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名言昨日的世界

时间:2022-05-09 23:3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 评论: 次 | 点击:

茨威格名言昨日的世界

1.“宁可受苦而保持清醒,宁可忍受痛苦而思维,也胜似不进行思维”的

你好,这是出自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作品中的名言。

茨威格还有以下名言:

清楚明晰历来是思想的最高美德。 —— 《昨日的世界》

人们失去了宏伟远大的目标、没有准确的罗盘,没有精确的地图,只有一些残破的小船小心翼翼地来往于沿岸港湾之间,总得担心暴风雨的袭击和可怕的海盗的抢劫。 —— 《麦哲伦的功绩》

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在漫长的黑夜之后还能见得到朝霞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在漫长的黑夜之后还能见得到朝霞! ——《绝命书》

回答不周,请谅解!

2.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请问有谁看过

他是个经历过现代欧洲安宁假期的老人,同时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

他羞辱地成了“理性遭到最可怕的失败和野蛮在时代的编年史上取得最伟大胜利的见证人”。他在战争的绝望中只好以回忆抗争,在回忆中“表现我对时代、对人民、对灾难、对战争的全部看法”。

而这一看法,也可以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对战争表示憎恨,对胜利表示怀疑。茨威格最后说道:“战争的影子将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它的暗影大概也蒙住了这本书的某些章页。

可是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影子毕竟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和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这一切,不过都因为“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

3.《昨日的世界》(茨威格写的)简介,以及最精彩的部分和评析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的作者斯蒂芬—茨威格(Sreran Zweig,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扰太人家庭。

主要作品有《三大师传》《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心灵的焦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入的回忆》等。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20世纪20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和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本书中,作者以饱满真挚的感情、平实顺畅的文字叙述了他所认识的特定时期的各种人物,他亲身经历的社会政治事件,他对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的感受,记录了当时欧洲从一战前夜到二战欧洲危局的社会现实,批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同时穿插了作者各种细腻的心迹。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以其精致细腻的心理小说闻名于世,同时又以优美浑厚的传记作品享誉世界。他先后创作了十八部传记,这些作品涉及到人类思想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他笔下的人物既有饱含悲悯之情的文学大师,又有品格卑劣、上下其手的阴险政客,也有以良心反抗暴力的精神斗士,以血肉之躯探索世界未知领域的探险家等。

这些传记题材广泛、文笔清丽,折射理性又饱含激情,寄托了作家深切温暖的人性关怀和对欧洲人文精神的现代沉思。 读者总是习惯于在作品中寻找作家的心迹和意图。

作为20世纪三大传记家之一的茨威格,是否也会在他众多的传记作品中或隐或显地留下些许自我的印记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传记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透过作品可以深度把握作家的自我。以法国最著名的传记家莫洛亚为例,他认为“传记是一种表现的手段,传记家以此来迎合他自己本性中的秘密需要”。

莫洛亚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传记写作:“写《雪莱传》是为了表达自己青年时代的一种哲学理念和浪漫主义的感情,写《狄斯莱里传》则是为了表达一种民主的保守主义的政治教义。”以此类推,若是选一部最能体现茨威格传记风格的作品,则非《昨日的世界》莫属,因为这部自传体现了茨威格心中最强烈的本能愿望:保持自由。

自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需求。于茨威格而言,“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财富”。

在失去奥地利公民身份和禁止用自己的母语写作和出版后,茨威格怀着无比压抑和痛楚的心情创作了《昨日的世界》。在这部自传中,茨威格以真诚质朴的情感,深邃流畅的文笔记录了他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所认识的作家和艺术家,他置身其中的社会政治事件,他对那个独断专行的政局的失望,同时流露出各种细腻曲折的心路历程。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作品的创作时间是在作家辞世的前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部遗世之作对他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茨威格曾说:“在我的传记文学中,我不写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人物,而只写那些保持着崇高精神的人物。”

