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杂念的名言
时间:2022-05-10 01:2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七台河检察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心无杂念的名言
1.如何静心消除心中杂念 佛经经典静心名句
佛经静心养气的经典名句佛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佛又云: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佛还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少欲无为,心身自在。佛云: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
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
不知足人,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所怜悯。是名知足。
佛经十大名句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般若心经佛经静心养气的经典名句!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
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
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
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2.请教一句让自己心无杂念的经文
经文不能让你心无杂念,经文是告诉你心无杂念的方法,经文是让自己心无杂念的一个所专注的境,心无杂念是自己让自己心无杂念。
也就是你面对经文的时候,要强硬的让自己不去想其它的东西,而一心的专念经典,或一心地看经书。 心无杂念那是一种境界,达到这种境界要靠长期的修行。
也就是你在念经的时候,妄想来了,先发现觉察到自己心有妄想了,然后把心拉回来,继续专注于经典,如果妄想心又来了,继续拉回来,如此反复修习,让心慢慢地减少妄想,直到没有妄想,而达到念经时心无杂念的境界,然后再能过修习,让平常时也心无杂念。 所以,心无杂念是自己修行来的,不是经文能让你心无杂念。
苏东坡格言40条: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哲理类
01.
天下之理未尝不一,而一不可执。
万事万物,天下的道理都是统一的,所谓“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但是这个“一”不是静止的、僵死的、不变的,而是充满着对立、差别和变化,所以又不能执着于“一”。
02.
春江水暖鸭先知。
由于鸭子喜欢游水觅食,所以能最先体会到春天的来临,以及水温的上升。
只有经常和某种事物相接触,也最熟悉它的人,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它的任何细微的变化。
这句诗极富哲理,现在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
03.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04.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美妙琴声的出现,有待于客观的物,就是这个琴;和主观的人,就是弹琴者。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发出美妙的琴声。
琴声也不是源于妙指,而是来自内心,琴声即心声。物我融合,才是佳境!
只有主观和客观相统一,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相统一,才能成功。
05.
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是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得道之人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只能是人云亦云,或者是主观臆测,不是失之于偏,就是失之于浅,所以不要有一点心得,就自以为知“道”了。
06.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事物的变化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起决定作用。
07.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从事物变易的一面来看,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这是说事物的绝对运动;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这是说事物的无限循环。
08.
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
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
徒有其名而无其实,它的“名”很快就会被人们厌弃;光有其实而无其名,它的“实”就不能广被人知。
“名实之辩”是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苏东坡大体上是一种“名实相副”的观点。
09.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实践出真知,熟练出技巧。观察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理论应用于实践。
10.
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要有所获取,就一定要有所舍弃;要有所禁止,就一定要有所宽容。
天下事物充满着正反两面、对立转化的辩证关系。
读书类
11.
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
要使自己成为孔夫子那样有文化、有道德的人,做学问必须从读书开始。
读书也许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也许不能,但是至少可以充实人生,也有助于规划一个人的人生。
12.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
但得所欲求者尔。
书籍众多浩瀚,如入东海,什么样的都有,而人的精力是不可能读尽天下书的,只能读取一些希望读到的。
读书选择自己喜欢的,也不必像学者那样读书,可以学习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好读书,但不求甚解”。
13.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书不要贪多贪新,要把经典的好书反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4.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曾国藩说,“唯读书能改变气质”,读不读书,时间久了,精神气质就会变得不一样。
15.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只有广见博识,才能择其精要者而取之;只有积累丰厚,才能得心应手、为我所用。
读书、做学问都需要积累,积累的多了,才能灵活运用。
修身类
16.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人无志不立。王阳明说:“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7.
流而不返者,水也;
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一个人应该人格独立,绝不随波逐流,有所为,有所不为。
18.
生、死、穷达,不易其操。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要由于生死,穷困潦倒或者飞黄腾达而改变自己的节操。
19.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人不要太俗,应该少些低级趣味。
20.
修其本而末自应。
修身就是修炼自身德行,为自己打下根基,只要这根基坚实了,就会有好的结果。
21.
天下之理,戒然后有慧,
盖慧性圆通,必从戒谨中入。
修身养心“三字诀”:戒、定、慧。
一个修养身心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阶段性的“戒”,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心理,以此保证自己的修行能够不断进步,逐步产生定力,进而产生智慧,从而实现修养身心的目标。
22.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
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却做不出来,这就是眼高手低,原因就是没有努力学习,没有下苦功夫。
23.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
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
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人当修浩然之气。
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浩然之气”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和人品,与生命俱来,由生活中的遭遇而显示出它的形态。
养生类
24.
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有逸有劳,劳逸结合,使身体一张一弛,既能得到休息,又能得到锻炼,如此调济,方能身体康健。
25.
养生亦无他术,安寝无念,神气自复。
东坡五十九岁开始独眠,认为这是养生之道。睡得安稳,心无杂念,身体精神都能得到恢复。
26.
守之以一,养之以和,
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健康长生之道就是简单的生活,精神保持守一,心态保持平和。
27.
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
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养生具体说就是心中常无事,早睡早起,经常散步,节制饮食。
处世类
28.
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人不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富贵,也不能白白地安于贫贱的处境。
人不是为了贫贱而活着,关键是要通过光明正大的途径,通过诚实的劳动,去争取富裕。
29.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们都是这世上的匆匆过客。
30.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可以看出苏东坡的豁达。
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也都有长处和美德,若只看人的短处,则满眼坏处,心生是非。
31.
占得人间一味愚。
以愚人的态度来接纳人生中所有的一切。
32.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是苏东坡的自嘲,其实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
33.
处贫贱易,处富贵难;
安劳苦易,安闲散难;
忍痛易,忍痒难。
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
真有道之士也。
人饿了的时候只有一种痛苦,吃饱了却有更多的痛苦。
其实,处贫贱、安劳苦、忍痛苦也是难的,唯有通达自然的人,贫富、劳闲、痛痒,都能达观看待。
34.
倏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里的“独觉”,暗指禅语,一语双关。即一个人只要悟透世界,了然于心,那么对于人生的凄风苦雨也就能安然处之,恬然对待。
35.
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
达观的人不是靠酒来解脱,而是明白了世间万事到头都是空。
36.
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句话传达出苏东坡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体现了苏东坡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3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生真正的幸福就是自己和家人的平安。
38.
人间有味是清欢。
在这纷繁杂乱的尘世间,最让人难忘的不是大红大紫、轰轰烈烈,而是生活中淡淡的欢愉、小小的喜乐。
39.
此心安处是吾乡。
生来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生活可以随遇而安,但是内心深处要有一个生命的归宿。
40.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与其浪费生命去追求名利浮云,不如放下一切做个闲人,对一张琴、倒一壶酒、听溪水潺潺、看白云飘飘,享受当下的美好自在。
来源:京博国学 jingboguo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