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农民劳作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2-05-07 16:3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中国乡村美文 | 评论: 次 | 点击:

描写农民劳作的优美句子

1. 写乡亲们辛勤劳作的优美句子,片段

1) 农民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们身上的巨石并没有在外界过多的停留,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后,农民又重新开始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有些陌生的圈子,又重新开始了他们的期盼。

2) 不远处的地里,有一个农民伯伯正在干活,他的头上戴着一个头巾,他的眉毛又长又黑,眼睛有点小,在太阳的照射下眯成了一条缝,他的鼻子大大的,胡子长长的,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热了用它擦擦汗,身上穿着短袖,手里拿着一个锄头。在他的地里,他锄了很多草,头上已是满头大汗。

3) 这个农民站在雪地里,他的鼻子冻得通红了,眉毛和头发凝着一层白霜,双手插在棉袄里,两脚不停地在雪地上蹦跳着。

4) 菜农之中男女老少都有,大多数都是皮肤黝黑、粗糙。手都干裂了,手指甲里塞满了黑黑的泥巴。穿着朴素、破旧,鞋上面沾满了灰尘。

5) 离我不远的花园边上,蹲着一个老农民,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

6) 果园里,摘苹果的人们望着树上红通通的苹果,脸上乐开了花,眉毛也笑成了一弯新月。

7) 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不高的个儿,常穿着偏襟上衣,花白的短头发上蒙着一块蓝色方头巾,一笑起来,眼睛里便闪烁着和蔼、亲切的光。

8) 老爷爷是个十足地道的老农民:光头、黑皮肤;身上穿着城里难得看见的土布对襟褂,裤管像水桶一样大;腰间斜插一支吊着红布烟袋的旱烟管,稍一走动,布烟袋就晃来晃去,十分惹人注目。

9) 我有一个伟大的叫做“农民”的父亲。群山是他的脊梁,耕牛是他的伴侣,深深的犁沟印着他岁月的痕迹。他的汗水曾烫伤那片热土,他的皱纹堆起了我未来……

10) 对农民来说,丰收就是财富,只有不断劳动,才能不断丰收,所以他们劳动,为了远离穷苦而劳动,为了人们能吃上食物而劳动。

11)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民的脸渐渐消瘦下来,手上的青筋清晰可见。不论条件怎样恶劣,工作多么辛苦,农民们都会坚持住,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劳动才会使他们走出乡村,远离贫苦,毕竟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12) 他上身穿一件补过的、满是泥斑的短棉袄,下身是灰色的长裤,裤管卷到膝盖上。

13) 农民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为上层地主统治阶级贡献自己的一生的人群。他们被困居在土地上,一辈辈转着同样的圈子,不管他们是顺从还是反抗,那深深的插入在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分界标志都没有表现出片刻的疲软和脆弱,于是农民转了几千年仍是农民,地主转了几千年仍是地主,虽然,农民和地主的某个具体成员可能会变换一下角色,但是,只要进了农民的范围,他就要开始在土地和生命的融合处死命挣扎的旅程。

14) 农民肩挑日月,手转乾坤,用勤劳的双手种出了中国十多亿人的口粮,清贫简朴却坚韧乐观,真是太不容易了。

15) “笃笃笃”,从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我走过去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位农村大嫂:中等身材,穿着整洁的衣裤,满面红光,一双眼睛放着温和的光。

16) 春天农民辛辛苦苦的插种,播种等的工作,夏天又要杀虫,秋天又要忙着收获,跟着再种别的农作物。一年四季,这样的顺序重重复复,为的就是种出蔬菜,然后卖到批发市,再到市场,最后被我们烹调成美味佳肴。

17) 他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纯朴,谦虚而寡言。从他脸上纵横的皱纹和善良的眼睛看,旧日的贫穷痛苦曾经压弯他的腰。

18) 他姓孙,很勤劳、很善良,眼睛不大,牙齿不很整齐,时常挂着笑容。全身被太阳晒得发棕,加上汗水的浸泡,浑身油光闪亮。他时常戴一副墨镜,光着膀子,左肩搭一条毛巾,穿一条短裤,脚下穿着一双大皮鞋,鞋上落了一层灰尘,经常热情的招呼着来往的顾客。

19) 徘徊在农村里的人们也填饱肚子了,也穿上衣服了,农民开始在他们麻木的背后,温暖的笑。他们无法穿透那层麻木的面具来看清现实,或许他们戴上麻木的面具根本就是不想看清现实。

20) 农民为我们提供丰富充足的粮食,让人们的物质基础得以保障。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他们吃苦耐劳、心地善良、任劳任怨、邻里和睦相处、不斤斤计较、宽容待人,永远不求国家与人民的高回报,这些都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备的高尚品质!