通读全文,我们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他对昨日美好的太平世界的留恋和缅怀,同时也可以觉察到他对现今专制狂热的非理性世界的痛心和失望,以及对未来自由、和平的理性世界的憧憬和向往。 在《昨日的世界》的开篇,茨威格首先把他热爱自由的天性归功于他父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甘于淡泊的性格。

出于同他父亲一样的那种内在自豪感,茨威格拒绝任何形式上的荣誉,他没接受过一枚勋章,一个头衔,或担任过某个协会的会长等。茨威格曾说他之所以在内心还感觉到自由,并把它看成唯一可靠的财产,就是得益于这种性格。

父亲的言传身教,自由的家庭环境启发诱导了茨威格自由天性的自然生长,家乡维也纳深厚的人文艺术气息也同时滋养着这位优秀的维也纳之子。然而,学校死板僵化的旧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让从小酷爱自由的茨威格深恶痛绝。

于是,我们看到了他因为自由而做出的最初反抗:为了争取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茨威格决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寻找精神的滋养,他和他的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用他们自己的方法,学习吸收外界自由进步的科学知识,从而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这种对自由的热切渴望一直延续到茨威格后来的大学生涯。

按茨威格的话说,他去柏林读大学,寻求的不是讲座也不是教授,而是一种更彻底的自由。大学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柏林锐意改革创新的社会氛围,大大满足了他一心向往的自由生活和知识诉求。

因此,当茨威格博士毕业后,他坚定而明确地将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锁定在文学创作上,这样他就同时保持了个人外在生活和内心生活两个方面的独立和自由。 在接下来的几章里,茨威格主要讲述了他人生中的一段黄金岁月。

出于对自由的无限渴望和文学创作的需要,他开始了历时十年的漫游旅行生活。从1904年到1914年,他几乎游遍了大半个欧洲,“渐渐成为一个欧洲人”。

他遍访欧洲各国文艺界的知识名流,与维尔哈伦、罗丹、罗曼·罗兰以及里尔克等名人密切往来,开拓和丰富了自己的眼界和学识,他们各人的品格修养和艺术气质给茨威格留下了深刻的。

4.茨威格的名言在那里有

● 幻想的天性富有永远年轻的秘密。

● 将人生投于赌博的赌徒,当他们胆敢妄为的时候,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自信,并且认为大胆的冒险是唯一的形式。 ● 她应该增进知识。

对安托瓦内特来说,的确到了认真读书的时候了。一天两小时不算太多,这会使她机灵些,让她在一天二十四个时的其余二十二小时中更有头脑。

● 每一个思想家,一待时机成熟,他的主要思想便不可避免地要寻找出口,其势就像扎刺寻找从化脓的手指上流出去;婴儿从母亲的子宫里寻求分娩;膨胀的果子寻求脱壳而出一样不可阻挡。 ● 有许多时候,最简单的和最无分歧的真理,在它能传播以前须伪装一下;最人道和最神圣的思想,得像小偷一样戴上假面具和面纱偷偷摸摸地从后门运出,因为前门有巡捕和当局的雇佣军们看守着。

● 为了培养坚不可摧的理想,人民需要特殊的艺术,特殊的场所,而主要是能在人民思想感情中引起反响的特殊作品。人民不应当觉得自己只是闯入一个思想陌生的世界的客人,而应当在这种艺术中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力量。

● 思想虽然没有实体的,也要有个支点,一失去支点它就开始乱滚,一团糟地围着自己转;思想也忍受不了这种空虚。 ● 在严格求实的探索已山穷水尽之处,却可以让想象展开翱翔的翅膀,发挥有益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也是可靠的作用。

● 宁可受苦而保持清醒,宁可忍受痛苦而思维,也胜似不进行思维。 ● 只想到开始,也要想到发展,而尤其是不能不想到结局。

● 他出卖了他的才能,做下文丐的工作,跟文学制造家合力生产,帮助造成舆论,变成了一个新闻界的妓女。 ● 她忘记了,或者不懂得,这种诽谤的毒液只要有一滴进入舆论的血液循环,就能像传染病毒似地繁殖起来,即使最高明的医生也对之无可奈何。

