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语名言
时间:2022-05-08 02:4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书法头条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骨语名言
1.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有哪些
老子名言名句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3、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4、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 古语名言
《诗经.大雅.鹤鸣》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郑风.风雨》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6、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题庐山仙人洞照》 7、剪不断,理还乱。
李煜《乌夜啼》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1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1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1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澳》 1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5、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6、风咋起,春皱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 17、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文天祥《正气歌》 18、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19、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20、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与陈伯之书》 2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23、虽鞭不长,不及马腹。
《左传.宣公十五年》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5、强驽之末,力不能穿鲁缟。
刘向《新序.善谋》 26、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27、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宁史.文天祥传》 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29、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屈原《卜居》 30、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呜则已,一呜惊人。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3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云稹《离思》 32、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 3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3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3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3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小雅.采薇》 39、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40、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冠子.天则》 4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42、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4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瑟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44、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曹雪芹《红楼梦》 45、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46、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轼《赤壁赋》 47、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 《寒食》 4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4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孟郊《游子呤》 50、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5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辽南》 52、众心成城,众口烁金。
《国语.周语下》 53、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3. 人生哲理名言100句,很经典哦
1.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
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卑。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 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献媚。
人生最危险的境地是贪婪。人生最烦恼的是争名利。
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
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人生最大的债务是人情债。
人生最大的罪过是杀生。人生最可恶的是**。
人生最善良的行为是奉献。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 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
人生最可佩服的是精进。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学佛。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念佛。
2.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5. ****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
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6.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7.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8.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9.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0.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11.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1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3.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4.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
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15.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16.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7."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8.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19.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20.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21.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22.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24.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25.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26."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7.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28.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29.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30.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
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31.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32.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3.不自重者,取辱。
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
不自足者,博闻。 34.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35.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6.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37.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38.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39.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40.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41.情生智隔。
4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43.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44.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45.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46.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47.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48.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49.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50.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51.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52.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53.人不求福,斯无祸。
人不求利,斯无害。 54.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55.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56.见己不是,万善之门。
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57.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58.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59.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60.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61.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62.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63.你目前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64.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65.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66.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转为祸兆。
4. 名人名言440条
001.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002.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003.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004 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005.生活若剥去了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006.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007.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008.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009.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010.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011.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012.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013.青春一经典当即永不再赎。
