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修身的名言
时间:2022-05-08 23:0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语文梦工场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立德修身的名言
1.明德修身的名言警句
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
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吕坤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正已而不求于人。 ------礼记 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
------晏子 学苍竹到老虚心留劲节,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 --------格言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 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列夫·托尔斯泰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礼记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黄石公 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 -------胡居仁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 修其本而末自应。 --------苏轼 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
------《养正遗规》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习气那个怪物,虽然是魔鬼,会吞掉一切的羞耻心,也会做天使,把日积月累的美德善行熏陶成自然而然而令人安之若素的家常便饭。
-------莎士比亚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
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培根 人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
---------奥斯特洛夫斯基 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它使我们不能认识一个人的主要本性,就这一点而言,习惯既非残忍也不迷人。
--------普鲁斯特 不能摆脱是人生的苦恼根源之一,恋爱尤其是如此。 -------塞涅卡 为了失恋而耽误前途,是一生的损失。
------霍海 既然失恋,就必须死心,断线而去的风筝是不可能追回来的。 --------巴尔扎克 习惯是一种最糟糕的痼疾,因为它使人们接受任何的不幸,任何的痛苦,任何的死亡。
出于习惯,人们可以与自己憎恶的人生活在一起,学会戴镣铐,忍受不公正和痛苦,以至对痛苦、孤独以及其他一切都逆来顺受。 习惯是一剂最无情的毒药,因为它慢慢地,不声不响地潜入到我们的机体,并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
当我们发现它时,机体的每个细胞都已与它相适应,每一个动作都受它的制约,已经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治愈。 ---------奥里亚娜·法拉奇 习惯就是一切--------甚至在爱情中也是如此。
--------沃维纳格 任何事物都不如习惯那样强有力。 --------奥维德 熟习减除对于事物的恐惧。
--------伊索 习惯使我们顺从一切。 --------伯顿 习惯没有法律那样明智,可它们往往更盛行。
-------狄斯累利 习惯之链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觉不到,但一当感觉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 --------塞缪尔·约翰逊 习惯是智者的祸患、蠢货的偶像。
--------托马斯·富勒 在所有古老的习惯里,都有一种深刻的含义。 --------席勒 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
-------帕利克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班固 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 去谗贱货,所以修身。 ---------康有为 趁年轻时养成好习惯。
---------佚名 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
---------徐世昌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 思想(且不论好坏与否)------行为-----习惯,这就是人生的规律。
------特赖因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丘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子思。
2.有关于诚信立德,廉洁修身的名人名言
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出自先秦庄子《庄子·渔父》,意思是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2、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孔子《论语》,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孔子《论语》,意思是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与朋友交往,说话靠得住,要有信用。
4、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意思是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
5、出淤泥而不染
出淤泥而不染,常用于形容荷花的高洁。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有保持自身洁白,不同流合污之意。但“出淤泥而不染”更强调出污泥之意,强调环境污染,更显示其品格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诚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不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淤泥而不染
3.明德修身的名言警句
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
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吕坤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正已而不求于人。 ------礼记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
------晏子学苍竹到老虚心留劲节,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 --------格言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列夫·托尔斯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礼记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黄石公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 -------胡居仁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修其本而末自应。 --------苏轼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
------《养正遗规》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习气那个怪物,虽然是魔鬼,会吞掉一切的羞耻心,也会做天使,把日积月累的美德善行熏陶成自然而然而令人安之若素的家常便饭。
-------莎士比亚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
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培根人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
---------奥斯特洛夫斯基 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它使我们不能认识一个人的主要本性,就这一点而言,习惯既非残忍也不迷人。
--------普鲁斯特不能摆脱是人生的苦恼根源之一,恋爱尤其是如此。 -------塞涅卡为了失恋而耽误前途,是一生的损失。
------霍海既然失恋,就必须死心,断线而去的风筝是不可能追回来的。 --------巴尔扎克习惯是一种最糟糕的痼疾,因为它使人们接受任何的不幸,任何的痛苦,任何的死亡。
出于习惯,人们可以与自己憎恶的人生活在一起,学会戴镣铐,忍受不公正和痛苦,以至对痛苦、孤独以及其他一切都逆来顺受。 习惯是一剂最无情的毒药,因为它慢慢地,不声不响地潜入到我们的机体,并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
当我们发现它时,机体的每个细胞都已与它相适应,每一个动作都受它的制约,已经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治愈。 ---------奥里亚娜·法拉奇习惯就是一切--------甚至在爱情中也是如此。
--------沃维纳格任何事物都不如习惯那样强有力。 --------奥维德熟习减除对于事物的恐惧。
--------伊索习惯使我们顺从一切。 --------伯顿习惯没有法律那样明智,可它们往往更盛行。
-------狄斯累利习惯之链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觉不到,但一当感觉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 --------塞缪尔·约翰逊习惯是智者的祸患、蠢货的偶像。
--------托马斯·富勒在所有古老的习惯里,都有一种深刻的含义。 --------席勒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
-------帕利克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班固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去谗贱货,所以修身。 ---------康有为趁年轻时养成好习惯。
---------佚名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
---------徐世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思想(且不论好坏与否)------行为-----习惯,这就是人生的规律。
------特赖因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丘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子思。
4.时间,立志,修身,学习的名言
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3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4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5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国演义》6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7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8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10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11 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丘1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13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1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1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1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1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18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1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20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21 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22 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23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24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25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2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27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勤奋★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珍惜时间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莎士比亚【英】 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