● 战争倒真的过去了,但贫困并没有结束。它不过是龟缩起来,被淹没在一大堆战后法令的密锣紧鼓声中,狡黠地悄悄躲进了那个由大把大把印油未干的钞票和公债券堆砌成的掩蔽所里罢了。

所以很快它就又钻了出来,瞪着黑洞洞的眼睛,张开血盆大口,饿虎扑羊一般吞掉战争沟中劫余的一点点渣滓。 ● 世上的暴君,若准备打一场战争,不到万事俱备,总是要侈谈和平的。

● 这批战后长大的十七八岁的女孩虽然长得不好,却并不安分并不是耐心等着男人看中她们。她们追求吃喝玩乐,觉得这是她们权利,而且追求得异常强烈,似乎她们不光要享受自己的青春,还要代替那几十万葬身战乱的青年补享青春的欢乐。

● 战争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玩弄了危险的词句,由于刺激了民族的热情。 ● 诽谤在大家眼皮底下突然成形,逐渐扩大,不断发展。

它扩展着自己的飞翔范围,一双巨大的翅膀扇起怒号的旋风,这旋风在隆隆的雷声中席卷一切,并把一切抛进它那不可抗拒的旋涡。直到最后,仿佛是出自天意,它变成了普遍的叫嚷,公开的喧嚣,憎恨与污辱的天下大合唱。

谁又能抵挡这样可怕的台风。 ● 肉太贵,黄油太贵,一双鞋太贵。

她克丽丝蒂娜呢,差不多连大气也不敢出,害怕空气是否也会太贵了。那些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似乎也被吓跑了,躲进囤积者的私窝,藏到哄抬物价者的巢穴里去了。

● 贫穷,不论是罪有应得还是命运不公,不论受穷的人是廉洁奉公还是人穷志短,别人见总要掩鼻而过。是的,贫穷的气味是不好闻的,就像一间位于楼房底层门窗通向狭窄不通风的天井的房间,就像不经常换洗的衣服那样一定会散发出污浊难闻的气味。

你自己就老是嗅到它,好像你我自身就是一滩臭水。 ● 一滴油不可能平息波涛汹涌的大海;一个针尖般大小的国家不可能让那些比她大千倍的国家永远俯首称臣。

● 尽管……说得天花乱坠,娓娓动听,但协定的双方都很清楚。他们的誓约并不高尚,这种誓约就像猫头鹰或蝙蝠一样见不得阳光。

● 钱腐蚀灵魂就像锈腐蚀铁一们。问题还不只在薪金。

经手现金的官员总要趁机中饱私囊。 ● 正是这种民族主义强迫民族和民族之间相互疏远。

它们很像森林中的树要,都想傲然独立,但在地下深处,它们的根却盘结交错,在地面上空,它们的枝叶却相互依偎。 名人名言● 一种教条一旦控制了国家机关,国家就会成为镇压的工具,并迅即建立恐怖统治。

任何言论,只要是向无限权力挑战的,都必须予以镇压,还要扼住那持异议的言者和作者的脖子。 ● 一个人如果老是居高临下地俯视世界,只是从皇帝的宝座人象牙塔的高处或从权力的顶峰俯视世界,那他只能看到阿谀奉承之徒的笑容和他们的危险的驯服。

● 永恒的进步从每一种制度那里所接受的仅仅是合乎需要的部分,而将限制自己的都抛弃掉,就像我们扔掉水果皮一样。 ● 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

5.茨威格昨日的世界大概内容,哪里有电子书

昨日的世界(Die Welt von Gestern)是一部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自传体文学作品。这本书写成于1939年至1941年间,是茨威格临终前被流放的最后几年里完成的。在茨威格离世以后,1942年,该书才得以在斯德哥尔摩面世。

