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刚正的名言
时间:2022-05-10 12:1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天一村人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关于刚正的名言
1.关于 刚正廉明和机智 的名言
智勇敢的成语百折不挠。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锲而不舍,英勇无畏,持之以恒,大智大勇;奋不顾身;铁杵成针,水滴石穿,挺而走险,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百折不饶,英勇献身,锲而不舍;英勇无畏;持之以恒;大智大勇;奋不顾身;铁杵成针;水滴石穿. 挺而走险,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百折不饶(不屈不挠),英勇献身;仁者无敌.随机应变[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即使三钗迳辏?习傩找膊换岱??SPAN lang=EN-US>[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你也可以在/Article/ShowClass.asp?ClassID=181看到[名人名言]廉洁从教格言[名人名言]廉洁文化名言(礼貌篇)[名人名言]廉洁文化名言(道德篇)[名人名言]廉洁文化名言(理想篇)[名人名言]廉洁文化名言(友情篇)。
2.关于 刚正廉明和机智 的名言
智勇敢的成语
百折不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锲而不舍,英勇无畏,
持之以恒,大智大勇;奋不顾身;铁杵成针,水滴石穿,挺而走险,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百折不饶,英勇献身,锲而不舍;英勇无畏;持之以恒;大智大勇;
奋不顾身;铁杵成针;水滴石穿. 挺而走险,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百折不饶(不屈不挠),英勇献身;仁者无敌.随机应变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即使三钗迳辏?习傩找膊换岱??SPAN lang=EN-US>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你也可以在/Article/ShowClass.asp?ClassID=181看到
[名人名言]廉洁从教格言
[名人名言]廉洁文化名言(礼貌篇)
[名人名言]廉洁文化名言(道德篇)
[名人名言]廉洁文化名言(理想篇)
[名人名言]廉洁文化名言(友情篇)
3.写关于“刚正勇为”或“诚信包容”的名言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黎巴嫩)纪伯伦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著名作家房龙在他的名著《宽容》中曾经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宽容的定义: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宽容的解释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 1.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
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
其实,宽容永远都是一片晴天。 2.宽容就是忘却。
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
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3. 宽容就是不计较,事情过了就算了。
每个人都有错误,如果执著于其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
能够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也将以他坚强的心志在氛围中占据主动,以其威严更能够给人以信心、动力,因而更能够防止或减少背叛。 4. 宽容就是潇洒。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
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难得人世走一遭,潇洒最重要。 5. 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
宽容要以退为进、积极地防御。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无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宽容。宽容的最高境界是对众生的怜悯。
6. 宽容就是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也不要勉强。从心理学角度,任何的想法都有其来由。
任何的动机都有一定的诱因。了解对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们意见提出的基础,就能够设身处地,提出的方案也更能够契合对方的心理而得到接受。
消除阻碍和对抗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任何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体会,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知识和体验,积极吸取之间的精华,做好扬弃。
7. 宽容就是忍耐。同伴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惟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
相信这句名言:“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
8. 宽容也需要技巧。给一次机会并不是纵容,不是免除对方应该承担的责任。
任何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何人都要承担各种各样的后果。否则,对方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禁(错),显示出软弱。
9. 有关宽容的格言: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怒。”
——马克吐温 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论语)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一段台词 ●宽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海尔普斯) ●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威廉·詹姆斯) ●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西德尼·史密斯) ●诚挚地宽恕,再把它忘记(英国) ●宽宥是人性的,而忘却是神性的(詹姆斯·格兰) ●宽容的人最为性急,耐受力强的人最不宽容(贝尔奈)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生活过,而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但是谁能说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 ●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华兹华斯)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宽容要么对人有益,要么对人有害(伯克) ●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鲁迅) ●欲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晋书〉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严是爱,松是害,不闻不问要变坏 ●宠是害,严是爱 ●训你是爱你,宠你是害你 ●爱之深,责之严(法国) ●家不严招贼,人不严招险 ●教不严,师之隋 ●欲成方圆,规矩必严 ●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责人要宽,责已要严 ●严以律已,宽以待人 ●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刻苦自己,厚待别人 ●以春风待人,以寒风自待 ●待人要丰,自奉要薄;责已要厚,责人要薄 ●以责人之心责已,以恕已之心恕人 ●尽量宽恕别人,而决不要原谅自己(西拉斯)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已能病之(明·薛宣) ●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济慈) ●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处,我们必须允许每一个人保 持其个性(叔本华)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
