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辩证思维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3-30 15:4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形而下的上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有辩证思维的名言警句
1. 辩证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统一物分而为二以及我们对其各矛盾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本质。
〔苏〕列宁:《关于辩证法问题》认识矛盾并且认识对象的这种矛盾特性就是哲学思考的本质。〔德〕黑格尔:《小逻辑》思辨的东西,在于这里所了解的辩证的东西,因而在于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或者说,在否定的东西中把握肯定的东西。
〔德〕黑格尔:《逻辑学?导论》说一切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矛盾。在统一中认识对立,在对立中认识统一,这就是最高知识。
〔德〕黑格尔:《〈哲学史〉的结语》唯有辩证法才是最高的科学,……是知识的顶峰。〔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在古代,所谓辩证法,指的是以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来求得真理的艺术。
〔苏〕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同样,辩证法又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真正科学认识的灵魂。
〔德〕黑格尔:《小逻辑》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切特殊领域和特殊形式,也莫不受辩证法的支配。〔德〕黑格尔:《小逻辑》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德〕马克思:《资本论》头脑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自然科学和哲学》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学。〔俄〕赫尔岑:《赫尔岑哲学著作选集》辩证法是一切科学认识的灵魂。
〔俄〕普列汉诺夫:《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我们把辩证法放在众科学之上,作科学的试金石,没有其他的研究能正当地跟它相并列或高于它。〔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国家》没有任何事情对每个人都是合适的,而只是因人而异。
〔法〕纪德:《伪币制造者》一个人感觉合脚的鞋却会夹痛另一个人的脚,适用于一切病症的生活处方并不存在。〔瑞士〕荣格:《现代人对灵魂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苏〕列宁:《“共产主义”》世上没有两根头发是一样的,没有两颗谷粒是一样的,也没有两种观点是一样的,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样化。〔法〕蒙田:《随笔集》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
〔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运动的基本形式》所有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一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古罗马〕马可?奥勒利乌斯:《沉思录》没有任何东西是孤立的,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称作是独自存在的,除了上帝。
〔英〕托马斯?布朗:《宗教医学》一滴水即是一个小小的海洋。每个人与整个自然界都息息相关。
〔美〕爱默生:《美的透视》状态彼此互相连续,构成了一条无边无际的长流。〔法〕柏格森:《创造的进化》辩证法就是看到事物的联系的能力。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宇宙并不是一堆杂乱的碎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过程。我们不能仅从它的部分来理解它,而必须把它看作一个整体来理解它。
〔德〕狄慈根:《论逻辑书简》一波微动万波随。〔日〕谚语 生长在大蒜和洋葱旁的玫瑰、紫罗兰会显得更加芬芳馥郁。
〔法〕蒙田:《随笔集》世界啊,你虽然混乱却那么协调,我们在那千变万化之中看到了秩序,在千差万别的事物中看到了一致。〔英〕蒲柏:《温莎林》自然,从它最广泛的意义来讲,就是由不同的物质、不同的配合,以及我们在宇宙中所看到的不同运动的集合而产生的一个大的整体。
〔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物体是互相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运动的基本形式》事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古罗马〕马尼利乌斯:《天文学》困难的而又是合乎真理的事就在于指出:是别一个的,也就是这一个,是这一个的,也就是别一个,而且完全是处在同一关系中的。〔古希腊〕柏拉图 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末,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
〔苏〕列宁:《统计学和社会学》一切都是互为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的。〔苏〕列宁:《黑格尔一书摘要》离开了整体就不会有个体,离开了个体也不能考虑整体。
〔日〕柳田谦十郎:《自由的哲学》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总计划草案》既然一切事物都可分为因与果,依赖者和支持者,直接的和间接的,并且都是由一条自然的而又不可察觉的纽带——它把最遥远的东西和最不相同的东西都联系在一起——所连结起来的;所以我认为不可能只认识部分而不认识全体,同样也不可能只认识全体而不具体地认识各个部分。
〔法〕帕斯卡尔:《思想录》。
2. 【马上高考了,最近作业倾向辩证思维方面的,即从不同方面看一个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关系科学. ——德国哲学家 恩格斯 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德国哲学家 恩格斯 辩证法名言辩证法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船规律的科学. ——德国哲学家 恩格斯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德国哲学家 马克思 在辩证法看来,只有正在产生、正在发展的东西,才是不可战胜的. —— 斯大林 人活在世界上,假如你想要什么,就没有什么.这就叫辩证法.所以假如你真想要什么的话,就别去想它. ——中国当代作家 王小波 《我的阴阳两界》 辩证法的名言祝你高考顺利,金榜题名。
3. 你好,马上高考了,最近作业倾向辩证思维方面的,即从不同方面看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关系科学。 ——德国哲学家 恩格斯
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德国哲学家 恩格斯 辩证法名言
辩证法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船规律的科学。 ——德国哲学家 恩格斯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德国哲学家 马克思
在辩证法看来,只有正在产生、正在发展的东西,才是不可战胜的。 —— 斯大林
人活在世界上,假如你想要什么,就没有什么。这就叫辩证法。所以假如你真想要什么的话,就别去想它。
——中国当代作家 王小波 《我的阴阳两界》 辩证法的名言祝你高考顺利,金榜题名!!!
