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的感悟

时间:2022-05-10 17:0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国学论坛 | 评论: 次 | 点击:

孟子的名言的感悟

1.有关孟子的名言的感悟

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出自孟子的一句名言。

原文是这样的: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这是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

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宋儒张载在其名篇《西铭》中也说: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富贵福泽可以使我们生活得更好,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也是人们追求的愿望。贫贱忧戚,则是人们所不愿接受的。

但张载却说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是帮助你取得成功的机会。人们都希望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孟子却说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们不愿贫贱忧戚,张载却说这是“玉汝于成”,帮助你成功。

二者思想是一致的,包含着深刻哲理,体现了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人生不是康庄大道,总是会遇到种种艰难曲折,要在不断经历失败和挫折,不断克服困难的奋斗中前进。

正是这样的人生智慧,指引人们把困难和逆境看作激励自己奋进的动力,自觉地在困难和逆境中磨炼自己,愈挫愈奋,不屈不挠地去争取胜利,养成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一部中国历史,处处渗透着这种精神。

司马迁在蒙受宫刑的奇耻大辱的情况下,发奋著述,完成了不朽巨著《史记》。他在致友人任安的信《报任安书》中,曾列举了许多先贤在逆境中奋起的事例,如周文王被拘禁,推演了《周易》;孔子受困厄,作了《春秋》;屈原遭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著了《国语》;孙子受了膑脚之刑,修了《兵法》,等等。

他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先贤在困厄中发奋作出的业绩。司马迁正是以此激励自己,继承这种精神,完成了撰写《史记》的伟业。

今天我们国家处在安定发展的时期,这一代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爱护。安乐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中的多数人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对挫折困难的适应能力较差的弱点,有的甚至只因一些细小的挫折而犯罪以至自杀。

针对这种情况,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理,提倡自觉磨炼的精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自觉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担当起迎接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

2.有关孟子的名言的感悟

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出自孟子的一句名言。

原文是这样的: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这是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

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宋儒张载在其名篇《西铭》中也说: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富贵福泽可以使我们生活得更好,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也是人们追求的愿望。贫贱忧戚,则是人们所不愿接受的。

但张载却说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是帮助你取得成功的机会。人们都希望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孟子却说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们不愿贫贱忧戚,张载却说这是“玉汝于成”,帮助你成功。

二者思想是一致的,包含着深刻哲理,体现了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人生不是康庄大道,总是会遇到种种艰难曲折,要在不断经历失败和挫折,不断克服困难的奋斗中前进。

正是这样的人生智慧,指引人们把困难和逆境看作激励自己奋进的动力,自觉地在困难和逆境中磨炼自己,愈挫愈奋,不屈不挠地去争取胜利,养成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一部中国历史,处处渗透着这种精神。

司马迁在蒙受宫刑的奇耻大辱的情况下,发奋著述,完成了不朽巨著《史记》。他在致友人任安的信《报任安书》中,曾列举了许多先贤在逆境中奋起的事例,如周文王被拘禁,推演了《周易》;孔子受困厄,作了《春秋》;屈原遭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著了《国语》;孙子受了膑脚之刑,修了《兵法》,等等。

他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先贤在困厄中发奋作出的业绩。司马迁正是以此激励自己,继承这种精神,完成了撰写《史记》的伟业。

今天我们国家处在安定发展的时期,这一代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爱护。安乐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中的多数人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对挫折困难的适应能力较差的弱点,有的甚至只因一些细小的挫折而犯罪以至自杀。

针对这种情况,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理,提倡自觉磨炼的精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自觉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担当起迎接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

3.孟子名言和感想

1、仁者无敌 译文: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阅读感想:读孟子的东西,的确可以发现很多真理,但总有一点我不是很喜欢,那就是太政治化了,处处都和政治靠边。我们来看看他说出了多少好的思想啊!什么“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等等,这些思想都是非常深刻的,可最后却要落脚在“天下可运于掌”上。

