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意识的名言
时间:2022-05-08 00:0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国学书舍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危机意识的名言
1. 危机意识的成语
未雨绸缪:绸缪:缠绵.趁着天没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准备。
有备无患:备:防备;患:患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防患未然:防:防备。患:灾祸。然:如此。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防微杜渐:防:提防,防止;微: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居安思危:防:提防,防止;微: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常备不懈:常:时常;备:防备,准备;懈:懈怠,放松。经常准备着,毫不松懈。
安不忘危: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见微知著:微:隐约(微小);著:明显。比喻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节就继续琢磨,洞晓大的影响或结果;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2. 正确面对危机的名言和事例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环境对人的成长是有一定影响的。逆境中的人因更能正视自我,挖掘自己的勇气和巨大潜力,奋勇拼搏,而最终成材。
就成材而言,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外因,是要靠内因来起作用的。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自古英豪出贫贱,纨绔子弟少伟男”了,因为顺境中的人容易受迷惑,他们往往贪图享受,不知奋进,不知道苦难为何物。
而没有志向,没有进取心的人,又怎么能成材呢?逆境中的人则不同,他们饱受磨难,一次次与命运和困难作斗争,为走出逆境,大多都树立了远大志向和坚定目标。人没有压力不抬头,没有动力不奋进,一旦二者兼备,就会发挥出令人吃惊的潜力。
这正是顺境中的人一般不具备的。 当然,既然环境是外因,所以不是所有身处顺境的人都不能成材,更不是所有逆境中的人都会成材,这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顺境中的人如果能不图安逸,立下壮志,奋力拼搏,又何愁不能成材呢?相反,逆境中的人如果经不起磨难,就会消沉下去乃至被吞噬。 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都是经过逆境奋进成功的。
像司马迁,他由于李陵一案身受宫刑,蒙受大辱,但他终于顶过磨难,发愤写完了辉煌巨著——《史记》。再如现代的华人张士柏,他经历了从游泳健将到高位截痪的巨大变更,却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将它化为动力,勤奋学习,完成了许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还有张海迪、李政道……逆境中成材的名人不胜枚举。北京“宏志班”的学生们,个个在困境中长大,学会了用勇气、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困难。
他们像是野外的小草,饱经风雨蹂躏却不倒伏,而那些温室里的“花朵”的生命力又怎么能与他们相比呢?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看来,不经过风浪,就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不经历风雨,就不能看到彩虹;不经受磨难,就不能成大事。
所以,青年们,如果你身处顺境,请走出“温室”,拿出勇气迎接困难的挑战;如果你身处逆境,也不要气馁,要勇敢地克服困难。正如人说:“苦难是所学校。”
而学得好坏要看自己。 还有司马迁 膑腿以成史记 孙子 膑腿以成兵法 毛泽东向去北大教书却分到北大图书管理员,结果结识了当时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 苏武 牧羊而得封侯 岳飞 抗旨才有风波亭一幕 20世纪6 7十年代的下放青年个个都是现在的人才 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领导中国劳动人民推翻压在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埋葬剥削制度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小时候因无钱买书,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到亲戚朋友家去借书读。
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就在昏黄的豆油灯下苦读。就是这种追求知识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使他有着宏大的理想和抱负,才使他后来成为中国杰出的人民领袖。
著名作家高尔基从小就饱尝人间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弃一刻时间去看书,还常常在老板的皮鞭下偷学写作,终于成为著名的作家。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家里买不起书,买不起做实验用的器材,他就到处收集瓶罐。
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就这样被打聋了。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奋地学习,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逆境 清初,大清子弟仅十二万人对抗明朝的300多万各种武装,可谓逆境,但是,他们却成功击败了明朝军队,还包括曾经代表人民意志的李自成,实际上,大清就是在逆境中成长的,可以用《易经》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形容,而大清一旦得到天下,立即进入顺境,自鸣不凡起来,失去原来的谦虚与自强精神,八旗子弟竟在安逸的生活学会了做寄生虫,丧失了大清子弟的本色,最后灭亡,给我国留下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史;我们再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史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也正是在历史的逆境中产生、成长的,他们的逆境可谓艰苦卓绝的,如长征和抗日期间的许多艰苦日,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但是,伟大、智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历史如斯,人亦如是,所以,逆境更利于人的成长,漫长的中国历史,各朝各代此起彼伏,兴起的多是逆境中成长的. 