014.没有了爱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015.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016.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017.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018.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019.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020.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021.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02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023.“不可能”只存在於蠢人的字典里。
024.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025.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於家。
026.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027.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028.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029.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030.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031.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032.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033.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034.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035.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不做的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036.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037.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038.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039.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040.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无论你向他欲求多少,他也不会少,那就是母爱。 041.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成本最高的资源。
042.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赚钱是永不落伍的时尚话题。 04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多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044.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045.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046.酒逢知已饮,诗向会人吟。 047.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048.相逢好似初相知,到老终无怨恨心。 049.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050.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051.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052.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053.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054.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055.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056.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057.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058.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059.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060.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061.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062.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063.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064.为人莫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065.当时若不登高望,谁知东流海洋深。
066.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067.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068.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069.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070.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人远亲。 071.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072.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073.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074.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075.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076.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07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078.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079.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080.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081.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082.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083.自恨枝无枝,莫怨太阳倾。
084.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08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086.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087.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088.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089.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090.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
091.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092.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093.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094.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095.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096.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097.力弱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098.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099.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00.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101.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102.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103.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104.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 105.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106.积金千两,不如。
5. 关于语言的名言
1. 辞达而已矣。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辞:要说的话,达:表达到位
2. 善滑稽,巧发微中。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石氏画苑记》
宋·苏轼《石氏画苑记》。滑稽(gǔjī古机):指语言诙谐风趣。微:精妙,精探。中:符合,切合。这两句大意是:善于说幽默风趣的话,发言巧妙精到,切合事态。说话幽默风趣,以巧妙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这是一种艺术。可化用以形容喜剧演员、相声演员或其他语言风趣的人。
3.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英国作家 塞·约翰逊
4. 语言是生活的化身。 ——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
5. 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唐代文学家 韩愈 《送穷文》
唐·韩愈《送穷文》。这两句大意是:面目令人讨厌,语言淡而无味。这本是韩愈自嘲之辞,现既可用以状人,也可用以论文,批评一种言之无物,枯燥乏味,令人生厌的文风。
6. 罗织语言,以为谤讪。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
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罗织:编造,虚构。谤讪(shàn善):诽谤讽刺。这两句大意是:编造慌话,虚构罪名,用来诽谤别人。可用来形容那种居心叵测、造谣生事、陷害无辜的人。
7.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三国文学家 曹植 《洛神赋》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绰(chuò辍):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媚:美好。这两句大意是:情意缠绵,绰约多姿,谈吐从容,言语柔媚。此句正面描写洛神宓妃的谈吐与风韵。前句写身段形态,后句写音容笑貌,形容宓妃言语娓娓,姿态翩翩,笔法十分凝炼,声、态、形、貌俱佳。在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时有引用。
8. 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围城》
9. 辞达则止,不贵多言。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10. 时间是大公无私的语言。 ——俄罗斯作家 尤·邦达列夫
11. 炼辞得奇句,炼意得余味。 ——北宋哲学家,易学家 邵雍 《论诗吟》
宋·邵雍《论诗吟》。这两句大意是,锤炼词语就能得到奇妙的文句,锤炼主题就能得到耐人回想的意味。这两句告诉我们,无论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语言文字,都要经过千锤百拣,才能进入妙境,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12. 语言是思想的图像和反映。 ——英国生物化学家 马·霍普金斯
13. 音乐是人类的通用的语言。 —— 约·威尔逊
14. 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 伽利略
15. 互为爱慕的语言是动人的。 ——日本小说家 剧作家 武者小路实笃
16. 绳是长的好,话是短的好。 ——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17. 没有任何语言,也无法触及。 ——女作家,原名励婕 安妮宝贝
18. 音乐是唯一的宇宙通用的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 塞·罗杰斯
19. 义务是我们语言中最美丽的词。 ——美国军事家,南北战争中,南方邦联总司令 罗伯特·李
20. 微笑乃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瑞士诗人,小说家 施皮特勒
21. 鲜花是连儿童都能理解的语言。 —— 阿·考克斯
22. 明确的语言取决于明确的思想。 ——法国作家 福楼拜
