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乡名言
时间:2022-05-10 00:0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泽光书院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别乡名言
1. 关于思乡的名言,不要诗句
关于思乡的名言,很难排除众多的诗句。请参看:
●故土难离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唐·王建)
●穷家难舍,热土难离
●求人不如求己,他乡不如故乡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汉·王粲)
●饮水者怀其源(南北朝·庚信)
●瞻云望鸟道,对柳忆家园(南北朝·阴坚)
●青山明月梦中看(唐·王昌龄)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唐·赵嘏)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宋·张咏)
●百年为客老,一念爱乡深(宋·刘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本山牛,只吃本山草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宁恶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西游记)
●他乡不似故乡亲(东周列国志)
●月是故乡明
●到处青山山有树,如何偏起故乡情(元·廖大奎)
●人出生在哪里,哪里就最珍贵(柯尔克孜族)
●家乡的水是仙水,家乡的土是金子(蒙古)
●一个人绝不应忘记最初哺育自己的那块土地(苏联)
●在异乡看到故乡的乌鸦也感到高兴(苏联)
●喝到故乡水,想起故乡人(日本)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唐·李白)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唐·杜甫)
●万里归心对月明(唐·卢轮)
●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唐·灵澈)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唐·柳宗元)
●十年流水见归心(唐·罗隐)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宋·柳永)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赏归心生羽翼(宋·柳永)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宋·秦观)
●乐事渐随花共减,归心长与雁相先(金·元好问)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南北朝·谢眺)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唐·杜甫)
●还家万里梦,为客无更愁(唐·张渭)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宋·李觏)
●临流多自美,况还故乡(南北朝·刘孝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攻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
●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唐·元稹)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鸟飞反故乡,孤死必首丘(战国·屈原)
●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汉·应汤)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三国·曹操)
●树高万丈,落叶归根
●天涯迁客,海外思归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口音是语言的核心,它使语言具有情感的真实感(卢梭)
●少小离家才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方言是籍贯的护照(日本)
●乡音是一地的标志(日本)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都德)
2. 有关家乡的名言警句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作》升腾的朝阳
游弋在
芙蓉飘香的小巷
沉睡的古城从青石板上惊醒了
喧嚣
沸腾了它幽深幽深的
目光
一个奇迹 从历史的折页里走出
从古老涉水的村落
到今时旱码头的辉煌
有多少情感在这里饱满成一种信念
有多少岁月的积淀在这里溯源而上
周村——
我的家乡
今生今世 我魂牵梦系的家乡!
你是鲁中夺目的明珠呵
三千年的积尘
不曾湮灭你璀璨的光芒
你是商都孕育的奇葩呵
一百年的风霜
哺育滋养你 更加茁壮
凤山巍巍
淦水汤汤
日月穿梭中
有多少文明
在这里荟萃 交织 碰撞
看
机梭飞舞
织成一幅幅华美的画卷 溢彩流光
听
钟鼓嘹亮
奏响一曲曲绚丽的乐章 宏伟雄壮
还有
还有北极阁前
一碑今日无税的流芳
还有 还有蝴蝶松下
一庭聊斋遗韵的悠扬
也有过沉寂呵
你曾在彷徨中
将涌流的热血沉淀成一杯无语的醇香
然而
当春风化雨的号角吹起
刹那间 你又挺起了奋发不屈的脊梁
蓝天碧水
花开草长
山河锦绣
百业兴旺
繁荣 发展 文明 开放
这方意气风发的热土呵
处处翻卷着腾飞的巨浪!