值得人们欣喜的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真正居安思危,以史为鉴,正以他们亲民、爱民、为民、务实、勤俭的作风,以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践“三个代表”,并深刻地影响着所有的中国共产党人,而且,他们已经真正彻底地赢得全党全国人民的党心民心,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最广泛支持和拥护,他们是新世纪中国人民的希望,他们正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领着伟大的中国人民向前进!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还有英国前首相希斯,他们都来自于单亲的家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单亲的家庭或者家庭暴力就有利于成长. 就人才成长的境遇而言,可分为顺境成才和逆境成才。顺境所提供的种种便利条件固然有利于人才成长,但逆境也往往是人才成长中经常遭遇而又必须正确面对的境沮。
我国古代不少思想家都。
3. 危机文化格言有哪些
学透了制造危机,就学会了预防危机。
拯救危机常常是把握机遇的开始。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危机是灾难的种子
预防危机就是拯救灾难。
危机意识是企业生存的动力源。
应对危机的关键是预案,预案的重点在于信息。
有危机就是有希望。
危机不是死亡,而是超越自我的动力
危机——高悬的斯达摩利克之剑
危机总潜藏在未知信息之中。
危机是灾难的“序幕”。
越不重视危机,危机就越严重。
4. 哪里有关于“危机意识:的论据(600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处是: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准备的程度决定着你前进的距离,走在最前面的,总是那些有准备的人。
不管你是否承认,现在的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处处存在着竞争的社会。在这个大环境下,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脱颖而出,只有有准备的企业才能走在前面。
两个人走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老虎。其中一个人马上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另外一个人非常着急,喊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换鞋的人却喊道:“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这个换鞋的人是非常聪明的,他知道,在两个人竞争只有一个人有活命机会的时候,只有跑在前面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这就需要给自己准备一双便于奔跑的鞋。
在中国的手机市场,聚集了欧美、日韩、本土上百个手机品牌。面临如此严峻的竞争局面,日系手机企业却没有对其他品牌的产品进行细致的研究,没有对中国消费者的喜好进行详尽的调查,没有对市场战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这种在各个方面都缺乏准备的后果,就是只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居于下风.不过,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意识到了缺乏准备的危害,京瓷公司的某负责人表示:到底能不能虚心地再创日本手机在日本、美国等市场曾有的辉煌,踏踏实实地从准备做起,将决定日本手机企业未来在中国的出路。
有准备者领先,无准备者落后,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对有准备的人来说,危机中往往隐藏着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调查,世界500强企业名录中,每过10年,就会有1/3以上的企业从这个名录中消失,或低迷,或破产。总结这些企业衰落的原因,人们发现,春风得意之时正是这些企业衰落的开始,因为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忽视了危机的存在,忘记了产品开发以及经营管理的超前性,对前景盲目乐观,而且忽视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所必需的准备。
反观在500强中长期站住脚的企业,则对危机有着另一种认识,比尔·盖茨就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当微软利润超过20%的时候,他强调利润可能会下降;当利润达到22%时,他还是说会下降;到了今天的水平,他仍然说会下降。他认为这种危机意识是微软发展的原动力。微软著名的口号“不论你的产品多棒,你距离失败永远只有18个月”,正是由于这种危机意识,这些企业才会把准备当成第一任务。因为,当一切准备充足时,你就不必害怕任何危机了。
有一天,猴子在树林里见到山猪在一棵大树旁拼命地磨牙。猴子非常奇怪,走过去问山猪:“现在既没有别的动物来伤害你,也没有猎人来捕捉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努力地磨牙呢?”
山猪笑着说:“现在磨牙正是时候,你想一想,一旦危险来临,我哪还有时间磨牙呀!现在磨得锋利点,等到用的时候就不会慌张了。”
这只山猪太聪明了,它知道在危险还未来临之前就把牙磨利,不然的话,很可能会在与其他猛兽的搏斗中丢掉性命。唉!有些时候,动物比人要聪明许多。动物已经把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变成了一种本能,而有些人却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往往自恃强大而忽视准备的重要性。
应该说,外界的危机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对这种危机的麻木不仁和茫然无知,不去做任何应对的准备。
5. 具有危机意识的励志形象
如果你想有一个完整的人生,就要有危机意识。”正是这种危机感成就了今天的杨扬,“很多运动员缺乏危机感,喜欢把自己托付给别人,托付给国家,托付给某个项目,忘记了人要对自己负责,这是错误的,总有一天你是要自己养活自己的。”
2007年7月17日,短道速滑世界冠军杨扬拿到了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10年前,还没预见到自己在冰场上的作为时,杨扬已经在为自己将来的人生做打算。
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失利让杨扬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我不去学习不行了,我才二十二三岁,去学习还不晚。不学以后退役咋办?我得养活自己啊。”
