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起兵口号

时间:2022-05-08 10:4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战争史 | 评论: 次 | 点击:

古代起兵口号

1. 中国古代最具杀气的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其意初为:那些称王侯 拜将相的人,天生就是好命、贵种吗?

按当时的情况,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难道就比我们高贵吗?通过这些话语来刺激人民的气愤。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司马迁记载的陈胜起事时说的话。

陈胜(?-前208),字涉,楚国阳城县(今河南登封东南)人。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原文:“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于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在大泽乡号召起义时说的,意思是有权有势的高贵的人,难道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吗?王侯将相的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我们应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敢于起义。表现了陈胜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对命运不公平的不满和对抗。(大泽乡起义为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 黄巾起义的口号到底是什么意思

东汉末年暴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起义军英勇奋战,有十万多人葬身沙场,留下 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起义军的行动加快了东汉的灭亡,严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腐败的 统治。他们之所以能够汇集成如此强大的力量,和他们的口号有着密切的关系。

“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一口号极具感召力,但是它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 它能有这么大的鼓舞力量?许多人对其进行了探究。 黄巾起义口号与阴阳五行和五德所形成的思潮相关。

这两股思潮在战国以后逐渐密切 结合,只是在东汉末年极其盛行。“五德”指的是土、木、金、火、水五种元素的性能或德性; “五德终始”这五种性能有从始到终、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以前的人们认为这是历史变迁、王朝更替的根据。

汤用彤在《读太平经书所见》中认为五行取象类似“色合五行”的含义,认为黄天是五行中的“土气”;他进一步指出“黄天当立”应该指黄巾军“主土德”,意思是张角会运应土德而称王。”但是古代以木、火、土、金、水为五行排列顺序。

比相随,谓之相生相互促进;间相随,谓之相胜;相互排,能胜“苍天”。 那么以“黄代替苍”就和五德终始的说法不相符合。

此外,东汉其实主火德,并不是主木德。这个观点在学界引起了许多争议。

有学者坚持黄巾军是以“黄”代“苍”的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太平经》曾被张角视为“圣物”,但是随着后来形势的发展,张角为了更好地配合起义,对《太平经》中的教义做出了重大修改——将其中保刘安汉的“以火德王”说改为倒刘反汉的“以木德王”说。

刘序琦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在《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一文中对此观点进行了说明,认为东汉刘秀确定以火德王,色尚赤;曹操接到的青州黄巾军写给他的信中也有这样一句话: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同时东汉末年盛行的五行相生说的核心是“以黄代赤”、“以土承火”。 在唐朝章怀太子李贤给《后汉书•公孙述传》作的注中也说:“赤者,汉行也”、“五行火生土,故云以黄代赤。”

因此,他认为“赤”是故意被改为“苍”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应是“赤天已死,黄天当立”,代表着要推翻东汉王朝,建立农民的太平盛世的意思。而另外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

贺昌群在《论黄巾农民起义的口号》中指出从西汉末到 三国时代最流行的一个口号是“赤德衰尽、黄承赤而兴”。黄巾起义就是借助当时“黄德当兴” 来发动起义,从而达到推翻东汉统治的目的。

据《尚书•牧誓》等史籍的记载,武王伐纣发 生在“甲子”,“甲子”与王者受命时间有关。 这说明“甲子”已经成为一种谶言(谶言是 巫师或方士等以谶术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又称谶居、符谰、符命, 是迷信的说法;因通常有图,故又叫图谶),“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就是从“甲子”谶言 引申出来的;《宋书•符瑞志》上也载有“初,黄帝之世,谶言曰,‘西北为王,期在甲子’,‘季 秋之甲子,赤爵衔书及丰,止于昌户,昌拜,稽首受之’ ” 一句。

“苍天已死,黄天立,岁 名甲子年,天下大吉”出自晋人干宝的《搜神记•赤厄三七》,这句话和《后汉书•皇甫嵩传》 中所记载的黄巾口号是一样的。因此,“赤厄三七”作为谶语,也是黄巾军口号含义的重要依据。

