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是知也
时间:2022-05-09 18:2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名师大讲堂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孔子的名言()()是知也
1.以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则语录讲的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当然也是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孔子认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诚恳老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是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加以隐瞒,不去向别人请教,在别人面前仍然不懂装懂,那他就是“大无知”太虚伪了。人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生下来就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晓古通今的人,人们都是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不断充实自己的,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才能不断进步。实事求是,历来是我党倡导的一贯作风,古老的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面对现实奋起直追,才能独领历史的风骚。否则我们若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那只能是被后人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淘汰。
来吧!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老老实实做学问,踏踏实实干事情,为迎接未来的挑战作准备吧!
----------------------
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 read.net
2.孔子的名言的一句是什么什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全句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的名言名句的解释】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释义】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也不学习,这种人是最下等的了.” 子曰:“吾十有五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4.孔子的名言;是智也的前一半是什么
首先纠正下,孔子名言中说的是“是知也”
【成语】知之为知之 【拼音】zhī zhī wéi zhī zhī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为: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女:同“汝”,你。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 【注释】知:第一个“知”和第六个是“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其余的都是“知道的意思”。 之:第一个“之”是代孔子的训言,其余的带事物。 以:是当成的意思,把仁爱当成自己的责任。 整句:有抱负有地位的人不可以心胸狭隘,意志力弱 . 当别人的谋者但不忠心,而:但是 看到有缺点的人,要反省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缺点,有就改正,没有就算!而:而且 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而:能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内容向导】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切不可不懂装懂。孔子这段话是对弟子子路讲的,一开始采用呼告、感叹的句式,以求听者的注意和重视,也说明了孔子对这一学习态度的极端重视。
5.孔子的名言有哪些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原文】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析】 这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论语品读系列之《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原来出自这里!
《论语》全文品读系列第七篇《述而》,全文共20篇492章,篇目较大,遂分20次发布,每次1篇,每篇都配有朗读音频及译文,和赏析。希望与大家一起学习践行孔子的伟大思想。看全文可关注本头条号,在文章列表看连载。
述而第七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 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 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4.子之燕(宴)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7.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 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10.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 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 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 成任务的人。”
1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 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12.子之所慎:齐、战、疾。
【译文】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13.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14.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 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 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1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 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6.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 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17.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译文】 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18.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 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19.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20.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 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22.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译文】 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23.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 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2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25.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 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 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26.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译文】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27.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译文】 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 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28.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絜己以进,与其絜也,不保其往也。”
【译文】(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 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 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29.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30.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译文】 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其作了个揖,请他走近 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 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 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31.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译文】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32.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译文】 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33.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 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34.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译文】 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 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35.子曰:“奢则不孙(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
【译文】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3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37.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
【赏析】
本篇共包括 37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 要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 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本章提出 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 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 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 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方法。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孔子在这篇里也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 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 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 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 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名师大讲堂】专注于优质教育信息和知识的学习分享。近期分享的国学系列已发布《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等经典的有声阅读和赏析,喜欢可关注我们,收看其他文章。
- 上一篇:有关联系的名言
- 下一篇:有创造性的名言(关于创造力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