21) 我仔细地端详着那位扎辫子的村姑,只见她上身穿一花格布衫,下身穿一条灰色裤子,黑里透红的脸上带着羞涩的微笑,浓眉下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不停地扫视着屋里的一切。她的个头和我哥差不多,看上去她是一个既秀气又大方能干的农家姑娘,真漂亮!

2. 观刈麦中描写农民辛苦劳作的句子

表明劳作艰辛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解释:白居易的《观刈麦》:

①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②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③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近乎变态心理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④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家田输税尽.⑤作者对农家同情和关心的诗句是: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⑥白居易的《观刈麦》中写炎热的天气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⑦表明劳作艰辛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⑧《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辛苦与紧张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 《观刈麦》中描写农民辛苦劳作的句子有哪些

《观刈麦》中描写农民辛苦劳作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 原文:

《观刈麦》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 释义: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3. 背景:

《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05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806年(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4.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 描写农民的句子

1、老爷爷是个十足地道的老农民:光头、黑皮肤;身上穿着城里难得看见的土布对襟褂,裤管像水桶一样大;腰间斜插一支吊着红布烟袋的旱烟管,稍一走动,布烟袋就晃来晃去,十分惹人注目。

2、我有一个伟大的叫做“农民”的父亲。群山是他的脊梁,耕牛是他的伴侣,深深的犁沟印着他岁月的痕迹。他的汗水曾烫伤那片热土,他的皱纹堆起了我未来……

3、对农民来说,丰收就是财富,只有不断劳动,才能不断丰收,所以他们劳动,为了远离穷苦而劳动,为了人们能吃上食物而劳动。

5. 白居易描写农民艰苦劳作的诗句

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描写农民劳作的优美句子

乡土散文:热火朝天地割麦

乡土散文:热火朝天地割麦

割麦子

农人说: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成熟的麦子得抓紧割,否则就糗了。

那是1982年,农村家家都分了地。我家七口人,分了六口人的地(父亲是老师吃国家计划),每人大约两亩,全家十多亩地。地里农作物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水稻等。每到五六月份是农村最忙的时候,黄金铺地,老少弯腰!那时的小麦逐渐成熟,麦芒像一根一根纤细的金簪插在麦穗上,煞是喜人,一股热风吹来,空气中都弥漫着阵阵麦香。小麦要收割了!

割麦子可不是个好活。天刚麻麻亮,母亲早已起来磨好镰刀,父亲、母亲、我和二弟每人一把。大妹年龄小,在家烧水做饭,带四弟、五妹。母亲把割麦子的器具、白水等收拾停当,就开始吆喝我们起床,一连得喊好几遍,我们十分不情愿地应答着,身子却不离床,非磨蹭十分八分钟的不可。揉揉惺忪的双眼,草草洗把脸,胡乱吃了饭,套上平板车直奔麦地。

我家麦地有好几块,什么北大原啦、东大洼啦、南大堰啦、烈士坟啦……名字五花八门,那是根据每块地的位置或是特点来起的名字,鲜活好记。每块麦地的面积也大小不同。最大的一块是东大洼,有三亩多,东西走向,长约100多米,宽约20多米。也是最远的一块地,离家里得有近六、七里路。

每年东大洼麦子是最先熟的,也是最先开镰的。到了地儿,已经有不少人家在割麦子了。母亲抓紧给我们分配任务,我和母亲把着地头,母亲揽大半边,我揽小半边往东割,父亲和二弟一起向前走约50米停下来,和我们一样也往东割。

我家麦子很难割。大部分人家的麦子是用耩(jiǎng)子耩的,成行成垄的,好割。我家不是,因为家里没人手,种麦子的时候是父亲手撒的麦种,再找人用耙在地面上耙一遍,把麦种掩下去就完事了。麦子出得遍地都是,长起来很稠密,再加上初夏早上下露水,麦子秸秆上有点潮,镰刀拉上去感觉肉肉的,很费劲。

