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的名言
时间:2022-05-10 01:4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真实的历史故事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王猛的名言
1.王猛的故事
东晋北海(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人,后来移家魏郡(在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
前秦大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王猛出身贫寒,为了糊口,小时候曾经以贩卖畚箕为业。
有一天,王猛远到洛阳卖货,碰到一个要出高价买畚箕的人。那人说是身上没带钱,请王猛跟他到家里拿钱。
王猛跟着那人走,结果走进深山,被带到一位须发皓然、侍者环立的老翁面前。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连忙说:“王公,您怎么好拜我呀!”老翁给了王猛十倍于常价的买畚箕钱,并派人送行。
王猛出山回头细看,才认出原来是中岳嵩山。这段故事说明,王猛少年时,就被独具慧眼的有识之士发现了。
那位老翁大概是个留心访察济世奇才而又有先见之明的隐士,就象张良当年遇到的黄石公一类人物。 王猛没有被烽火硝烟吞噬,没有被生活重担压垮。
在兵荒马乱中,他观察风云变幻;在凄风苦雨中,他手不释卷,刻苦学习 ,广泛汲取各种知识,特别是军事科学知识。慢慢地,王猛成长为一个英俊魁伟、雄姿勃勃的青年,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
2.王猛的故事
王猛(325—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人,后来移家魏郡(在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
前秦大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王猛出身贫寒,为了糊口,小时候曾经以贩卖畚箕为业。
有一天,王猛远到洛阳卖货,碰到一个要出高价买畚箕的人。那人说是身上没带钱,请王猛跟他到家里拿钱。
王猛跟着那人走,结果走进深山,被带到一位须发皓然、侍者环立的老翁面前。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连忙说:“王公,您怎么好拜我呀!”老翁给了王猛十倍于常价的买畚箕钱,并派人送行。
王猛出山回头细看,才认出原来是中岳嵩山。这段故事说明,王猛少年时,就被独具慧眼的有识之士发现了。
那位老翁大概是个留心访察济世奇才而又有先见之明的隐士,就象张良当年遇到的黄石公一类人物。王猛没有被烽火硝烟吞噬,没有被生活重担压垮。
在兵荒马乱中,他观察风云变幻;在凄风苦雨中,他手不释卷,刻苦学习 ,广泛汲取各种知识,特别是军事科学知识。慢慢地,王猛成长为一个英俊魁伟、雄姿勃勃的青年,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
他对琐细之事略不关心,更不屑于与俗人打交 道,因而时常遭到浅薄浮华子弟的轻视和耻笑。王猛却悠然自得,我行我素,隐居华阴山。
东晋穆帝永和十年(354年),荆州镇将桓温 北伐,击败苻坚,驻军灞上(今西安市东),关中父老争以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聚观。王猛听到这个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径投桓温 大营求见。
桓温 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扪虱(捉掐虱子),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桓温 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脱口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仗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
