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叶挺的名言
时间:2022-05-10 02:1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阿斗不傻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关于叶挺的名言
1.叶挺将军的名言有哪些
1.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囚歌》 2.不辞艰难那辞死,生死原来相游戏。
只问此心无愧作,赤条条来光棍逝。(明志诗) 叶挺(1896~1946年),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今天属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
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 1925年回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
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
2.我对叶挺将军说的话
每当我读《囚歌》时,我不禁潸然泪下,那是怎样的一种精神使得叶挺将军他宁愿放弃生命,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尊严!诗中的每一句都无不体现出叶挺将军的英雄气概!一个将军就能有如此气概,那么在众多革命先辈中又有多少个有叶挺将军这种精神的人呢?有您们这样的军人,国家甚幸,民族甚幸!”为了中国,您们抛头颅 ,洒热血,为了国家无怨无悔。仅仅为此我们就应把你们铭记于心,更何况你们是为了我们这些后代人民的幸福生活呢?
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您们用生命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您们是一群斗士,哪怕野兽也不敢与您们斗争;您们是一团火焰,即使瓢泼大雨也不能将您们熄灭;您们是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3.囚歌 叶挺.两个感叹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人:革命者
狗:反动派走狗
为狗爬出的洞:指出卖革命,充当可耻叛徒的投降之路
一个声音:指国民党反动派声嘶力竭叫喊诱降的声音
地下的烈火:指革命烈火
活棺材:指反动派关押革命者的牢房。也指国民党反动派同志下的黑暗社会
永生:永远的活着。指革命者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由诗中深刻感受到叶挺骨子里丝毫不减革命战士的坚强。面对阴冷、恐怖、血腥和死亡,再怎么渴望自由,也不向法西斯低下高贵的头颅。叶挺,用他的言语昭告了七尺男儿的铁血情怀,用他的行动彰显了一位新四军领导人的高尚操守!
4.囚歌 叶挺.两个感叹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人:革命者
狗:反动派走狗
为狗爬出的洞:指出卖革命,充当可耻叛徒的投降之路
一个声音:指国民党反动派声嘶力竭叫喊诱降的声音
地下的烈火:指革命烈火
活棺材:指反动派关押革命者的牢房。也指国民党反动派同志下的黑暗社会
永生:永远的活着。指革命者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由诗中深刻感受到叶挺骨子里丝毫不减革命战士的坚强。面对阴冷、恐怖、血腥和死亡,再怎么渴望自由,也不向法西斯低下高贵的头颅。叶挺,用他的言语昭告了七尺男儿的铁血情怀,用他的行动彰显了一位新四军领导人的高尚操守!
5.表示叶挺有骨气的诗
叶挺曾被关押在重庆歌乐山“中美合作所”的“白公馆”,在这里,他写下了一首大义凛然的著名《囚歌》:
……………
我渴望自由,
但也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望着那一天中,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
得到永生!
叶挺将军的这首诗后来还被编入教材,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许多人并不知在《囚歌》之前,在叶挺将军刚刚被国民党扣押不久,他另外还写了一篇反映他的真实内心世界的长达18页的文章——《囚语》,在《囚语》的开头,叶挺写了四句明志的诗,诗是这样写的:
不辞艰难那辞死,
生死原来相游戏。
只问此心无愧作,
赤条条来光棍逝。
周恩来评皖南事变题词,让毛主席为之神往,题词刊登背后事更精彩
引言:
公元1941年1月17日,震惊世界的皖南事变发生。
一场同室操戈的血案背后,是一个背弃抗日民族统一的反动政权,永远换不了的丑恶嘴脸。
事变次日的1月18日,《新华日报》就在最显眼的位置刊登了周恩来对于这件事的题词。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
这份报纸刊印好后,立马分发到无数读者手中,进而传遍了重庆的大街小巷。
这有力地驳斥了,蒋介石污蔑新四军为叛军,要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说法的法理性。
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在看过印有周恩来题词的《新华日报》后,立马致电周恩来:报纸题字亦看到,为之神往。”
按理说,如此重要的媒体报道,在戒备森严,敌人无孔不入的重庆要刊登出来,是难上加难的,可居然被刊登了出来。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又是谁主导了这一切?他还干过什么?
