:通“闷”,心情不舒畅。意思是:地位高至皇帝也不骄傲,低至百姓也不烦闷,这才是道德完备之人。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患:担忧。伙:多。意思是:不担心自己地位不高贵,只担心自己的品德不高尚;不因为俸禄不多而感到耻辱,而是以才智不广博为耻辱。
【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出自唐代白居易《续座右铭》。意思是:不要羡慕别人的富贵,不要忧虑自己的贫贱,应该问问自己的道德究竟怎样,富贵和贫贱有什么可值得说呢?说明人应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而不要总是关注富贵与贫贱。
【平生德义人间诵,身后何劳更立碑】出自唐代徐寅诗《经故翰林杨左丞池亭》。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品行高尚,被世人称颂,死去之后哪还用得着树碑立传呢?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虽然贫穷,但不谄媚;虽然富有,但不骄傲。说明人贫而自重,富而谦逊的高贵品格。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出自汉代荀悦《申鉴•杂言下》。意思是:在道德上,要与比自己高的人比,在欲望上,要和比自己低的人比。和德行比自己高的人相比,就会知道羞愧,和欲望比自己低的人相比,就会知道满足。
【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为:认为。意思是:品德很高尚,还认为不足的人是谦虚;而财富很多,还觉得不足的人,是贪鄙。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自唐代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怎能。摧眉:低眉。折腰:弯腰。事:侍奉,伺候。意思是:我怎么能够低眉弯腰、卑躬屈膝地侍奉那些权贵,让我心里不痛快呢?诗句生动地反映了作者傲视权贵的高尚品格。
■报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宋代文天祥诗《过零丁洋》。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谁没有一死,要紧的是使自己报国忠心能够永远在青史闪耀。
【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出自明代海瑞诗《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衽席:寝处之所,这里指安居乐业。意思是:大丈夫的志向是要为国家的治理做贡献,希望天下的黎民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
【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出自宋代陆游诗《太息》。意思是:我平生的意志如铁石般坚硬,就是要将家庭置之脑后,一心建功报国。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出自宋代陆游诗《书愤》。意思是:我报国的雄心壮志并没有随着我年龄的变老而衰减,就算是死去了,也要做鬼中的雄杰与敌人搏斗。
【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出自清代顾炎武诗《五十初度时在昌平》。河:黄河。意思是:路途遥远,也不必为天色将晚而犯愁;老年人还在每天企盼着哪一天能看到黄河之水变得澄清。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振兴所抱的坚定的信念。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出自《后汉书•马援传》。马革裹尸:用战马的皮包裹尸体,比喻战死沙场。意思是:好男儿应当为国家而战死沙场,用战马的皮包裹着自己的尸体回来安葬啊!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出自(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意思是:肉体虽然死去了,但精神不死,坚毅的灵魂仍然要做群鬼中的豪杰。颂扬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壮烈精神。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出自清代林则徐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如果。以:给予,交出。意思是:如果是对国家有利,我的生命都可以交出来,怎么能够见福就迎受、见祸就逃避呢?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出自清代秋瑾词《鹧鸪天》。金瓯:金制酒器,比喻疆土完整。金瓯已缺:指中国台湾和辽东半岛被帝国主义所霸占。意思是:祖国的部分领土已被别人霸占,山河破碎,总要将它收复回来,为了祖国的事业,我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还怎么敢吝惜自己呢?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出自明代戚继光诗《韬钤深处》。海波:海上的波浪,这里指倭患,因为当时倭寇经常侵扰我国沿海地区。意思是:我的意愿并不是封侯拜相、获取功名,我一心想的是早日让海上的倭患平息下来。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出自(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秦弓:古代以秦国的弓最为强劲,这里指最强的弓。惩:害怕,恐惧。意思是:身佩长剑,手持强弓,奔赴沙场,就算身首异处也毫不畏惧。
【常思奋不顾身,而徇国家之急】出自汉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徇:同“殉”,为了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意思是:常常想到要奋不顾身,牺牲自己的生命来解救国家的危难。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出自宋代陆游诗《金错刀行》。意思是:过去楚国只剩了最后三户人家,尚且将秦国灭掉了,堂堂的中国怎么会没有人来抵御侮辱呢?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出自宋代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轮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里指代边塞。意思是:僵卧在荒凉孤寂的小村庄里也不感到悲伤,心里所想的依然是要到祖国的边塞守卫国家的安全。
【但期处死得其所,一死政自轻鸿毛】出自宋代刘过诗《从军乐》。但期:只希望。政:同“正”。意思是:只希望我能够死得其所,为了国家而死,我就将生命看得和鸿毛一样轻。诗句表现了战士为国捐躯的伟大志向。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徐锡麟诗《出塞》。意思是:我只知道要征战沙场,为国捐躯,何必非要用马革将尸体包裹回来安葬呢?