最终,这些思想被统治者利用,反而成了一种“杀人武器”。我真的很痛心,这不是孟子的错,孟子的出发点的确是“为民”,可是,他“为民的方式”却处处和统治者相扣,这点不像佛家和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站在“众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理解生命本质,道家讲究“无为而治”,也是在恢复人的自然本性,而唯独儒家,处处强调政治,强调“道之运用”。

从“仁者无敌”这一句中就可以看出端倪,既然是要做“仁者”了,又何必和“无敌”挂钩呢?仁者就是仁者,仁者是和天地相通的人,是觉悟了的人,是有大道德的人,当我真正成了“仁者”的时候,我还有很多的生活方式,我可以去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去度化他人,去普度众生,我绝不会去和人“敌对”,这正是我想不通的地方。难怪外国人不太喜欢中国的“孔子学院”呢,这也正是因为儒家文化倡导的东西并非是“人人平等”。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译文:尊敬自己家里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子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一切政治措施都由这一原则出发)要统一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阅读感想:撇开后面的“天下可运于掌”这句画蛇添足之语不谈,仅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两句,我应该给孟子打上满分了(可惜的是后面那句,所以,按照整体来讲,我只能给孟子打八十五分),从这一句里面,我看到了“孝”的本质。

什么是“孝顺”?现代人以为给父母一点点钱给父母一点点物质就是孝了,差得远呢,现在人是不孝的,是大不孝的。孝是有层次的: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

这三个层次可以说是小孝、中孝和大孝,我们可以对照一下,我们做到了哪一层孝呢?我们把父母之身养好了吗?我们把父母之心养好了吗?我们把父母之志养好了吗?我为什么会从孟子说的这句话中想到孝呢?这正是因为我从这句话里面看到了“大孝”,看到了养父母之志的孝,我相信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父母的志向,如果我们做子女的能明白父母的这一志向,我们就要沿着他们的道路去走,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啊!看看现代的人都做了些什么?别说孟子说的这大孝,很多人连小孝都没有做到呢?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有什么办法来解决父母的“身体健康”?我们有这个智慧吗?很多人都是把父母拖进医院,浑身插满管子,这份心自然是好的,可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智慧不够,而让父母在无形之中受苦,这真是大不孝啊!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能知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长短。

阅读感想:凡事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孟子的这段话让我想到了对“生命的体验”,其实,生命说白了就是体验的过程,怎么体验呢?这就需要我们把自己融化进生命的海洋,我们自己去感受海面上的波涛汹涌。

我喜欢孟子说的这样的话,非常纯粹,非常简单,也非常深刻,里面没有涉及到一点点政治味道。现在人大概是因为生活太好的缘故,都已经完全忘记了“体验”,而更多地是在“分析生命”,或是“观察生命”,遇到一点点不好的事情时,就怨天尤人;当遇到一点点好事情时,又狂喜不已。

我们的心总不能平静,心不能静就谈不上对生命的体验。现代人都在追求外在的东西,而把“生命”和“生活”分开了,都向外追逐,把生活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并忘掉了其实生命的主角应该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所以我经常说现代活得没有心了,在他们眼里似乎只有外在的物质,这样的人生肯定是不会幸福,就更谈不上对生命的体验了。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译文: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与别人一齐欣赏音乐快乐,哪种更快乐一些呢?阅读感想:这是孟子问齐宣王的话。孟子认为,君王只有与民同乐,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才有可能统一天下。

这里又涉及到了政治。当然,单就这句话的本身来说也是非常智慧的,因为这句话的主旨意思就是“分享”,从佛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布施。

现代人已经弄不清楚财富的真正含义了,很多人以为抓住了“有形的物质”就叫财富,其实不是的,那只是“灰烬”而已,是虚假的相。真正的财富是心灵的财富,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是谁也拿不走的。

我们要和人分享的是什么?是心灵财富,因为这种财富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能让生命回归。起先我不太了解分享的快乐,当我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以后,我才发现,分享不但能给人带来幸福,还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现代绝大多数人都很自私,这种自私是极端病态的,即使我们拥有得再多,如果不去分享,也不活拥有幸福。