让我们带着疑问,继续看下去。
(皖南事变纪念馆)
一:重量级暗杀名单,谁能挽救爱国志士?
1949年4月20日 至 1949年6月2日,是解放军发起的渡江战役时间。
4月23日,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城,一路势如破竹的兵峰,震慑了蒋介石政府。
眼见时局如此,蒋介石开始了最后的疯狂。
他动用无数军统的力量,以绑架威胁的方式,胁迫上海无数民主人士、爱国志士、科学家等精英人士,要求跟随他退去台湾。
一时间,十里洋场风高浪急,到处人心惶惶,潜伏在上海的地下党工作人员也在积极行动。
他们通过情报手段,截获了一封国民党特务机关拟定的暗杀名单。
名单上的重量级人物举不枚举,最为显眼的有民盟创建者年逾八旬的张澜老先生,民盟主要领导者罗隆基先生。当时这两位民盟领袖人物,正在上海虹桥医院接受治疗,时刻处于军统特务监视和软禁之中,形势危如累卵随时有性命之忧。
主持行动的毛人凤,也接到了蒋介石暗杀两人的计划,并交给了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队长聂琮执行暗杀。
获悉情报的周恩来和李克农同志,立马电令主持上海地下党工作的吴克坚,不惜一切大家援救被软禁的民主人士,爱国人士。
(爱国人士)
看着命令,吴克坚思索片刻迅速指挥行动。
那一刻的他,没有慌乱,反而是镇定地找到了营救的关键点。
这就是,策反时任国民政府监察委员的杨虎。
杨虎其人,明面身份是国民政府监察委员,属闲置,暗地里身份则是上海的青帮老大。
身为青红帮中人的他,早年间也是蒋介石拥簇,在四一二时刻也曾做过蒋介石帮凶。
但抗日战争胜利,还有蒋介石后续的不重用,让他和蒋介石政府暗生间隙,心有不满多时。
看似关系亲密无间,不过貌合神离而已。
更何况,蒋介石政府那一刻已然树倒猢狲散,只要是个明白人都懂未来时局如何。
深谙人性的吴克坚,对策反杨虎信心满满。只要策反杨虎,用他青帮人脉,在陷入混乱的上海,营救民主爱国人士,将顺遂无比。原因无他,杨虎女婿就是上海警备处副司令周力行。
(老上海)
二:情报人员在行动。
在确定了突破口后,吴克坚梳理了能和杨虎牵上线的情报人员。
细细思量后,董竹君成了任务的执行人。
这董竹君是上海锦江饭店老板娘,人脉甚广,除此之外,她还是杨虎宠妾田淑君闺中密友。
有了这层夫人路线在,吴克坚借力董竹君和田淑君的友好关系,顺利登门拜访了杨虎。
(夫人路线)
在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杨虎犹豫再三依旧在权衡。
紧及时刻,吴克坚传达了周恩来下达的:务必全力营救,可请杨虎助一臂之力,的指示给杨虎看。
看着周恩来言语中的,可请杨虎助一臂之力,杨虎终于答应配合。
寻思一番后,他觉得执行暗杀计划的,一定会是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的人。
为此他给吴克坚,找了两个得力的帮手。
地一个是他女婿上海警备处副司令周力行,另一个则是他青帮兄弟,稽查处副队长阎锦文。
有了这两人助力,吴克坚营救行动可以开始了。
1949年5月24日,解放军兵进上海,巷战一触即发。
等不及的蒋介石,命令上海警备司令部聂琮于执行处决张澜和罗隆基的命令。
处决时间定在了深夜十点,地点则是上海十六铺码头。得悉消息之后的稽查处副队长阎锦文随即行动,带着人马全副武装冲向上海虹桥医院。
进入医院之后,他们虚张声势,用自己稽查处副队长的身份,高喊了一句。
“张澜、罗隆基快些上车,我们是奉命移解,不得延误!”