【岂无怀土心,所羡千里途】出自清代顾炎武诗《丈夫》。意思是:哪里是我不怀恋故乡呢?但大丈夫更向往的是在千里征途有所建树。诗句表达了作者愿为国家有所作为的积极心态和爱国热情。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出自清代顾炎武诗《精卫》。意思是:我立定志向要填平东海,就算是身体被海水淹没,我的志向也不会改变。只要东海填不平,我的心志就永远不会终止。表达了作者将复国的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出自金代元好问诗《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沧海横流:比喻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意思是:秋风不要吹动我花白的头发,国家这种危难的局势还需要我去尽心挽救。诗句表达了作者虽近暮年,但依然不忘报国的高尚情操。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出自宋代汪洙诗《神童》。意思是:王侯将相本来就没有固定的种族,好男儿只要能发奋图强,就一定会有所作为。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出自宋代宇文虚中诗《在金日作》。裂眦:撕裂眼角。不汝忘:不忘汝。汝,指国家。意思是:死是非常平常的事,就算是被挖去了双眼,剖开了胸膛,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国家。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出自宋代文天祥诗《扬子江》。磁针石:用磁石磨制的磁针。南方:代指南宋。意思是:我的心就像磁针一样,不指向南方就绝不肯罢休。诗句表现了作者永远忠于国家的拳拳爱国之心。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出自明代张居正《答福建巡抚耿楚侗谈王霸之变》。以:给予,付与。意思是:只要是对国家对社稷有好处,我就会连生命都全部献上。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魏)曹植《白马篇》。忽:轻视。意思是:为了国难而牺牲自己,把死看得和回家一样从容。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宋代岳飞词《满江红》。尘与土: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即没有成就,这里做谦词。云和月:指作者南征北战的生活。意思是:年近三十,可为祖国所做的贡献还是那样微不足道,为了收复疆土,还要披星戴月,转战千里。千万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老时,就只有徒然悲叹了。几句词表现了作者视“功名”如“尘土”,却渴望与云、月作伴,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
【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出自宋代陆游诗《感事六言》。意思是:我的头发早在多年以前就白了,但我的心却至死都是赤诚的。两句诗表达了作者至死为国的忠诚。
■济民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出自唐代白居易诗《新制布裘》。意思是:大丈夫贵在以天下人的利益为重,怎么能够仅仅满足自己,而不顾别人呢?《孟子•尽心上》中曾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表现了作者救世济民的伟大抱负。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乎苏元元】出自宋代陆游诗《五更读书示子》。万钟:形容很高的俸禄。一品:古代官吏共分九品,各有正从,一品为最高等级。苏:使苏醒,救活。元元:百姓。意思是:高官厚禄并不足念,重要的是有了机会要接济苍生,为人民造福。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出自《礼记•檀弓上》。意思是:活着的时候要对人民有益,死了也不做害人的恶鬼。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出自宋代李纲诗《病牛》。羸病:瘦弱有病。意思是:只要能够让人们都能吃饱饭,就算是耕地累得病倒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诗句表达了作者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的奉献精神。