在这部作品里,茨威格叙述了生平所经历的欧洲重大历史事件,并通过文字刻画了时代的氛围和大众的心态。

故事以叙述19世纪末生于维也纳的年轻犹太艺术家开始,跨越世纪之交,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叙述故事的同时,作者穿插了许多名人轶事,以第一人称的表述,赢取读者的亲切感。作品尝试以客观的心态描述当年欧洲的文化艺术,并通过“我”的看法呈现给读者。

关于在这部作品里,茨威格在多大程度上展现了自己的一生,仍存在争议。

6.除了斯蒂芬茨威格的自传《昨日的世界》,还有哪位作家写过关于他的

茨威格评传:伟大心灵的回声

茨威格评传--伟大心灵的回声/学思丛书(学思丛书) 作者:张玉书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206838[十位:7040206838] 定价:39.

其他茨威格传国内没有翻译,如弗里德利克等所写:

Books on Stefan Zweig

Elizabeth Allday, Stefan Zweig: A Critical Biography, J. Philip O'Hara, Inc., Chicago, 1972

Alberto Dines, Morte no Paraíso, a Tragédia de Stefan Zweig, Editora Nova Fronteira 1981, (rev. ed.) Editora Rocco 2004

Alberto Dines, Tod im Paradies. Die Tragödie des Stefan Zweig, Edition Büchergilde, 2006

Randolph J. Klawiter, Stefan Zweig. A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 Ariadne Press, Riverside, 1991

Donald A. Prater, European of Yesterday: A Biography of Stefan Zweig, Holes and Meier Publ., (rev. ed.) 2003

Marion Sonnenfeld (editor), The World of Yesterday's Humanist Today. Proceedings of the Stafan Zweig Symposium, texts by Alberto Dines, Randolph J. Klawiter, Leo Spitzer and Harry Zoh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3

Friderike Zweig, Stefan Zweig, Thomas Y. Crowell Company, 1946 (An account of his life by his first wife)

7.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的作品鉴赏

历史画卷茨威格的目的在于描绘他看到的世界,而不是描绘他自己。

他提到的人是对塑造这个世界做出贡献的人,而不是那些他认识的,遇见的“大人物”。全书重点放在他一生经历的各个时期的时代特点,可以视为他成长成功的不同时代背景,但是对于他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只作扼要的概述,只有极少数场景,略作描述,议论多于叙述,他个人的活动若隐若现,他身边的人物往往忽略不计。

弗里德里克的名字根本没有提及,只有在谈到高尔基时提到“我的妻子”,而在最后部分才提到他结过两次婚,绿蒂和其他朋友均未出现,主角似乎不是茨威格,而是1880--1939年这一段的欧洲历史。读者看到的是这一时期的历史画卷,事实和日期都很少,也不确切。

但是他成功地再现了这一时期的气氛和生活感觉,因此此书具有极不寻常的价值。尽管茨威格自称为欧洲人或者甚至是世界公民,但他对于自己业已失去的故国充满了深刻的怀念之情。

在《昨日的世界》结尾处,作者预言,新的时代到来将付出血的代价。“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但是还要经历多少地狱和炼狱啊。”

这些悲观低调的笔触正好说明他把1939年大战爆发视为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他的时代的结束。向昨日告别是否意味着他在向人生告别,未来已不再属于他。

这不是回忆的结束,而是生命的终结。全书最后谈到他已看到另一场大战,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

“但是每个阴影说到底也是光明之子,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战争与和平,兴盛与衰败的人,才算真正生活过了。”这一段话的基调是昂扬的积极的,令人振奋的。

所以换个角度来看问题:那些摧毁昨日世界的暴力并不代表人类的未来。人们从他的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它们的破坏性,从而产生反击这股凶残暴力的坚强意志,拯救人类于危亡之中。

这本书的积极意义就在这里。茨威格的自传《昨日的世界》实际上是一份详细的绝命书。

他在回顾一生时描写了那个昨天的世界,他自己就属于这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作为作家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触动人们的感情。