4.表示人刚正的词语
【不挠不折】: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不欺地下】:地下:黄泉之下。指人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骨鲠之臣】: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
【浩然之气】: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井冽寒泉食】:冽:清澈;寒:清冷。只有在井很洁净、泉水清冷明澈的情况下才喝水。即只喝干净凉爽的水。比喻刚正的君主任用德才兼备的人。
【烈女不更二夫】:烈女:刚正有节操的女子。贞烈的妇女不嫁第二个丈夫。
【烈女不嫁二夫】:烈女:刚正有节操的女子。贞烈的妇女不嫁第二个丈夫。
【埋轮破柱】:比喻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破柱埋轮】:指汉朝李膺破柱搜捕张让之弟张朔和张纲埋轮洛阳都亭弹劾梁冀之典。比喻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强直自遂】:指刚正而自行其意,不为人所动摇。
【铁骨铮铮】:指人有骨气,刚正坚贞。
【外柔内刚】:柔:柔弱;内:内心。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外柔中刚】:柔:柔弱;中:内心。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膝下有黄金】:不肯轻易对人屈膝下跪。形容人刚正不阿,有志气。
【邪不敌正】:犹言邪不犯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邪不伐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同“邪不犯正”。
【邪不犯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亦作“邪不伐正”。
【邪不干正】:邪恶的压不倒正派刚正的事物。
【邪不胜正】:犹言邪不犯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阎罗包老】:包老:包公。指刚正耿直的人。
【铮铮铁骨】: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
【铮铮铁汉】:指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人。
5.有关象征刚正的植物的诗句及赏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或陆地上的草木及花,受人喜欢者特别的繁多。东晋陶渊明偏爱于菊;自李唐王朝以来,世上的人都特别的喜欢牡丹;可是我独独喜爱莲花的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它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
它内心通达而外形刚直,不像藤蔓四处蔓延,也不像枝干四处纵横。香气远而清纯芬芳,亭亭玉立如在水佳人,只可以远远的欣赏而不可以肆意的亵玩也。
我比喻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之人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人也。
而莲花呢?是花中的君子也。噫!(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爱菊之人,陶渊明死后很少听到。
爱莲之人,与我同样所好的又有几人?(几人又作何人)而爱牡丹之人呢,适合于大多数人也。 (叶依青) 【赏析】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
同样,“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已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
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
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已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众”。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
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
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
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
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予谓菊,花之隐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
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已比喻为君子。
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
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
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
6.我要找关于刚正的名人事例
海瑞
延平府的督学官到南平县视察工作,海瑞和另外两名教官前去迎见。在当时的官场上,下级迎接上级,一般都是要跪拜的。因此,随行的两位教官都跪地相迎,可海瑞却站着,只行抱拳之礼,三人的姿势俨然一个笔架。这位督学官大为震怒,训斥海瑞不懂礼节。海瑞不卑不亢地说:“按大明律法,我堂堂学官,为人师表,对您不能行跪拜大礼。”这位督学官虽然怒发冲冠,却拿海瑞没办法。海瑞由此落下一个“笔架博士”的雅号。 过了几年,海瑞因为考核成绩优秀,被授予浙江严州府淳安县知县。淳安县经济比较落后,又位于南北交通要道,接待应酬,多如牛毛,百姓不堪其扰。海瑞上任后,严格按标准接待,对吃拿卡要的官员毫不客气。 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有一个不是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让他们几分。
可是在浙江淳安县里,有一个小小知县,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面同党,一点不讲情面。他的名字叫海瑞。
海瑞是广东琼山人。他从小死了父亲,靠母亲抚养长大,家里生活十分贫苦。二十多岁他中了举人后,做过县里的学堂教谕,教育学生十分严格认真。不久,上司把他调到浙江淳安做知县。过去,县里的官吏审理案件,大多是接受贿赂,胡乱定案的。海瑞到了淳安,认真审理积案。不管什么疑难案件,到了海瑞手里,都一件件调查得水落石出,从不冤枉好人。当地百姓都称他是“青天”。
海瑞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严嵩的同党,仗着他有后台,到处敲榨勒索,谁敢不顺他心,就该谁倒霉。
