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优美句子
时间:2022-05-09 11:1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萨克斯小迪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优美句子
1.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中的美术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比如说《初步》这一篇,是描写了丰子恺的弟弟镇东学走路的情景,事有凑巧,他家后院与米勒《初步》中的小院相仿,就准备照一张相,模仿《初步》,说到这里,我不由得佩服起丰子恺的爸爸来,他知道人在照相时会不自然,便骗他们是练习,结果就照了,效果很好。惹得丰子恺老师的孩子天天问相片洗出来了没有。
《儿童节前夜》这一篇,更得我的喜爱,这篇写的是丰子恺和姐姐在吃山芋,意外发现了山芋刻版画的功能,边和先生的儿子一起刻了儿童节的书签,充分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和他们对美术的渴望。
《洋蜡烛油》这篇最得我的喜爱,它讲述了丰子恺和姐姐用洋蜡烛做模子,塑出了两个洋娃娃的脸孔,还拿给父亲看,父亲告诉了他们罗丹的故事,又使他们长了见识。
美术故事中,渗透了绘画中的不同种类,如工笔,写意,速写,素描等等奥秘。
人闲桂花落|在音乐的美感中品味人生
人闲桂花落
我常常怀念20年前在杭师大读音乐学院的时光。
刚入学的时候,我一小书呆子,穿着奶奶用剩毛线给我织的颜色杂乱的毛衣。那时候我最喜欢去上合唱课,在合唱课上可以看到高年级的漂亮姐姐们,因为合唱课是所有年级一起上课的。音乐系的女生在学校里以美貌著称,其实师范大学里面女生不少,中文系外语系的,也有非常漂亮的,可是大家总是觉得音乐系的特别美。
其实是因为音乐系的姑娘特别会打扮。会打扮并不是赶时髦,会打扮是一种审美的生活方式,她们知道怎样花心思搭配衣服看起来不着痕迹,知道哪些颜色组合起来会产生惊艳的力量。妆扮大概是一门学问,为什么费雯丽在《乱世佳人》里穿的绿裙子,奥黛丽·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里面珠光宝气搭配的黑裙子,过了半个世纪依旧叫人久久难忘呢。记得那时我喜欢的姐姐们,有很酷的,很仙的,也有饱满的神秘的,风格都非常鲜明,她们知道哪些衣饰适合自己,知道自己怎样才美。我们音乐学院里面并没有打扮化妆课程,可她们为什么都很擅长呢?我想这应该是长期的音乐研习让她们懂得了审美。
大家可能觉得纳闷?如果说美术系的,懂得色彩搭配是可以理解的,音乐和打扮又有什么关系?这里就要说到音乐审美了。我们是如何判断音乐好不好的?其实是凭感觉的,也就是凭直觉。这个重音有点不协调,那个句子没有连贯起来,这里唱得过分用力了,这个江南小调的味道不对,这个姑娘在台上有一种抓人的力量,这首歌曲有形无神韵。等等。音乐是如此判断美感的。因而个性、个人魅力和审美品位这些无形的感觉,对于音乐家来说至关重要,决定了他的高度和上限。
同学们常常问我,如何学会鉴赏音乐?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去听音乐大师上课。在大师课上,大师除了给每个学生讲解,还会示范。这个示范非常要紧,比如我们听一位学生弹琴,觉得嗯挺不错了,没什么不对,可是大师一坐到钢琴前示范一遍,那学生就傻眼了,我们顿时也明白了,比较一下,大师弹的是音乐,而学生弹的只是音符。
如今各种生活美学平台都在倡导慢生活,你要慢下来,闲下来,才能感知艺术之美。“人闲桂花落”,其实桂花是一直在落的,但人要闲下来,才会看到它。你太忙,桂花的香气是不属于你的。而我觉得,并不是我们慢下来去寻找艺术之美,而是艺术,好的艺术把我们的节奏放慢了。艺术培养了我们的美感,也培养了我们体会美的耐心和情意。
I. Allegro (第一乐章 快板)
Clara Haskil/Dean Dixon/Symphonie Orchester Winterhur - Vintage Piano Classical Greats
