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的名言
时间:2022-05-11 07:2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唐诗宋词古诗词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邵雍的名言
1.时间的格言
邵雍:一日之计在於晨;一岁之计在於春;一生之计在於勤。
· 川端康成:荒废时间等於荒废生命。
· 曾国藩: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 文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 但丁:哲人最悲叹浪费掉的时间。
· 琴翰丝冬:用时间做的事才值钱,而不是时间本身值钱。
· 西方谚语:浪费掉的时间是生命,而利用时间才是生活。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莎士比亚】在时间的大钟上,祗有两个字--现在。
【魏文帝】少壮真当努力,一年过去,何可攀援。
邵雍:一日之计在於晨;一岁之计在於春;一生之计在於勤。
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应自勉,岁月不待人。
川端康成:荒废时间等於荒废生命。
钱鹤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但丁:哲人最悲叹浪费掉的时间。
琴翰丝冬:用时间做的事才值钱,而不是时间本身值钱。
西谚:浪费掉的时间是生命,而利用时间才是生活。
胡适:从前种种,归於今我,莫更思量、更莫哀,从今后,要怎麽收获,先那麽栽。
魏源: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明日诗 明 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今日诗 明 文嘉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明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 明 钱福华(钱鸙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季米特洛夫)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2.《勤训》要表明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勤训要表明的观点是:治生之道,莫尚乎勤.论证:1.直接破题,这叫做“开门见山法”.2.引用古人的话,这叫做“言例”.修辞法称为“引用”.使用古圣先贤的名言,是为了强化、更好的论证自己的论点,所以引用时,名言的内容,必定支持自己的论点.3.文章开头就标举“勤”为第一要义,认为人活着,就要认真过日子,要将“勤劳的态度”实践在自己的生活之中.为了强化这个论点,作者引用了邵雍的名言,很好的论证了自己的论点,道明连古圣先贤也认同自己的观点.4.既然邵雍的话也是认同“勤劳的态度”,那么引用这句话,当然可以佐助作者开门见山的论点“莫尚乎勤”.。
3.简述格赖斯关于语言产生的格言
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围城》
辞达则止,不贵多言.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时间是大公无私的语言. ——俄罗斯作家 尤·邦达列夫
炼辞得奇句,炼意得余味. ——北宋哲学家,易学家 邵雍 《论诗吟》 语言名言
宋·邵雍《论诗吟》.这两句大意是,锤炼词语就能得到奇妙的文句,锤炼主题就能得到耐人回想的意味.这两句告诉我们,无论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语言文字,都要经过千锤百拣,才能进入妙境,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语言是思想的图像和反映. ——英国生物化学家 马·霍普金斯
音乐是人类的通用的语言. —— 约·威尔逊
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 伽利略
互为爱慕的语言是动人的. ——日本小说家 剧作家 武者小路实笃 语言的名言
4.《勤训》文言文翻译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际在于春,一生之际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褕衣,玩日愒岁。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是一蠹耳。 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淫,物之情也。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贤圣不若彼者乎?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重要的了,因此邵雍说:“一天的计划在于早晨的决定,一年的计划在于春天的决定,一生的计划在于勤劳的决定。”这句话虽然说得浅近,意义却很深远啊! 无奈一般人的习性,厌恶劳苦而喜好安乐,只顾眼前吃得好、穿得好,玩掉时间,荒废岁月,让他去当农夫,却不能把土耕深把草除尽;让他去做工人,却不能计算日期来求工作的成效;让他去做商人,却不能把握时机而追求利润;让他去当读书人,却不能坚定志向努力实践。白白生活在人间,好像一只蛀虫罢了! 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是天天更新就不会败坏。因此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蛀蚀,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实在是上天不想要万物常常安逸啊!人的心思和力量,不是也一样吗?劳苦了就会用心思考,安逸了就会迷惑昏乱,这是一般人的常情。像大禹那样的圣人,尚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那样贤明的人,尚且爱惜每一分的光阴;又何况才能,智慧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词义】 勤训:阐述勤的重要性,告诫后辈。 治生之道:谋生的道理。 莫:没有哪一种东西。 邵子:邵雍,宋代史学家。 计:谋划,打算。 近:浅近。 旨:意义,用意。 莫:没有哪一种东西。 尚:看重。 乎: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的意思。 而:转折连词,然而。 禹:夏代开国的君主。 之:表示代词,意思是“这样的”。 圣:指智慧,才能,道德修养几方面都无与伦比。 寸阴:日影移动一寸,比喻极短的时间。 阴:日影。 陶侃:晋朝人。曾说:“大禹惜寸阴,吾人当惜分阴。” 况:何况。 不若:不如,不及。 彼者:那些人。 且:因此
5.帮忙搜几条关于时间的格言
邵雍: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应自勉,岁月不待人。
川端康成: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曾国藩: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钱鹤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Time is money.