弄得负责监视的国民党特务和警备司令部,以为是自己人来了,都没阻止。
就这样干净利落地将张澜、罗隆基带离了医院,装备转移到杨虎家。
不曾想,就在汽车即将抵达的时候,阎锦文发现有警备司令部尾随而至。
危急时刻为保安全,阎锦文下令弃车,背起张澜、罗隆基两人一路跑进了杨虎公馆。
杨虎公管内,早已等候多时的解放军便衣上前接应,营救终于成功。
正因为这次营救成功,才有四个多月后,长髯飘飘的张澜老先生,出现在开国大典的舞台上,出现在毛主席身边的场景出现。
(开国大典油画)
主持行动的吴克坚和他的同僚们,用大智大勇,奋战在敌后战场,为党和人民做出了不为人知的贡献。这次营救行动和之前的报刊刊登,都是吴克坚谍报生涯中的传奇故事。
那么这个人还有什么故事?周恩来的题词到底如何刊登出来的,我们继续看!
三:吴克坚传奇
吴克坚,1900年11月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城关镇一个工人阶级家庭。
早年入学长沙岳云教育专科学校,后续又接连参与了爱国学生运动,组织了乐群书社。
1924年时,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领导组织了平江煤油案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跟毛主席有过对湖南农民运动的深入交流。
1927年出席了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2年到1936年,吴克坚前往苏联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多年历练还有留学的经历,让他成了能文能武的可塑之才,只待伯乐发现。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吴克坚的伯乐周恩来出现了!
在周恩来“立即回国,共赴国难”的召唤下,吴克坚义无反顾的回国,投身了敌后战场。
回国后的他,先后任职中共中央长江局副秘书长、《新华日报》总编辑。
成了《新华日报》总编辑的吴克坚,以报刊作战场,用笔墨为刀剑,在1938年到1943年间发表了近百篇社论、评论为全民抗战呐喊助威。
(吴克坚)
四:“开天窗”和皖南事变题词之战。
当时的《新华日报》是我党唯一能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报刊,因此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严密监视和审查,虽然掣肘颇多,但精明强干的吴克坚依旧想到了办法,突破国民党政府的新闻封锁,比如著名的“开天窗”版面就是如此。
何谓“开天窗”?意思就是,报刊编者在相应的版面留白,排上“被检”字样以示抗议。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是在清朝末年!
1911年时,清政府在《国风日报》上抽去了辛亥革命后各省接连宣告独立和起义的消息。
次日《国风日报》就有了空白的新闻栏,上面一个字没有,弄的民众更是议论纷纷,消息反而广为流传。
(真实的看天窗)
这办法,在吴克坚主持《新华日报》时用过无数次。
而用“开天窗”依旧刊登了消息的,就有皖南事变那一次。
1941年1月17日,皖南事变爆发时,国民党政府的新闻严管,让吴克坚明了,自己用常规办法决计办不成事,就算用开天窗的办法也起不到震慑作用。
更何况周恩来的题词,如果不刊登出来,殊为可惜!