岁月悠悠
风华激荡
周村
我的家乡
你依然用不息用永恒 坚持着耕耘
用执着用坚强
收获着希望
你用勤劳用智慧
将一种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
砥砺成一种奋进一种支撑一种 信仰
周村
我多想将你的丰美你的富饶
车载斗量
啊,我的周村
我的家乡
让我们放声为你歌唱
辉 煌 周 村
3. 思乡的名言
●穷家难舍,热土难离
●求人不如求己,他乡不如故乡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汉·王粲)
●饮水者怀其源(南北朝·庚信)
●瞻云望鸟道,对柳忆家园(南北朝·阴坚)
●青山明月梦中看(唐·王昌龄)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唐·赵嘏)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宋·张咏)
●百年为客老,一念爱乡深(宋·刘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本山牛,只吃本山草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宁恶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西游记)
●他乡不似故乡亲(东周列国志)
●月是故乡明
●到处青山山有树,如何偏起故乡情(元·廖大奎)
●人出生在哪里,哪里就最珍贵(柯尔克孜族)
●家乡的水是仙水,家乡的土是金子(蒙古)
●一个人绝不应忘记最初哺育自己的那块土地(苏联)
●在异乡看到故乡的乌鸦也感到高兴(苏联)
●喝到故乡水,想起故乡人(日本)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唐·李白)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唐·杜甫)
●万里归心对月明(唐·卢轮)
●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唐·灵澈)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唐·柳宗元)
●十年流水见归心(唐·罗隐)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宋·柳永)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赏归心生羽翼(宋·柳永)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宋·秦观)
●乐事渐随花共减,归心长与雁相先(金·元好问)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南北朝·谢眺)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唐·杜甫)
●还家万里梦,为客无更愁(唐·张渭)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宋·李觏)
●临流多自美,况还故乡(南北朝·刘孝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攻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
●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唐·元稹)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鸟飞反故乡,孤死必首丘(战国·屈原)
●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汉·应汤)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三国·曹操)
●树高万丈,落叶归根
●天涯迁客,海外思归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口音是语言的核心,它使语言具有情感的真实感(卢梭)
●少小离家才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方言是籍贯的护照(日本)
●乡音是一地的标志(日本)
4. 关于家乡的名言名句有那些
他乡不似故乡亲。
——明代作家 余邵鱼 《东周列国志》 故乡名言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 《菩萨蛮》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唐代诗人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朝来入忘树,孤客最先闻。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秋风引》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代诗人 李白 《渡荆门送别》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代诗人 杜甫的祖父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代诗人 杜甫 《月夜忆舍弟》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送惠勤归余杭》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
——清代学者 沈受宏 《客晓》 故乡名言。
5. 别云间名句及赏析
别云间 ---明.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名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赏析: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正如诗人在《狱中上母书》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注释 、译文和赏析
《朱子治家格言》又名 《朱子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纯。
一提到朱子,很多人第一反应就会想到朱熹,然而《朱子治家格言》虽然也叫做《朱子家训》,但是有别于朱熹的家训,朱熹也有一篇朱子家训,不过此朱子非彼朱子,朱子治家格言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朱用纯,虽然名气不如朱熹,但是仅就两篇家训而言,论知名度,流传度,经典程度而言,朱用纯的这篇治家格言,远胜朱熹十万八千里。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63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一本634字的经典家训,影响了国人几百年。
