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的名言大全
时间:2022-05-10 12:1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乌衣巷的记事本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张衡的名言大全
1. 关于张衡的名言有什么)
1.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二京赋》
2.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四愁诗》
3.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4.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
5. 痴儿不了天下事,男子要为天下奇。
6. 一物不知,实以为耻。
2. 形容张衡的诗句
后汉书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中国古代圣人语录名言10则
1
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
—— 出自《六韬·武韬·顺启第十六》,作者姜尚
姜尚
译: 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占有天下。
2
不以一眚(sheng)掩大德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译:不要因为一个人个别的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3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出自《论语·公冶长》
译:如果能够不记恨人家,别人对自己的怨恨也就少了
孔子
4
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左传·哀公元年》
译:培养良好的品德,一定要使它天天增长。
5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原文: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出自《应问》,作者张衡。
张衡
译:君子忧虑的不是自己的地位不尊荣,而是德行不高尚。张衡认为,与其在官位上患得患失,倒不如去追求个人道德的提升和学识上的进步。
6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出自《毛诗序》
译: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苛求批评者,而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7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已经做过的事不用再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情也不必再追究了
8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译:
称一下,然后知道轻重;量一下,然后知道长短。孟子认为,人应该经常自我反省、自我检讨,“吾日三省吾身”。
9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出自《孙子兵法》
孙武
译: 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转危为安;陷士卒于死地,才能转死为生。
10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出自《张子语录》,作者张载。张载世称横渠先生,是宋代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之一。
张载
译:为社会重建真正的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存在的意义,为历代圣贤继承行将绝传的学说,为万世开拓太平的伟业。这句语录表达了儒者的襟怀,彰显了儒者的器识与宏愿,是中国读书人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