一寸光阴一寸金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黑发不如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他的“天体运行说”,比西方早了四百多年,人生格言被读书人传诵
作者:黛珂,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毕业之后,因为是历史专业,全省招录的人数极少。我于是选择了招录五人的宝鸡眉县,岗位是初中历史教师。
报名之后,心情十分亢奋,因为这不仅可能是我未来传教的地方,还是一代理学大师张载的老家。我索性暗下决心,如果这一去成功,此后便拜张载为师,开启人生的崭新阶段。
笔试过后,我本想去张载祠堂拜祭,但又想,以后朝夕相处,何必急于一时,于是便匆匆返回。没承想却终究成了遗憾。由于竞争巨大,我再次不幸落榜。
这次不仅再无缘拜会张载,也对“勤奋致胜”的观点产生了怀疑。三个月的没日没夜,最终还是敌不过宿命。我心中慌了,于是又报考河南的一所高中,不想却成功上岸。这就是我与张载的一点缘分,但若说真正的缘分,还是从他的思想开始。
脑洞大开的小顽童
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盛夏傍晚,随着窗外一道电闪,耳边一阵雷鸣,一个全新的生命诞生在了长安城南的这所宅院里。这户人家祖上三代都是小官,父亲张迪一年前考中进士,携新婚妻子来到长安任职。不想第二年便喜添一子。虽然读了几年书,但家里挂的还是寻常的字幅。张迪望着墙上“厚德载物”四个大字,对妻子振奋地说:“不如就叫张载吧!”两人会心一笑。
天圣二年(1024年),张迪因为政绩卓越而被提拔为涪州知州,已经不算小官了。五岁的张载兴高采烈地跟随父母来到了四川重庆,办理本地入学手续。
张载喜欢小动物,同学们便卖给他了一只黑狗,一只白猫和几只鸽子。于是每天逗猫遛狗的生活就开始了。他甚至还试图化解猫狗之间的矛盾,苦恼得整个晚上睡不着觉。然而最终不得其解。
这日闲来无事,在母亲的指导下诵读诗文。忽然父亲的一位好友杨伦来访。杨伦知张载平日里不好好读书,便想即兴考一下这个整天放羊玩狗不务正业的顽童,随口说道:“春风狂似虎”。小张载盯着墙壁上一幅《涪江秋色图》,不假思索地回答:“秋水静如鱼”。好,您不是说我很狂吗?其实我是个很安静的乖孩子。
杨先生听罢走入书房,又吟出上联:“雅室翰墨溢香气”。这种传统工对,只要学习了诗词格律,本来并非难事,小张载望着走廊外的翠竹,脱口而出:“长廊修竹听雨声”。杨伦当下信服,直叹后生可畏。
长到十一岁时,张载的弟弟出生。因为母亲奶水不足,家里就养了一只羊。每日由张载照料饮食。后来弟弟不吃奶了,家里要把羊卖掉,小张载为此大闹屠宰场,救回了这只奶羊。几年后,他和弟弟夜晚从山中归家,偶遇一白发仙翁,从此下定决心读书。一改往日淘气之态。
家道中落顶梁柱
景佑元年(1034年),张迪在涪陵病逝,十五岁的张载和弟弟、母亲一起,护送父亲的灵柩返回河南老家。北上出川,沿路都是崇山峻岭,有次被狼群围住了马车,弟弟和母亲惊慌不已,张载急中生智,点燃上衣,用火光吓跑了恶狼。来到定军山下的武侯祠,寄宿在破旧的房屋之中,张载以草为香,向诸葛亮的雕像三叩九拜。