4. 求辩证法名言含有辩证法性质的名言,即使唯心也无妨.尽量具有文学
这两句话说的是两个事实,角度有些小小的差别.如果按照现今的比马恩时代更加成熟和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恩格斯的第一句话,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说明辩证法的历史状态,而第二句话,则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基石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基本形态. 具体来说,第一句所说的事实是,人们用对比的观点来认识事物是一种理智的习惯,是接近理性思维的思考方法,譬如,人们常说自己的财富或能力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是这样一种观点,但是,一般人显然不知道辩证法.也就是说,用辩证的方法来处理日常事物是人类社会中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作为属于无意识的. 即使当哲学在欧洲成为“上学”(高级的学问),逻辑学(由亚里士多德创立)建立,人们也没有把辩证的方法当做一种基本的思考方法,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哲学作为一种深思的学问,其方向必然是走向单一的极致,辩证法作为一种调和性的思考方法,往往混淆视听,干扰思考方向,是属于诡辩的技巧,不能登入大雅之堂. 这种现象,直至德国古典哲学被终止.德国古典哲学家们,他们与同时代的其他哲学家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把矛盾当做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把矛盾当做分析事物状态的基本方法,并把这些当做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在黑格尔那里获得了极为璀璨的成就,辩证法被黑格尔命名了.从此,一种新的认识论,一种可以与形而上学处于同一地位的认识论被人类发现了.于是,德国成为近现代世界哲学的圣地. 至于第二句话,具体展开的话,是包含如下三个真理的: 其一,理论的东西,将受制于实践实际,不能超越实践实际而自在,——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思路; 其二,理论的东西,必定是在实践检验以后才能成为真理,——体现在原话中,是由于恩格斯将人改变自然的程度和人的智力发展程度统一起来; 其三,人类活动的基本形态即改变自然,人的精神活动属于第二形态,——这也是唯物主义的基本思路. 至于这三句真理的解释,我就不说了,这在一般的大学教材中很常见. 以上是鄙人对这两句话的浅见,希望对阁下有帮助. 比较不好意思的是,说的东西还是不少,算不上简洁.不过,至少是原创,希望还不至于被骂吧.。
5. 有关创新思维的名言有哪些
1、对新的对象必须创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2、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卓别林
3、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4、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萨特
5、保守是舒服的产物。——高尔基
6、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费尔马
7、蜜蜂则采取一种中间的道路,它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培根
8、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人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贝弗里奇
9、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巴乌斯托夫斯基
10、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李四光
11、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蒙森
12、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鲁迅
13、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斯迈尔斯
14、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15、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米丘林
16、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17、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卢尔卡尔斯基
6. 关于思考的名言
关于思考的名言警句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3、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 ——斯宾诺莎4、需知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 ——爱因斯坦5、大多数人最烦恼的苦事,就是苦思冥想. ——詹姆斯·布莱斯6、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 ——布莱希特7、过分冷静的思考、缺乏感情的冲动,也必然使人的心理变态. ——瓦西列夫8、要真正做到多思,我们必须甘心忍受并延续那种疑惑的状态,这是对彻底探究的动力,这样就不至于在示获充足理由之前接受某一设想或肯定某一信念. ——约翰·杜威9、不善思索的有才能的人,必定以悲剧收场. ——甘必大10、能进行客观思考的能力就是理智,以理智为基础的感情是谦恭.