——朗费罗【美】 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 ——布莱希特【德】 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苏格拉底【古希腊】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 ——达尔文【英】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邓拓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李白 即将来临的一天,比过去的一年更为悠长。
——福尔斯特【英】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却构成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
——弗莱彻【英】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使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李益 每个人嘴上都谈到时间的价值,但只有很少的人在行动上珍惜时间的价值。
——切斯特菲尔德【英】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钱鹤滩 明天的时光长于逝去的时光,行动的动力是我们不死的愿望。不管何处是生命的尽头,活一天就要有一天的希望。
——莱蒙托夫【俄】 你说时间在离去啊,不!惜乎,时间长留,是我们离去。 ——奥斯丁·道布森【英】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莎士比亚【英】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光阴。 ——关汉卿 切勿坐耗时间,须知每时每刻都有无穷的利息;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富兰克林【美】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杜秋娘 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
——李商隐【中】 人若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萨迪【波斯】 人应该刚生下来就是中年,然后再渐渐年轻起。
5.有关道德修样的名言
道德修养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黄石公
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胡居仁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
修其本而末自应。--------苏轼
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养正遗规》
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吕坤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正已而不求于人。------礼记
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晏子
学苍竹到老虚心留劲节,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格言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
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习气那个怪物,虽然是魔鬼,会吞掉一切的羞耻心,也会做天使,把日积月累的美德善行熏陶成自然而然而令人安之若素的家常便饭。-------莎士比亚
6.明德为善的名言警句
1. 一言之善,重于千金。——晋·葛洪
2. 无伐善,无施劳。——孔子《论语·公冶长》
3.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4.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
5. 锄一恶,长十善。——《宋史。毕士安传》
6. 善之端而止之也。——王安石《礼乐论》
7.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8.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9. 如果说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布尔沃一利顺
10. 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也会有听众。——哈·纪伯伦
7.以励志、修身、立德、劝学为主要内容的积极健康、催人向上的妙言警
朋友你好:
励志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2、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5、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6、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7、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8、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9、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 卡内基
修身:
1、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 作者:高尔基
2、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作者:黄石公
3、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元·马致远
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5、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立德
1、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作者:普卢塔克
2、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 作者:布夫勒
3、美德是智力最高的证明。 作者:约翰生
4、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作者:狄德罗
5、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作者:贝多芬
6、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作者:但丁
劝学: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2、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
3、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
5、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行不?希望能帮你?网速太慢了,现在才弄好,也许迟了,请谅。
8.在古文中有很多反映崇德修身的名句有哪些
古代道德格言:
1.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2. 知耻近乎勇。 —— 孔丘
3. 辱,莫大于不知耻。 —— 王通
4.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5.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6.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7.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8.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9.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10.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11.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12.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13.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14.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15.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道德品行修养古代名言:
1、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2、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
3、习与性成。
4、“无伤”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
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10、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
11、君子反道以修德。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学苍竹到老虚心留劲节,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
15、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关于道德的古代格言:
1、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
2、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欢。
6、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7、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12、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1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4、富润屋,德润身。
15、修之至极,何谤不息。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7、养心莫善于寡欲。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0、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求4个修身养性的格言
为了方便你的选择,这里多找了几个为草当作兰,
为木当作松。
兰幽香风定,
松寒不改容。李白:为草当作兰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孔子
平静如水,正直如绳。-------严遵
生得贞心铁石坚,肯将识见与时迁?--------郑思肖
世道别颓波,我心如砥柱。--------刘禹锡
立德修身类中华典故集萃
安步当车
【读音】ānbùdàngchē
【释义】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斶(chù)。齐宣王慕(mù)他的名,把他召进宫来。颜斶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颜斶,走过来!”不料颜斶还是一步不动,并呼唤宣王说:“大王,您过来!”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斶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怎么行呢?”