(审核)
为了躲避新闻审查,吴克坚想了个办法忽悠新闻审查官。
在新闻官审核后,检扣空出来的地方,吴克坚先用其他新闻填充,将报刊弄完整。随后将这完整的报刊,印了几份样刊给新闻检查官检查,意思是,这就是明天的报纸。
在审核检查人员走后,他立马将报纸拿出来重新排版印刷,将周恩来总理的。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刊印到了事先就留好的空白处,一出偷天换日之后,报刊得以正常刊印。报纸印完之后,吴克坚立马组织人手将报刊送到了读者手中。
如此一番斗智斗勇。
才有周恩来题词的顺利刊登。
才有了传遍山城重庆的正义之言。
才有了对国民党反对派的深刻鞭挞。
才有了毛泽东看过后的:报纸题字亦看到,为之神往。
国民党,指望用新闻管控封住天下悠悠之口的举措落空,舆论战场上,我党打了一场漂亮仗,主持战斗的吴克坚功不可没。
(皖南事变报道)
五:吴克坚的暗战生涯。
以上是吴克坚作为《新华日报》总编辑的故事,一个有魄力,通文墨的形象跃然纸上。
可除了日报总编辑这身份外,吴克坚另一个身份,中共地下党做的也出色到无以复加。
国民党内部就有不少吴克坚指挥下的谍战人员。
比如著名的蒋介石速记员沈安娜,CC系特种经济调查处的史永,都是吴克坚的战友。
通过这两个重要暗线,吴克坚获得了不少机要情报。
国民党内部重大情报就在吴克坚主持下,源源不断地被第一时间送往延安。
在情报工作中,吴克坚的手腕高明,心思慎密,为了部下安全,他费尽心思,制定了三大情报工作标准。
(情报工作领路人)
谓之曰,职业掩护,纪律严格,留有后手。
首先看:职业掩护。
吴克坚非常注重用不同身份,掩护情报工作,他本人就善于用职业掩护,完成工作。
在敌后工作的时候,当过二房东,当过商人,当过账房先生。
这些普通的职业,让他总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
丰富的情报经验,通过他的指令传递给了他的下属,只要跟着吴克坚干情报的人都知道,这个上级对职业掩护的重视。
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可以隐匿在暗处的身份和职业,跟普通民众一样。平时该干啥干啥,让人完全看不出来是情报工作者。当然更安全,工作效率也更高。
其次看:纪律严苛。
我党一直是纪律部队,地下工作也是如此。吴克坚作为情报工作负责人,更是将这个传统发扬传承。
所有他主持的工作,下属都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秘密工作保密第一。
所有的文件底稿,用后即毁是基本功,所有的电台负责人、有联系责任的核心涉密人员,都要做到少出门,少游玩,少交流,以免出问题。
严苛的纪律要求和令行禁止的作风,让吴克坚和他的团队,即保护了自己,又完工了工作,总是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看:留有后手
后手后手,在谍报工作上意味着永远有备份方案,不至于一条线断了,就出大问题。在人员安全上意味着永远有安全意识,不至于一个地方暴露,就无处可去。
吴克坚曾经说过这样的名言:一个经常发出大量讯号的无线电台不宜在一处久留。
这是基于经验判断下的至理名言,也是无数前辈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
为此他长期对情报人员说,遭遇敌人突袭,检查,搜身的时候,一定要镇定,慎重。
遇见这种情况,要做好设备隐秘和安全工作,遇事不对,就去往不同的安全屋,注意电台安全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这种留有后手,都有备案的工作方式,让吴克坚带领的情报人员,安全系数非常高,也给敌人的反侦查行动带去了无尽麻烦。
尾声:吴克坚不败的红色特工
抗战胜利之后,吴克坚的工作重点从重庆大后方,转移到了鱼龙混杂的上海。
1946年到1949年3年间,吴克坚和他的团队,接连获取了一个个重要情报。
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来巨大贡献。
湖南程潜、陈明仁、起义背后,有吴克坚的身影,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起义背后,也有吴克坚的身影,两航起义吴克坚也是主要策划人。
四个秘密电台(岭台、崎台、昆台、岚台),两年时间(1947年1月到1949年6月),977份机要情报。这一连串情报战场的胜利,让吴克坚收获了荣光。
1949年5月,中共中央情报部用短短两句话表达了对吴克坚的嘉奖。
无一位同志被捕,数部秘密电台无一被敌特侦破。
这是肯定,是赞誉,更是来自即将诞生国家的礼赞。
在这份荣誉背后,是一个不败的红色特工,在谍报战场书写的传奇,是一个1500多人的团队,无一人被捕的奇迹。
传奇很难当,奇迹难以被复制。
但这就是吴克坚传奇,这就是红色特工带领下的奇迹。
致敬吴克坚,致敬隐秘工作者,致敬所有为国牺牲的人们。
你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今日的中国由继承者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