【君子之为君子也,一人死而万人寿,一人痛而万人愈,一人忧而万人乐,一人劳而万人逸】出自明代庄元臣《叔苴子内篇》。意思是:君子之所以称为君子,是因为他所企求的是牺牲他一个人,而让万人得以长存;病倒他一个人,而使万人痊愈;烦劳他一个人,而让万人得以快乐;辛苦他一个人,而让万人得以安逸。
【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教看鬓方鸦】出自宋代辛弃疾词《水调歌头》。带得:带来。鬓方鸦:鬓发如乌鸦一样的黑,比喻青春常在。意思是:将无边的春色带到人间,等到江山垂老,看看我们依然是鬓发乌黑。这首词为作者给朋友祝寿所作,词以收复失地,报国雪耻与朋友互勉,其中也寄托着作者本人的豪情壮志。
【费千金为一瞬之乐,孰若散而活冻馁几千百人;处眇躯以广厦,何如庇寒士于一廛之地】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冻馁:受冻挨饿。眇躯:短小的身躯。廛:古代指一户人家所住的房屋。意思是:与其耗费千金来博取一时的快乐,哪比得上将这些钱分散给挨饿受冻的人让他们活命呢?与其用宽敞高大的房子来安顿自己短小的身躯,哪比得上将贫苦之人都庇护起来,给他们每人一小户地方呢?
【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出自《孟子•尽心上》。见:通“现”。意思是:得志的时候,要将恩泽施于百姓,不得志的时候,要修养身心,将自己的高尚品德展现于世。此二句表达了作者的济民利国之志。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出自清代陈恭尹诗《木棉花歌》。衣天下:给天下人做衣裳。意思是:我愿意化作漫天飞扬的木棉花絮,给天下人当做衣裳,让他们不再抱怨风雪的寒冷。
【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出自明代俞大猷诗《秋日山行》。逆旅:客舍,四海为家,这里指南征北战。意思是:大丈夫如果不转战南北,四海为家,怎么能够为百姓出力呢?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出自明代于谦诗《咏煤炭》。意思是:只要能够让天下的百姓都吃饱穿暖,煤炭就会不辞辛苦地走出山林。诗句抒发了作者想为百姓献身的博大胸怀。
【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出自宋代文天祥诗《五月十七日夜大雨歌》。庸何伤:有什么可悲伤的呢?意思是:只要天下百姓家家都能丰衣足食,即使我死了,又有什么可悲伤的呢?
【何当一夕金风起,为我扫却天下热】出自唐代王谷诗《苦热行》。意思是:如何才能在一夜之间刮起秋风,为我扫除天下的酷热呢?诗句表达了作者想为人民解除酷热的急切心情。
【英雄心性由来热,待竞苍生衣被功】出自《岭云海日楼诗钞•棉雪歌》。衣被功:指为人们谋福利。意思是:英雄志士向来都是满腔热情,他们的心愿就是要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力薄不能推一饭,义深长愿散千金】出自宋代陆游诗《冬夜思里中多不济者怆然有感》。意思是:我家道贫困,不能为饥饿的人们送上一粥一饭,对他们深深的情义让我总盼望着有一天能够给他们散发千金!诗句表现了作者关心人民疾苦的高尚境界。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出自宋代王令诗《暑旱苦热》。意思是:如果不能带着全天下的人前往乘凉,我怎么忍心独自去游历呢?“何忍”二字充分显示了作者甘愿与人民同甘共苦的高尚情怀。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出自唐代罗隐诗《雪》。瑞:这里指降雪,因有“瑞雪兆丰年”之说,故称。意思是:在长安还有许多饥寒交迫的人,因此,即使是瑞雪,也还是不宜多下。
【宁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出自宋代王安石诗《杜甫画像》。庐:简陋的房舍。飕飕:刮风的声音。意思是:我宁愿只让我一个人的草房破旧,宁可让我冻死,也不忍心看着天下百姓都在瑟瑟的寒风中颤抖。作者用杜甫自己的诗句赞扬了杜甫体恤百姓的高尚精神。