也许是夜里诸葛武侯托梦于他,张载领会到了读书之法。他将此法名为“六有”,题在墙壁之上,即: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这既是求学之道,也是修养心性、思考体悟的过程。
历经数月,张载一行来到了陕西眉县横渠镇大镇谷。所带路费已不够返回河南,母亲和两个孩子商量之下,决定将丈夫的尸骨就地安葬。他们在村民的帮助下前往迷狐岭选了一块坟地,张载一家从此定居于此,过起了庄稼人的生活。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去世后,家里就断了经济来源。十六七岁的张载从这时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白天他和母亲一块儿下地种田,晚上伴灯苦读。农闲之余,还到镇上的崇寿院听课。张载的这种平淡生活一直持续着,直到他遇到了焦寅。
▲《清平乐》范仲淹赠书张载
见范仲淹上《九条》
十八岁,对于一些普通男子来说,正是大学这段荒废生涯的开始。而对于张载来说,除了偶尔去崇寿院去蹭蹭课,剩下的就只有自学了。
近来,听闻关中地区盗贼肆起,屡屡出没,张载痛心疾首,咒骂这些青壮年,如今西北征战,不思报效国家,反倒制造起内乱了。晚间又被邻居请去喝酒,见到了一位面生的中年男子。老汉说,这是他的远房亲戚,姓焦名寅。
焦寅生的虎背熊腰、彪悍强壮,自幼喜欢练剑,习得一身好武艺。由于老家兵荒马乱,所以来此投亲,准备再找机会为国出力。于是,一番畅谈之后,两人意气相投。张载虽然未舞刀弄枪过,但也跟着焦大哥每日闻鸡起舞来。为了抵制盗贼,他们俩组织了护卫队,张载有些心慈手软,抓到盗贼后,每每须以道德感化,焦寅虽与之看法不同,主张杀鸡儆猴,但看张载的做法屡屡取得成效后,心底也不觉升起了钦佩之意。
也许村里这片天空实在太小,两人商量后决定,北上投靠范仲淹去,共同抵御西夏。张载历经一番劳苦,终于面见老范,呈上自己的《边议九条》。其基本观点,不过是范仲淹一贯实行的。所以,老范见他没有什么太过新颖的军事理论,便转论文学。只见张载娓娓道来,颇有大气。遂奉劝道:“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这等于是委婉地告诉张载:你的文学水平比你的军事理念强多了。您还是回去好好读书,考取功名,以文报国吧。
再说张载此人,一生最不在乎的,大概也就是功名了。老范毕竟是偶像兼前辈,他的话对张载影响很大。张载终于下定决心,弃武从文。回到家后重读《中庸》《论语》,开启了长达十七年的治学生涯。
谦虚的易学先生
说到宋代易学的两位代表,一位是邵雍,另一位就是张载了。邵雍天赋奇高,曾拜李之才为师,研究《河洛》与伏羲八卦,终得大成。而张载,就有些无师自通了。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三十八岁的张载和好友数人一起上京赶考。刚到京城住下,便在客栈门口碰到一算命先生。先生见张载衣着朴素,头戴斗笠,淋雨而行,就说他“天雨无日,斗笠压顶,永无出头之日。”等回到客栈换了身衣服,打了把伞,又说他“冠(官)上加冠(官)”。张载一眼识破此人技俩,知他是察言观色,胡说八道。于是笑而不答,提笔赠诗一首:
逢凶化吉乃为善,迎来送往察行言。
拍案叫好堪为巧,马失前蹄莫狡辩!