因为汉代以五行法推断时令气候的变化,著名学者刘九生根据这一历史现象,在《黄 巾口号之链》中指出,木王于春,火王于夏,金王于秋,水王于冬,土则为四时之王气,这 奠定“以黄代苍”的基础。 他认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意味着木气消失,土应当即位, 而苍黄二气相交的时间即为吉日,黄巾军将在“吉日”这天起义,而“吉日”是甲子年东汉 灵帝中平元年三月十九日,与陈寿的记载一致。

虽然《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为 三月五日,但是在它之前的古书中没有找到能够对它进行佐证的相关记载,所以这可能是后 来的说法。 而史学家熊德基的观点是:“苍天”是俗话中的“老天爷”,代表着统治者,又根据《礼 记》记载的“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那么“黄天”代表黄巾。

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黄巾起义的口号代表着起义军的“理想”。他们认为“苍天”、“黄天” 包含着农民们对政治和权力的渴望。

田昌五在《中国古代农民革命史》中就指出“黄天当立” 中的“黄天”指农民的太平天下、理想世界,“黄天泰平”是黄巾口号的依据。而“苍天” 指的是东汉的腐朽统治,这依据是曹操宗族墓砖铭中的“苍天乃死”四个字。

也有人说黄巾口号是黄巾军起义的政治行动纲领,要让农民阶级翻身做主。 郭沫若先 生就持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要以新的真命天子来代替旧的假命天子,使百姓能够安居乐 业”是黄巾起义口号的真正含义。

但周谷城在《中国通史》中却认为,黄巾军的口号是一种“迷 信或妖言邪说”。因为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是战争的迫害和土地的缺失,而这一口号至少在 精神上给了农民安慰,这对当时处在严酷的情势下的贫困农民来说,极具煽动性。

关于黄巾起义的口号众说纷纭,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还有待人们进一步的探究。相 信随着史料的不断发现,这个谜底。

3. 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是什么

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于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在大泽乡号召起义时说的,意思是有权有势的高贵的人,难道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吗?王侯将相的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我们应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敢于起义。

原文选段如下: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扩展资料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喊出了几千年来百姓心中的真实愿望,对人性的开放和追求人的自由起了一定的作用,值得肯定。

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贵贱。一个人的成绩是做出来,不是天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不平等的命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是中华民族那些民族脊梁的呐喊,是值得肯定的。千百年来那些朝代的更替,国家的兴衰都证明了这句话已然牢牢刻在中国人乃至于全球华人的骨子里,“莫欺少年穷”更是对这话的最好解读!

古代起兵口号

古代造反,居然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口号?到底哪句最深入人心呢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师若可,无授权禁转!

话说造反要做强,得看口号响不响。在朝代更替的历史洪流中,造反屡见不鲜。但要带动更多的人加入造反大军中,就必须得要有个响亮的口号。

那么古代造反又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口号呢?

1.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桀残暴无道,荒淫无耻,然而他却以天上的太阳自居,认为自己是惠泽天下。

面对如此暴政,老百姓诅咒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古代造反,居然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口号?到底哪句最深入人心呢

而商汤顺应民意,以此为号,举义军,兴兵伐夏。老百姓纷纷响应,很快夏便被商所灭,夏桀也被商俘获,放逐于南巢。

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意义非凡。

这次起义不仅拉开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序幕,更喊出了几千年来百姓心中的真实愿望,对所谓的“君权神授”有很大的冲击,而对人性的开放和追求人的自由更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古代造反,居然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口号?到底哪句最深入人心呢

大泽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其所带动的各方起义最终推翻暴秦。 而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也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发芽。

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同样是为反抗暴秦统治,项梁起义时,打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其代表了一种情绪化的坚定信念。

古代造反,居然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口号?到底哪句最深入人心呢

而在亡秦道路上,项羽,陈胜,刘邦皆是原楚国人。尤其是项羽,作为楚国贵族之后,在灭秦的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三户”并非指真正的三户,而是指楚国的屈,景,昭三大氏。

4. 清君侧

此口号简单粗暴,清晰明了,就是要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听着应该是正义之举,但总是成为叛乱发动者发动造反的理由。

汉景帝三年,景帝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的谏言,下诏削藩。吴王刘濞联合六王,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古代造反,居然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口号?到底哪句最深入人心呢