4.孟子的名言有哪些,谈谈感受和启迪

食色,性也。

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食:食欲。

色:性欲。本句大意是:食欲和性欲,这是人的本性。

食欲和性欲,是人的生理需求,谁也不可避免,所以说是人的本性。虽然有时人为了更高的道德追求和事业追求,可以从意志上压抑和控制食欲和性欲,但这并不说明人本身没有这种需求。

我们可以用这两句阐述食欲和性欲是人的本性,还可以用来引申说明社会应该创造条件,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地满足人的这种本性要求,还可以用来引申表明人的意志坚强,能够为了更高的道德和理想,抑制和克服这种本性的需求。国人皆曰可杀。

战国·孟轲《孟子·粱惠王下》。本句大意是:全国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该杀。

这句多用于斥责,诅咒那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危害,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叛徒、内奸以及那些严重威胁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犯罪分子。居移气,养移体。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这两句天意是:所处的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度,所受的奉养可“改变人的体质。

作者认为:安居可以改变人奋斗不息的气质,使人变得懒惰,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养尊处优更会使人变得娇贵,经不起风攻雨淋。

因而人应不断地奋斗,有所追求,这样才能精力旺盛,自强不息。这两句说明优越的环境和生活条件有时也会给人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人们应当善于利用优越条件,而克服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5.孟子语录的体会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在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记得革命先烈李大钊说:“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

也有为发展生命而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这里的“发展生命”应指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义”。

为了“义”,可以舍弃“生”,“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革命前辈多如此,当代英烈也是层出不穷,商丘的张环礼、李学生就是新时代“舍生而取义”者也。 然而,“取”“舍”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存在于“生”和“义”中,更多的却表现在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

例如,一边是住高楼大厦、吃山珍海味;一边是住茅屋吃糠菜,到底是取前者还是取后者?革命烈士方志敏是这样回答的:“为了国家的革命事业,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却宁愿吞嚼刺口的苞栗和菜根;不稀罕把柔软的钢丝床,却宁愿住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这是正确对待生活享受的一个典型。现在不是也有许多“仁人志士”实践着吗?看看“二零零四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吧!他们能成为时代的最强音符,决不是偶然的。

6.看完孟子语录的感想

这就是所谓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谭嗣同当时本来有机会逃到日本的,但他拒绝逃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于是便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菜市口临刑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大义之前,不惜性命,真国士。

这类的例子其实挺多的。历史留下的只是历史的碎片而已,留下姓名的始终也只是少数。

7.孟子语录的体会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在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

记得革命先烈李大钊说:“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也有为发展生命而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这里的“发展生命”应指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义”。为了“义”,可以舍弃“生”,“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革命前辈多如此,当代英烈也是层出不穷,商丘的张环礼、李学生就是新时代“舍生而取义”者也。 然而,“取”“舍”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存在于“生”和“义”中,更多的却表现在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 例如,一边是住高楼大厦、吃山珍海味;一边是住茅屋吃糠菜,到底是取前者还是取后者?革命烈士方志敏是这样回答的:“为了国家的革命事业,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却宁愿吞嚼刺口的苞栗和菜根;不稀罕把柔软的钢丝床,却宁愿住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这是正确对待生活享受的一个典型。现在不是也有许多“仁人志士”实践着吗?看看“二零零四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吧!他们能成为时代的最强音符,决不是偶然的。

8.选孔子孟子的名言各一句,并写出你的感悟要短点的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这是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

9.谁有关于孟子名言名句的读后感

孟子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太多的故事、成语、熟语、常用词、寓言、典故来源于他。《孟子》一书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以推行仁政的事迹。《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千百年后,人们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孟子的个性、情感和精神,看到一个大思想家的鲜活形象,这正是《孟子》千百年来一直具有无穷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书从这部儒家经典里挑选了100句精彩名言,详细介绍其出处和内容,传递圣人的智慧,进而腾越时空,以发人深省的相关历史人物故事印证这些名言的涵义。