而在这现实世界里,他感到无能为力。脑力劳动之所以是他的最高的乐趣,乃是因为他通过脑力劳动可以影响人们。

如今既然无从影响人们,也就生不如死了。他在流亡期间物质上的优越条件,物质毕竟不是决定一个人幸福还是不幸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茨威格身在国外,没有受到他的亲友遭到的厄运,但是因为去国离家,成为无家可归、四海飘零的流亡者,内心也受着折磨。他那敏感的心灵既承担着自己的痛苦,也分担着在祖国备受迫害的亲友同胞的忧患。

于是他感到心力交瘁。这不是外在的肉体的疲劳,而是来自内心的心灵上的疲惫。

犹太问题在《昨日的世界》里,茨威格主要思考了长期以来解决犹太人问题的三种途径:与所在国的民族进行融合;独立建国;世界主义,首先是欧洲主义。然而合理解决犹太人问题的三条道路都没有走通,而希特勒解决犹太人问题的途径则是彻底从肉体上消灭犹太人。

二战期间,犹太人的悲惨命运达到了顶峰,有大约600万犹太人被纳粹德国杀害。犹太人是“那场世界性的悲剧中真正的牺牲品,他们在任何地方都是牺牲品”。

那么,犹太人为什么会招致这样的命运?茨威格也在《昨日的世界》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主要将之归因于犹太人在知识和物质财富上的成功:“由于大量的犹太人从事知识分子的职业,在犹太人中占了过多的比例,这种进入知识阶层的做法,也就像以前只着眼于物质利益时一样,又给犹太民族带了深重灾难。这种永远自相矛盾的无所适从大概是犹太人命中注定的吧。”

茨威格在诗、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等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而该书显著之处有对适逢人类动荡不安的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文化名人心灵的细致描摹,对人类历史和故乡旧友的深情缅怀与追忆逝水年华的隽永文学相得益彰,对各种匪夷所思的人生遭际和被常识掩盖下的历史细微深处的大胆揭露,对和平、理性、人道的急切渴望和面对人类疯狂战争的刺痛心扉和恐惧。《昨日的世界》的副标题是: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回忆录,因为书中主观感情的抒发,远远超过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作者以诗人的感情,小说家的技巧来再现历史,融哲理于抒情,使历史事件变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书中写的尽是“回忆”,透过这些回忆,展示了当时欧洲文化中心维也纳的时代风貌,记录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动荡的欧洲社会,披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逸事,揭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描绘了他们的音容笑貌,同时穿插着茨威格自己的各种心迹:欢乐、兴奋,忧愁、哀伤。

但全书总的基调充满悲情,因为茨威格是在“怀着绝望的心情”回忆过去。

茨威格名言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经典语录49句,每个人都在演戏,可谁也没有欺骗谁~

茨威格经典语录49句,每个人都在演戏,可谁也没有欺骗谁~

斯·茨威格(1881一1942),奥地利作家。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德国法西斯上台后,流亡英国和巴西,后与妻子在巴西自杀。一生著作甚丰,体裁多样,尤为擅长人物传记和中篇小说,被誉为中篇小说圣手。其作品多侧重心理分析。

下面是整理的茨威格语录,赶快品读吧~

1.安静有时最有力量。正如一只装满液体的瓶子,摇晃过后,一旦安放在桌子上就会出现沉淀物。人也是如此,经过动乱后的冷静思考,可以凸现出人性中不为人知的潜藏部分。

2.你是我的一切,而别人只不过是从我生命边上轻轻擦过的路人。

3.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4.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置身于人群之中,却又得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事了。

5.同情有点像吗啡,它起初对于痛苦确是最有效的解救和治疗的灵药,但如果不知道使用的分量和停止界限,它就会变成最可怕的毒物。

6.你没有认出我来,那时候没有,永远,你永远也没有认出我来。亲爱的,我怎么来向你描述那一瞬间的失望呢——当时我是第一次遭受到没有被你认出来的命运啊,这种命运贯穿在我的一生中,并且还带着它离开人世;没有被你认出来,一直还没有被你认出来。