23. 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 ——又名王诩,王禅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 鬼谷子
24. 春秋战国·鬼谷子嘴(语言)是心灵的门户,人们心中的谋略都是通过它来实现的
25. 语言是赐于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 ——法国作家 莫里哀
26. 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用语言表达。 ——女作家,原名励婕 安妮宝贝
27. 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 傅雷
28. 把握好语意,语言就会把握好自己。 —— 刘·卡罗尔
29. 于是我关闭我的语言,关闭我的心,深沈的悲哀是连眼泪这形式都无法采取的东西。 ——日本小说家 村上春树 《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
30. 哲学生活在言词中,而真理和事实则以远胜于语言公式的种种方式涌入我们的生活。 ——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威廉·詹姆斯
学术·观点 | 关于黄庭坚书法的几点臆说
宋 黄庭坚 行书致明叔少府同年札 纵28.8cm 横1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黄庭坚书法的几点臆说
丛文俊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从黄庭坚书论中不难看出,他极为重视古法,并以“二王”、颜真卿、杨凝式为最杰出的传承典范,念兹在兹,以此量说余子及说明学书要旨。对比黄氏作品,崇尚并学习古法而面目却相去甚远,何耶?如果仅据其《以右军书数种赠邱十四》“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诗句来解释其看重个性而力求出新,无疑是正确的。但回味之余,总觉得犹有未足,且不免空泛之嫌。迄今为止,关于黄庭坚书法和书学思想的研究甚夥,笔者亦偶有所得,特于此献芹,以共襄盛举。
宋 黄庭坚 行楷书致云夫七弟札 纵32.6cm 横65.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黄庭坚 行楷书致云夫七弟札(局部)
书是君子之艺
自汉以降,士大夫自高位置,对书法持有偏见的事例言语屡见载籍,而在尚书的社会大风气之下,又不得不相与事之。据《后汉书》之《蔡邕传》《杨震传》《阳球传》记叙,灵帝开鸿都门学,广择工书、美辞赋者入仕,待以不次之位,引起清流士大夫的强烈不满并上书阻谏,是其耻与寒门工书士人为伍之始。魏晋南朝寒门书家不被社会承认,即权舆于此。又,据《四体书势》记载,梁鹄以善书官至选部尚书,后投奔刘表,及曹操破荆州,募求之,鹄惧而自缚诣门,命其于秘书省“以勤书自效”。初,梁鹄偷师于鸿都门中名家师宜官,复以书仕宦,更被责令于秘书省抄录文书秘籍,出身既微,职司亦卑,纵有曹操赏悦其书,仍不免为人役使之名。又述三国时韦诞官武都太守,本应建功立业,翻“以能书留补侍中”,遍书“魏氏宝器铭题”,与侍书辈等同。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云:
魏明帝起凌云台,误先钉榜而未题,以笼盛诞,辘轳长絙引之,使就榜书之。榜去地二十五丈,诞甚危惧,乃掷其笔,比下焚之。乃戒子孙,绝此楷法,著之家令。
宋 黄庭坚 行书山预帖 纵31.2cm 横26.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书断·妙品》述其事“因致危惧,头鬓皆白。既下,诫子孙无为大字楷法”,士大夫以工书被吊笼升至高处题榜,被众人观瞻,实在有辱斯文,加之恐惧,悔恨无已,乃告诫子孙,勿效其能。《晋书·王献之传》载,太元中新起太极殿,谢安欲使献之题榜,因述韦诞之事以为暗示,献之乃正色曰:“仲将,魏之大臣,宁有此事!使其若此,有以知魏德之不长。”王献之善书之名天下尽知,但能自重,严词拒绝,以魏帝失德国祚不长为说,足见风骨。《宋书·羊欣传》述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这也是宁肯受辱,也不愿为权贵役使作书的事例。对此,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杂艺》中告诫子孙“真、草书迹,微须留意”,以免在尚书风气中因书拙而受困境,复云:
然此艺不须过精,夫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韦仲将遗诫,深有以也。
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惟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萧子云每叹曰:“吾著《齐书》,勒成一典,文章弘义,自谓可观,惟以笔迹得名,亦异事也。”王褒地胄清华,才学优敏,后虽入关,亦被礼遇,犹以书工,崎岖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尝悔恨曰:“假使吾不知书,可不至今耶?”以此观之,慎勿以书自命。
宋 黄庭坚 行书小子相书帖 纵31.3cm 横33.3cm 上海博物馆藏
颜氏深知利害,诫子孙警醒,不要以书自蔽,或为人役使。他没有料到的是,后世子孙中仍有善书者、亦即堪与晋人分席的颜真卿。李之仪《姑溪居士论书》云:
文词字画,入人易深,然于立身行己了不相干。鲁公忠义,皎如星日,犹以字画几至蒙昧。要之精于艺者,不可不谨也。
“犹以字画几至蒙昧”,意谓颜真卿犹以善书几乎被书名所掩,或曰自蔽。对这种事情,徐浩在《论书》中表达出无奈:
余年在髫龀,便工翰墨,力不可强,勤而愈拙,区区碑石之间,矻矻几案之上,亦古人所耻,吾岂忘情耶?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则殷鉴不远,何学书为?必以一时风流,千里面目,斯亦愈于博弈,亚于文章矣。
道理都明白,却不得不从俗预之,犹胜于下棋争胜废日,差可自慰了。
入宋,科举废除以书判取士之制,自是书法风气为之一变,非天性好书者不学,这就需要士大夫重新解释学书目的。欧阳修《试笔》引苏舜钦语云:“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自是人生一乐。”此乃寓乐于书。欧阳修亦言“学书消日”“有为物所乐之心”,即其有感而发。朱长文《续书断·妙品》述蔡襄“不轻为人书”、拒敕命书《温成皇后碑》而言“此待诏职也”语后复评云:
儒者之工书,所以自游息焉而已,岂若一技夫役役哉。古今能自重其书者,惟王献之与君谟耳。
宋 黄庭坚 行书糟姜帖 纵28.9cm 横37.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朱氏之言“游息”,出于《礼记·学记》: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也,修也,息焉,游焉。
此本为《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语中“游于艺”的解释,简言之,谓兴艺促学,游艺寄心,藏之修之,乃君子所为。朱长文把评蔡襄书法引申到儒家修身志道的层面,很能反映宋代士大夫书家的尚书心态,书法成为展示人格、理想情操和观念的一种有益的形式,得到世人的认可。苏东坡《东坡题跋·题〈笔阵图〉》云:
笔墨之迹,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苟不至于无。而自乐于一时,聊寓其心,忘忧晚岁,则犹贤于博弈也。虽然,不假外物有守于内者,圣贤之高致也,惟颜子得之。
书法有形,有形则有工拙别异,辨之累心劳身,却不能消除其形存在的意义。但能乐在其中,寄寓其心,则胜于下棋争胜废日。尽管如此,不凭借外物而能内守于心,惟亚圣颜回入其境界。言外之意,寻常人只能借助书法这种外物,是好书而目的不在于书,故尔不甘于为人役使,也不欲挟技而与世人争短长。
综上所述,这种有着深刻历史渊源的书法观念在黄庭坚身上,不仅有很好的体现,而且有创造性地发挥,于己于人皆然。《山谷老人刀笔》记云:
写字,鄙事也,亦安用功?然贤于博弈,游息时聊而为之,能使笔力悉从腕中来笔尾上,直当得意。
宋 黄庭坚 行书惟清道人帖 纵29.3cm 横31.8cm 故宫博物院藏
与他人的泛言不同,黄庭坚是从自己的书法实践中体验到真实的美感,使“游息”借助书法媒介变得真实具体,也更有意义,是技进乎道。在其人生陷入低谷时,这种体验尤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其人格增添许多色彩。彼又云:
事业之余,辄临写数纸,颇胜弈棋废日,无使笔意自有佳处。
此谓临帖学古,不必刻意,而能与古人笔意暗合,亦即心契手调、自然流出者。其在《与宜春朱和叔》亦云:“余颇留意于学书,修身治经之余,诚胜他习,然要须以古人为师。”“治经”,传统学术以经为首,举经以概言其余,包括诗文。“以古人为师”,并非虚妄
应酬之辞,黄氏以一生的努力践行之,至于何以不似古人,后又将有详说。
黄庭坚之于书法,不仅能做到自娱自足,而且能从中感悟大美,助力人格。所以,黄氏相信字如其人,视作书如做人,这从其对他人书法的评价中得到了证实。黄氏《跋秦氏所置法帖》云:
风俗以道术为根源,其波澜枝叶乃有所依而建立。古之能书者多矣,磨灭不可胜计,其传者必有大过于人者耳。
道术,犹言思想认知、道德操行,有道,书法才能有所傍依而成就,非止于儒家。又其《跋东坡书道术后》云:
东坡平生好道术,闻辄行之,但不能久,又弃去。谈道之篇传世欲数百千字,皆能书其人所欲言,文章皆雄奇卓越,非人间语。尝有海上道人评东坡,真蓬莱瀛洲方丈谪仙人也。流俗以造次颠沛、秋毫得失欲轩轾困顿之,亦疏矣哉。
宋 黄庭坚 行书制婴香方帖 纵28.9cm 横37.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黄庭坚 行书致德舆贤友札 纵26.9cm 横37.7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东坡所好之道术偏在禅悦,但不止于佛学。东坡思想活跃,认知敏慧,文采绚烂,话语雄奇,卓荦出尘,瞻望弗及,道通圣贤,洞识天机。世人但以俗眼论其得失成败,亦犹据陈、蔡之厄论于孔子,谬矣。黄氏此处虽未言及书法,但以东坡所持道术,无评已胜于有评,可以想见。又,因书及人、因人及书的评鉴方式,亦为黄氏题跋所常见。其《题绛本法帖》云:
观王濛书,相见其人秀整,几所谓毫发无遗恨者。
《书断·能品》录王濛“善隶书,法于锺氏,形貌似而筋骨不备”,唐人呼楷为隶。濛女为皇后,官长山令,卒赠晋阳侯。黄评未言其书如何,但想见其人而已,“毫发无遗憾”之语兼概其人其书。又,《跋司马温公与潞公书》有云:
司马温公天下士也,所谓左准绳、右规矩、声为律、身为度者也,观此书犹可想见其风采。余尝观温公《资治通鉴》草,虽数百卷,颠倒涂抹讫无一字作草,其行己之度,盖如此。
司马光乃富学恭谨之士,所著《资治通鉴》手稿即便涂抹改窜,也绝不作草率之笔。黄氏未言其尺牍书法如何,径自其人而入,则字如其人之意甚明。与其在《论书》中所评“温公正书不甚善,而隶法极端劲,似其为人”大体一致。又,《跋富郑公与潞公书》云:
富郑公可谓盛德之士矣,所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者也。观此书,犹有凛然可敬之风采,其言论风旨,百世之大臣也。
宋 黄庭坚 行书致明叔同年札 纵28.5cm 横20.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富弼一代名相,黄氏于此先为评誉其人,观其尺牍书法,一如斯人,而其中“言论风旨”尽显其名相本色。《跋韩康公与潞公书》亦云:“韩康公忠信笃厚,垂绅正笏,凛然有不可犯之色。观其书,有锋芒,亦似其为人。”《跋林和靖书》云:“林处士书,清气照人,其端劲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凡此之类,均为人书如一、可以等量齐观的例证。
与字如其人直接相关的是,人、书都要脱俗,这既是黄庭坚终身坚持的目标,也是评价他人书法的一个重要标准。黄氏《题王观复书后》云:
此书虽未及工,要是无秋毫俗气。盖其人胸中块垒不随俗低昂,故能若是。今世人字字得古法,而俗气可掬者,又何足贵哉。
书法不工而能脱俗,全赖其人格高尚,世人作字能得古法而“俗气可掬”者,胸次不副也。黄氏于此排除书法惟以工拙定谳的做法,更多地倾向于人格高低、视人格为书法臧否的根源,其中固然有伦理教化的成分,但其合理而富有学术和艺术价值的认知,尤须引起重视。其《书缯卷后》云:
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为少年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老夫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平居终日如含瓦石,临事一筹不画,此俗人也。
宋 黄庭坚 行楷书送四十九侄诗卷 纵35.5cm 横130.2cm 故宫博物院藏
宋 黄庭坚 行楷书送四十九侄诗卷(局部)
道义,儒家所尚之仁义道德,以圣贤之书增广其用,而后“书乃可贵”,若心中空乏,即使笔墨堪比锺、王,也只是俗人。俗人之书必俗,不俗也会被世人所轻,人既不足取,何况其书!但人之俗与不俗,关键看其临事大节,这也是黄氏身体力行、为后世所尊崇的原因。
与脱俗直接相关的,除上述之心存道义和圣哲之学这一基本原则外,黄氏还提出三个标准。一曰士人不能随世碌碌,二曰饱学,三曰得韵,各有侧重,实则一体。欲求脱俗还有学古一项,但须参照前三者以定取舍。黄庭坚《跋周子发帖》云:
王著临《兰亭序》《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字》,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尽功也。
学古以至于“妙绝”,自非常人可以企及,但以入古而缺乏自我与新意高格,故尔病韵。其原因在于,读书恨少,又随世趋俗庸庸碌碌,致使胸次有亏,书法即失去根本依托。其中读书一项,在其《跋东坡书〈远景楼赋〉后》有云:
东坡书随大小真行,皆有妩媚可喜处。今俗子喜讥评东坡,彼盖用翰林侍书之绳墨尺度,是其知法之意哉。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
宋 黄庭坚 行草书致立之承奉札 纵27.1 cm 横4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黄庭坚 行草书致立之承奉札(局部)
“学问文章之气”,后世换言“书卷气”;或以人称“士气”“士夫气”,复以名家遗墨装池而别名“卷轴气”。其中一个“发”字,实乃传神之笔,意谓才学识见副于笔端,使书法笔墨所具有的神气性情皆与之相应,颇富创见,对后世书法批评的影响极为深远。“随世碌碌”者,无独立之人格、识见、行事和建树,是俗人。“韵”的本意在人,移之入书,举凡有个性且脱俗者、有古法而能变化者、姿媚清新者,均可以言韵。黄氏《题绛本法帖》云:
观魏晋间人论事,皆语少而意密,大都有古人风泽,略可想见。论人物要是韵胜,为尤难得,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
熟读《世说新语》,即可与黄氏此论会意,上溯三代秦汉典籍,也不难体会“古人风泽”所自由来。黄氏由此想到魏晋风度中人物的“韵胜”,更提出以“韵”观其书法,实属的见。议者以为,黄氏论书最重一个“韵”字,不只其自魏晋风度观察中得来,暗含其对魏晋古法的推崇,也是人书合一思想观念的具体体现。当然,由人及书的见解,不始于黄氏,蔡襄《论书》早已有之:
书法惟风韵难及。虞书多粗糙,晋人书,虽非名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缘当时人物,以清简相尚,虚旷为怀,修容发语,以韵相胜,散华落藻,自然可观。可以精神解领,不可以言语求觅也。
宋 黄庭坚 草书诸上座卷 纸本 纵33cm 横729.5cm 故宫博物院藏
宋 黄庭坚 草书诸上座卷(部分)
“风韵”一词本用于评人,移之入书,宜为蔡氏首创。文中具体列举了晋人生活的几个侧面,引导出从人的精神风貌到书法之自然流溢的客观状态,揭示出人书合一的必然之理,亦即“风韵”何以会畅达于人书之间的道妙所在。黄庭坚是否曾闻见其说,我们尚不清楚,但二公思想、艺术皆超绝,所见略同,惟蔡说具体而言之有物,自胜一筹。惜此佳思灼见未能得到同时之贤达响应,只有黄氏执着,将“韵”用于不同场合、不同对象,成为其书法批评中最耀眼的标准,也算是发扬光大了。
“韵”的广泛运用,在宋代社会文化生活中“尚韵”的背景下,使书法批评这一新的视点被普遍接受,尽管如此,人们并不能确切地明瞭其中含义,今人则采用“脱俗”的模糊概念说之。黄庭坚《山谷别集·论作字》云:
晁美叔背议予书惟有韵耳,至于右军波戈点画,一笔无也。有附予者传若言于陈留,余笑之曰:“若美叔书即与右军合者,优孟扺掌谈说乃孙叔敖耶?”