我们只有摆脱了童年时代妄图得到全知全能的幻想,才能有客观性和运用自己的理智. ——弗洛姆11、人凭借思考而能变成神. ——拉马丁12、智力取消了命运,只要一个人在思考,他就是自主的. ——爱默生13、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 ——雨果14、大多数思想家写得拙劣,因为他们不仅要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要传达思考的过程. ——尼采15、上帝所做的、胜过一切想象中的幸福行为,莫过于纯粹的思考,而人的行为中最接近这种幸福的东西,也许是与思考最密切的活动. ——亚里士多德16、没有任何权宜之计可以让人逃避真正的劳动——思考. ——爱迪生17、谁没有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 ——歌德18、一个人思虑太多,就会失却做人的乐趣. ——莎士比亚19、我们要敢于思考“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如果事情变得不可想象,思考就停止,行动就变得无意识. ——富布赖特20、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 ——亚里士多德21、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 ——托马斯·胡德22、假如你说不出你想些什么,那么很快你就会说出你不考虑的东西. ——西奥多·帕克23、你可以从别人那里得来思想,你的思想方法,即熔铸思想的模子却必须是你自己的. ——拉姆24、一个专心致志思索的人并不是在虚度光阴.虽然有些劳动是有形的,但也有一种劳动是无形的. ——雨果25、每一个人都必须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因为他在自己的道路上,就会发现能帮助他度过一生的一条或者一种真理.但是他切不可放任自己;他必须克制自己,光有赤裸裸的本能是不行的. ——歌德26、我们可不可以说,人只是在他无法把正在想的东西想清楚的时候,才是在思考? ——歌德27、世上最艰难的工作是什么?思想.凡是值得思想的事情,没有不是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 ——歌德28、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展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 “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华罗庚29、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掉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 ——别林斯基30、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华罗庚31、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给懒汉. ——华罗庚32、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华罗庚33、人最重要的是发现自我.因此,你必须常常孤独和沉默地思索. ——南森34、我们自己就是待燃的火把,勇敢地去发掘这股可以创造人生奇迹的力量吧,借助积极思考的力量,你将发现一种全心的思考与生活方式.相信奇迹,你就能创造人生奇迹. ——诺曼·文森特·皮尔35、所谓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经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我闪自己再三思维,直至它们在我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 ——歌德。
传统中国人思维特点之二——辩证思维
我们古人发明了辩证法尽管不是最早的唯一发明者。中国的辩证法与德国人黑格尔的辩证法不太一样。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正题后面的是反题,这一矛盾由合题来解决,其推理的最终目标是解决矛盾。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仍具有些“攻击性”。而中国的辩证法是通过矛盾来了解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来超越或同化对立面,或者吸收相冲突但却有启发性的观点。
中国的知识传统中根本不存在形式逻辑中A与非A之间的对抗。相反,以道家的精神或阴阳学说来看,A实际上也暗含了非A的情况,或者很快就会向非A转化。
《道德经》中老子有句格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中国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至今还为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津津乐道,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这个故事表现了东方人的人生态度。故事在于说明人生过程中祸福相倚伏的情形。普通一般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不能进一层地透视其中隐藏着相反的可能性。因而在老子看来,祸患的事情,未始不潜藏着幸福的因素;幸福的事情,也未始不包藏着祸患的因子。这个道理,在经验世界中处处可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处于祸患的境遇中,反倒激发他奋发的心智,使他迈向广大的途径。《报任安书》记载:“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处于幸福的环境中,反倒养成他怠惰的习性,使他走向颓败的路子,这样的例子历史上也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世事尽如祸福相因一般地互相对立又互相转化。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且充满矛盾。要理解事件的一种状态就要从该事件存在的对立面来把握,现在真实存在的可能会向其对立面转化。这就是道家的处世方法:老子警告世人:“不知常,妄作凶。”(第十六章)我们应该知道自然律,根据它们来指导个人行动。老子把这叫做“袭明”。人“袭明”的通则是,想要得些东西,就要从其反面开始;想要保持什么东西,就要在其中容纳一些与它相反的东西。谁若想变强,就必须从感到他弱时开始,谁若想保持资本主义,就必须在其中容纳一些社会主义成分。老子不仅唤醒大家要从反面的关系中来观看正面,以显示正面的深刻含义;同时他也提示大家要重视相反对立面的作用,甚至于他认为如能执守事物对立面所产生的作用当更胜于正面所显示的作用。例如在雄雌、先后、高下、有无等等的对立状态中,一般人多要逞雄、争先、登高、据有;老子却要人守雌、取后、居下、重无。老子认为守雌要胜于逞强,取后要胜于争先。他说明下是高的基础,奠基不巩固,高的就要崩塌了。他又指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如果没有“无”,那么“有”就不能发挥出作用来。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对于反面作用的掌握比正面的作用更大。