乡土散文:热火朝天地割麦

我那时才十四五,二弟十二三岁就随着大人一起干农活了。而且我是左撇子,吃饭、写字、铲草等都是用左手。刚开始左手握着镰刀把,右手拢一小把麦子,左臂用力往后扯,镰刀就往上滑,差点割到右手指。打镰刀的师傅都是为右手准备的,左手拿镰刀就反了,不割手才怪呢!怎么办?麦子还是要割的,只好改用右手。右手没有左手有劲,扯起来更费力气。

割麦子还要学会打腰子。割两小把麦子,左右手交叉两手把靠近麦穗的一头拧两圈,然后平铺在地上成一条直线就是个腰子。打好腰子把割掉的麦子一扑一扑放在腰子上,大约够一捆了就弯下腰,两腿用力压在麦子上使劲一刹,一手拿起腰子的一头使劲一勒,赶紧拧两圈,头掖到麦捆里,这样,一个麦捆就算捆好了。接着抱起往地上用力一掷,麦捆直直地站立起来,像个威武的战士!又像是在大人面前谝一谝:看看谁说我们小孩子不行的?

这时已是大汗淋漓,连衣服都湿透了。麦锈蹭到脸上,钻进鼻孔里,沾满双手,用手指刮一下脸上的汗珠,顿时留下一道道黑灰,像墨水画的似的,脸上感觉火燎似的。两臂已酸疼,腰也疼得厉害。母亲说:小孩子没有腰!至今我也没明白,怎么没有腰呢?分明疼嘛!割一会我就直起腰往前看看:什么时候才能割完啊?“眼是孬蛋,手是好汉!越是抬头看越觉得远,不信,你低头只管割,一会儿就到头啦!”母亲说着话而手里没停下,已撇我一大截。我赶紧弯下腰继续割,手上不知何时磨出几个血泡,挤掉血水,用嘴漱一漱,撕一根布条扎上,接着干。我知道,母亲是话糙理不糙:只有脚踏实地的去干才能把任务干完,观望迟疑是永远完不成的。

母亲说:“晓光、伟光你们哥俩比比看谁割的多?割的多的中午有奖励哈。”我知道中午肯定奖励多吃一条咸鱼!早饭时就闻到一股咸鱼香味。买来的咸鱼放在鏊子上熥一熥,那味道特别香!母亲没舍得给我们吃,留着当中午饭呢。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因为东大洼麦地太远太大,一上午是割不完的,因此,各家都提前准备了午饭,条件好的用烙馍搨几摞鸡蛋馍,带几个煮熟的咸鸡蛋,差点的只带几个硬馒头或大饼,就着大疙瘩咸菜。盛水的器具也五花八门,军用水壶、热水瓶、白塑料桶……很有意思!到了晌午,在河里涮涮手,洗把脸,就开吃了。茶水及早喝完的就到地头河沟里捧几口河水喝,河水清澈见底,喝到嘴里甜丝丝的。

乡土散文:热火朝天地割麦

有时候天气突变,要起雨,就得加紧干,不然,一年的收成就泡汤了。还好,那几天天气都很好,热辣辣的大太阳挂在空中,似乎就贴在自己的脊背上,没有一丝儿风,戴个草帽或破席夹子也不顶用,只是遮点阳罢了。而割麦子的农民们脸上却洋溢着笑容,没一个有怨言的:“罢了罢了,老天真给脸!”有的家里人手多,一天多就割完拉完了,他们有的用马牛车拉。我家得三天,两天割,一天拉,家里没有牲口也没有拖拉机,只能肩扛人拉。

时代在飞速发展,现在收麦子省事多了。都是机器收割,收割、脱粒、碎秆,一体化操作,经纪人直接到地头收购,农民们到手的直接是钞票。有的村成立了粮食种植合作社,农民手里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到年底每家按人口领粮食,平时外出或在合作社打工领工资,成了新产业工人,再也看不到烈日下农民挥镰收割的场景了!

审阅:王辉成

简评: 农村劳动的场景在今天的人记忆里已经渐渐模糊,作者通过回忆清晰地再现了当初割麦子的劳动场面,让人仿佛又回到了热火朝天的三夏大忙时节。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赶收麦子的劳动场面,将全家人劳动的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终审:严景新

作者:李晓光,男,196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铜山区语文教学能手。多篇论文在省级《七彩语文.教师论坛》《新课程》等杂志上发表。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