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带了一大批随从经过淳安,住在县里的官驿里。要是换了别的县份,官吏见到总督大人的公子,奉承都来不及。可是在淳安县,海瑞立下一条规矩,不管大官贵戚,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
胡宗宪的儿子,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看到驿吏送上来的饭菜,认为是有意怠慢他,气得掀了饭桌子,喝令随从,把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梁上。
驿里的差役赶快报告海瑞。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摇过境,本来已经感到厌烦;现在竟吊打起驿吏来,就觉得非管不可了。
海瑞听完差役的报告,装作镇静地说:“总督是个清廉的大臣。他早有吩咐,要各县招待过往官吏,不得铺张浪费。现在来的那个花花公子,排场阔绰,态度骄横,不会是胡大人的公子。一定是什么地方的坏人冒充公子,到本县来招摇撞骗的。”
说着,他立刻带了一大批差役赶到驿馆,把胡宗宪儿子和他的随从统统抓了起来,带回县衙审讯。一开始,那个胡公子仗着父亲的官势,暴跳如雷,但海瑞一口咬定他是假冒公子,还说要把他重办,他才泄了气。海瑞又从他的行装里,搜出几千两银子,统统没收充公,还把他狠狠教训一顿,撵出县境。
等胡公子回到杭州向他父亲哭诉的时候,海瑞的报告也已经送到巡抚衙门,说有人冒充公子,非法吊打驿吏。胡宗宪明知道他儿子吃了大亏,但是海瑞信里没牵连到他,如果把这件事声张起来,反而失了自己的体面,就只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了。
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京里派出的御史鄢懋卿(鄢音yān,懋音mào)被派到浙江视察。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敲榨勒索的手段更狠。他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吏要是不“孝敬”他一笔大钱,他是不肯放过的。各地官吏听到鄢懋卿要来视察的消息,都犯了愁。但是鄢懋卿偏又要装出一副奉公守法的样子,他通知各地,说他向来喜欢简单朴素,不爱奉迎。
海瑞听说鄢懋卿要到淳安,给鄢懋卿送了一封信去,信里说:“我们接到通知,要我们招待从简。可是据我们得知,您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大摆筵席,花天酒地。这就叫我们为难啦!要按通知办事,就怕怠慢了您:要是像别地方一样铺张,只怕违背您的意思。请问该怎么办才好。”
鄢懋卿看到这封信揭了他的底,直恼得咬牙切齿。但是他早听说海瑞是个铁面无私的硬汉,又知道胡宗宪的儿子刚在淳安吃过大亏,有点害怕,就临时改变主意,绕过淳安,到别处去了。
为了这件事,鄢懋卿对海瑞怀恨在心,后来,指使他的同党在明世宗面前狠狠告了海瑞一状,海瑞终于被撤了淳安知县的职务。
到严嵩倒了台,鄢懋卿也被充军到外地,海瑞恢复了官职,后来又被调到京城。
/view/7575.htm
7.关于“正心修身”的名言警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但丁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 人生最大的愚昧是自私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知足。
人生最大的智慧是自知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
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 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卑自弃。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
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献媚。人生最危险的境地是贪婪。
人生最烦恼的是争名利。 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人生最大的债务是人情债。人生最大的罪过是杀生。
人生最可恶的是淫乱。 人生最善良的行为是奉献。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
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可佩服的是精进。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积德。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学习。人生最大的成就是谦虚。
人生最紧要的事的做好人。 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准时。
人生最大的享受是轻松。 2.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5.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
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6.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7.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8.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9.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0.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11.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1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3.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4.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
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15.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16.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7.“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8.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19.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20.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
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21.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
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22.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
二、行善。 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
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24.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25.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26.“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7.扶危周急固为美事。
