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措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5-07 11:5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学习时报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关于举措的名言警句
1. 关于方法的名言警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僮巢慌??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2. 关于方法的名人名言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礼记·学记》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佚 名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刘开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陶行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僮巢慌??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 关于方法的格言
如果你的工具只有一柄铁锤,你就可能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铁钉.——马斯乐 梯级不是为休息而设,它只是供人一足踏上使另一足更高而已.——赫胥黎 拙劣的工匠埋怨他的工具.——葛 里 决不可自暴自弃.开步走吧,只要走,自然会发生力量.——法布尔 有想象力而没有鉴别力是世上最可怕的事.——歌 德 人要独立生活,学习有用的技艺.——凯 德 热爱实践而又不讲求科学的人,就好象一个水手进了一只没有舵或罗盘的船,他从来不肯定他往哪里走.——达·芬奇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贝尔纳 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想出以前,人们总说他是异想天开.——马克·吐温 过于求速是做事最大的危险之一.——培 根 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海森堡 假设始终先于知识.——洪 堡 在你没有进去以前,先想一想是否能够出来.——阿拉伯谚语 在一切有困难的交涉中,不可希冀一边下种一边收割;而应当对所事妥为准备,好让它渐渐成熟.——培 根 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测,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度的.——高 斯 每一件美好的事情,开始都是很困难的.——斯宾塞。
4. 关于方法重要性的句子,要简短的一句话
1、[格言]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2、[格言] 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3、[格言] 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适应当前社会需求而设立的,大学还有它更为重要的任务,它传授的是一代又一代学生一生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知识和方法,他要探求人类最有普遍意义和恒久价值的真理和学理,它更多地关注“应当怎样”和理想培养,而不是实际的操作和现实的受协方案.4、[名言警句]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5、[名言警句] 所有的人都以快乐幸福作为他们的目的;没有例外,不论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是如何不同,大家都在朝着这同一目标前进.——帕斯卡6、[名言警句]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7、[名言警句]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8、[名言警句] 你可以从别人那里得来思想,你的思想方法,即熔铸思想的模子却必须是你自己的.——拉姆9、[名言警句]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10、[名言警句]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11、[名言警句]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培根12、[名言警句]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5. 关于学习方法的名人名言
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论语·魏灵公》>> 意思是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为政》>> 意思是勤奋学习而不用心思考,则茫然不知,只空考而不努力学习则更加危险。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论语·述而》>>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 意思是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问为耻辱。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 不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自己的学业成功。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 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为人行事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而败毁在于因循苟且。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年老时悲伤也没用了。
●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 天道酬勤 >> “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勤”即勤奋。
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意思是不要浪费时间,等到光阴过去之后,悲切是无济于事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6. 学习方法的名人名言
看好喽 ※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写人生,教育改善人格,反思启迪智慧。