桓温 的心思是什么呢?他盘算的是:自己恢复关中,只能得个虚名,而地盘却要落于朝廷;与其消耗实力,失去与朝廷较量的优势,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留敌自重。王猛暗带机关的话,触及了他的心病,他默然久之,无言以对,同时越发认识到面前这位扪虱寒士非同凡响。
过了好半天,桓温 才抬起头来慢慢说道:“江 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不久,桓温 决定退兵。临行前,他向王猛赠送了华贵的车马,又授予高官,邀请王猛一起南下,被王猛拒绝了。
前秦将军苻坚有大志,久闻王猛的名声,立即派吕婆楼前去恳请王猛出山。双方一见如故,谈及兴废大事,句句投机,苻坚把他比作诸葛亮。
东晋升平元年(357年),苻坚自立为大秦天王,王猛则被任命为中书侍郎。王猛政绩卓著,很快升为尚书左丞、咸阳内史、京兆尹。
他刚调任京兆尹,听说苻坚的妻弟强德酗酒行凶,劫人财产,抢男霸女,为百姓大患,王猛毫不畏惧,立即将他捕杀,陈尸于市。王猛又与御史中丞邓 羌通力合作,严厉查处害民乱政的官吏,一个多月里就收治了二十多个横行不法的权贵。
于是,百官震肃,奸猾屏气,令行禁止。苻坚感慨地叹道:“直到今天,朕才知道天下是有法的,天子是尊贵的!”时年36岁的王猛在一年之中竟然接连五次升官,从尚书左丞到吏部尚书,再升为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一时权倾内外。
王猛不仅在政务上显示出杰出的才能,而且在统兵征战中也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从东晋太和元年(366年)起,他率军攻东晋荆州、讨伐叛乱的羌旅首领敛歧、出征前凉的张天锡等,都取得了胜利,又平定了前秦宗室苻柳、苻双、苻廋、苻武等人的叛乱,扫清了通往中原道路上的障碍。
太和四年(369年)九月,王猛又率军救援前燕,与前燕军一起大败北伐的东晋军队。数月后,他又统兵攻伐前燕,为荡平前燕立下了赫赫战功。
前燕灭亡后,苻坚为奖赏王猛,任命他为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冀州牧,领兵镇守邺城,并听任他在六州范围内便宜行事,郡守、县令也由他自行选任,只须在事后向吏部通报即可。晋简文帝咸安二年(372年)六月,苻坚让苻融接替镇守邺城,而把王猛调回京师,委任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授王猛以一切军国内外大事的裁夺之权。
王猛也不负重托,主持朝政,刚明清肃,善恶分明,才尽其用,官称其职,劝课农桑,训练军队,井井有条,气象一新,前秦逐渐呈现了国富兵强的新局面。东晋宁康三年(375年)六月,王猛积劳成疾。
苻坚心急如焚,亲自为王猛祈祷,并派侍臣遍祷于名山大川。王猛的病情略有好转,苻坚又欣喜异常,下令特赦死罪以下的囚犯。
这年七月,王猛病危,苻坚亲临探视,并询问后事。王猛临终前,语重心长地对苻坚说:“晋朝虽然僻处江 南,却是华夏正统,目前上下安和,臣死之后,希望陛下千万不可图谋伐晋。
鲜卑、西羌等归降贵族终怀贰心,是我们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该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王猛说完了这番肺腑之言,便溘然而逝。
苻坚三次临棺祭奠痛哭,并对太子苻宏说:“看来苍天是不想让朕统一天下,为什么。
3.王冕的名言
作品:墨梅 内容: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七律·悼止斋王先生 其二 元·王冕 文采风流今已矣,夫何能见紫芝眉? 中天气黯星河惨,南国春寒草木悲。
政事堂堂传两省,论谈娓娓动诸司。 老成如此多关系,青琐诸公泪亦垂。
七律·悼止斋王先生 其三 元·王冕 三月燕山听子规,追思令我泪垂垂。 虽然事业能经世,可惜文章未际时。
