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自问自答的句子
时间:2023-08-23 06:0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Ll情有毒盅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每日一读之《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Ll情有毒盅给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说说,希望对您有帮助
写自问自答的句子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国现代作家杨绛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07年8月。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共分为两部分,在前边部分,杨绛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后一部分“注释”由多篇散文构成。该散文集是杨绛对于生死以及人的本性、灵魂等哲学命题的一次终极思考。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杨绛先生的写字笔,一起去看看吧!
01
《走到人生边上》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及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在96岁时写的一本书。除了文学“大家”的称谓,杨绛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身份,那就是钱钟书的妻子。作为钱钟书“背后”的女人,杨绛也自愿收起了她的光芒,以至于多年后,谈到杨绛,很多人还是通过钱钟书了解到这位伟大的女性。可是,当读者了解杨绛越深入,就会越来越明确一点:这个钱钟书夫人,一点也不简单。杨绛出生于1911年7月,是江苏无锡人,杨绛先生(对她的尊称)一直活到2016年才去世,非常长寿。她不仅精通英语,还通晓法语和西班牙语,其翻译的《堂吉诃德》是公认的最优秀的翻译作品。除了在96岁高龄写下《走到人生的边上》,在她93岁时还写了一本享誉海内外的作品《我们仨》,所谓“老当益壮”莫过于此了。
02
《走到人生的边上》是杨绛先生的一部富有哲思和意趣的散文集。其中关于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探讨,是读者们最为关心的。那么已经走到人生边上的作者,是否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感悟呢?想必很多读者已经在文中找到了答案。但这种答案并不是作者直说自我的解释,而是当作者徘徊在生命尽头的边缘之际,领略到人生的价值在于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完善自身。她经历了“人生实苦”,才懂得“人需要锻炼”,经过历练的灵魂升华后,最终领悟到人生的价值。虽然文中探讨的话题比较“深奥”,但从杨绛先生的文字中,读者仿佛能跨越时空,和多年后的自己对话。正如杨绛先生自问自答那样:“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很多年轻的读者也会在内心问自己:“人这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单纯的活着,还是为了拥有财富、名誉和地位?可人固有一死,人生的终极价值又在哪儿呢?”如果读者带着这样的疑问,就很容易走进杨绛先生的精神世界,她将以深刻独到的体验、和直面生死的勇气,为现实生活中茫然无助的读者们指点迷津,带领他们体会到人生蕴含的深刻哲理。虽然书本中的文字朴实无华,可是“平凡”本就是生命的底色,越平淡的文字,其饱含的人生哲理也最为深刻。
在神和鬼的问题上,杨绛先生并没有直接探讨鬼神存在与否的问题。而是有理有据的从“唯心”出发,让读者脱离固有的思维方式,不单单从迷信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对信念从“知”到“悟”的过程,这是在累积了足够多知识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领悟,才能成为真正的信念,这个过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神和鬼的探讨,杨绛先生从自己怕鬼的经历着手,讲述的几个事例倒与大多数的读者贴合起来。虽然作者也怕“鬼”,可是这也并不证明作者的害怕就真实存在。对于神和鬼的论证,作者的思想却是开化的:不能因为看不见而武断的否定一个事物,也不要因为害怕就断言一个事物的存在。正如杨绛先生在文中写到的那样:“身后的事,无由得知,我的自问自答,只限于今生今世。”这样简短的话语中,只管今生不问来世的豁达早已溢于言表了吧!谈完神鬼的话题,对“人”的探讨,就成了认知中的主要问题。可是,在读者心中,关于人的理解又有多少呢?可是,不管对人的认知有多么的浅显,当读完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对“人”的理解,也会更加多样化。在杨绛先生看来,“人”是有灵魂的,虽然灵魂看不见,可是灵魂,却是一个人意识的体现。除了拥有灵魂,“人”也拥有自身的个性,这种与生俱来的“个性”,并不容易改变;在“人”的本性中,人存在着本能的“欲望”,但是同时人又是具备了“灵性良心”的。在“人”的双重性和复杂性之下,“灵”与“肉”总是不和谐的。为了实现“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杨绛先生又给读者抛出了新的“议题”。
03
在《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中,杨绛先生的思维非常连贯。读的时候,很难想到写下这样一部作品的作者,竟然已经是96岁高龄。在作者缜密工整的句子中,读者通过对生命意义的层层解读,更能拨开迷茫的“浓雾”,找到人生真正的价值。不仅如此,杨绛先生的这部书中,还有大量生物科学知识的融入,这也让这部作品在结构和层次上更加丰富,使杨绛先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并不局限在“形而上学”的理论上,而是更多的融入了自己一生的“经验”累积。在这样的文字中,读者在品读这部作品时,也不会感到过于空洞和乏味,反而能更多的吸收掉书中的“养分”。
在《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中,作者通过《伦理学》中“大我”“小我”的划分,引入19世纪80、90年代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的理论,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为了进一步阐述自己对“灵性良心”的探讨,杨绛先生还幽默的融入了一个小伙子与“老鸨”的趣事,让读者在风趣幽默的笔触中,深刻体会到“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其实,这样风趣幽默的事例在《走到人生边上》非常常见,这样贴合生活场景的融入,也打破了很多读者对这本书固有的认知。虽然杨绛先生谈到的话题十分“沉重”,可是她总能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让读者轻松的谈论这些问题,在不知不觉的思考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生命痕迹。
在《天命与命》中,杨绛先生还分享了与钱钟书结婚时,老一辈安排的“算命看八字”的经历。这段在书中描写的经历,想必很多读者都不会觉得陌生。尤其是现在的一些偏远地区,结婚“算命看八字”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有些人信命,有些人不信,如果真的存在“命理”,算出的“命”早已注定,又何必去算呢?如果真的“人生有命”,人这一辈子还有什么责任可言呢?那不是全部得过且过,听从命运的安排就可以了?虽然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事有很多无可奈何。可是倘若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在当时的处境中纵然有身不由己的一面,但关键时刻做出决定的,还是自己。
04
在《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中,作者在一些争议性的问题上并没有斩钉截铁的抛出自己的答案。而是一步步带领读者去思考,让读者对生命的感悟和体会有了更深远的延伸,也让读者看到生命更多的可能性。在这部作品中,比较有趣的是,读者不仅能了解到中国传统的一些“命理”常识,也能通过不同国家的学者看到关于“精神文明”的更多阐述。这也是这部作品中难为可贵的一点,为读者提供宽阔的国际视野,不在仅仅局限于自己圈子里,挣脱对事物的固有认知,站在全新的角度上去看待自己的人生。这无疑为读者开辟了新的理解途径,让读者留下更多属于自己的见解,帮助读者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果有什么能概括杨绛先生的一生,也许这首由杨绛翻译的诗最为贴合:“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在《走到人生边上》结尾的“问答”中,杨绛先生对“张扬个性”与“自由”相关问题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在杨绛先生的人生经历中,她为自己的人生努力过也奋斗过,可是在人生的边缘上,她又获得了另一种从容。这种从容也许是和自己的和解,而这份淡定从容的豁达,也许就是她哪怕行走在人生的边上,依然闪耀着独特人生智慧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