【民安足遂心中愿,年壮何妨到处家】出自明代于谦诗《连日灯花鹊噪漫成》。意思是: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我现在正值年壮,四海为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诗句平白真挚,将作者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定生活宁愿自己吃苦受累的高尚精神表现得酣畅淋漓。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出自唐代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全部遮护。寒士:受冻的人。见:同“现”,出现。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成千上万间高大的房子,能够遮蔽着天下所有贫寒的人,使他们都笑逐颜开地住在那里,无论刮风下雨,都安然不动、稳如泰山呢?如果真能有那么一天,就算只让我一个人的房子破陋,受冻致死,我也心满意足了。几句诗充分表现了作者舍己为民的高尚情操。
【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出自宋代陆游诗《春日杂兴》。野老:田野间的老人,这里指普通百姓。流民:四处流浪的人民。意思是:我现在也成了普通的百姓,已经没有什么责任了,然而,一见到路上有四处流浪的人民,我的心就忍不住荡起波澜。诗句表现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忧民之溺,由己之溺;忧民之饥,由己之饥】出自宋代邓牧《见尧赋》。溺:落水,比喻陷入困境。忧:同“犹”,犹如。意思是:为人民的忧困担忧,就如同为自己的忧困担忧;为人民的饥饿忧伤,就如同为自己的饥饿忧伤。
【愿移灾咎及予躬,免使苍生受憔悴】出自明代于谦诗《入春狂风大作加以久无雨雪因以自咎》。予躬:我一个人的身体。意思是:我愿意将全部灾祸都转移到我一个人的身上,而让天下的百姓免受困苦。
■慎行
【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出自清代王豫《蕉窗日记》。假:给予。意思是:不可以轻易对人讲一个字,不可以轻易对人许诺一句话,不可以轻易对人施与一个笑容。说明待人接物应慎之又慎。
【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出自汉代刘向《说苑•说丛》。驷马:四匹马拉的车。意思是:一句话说错了,就算用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来。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人一定是先自取侮辱了,然后别人才会来侮辱他。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许多人的眼睛都盯着你,许多人的手指都指着你,这是多么严厉呀!说明人的言行会受到公众严厉的监督。
【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出自《礼记•曲礼上》。竟:同“境”,疆界。禁:法律习惯所不容许的事情。国:国都。意思是:到了一个国家,就要先了解该国法令所不容许的事情,进入一个都城,就要先弄清那里的风俗习惯,到了某一家,就要先问清其家中是否有什么忌讳的事情。
【口如扃,言有恒;口如注,言无据】出自明代文皇后《内训》。扃:门户,门栓。注:倾泻。意思是:一个人的嘴巴如果像门一样能够关得紧,那么他说的话就能经得起考验,就真实可信;如果一个人说话像流水一样滔滔不绝,那么他的话就是无所凭据的,就不可信。
【小善不足以蔽身,勿以小善而自怠;小恶不足以灭身,勿以小恶而自暇】出自宋代黄晞《聱隅子•道德篇》。蔽身:遮护自身。意思是:小的善行虽然不足以庇护自身,但不要因为是小善就懒得去做;小的恶行虽然不足以毁掉自身,但也不要因为是小恶就轻易而为之。说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如果是自然所造成的灾害,还可以避免;但如果是自己种下的罪孽,则是不能逃避的。
【不可乘喜而多言,不可乘快而易事】出自明代薛瑄《薛子道论•中篇》。快:快乐。意思是:不要趁着高兴就多说话,不要趁着快乐就轻率地做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出自《三国志•蜀志•先生传》。意思是:不要因为一件坏事很小,就放任自己去做;不要因为一件善事很小,就轻易不做。