霜惨晴窗琴独冷,月明秋水剑双悲。 山河万里人情别,回首春风说向谁? 七律·即事 其一 元·王冕 滦水城头六月霜,东华门外草皆黄。
旌旗影动千官惨,斧钺光沈万马忙。 青象不将传国玺,紫驼只引旧毡房。
诸郎不解风尘恶,争指红门入建章。 七律·即事 其二 元·王冕 白草黄沙野色分,古今愁恨满乾坤。
飞鸿点点来边塞,寒雪纷纷落蓟门。 风景凄凉只如此,人情浇薄复何论。
知机可有桑乾水,未入沧溟早自浑。 七律·纪梦 元·王冕 十有一月三十夜,清梦忽然归到家。
对母徐徐言世事,呼儿故故问生涯。 庭前修竹不改色,溪上老梅都是花。
起坐山窗听茶鼎,又思风雨客三巴。 七律·会友 元·王冕 昨夜朔风吹地动,起看长剑雪花明。
读书空堕英雄泪,得酒时浇磊块情。 相见抵须言客况,论交殊不愧前盟。
汉家四海承平久,何必区区论贾生。 七律·过渔浦 元·王冕 十八里河船不行,江头日日问潮生。
未同待诏于金马,却异看花在锦城。 万里春风归思好,四更寒雨一灯明。
故人湖海襟怀古,能话旧时鸥鹭盟。 七律·即景 元·王冕 江北春深野草芳,江南春浅柳枝黄。
凫鸥得水竞出没,寒雀受风相颉颃。 适意漫提如意舞,醒时不异醉时狂。
昨朝孺子拦街笑,笑杀人间马子长。 七律·送宇文子贞 元·王冕 郊居暂辍簿书劳,尚植忠良翊圣朝。
风月一坛光滟滟,天人三策锦飘飘。 清声足重江潮望,直笔宁辞馆阁招。
洛下诸郎竞才俊,岂能无意说渔樵? 七律·次韵 其一 元·王冕 老吾濩落忘机久,江湖鸥鸟弗猜疑。 黄花围宅如元亮,白雪满床无子期。
身后虚名定何益,世间多事不须知。 故人有约来招隐,莫待秋风老桂枝。
七律·次韵 其二 元·王冕 野人住处无车马,门外蓬蒿抵树高。 石脚云生三伏雨,屋头松撼五更涛。
田园入画真堪笑,薪水供厨只自劳。 匣底豪曹苔欲满,夜来忽作老龙号。
七律·雨中遣兴 其一 元·王冕 黯黯阴阴没大荒,髑髅无语剑生芒。 青山有梦客千里,明月故人天一方。
鹿走平原沙莽莽,龙飞沧海雨浪浪。 相望多少相思意,倚遍危楼尚慨慷。
七律·雨中遣兴 其二 元·王冕 故人何日是归年,又听刚风洗瘴烟。 骄马北驰沙似雪,冥鸿南去水如天。
莫愁弦绝蒲萄馆,且喜歌生□□田。 好在岳阳楼上望,洞庭明月正婵娟。
七律·雪后 元·王冕 今日登高不见山,乾坤混混太清寒。 旧时月色无人识,新岁梅花正好看。
多苦将军居塞北,更怜羁客在长安。 老夫欲语不忍语,倚遍危楼十二阑。
七律·满目青山轩 元·王冕 满目青山似画图,道人于此即安居。 不知世上功名好,但觉门前车马疏。
风月四时同笑傲,乾坤千古一蘧庐。 我生亦有林泉癖,欲老衡茅愧不如。
七律·次韵 元·王冕 生民日日叹零丁,惟听中朝说太平。 万里江山云莽荡,五更风雨剑悲鸣。
桓温岂解知王猛,徐庶从来识孔明。 箫管莫吹关塞曲,野花闲草不胜情。
七律·竹西轩 元·王冕 青山隐隐带江流,江上轩窗面面幽。 来客不辞三径雨,乘凉常得四时秋。
青天影动朝阳凤,落月光移隔水楼。 夜半梦回环佩响,却疑歌吹在扬州。
七律·江月楼 元·王冕 永嘉城郭如斗样,魁峰兰若倚青霄。 江空月色上楼白,风挟海声连地摇。
高僧居此兴不浅,闲客登临思亦饶。 我欲与君飞舞去,更呼仙子共吹箫。
七律·林壑亭 元·王冕 会稽林壑东南胜,结构新亭亦壮哉。 树密不知云出没,山深常听水喧豗。
清幽可许渔樵隐,游赏岂无王谢来? 我欲题诗追李杜,风流不是出群才。 七律·送僧归闽 元·王冕 九月三吴树叶红,闽中浑未觉秋风。
上人忽动乡关念,对客莫辞途路穷。 白发岂无诸老在?青山还与旧时同。
到家检点经行处,应喜庭松雨露浓。 作品注释 注释: [1]清气:清香之气。
[2]颜色:指水墨画梅花的淡淡的墨色。 代:元 作者:王冕 作品:梅花 内容: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滴。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年代:元 作者:王冕 作品:白梅 内容: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发, 散价乾坤万里春。
4.历史上王猛的故事
有一个扪虱谈天下的故事如下:
王猛,字景略,明帝太宁三年(325年)生于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在他出生前二年,青州被羯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攻破,东晋降卒三万人死于非命。到王猛出生时,后赵已席卷中原,兵锋南向,与东晋夹淮水对峙。继石勒称帝的石虎,是个穷兵黩武、嗜杀成性的暴君,后赵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年幼的王猛,随家人颠沛流离,辗转来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住下。王猛身穿麻布短衣,径投桓温大营求见。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扪虱(捉掐虱子),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脱口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仗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桓温的心思是什么呢?他盘算的是:自己恢复关中,只能得个虚名,而地盘却要落于朝廷;与其消耗实力,失去与朝廷较量的优势,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留敌自重。王猛暗带机关的话,触及了他的心病,他默然久之,无言以对,同时越发认识到面前这位扪虱寒士非同凡响。过了好半天,桓温才抬起头来慢慢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
前秦风云:5、我要读书︳第二节:王猛推却了功曹从事的美差
【题记:本文为作者系列文章「前秦风云」第五篇「我要读书」第二节】
【导读】
◇上节内容回顾:蒲坚在王宫外面玩耍,面对侍中徐统的故意吓唬,他据理分辩,让徐统称奇。石虎偷盗赵简子墓。蒲雄向儿子介绍赵简子、赵襄子这对父子“化家为国”的功业。
◆本节内容简介:拜徐统为师后,王猛经常来借阅图书。他最感兴趣的,是那些经世致用的书籍。因谢绝了先生安排入仕的好意,他心中感到不安。
★故事发生时间:公元345年三月。地点:邺城后赵侍中徐统家中。
王猛今天来见徐统,是要还书和借书。徐统将王猛带回到家中,他正好有件事要跟自己的这位忘年交商议。
徐统虽然官居侍中,但一直将家眷留在高阳,他在邺城跟一个姓宋的老家人朝夕相处。对此,蒲洪和姚弋仲都甚为不解,曾几次询问,他每次都一笑了之。
案头上面放着的这部《四民月令》,是王猛刚看完拿来归还的。它是一部月令体的农书,类似后来的“农家历”。著者为东汉后期人崔寔。
作为当今的一位大儒,着眼于儒学的传承,徐统自然更希望王猛能够多读一些儒家的经典著作。不过,这部书倒是可以作为一个例外,不在它的内容,而在于它的著者。
崔寔,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地带) 人。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并驾齐驱,成为北方一流的世家,跟崔寔和他的父、祖密不可分。崔寔的祖父崔骃,尽管终身未曾追求功名利禄,却是跟班固齐名的文史大家。他的父亲崔瑗虽一生官运不佳,但有着“一代文宗”的美誉,是著名的书法大家,尤善草书,跟贾逵、马融、张衡等著名学者都是挚友。他本人曾任议郎、五原(治所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地带)太守、尚书等职,因博通经史、才华横溢,与蔡邕并称为“双凤”,也曾参与《东观汉记》的编撰。
后赵侍中徐统
徐统不仅推崇崔寔的学问,而且钦慕他的官声,所以乐见王猛读他的书。
崔寔在历史上以为官清廉著称。他有一句名言:“马不素养,难以追远;士不素简,难以趋急。”以此作为居官的座右铭。他做官越做越穷,以致死后“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殓”,靠友人备棺安葬。徐统在后赵洁身自好,也是出了名的。
王猛看崔寔的书,显然也有师法前贤的意味。跟他一样,崔寔也曾有过以贩卖为业的经历。在父亲崔瑗死后,崔寔削卖田宅,起建塚茔,立碑刻颂,竭尽资产,家境愈加穷困,便以贩卖为业,丝毫不在乎别人讥笑。做五原太守时,因游牧民族经常侵扰,土地荒芜,百姓冬月无衣可穿。崔寔一面整饬军旅,操练将士,严肃烽火,一面变卖官府积储,用于购买纺织工具,聘请织师,教民纺织,安定了这个边郡的局势,深得当地民众爱戴。正因为心怀庶民,这位一代文宗撰写出一部专门记述农事活动的书。