汉景帝无奈之下,将晁错腰斩于市,但叛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有了前人的先例,后人也学着效仿,历史上以清君侧为名,发动的叛乱包括唐安禄山反叛,元名将孛罗帖木儿反叛以及著名的明朱棣靖难之役。

5.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国势倾颓,加上全国大旱,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黄巾起义爆发了。

古代造反,居然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口号?到底哪句最深入人心呢

黄巾起义的领导人张角是太平道的创始人,其教徒遍布全国,中平元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民众发动起义。

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 为平息叛乱,朝廷不得不放权地方,招募乡勇。虽然黄巾起义最终被镇压,但各地军阀割据,拥兵自重,汉朝统治名存实亡。

6.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李密在统领瓦岗后,很快便决定进攻洛阳。出发前,李密发出了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宣布隋炀帝的十大罪状,号召百姓起来推翻隋炀帝。

古代造反,居然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口号?到底哪句最深入人心呢

其中“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便是他出兵伐隋的最佳口号。

不过可惜的是李密为保全自己的权位,不惜杀死原领袖翟让,导致瓦岗寨人心涣散,最终被灭。

7.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北宋初期,宋廷对四川大肆劫掠,导致四川贫富差距严重,地主豪强霸占土地,农民以租地为生,是称“旁户”。旁户不仅要缴纳高额租金,还要承担官府沉重的赋税徭役,所以生活艰辛。

同时官府设立“博买务”,导致大量手工业者,茶贩等失业。后西川大旱,官府赋敛急迫,逼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爆发。

起义领袖王小波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百姓一呼百应。队伍很快壮大,一举攻下青城县城。

古代造反,居然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口号?到底哪句最深入人心呢

后王小波在与官军作战时战死,李顺成为新的领袖,辗转四川各地,攻陷成都府。朝廷震惊,派重兵镇压,起义最终失败。

王小波,李顺起义,首次提出了均贫富的战斗口号,反映了民众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

8.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至正十一年,黄河绝口,朝廷征调几十万民夫治水。拥有不少白莲教教徒的韩山童散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后又偷埋石人于河道中,背刻“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等到石人被挖出后,人心浮动,韩山童乘机在颍州颍上发动起义。

当时朝廷官吏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民众早有造反之心。所以韩山童的队伍很快便壮大起来。

另外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虽然这听着有点扯,但其死后,其子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国号大宋。

古代造反,居然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口号?到底哪句最深入人心呢

其起义军头扎红巾,又称红巾起义军。很快各地纷纷响应,如郭子兴,朱元璋等皆起兵反元。

韩林儿带兵北伐,严重打击了元统治的北方地区,为南方义军发展,为朱元璋建明都奠定了基础。

9.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公元1367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出兵北伐,颁布《谕中原檄》。其中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为口号。

该口号将北伐灭元上升到华夷之辨的民族主义,使元朝统治失去在在中原的正义性。不仅顺应民心,且气势磅礴,最终北伐成功,朱元璋建立大明基业,有再造中华之功。

古代造反,居然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口号?到底哪句最深入人心呢

1905年,孙中山为推翻清朝统治,也提出类似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而孙中山在担任临时大总统后,曾带领革命党到明孝陵祭拜朱元璋。

10. 等富贵,均田免粮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主力李自成部队提出了“等富贵,均田免粮”的起义口号,很快便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而李自成的免粮政策只能通过“杀富济贫”来实现, 所以闯王的军队对于王公权贵,地主豪强严刑拷打,筹集军费,同时也会散播钱粮,救济灾民。

古代造反,居然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口号?到底哪句最深入人心呢

所以老百姓当时也有句口号,与之对应,“吃他娘,喝他娘,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但这种理想的口号和政策很难长久,这种方式不仅加剧了社会混乱,更扩大了农民军烧杀抢掠的行为,尤其是在李自成进京后,虽然下令士兵不可伤人掠财,但其部下抢掠成性,四处抄家。更有部将刘宗敏霸占陈圆圆,导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兵败如山倒。参考资料:《史记》、《后汉书》、《元史》、《明史》

大家有什么有趣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