宋 黄庭坚 草书刘禹锡竹枝词卷(局部) 纵30cm 横182.1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晁端彦私下对人评黄氏书无古法,“惟有韵”,得到本人认同,但反讥晁书“与右军合者”,不过如优伶之模仿他人而已。黄氏于此语后引自作诗“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鲜明地表达了对待书法的态度,且终身以之。至于“韵”者为何,可以从黄氏另一论书语中看出端倪。《山谷题跋·论书》有云:“余书姿媚而乏老气,自不足学。”此自谦之辞,但其“姿媚”二字,正是晁评“韵”之所系,“姿媚”美在形质,意出字外,与宋人赏悦的晋人风韵、姝丽的风韵一致,要妙在于独具魅力而能动人。又,《跋周越书后》云:
周子发下笔沉著,是古人法,若使笔意姿媚似苏子瞻,便觉行间茂密,去古人不远矣,何止独行于今代耶!
周越书“劲而病韵”,今天可以从其刻帖遗迹中得到印证。此跋所言其缺憾在于“笔意姿媚”不足,不能似苏字之“行间茂密”,说明其书凋疏而乏蕴藉。周越用笔一味使力,故尔难免此病,非其功夫有亏,实胸次卑下、不能如东坡挥洒发于天然。黄氏跋东坡书喜用“韵胜”,于此反观周越所缺,即知“韵”字评书之著力所在矣。
黄庭坚终身学古不辍,终身思考修正、提升不辍,危途恒多艰困,不为所动,终至于达成目标,完成“自成一家始逼真”的夙愿。“逼真”,内心所寄,人格外化之谓。所以,黄氏心中的书法与实践,乃君子之艺,但追求书法完美只是表象和过程,底蕴在于不断提升的人格与精神世界,而最终使“鄙事”变成辉煌,卓然挺立千载。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卷二十八《跋山谷帖》有云:
字学至唐最胜……豫章先生,孝友文章,师表一世,咳唾之余,闻者兴起,况其书又入神品,宜其传宝百世。恭闻徽宗皇帝评公之书谓“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斜高下,无不如意”。圣人之言,经也。晚学小生,尚安所云。
宋 黄庭坚 草书刘禹锡竹枝词卷(局部)
斯评先述人品文章,后及于书,复引宋徽宗评语,可谓善评,亦深知山谷者。又,刘敏中《中庵集》卷十《题山谷帖后》亦云:
书,一艺耳。苟学者皆能之,然求所以其得法而尽其变化,卓然有成,以自立于世者,盖百年之间,仅不过三数人而已……今观山谷此帖,浩乎如行云,倏忽如流电,如惊蛇、如游龙,意态横出,不主故常,当使人心动目眩,而莫知其然也。静而察之,无一画之违于理,呜呼!可谓能尽草书之变矣。虽然,非其胸中贯之以天下之书,而充之以浩然之气,则亦安能至于是哉?世之工书者,尝试以是思之。至元乙酉六月朔题。
“浩然之气”出于《孟子》,谓天地间至大至刚之气,非圣贤君子不足以当之。以浩然之气充之于“天下之书”,溢出而为草书,宜有是评,且有助于今天对黄氏其人其书的理解。
取它山之石
在黄庭坚学书取法的时人中,对其影响最大的首推周越,可谓黄氏草书的奠基人,也是日后经常被其否定、贬斥的名家,以至于因之有“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1]的遗憾。二是苏东坡,黄氏撰述文字中不曾言及,但杨万里文集中有记载,[2]有学者考其遭贬后自谓厌恶元祐间作品,或与此有关。[3]三是王安石,前二人皆以书名世,而王氏书法不工,何以黄氏习之几近乱真?抑其受王安石为相而从世人但知“趋时贵书”之风气影响?[4]笔者读书,凡及于宋人,辄疑此事。苏东坡《跋王荆公书》云:“荆公书得无法之法,然不可学,无法故。”王书不师古法,率性由心,既无楷式,且将如何模拟?朱熹《晦庵论书》记云:
张敬夫尝言:“平生所见王荆公书,皆如大忙中写,不知公安得有如许忙事?”此虽戏言,然实切中其病。今观此卷,因省平日得见韩公书迹,虽与亲戚卑幼,亦皆端严谨重,略与此同,未尝一笔作行草势,盖其胸中安静详密,雍容和豫,故无顷刻忙时,亦无纤芥忙意,与荆公之躁扰急迫正相反也。书札细事,而于人之德性,其相关有如此者。
其贬意一望即知。不过,“大忙”与“躁扰急迫”前后呼应,大抵可以概括王书特点。与之相反,黄庭坚于王书每多称誉。《跋王荆公书陶隐居墓中文》云:
王荆公书法奇古,似晋宋人笔墨,此固多闻广见者之所欲得也。
宋拓 郁孤台法帖黄庭坚草书选
“无法”而能“奇古”,又“似晋宋人笔墨”,不知所评何据。《题王荆公书后》又云“王荆公书得古人法,出于杨虚白”,“虚白”乃杨凝式号,斯言但出意会,亦无法得到验证。黄氏还有一则《论书》,读之颇有启发。彼云:
士大夫学荆公书,但为横风疾雨之势,至于不著绳尺而有魏晋风气,不复仿佛……近世惟颜鲁公、杨少师特为绝伦。其妙于用笔,不好处亦妩媚,大抵更无一点一画俗气。比来士大夫惟荆公有古人气质而不端正,然笔间甚遒。
“横风疾雨之势”自王书“大忙”中来,“不著绳尺”言如“得无法之法”,“魏晋风气”乃黄氏独得,谓时人“趋时贵书”而纷纷效法,仅从“大忙”着眼,拟其形而无其“魏晋风气”。所视惟王书“有古人气质”,也是“大忙”中的“无法之法”,难道说古人都是“不著绳尺”书写?既无古法,又何来“古人气质”,实在令人不解。但黄氏于此评论中极为推崇颜真卿、杨凝式二人,宋人中惟王安石堪与之衔接,似乎透露出些许消息。颜真卿代表了唐书脱离魏晋风气的分水岭,却被视为“二王”正传;杨凝式学古而能不似,黄氏诗评有“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之誉。[5]二人学古而俱成自家面目,是谓善学而深知于书者,黄氏以王安石厕身其后,是慧眼真知?抑惺惺相惜?黄氏《山谷老人刀笔》卷二十一有云:
鄙书无法,不足传后,世俗浪谓之能,亦自不可解。诚有意书字,当远法二王父子,近法颜、杨,乃能超俗出群。正使未能造微入妙,已自不为俗书。如苏才翁兄弟、王荆公是也。虽然,要须先探其本耳。
苏才翁兄弟,即苏舜元、苏舜钦,蔡襄成名之前的北宋书法代表人物,以王安石与之并列,足见对其推崇有加。黄氏前言己书“无法”,是谦抑之辞,实则其毕生孜孜以求的正是学古以至于“无法”中的自我,与王安石声气相通,而以“超俗出群”自重。
宋拓 郁孤台法帖黄庭坚草书选
黄氏学王安石,但于其书论中无征。李之仪《姑溪居士论书·跋苏黄陈书》述云:
鲁直晚喜荆公行笔,其得意处,往往不能真赝。此乃未入川时所作。
据此可知,自“趋时贵书”中学王安石,比至晚岁(当在元祐、鄂州时),“得意处”他人已不能分别“真赝”,积功之深,似可想见。又,《跋荆国公书》云:
鲁直尝谓学颜鲁公者,务期行笔迟重,开拓位置,取其似是而已。独荆公书得其骨,君谟书得其肉。君谟喜书多学,意尝规摹,而荆公则固知其未尝学也。然其运笔如插两翼,凌厉于霜空雕鹗之后。此其晚年所作,纸上直欲飞动,信所谓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左右逢其原者也。
李氏推誉王安石书,但指出其并非如黄氏所言“得其骨”,“固知其未尝学也”,似更可信。又《跋山谷书摩诘诗》亦云:
鲁直此字,又云比他所作为胜。盖尝自赞,以为得王荆公笔法,自是行笔既尔,故自为成特之语。至荆公飘逸纵横,略无凝滞,脱去前人一律,而讫能传世,恐鲁直未易到也。
李之仪据其闻见,述黄庭坚曾经“自赞”,“以为得王荆公笔法”,以证其书《摩诘诗》自许为佳书合作。但李氏不尽认同,以为王书用笔“飘逸纵横,略无凝滞,脱去前人一律”的精髓,黄氏尚未达到。斯评可谓独具只眼,王氏所书,皆由其心性,黄氏学之,不能无己,亦不能无意,以模仿比之原创,真赝差别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对此,李之仪《跋山谷草书〈渔父词〉十五章后》有很好的析说:
“家贫不办素食,事忙不及草书”,此特一时之语尔。正不暇则行,行不暇则草,盖理之常也。间有蔽于“不及”之语,而特于草字行笔,故为迟缓,从而加驰骋,以遂其蔽。久之,虽欲稍急,不可复得。
宋 黄庭坚 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 纸本 纵34.2cm 横199.5cm 日本有邻馆藏
黄氏草书初师周越,笔速甚急,晚从迟缓,乃成自家面目,其论书语云“楷法欲如快马入阵,草法欲左规右矩,此古人妙处也。书字虽工拙在人,要须年高手硬,心意闲淡,乃入微耳”之言,[6]堪称写照。由此可见,用笔既从迟缓,再使“稍急,不可复得”,这也是黄氏自谓的佳书合作,并没有体现王安石书法精髓的原因所在。
其实,无论是黄书用笔在急、缓之间的摇摆,还是学习王书以至于他人“不能真赝”,都只是皮毛。黄氏的真正用意,或尽在“不著绳尺而有魏晋风气”上面,取其意而离其形,暗含了“二王”、颜真卿、杨凝式、王安石、黄庭坚之历史序列的期许,完成“自成一家始逼真”的夙愿。对于推誉王安石,或许只是锺馗打鬼的一种道具,习之以破除己书既有的程式与书写习惯。宋四家皆有书论,惟黄庭坚数量最多,之所以一字不言学书于王安石者,恐其内心深处正做此想,亦未可知。不管怎样,黄庭坚学习时人,应以摹效王安石最为用心,对其摆脱周越、苏东坡以及前贤影响,明确个性书法格局至关重要,可谓它山之石了。
宋 黄庭坚 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局部)
穿域蹋鞠
在探索的道路上,黄庭坚时常要面对讥评和质疑,但都未能动摇其心。黄氏《题晁无咎书后》有云:
闻吾友廖明略颇讥评无咎作字不古不今,所谓“女好无定姿,悦目即为姝”,是非特未定也。
好,谓貌美,美女没有一定衡量的标准,赏心悦目即为姝丽。晁无咎书法的“不古不今”,正如评说美女,“是非特未定”。斯言虽然是在维护晁书,实则亦代表了黄氏对己书的自信。梁武帝《答陶隐居论书》有“适眼合心,便为甲科”语,宜为黄氏所本。同样,黄氏念兹在兹的脱俗、韵胜,也没有一定的程式和标准,要在清新入人,成就自我。不过,追求个性的历程并非坦途,得失倚伏,真伪共生,若无千锤百炼,岂得心明意淡、风规老成!苏东坡《跋黄鲁直草书》云:
草书只要有笔。霍去病所谓不至学古兵法者,为过之。鲁直书。去病穿域蹋鞠,此正不学古兵法之过也。学即不是,不学亦不可。
霍去病,汉骠骑将军,勇冠三军,有气敢任。《汉书·霍去病传》述云:“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者。’”又云:“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汉武帝欲使人为霍去病教授吴起、孙子兵法,其答云将帅临敌,应视具体情况谋定方略,不需要学习古人兵法。在黄氏看来,作草书最重要的是善于用笔,笔乃形质、精神所系,既要问津于古,又不能为古法所囿。亦即古兵法还是要学,即如作字须学古法,不学则易蹈霍去病之过。又其出征匈奴,驻军塞外,士卒或因缺粮饥饿而不能自振,霍去病却率人掘地为域,以蹋鞠为乐,是身为统帅者失察失职。蹋鞠,犹今语“踢球”,亦名“蹴鞠”,其起源甚早,汉代颇为流行。据东汉李尤《鞠城铭》可知,其场地以方墙围出,状像城池,故名“鞠城”,文中“圆鞠方墙,仿象阴阳”即此之谓。塞外无法构置方墙,霍去病乃使人掘地为坑穴,四壁即其方墙,其工程量之大,耗时费力,正是东坡所谓“不学古兵法之过”。在东坡看来,山谷草书如同霍去病“穿域蹋鞠”,迁就于形式,不能灵活变通,少古法而多于自任。文末结论道,学古而泥古是错误的,但不学古法以汲取前贤精华则自绝于诱进之途,二者间如何权衡变通,实属不易。
宋 黄庭坚 行书跋东坡墨迹 纵29.5cm 横42.8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东坡此跋时间不详,依理求之,或疑其乃就黄氏入川前之草书而言,亦本人日后所厌者。然则东坡《跋山谷草书》亦云:
昙秀来海上见东坡,出黔安居士草书一轴,问此书如何。坡云:“张融有言:‘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吾于黔安亦云,他日黔安当捧腹轩渠也。”
《南史·张融传》云:“融善草书,常自美其能。帝曰:‘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以南齐张融之能及言语,用譬于山谷,谓其自信而自任。东坡时在惠州,同年六月渡海,再谪居儋耳,至元符三年六月以大赦北还,凡三年。黄氏此轴草书,宜为五十一岁谪黔州之后至翌年岁杪之前,乃书法格局已定之际。东坡于此取春秋笔法,谈笑间已知其微辞所在。又,黄氏《跋唐道人编余草稿》云:
此皆山谷老人弃纸,连山唐坦之编缀为藏书,可谓嗜学。然山谷在黔中时,字多随意曲折,意到笔不到。及来僰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学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然比之古人,入则重规叠矩,出则奔逸绝尘,安能得其仿佛耶!