颜斶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说明我羡慕(xiànmù)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得好。”
齐宣王恼怒(nǎonù)地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斶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斶神色自若地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千镒(yì)。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个死的士人的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斶,过来!颜斶,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qiānshèng)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太放肆了!”
颜斶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yǔ)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称孤道寡(guǎ)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唉!怎么能够侮慢君子呢?寡人这是自取其辱呀!今天听到君子高论,才明白轻贤慢士是小人行径。希望先生能收寡人为弟子。如果先生与寡人相从交游,食必美味,行必安车,先生的妻子儿女也必然锦衣玉食。”颜斶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pìrǎng),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原来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晚一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做乘(chéng)车。平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是您大王,而尽忠直言的是我颜斶。臣要说的,主旨已十分明了,望大王予以赐归,让臣安步返回家乡。”颜蜀说罢,向宣王再次行礼后就告辞而去。
所以,“安步当车”这个成语最初是指以从容的步伐代替乘车。现多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的意思。
安居乐业
【读音】ānjūlèyè
【释义】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故事】出自《老子》第八十章。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聃(dān)。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guǎ)民”的理想社会。老子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老子的这种主张是远离实际的,更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方向。所以,只是一种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同时,它反映了人们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要求过上安定快乐生活的愿望。“安居乐业”这句成语,就是从以上老子的几句话里提炼出来的。
闭门思过 【读音】bìménsīguò
【释义】过:过失。关起门来反省过失。
【故事】出自《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
西汉昭帝时期,东郡(今山东郓城)太守韩延寿,谦虚大度,善于听取部下的意见,并积极地采纳好的想法付诸行动。在他任东郡太守这三年,明察秋毫,令行禁止,办案快捷(jié)机敏(mǐn)。在这段时间,他把东郡治理得井井有条,秩序井然。他还善待百姓,教化民众,使东郡明显减少了大案和重案。一时间,东郡成为当时全国治理得最好的一个郡县。
后来,韩延寿又当上了左冯翊(Zuǒpíngyì,今陕西大荔县)太守。刚上任那几年,他怕耽误(dānwù)地方官员处理政事,扰乱民生,因此从不出门巡视各县。有一次,一个部下建议说:“你应该到各县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下民俗民情,视察一下地方县官的政绩。”韩延寿却说:“每一个县的长官都很严明、贤能,督(dū)邮也能够明辨善恶。我相信各县有了这样的官员一切都会顺利进行,井井有条的。如果我下去巡视各县,他们肯定会抽出时间来应酬(yìngchóu)、招待我,这样反而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还耽误了他们治理各县的政事。所以我还是不去得好。”部下又说:“但是现在正是春忙的时候,农民都在忙着耕种,你应该下去看看农民们耕种的情况啊。”韩延寿一听,这与人民的生计有关,于是就出行前往各县。他刚走到高陵县(今陕西高陵),就有两个兄弟吵嚷(rǎng)着来找他告状。他一问才得知原来是要春忙耕种了,两兄弟在争夺田地。这个说他应该多得,那个说他应该多得,争辩不休。但是韩延寿看到这件事情后感到非常难过,他没有想到这种事情会发生在他的管辖(guǎnxiá)地。于是就说:“我是一郡之长,作为地方官的太守却不能做到宣德通明,教化百姓,让亲骨肉之间为争夺田地而诉讼(sùsòng)公堂,这些都是我的责任,是我没能尽职才导致这种事情的,我明天就退职让贤。”第二天,他真的退职称病,关起门来反思自己的过错,不理政事。地方官员看到自己的长官如此自责,都深感愧疚(kuìjiù)和失职。
再说那争夺田地的两兄弟看到太守为他们的事而自责思过,都非常懊悔(àohuǐ)和感动。于是两兄弟由互争变成互让,并且主动赤身来向韩延寿请罪。韩延寿看到这两兄弟开始互相谦让非常高兴,亲自开门迎接他们,并用美酒佳肴(jiāyáo)热情款待他们,勉励(miǎnlì)他们知过悔过。这件事让当地的老百姓和地方官员更加敬佩、尊重韩延寿。成语“闭门思过”便出于此。
大公无私
【读音】dàgōngwúsī
【释义】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故事】出自汉代马融《忠经·天地神明》一书。原文“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在朝堂上问祁黄公:“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公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Xiè)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公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果然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公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祁黄公说:“祁午能够胜任。”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祁黄公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公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啊!”