【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注释】
〔1〕庭除:厅堂院落。 〔2〕昏:天刚黑时。 〔3〕物力:可供使用的物资。 〔4〕未雨而绸缪(móu 音谋):语出《诗经·豳风·鸱》“迨天之未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后比喻事先做好工作。 〔5〕自奉:自己日常生活的供给或消费。 〔6〕宴客:宴请宾客。留连:乐而忘返或依恋不舍。 〔7〕质:质朴、朴素。 〔8〕瓦缶:泥制的盆罐,指粗劣的餐具。 〔9〕约:少,简约。 〔10〕珍羞:贵重珍奇的食品。 〔11〕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泛指穿堂入室、搬弄是非的妇女。 〔12〕经书:儒家经典著作。 〔13〕义方:做人的正道。多指家教。 〔14〕乖舛:违背,差错。 〔15〕分多润寡:富有的周济贫穷的。 〔16〕厚奁:丰厚的嫁妆。 〔17〕莫甚:指没有比此更严重了。 〔18〕乖僻自是:执拗孤僻,自以为是。 〔19〕颓惰自甘:颓废怠惰,自甘情愿。 〔20〕狎昵恶少:亲昵品行恶劣的浪荡青年。 〔21〕屈志老成:曲意迁就年高有德者。 〔22〕谮(zèn 音怎,去声)诉:进诉谗言,说人坏话。 〔23〕施惠:给人以恩惠。 〔24〕匿怨:对人怀恨在心,面上却无表露。 〔25〕饔飧:早餐和晚餐。 〔26〕国课:公家的钱粮课赋。 〔27〕囊橐(tuó 音驮):口袋。 〔28〕科第:科举考试。 〔29〕身家:自身和家庭。 〔30〕庶乎近焉:差不多便近于是个好人了。
【译文】
天刚亮时就起床,打扫庭院,不论室内、屋外都要整齐清洁;天黑了就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晚上睡觉前关锁门窗,一定要亲自检查。不论是一粒饭或一口粥,都要想到它得来很不容易,粒粒都是农夫辛勤耕耘的结果;纵然是半丝半缕的布匹,也要珍惜物力制造的艰难。(惜福与修福同样重要)
凡事应该事先做好准备,不要等到下雨了,才想到要修补房子;口渴了才想到要挖井取水。至于自已常生活所需,应力求节俭朴素不要浪费。参加宴会时,餐会结束了就回家,千万不要沉迷在宴席热闹的气氛中,捨不得离去。日常学用的餐具,只要实用干净就好,即使是很普通的瓦罐、碗盘,也胜过价格昂贵如金似玉、却不实用的器皿;饮食要合乎自然简单、营养均衡与卫生三个原则,不能偏食,即便是自家菜园里种植的普通蔬菜,也胜过稀有珍贵的佳肴(山珍海味不易消化)。不要建筑华丽的豪宅,不要图谋肥沃的土地,一心一意希求累积财产。
行为不端正,好说是非,喜欢挑拨离间的人就是三姑六婆,也是淫乱偷盗的媒介;婢女美丽侍妾妖艳,并非闺房之福。选用做事的仆人,不要选择外貌俊美的(又不是选美),妻妾最忌浓妆艳抹,争奇门艳。(容易争风吃醋,竞相奢华,醇成家祸。)
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当饮水思源常念祖宗之德,逢年过节祭祖时,一定要心存诚敬;子孙即使再愚笨,也不能不教导他读经,更应该给他机会,让他接受圣贤的教诲。立身处世务必节俭朴素;教育子女要因材施教,使用适当的方法,更要合乎义理。不要贪图意外(侥幸)之财,饮酒要有节制不可过量(酒能乱性,酒醉醇灾,时有所闻,不可不慎!)。与肩挑货物的小贩交易,应当体恤他们靠体力谋生不易,不要斤斤计较,贪小便宜;看见生活穷苦的亲戚或邻居,必须温和地给予关怀和照顾。
以居心刻薄(现实、势利)创业起家者,其福报享受绝无长久的道理,违背伦常道德的家庭(父不父,子不子),很快就会导致衰败灭亡。兄弟叔侄等至亲,在财物的分配,须帮助孤寡者多分一些,长幼有序内外责任要分别清楚,家规须严谨分明,执行要严格认真。听信不明理的妻子所说的话,因而造成父子、兄弟之间亲情失和,甚至分离,不是大丈夫应有的作为?过份重视钱财,却亏待父母,即是不孝,没有资格为人之子。嫁女儿选女婿要注重品德,不要贪图金钱物质的享受,索取丰厚的聘礼,娶媳妇应该寻求贤淑女子,不要计较嫁妆丰盛与否。(女子贤淑才能相夫教子,协助丈夫成家立业)。
见到有钱、有势的人家,就表现出巴结奉承的样子,是可耻的行为;遇到贫穷的人,就摆出轻视骄傲的样子,这种行为最是低贱。在乡(族)里要避免与人争斗甚至打官司,打官司到最后都没有好结果;(既劳民伤财,又失和气。)待人处事应避免多话,因为言多必失(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要避免因多话而伤人)。不要倚仗势力欺凌孤儿寡妇;不要贪图口腹之欲(贪吃),而任意杀害动物。性情古怪、孤僻又不合群,还自以为是的人,错误和后悔的事必定很多;颓废消沉自甘堕落的人,难以成就事业。
喜欢亲近不良少年,结交流氓,日子久了,必定受到连累;与老成持重,能够约束自已(管理情绪)的人为友,遇到急难时,就可以得到他的指导与帮助。
轻易听信他人的议论,未经查证,怎么知道不是对方藉机诬陷,挑拨离间呢?应当忍耐,再三思量、查证,以明辨是非、善恶;因事与人相争,怎么知道不是自已的错?必须平心静气地想清楚,不要意气用事。帮助别人的好事,不要记在心上;接受别人的恩惠不能忘怀,要常存报答之心。凡事不要做过头了,应适可而止,要记取[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得意之时,要懂得谦让,不可以沾沾自喜,执著、捨不得放下。
人家有喜庆,应该诚心祝福,不可以嫉妒(量大福大);人家遭遇不幸时,应当同情怜悯,不可幸灾乐祸。做善事希望人家看见,不是真善;做坏事怕人家知道,便是大恶。见到美色而与起淫欲的念头,要小心自已的妻女也会遭到同样的外境;把怨恨藏在内心,外表装作若无其事,却暗中害人,是最损阴德的事,灾祸将会连累到子孙。只要一家人能够和睦相处、平安顺利的过日子,虽然三餐不继,也觉得幸福快乐;该纳的税早目缴完,即使口袋毫无剩余,依然心安理得欢喜自在。
读书志在学习圣贤,做官能把思放在国家百姓身上;谨守本分,安于命运不妄求,一切顺乎时局、天理而行。能够做到这样,差不多就可以接近圣贤的境界了。
【赏析】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化,这其中,家训无疑是一朵奇葩。家训又称庭训、庭诰、家范、家诫等,是长辈垂诫子孙后代,用以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及社会人际关系的言行准则。家训取材广泛,或剪辑经典,或采撷百家,或阐发前人教诲,或总结切身体验,熔铸成文朴义实的精炼语言,堪称治家从学、立身处世的指南。
早期的家训著述,大多保存在一些子书、史传、文集之中,如周公的《戒伯禽》、管仲的《弟子职》、司马谈的《遗训》、诸葛亮的《诫子书》等。其特点是语言精粹,发人深省,但篇幅短小、内容较为简略。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首部家训专著,宋人陈振孙称:“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直斋书录解题》)其教育对象,已从具体的人和事扩展为整个家族和子孙后代。此后,家训著作层出不穷,其著者如唐李世民的《帝范》、柳的《柳氏家训》、宋司马光的《家范》、袁采的《世范》、明庞尚鹏的《庞氏家训》等,五彩缤纷,蔚为大观。