黄氏自述与东坡所评相合,是谓黄书虽能,尚乏古法及精神依托,而随后黄氏亦彻悟矣。
向前推,自黄庭坚书论中还可以见其时时自省的文字,发掘弊端,颇为准确,而在彼时尚不能自觉。一艺之难若此。虽如黄氏之学识,亦不乏障目而自惑者。其《书右军〈文赋〉后》有云:
余在黔南,未觉书字绵弱,及移戎州,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今方悟古人沉著痛快之语,但难为知音尔。
按,黄氏于元符元年五十四岁时自黔州迁移戎州,其时书名早著,尚且自伐如是。于此再向前推,即可知其原委。其《锺离跋尾》云:
少时喜作草书,初不师承古人,但管中窥豹,稍稍推类为之,方事急时便以意成,久之或不自识也。比来更知所作韵俗,下笔不浏离,如禅家粘皮带骨语,因此不复作。
杨慎不知山谷磊落坦诚,而在引述此跋语后谓“山谷岂杜撰者,盖自掊击以教人耳”,[7]这是为尊者讳,也是想当然,不足取信。又,黄氏《跋与徐德修草书后》亦云:
钱穆父、苏子瞻皆病予草书多俗笔,盖予少时学周膳部书,初不自寤,以故久不作草。数年来犹觉湔拔尘埃气未尽,故不欲为人书。
此语可与前跋并观,宜为元祐间所感所思。“下笔不浏离”,言点画线条不能萧散,缠绕牵裹太过,犹禅宗所谓“粘皮带骨”。大草自唐张旭、怀素以降,学草书者易效其法,但求形似,字势连绵,如一笔书然,有此做法,即与他人类同,是为“韵俗”,“尘埃气未尽”者殆此。绍圣元年黄氏遭贬,客居黄龙山中时始有新得。其《书自作草书后》云:
绍圣甲戌,在黄龙山中,忽得草书三昧,觉前所作太露芒角。若得明窗净几,笔墨调利,可作数千字不倦,但难得此时会尔。
黄氏不曾料想,此时所会之“草书三昧”,数年后也被自己否定了。其《元祐间大书渊明诗赠周元章》云:
观十年前书,似非我笔墨耳。年衰病侵,百事不进,惟觉书字倍倍增胜。复于范君仲处见东坡惠州自书《所和陶令诗》一卷,诗与书皆奔轶绝尘,不可追及,又怅然自失也。建中靖国元年四月己未。
是年黄氏五十七岁,已届书法老成之年,见东坡真迹,自以为“不可追及,又怅然自失”,可谓见贤思齐、学无止境,乃谦谦君子的典范。
宋 黄庭坚 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卷 纸本 纵32.5cm 横1822.4cm 约书于绍圣二年(一〇九五)左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苏、黄之异,或在于彼时东坡已人书俱老,至于平淡绚烂之境,无心自达,一派天机;山谷字法如其诗法,奇崛雕刻,我欲如是,而果然如是,堪为一代宗师,却不能妙尽自然。苏东坡《评草书》云: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东坡喜为“快口语”,此所谓“不践古人”,其实未曾远离古人,但其天资、文采能驱使笔意纵横,为古人所不备,足以快慰。所谓“无意于佳”,是人书俱老之境,山谷尚亏一分半分,而亏处在于专务奇崛,不能无意。“有意于学”,如周越、仲翼之流,泥古而韵俗;如山谷之离形取神,极尽变化,至于精微,卓然名家。虽然,“有意”的痕迹无法磨灭,或即其“怅然自失”处。金人王若虚曾引述山谷名言而为之评云:
鲁直与其弟幼安书曰:“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物,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偶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此论甚高。然彼于文章翰墨实刻而好名者,殆未能充其言也。盖尝自跋其书云:“学书四十年,今夜所谓鳌山悟道书。”又曰:“星家言余六十不死,当至八十。苟如其言,当以善书名天下,是可喜也。”观此二说,其得谓无心者乎?[8]
斯言与鄙见合,但山谷书妙尽在自创,艰难之巨,非外人可以想见,纵为一时快语,也在情理之中,不必苛求。又,《李致尧乞书书卷后》有云:
元符三年二月己酉夜,沐浴罢连引数杯,为成都李致尧作行草。耳热眼花,忽然龙蛇入笔,学书四十年,今名所谓鳌山悟道书也。
宋 黄庭坚 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卷(局部)
按,鳌山,传说上古神鳌所化,位于秦岭中段,太白山西侧,多人文故事及遗迹。于此悟道,言其书几臻化境,与前谓“龙蛇入笔”呼应,乃得意之作。欣慰之语不必强与“好名”牵涉。又,黄氏《书自作草后赠曾公卷》记云:
崇宁四年二月庚戌夜,尝余重酝一杯,遂至沉醉,视架上有凡子乞书纸,因以作草。方眼花耳热,既作草书十数行,于是耳目聪明。细阅此书,端不可与凡子,因以遗南丰曾公卷。公卷胸中殊不凡,又喜学书故也。山谷老人年六十一,书成颇自喜,似杨少师耳。
山谷本能酒,后以妻故而罢酒肉,晚岁复饮,盖胸中郁垒不得不浇之。此言饮其自酿一杯,即告沉醉。最后作草,兴奋以至于“耳目聪明”,遂有神来之笔,无意于佳而自佳,自喜合作之余,以为似杨凝式“下笔便到乌丝栏”之妙。此本预为凡夫俗子之请而作,佳则别赠,免至明珠暗投。由此可以想见,即使黄氏到了晚年,思想依然活跃,诸般感受,皆于草书发之,始能精进如斯。惜是年九月仙逝,奈何。
字中有笔
秦文隶变伊始,本为文字书写趋急适用,以是解散篆法,粗略便给。久之则有依笔顺发生的点画省略牵萦现象,如战国末年云梦睡虎地四号墓出土的木牍家书。对此,后世只能按古老传说,称隶变初期的字迹为“隶草”或“草隶”,而系之以秦朝末年。至西汉武帝朝实行严厉的文字政策,隶变渐成分途发展之势,一曰正体化,如河北定县出土的昭、宣之际八角廊汉简,逐渐取代小篆的正统地位;二曰草书体演进,施于日常尺牍和文章起草,而赖陈遵、刘睦之能,使草书得以发展,复以明帝、章帝之好,使草书为胜流所尚,自杜、崔以至于张芝,迄于大成。张芝是草书演进的分水岭,《四体书势》记其“下笔必为楷则”,意谓草书从实用更多地转向艺术审美方面;又记张芝“匆匆不暇草书”之语,是因于楷则审美而转向笔速迟缓。赵壹《非草书》述汉末学童受草书风气影响,“皆废仓颉、史籀,竞以杜、崔为楷”,言其不学文字篆籀而改师名家草书;“私书相与,庶独就书,云适迫遽,故不及草”,言其慕张芝而效其“匆匆不暇草书”的做法;“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言新的草书风气违背了草书宗旨。或有好事者,因于社会需求,取张芝草法重写《急就篇》草书本字书,以便学童识读摹写。张怀瓘《书断》所谓“呼史游草为章,因张伯英草而谓也”,即指《急就篇》后世易名为《急就章》、呼其字字独立而谨严有法的草书为章草,以体现楷则之义。又,《急就篇》字书为西汉元帝时史官名“游”者所作,用隶书写定,草书本出于汉末三国之际。[9]
宋 黄庭坚 行书临苏轼海棠诗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章草不敷实用,日常所用草书则由惯性前行,若《阁帖》中索靖、卫瓘诸帖、传世陆机《平复帖》等,即可代表名家参预下的实用草书的发展,兼取实用与艺术审美,惟北南风气有异。王羲之承前启后,王献之乃大其体制,有“一笔书”草名之雅誉。后世所谓“小草”者,多出大王;所谓“大草”者,由张旭上衔小王、下启怀素,而殿军者,黄庭坚也。不同之处在于,自小王筚路蓝缕,旭、素之癫狂有加,用笔皆主急速,至黄氏返祖,迟缓而尚变化,可与张芝八百年后隔代呼应。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卷五十记云:“谚云:信速不及草书,家贫难为素食。言其难猝置也。”又,陈师道《答无咎画苑》云:“卒行无好步,事忙不草书,能事莫促迫,快手多粗疏。”以此观之,宋代草书缓作乃一时风气,或与黄氏不无关系。黄氏《书自草李潮八分歌后》云:
元符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余将至青衣,吾宗舟子求余作草,拨忙作此,殊不工。古人云:囱囱(匆匆)不暇草,端不虚语。时涪翁年五十六矣。
宋 黄庭坚 行书致无咎通判学士札 纵30.8cm 横6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黄庭坚 行书致无咎通判学士札(局部)
拨忙作草,乃匆忙间应酬,不工也很正常,但引证古人之语,宜属有所会心者。
草贵使转,笔尚迅疾,而以点画提按节之,此即孙过庭《书谱》“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之意。笔疾须以力沉副之,乃生筋骨;力浮则轻滑,山谷所谓“姿媚是小疵,轻佻是大病”[10]即是。黄庭坚《自评元祐间字》有云:
往时王定国道余书不工,书工不工是不足计较事,然余未尝心服。由今日观之,定国之言诚不谬,盖用笔不知禽(擒)纵,故字中无笔耳。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岂易言哉。
斯言可与其《书草老杜诗后与黄斌老》并观:
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今来年老,赖作此书,如老病人扶杖随意倾倒,不复能工。故异于今人书者,不纽提容止,强作态度耳。
“纽提容止”,义犹扭捏作态;不强作姿态,意谓转向提升内美品格,“字中有笔”即其核心所在。