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28.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29.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30.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31.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32.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
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34.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35.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6.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37.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38.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39.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40.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41.情生智隔。 4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43.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44.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45.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46.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47.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48.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49.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50.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51.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52.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53.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54.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55.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56.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57.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58.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59.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
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60.心慈者,寿必长。
心刻者,寿必促。 61.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
制欲养廉。私欲生邪心,嗜欲无止,奸恶横生,唯有刚正可以制欲
制欲养廉
私欲不可不制,有了私欲,刚正就受到损害,正气就要泄漏。
1.有欲则馁。
人没有私欲则没有困惑,困惑是由私欲导致的。私欲不一定非要是沉湎于享乐,心里有非分的追求,无不是私欲。
不欲則不惑,惑者由有所欲也。欲非必盤樂也,心有所向,無非欲也。《二程粹言》
积其所欲,以至其所恶。《说苑》
有慾則不剛,剛者不屈於慾。《二程粹言》
不断地积累私欲,最终要导致邪恶。人有私欲则不能刚正,刚正的人不屈于私欲。
无欲则刚,刚可克制邪恶。清官无欲则刚直,贪官有欲则邪恶。私欲生邪心,嗜欲无止,奸恶横生。
人一旦有了私欲,思维就会受到干扰,谋划的着眼点就会发生变化,角度不同,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而制定出导致失败的策略。谋事失败,就会产生灾难。一切人想要的,都会使人产生欲望。如:金钱、地位、财物;美女、佳肴、声誉;音乐犬马,珍宝奇玩,文物古董。无论什么人,即使是圣人,也有能使他产生欲望的东西。人人都有他的价格,都能收买得到,投其所好而已。圣人难以收买。圣人能制欲,不被诱惑。败事亡身,莫不为欲望所累,所以制欲为修身养廉之要。
2.纵欲生灾。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道德经》【妙,微之极也。徼,通“侥”。贪求不止】
盖人心一有所欲,则离道矣。《近思录》
傲慢不可生长,欲望不可放纵,心志不可自满,享乐不可极度。
从极为微小的细节可以观察出其人心中常无私欲,从对名利贪求不止的行为可以观察出其人心中常有私欲。人心里一旦有私欲,就离开了正道。
夫纵欲而失性,动未尝正也,以治身则危,以治国则乱,以入军则 破。《淮南子》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躭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政要》
纵欲就会丧失善良的本性,举措皆是邪恶。以纵欲之心治身则身危,治国则国乱,治军则军散。唐太宗认为灾祸全由嗜欲所致。若贪嗜滋味之享,沉湎于声色之悦,所追求的欲望多了,所带来的损害也就大了,不但妨害政务,而且滋扰民众。
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壮九重於内,所居不过容膝;彼昏不知,瑶其台而琼其室。罗八珍於前,所食不过適口;惟狂罔念,丘其糟而池其酒。勿内荒於色,勿外荒於禽;勿贵难得之货,勿听亡国之音。《贞观政要》
追求享乐,不可没有极限,到了极限,必向悲哀转化。贪欲不可放纵,放纵就要带来灾祸。昏聩无知的君王,大兴瑶台琼室、林苑宫殿,只为一躯数尺的享受。罗列八珍,只为满足口舌一时的快感。只为狂欢忘掉后果,肉林酒池,只是为放纵豪奢的欲望。不要迷乱于内廷女色,不要在外耽乐于田猎;不要以珍玩为贵重,不要沉湎于亡国之音。
制欲戒贪
人若私欲重就不能公正,私欲是害心术的毒药。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金缨《格言联壁》
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节欲者安。桓范《世要论》
以是知骄出于志,不节则志倾;欲生于心,不遏则身丧。《帝范》
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
私欲是深渊,堕之则万劫不复。节俭的人制欲,奢侈的人放纵。放纵者身危,制欲者身安。私欲骄横由心术产生,不加以遏制,则心术坏而身体亡。君王没有私欲,老百姓自然淳朴。
夫所以害吾心者何也?欲也。欲之多,则心之存者必寡;欲之寡,则心之存者必多。故君子不患心之不存,而患夫欲之不寡。欲去则心自存矣。《陆九渊集》
是什么伤害我的心术呢?那就是欲望。欲望多,心里所存的善念就必定少;欲望少,那么心里所存的善念就必定多。君子不担心存于心的善念少,而害怕欲望太多不能屏弃。欲望除去,那么善念就自然保存在心里。
节欲则民富。《晏子春秋》
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己以恭俭为先,自天子至于庶人,一也。《知言》
桀骜曰:大抵生人油然多欲,欲而不得则怒,怒则争乱随之,《资治通鉴》
君得合而欲多,养欲而意骄.得合而欲多者危,养欲而意骄者困.《晏子春秋》
节制欲望能遏制奢侈之风,老百姓若能够不夸富不侈靡不浪费,就会富有。所以人修身以澹泊寡欲为要,律己以恭敬自我控制为先,上自人君下至平民都是一样的。人的本性就是多欲,欲望得不到满足就要愤怒,愤怒则争斗。争斗,混乱就来了。天下一统,四海无事,人君的欲望就会增多,欲望多,不加以节制;意态就会骄纵。欲望任其滋长就会失去控制,骄纵失控,就有灾难。
节选自《修德》第二编 第三章 第一节 廉
天一村人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