逢迎拍马,善言巧辩。算命先生领悟之后,惭愧地离去。等到开考,考官欧阳修又想测试他,让他用“一到十”和“十到一”作一联。张载想起这一路奔波,感慨而发:
一叶孤舟,载两三个墨客,启用四帆五桨,翻越六湾七滩,经过八颠九簸,今天十分来迟;
十年寒窗,进八九所书院,放弃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他日一定得中。
后来,周星驰拍《唐伯虎点秋香》,还借鉴了张载这精妙的对联。此等文思趣味,和苏东坡在一起打趣,想来也不会偏落下风。欧阳修当下竖起了大拇指,夸赞他名不虚传。
这次考试,张载和苏轼兄弟一起高中进士。苏家两兄弟,更是对张载的占卜本领无比好奇。一同拉着他去街上占卜。他们刚摆下摊位,面前便迎来一位气势高昂之人,说道:“请先生算算,我是什么人?”
张载让他写一字,写毕,只见是一“人”字,随手将笔一丢,刚好横在上面。张载镇定地说:“先生是位大人!”
这人听完解释,又拉着身旁一个青年说道:“请为他测测!”于是又令此青年写一“人”字。
张载见这“青年”将笔小心翼翼地放置在下方,刚好横着。于是说道:“这是一个仆人。”两人随即离开。
傍晚时分,又有一人骑马而至,喊着让张载给他算一卦。张载请他写字,那人不愿意下马,只说测一“人”字。张载挥挥手笑道:“你还是回去坐牢吧。”这人当即翻下马来,双手抱拳:“先生真乃神仙下世!”
原来,中午第一位测字者正是一位官人,而那“青年”是他的仆人。第三位骑马而至的,是他从牢里找来的犯人。三事皆已应实,众人大开眼界,二苏兄弟更是成了张老师的铁粉。很快,张载的名气就飘在了整个京城的大街小巷。
宰相文彦博听闻后,连忙宴请张载,又安排他到相国寺讲《易》。还专门派人给他订做了虎皮椅。张载开课没几天,他的两个表侄程颢和程颐就赶来凑热闹。
正午时分,三人同坐在院中的一棵老槐树下,看着西边飘来一片乌云。张载说:“风雨顷刻就到。”程颐说:“恐怕得到下午吃饭后吧。”不一会儿,果然乌云密布,大雨将至,张载颇为得意,可是旋即又云开雾散,艳阳高照。张老师的脸像霜打了一般。第二天就向前来听课的人说:“我这两位表侄的水平在我之上,你们还是拜他们为师吧。”不久,张载被任命为祁州司法参军,离开了开封。
做官就是为生民立命
张载的为政之策,有点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学生吕大临在《行状》中说:张老师在云岩做县令,每月要拿出钱置办酒菜,请乡里那些老年人来县衙吃饭。询问民生疾苦,并告诉他们要好好管教子弟。有时候害怕檄文不能够传达下去,还把乡长叫来,让他挨家挨户去散播。如果有村民来告状,张老师还要问他是否知道近来发行的一些政策?如果不知道,就要责备下属传播没有到位。张老师这种为政必先正身的作风,使得百姓爱戴,民风淳朴,经济持续发展。
后来,他还把这一方法传授弟弟,张戬实行之后,不到一年,所在辖区社会秩序明显好转。盗贼肆虐程度大大降低。英宗一朝,张载虽然屡次受邀讲学,名气大涨,但一直在地方做官,未得到中央的认可。神宗继位后,任用王安石变法,这时御史中丞吕公著推荐张载,说他学有本原,已经成了四方学者学习的榜样。可以召来做顾问。神宗当即下旨,令张载赴京。张载见到皇帝后,神宗问他如何治国。张老师说应该恢复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神宗大为满意,命他去两府就职。张载以未熟悉京城环境为由,先去了崇文院做校书。
不久,王安石问他愿不愿意跟着自己大干一场?张载以人各有志作为推辞。王安石觉得他亦是保守派,就不再理他。张载却作芭蕉诗自喻:
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