神童莫扎特,去看一遍音乐会,回头可以把整首乐曲的所有声部都背下来并记谱下来。有一些修道院的乐谱是不肯出借的,但碰上莫扎特就糟糕了,乐谱没法保密了,他回家可以把所有乐器的声部都记写得清清楚楚。人们惊叹,太神奇了。
可是有没有人想过,他是怎么做到的?按照我的经验,我当然不是神童,但是小时候去看电影,回家可以把主题歌唱给大人们听。为什么可以立刻唱下来?因为对旋律和旋律中的情感非常敏感,会在心里反反复复唱着想着,好像是在和这段音乐交流,与美对话。这样一路唱来唱去想来想去,回到家就能从头至尾唱下来了。
后来我看柴可夫斯基和舒伯特的传记,发现他们都有这样一种反复回味音乐的习惯。柴可夫斯基在童年的时候,常常被满脑子的旋律折磨地神经衰弱没法睡觉,后来人到中年时生病,总是被医生勒令停止工作,因为他不能控制地作曲,只要是醒着的时候满脑子都在想乐句,配和声。后来的《天鹅湖》,《悲怆交响曲》,就是对这种长久研习音乐的巨大回报。
音乐天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他们离不开音乐。
这里面有天赋悟性,也有执迷,有些人天生对美的微妙衡量非常敏感,有些人则是长久迷恋,修炼到家。在艺术表述里面,个人的知识储备,智力类型,性格、态度都会真实地体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面讲写诗的境界分为:句秀,骨秀,神秀。句秀是指遣词造句好看,骨秀指风格脉络讲究,神秀是主旨风韵的秀美。其中的差异怎么衡量呢?是在一一比照,日日琢磨回味里面逐渐了然的。
如此诗歌的审美,和音乐、美术等艺术鉴赏非常相似,从句秀到骨秀到神秀,层层递进,次第追求,慢慢领悟。我们发现,好的艺术,除了句秀这样表面的美感之外,还有神秀这一种境界。到了神秀就不仅是美感了,它还会产生一种高级的魅力。
这样的审美感觉,被我们看作品味。
我们老是看到:生活的艺术,旅行的艺术,做饭的艺术,骂人的艺术。全都是艺术。到底怎样才称的上是艺术?它应该是从表面的美感直到内在精神的一系列讲究。艺术是精细的,复杂的,有个性,讲领悟的,像宗教一样。我们常常发现,一个艺术家晚年的作品往往回归天真,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有反复迂回漫长思索与寻找的过程。
既然美感里面有一种衡量,如此审美态度也会影响我们为人处事的态度,那就是一种分寸感,其实人的才华也是体现为一种分寸感。见好就收,恰如其分,都是智慧。我们常常讲这个人做人做事很有感觉,这里面就有一种分寸感,知道某些场合怎么做可以不偏不倚,周到又适宜。孔子讨论过一个严肃话题:以直抱怨,以德报德。他觉得,以德报怨的境界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以直抱怨是什么意思呢?是依据情形而看怎么抱怨,该怎么报就怎么报,当然这并不是没有原则,“直”这个字就代表了原则,“直”里面有一种刚正的衡量与成熟的分寸感。
艺术的感知有一层一层的境界,经过这层层欣赏与积累,生命变得丰富而安宁,经过这一熏陶的过程,人也就变得平和了有耐心了,见过知识的浩瀚,品味过美的涵义,自然就谦和优雅了。所以说懂艺术和了解美的人,断不会急吼吼地去找巴士司机打架,鲁莽地断送一车人的性命,也不会傲慢地对女人说,你只要跟我睡一觉就可以变成谁谁谁。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家暴,幼儿园的孩子遭凌辱,毒疫苗,毒奶粉,我们看了觉得很难过,不知道这个社会还会好吗?,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推广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这就是作为学者的一个责任。
如果大家都经历过审美的熏陶,成为一个文明的、有审美趣味的人,不焦虑,不傲慢,有见识,有涵养,怎么会发生这么多不良社会事件呢。
喜欢萨克斯音乐或者金属笛头,可以关注我,或者添加我的微信号:wdwd348
点击了解更多,了解雅马哈金属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