【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马走坡,虽不鞭策,而足亦不能制】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鞭策:用鞭子抽打。意思是:做善事就好比是身背着重物登山,尽管志向已经明确,但还是担心力量不够;做坏事就好比是骑着马走下坡路,尽管不用抽打,但马还是收不住脚步。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出自《淮南子•主述训》。员:同“圆”。这里指灵活,圆滑。意思是:考虑问题要谨慎,但志向一定要远大;思想智慧要灵活,但行为一定要方正;才华能力要多方面,但做事不要大小都管。
【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出自宋代何坦《西畴老人常言》。意思是:能够节制食欲,就不会生病,谨慎自己的言语,就不会招致灾患。
【出无谓之言,行不必之事,不如其已】出自宋代晁说之《晁氏客语》。已:停止。意思是:说些没有意义的话,做些没有必要的事,还不如不说不做。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出自《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君子行》。纳履:提鞋。意思是:经过别人的瓜田,不要弯腰提鞋;经过别人的李树,不要举手端正自己的帽子。用来比喻做任何事情都应尽量避免嫌疑。
【行坦途者肆而忽,故疾走则蹶;行险途者畏而惧,故徐步则不跌】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蹶:跌倒。意思是:走平坦道路的人,容易放纵自己的脚步,因为疏忽而走得快,所以容易跌倒;而走艰险道路的人,则因为畏惧而走得很慢,因此不容易跌倒。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毙:死亡。意思是:多做不道义的事情,一定会自取灭亡。
【尽美固可扬,片善不可遏】出自唐代孟郊诗《投所知》。遏:拒绝。意思是:尽善尽美固然是值得称颂的,但对于微笑的长处也不应该阻止或拒绝。
【违强凌弱,非勇也】出自《左传•定公四年》。违:躲避。意思是:见强硬的就躲避,见软弱的就欺负,不算是勇敢。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阴而不形】出自《荀子•劝学》。隐:藏而不显。意思是:声音再小,也不会不被人听到;行动再隐秘,也总会被人知道。说明人应当谨言慎行。
【利一而害百,君子不趋其利;害一而利百,君子不辞其害】出自清代陈确《葬书•深葬说下》。趋:求取。意思是:对一个人有利,而使百人蒙受损害,君子不会求取这样的利益;对一个人有损害,但却对百人都有益处,君子不会推托。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出自《易经•系辞上》。枢机: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意思是:言行,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关键。言行一旦发出,就成了事情成败、人身荣辱的主宰。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出自《荀子•劝学》。游:交游。意思是: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好的乡邻,交游一定选择可靠的人,这样是为了防止自己走上邪路,为了接近中正之道。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出自《尚书•旅獒》。意思是:喜欢玩弄别人,会有损于自己的道德,只顾迷恋喜欢的器物,会让人丧失掉进取的心志。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出自唐代李白诗《妾薄命》。意思是:雨水从天上滴落后,就再也无法回到天上去了,水被泼出去以后,就再也收不回来了。原来比喻汉武帝皇后阿娇失宠以后再也不能被宠幸了,后用来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极言》。治身:修身。平:同“评”,评论。意思是:修身养性,即使是极其微小的地方,也务必要谨慎,不能因为小的进步微不足道就不再修养,也不能因为小的损害对大体没有影响就不加以提防。
【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出自唐代白居易《续座右铭》。戚戚:忧惧的样子。欣欣:喜悦的样子。意思是:听到别人诽谤的话,不要忧惧恐惑,听到别人赞扬的话,也不要欣喜若狂。要看看自己做得到底怎么样,这样,那些诽谤和称颂还有什么可值得理会呢?
