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政治名言
时间:2022-05-10 12:4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燕郊中公教育资讯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申论政治名言
1.要考试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2.申论该记哪些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能为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增色,考生可在冲刺期记一些名言。申论该记的名言警句:
一、政府基层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二、政府廉政建设、法治建设方面
从申论常考的几个主题出发,提供以下适用于申论文章写作的一些名言警句,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治国篇
1.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2.其身正,不令虽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4.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
5.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
二、清廉篇
1.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2.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
3.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
三、民生篇
1.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2.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3.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需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需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四、文化篇
1.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
2.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3.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3.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如何善用名言警句
为了更好的运用名言警句希望考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百尺高台起于垒土,参天之木始于毫末,使用名言警句基础是积累。考场上不能带材料和其他记录器,所有书写的内容都是大脑的输出,所以一切书写在纸上的内容基本都基于自己的记忆或理解,因此一般来说记得多肯定会用的多,虽然记得多不代表用得好,但是饮水思源,没有源就不可能文思泉涌。
二、记忆是硬功夫,使用是门艺术。我们一直倡导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名言警句亦是如此,在记忆名言警句的时候一定要思考内容的适用范围或者场合,一般来说可以按照目前比较热门的分类方式是五位一体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如果自己有更好的分类方法也可以更具五位一体再继续优化,以自己能理解为核心。
三、光说不练假把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申论需要最终体现在文字中,因此在掌握了一定存量的名言警句时,需要适当的模拟,可以找一些模拟题,或者中公的模拟试卷,写一个开头或者分论点等,看自己的使用是否恰当,掌握不准的情况下可以请中公老师帮忙把关,进行适当的指导,进一步进行提高。如果自己在写的方面放不开,真的难以下笔,可以参考中公参考答案或者上网查找一些优秀作文,进行认真阅读和模仿。我相信任何事情都怕认真二字,有志者事竟成!考生一定要目标明确、方法正确才能方得始终!
4.求关于思想观念的名言警句,写申论用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 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 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 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 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 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 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 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 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时间像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悲伤、后悔。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意思是: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 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引·朱熹小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 了。出自《三国志·魏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
出自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意思是:没有才,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 不能成大才。出自(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于,没有志向就难于取得 学业上的成功。
出自《诸葛亮集·诫子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意思是;下决心学习,连吃饭也忘记了;有所心得便高 兴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老年就要逼近了。出自《论语·述 而》。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 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办事果断,没有后患。
出 自《尚书·周官》。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意思是:积累许许多多的财富,不如学习一种小小的技 术。出自《颜氏家训·勉学》。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意思是:人的立志,语言忠实是它的根本;修养自已的 品德,应以行动为先。
出自(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 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 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
出自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 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
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 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锡 《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出自〈朱熹语录〉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
出自〈朱熹语录〉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
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 了就不易有长进了。
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 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自 《近思录集注》卷二。
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
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
出自《格 言联壁·学问类》。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 空虚。 意思是:学习要靠勤奋才能获得,经过三年就会学得满 腹经纶。
出自《神童诗》。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意思是: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荒废在于嬉戏游乐; 道德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败毁在于因循苟且。出自韩 愈《进学解》。
志当有高远。 意思是:人应当有远大的志向。
出自(三国·蜀)诸葛 亮《诚外甥书》。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
意思是:自古以来,圣人贤人的盛德大业,没有不是通。
5.2018国考申论名言警句积累,都有哪些
【教育】1、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 苏霍姆林斯基2、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
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 奥斯特洛夫斯基【人生】1、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 德莱赛2、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 洛克3、人生并不像火车要通过每个站似的经过每一个生活阶段。人生总是直向前行走,从不留下什么。
—— 刘易斯4、她们把自己恋爱作为终极目标,有了爱人便什么都不要了,对社会作不了贡献,人生价值最少。 —— 向警予5、人生贵知心,定交无暮早。
—— 袁中道【生活】1、过放荡不羁的生活,容易得像顺水推舟,但是要结识良朋益友,却难如登天。 —— 巴尔扎克2、生活有度,人生添寿。
—— 书摘3、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 —— 高尔基4、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
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 洛克5、人生并不像火车要通过每个站似的经过每一个生活阶段。
人生总是直向前行走,从不留下什么。 —— 刘易斯6、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
—— 杜伽尔【青春】1、如果你浪费了自己的年龄,那是挺可悲的。 因为你的青春只能持续一点儿时间——很短的一点儿时间。
—— 王尔德2、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 于谦3、乐观的人永葆青春。
—— 拜伦4、青春,就像受赞美的春天。 —— 勃特勒5、友谊有许多名字,然而一旦有青春和美貌介入,友谊便被称作爱情,而且被神化为最美丽的天使。
—— 克里索斯尔6、青春像只唱着歌的鸟儿,已从残冬窗里闯出来,驶放宝蓝的穹窿里去了。 —— 闻一多。
6.申论考试的经典语录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李诩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6、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7、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9、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1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11、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1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1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2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2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2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2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25、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2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27、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
——朱熹2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29、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
——朱熹30、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3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32、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朱熹33、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朱熹34、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35、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朱熹3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3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3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3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4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41、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4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43、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44、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4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阮元4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47、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徐洪钧4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4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5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5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陈寿52、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53、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54、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55、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
——王永彬56、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57、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
——王安石5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59、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
——陆游60、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61、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朱用纯62、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63、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
——欧阳修6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65、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颜之推66、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67、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
——章学诚68、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章学诚69、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
——薛宣70、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71、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
——童铨7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73、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黄庭坚74、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朱舜水75、刻苦读书,积累资料,这是治学的基础。
――秦牧76、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77、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
——列子7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79、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
――袁枚80、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陈善81、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 颐8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
——陆九渊83、读书。
7.关于公务员申论考试的名言警句谁可以提供点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
8.2016国考申论冲刺该记哪些名言警句
治国篇(以民为本) 1)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2)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3)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离娄上》 4)行大道,民为本,立天下。
实干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萧伯纳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修德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大学之道,在于明德。
——《大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诫子书》社会公平篇 平出于公,公出于道。
——《吕氏春秋》 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
——清·何启。
申论名言积累之政治篇
很多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会出现词穷意少的情况,作文写作主要是考察考生的观点、思想、逻辑、文字表达,而在文字表达方面需要有一定的积累,今天中公教育就跟各位考生分享关于“政治”方面的名言警句:
政治篇
一、政治篇之论修身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典出:宋·王安石《洪范传》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典出:苏轼《范增论》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典出:《尚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典出:诸葛亮《诫子书》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典出:老子《道德经》
二、政治篇之论信念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典出:清·郑燮《竹石》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典出:《吕氏春秋·诚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典出:《孟子·滕文公下》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典出: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典出:《周易》
三、政治篇之论笃行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典出:明·刘基《拟连珠》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典出:《尚书·周书·周官》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典出: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典出:东汉·荀悦《申鉴·俗嫌》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典出:老子《道德经》
四、政治篇之论治国
“治大国,若烹小鲜。”典出:老子《道德经》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典出:(宋)《二程语录》
“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典出:明末清初·唐甄《潜书·权实》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典出:《周易·系辞下》
“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典出: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五、政治篇之论法治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典出:《韩非子·有度》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典出:《韩非子·诡使第四十五》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典出:王安石《周公》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典出: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法立,有范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典出:唐·王勃《上刘左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