“中华经典名言系列”是兼具欣赏和实用价值的“名言汇编”,可以使读者朋友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古典名著的精髓。编者在编写时既注重资料的准确性,更兼顾阅读的趣味性,使大家在理解名言的基础上,能会心一笑,并充分感受智慧升华的快感。本书为“中华经典名言系列”中的一册,从经典著作《孟子》中严格挑选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言,献给大家,使大家对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名句,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编写体例上,围绕每一句名言,按照“名言何来”、“名言解读”、“名言故事”和“名言史例”四项作全面分析和解读。本书是古代人的智慧和现代人的幽默完美相遇的成果。读懂这100句,就等于你读懂了这部名著。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名著,也是研究孟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学说的最重要的资料。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源出于它。历代注释亚圣思想的著作不计其数,但是适合当代人读的几乎没有。经过文革“批林批孔”、“儒法斗争”各种理论的影响,当代人几乎对孟子的思想毫无所知。本书不像传统学者的传注那样过于重视训诂,而只是对广征博引地对孟子的思想进行阐述。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孟子》的讲记。作者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为“经”,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人物活动为“史”,并配合其他种种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对孟子立身处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响,作了透彻的讲述。它使读者能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轻松而又深刻地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增长文史知识,获取人生智慧。书末还附有历代《孟子》研究书目。

原文链接:

10.孟子中名句的的后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这无疑是我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博爱思想。理应发扬光大!可回顾我国近年来在就业、养老、教育、医疗诸方面的情况,这种博爱思想在那些握有制订就业、养老、教育、医疗各项事关国计民生政策大权的公仆们心中缺失,实在令人齿寒心寒。

孟子的名言的感悟

《孟子》10句经典名言,感悟圣人的智慧和胸怀

《孟子》是四书五经之一,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

孟子是路过贵族孟孙氏之后,但其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其父在孟子幼年时就已过世,孟子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对孟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历史上流传的“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用心良苦。

长大成人后,孟子师从子思,奠定了孟子传承和发展儒家学说的基础。孟子和孔子一样,也曾经带领弟子周游列国,还担任过齐国的客卿,但未被重用,不久便辞职回乡讲学。孟子在儒家学派中的重要地位,仅次于孔子,所以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孟子》10句经典名言,感悟圣人的智慧和胸怀

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感悟:如果人生不得志,人微言轻,那就先管好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如果人生得意,事业兴旺发达,有一些能力,那就多做一些对社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帮助别人也过上好的日子。

二、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则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

感悟:人生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应该好好反省自己,改正自己,而不是怨天尤人,只要自己身心端正了,自然就会得到天下人的尊敬和认可。

三、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

感悟:人穷不能志短,即使生活穷困潦倒,也要坚守做人底线,不做违背道义的事情。如果生活富裕,富贵显达,也不要得意忘形,做一些违背道德人伦的事情。

《孟子》10句经典名言,感悟圣人的智慧和胸怀

四、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感悟:作用力是平等的、相互的。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你对别人付出了爱心,别人也会用爱心来回报你。

五、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感悟:凡事都要分个轻重缓急,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比较重要,哪些比较不重要,才能有所作为。如果连这个都分不清楚,那忙活半天,也会一事无成。

六、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上》

感悟:为人处世,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得以生存;如果违背自然规律,那就是自取灭亡。比如,晚上是休息的时间,白天才是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如果你偏偏违背这个自然规律,白天休息,晚上熬夜,那身体迟早都会熬垮的。

七、人之忌,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感悟:世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以为是,总喜欢给别人当老师,教训别人。

《孟子》10句经典名言,感悟圣人的智慧和胸怀

八、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上》

感悟:凡事都是有利有弊,有好处就有坏处,有优点就有缺点。一个人如果进步很快,那么退步起来,也会是很快的。

九、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感悟:孔子登上泰山后,天下便一览无余。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人的学问高了,境界高了,他的心胸和眼界也就宽广了,相对来说,所遇到的事情,也就变小了。

十、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感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往往能够激发人的潜力和斗志,使人快速地成长和进步。而在优越舒适的环境中,因为缺乏动力,l往往会使人变得好逸恶劳,醉生梦死。所以说无论什么事情,有好的一面,就会有坏的一面,只有守好中庸之道,才是最具智慧的人生态度。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