成语“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而毫无个人打算的品行。
不贪为宝
【读音】bùtānwéibǎo
【释义】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故事】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xiāng)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在山上开凿(kāizáo)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他非常高兴,便兜(dōu)着它回家,请一个玉工来加以鉴别(jiànbié)。玉工仔细看了后,赞不绝口地说:“这块玉好极了,没有一点毛病,是个宝贝啊。不过你得小心,别在人家面前露眼,让人家把它偷了去!”
其实,这人请玉工来家,已经引起了邻居的注意。原来,平时极少有人上他家,这回玉工突然来,便引起了邻居的注意。宋人心里不安,怕有个闪失空欢喜一场,便把宝玉秘密藏好。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心宝玉会被盗走。如果把它卖掉,又怕不知它的真正价值,给别人占了便宜(piányi)。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把它赠送给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样多少还能留下些人情。过了几天,他见没人发现,便带了宝玉悄悄地前往都城。
到了都城,他去见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hǎn),献上了宝玉。子罕不解地问:“你把如此贵重的宝物送给我,大概是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吧?不过,我是从来不接受别人赠送的礼物的。”
宋人慌忙摇头说:“我没什么事要您帮我办。据玉工鉴定,这块宝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献给您。”子罕再次拒绝说:“我决不能收下这宝玉。因为如果收下了,你和我都丧失了宝物。”
宋人听不懂子罕这话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着他。只听子罕继续说道:“你的宝物是这块玉,我的宝物是‘不贪’;我若是收下你这块玉,你和我的宝物岂不都丧失了吗?还不如各人留着各自的宝物好啊!”
宋人见子罕说了这通不收宝玉的道理,只得如实说道:“小民留下宝玉不得安宁,所以特地到都城来献给您。”
子罕沉思了一会儿,叫宋人暂时留下。接着,命一位玉工为这块宝玉雕琢(diāozhuó),并把它送到市场上去卖掉,把钱交给宋人,然后派人护送他回家。
这就是“不贪为宝”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意外之财,洁身自爱,一身清白,就算得上有德行的人了。
不为五斗米折腰
【读音】bùwèiwǔdǒumǐzhéyāo
【释义】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故事】出自《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这年冬天,浔阳郡太守派出一名督(dū)邮来视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cūsú)而又傲慢(àomàn)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意思是我不能为了县令的五斗米的俸禄,就低声下气地去侍奉这些小人。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从此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成为不事权贵利禄的别称。
奉公守法
【读音】fènggōngshǒufǎ
【释义】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故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shē)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立下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同仁。
有一次,他到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家去收田税。谁知道赵胜的管家蛮横(mánhèng)不讲理,就是不肯缴纳田税。赵奢根据当时的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赵胜手下九个参与闹事的人。赵胜知道后,大发脾气,扬言要杀赵奢。赵奢知道赵胜要杀自己,不但没有躲避,反而找到赵胜,对他说:“您是赵国王族的贵公子,却放纵管家违反法律。如果大家都不遵守法律,国家必然衰弱。国家一旦衰弱,其他国家就会来侵犯我们,甚至把我们灭掉。到那个时候,您还能保持现在这样的富贵吗?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也就强盛起来了。您身为王族公子,怎么能不重视国家的法令呢?”