纵观山谷书论,“字中有笔”是在强调笔力、筋骨、节奏(擒纵)变化之类的质感,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精神流露处。禅宗偈语推重的“句中有眼”,出于古人论诗中的“诗眼”,以“眼”为名,谓其字(词)能够生动传神,乃关键所在,山谷书论中多见此语。依常理,点画字形的样式均由笔法完成,“字中有笔”是自然而然的事实,其实不然。如果能做到山谷推重的皇象之“沉着痛快”,必然会感受到“字中有笔”的美感,如果笔滑力浮,抑一味使力,无论刚柔缓急,都不会凸显点画字形的质感,既无美感和生动,又何来精神流露处。黄氏《跋怀素〈千字文〉》云:
予尝见怀素《自叙》草书数千字,用笔皆如以劲铁画刚木。此《千字》用笔不实,绝非素所作,书尾题字亦非君谟书,然此书亦不可弃,亚栖所不及也。
宋 黄庭坚 行书致景道十七使君札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劲铁画刚木”,谓其点画坚实沉重,与其《题化度寺碑》谓欧阳询书乃“直木曲铁法”,用意仿佛。又《跋李康年篆》称其“晚寤籀篆,下笔自可意,直木曲铁,得之自然”,这似可说明,黄庭坚评价怀素《自叙帖》用笔有如“以劲铁画刚木”般的质感,暗指其笔法出于篆籀。又其《跋翟公巽所藏石刻》亦称柳公权《谢紫丝靸鞋帖》“笔势往来如用铁丝纠缠,诚得古人用笔意”,也是在用类似的喻说强调点画的质感,以明确其传神所在。山谷《跋〈赠元师此君轩诗〉》云:
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耳,不知与科斗、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惟张长史、永州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
是言与朱长文《续书断·神品》评颜真卿书法“得篆籀义理,分隶之谨严”相若,然不如米芾《海岳名言》评颜真卿行书《争座位帖》“有篆籀气”“颜杰思也”之语直截。黄氏所言惟张旭、怀素及其本人之悟出于一辙,乃宋人对中锋笔法运用与审美的延伸和拓展,在理论上,可以上溯至张怀瓘《评书药石论》“书复于本,上则注于自然,次则归乎篆籒,又其次者师于锺、王”的观点。就形质而言,宋人所见金石拓本中的篆籀之法,正如“直木曲铁”“以劲铁画刚木”,或唐人口中的“如印印泥”“锥画沙”“屋漏痕”等描述的状态与美感一致,可能与宋人学书广用传拓有关。又,黄氏《跋翟公巽所藏石刻》云:
石鼓文笔法,如圭璋特达,非后人所能赝作。熟观此书,可得正书行草法,非老夫臆说,盖王右军亦云尔。[11]
宋 黄庭坚 行书致景道十七使君札(局部)
山谷书法皆主中锋,知此言不虚。又其《评书》自述“余观汉时石刻篆隶,颇得楷法”,属意并同。“楷法”谓楷式、典范。系统梳理黄氏入川以后之书,即不难发现这种美感的日益强烈、明晰,其变化轨迹似亦不难体味。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行草》评黄书“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秾,入门自媚。若其笔法瘦劲婉通,则自篆来”,可谓知音。
“字中有笔”的另一特点在于“年高手硬”和务求“奇崛”,主要见于草书。“手硬”,是精熟之后的“生”,董其昌《容台别集》自评书之“因生得秀色”类此。然则黄氏的“手硬”不限于生,还有其孜孜以求的“奇崛”,其名作《诸上座帖》等晚年作品即其典型。在用笔迟缓的状态中,求生、求奇崛应该是最佳选择,也是脱俗、逼真的有效手段。楼钥《攻瑰集》记云:
山谷草书《钓鱼船上谢三郎》之词后有云:“上蓝寺燕堂夜半鬼出,助吾作字,故尤奇崛。”吾侪生晚,恨不识山谷上蓝寺何等鬼物,乃得以夜半助奇崛之笔,此鬼正自不凡。
对此佚事,黄氏友人李之仪《姑溪居士论书·跋山谷草字》则云:
鲁直晚年,草字尤工,得意处自谓优于怀素。此字则曰:“独宿僧房,夜半鬼出,来助人意,故加奇特。”
二人所跋为同一事,均记黄氏自评,而文字有所出入,较之则当以“奇崛”于义为长,也契合山谷评书的修辞习惯。证之以《诸上座帖》等草书,通篇字势欹侧错落,尤见奇崛。金代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二十《题涪翁草书〈文选〉书后》云:
涪翁参黄龙禅,有倒用如来印手段,故其书得笔外意。如庄周之谈大方,不可端倪;如梵志之翻著袜,刺人眼睛。一夫九首,方相四目,夔一足,熊三足,猿袅藤,虫食木,巨石根,老枿秃,恢诡谲怪,千态万状。然涪翁自谓中年以草书名世,惟东坡以为俗。此其暮年书也,知东坡之所谓俗,则知涪翁不俗矣,技进乎此矣。
黄氏草书《文选》今不传,仅于赵秉文跋中见之,谓为“暮年书”。尽管其迹不传,但据赵跋文辞夸饰,参以《诸上座帖》等暮年作品,其奇崛瑰伟之状,略得想见,黄氏积四十年之力乃入化境,容有是评。
黄氏晚年于草书倾力最多,后世每使之与旭、素相较,或谓过于怀素,与长史雁行。依黄氏自述,谪居黔州期间,“未觉书字绵弱”,五十四岁移戎州以后,“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今方悟古人沉着痛快语,但难为知音耳。”[12]与其五十七岁时《元祐间大书渊明诗赠周元章》所言“观十年前书,似非我笔墨耳”大抵相合,均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这表明,一代名家是在不断地反思自省、探索前进的历程中锻炼成就的,其中还有一种介入因素,即山谷晚年重新拾起酒杯,以酒助兴,减轻老病带来的干扰,在“心不知手,手不知心”[13]的境界中徜徉。黄氏《书字作草后》记云:
余寓居开元寺之怡偲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颠长史、狂僧皆倚酒而通神入妙。余不饮酒忽十五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顾况咏白发出嫁宫人云:“准拟人看似旧时。”山谷草书,无乃似之。
宋 黄庭坚 行书致公蕴知县宣德札 纵30.4cm 横43.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黄庭坚 行书致公蕴知县宣德札(局部)
“江山之助”,谓山川壮美,足以开豁心胸,使灵感来笔上。酒能助人兴奋,离开平时的理性状态而进入感性,去掉理性思维的程式法度,肆意驱使笔墨而成自由的无我之境,以此心手两忘,作字合者如有鬼神相助,乖者或留下稍存戏谑的瑕疵。据此跋语推测,黄氏复饮,或以其拟消除谪迁羁旅的困顿有关。与张旭、怀素的“倚酒而通神之妙”相比,己之“器不利”和行笔“时时蹇蹶”,应即失去酒的倚助使然。黄氏虽在言书,也是因寄所托,古今一理,略得想见。时黄氏初谪黔时,寓开元寺,年五十一,正值人、书双困之际,与顾况“准拟人看似旧时”诗句的虚妄相似,叹其书了无寸进也。与此相印证的是翌年黄氏草书李白《秋浦歌》十五首卷,其后自跋云:
余少颇学书,人多好之,惟钱穆父以为俗,初闻之不能不慊。已而自观之,诚如钱公语,遂改度,稍去俗气。既而人多不好,老来渐懒慢,无复堪事。人或以旧时意来乞作草,语之以今已不成书,辄不听信,则为画满纸,虽不复入俗,亦不成书,使钱公见之,亦不知所以名之矣。摩围阁老人题。
摩围阁,蜀人呼天为“围”,摩围阁即摩天阁,开元寺山谷寄居处。“少颇学书”云云,谓元祐间事(四十一岁至四十八岁间);“老来渐懒慢”,指知命遭贬谪窜,身心俱疲,为酬人请,则信手应之。其可喜者,已脱去元祐之俗,而新理异态,不知钱穆父当如何作评,其得意溢出言表。细审此卷,的确不乏信手涂画之字,如某些字有意不循常规笔顺,以期呈现意外效果;或不按传统草法,或变形,或省简;笔多轻细,刻意缠绕,既少筋骨,亦乏老气;大潮之下,泥沙俱下,奇崛之余,龙虫并雕;与草圣风采不侔,而有渲泻之意。后移戎州,称此时所作“多随意曲折,意到笔不到”[14]或如前文所引其自评黔州时作品“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可谓自知而善于自省者。然其少时作草书“但管中窥豹,稍稍推类为之,方事急时便以意成,久之或不自识”的痼疾,似尚未根除,亦不难窥知。汪珂玉《珊瑚网·书录》卷五《黄文节公草书〈秋浦歌〉》录王鏊评语云:
涪翁书太白诗十五首,笔法颇不类,故常或疑非真迹,此不知书故也……晚年之作,因与少时异矣,安得复以故我求之。其时或因笔势猛气,逸出常度,然不害其神骏也。
宋 黄庭坚 行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卷 纵29.1cm 横213.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黄庭坚 行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卷(局部)
王鏊似亦看出此卷问题,而以“不害其神骏”为说,是不知黔州时山谷也。又,此卷结字之逾出常格,似借酒排遣,左冲右突,或正或欹,全凭兴至,是以不能无失,而奇崛美胜之处,亦在在可见,此则日后移戎州而不废者。
字势奇崛乃为险势,然并非专言结体的欹侧和奇险变化,更重要的是内美和张力,如筋骨强健、险而实安之类。刘熙载《艺概·书概》论草书云:
草书尤重笔力。盖草势尚险,凡物险者易颠,非具有大力,奚以固之?