茨威格经典语录49句,每个人都在演戏,可谁也没有欺骗谁~

7.不久之后,我就准确无误地认出每一个象棋大师下棋时的个人特点,就像读诗人的诗,只消读几行就能断定作者是谁一样。开头的时候,下棋不过是为了消磨时间,现在变成一种享受,阿廖欣、拉斯克、博戈留勃夫、塔尔塔柯威尔,这些伟大的棋艺战略家们,都像亲爱的朋友一样,走近我孤独的小天地里。《象棋的故事》

8.有先于死亡的死,也有超出一个人生活界限的生。我们和虚无的真正分办界线,不是死亡,而是活动的停止。

9.女人拒绝异性的追求,是先天性的特权,即使拒绝了一个最热烈爱情,也不会被认为残酷,但是,如果命运女神乱了安排,让女人打破了羞怯的本性,不顾一切地向一个并无把握的异性献出她的热爱,而对方表示着冷淡和拒绝时,那结果就不堪设想了。男人拒绝女人的追求,等于损伤她的最高贵的自尊。

10.勇敢是处于逆境时的光芒。

11.宁可受苦而保持清醒,宁可忍受痛苦而思维,也胜似不进行思维。

12.同情是把两面有刃的利刀,不会使用的人最好别动手。《同情的罪》

13.因为你喜欢的只是轻松自在,嬉戏玩耍,怡然自得,你深怕干预别人的命运。你喜欢对所有的女人,像蜜蜂采花似的对世界滥施爱情,而不愿作出任何牺牲。

14.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所察觉的爱情! 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热情奔放……

15.一个平庸之辈能抓住机缘使自己平步青云,这是很难得的。因为伟大的事业降临到渺小人物的身上,仅仅是短暂的瞬间。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决不会再恩赐第二遍。

16.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滑铁卢的一分钟》

17.出于喜爱世界而疏远世界,出于对真实的热情而显得不真实。《三大师传》

18.一个女人,即使她心里火烧火辣的,想委身于人,但是她们通常总要否认自己有这种打算,还要装出一副惊恐万状或者怒不可遏的样子,非等男人再三恳求,说一通弥天大谎,赌咒发誓和作出种种许诺,这才愿意平息下来。

19.幻想的天性富有永远年轻的秘密。

茨威格经典语录49句,每个人都在演戏,可谁也没有欺骗谁~

20.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热情集聚起来,其他的人在社交活动中早已滥用了自己的感情,和人亲切交往中早已把感情消磨殆尽。他们经常听人谈论爱情,在小说里常常读到爱情,他们知道,爱情乃是人们共同的命运。他们玩弄爱情,就像摆弄一个玩具,他们夸耀自己恋爱的经历,就象男孩抽了第一支香烟而洋洋得意。

21.对我来说,这不是什么牺牲,因为大家通常称之为名誉、耻辱的东西,对我来说全是空的:你不爱我,而我的身子又只属于你一个人,既然这样,那么我的身子不管做出什么事来,我也觉得是无所谓的了。

22.一个人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人生科学研究的使命。《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23.只想到开始,也要想到发展,而尤其是不能不想到结局。

24.命运即使对它最喜爱的宠儿也不是永远慷慨无度的。《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25.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不想叫你了,我去了,你连我的名字、我的面容都不知道。我死得很轻松,因为你在远处是不会感觉到的。倘若我的死会使你感到痛苦,那我就不会死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6.人变老其实并不意味别的,只意味着不再对往事感到害怕。

27.除了你再也没有一个我可以爱的人了。但是你是我的什么人呢,你从来也没有认出过我,你从我身边走过,就像从一条河边走过,你踩在我的身上,就像踩在了一块石头上面,你总是走啊,走啊,不停地向前走着,却叫我在等待中逝去了一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8.思想虽然没有实体的,也要有个支点,一失去支点它就开始乱滚,一团糟地围着自己转;思想也忍受不了这种空虚。