赵胜听了这一番话,知道赵奢是个有才干的人,于是就在赵惠文王面前建议提拔赵奢。赵惠文王听从了赵胜的建议,任命赵奢为统管全国赋税的官吏。从此,赵国的赋税公平合理,百姓富足,国库得到了充实。
后来,人们就用“奉公守法”这个成语,指某人严格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做事非常规范。
负荆请罪
【读音】fùjīngqǐngzuì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Lìn)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蔺相如又在渑(Miǎn)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xiūrǔ)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bì)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jīng)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这个故事也称之为“将相和”。后人利用这个故事,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的人,就称其为“负荆请罪”。
甘棠遗爱
【读音】gāntángyíài
【释义】旧时颂扬离去地方官的政绩。
【故事】出自《诗经·周南·甘棠》。
周武王灭了殷商,建立了周朝。他死后,把江山传给了儿子周成王。周成王即位的时候年幼,幸好有两个贤臣辅佐他。这两个贤臣,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召公。召公配合周公做工作,他为辅佐周朝呕心沥血(ǒuxīnlìxuè),政绩也非常显赫,因此大家又尊称召公为召伯。
召公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到基层去,深入各地方去办公。有一次,召公到他的封地召地(在今陕西省岐[qí]山县城西南)去办公。当时天气炎热,召公就不在屋里待着,而是每天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召公在当地待了不少天,处理民间事务。他办事非常认真公正,给老百姓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具体难题。他走了之后,老百姓十分怀念他,说:“这样的好官太少了。不仅到我们百姓中来,而且就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办公完了,也不吃我们老百姓的饭食,也不拿我们老百姓的东西。如果天下的官员都像他这样的话,不就太好了吗?”《诗经·周南·甘棠》里有一段话描述这件事情。召伯死后,老百姓很怀念他,对甘棠树都不忍伤害,他们唱道:“蔽芾(bìfèi)甘棠,勿翦(jiǎn,同‘剪’)勿伐,召伯所茇(bá);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什么意思呢?翻译出来就是:茂盛的甘棠啊,不要剪不要伐,召伯搭过草棚。茂盛的甘棠啊,不要剪不要拜,召公曾经在这里住宿过(“说”在古时就是住宿)。
从《诗经》这几句诗,我们可以看出,召伯作为一个国家官员,在基层百姓中享有多么高的威望。召公通过认真替百姓做事,换来了百姓对他的爱戴,也留下了这个成语。“甘棠遗爱”指的就是对离去之人的怀念,或赞颂离去官员的政绩。
开诚布公
【读音】kāichéngbùgōng
【释义】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故事】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贤臣,得到皇帝刘备的重用。
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shàn)托付给他,让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刘备甚至诚恳地留下遗言:如果刘禅不好好听你的话,做出危害国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诸葛亮非常感动,表示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竭尽全力帮助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自封为王,但他严厉地拒绝了。他对身边的人说:“我已经受先帝委托,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又没什么成效,你们却要我加官晋爵(jiāguānjìnjué),这是不忠不义的事情啊!”
诸葛亮为人处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ù)是他非常器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因为大意轻敌,失守街亭这个地方。诸葛亮因为马谡已经立下军令状,所以忍痛杀了马谡。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将要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主动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坦率(tǎnshuài)地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后人在写史书时,就用“开诚心,布公道”来形容这位贤臣。
成语“开诚布公”由“开诚心,布公道”缩略而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对人态度诚恳,坦白无私。
李勉葬银
【读音】LǐMiǎnzàngyín
【释义】喻指人与人之间要恪守(kèshǒu)诚信,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不求回报。
【故事】出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六》。
李勉,字玄卿(qīng),其曾祖父是唐高祖李渊的十三子李元懿(yì)。李勉少时喜欢学习,曾任开封府尉,后从肃宗李亨(hēng)于宁夏灵武,擢(zhuó)监察御史。任期内,力劝肃宗皇帝勿杀俘虏。晚年居相位二年,卒年七十二,谥(shì)号“贞简”。
李勉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从不贪取不义之财。
有一次,他出外学习,住在一家旅馆里。正好遇到一个准备进京赶考的书生,也住在那里。两人一见如故,于是经常在一起谈论古今,讨论学问,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这位书生突然生病,卧床不起。李勉连忙为他请来郎中,并且按照郎中的吩咐帮他煎药,照看着他按时服药。一连好多天,李勉都细心照顾着病人的起居饮食等日常生活。可是,那位书生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天地恶化下去了。看着日渐虚弱的朋友,李勉非常着急,经常到附近的百姓家里寻找民间药方,并且常常一个人跑到山上去挖药店里买不到的草药。
一天傍晚,李勉挖药回来,先到朋友的房间,看见书生气色似乎好了一些。他心中一阵欢喜,关切地凑(còu)到床前问:“兄弟,感觉可好一些?”