在此之前,徐统曾主动向王猛推荐崔寔的另一部著作《政论》。这部《四民月令》,则是他从侍中韦謏那里转借过来的。刚才王猛告诉他,希望能读一读《氾胜之书》。
“《氾胜之书》我知晓,只是不曾见过。回头我再看看韦謏大人那里有没有吧。”徐统对王猛说。这又是一部农书,看来王猛对这类书籍产生了浓厚兴趣。
青年王猛(字景略,意想形象)
氾胜之是西汉末期氾水(古代济水支流,地在今山东曹县北部地带)人,跟世家子弟崔寔不同,他出身于农家。汉成帝时为议郎,因其熟谙农事,朝廷任命他为轻车使者,督三辅种麦,让关中百姓大获其利。他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农学专著,后世称之为《氾胜之书》。
早前几年,徐统常常就应当阅读哪些典籍,乃至阅读的先后顺序,向王猛提出一些建议。王猛也会利用借书和还书的机会,向他请教,有时还会呈上自己写的文章,请他批阅。现在他基本不提要求,王猛想看什么就借给什么。自己没有的,就找别人借去。不过王猛近来如此热衷于搜阅农书,让他心中有些不以为然:读书毕竟不是要做一农夫。
“又给先生添麻烦了!先生是不是觉得学生读书太杂了?”王猛似乎看出了徐统的心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不会的。”徐统答道。尽管心中有所疑惑,但他这话并非言不由衷。
前几天,他跟蒲雄和姚府权翼闲聊,说及读书的事,还曾告诫他们,读书要学以致用,不要像他,活人读死书。眼前这个年轻人既然爱读此类书籍,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抚髯沉吟了片刻,又说:“读书的事,今日就说到这吧。景略,我想举荐你做个功曹从事,你意如何?”这就是他要跟王猛商议的事情。景略,王猛字。
《四民月令》(东汉崔寔著)
王猛听后没有做声。
徐统继续说:“我岁数大了,精力不济,需要一个帮手。你呢,生计有了着落,正好多读一些书。”
“先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吗?”
“哦?你有什么话,尽管照直说出来!”
“先生,”王猛停顿了一下,“学生当下并不想入仕……”
“这其实也不叫做官,无非让你来帮我一把。当然了,你既然留心世务,那将来终究还是要步入仕途,否则岂不枉费了平日所学?既如此,那就不妨让老夫先为你作些铺垫,让你历练历练。”徐统说完,注视着王猛。
“先生的这番美意,学生岂会不知?只是迄今为止,学生确实未曾想过仕途上的事情。”王猛明确谢绝了徐统的提议。
“我问你,是不是心中存有胡汉之隔呢?”徐统关切地询问。
《氾胜之书》(西汉氾胜之著)
“这个倒不至于。”王猛摇了摇头。
沉默了一会,徐统又说:“景略,你我相识相交已有七八个年头了。那天得知你是北海人,你猜我当时想到了谁呢?”
王猛注视着徐统,并没有作回答的打算。
“我想起了跟你同郡的邴原。他是北海朱虚县(今山东临朐县东南地带)人,家贫、少孤,经北海相孔融举荐踏上仕途,做了曹操的东阁祭酒,后随曹操征东吴逝于军中。他求学的经历跟你颇为相似。少小时,他曾在书舍外面坠泪,塾师问其故。他回答说:‘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大凡读书之人,必有其亲。自己一来看见别人不孤,二则羡其能学,心中感伤,故此落泪。’塾师听后倍觉哀怜,邀其入学读书。他说没有钱资。见他童子有志,塾师便免费让他就学。一个冬天下来,他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先生,”王猛突然站起来,脸上露出了不安的表情,“学生刚才是不是有所冒犯?”
徐统摇着头说:“一开始,我以为自己也做了一件扶助后学的事情。这几年你不仅学问日长,而且还常常启发老夫的思虑。如今,老夫已将你视作一位良师益友呢!”他说得很动情,用深沉的目光注视着王猛。
王猛望着徐统,露出了愧疚的表情。他的感觉,先生这一席肺腑之言的后面,似乎藏掖着对自己的失望。
上节:侍中徐统的预言,“此儿不凡”
下节:王猛告诉徐统,他不会选择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