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修身的名言与典故

时间:2022-05-09 19:3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 次 | 点击:

廉洁修身的名言与典故

1.廉洁修身的名言警句

一、王者若搜刮民脂民膏,无异于拦路抢劫的强盗。

出自:〔印度〕瓦鲁瓦尔:《古拉尔箴言·政事篇》

介绍:瓦鲁瓦尔(Tiru一valluvar,约公元一世纪)是印度古代著名的泰米尔族诗人、思想家和伦理哲学家。

二、当一个人用贪婪的眼光盯着官职的时候,腐败就会在他的行动中出现。

出自:〔美国〕杰弗逊:《致考克斯的信》

介绍:托马斯·杰斐逊(英语:Thomas 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1801年─1809年),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与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并称为美利坚开国三杰。

三、指安拉起誓,人生在世,能够保持廉洁、操守,便是最后的成功、胜利。

出自:〔阿拉伯〕:《一千零一夜·铜城和胆瓶的故事》

介绍:《一千零一夜》(tales from th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谭》。

四、国家健全就一切兴盛,国家腐败就一切完蛋。

出自:〔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

介绍:德谟克利特(希腊文:Δημόκριτος, 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出生在色雷斯海滨的阿布德拉的商业城市,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率先提出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

五、在这贪污的人世,罪恶的镀金的手也许可以把公道推开不顾,暴徒的赃物往往成为枉法的贿赂。

出自:〔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介绍: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2.求关于廉洁修身的经典故事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

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省委书记自定菜单 一九九六年初,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带省委调查组到花垣县进行调查时,随身带着一份自定菜单:一荤一素一汤。每到一地,他就亲手将菜单交给负责同志,反复叮嘱按菜单备餐就连元宵节那天,也不例外。

他的这一举动,极大地鞭策和鼓舞了当地的干部讲廉洁。

3.求关于廉洁修身的经典故事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省委书记自定菜单

一九九六年初,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带省委调查组到花垣县进行调查时,随身带着一份自定菜单:一荤一素一汤。每到一地,他就亲手将菜单交给负责同志,反复叮嘱按菜单备餐就连元宵节那天,也不例外。他的这一举动,极大地鞭策和鼓舞了当地的干部讲廉洁

4.有关于诚信立德,廉洁修身的名人名言

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出自先秦庄子《庄子·渔父》,意思是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2、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孔子《论语》,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孔子《论语》,意思是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与朋友交往,说话靠得住,要有信用。

4、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意思是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

5、出淤泥而不染

出淤泥而不染,常用于形容荷花的高洁。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有保持自身洁白,不同流合污之意。但“出淤泥而不染”更强调出污泥之意,强调环境污染,更显示其品格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诚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不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淤泥而不染

5.有关廉洁的名言故事

两袖清风

(释义)比喻为官清廉,除了两袖清风外一无所有。

〔故事〕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二十四岁中进士,不久就担任监察御史。他为官清廉,为人耿直,明宣宗很赏识他的才能,先后破格提拔他为河南、山西巡抚。于谦尽管身居高官,但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明宣宗去世以后,九岁的太子朱祈继位,就是明英宗。因皇帝年少,宦官王振专权。王振勾结内外官僚作威作福,大臣们都叫他“翁父”。

于谦看不惯他独揽朝政,从不逢迎他。为此,王振对于谦非常忌恨。当是外省官员进京朝见皇帝或办事,都要贿赂朝中权贵,否则寸步难行。于谦在担任巡抚从外地来京时,他的幕僚建议他买些蘑菇、绢帕、线香之类的土特产孝敬权贵。于谦从来不这样做,他甩了甩两只宽大的袖管,说:“我就带两袖清风!”

回到家里,他就写了一首题为《入京》的七绝诗。他在诗中写道: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6.有关廉洁的名言故事

两袖清风 (释义)比喻为官清廉,除了两袖清风外一无所有。

〔故事〕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二十四岁中进士,不久就担任监察御史。

他为官清廉,为人耿直,明宣宗很赏识他的才能,先后破格提拔他为河南、山西巡抚。于谦尽管身居高官,但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

明宣宗去世以后,九岁的太子朱祈继位,就是明英宗。因皇帝年少,宦官王振专权。

王振勾结内外官僚作威作福,大臣们都叫他“翁父”。 于谦看不惯他独揽朝政,从不逢迎他。

为此,王振对于谦非常忌恨。当是外省官员进京朝见皇帝或办事,都要贿赂朝中权贵,否则寸步难行。

于谦在担任巡抚从外地来京时,他的幕僚建议他买些蘑菇、绢帕、线香之类的土特产孝敬权贵。于谦从来不这样做,他甩了甩两只宽大的袖管,说:“我就带两袖清风!” 回到家里,他就写了一首题为《入京》的七绝诗。

