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的名言
时间:2022-05-10 01:1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小播读书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心无旁骛的名言
1.有关专心的名言
成功的秘笈,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心无旁鹫,专心做事做人……
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
苏轼 “不一于汝,而二于物”:人做事心要专一,才不至于被突然事变所左右。
心无旁骛 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心无二用 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做自在人 .
虚壹而静 .
发愤忘食,乐已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三心二意,得不偿失。
契而舍之,朽木不折;契而不摄,金石可镂.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一个人对于人生愈有经验,对工作就愈专心。 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在能力或技术方面,并不一定有很显著的差异,如果能力相等的话,当然专心的人必定获胜。只要做事专心一意,他必定胜过能力虽强,但用心不专的人。 ——姚乐丝·卡内基
铁杵成针,水滴石穿,惟认真坚持所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个人做事如果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牛顿)
2.心无旁骛 一句
心无旁骛 一句心无旁骛xīn wú páng wù[释义] 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
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旁:另外的;骛:追求。
[语出] 冰心《谈信纸信封》:“有不少人像我一样;在写信的时候;喜欢在一张白纸;或是只带着道道的纸上;不受拘束地;心无旁骛地抒写下去的。”[辨形] 骛;不能写作“鹜”。
[近义] 心无二用 专心致志[反义] 三心二意 魂不守舍[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例句] 照这样说来他应当是潜心戏内;~的;但有两次他忍耐不住观众起哄。
3.有关专心的名言
1、认真的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 ———童第周
2、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 ———蔡元培
3、只要有一种无穷的自信充满了心灵,再凭着坚强的意志和独立不羁的才智,总有一天会成功的。——莫泊桑
4、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会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神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歌德
5、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战国《荀子 劝学》
译文:眼睛不能同时看清楚两样东西,耳朵不能同时听清楚两种声音。一心不能二用,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否则顾此失彼一无所获。
6、学贵专,不以泛滥为贤。 ——明代程颐《名人名言大全》
译文:学习贵有专攻,而不以漫无目标地涉猎为可贵。
7、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宋代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译文:不把精神集中一件事情就不能专心,不能专心就不会有所成就。告诫人门学习要专一。
4.“心无旁骛”的下一句是什么
心无旁骛,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意思:心无旁骛是一个汉语成语,读(xīn wú páng wù),心中没有另外的杂念。形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也形容专心致志,心思集中。水滴石穿的滴是滴落的意思,穿是洞穿的意思。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可能成功。
用法:作谓语、主谓式;褒义词;做定语、状语; 指精神集中。
扩展资料:
1、含义:集中精神,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就能把事情做好,水一直滴在石头上,日积月累就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精神集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绵薄之力同样能完成很难完成的事。也比与只要有恒心毅力,不断地坚持努力,就能成功。
2、心无旁骛(xin wu pang wu)的近义词有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反义词有三心二意、魂不守舍等;它出自冰心姐姐的《谈信纸信封》。
3、水滴石穿近义词有磨杵成针、绳锯木断等;反义词有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等;它出自《汉书·枚乘传》。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心无旁骛
庄子名言:“凡外重者内拙”,不是你不够聪明,是你想得太多
在《国语·周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周幽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780年,西周多地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西周的都城[hào]镐京发生大地震,引发了泾、渭、洛三条河流也发生了地震。当时一位智者伯阳父说:周朝就要衰亡了。他说,之前伊川、洛水枯竭,于是夏朝亡国了;之前黄河断流干枯,商朝很快就灭亡了。而今天三川都发生了地震,这是周朝气数将尽了,果然9年之后,西周灭亡,周幽王成了西周朝最后一代君王。
为什么伯阳父能洞悉未来,因为伯阳父是一个至诚的人,《中庸》中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达到至诚的境界,就能洞悉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此就能预知未来的吉凶祸福、兴亡盛衰。
《中庸》第26章说:“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这里的“一言”就是“至诚”,中庸说,天地运行之道,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诚”,诚就是专心不二,这样就能使万物自在生长繁育,具有神奇的不可估量的力量。为什么至诚可以洞悉事物变化的趋势?这当然并非因为迷信或者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而是因为,一个至诚的人本身就在趋势中,完全融入了趋势中,所以能洞悉事物的变化。
就像上期内容中我们的思想实验,我们说,一个人不管是站到岸边,坐在船上,或者潜入水中,都无法完全感知到水的本性,因为你和水并没有合二为一,而唯有把自己变成一滴水融入江海,做到和水合二为一,你就是水,水就是你,这个时候,你才能深刻感知到水的本性,才能感知到水的运动变化趋势。
而把自己想象成为水就是一种“至诚”的状态,没有任何外人为的情绪、欲望和目的,反而能感知到事物的本质,这其实也是道家思想“无为”的精神,是一种不带任何主观意图和目的境界,而唯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身心合一,发挥一个人的最大潜能。
在《庄子》和《列子》里面都讲了一个孔子和弟子颜渊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颜渊经过一条河流,去渡河,遇到一位技艺高超的摆渡人。颜渊问这位摆渡人,怎么才能学会划船,摆渡人说,会游泳的人很快就能学会划船;如果会潜水的人,即使没有见过船,也能立即会划船。
颜渊有点不理解他的意思,回来问孔子,孔子说:“善游者数能,忘水也”,善于游泳的人,虽然身在水中却不怕水,善于潜水的人,能把深渊成了陆地,心中没有畏惧,没有了私心杂念,那么就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对自如,所以他当然就能很快学会划船了。
孔子还说,同样一个人,在赌博时,如果用瓦片下注,往往可以巧中;用玉钩下注,那么就会心存畏惧;用黄金下注,就会头脑发昏,这是因为他看重身外之物,而有所顾忌、心怀畏惧的原因。所以庄子说:“凡外重者内拙”,凡是看重身外之物的人,思想必然笨拙,当然就无法发挥全部潜力。
一个至诚的人能洞悉未来,一个心无旁骛的人能发挥最大的潜力,这就是《中庸》说的:“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我们想要的太多,凡外重者内拙,才是根本原因。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点赞收藏并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