※ 勤奋是探求知识的舟楫,思维是探索知识的方法,请教是学习知识的妙招,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途径。 ※ 学好靠信心,求教靠虚心,探求靠专心,长进靠恒心。
※ 勤奋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思考是理解知识的利器,读书是掌握知识的捷径,练习是巩固知识的方法,讨论是理解知识的妙招,探求是创新知识的途径。 ※ 求学无笨者,努力就成功;读书没捷径,尽力能高分。
※ 学习靠积累,记忆靠理解,经验靠反思,熟练靠练习。 ※ 死记硬背得不到真知识,投机取巧学不到真本领;纸上谈兵学不到真本事,闭门造车结不出好硕果。
※ 写作要多读、多看;做题要多练、多思;巩固要多记、多用;运用要多想、多试。 ※ 勤奋出聪明,博学出智慧,多练出技巧,巧思出硕果。
※ 学问靠点滴积累,聪明靠思考练就;博学靠学习成就,创造靠实践成功。 ※ 知识如金矿,挖之愈深,得之愈多;知识如登山,攀之愈高,望之愈远。
※ 巧思妙想出灵感,实践探索出成果。 ※ 如果说学习有捷径可走,那么它就是勤奋;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它就是实践。
※ 藏书再多,倘不阅读,就是一堆废纸;读书再多,倘不应用,就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蕾。 ※ 学习不能好高骛远,须一步一个脚印;进步不能一步登天,须一步一级台阶。
※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勤奋是智慧的钥匙,智慧是思考的火花,创新是智慧的结晶。 ※ 读书长知,思考长智,虚心长识,应用长技。
※ 不读书则愚,不思考则浅;不多练则生,不巧用则钝。 ※ 读书如蜜蜂采花,思考如蜜蜂酿蜜,只有既采又酿,才能得到香甜的“知识蜂蜜”。
※ 人生中三种东西最宝贵——信心、健康和知识;学习中三种品质最可贵--好学、好问和好思。 ※ 学问学问,又学又问;学习学习,又学又习。
※ 聪明的秘诀在于勤奋好学,博学的秘诀在于博览群书,巧学的秘诀在于举一反三,成功的秘诀在于推陈出新。 ※ 倘不学习,再美好的理想也会化成泡影;倘不勤奋,再美妙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倘不实践,再广博的知识也会束之高阁。
※ 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 是走马观花。 ※ 学习既要有铁棒磨成针的精神,又要有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读书既要有勇于攀登的志气,又要有乐于思考的精神。
※ 没有永远的博学,只有永远的学习;没有永远的聪明,只有永远的思考;没有永远的智者,只有永远的学者。 ※ 学习前要带上几个问题,学习中要思考几个问题,学习后要能提出几个问题,这样才能学有所得。
※“学习中没问题”就是“方法有问题”,诸如盲从,欠思考、不能举一反三、不会推陈出新等。所以,作为一名头脑清醒的学生,应善于在没问题中查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产生好的问题,才能及时解决好新的问题。
※ 学生听老师的话并非有错,但是不能盲从,否则,不但会去去主见,还会失去创新能力。 ※ 约束不了自己是自己无能的一种表现。
自己都管不住自己,难免要滑入深渊。 ※ 学习中要荡起“乐学”和“巧思”的双桨,倡导“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这样才能学得生动活泼、融会贯通。
※ 作为一名中国人,读不准普通话,书写不好自己的文字,就不能堂堂正正地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 教育中应懂得的几个等式和不等式: A 不等式:1、批评不等于训斥;2、后进生不等于差生;3、惩戒不等于体罚;4、学生问题多不等于学生缺点多;5、对老师有意见不等于不尊重老师。
B 等 式:1、有差生等于还有差师;2、学生没“问题”等于教学有问题;3、班风差等于班级管理水平差;4、要求学生听话等于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5、学生不听话等于教师治教无方;6、学生不尊重教师等于教师言传不身教。 ※ 一个现代人应十分注重心理方面的健康。
只有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奋发向上,不被困难和烦恼所压倒。 ※ 阅读是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倘能变阅读为“悦”读,必会激发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 学习是一门大学问,有时“退步”反而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
当我们面对难题不奏效时,不妨考虑考虑“退一步”,思考思考再前进。 ※ 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素质教育该有怎样的要求呢?首先,应使受教育者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且知识广博,业务精湛;其次是使受教育者有现代意识与能力,即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及其能力,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 一个人若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你便是人才。一个人若一味责怪自己笨,那么,你就有可能成为蠢材。
※ 多一些磨练,多一些挫折教育,这样,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 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的眼光看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才有利于改正缺点,提高素质。
※ 能提出新问题,是学生发展的核心。倘一个人掌握了许多知识却一个问题也提不出,那么,其掌握的知识就是一堆死知识。
※ 未来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对问题的探究。 ※ 如果你能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那。
7. 有关环境保护的保护措施的名言警句
1别把花草弄疼
2通过活动初步了解花草树木也需要呵护,自觉养成保护3环境的文明行为和习惯了.
4初步了解自然常识,建立生态意识。
5花草树木的倾诉。
6大树哭诉:我喜欢人类,也希望人类能喜欢我们,可有的人就喜欢折我的枝条,或者在我身上用小刀刻画,甚至还在我身上荡秋千,我好累啊,快吃不消了。
7花草树木的遭遇真是让人同情啊!刚才大树爷爷说到它们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绿草是裙,花儿是衫,
穿上它,地球妈妈格外好看。
密林是帽,大树是伞,
有了它,
地球妈妈不怕风吹日晒。
小朋友,
快快行动吧!
爱护红花和绿草,
保护棵棵小树苗,
让空气更加新鲜,
让环境分外美好!