他在诗中写道: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廉洁修身的名言与典故

盘点古代家训中的廉政文化名言警句,值得收藏

盘点古代家训中的廉政文化名言警句,值得收藏

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建设,重视良好家风的培养与传承。作为家风的重要载体,家训历来也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古代众多著名家训中,廉政文化是所强调的重要方面之一,至今仍值得学习和借鉴。

古代的家训,修身、立志是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家训,《辞源》的解释是:“家训言居家之道,以垂训子孙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训的形式较为广泛,如家令、家诫、家戒、家规等,其内容在家范、家礼、家约以及教子诗、示儿书、家书中也经常有所涉及。《尚书》有《诫伯禽》一篇,讲的是周公在其子伯禽前往外地上任前提出6点训示,主要内容是居安思危、谨慎做事等,这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家训。其后,家训文化一直绵延传承、长盛不衰,著名的如《章氏家训》《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袁氏世范》等,其中许多名言警句至今仍脍炙人口。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与立志。在古代的家训中,修身、立志是一项重要内容,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诫外甥书》中说:“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稍后的嵇康在《家诫》中强调“人无志,非人也”,他训导儿子:“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心济。”南北朝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明代王阳明在《示弟立志说》中也指出:“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儿女们从小立志,这是父母的心愿。所立之志,有的强调勤学成才,有的强调忠信笃敬,有的强调守身自律。西晋时羊祜在《诫子书》中说:“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颜氏家训》告诫子孙千万不要不学无术:“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宋朝时吕本中认为修身立志是未来做一名清廉官员的基础,他在《官箴》中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通过加强个人修养以省思慎独、克己自律,这是古代大多数人的共识,也是古代家训所强调的重要方面。

历代家训往往都提到勤俭持家

节俭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周易》说“君子以俭德辟难”,《墨子》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李商隐在《咏史》诗中说“成由勤俭破由奢”。历代的家训往往都会提到勤俭持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颜氏家训》强调:“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宋朝时倪思告诫后人:“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俭则可以传子孙。”明末时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为开篇,强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都体现出对子孙后代注重节俭、勤俭持家的要求和期望。

在古人看来,节俭不仅是家庭生活中的美德,而且可以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去看待。《逸周书》记载,周文王告诫儿子说:“厚德广惠,忠信爱人,君子之行。不为骄侈,不为靡泰,不淫于美。”唐太宗李世民在亲自撰写的《帝范》中说:“夫圣代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清朝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教谕子孙应当“清心寡欲”,认为这是保持基业长青的关键。

对于各级官员来说,养成节俭的生活作风还有助于廉洁从政。范仲淹以清廉为官著称,在他的教育下,儿子范纯仁也成为一名清廉的官员,范纯仁通过切身体会提出“惟俭可以助廉”。司马光在家训中告诫儿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袁氏世范》提醒子孙后代千万不要因奢靡而不量财力,认为那些都是“妄费”。晚清名臣丁宝桢告诫儿子:“家用务宜节省,肥浓易于致病,不如清淡之养人。华服适滋暴殄,不如布衣之适体。试看做官之家,奢侈无度者,究有几人可长久?”

古代家训更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中国人崇尚重义轻利,具体到为官从政,强调必须首先做到公私分明,不能假公济私、因公废私。战国时田稷担任齐国相,曾“受下吏之货金百镒”,母亲得知后告诫他“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田稷“惭而出,反其金,自归罪于宣王”。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晋朝时陶侃的身上,他曾是一名管理渔场的小吏,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家一坛干鱼化为己有,陶侃将这坛鱼送给母亲,母亲拒而不收,写信批评儿子公私不分:“以官物遗吾,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宋朝时,欧阳修的侄子欧阳通理在外为官,打算买一些当地出产朱砂送给叔父,欧阳修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写信批评侄子说:“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出自《增广贤文》,这部书里就汇集了许多古代的家训。古人不反对取利,但反对不择手段地逐利。明朝时庞尚鹏在《庞氏家训》中说:“田地财物,得之不以义,其子孙必不能享。古人造‘钱’字,一金二戈,盖言利少而害多,旁有劫夺之祸。其聚也,未必皆以善得之;故其散也,奔溃四出,亦岂能以善去,殃其身及其子孙。”清朝时吴汝纶作《谕儿书》,其中说道:“作官之钱,皆取之百姓,非好钱也,故好官必不爱钱,吾虽无德,岂愿以此等钱豢养汝曹、私妻子哉?”

公私分明才能拒腐防变,除此之外还要谨慎交友,这也是古代家训强调的重要方面。孔子教导学生:“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颜氏家训》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曾风行于唐宋之际的《太公家教》引荀子的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中国人重家国情怀,重视家庭教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家与国始终紧密相连,强调“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认为“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在这种家国同构的传统精神下,家风不仅是自家庭院之内的事,而且关联着整个天下,而绵延不断的家训文化也就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陈忠海(作者为文史学者)

流程编辑:王宏伟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