29.我们的道路常常偏离我们的愿望,而且非常的莫名其妙和没有道理,但他最终还是会把我们引向我们自己看不见的目标。

30.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的标志。

31.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像尖刺般狠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32.在我的心灵还没有清醒地理解这危险之时,我的身体已经拒绝了这猝然的拥抱。我们的本能总比我们清醒的思想更加明白事理。《心灵的焦灼》

33.我素来感兴趣的就是各种有偏执狂的人,即于某种单一的思想不能自拔的人,因为一个人用来局限自己的范围愈狭小,他在一定意义上就愈接近于无限。《象棋的故事》

34.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违背众人循规蹈矩的设想,他就会害怕众人……一切不符合人们狭隘的、所谓正常的思路的行为始而使人好奇,继而使人产生恶意……《心灵的焦灼》

35.每个人在对方面前都在演戏,可是谁也没有欺骗谁。《昨日之旅》

36.同情当然是件好事!但是,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只有下决心走到底,直到最终的痛苦的结局,只有怀着巨大的耐心,才能帮助别人。只有决心做出自我牺牲,只有这样,才能助人!《心灵的焦灼》

37.一旦一个人只依靠自己孤独地生活,那么这种习惯于懒散的公共生活将失去任何支撑,如果微不足道然而必不可少的感觉没有了熟悉的养料,所有感官将会起来造反,而独处将会骤然变成神经质的自我敌视,会没完没了地感觉时间压在自己的身上,没有了自己习惯的使命,流淌的时间也失去了任何意义。《恐惧》

茨威格经典语录49句,每个人都在演戏,可谁也没有欺骗谁~

38.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

39.上世纪最最聪明的人尼采曾经写上了这句可怕的话:最好不要做身患不治之症者的医生。在尼采交给我们解析的那些前后矛盾、内容危险的句子里面,这差不多是最最错误的一句话了。实际上正好反其道而行之才对啊。我要说,要做医生,恰好要做身患不治者的医生,甚至要进一步;一个医生如果一开头就接受了“无法治愈”这个概念,他就抛弃了自己的使命,临战之前已经缴械投降。

40.一个人的羞耻心在基本一点上被刺痛,那么,它的余波会在不知不觉中迅速传到全身哪怕最远处的神经末梢,只要轻轻一碰,偶尔一想,都能使一度感到羞愧的人重新感到数倍于前的痛楚。

41.我成天忙碌,但并不感到疲劳。因为下象棋有这样一种奇妙的优点:把全部脑力集中在一个局限得很狭窄的活动范围内,即使拼命用脑思索,也不会使人脑子萎缩,相反,只会使脑子更加灵活,更有活力。《象棋的故事》

42.每一种新的认识都可以使年轻人精神振奋,只要一旦受到某种感情的鼓舞,他就可以从中取之不尽,这正是青春的意义。《心灵的焦灼》

43.于是他们两个又面对面地坐着,相顾无言,只有他们的眼睛在彼此亲吻。《昨日之旅》

44.有许多时候,最简单的和最无分歧的真理,在它能传播以前须伪装一下;最人道和最神圣的思想,得像小偷一样戴上假面具和面纱偷偷摸摸地从后门运出,因为前门有巡捕和当局的雇佣军们看守着。

茨威格经典语录49句,每个人都在演戏,可谁也没有欺骗谁~

45.我的心紧张得像根琴弦,你一出现,它就颤个不停。我的心始终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动;可你对此毫无感觉,就像你口袋里装了怀表,你对它的绷紧的发条没有感觉一样。这根发条在暗中耐心地数着你的钟点,计算着你的时间,以它听不见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你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46.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

47.“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48.不傲慢地不屑一顾,不放肆地掉头而去,而要设法去注视,去认识。然后对不该归我们的,就胸有成竹地拒绝;而我们不可缺少的,就胸有成竹地拿来。

49.世间一切伟大的壮举总是默默完成的,世间一切智者总是深谋远略。​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