1999年,杨扬到澳大利亚待了一个夏天学习英语,回国后,简单的训练生活开始发生改变。在国家队,每天早餐过后,队员们都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别人可能睡个回笼觉,杨扬就躺在那儿看书、背单词,然后跑步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单词。
2002年,杨扬为中国夺得冬奥会首金。她不打算坐享金牌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好处,于是,急流勇退去清华读书,随后又去了美国犹他大学和旧金山州立大学留学。
后来,国际滑联运动委员会、国际奥委会找到杨扬,请她去做事。今天的杨扬,正如美联社对她评价的那样,以大方、平和的微笑面对公众,能说一口流利得让人吃惊的英语,代表着中国新一代体育明星——时尚、宦有魅力且具有品牌价值。
6. 什么是危机意识
什么是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什么意思? 中国有一句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人要有忧患意识。
]用现代的流行语言来说,就是要有[危机意识]。 危机通常是指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捷决策等不利情境的汇聚。
──美国危机学家罗森塔尔(Uriel Rosenthal)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国家迟早会出问题,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垮掉,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必会遭到不可测的横逆。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而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的,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有危机意识,在心理上及实际作为上有所准确,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
如果没有准备,不要谈应变,光是心理受到的冲击就会让你手足无措。有危机意识,或许不能把问题消弭,但却可把损害降低,为自己打到生路。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这样的故事:有一只野猪对着树干磨它的獠牙,一只狐狸见了,问它为什么不躺下来休息享乐,而且现在没看到猎人。野猪回答说:等到猎人和猎狗出现时再来磨牙就来不及啦。
这只野猪就是有[危机意识]。 那么,个人应如何把[危机意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呢? 危机意识──失落在自我满足之中 如果把一只青蛙扔进沸水中,青蛙会马上跳出来。
但是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入凉水中逐渐加热,青蛙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跳出的能力,直至被热水烫死。 身为百姓──缺乏危机意识 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社会环境之中,导致公众普遍缺乏危机意识,甚至认为安全是理所当然的事,危机不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更没有必要为危机进行各种准备。
真相:危机离我并不远 人生不易,七灾八难。──危机四伏──珍惜现在。
但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系统的重新整合以及国际环境的不断演化,我们生活的地球并未因文明的演进而更加太平,相反各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灾难性事件仍在我们眼 “天天都有危机感”成为深航人始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此,他们“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种着田里的”。
为了使企业始终充满朝气与活力,深航公司采用“道沟”理论,即“为每个员工前面铺一条路,后面挖一条沟”,或者说“前面放一块金锭,后面放一只老虎”,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惟一选择是义无反顾地往前冲。竞争上岗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是全体员工身后的一条“沟”。
每年一次考评,管理层员工如果不称职或连续两年基本称职则会被淘汰,对素质跟不上但暂不淘汰的员工实行下岗,待岗轮训制度每年强制淘汰率为5%,真正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机构能设能撤”的动态模式。正因为如此,一家看似不大的国内航空公司,却拥有全国民航1/50的飞机,取得了民航市场1/5的利润,让同行和专家羡慕不已。
这就是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在主动地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它让员工明白昨天的辉煌不是今天的辉煌,更不是明天的辉煌。&前上演,远的如纽约“9·11”袭击,近的如发生在埃及沙姆沙伊赫的恐怖袭击。
危机意识让人成熟──一日一生 人有旦夕祸福,如果有意外的变化,我的日子将怎么过?要如何解决困难? 世上没有“永久”的事,万一失业了,怎么办? 人心会变,万一最信赖的人,包括朋友、伙伴变心了,怎么办? 万一健康有了问题,怎么办? 危机意识让人保持活力 “鲶鱼效应”的说法。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的。
因此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许多努力,绝大部分的鱼还是在途中因窒息而死。
然而总有一条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入一条吃鱼的鲶鱼。
鲶鱼进入鱼槽后便四处游动。而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便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可见,沙丁鱼是受了外界的刺激和压力才保持了生机和活力。 食草动物得了心脏病。
危机意识激发创造力,让人考虑解决办法。 众所周知日本和新加坡都是岛国,弹丸之地,资源匮乏,面临着生存的挑战。
然而正是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使得国家有了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取得了巨大经济成就,成为今天世界为之瞩目的国家。 当然员工危机意识的培养强化还有一些具体途径,如普及危机管理(包括职业、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让员工清楚生产、生活中处处都有陷阱、危机,清楚“转危为安”、“未雨绸缪”的方法及智慧;结合唯物史观和方法论的学习,让员工辩证的看待“危机”,明确不断学习是前行的动力源泉;加强危机处理的案例分析,提升员工文化等综合素质,培养敬业精神。