张载治学的四为句
四为句碑巍然耸立于张载祠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照耀古今,震烁中外。1956年,以关学余脉自任的于右任为关中弟子严协和《孝经白话注释》作序时,愀然于文化承续,慨叹于精神不朽,挥毫题写“四为句”。尔后,题字被镌刻于张载祠东厢房壁上,后又勒石刻碑,立于碑廊之中。北宋大儒张载创立的以“四为句”为精髓的关学思想,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出古代仕宦群体高尚的自我道德要求和高远的人生境界追求。
张载一生治学从仕,践履“四为句”,“思虑忧患以经世”,秉承担当敢为的精神,探索公平之法,期望利济天下,建立“太平”之世。
张载主张“为天地立心”,所立之心为“道心”。他认为北宋贫富不均、财政窘迫、外族入侵、积贫积弱,根本原因不是财政、经济、外交问题,而是“三代道失”。儒家文化主体地位丧失致使人心失“道”,民心散佚,整个社会缺乏文化认同与砥柱担当。在其学宦生涯中,学宦相长,期望为天地人重建伦理道德价值系统和秩序,即“道心”。嘉祐二年(1057),张载进士登第后,近十年间,相继在祁州(今河北安国)、云岩(今陕西宜川境内)、渭州(今甘肃平凉)任职时,积极探索以礼为教、因礼设规的文化治理途径。他认为“知礼成性”,可以“变化气质”,人内尊礼义,而外循礼仪,可以立“道心”成善治。因此,在地方官任职中,他以礼化俗,“敦本善俗”,积极推行仁政,定期举行乡饮酒礼,推广家礼,重视孝道,表彰懿行。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需要才哲之士,御史中丞吕公著推荐了张载。张载以“渐复三代”的政治构想,得到宋神宗赞赏。宋神宗拟派其到军政枢要部门任职。张载认为对新政了解不够,辞谢不就,后被任命为崇文院校书。
张载殚精竭虑“为生民立命”,认为“利于民则可谓利,利于身利于国皆非利也”。不管是主政还是辅政,他积极践行“足民”思想,认为富民是治民和教民的前提。熙宁元年(1068),蔡挺知渭州时,张载升为著作佐郎。当年渭州发生霜旱灾害,年成歉收,饥荒严重,官府赈济远不能满足百姓借贷。张载竭力劝服蔡挺,取出十万军备物资救援灾民,并直接从当地人中选拔戍边士兵。在张载的努力下,边塞地区的民生得以改善。任职崇文院校书期间,王安石拟征用张载参与新政,交流时却政见多有不合。在变法问题上,张载肯定王安石推行变革的主张,但却不同意其“以理财为方今先急”的“顿变”,认为应该施行“以经界为急”的“渐变”。他认为变法应该“神而化之”,授民以土,在解决民生基础上,通过“渐化”来“通其变”,贵在简政精一,一以贯之,使民众逐渐适应,稳步发展。他认为“顿革之”,“欲民宜之也”,太急功近利,会繁政苛冗,政令频出,反而让民众不知所从,不能安心生产生活。之后,张载被派往浙东处理苗振案后,托疾辞官,复归横渠镇。在为学慎思之中,他升华了“足民”思想,提出闪耀着熠熠人文光华的“民胞物与”思想,将源于血缘的仁爱扩充至宇宙。
张载自幼尚学,有“为往圣继绝学”之志。他“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黜怪妄,辨鬼神”,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北宋时期,“儒门淡泊”是主流思想文化界的状况,佛、道关于宇宙、本体、鬼神、生死的严整思想体系给儒家文化的主体地位带来严重危机。张载少时“志气不群”,存边患之忧,有报国之志,喜好研究兵法。在拜谒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时,他接受建议,转而攻读儒家经典《中庸》。研修《中庸》数年后,不能明白晓畅,遍读佛学、道家之书,仍觉窒碍不通,又复归儒家经典,如此十余年,终悟出以儒为体,兼融佛、道的学说体系。在被宋神宗征召时,已经“学有本原,四方之学者皆宗之”,从仕期间也从未断辍学问,建立了“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熙宁三年(1070),张载归居横渠,“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此后六年间,“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将所思精髓撰作《西铭》《东铭》,书于学堂双牖之上,教授关中学者。熙宁九年(1076),他“道益明,德益尊”,学问臻于成熟,结合历年所思,建构起囊括天地宇宙、政治伦理的系统思想体系,撰写成《正蒙》万言,又撮其要编成17篇。
张载矢志追求“为万世开太平”。他认为,“太平”之世是以“公平”为内在价值的“均平”社会,井田、封建和宗法从经济、政治、社会层面形成一体化的制度体系,是实现“太平”社会的制度保障。熙宁三年(1070),张载归居横渠后,开始“井田”实验。他与学生购田一方,按照《周礼》,划分公、私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疏通东西二渠,“验之一乡”。通过实验,他的政治思想更为成熟。熙宁八年(1075),撰写成《井田议》,准备上奏皇帝,力争推行全国。熙宁十年(1077),秦凤路(今甘肃天水)守帅吕大防上奏神宗召张载回京任职,张载再次获得施行政治理想和主张的机会。他获任同知太常职务(礼部副职),但入朝后讨论礼制与有司不合,遂罢官归乡,途中溘然长逝。
熙宁九年(1076),张载弟子“蓝田三吕”(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深受其以礼为教、笃行践履思想影响,作《吕氏乡约》,在关中地区推行,使“关中风俗为之一变”。《吕氏乡约》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公约,后又突破地域局限,推行全国。张载学宦相长的生命历程中,使儒学承古萌新,奠基理学,创建了与濂、闽、洛鼎立的关学,对中国文化发展厥功至伟。同时,他也勇于践履,“造道”民间,使礼教进入百姓日用之中,对传统乡村自治模式和家国一体社会结构的形成影响巨大。时至今日,“四为句”具有的民族文化精神得以继承,其中所包含的个体生命对宏大时代主题的担当作为更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