书生说:“我想,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这可能是回光返照,临终前兄弟还有一事相求。”
李勉连忙安慰道:“哥哥别胡思乱想,今天你的气色不是好多了吗?只要静心休养,不久就会好的。哥哥不必客气,有事请讲。”
书生说:“把我床下的小木箱拿出来,帮我打开。”
李勉按照吩咐做了。
书生指着里面一个包袱说:“这些日子,多亏你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是一百两银子,本是赶考用的盘缠(pánchɑn),现在用不着了。我死后,麻烦你用部分银子替我筹办棺木,将我安葬,其余的都奉送给你,算我的一点心意。请千万要收下,不然的话兄弟我到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宁的。”
李勉为了使书生安心,只好答应收下银子。
第二天清晨,书生真的去世了。李勉遵照他的遗愿,买来棺木,精心为他料理后事。剩下了许多银子,李勉一点也没有动用,而是仔细包好,悄悄地埋在棺木下面。
不久,书生的家属接到李勉报丧的书信后赶到客栈(zhàn)。他们移出棺木后,发现了陪葬的银子,都很吃惊。了解到银子的来历后,大家都被李勉诚实守信、不贪钱财的高尚品行所感动。
后来李勉在朝廷做了大官,他仍然廉洁自律,诚信自守,深受百姓的爱戴,在文武百官中也是德高望重。而李勉葬银的故事也成为中华民族诚信做人的美谈典范流传后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读音】táolǐbùyán,xiàzìchéngxī
【释义】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故事】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shǎngcì),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惜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èhào)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tòngkūliútì),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dàoniàn)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yíng)得了人们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玩物丧志
【读音】wánwùsàngzhì
【释义】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故事】出自《尚书·旅獒(áo)》:“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将东方的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和周王室的子孙,又向各边远地区派出大批使者,以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希望他们都归顺于周室。
慑(shè)于武王的威名,许多远方的小国和部族都先后派人到镐(Hào,周都,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向周王朝称臣纳贡,以示臣服。其中有一个部落送来一只叫做獒的狗。这只狗身上的毛呈黄褐(hè)色,身体较大,尾巴较长,四肢比较短,很是凶猛,善于搏斗。它又很有灵性,在武王面前匍匐(púfú)在地,好像是在行跪拜之礼一样。武王对此很是喜欢,便重赏了前来进献獒的使者,然后就高兴地逗起獒来。
这件事被太保召公奭(sh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退朝以后,他写了一篇《旅獒》呈给周武王,告诫武王“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意思是,如果沉湎于侮辱和捉弄别人,就会使自己丧失崇高的德行;如果沉湎于所喜爱的事物,就会丧失志向。周王朝的建立很不容易,不能让它立刻灭亡啊!读了这篇奏章,周武王很是感动,想起了从前纣(zhòu)王荒淫无度,导致商朝灭亡的惨痛教训,觉得召公的话很有道理,就下令将贡物分别赏赐给各位功臣和各国的诸侯。
“玩物丧志”就出自这个故事。
为善最乐
【读音】wéishànzuìlè
【释义】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故事】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刘苍是刘秀的儿子,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晋爵为王。刘苍博学多才,他的哥哥汉明帝对他很器重,每次外出巡视,都把京城交给他管理。刘苍虽然地位很高,却毫无骄奢淫逸(jiāoshēyínyì)的贵族习气,而且很关心百姓的生活,还常常提醒汉明帝,为东汉初年的“太平盛世”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他品德浑厚、待人至诚,声望也越来越高。他非常不安,多次请求辞去职务,想回他的封地东平国(今山东东平县),汉明帝拖了很久才答应。回东平后,刘苍仍对国家大事提了许多有益的见解。汉明帝很关心他。有一次问他在家里做什么最开心,刘苍说:“为善最乐。”意思是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后来人们常用此成语劝人多行善事。
玉汝于成
【读音】yùrǔyúchéng
【释义】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故事】出自北宋·张载《西铭》: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张载(1020—1077)是北宋郿县(在今陕西)横渠人。
张载年轻时喜欢研究兵法。范仲淹很欣赏他的才学,劝他说:“读书人有自己的事业可做,何必非要谈兵呢?”张载便专心致志做学问。后来张载中了进士,先后当过几任地方官,因为他敢于直言,触犯了执政大臣,49岁就辞官回家,在家读书治学。
横渠是个穷乡僻壤(pìrǎng)。张载虽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够维持生计,还必须省吃俭用,但他怡然自得(yíránzìdé),根本就不挂在心上。每天起来,他一头钻进书房,关起门来,整日苦读,时常思考问题而忘记吃饭和休息。深夜,妻儿早已酣(hān)然入睡,他躺在床上还在思考回味,有时直达通宵。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笔。远近许多青年纷纷前来从师求学。有些学生家境贫寒,没有学费,他反而补贴他们茶饭,和他们同甘共苦。张载在一篇文章中说:“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意思是贫穷卑贱和令人忧伤的客观条件,其实可以磨炼人的意志,用来帮助你达到成功。
“玉汝于成”是说像玉一样爱护,来帮助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