【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意思是:要想不让人知道,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做;要想不让人听到,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说。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出自元代无名氏《举案齐眉三》。说明人的一举一动莫不在别人的视线当中,所以应谨言慎行。
■节操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出自唐代孟浩然《题义公禅房》。意思是:看到了洁净的莲花,才知道它虽出淤泥,但却不染半点污垢。用来比喻人应保持高尚的节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意思是:桃树和李树本不会讲话,但因为其花果能吸引人们,所以,树下人来人往自然就踏出小路来了。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不尚虚名,而实至名归。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出自宋代苏轼词《卜算子》。意思是:孤独的鸿雁飞来飞去,将寒枝都选遍了,可不愿停下来在上面休息,最后还是落在了荒凉凄冷的沙洲。形容作者宁处困境也不与浊世苟合的孤傲品格。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用不仁义的方法得到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讲就好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表现了孔子对不义之财的鄙视和淡漠。
【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出自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猛虎行》。意思是:饥饿也不依靠强暴者来谋求饭食,夜晚睡觉也不会寄宿于野雀的巢下。比喻不和坏人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节操。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出自《左传•襄公十五年》。意思是:我将自己的不贪婪视为珍宝,而你将自己的宝玉视为珍宝,如果你将宝玉给了我,那我们就都失去了自己的珍宝,还不如我们各自保存着自己的珍宝。形容高尚的品质比玉石更为宝贵。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盗泉:在今山东省。相传孔子曾路过盗泉,但因为厌恶其名,虽渴也不喝盗泉之水。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喝盗泉的水,廉洁清正的人不会吃别人带有侮辱的饭食。
【水本至清,以泥沙溷之则不清;镜本至明,以尘垢蔽之则不明】出自明代张居正《送起居馆讲大宝箴记事》。溷:“混”的异体字。意思是:水原本是极为清澈的,但混入了泥沙,就浑浊不清了;镜子原本是极为明亮的,但沾上了尘土就不再明亮了。用来比喻人应清除私心杂念,保持自己的节操。
【一片至坚操,那忧岁月侵】出自唐代王贞白诗《太湖石》。那:通“哪”。侵:侵蚀。意思是:太湖石有着坚贞的节操,哪里会担忧岁月的不断侵蚀呢?比喻人有节操,就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表达了作者对坚贞的节操的向往。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浒传》。意思是:人没有刚强的性格,坚强的骨气,就无法坚定地立身。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出自明代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死所:即死得其所,死得有意义。意思是:人生一世,谁能免于一死呢?但重要的是应该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出自唐代罗隐《两同书•厚薄第五》。意思是:土能够让河水变得污浊,但却不能让大海变得污浊;风能将树木拔起,但却不能将大山拔起。用来比喻品位低下的人只能动摇庸人的思想,却动摇不了君子的节操。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出自唐代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意思是: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能做陶器而得到保全。用来比喻为了保持气节宁可牺牲,也不会不顾名节地苟且偷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即由此而来。
【与其忍耻贪生,遗臭万年,何如含笑就死,流芳百世】出自《镜花缘》。意思是:与其蒙受羞辱苟且偷生,恶名流传万年,倒不如面带笑容从容就义,让美名世世流传。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出自宋代文天祥《金陵驿》。消得:要能够。意思是:千年万年的历史上,一时的成败得失都不过像尘土一样的无足轻重,只要能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正义,世人仍旧会称你为大丈夫。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诗《竹石》。意思是:岩石中的青竹经受过千百次磨难和无数次打击,还是那样坚韧刚劲;任凭你东、西、南、北的狂风乱吹吧。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刚劲风骨的崇敬和追求。