明清是家训著述的繁盛时期,而朱用纯的《治家格言》便是这一时期的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名作。虽然全篇只有五百多字,但由于选裁精当,意赅语浅,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流传甚广。
《治家格言》的思想内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勤劳俭约。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一个人来说,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勤俭都是必须具备的品质。在历史上,早在远古时期,就有大禹治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传说;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也载有“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之语。朱用纯继承了先人的这一思想并有所发挥,文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其深刻隽永、通俗易记而脍炙人口,成为家喻户晓的警句。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羞”等,也给人教益良多。
二是正直朴实。诸如“居身务期质朴”,“勿贪意外之财”,“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见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施惠无念,受恩莫忘”等句,均属此类。诚实质朴,崇德尚义,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本篇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是和睦安顺。古语云:“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正确地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互敬互让,和睦相处,对维持家庭的和谐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作者指出:“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并进一步提出处理家庭关系的一些原则,如“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妇求淑女,勿计厚奁”,“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等等,反映了一种重亲情、轻钱财和严己宽人、与人为善的思想。
四是读书明理。“学而优则仕”是孔子为读书人规定的一种行为模式,旨在学以致用,救济苍生,并非是说读了书就一定要做官。但士子中的不少人却歪曲孔子的思想,将金榜题名、高官厚禄作为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惟一追求。朱用纯不赞同这种思想,他认为书固然是要读的,“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但“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就指明了学习的目的,将读书与做人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是颇有见地的。
《治家格言》注重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和教育子孙,许多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时代的局限,一些提法,如“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等等,与当今的时代精神已格格不入。因此,注意汲取我国古代家训中积极向上的、民主性的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
朱柏庐,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昆山玉山人。明诸生。
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昼夜恸哭,痛不欲生。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因敬仰晋人王裒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
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他坚辞不应博学鸿儒科,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康熙三十七年染疾,临终前遗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困衡录》、《愧讷集》、《春秋五传酌解》、《毋欺录》等。其《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流传很广。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子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句,尤股炙人口。
【结语】
作家马伯庸曾在他的古董系小说里,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的,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一个家庭的家风,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动产。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让思想充实生活。谢谢您的阅读!衷心感谢来自网络的被采信息源!我们注重于分享,如有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