力生筋骨,力劲则筋骨强健,力沉则风神溢出,是草书之道,力胜乃第一要务。草书贵险,险则体势飞动,气贯神随;险而不安,则易使字形篇章自乱阵脚;安须着力,无论笔势缓急,均当以沉着痛快为法境。《书谱》有言:“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黄氏草书李白《秋浦歌》诗卷,疾迟并举,但变化明显,有柳公权“笔势往来如用铁丝纠缠”之状,兼怀素圆瘦,惜力有未逮。依笔者观之,尚亏移戎州后画中多见之“节点”也。
黄氏赏誉唐贤“直木曲铁”之法,却久久未能实现。原因并不复杂,一则晋唐名家书字皆快,草书尤其迅疾,“力圆则润,势疾则涩,紧则劲,险则峻”[15],山谷书字从缓,不好古法,只能别求。画长枝蔓,笔力难到,楷行犹可,草书易伤软缓,正如东坡谑戏之笔势太瘦“几如树梢挂蛇”[16]之意。移戎州后,黄氏迎来自身的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年高手硬”,五十四岁抵戎州,至六十一岁仙逝,居七年,老迈病痛,生理机能自然退化,纵欲驰骤而手已不可得,笔势迟缓而反入沉着,别具生气。二是“心意闲淡”,小人当道,复出无望,渐至心平气和,淡然忘情,乃能追微捕虚,探究草书三昧。晋唐草势,皆主圆畅流美,山谷自周越、二苏后上溯旭、素、高闲,不免会踵其步武,《秋浦歌》卷尚有遗踪可寻。戎州以后,字势奇崛,而笔意则随心老成,渐至平淡,亦即平淡中的绚烂之境。所谓平淡绚烂,本出苏东坡《与二郎侄书》论文语,此借指出山谷晚年草书境界。其中最引人入胜而百看不厌者,是用笔与晋唐圆畅流美不同,转曲中似有若无、似无实在的折痕节点,使点画线条有如老树枯藤,平淡中涌动着郁勃生机,直木曲铁之意若隐若现,与古法形异而神合。昔时评书所谓的“字中有笔”“草书只要有笔”,“凡书要拙多于巧”和洗尽铅华的“烈妇态”,[17]真谛尽在于此。在黄氏的书面表达中,以“盖用笔不知禽纵,故字中无笔”,禽(擒)纵犹言收放,包括疾涩、轻重之类的变化,但节点的呈现,较之古法则为别样生动,更为奇崛增添了鲜活而独特的含义。山谷行书以画长易于平直带过,故尔时用抖战之笔节之,草书中亦颇多见。然则节点不全出于抖战,而是泯其行迹,由手硬和生熟之法变化于画中,以节度其笔势转引时的圆熟曲畅,老而能生,生中寓熟,自有意而至于随心所欲,任笔所之。其实,黄氏于诗能创开“江西诗派”,令世人景从,于书法能与前贤方驾齐驱,堪称双璧,而个中甘苦,世间又有几人得知。《东坡题跋·跋鲁直为王晋卿小书〈尔雅〉》云:
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可谓三反。
前二反以佛学思想为参照,佛云众生平等,但黄书欹侧,并无平等之意;崇尚人性真实,作字却不循成法,如同游戏;光明磊落之人应从大业,却热衷书法这种细碎的事情。东坡言书,一向从大处着眼,虽不及细节,欲能概括山谷一生所学。“欹侧字”意在奇崛,“游戏法”是不循故常,“细碎事”乃注重枝末细节、若“字中有笔”之类。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卷一有“树古藤缠,水溅石泐,居然衲子风格”评语,差几似之。
宋 黄庭坚 行楷书华严经疏卷(部分) 纵25.1cm 横115cm 上海博物馆藏
注释:
[1]山谷题跋:卷七:书草老杜诗后与黄斌老[M].
[2]杨万里.诚斋集:卷九十九:跋东坡小楷《心经》[M].云:“予每见山谷,自言学书于东坡,初亦呒然,恐是下惠之鲁男子也。今观《心经》,乃知波澜莫二。”又,张宁.方洲集:卷二十一:山谷书跋[M].云:“东坡尝言:山谷学予书。今观此卷,实类苏笔,而劲逸不侔。”
[3][4]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第三章第三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5]黄庭坚《题杨凝式〈韭花帖〉》,按,“洛阳”或作“洛下”。
[6]倪涛.六艺之一录:卷二百七十三[M].
[7]杨慎.丹铅总录:卷十五:书品[M].
[8]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二[M].所引山谷《书家弟幼安作草后》文字略有出入,详《豫章先生文集》卷二十九.
[9]详丛文俊.章草及其相关问题考略[J].中国书法,2008(10).
[10]黄庭坚.山谷老人刀笔:卷四:与宜春朱和叔[M].
[11]黄庭坚“王右军亦云尔”之语,出自后人伪托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其《题范氏模〈兰亭序〉》也有“右军自言见秦篆及汉石经正书,书乃大进”之言,并误。
[12]黄庭坚.书右军《文赋》后[G]//豫章先生文集:卷二十八.
[13]黄庭坚.论黔州时字[G]//豫章先生文集:卷二十九.
[14]山谷题跋:卷九:跋唐道人编余草稿[M].
[15]传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A].载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6]曾敏行.独醒杂志[M].
[17]黄庭坚.李致尧乞书书卷后[G]//山谷题跋:卷七.
宋 黄庭坚 行书经伏波神祠诗拓本
更多精彩关注书法头条号,书法事早知道!
——————————————————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文章:
- 上一篇:秋天的句子回忆短句唯美
- 下一篇:透过玻璃看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