【广车不能胁其辙以苟通于狭路,高士不能樽其节以同尘于隘俗】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广车:宽大的车子。辙:车轮。樽:同“撙”,抑。意思是:宽大的车子不能为了适应狭窄的道路就将自己的车轮收起来,有高尚品德的人也不会屈抑自己的节操来与狭隘的世俗同流合污。
【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出自(南朝•宋)鲍照诗《代放歌行》。龌龊:不洁净。旷士:心胸旷达之人。意思是:小人本自钻营好利、心胸狭隘,怎么可能了解旷士宽广豁达、蔑视权贵的胸怀呢?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出自唐代李商隐诗《晚晴》。意思是:上天也爱怜那些偏僻幽静处的野草,所以云散日出,使其不致腐烂;斜阳衔山,尽管短暂,但人们依旧很珍视那晴朗的黄昏。用来比喻人应当珍惜晚节,不断努力。
【无义而生,不若有义而死;邪曲而得,不若正直而失】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意思是:不讲道义地活着,还不如恪守道义地死去;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还不如正直无私地失去。说明人应当重义。
【木槿争春荣,松柏弥见贞】出自清代郑世云诗《感怀杂诗》。弥:久。意思是:木槿花只能争得一时的荣耀,而松柏却能经冬不凋,越久越能显示出它的坚贞。说明人应当像松柏一样保持坚贞的节操。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出自唐代刘禹锡诗《学阮公体》。磬: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类似曲尺,用玉或石制成。甑:古代的炊具。《后汉书•范丹列传》中曾记载:“范丹极贫,久不为炊,"甑中生尘,釜中生鱼’。”意思是:绝不会学腰弯得像磬一样的势力小人,宁可一贫如洗,甑中生尘。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王冕诗《墨梅》。意思是:用不着别人夸自己如何姿色美好,只想把自己清香的气息留在天地之间。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出自宋代苏轼诗《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妃子:指杨贵妃,唐代杜牧曾有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姝:美好。意思是:荔枝本来就不用特意等着杨贵妃用笑容认可,它的资质早就可以倾动全城了。用来比喻凡是美好的事物不必非要有人夸奖,其自有超凡脱俗的秉性。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出自《资治通鉴•魏志》。意思是:仁义之士不会因为形式的盛衰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志士不会因为失败或者成功而改变自己的心志。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出自唐代李白诗《于五松山赠男陵常赞府》。意思是:如果是棵草,就要是棵寒秋飘香的兰草,如果是棵木,就要是棵经冬不凋的松木;兰草的幽香可以随风飘到很远的地方,而青松抗雪斗霜,依然不改其容颜。比喻人应当有如兰如松般的高贵品格和坚强的意志。
【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出自宋代晏几道词《玉楼春》。负:违背,辜负。意思是:自古以来,许多人都为虚名所耽误,我宁愿抛弃虚名,也不愿违背了自己的心志。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丹:朱砂。意思是:石头可以被击得粉碎,但并不能改变它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磨成细末,但并不能改变它的颜色。
【叹息青青长不改,岁寒霜雪贞松枝】出自唐代皇甫冉诗《寄刘方平》。叹息:赞叹。意思是:我赞叹青松一年四季都是枝叶青葱,即使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也永远保持着它坚贞的气节。
【生当为凤友,死不作雁奴】出自明代张煌言诗《秦吉了》。凤:传说中的神鸟,作者用其比喻南明统治者。雁奴:夜里司职警戒的大雁,作者用其比喻为清朝服务的人。意思是:活着,就要与凤鸟一样高尚的人为友,宁可死去也不做为雁群放哨的雁奴。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出自唐代杜荀鹤诗《自叙》。窃禄人:拿着俸禄但又不给人民办事的人。意思是:我宁可做一个吟诗作赋的闲人,也不愿空拿着俸禄,充当一个庸碌的官吏。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出自宋代欧阳修《纵囚论》。意思是:宁可为正义而死,也绝不愿苟且偷生,把死看得就像是回家一样。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出自宋代朱淑真诗《黄花》。抱香:守着香气。意思是:我宁愿守着香气枯萎在枝头,也不愿随着枯黄的叶子在秋风中舞动。诗句借咏菊表达了作者坚守节操的高尚品格。
【宁作沉泥玉,无为媚渚兰】出自宋代梅尧臣诗《闻尹师鲁谪富水》。渚兰:沙洲上的兰花。意思是:我宁愿做一块埋在泥里的美玉,也不愿做取悦沙洲的兰草。比喻做人要有骨气。