无论哪种方法、什么途径,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员工危机意识培养的强化使员工切身感受企业发展与自己的关联性,使员工的危机意识成为自觉行为,使员工具有能正确认识自己、能辨识危机并能独立处理危机等诸能力。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是必要的,可事物的两面性又提醒我们在培养员工危机意识时特别要注意:不能过度依赖和夸大危机意识的作用。
既然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是一种管理手段,那么它就有度的要求。当强调危机意识超过了一定的度,事态就会。
《格言联璧》:不通人情,举足尽是危机
一、
一个人的主观意识不能完全熟知和改变客观规律的存在,但是客观规律的存在却能够主导任何事物的发展。
世间的任何事情都需要依据那件事情本来存在的道理而形成,没有人能够用背道而驰的方式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
不管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规律了解有多少,一件事情的存在和成立,都需要在符合当下事情的道理上才能存在,不管一个人是以自己的主观努力顺应规律还是偶然作为的运气使然,都是如此。
这就是人生以通达事物规律为基础,来获取良好结果的道理。
《格言联璧》之中有一句话说: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是梦境。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做事不合人情世故,只要开始做就会面对重重困境;而做人不体察世道人情,那么一生都要面对虚无缥缈的梦境。
对于人生来说,很多人能够看清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但是却看不清自身形成这种方式的思维。
所以在生活中经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一个人总犯过度主观,自以为是的错误,并且时常要为这种错误付出代价,最后往往不能意识到这种错误形成的根本原因。
在谋划事业的时候,总是以局限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在面对人情世故的时候,也总是以偏执孤傲的习气去解决人际关系,这样的狂妄举动自然不能给自己带来良好的人生结果,所以终其一生也只是碌碌无为,将切实可行的人生活成了虚无缥缈的困境。
在魏晋时期,当时的统治阶级内部十分混乱,矛盾斗争非常明显,司马氏和曹魏贵族两方势力为了争夺权力互相争斗,许多士大夫因为依附于其中一方而遭到对方仇视,最终都在其中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因此,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如何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性命,反而是当时士大夫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其中有一人叫孙登,他孑然一身,到了山中挖了一个窑洞隐居下来,夏天为自己编草做衣,冬天就蓄着长发裹身,孙登平时喜欢读《易经》,闲来无事的时候还常常在山中弹琴作乐。
当时有一位名士叫嵇康,他受魏文帝托付就去拜访孙登,并且和他一起生活三年,嵇康问孙登人生目标是什么?孙登没有说话。
后来三年之后嵇康要回去了,告别的时候就对孙登说:“先生难道就没有任何话要跟我讲吗?”
二、
而孙登这个时候才说:“你知道火吗,火升起来就有火焰,如果不会用光,光就如同虚设,没有实际的作用,只有懂得用光,光才会有意义。人一生下来就有才能,但如果不会使用自己的才能,便会招来祸害。因此,用光焰在于得到木炭,才能保持光明,用才能的目的就是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获得道德的真才,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现在,你虽然有才,但是孤陋寡闻,见识浅薄,很难脱离世俗的环境,希望你谨慎。过于想发挥自己的才能就很容易招惹是非,除了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才能外,人生还应该有别的追求。”
当时嵇康并没有听进去孙登的这番话,或者说嵇康也没有足够多的智慧去听懂他所说的这番话,后来也应孙登的预言,最终嵇康被司马昭以不忠的罪名杀害,死的时候也只有39岁,直到他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才幡然醒悟。
对于生活中的任何人来说,不管处在什么样的职位和环境之中,偏执都是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糟的重要特性,一个人需要在顺应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造就自己的事业,而人性则是组成规律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恰当的时候能放下偏执,通达人性,或者说避开人性的锋芒和卑劣之处,才能在保全自己的同时塑造功业,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正确的发挥。
一个人仅仅能倚仗自己的才华,并不能创造多么大的价值,还有可能会给人生带来错误的结果,只有能够使自己的才能存在于恰当的位置,也就是具备熟知规律的智慧,才能避免自己招惹是非,使人生成就功业。
就像当初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事情一样,曾国藩最初创办湘军的时候就是性情耿直,而在这种状态中也是屡屡碰壁。
后来他察觉自身存在的问题之后,痛定思痛,让自己的状态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而这个变化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包含了对人性的接纳和顺应。
这不是一种消极懈怠的态度,反而是一种积极应对的策略,最后才在这种顺应规则的基础上建立湘军,达成了自身所期望的事业。
所以说,一个人应该将自己的眼光从事情的表象,回归于自己看待事情的态度上面。
很多时候,不要仅凭自己处理某件问题的方式来评价自身,而是能够从自己面对问题的态度上反省自己思维意识中的问题,让自己放下偏执,能够真正做到顺应规则,通达人性,这样的智慧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更好的结果。
“只有懂得用光,光才会有意义,人如果不会使用自己的才能,只会招来祸害。”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 上一篇:为官勤政廉洁格言警句大全
- 下一篇:苹果8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