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
处处为“新”,张载对新法的态度可谓不言而喻。只是他对王安石实行新法的某些手段不加认可。他主张恢复井田制,但皇帝未予采纳。张载遂想辞职离开。王安石却把他派到明州去审理贪污案。案毕归来,感到朝堂上的火药味更加浓烈了,恰好弟弟这时也遭连贬官,张载心灰意冷,称病辞官。临走时给司马光等人留下一诗:
九天宫殿郁岧峣,碧瓦参差逼绛霄。
藜藿野心虽万里,不无忠恋向清朝。
——《别馆中诸公》
虽然是带着惆怅离开,但张载心中对整个国家事业依旧满怀希望。但愿一切的美好在他日都能统统实现。这就是为生民立命。
横渠为往圣继绝学
张载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横渠镇。开始了种田生活。他有几百亩薄田,收入却并不高。村民们见他每天辛勤劳作,依旧过着粗衣短褐,食之寡淡的生活,对此颇为同情。其实,这只是他的日常写照而已。饥荒之年,家人想把家里的谷子拿出去脱一下皮。张载说:“如今正逢大难,我们有的吃不至于饿死就行了,何必还要追求精细呢?”这是他的一贯风格,清贫却能守得住志向,当真十分不易。
不久,他开馆讲学。地点就在当年的崇寿院。此学校因为连年战乱,已停办多年。如今张载办学的消息一经传开,立刻引得许多人慕名而来。这当中不仅有他当年在京城讲学的学生,还有许多外地人。蓝田吕家的三位兄弟,也在这时加入了求学队伍。关中子弟络绎不绝,上有朝中官员,下有普通百姓,无分老幼,张载一一接纳。横渠书院一时也名声无两。
张载不仅在《西铭》一文中表明了自己的治学教育纲领,还将《订顽》《砭愚》写在大门两侧,用作学生的人生格言。张载的学术中有几条是无人可比的。
如“气本论”,万事万物皆是有气的,气聚则有形,气散则无形,成为早期朴素唯物主义的基石。而关于“人性论”的说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雨村的口吻表达得很清楚。程颐说:“养气之论,与孟子居同功。”朱熹也说:“这一点,之前闻所未闻!”赞称极有功于圣门。
而关于他最为经典的贡献,还得是自然科学领域。张载不仅突破了“地心说”的谬误,还提出了“天体运行说”,指出日月星辰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其运动的速度快缓取决于自身机制,而非外力。他对地球的自转方向及日蚀、月蚀引发的天气变化也作出解释。虽然曾在当年的卜雨上输给了两个小侄,但他的易学水平完全称得上前辈。此外,他还注重实践,弟子们也大都成了国家栋梁之才。
熙宁十年,在学生兄长吕大防的推荐下,张载又被诏回京城,任命太常礼院同知。此时他已感染肺病,但仍进京城赴职。不久因为婚丧嫁娶等事与礼官发生争执,再次心灰意冷地辞职。在洛阳拜会了二程兄弟,三人再谈学术。冬天,张载执意西归。行至临潼病逝,享年五十有八。临终时身边只有外甥宋京一人。因无钱入殓,宋京连夜哭奔长安。关中弟子听闻,又哭着赶来临潼,将老师买棺入殓,扶柩回到横渠。次年三月,杨柳吐嫩的季节,张载葬于迷狐岭其父墓旁。
学生张舜民说:“关中学者靡然就之,谓之横渠先生,一登其门,言行皆知,学成之后,虽去载千里之远,十年之久,不改一蹈非议,常如载临其前后左右也。”能够让学生长长久久地如在其旁,这大概是做老师最欣慰的事了吧。至此,张载终不负他的誓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
孔尧。笔名黛珂。热爱生命,热爱文学,热爱诗词。一个清纯朴素的文艺青年;一个难以自拔的红迷;一个性空灵的古诗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