【宁直见伐,无为曲全。宁渴而死,不饮盗泉】出自明代王廷陈《矫志篇》。伐:砍头。盗泉:古泉名,在今山东省。《尸子》记载:“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意思是:宁可正直不阿而丧生,也不愿阿谀奉承而苟活;宁可无水干渴而死掉,也不饮盗泉之水而求生。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宋代周敦颐《爱莲说》。濯:洗。意思是:莲花虽然是从淤泥中生长出来,但却纤尘不染;尽管在清澈的水中涤荡,但却毫不妖艳。作者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贞洁不渝的情操的向往和追求。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出自《孔子家语•在厄》。意思是:芝兰生长在森林的深处,但它并不因为没人观赏就不散发自己迷人的香气。
【有欲则不刚,刚者不屈于欲】出自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欲:私欲。意思是:人有了私欲就会变得不刚正,而刚正的人是不会向私欲屈服的。
【死犹未肯输心志,贫亦其能奈我何】出自清代黄宗羲诗《山居杂咏》。输心:这里指出卖良心、出卖灵魂。意思是:就是死都不能让我出卖我的良心,穷困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出自唐代邵谒诗《金古园怀古》。意思是:即使竹子死了,它的骨节也不会改变;即使花儿凋落了,也还能继续飘香。比喻忠义之人能够至死都坚守节操。
【众木尽摇落,始见竹色真】出自唐代孟郊诗《献汉南樊尚书》。意思是:在万木都凋落之时,才显示出竹子青色纯真的本色。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毁】出自(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与“虽”相对应,构成关联词。善:肯定,赞美。九死:指死的次数极多。意思是:只要是我心中所赞赏的事物,就是为它死上多次,也不会后悔。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仁人志士,没有为了求生而损害仁义的,却有为了仁义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严霜降处,难伤夫翠松青竹;烈火焚时,不损其良金璞玉】出自唐代徐夤《钓玑文集•避世金马门赋》。意思是:严霜来临,也难以损伤青松翠竹;烈火焚烧,也难以损伤良金美玉。比喻品德高洁之人,即使是在恶劣的景况下,也能保持自己的操守。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出自(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意思是:我不会改变我的心志来与世俗同流,我宁愿忧愁苦闷穷困终生。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清代谭嗣同诗《狱中题壁》。去留:生死。意思是:我自己选择了殉国之路,就是刀横在脖子上,我依然仰天长笑,不管是生是死,我的忠肝义胆都会像昆仑山一样的高大雄伟。
【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区安用求】出自明代于谦诗《静夜思》。身外:意即身外之物,这里指功名利禄。区区:不重要的东西。意思是:只要名誉节气不失落于地,那些不足挂齿的功名利禄又有什么好追求的呢?
【君子之于道也,犹农夫之耕,虽不获年,优之无以易也】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道:真理。获年:丰收。优:古农具名,这里泛指耕种。意思是:君子对真理的追求就好比农民对于耕种一样,虽然有时会歉收,但却从未动摇过耕种的信念。
【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意思是:官职本来就是腐臭的,所以即将得到它的时候,就会梦到棺材和尸体;钱财本来就是粪土一样的,所以即将得到它的时候,就会梦到污秽肮脏的东西。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出自唐代张九龄诗《感遇》。草木:此处指的是春兰秋桂。本心:本性。美人:赏识的人。意思是:春兰秋桂本来就有欣欣向荣的本性,哪里是为了求得别人的赏识和折取呢?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出自(战国•楚)屈原《楚辞•渔父》。意思是:整个世上的人都浑浑浊浊,只有我一个人都清白的;所有的人都喝醉了,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出自金代元好问诗《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意思是:海棠花爱惜自己的花蕊,不肯轻易露出来,暂且让那些妖媚的桃李在春风里嬉笑喧闹吧。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出自唐代李世民诗《赐萧瑀》。板荡:指动乱之世。意思是:只有经过狂风的考验,才能知道哪棵是强劲的;只有到了动乱的年月,才能看出谁是忠臣。说明只有危难能真正考验出人的意志和操守。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诗《咏石灰》。粉骨碎身:即粉身碎骨。浑:全然。青白:指石灰的白,这里也指代“清白”。意思是:就算是粉身碎骨我也全然不怕,只希望把清白留在人间。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摘抄长沙美景优美句子
- 下一篇:描写人物优美品质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