用这样的方法,一个谨慎的人就能够在世上安居,并能够达到他的目的。道家的中心问题本来是全生避害,躲开人世的危险。老子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就是如此。谨慎地活着的人,必须柔弱。谦虚。知足。柔弱是保存力量因而成为刚强的方法。谦虚与骄傲正好相反,所以,如果说骄傲是前进到了极限的标志,谦虚则相反,是极限远远没有达到的标志。知足使人不会过分,因而也不会走向极端。
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到某种极限的程度时,就改变了原有的状况,而转变成它的反面了。这就是古语所说的“物极必反”的观念;事物达到强的顶峰、盛得极致时,也就是向下衰弱的一个转捩点。老子在三十六章上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这段话的意思是:“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微妙而又显明,”这段话就是对于“物极必反”、“物壮则老”观点的说明。天下的事物,势极则反,好比月之将缺,必极盈;灯之将灭,必炽明;花之将谢,必盛开。这些都是物势的自然。了解这种“物生必衰”的道理,对于许多事情,当可先着一步,防患于未然,也可优先掌握情势,转危为安。
关于对立转化规律,老子说得很多,比如他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第四十二章)这都是运用“对立面转化”的规律加以说明的。老子还说:“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老子认为自然的规律,减少有余用来补充不足。这也是“反”律第一义的说明。
所有这些学说,都可以从“反者道之动”这个总学说演绎出来。即是说:“道”的运动是循环;循环运动是“道”所表现的一种规律。老子形容“道”时,说到“道”是“周行而不殆”的。“周”是一个圆圈,是循环的意思。老子“返本复出”的思想是很浓厚的。然而是否能够返回到“本初”的状态?同时所谓“本初”的状态,是否像老子所设想的那样美好?是否有碍于事物的向前推展?老子认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循环状态的。然而事物的发展除了曲线的发展,难道没有直线发展吗?老子一再强调“清静无为、柔弱处下”,一个人如果长时期浸染于这种思想的气氛中,久而久之,将会侵蚀人的奋发精神,也会消解人向观念探索以及向思想禁地推进的勇气。还有,我们很容易发现老子常使用类比法(Analogy)去支持他的论点。例如,他从柔弱的水可以冲击任何坚强的东西,因而推论出柔弱胜刚强的结论来。这种类比法的使用,虽然有相当的说服性和提示性,但是并没有充分的证据力。因为你可以用同样的形式例举不同的前提而推出相反的结论来。你可以说,坚硬的铁锤可以击碎任何柔脆的东西,因而推论出刚强胜过柔弱的结论来。这里仅就老子所使用的类比法加以批评。当然我们了解老子的用意,只求在经验世界中找寻说明他的道理的论据,这些论据虽然无法保证他的结论之必然性,然而并无碍于他的道理之能在经验世界中得到运用。总之,在老子所建构的世界中,人们固然可获得心灵的平和和宁静,然而相对地会减损人创造性的冲动。
尽管如此,这些缺点并不能掩盖老子哲学的价值,他所提出的种种观念——比如文中一再提到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居。”等等观念,都已成为传统文化的精萃。
中国古人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所有对立的两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万事万物既相互对立而又趋于统一。这都是合乎辩证法的重要思想。其中,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思想堪称中国辩证思维的主流。
“中庸的基本思想就是把对立统一起来”,“这也是辩证法的实质”。在中国先哲看来,阴阳虽然相互对立、关系紧张,但绝非水火不容、你死我活,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先哲还认为本来相互对立、关系紧张的阴阳亦可互济互补,从而通过动态运动以至达“和合”的和谐状态,这“证明了中国人倾向于在一切事物中寻求一种根本的调和与统一而不是斗争与混乱”。中国的辩证思维以追求和谐、协调、统一为目的,讲求“不偏不倚”的中庸哲学,崇尚矛盾的调和统一,不太注重矛盾对立面之间的差异、排斥、斗争,尤其不提倡矛盾对立面之间的水火不容、你死我活。这种思维的优点是有利于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类的和平发展;弊端是片面追求和夸大矛盾的同一性,忽视斗争性,容易导致思想的封闭保守,阻碍新事物。照黑格尔的说法,一个事物被否定了,一个新事物在更高水平上开始了。但是照老子和《易传》的说法,一个事物被否定了,新事物只是重复旧事物。这就是具有农业民族特征的哲学。
辩证思维某种意义上是逻辑思维的反面。辩证思维不是寻求脱离背景而是在适当的背景下看待事物:事件的发生不是孤立的,而总是包含在有意义的整体中,在这个整体当中各种因素不断变化、不断地重组。孤立地思考一个物体或事件,把抽象的规则运用到这些物体或事件当中,就会走极端,得出错误的结论。中庸之道才是其论证的目标。辩证法就是关注各种矛盾,关注如何解决或超越这些矛盾,或者在这些矛盾中找到真理。辩证法在推理方面没有有力、可靠的规则,对辩证法来说有三个很重要的原则:
变化的原则 中国的思想传统强调现实不断变化的本质。世界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可变的。处于一定的状态下只是这个状态要发生改变的征兆。因为现实是在不断流动的,因此反映现实的概念也是流动的、主观的,而不是确定的、客观的。
矛盾的原则 因为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会不断产生对抗、矛盾和异常。一切事物身上都存在新旧、好坏、强弱势力的对比。实际上,对抗可以使彼此完善,并创造彼此。道家看到了和谐中存在的矛盾两个方面既对抗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就如道家创始人老子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或者如毛泽东写到的那样:“一方面这些对立面相互对抗,另一方面这些矛盾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依存,这种特点就是矛盾的同一性。”
关系的原则或整体观 作为变化和对抗的结果,没有什么事物是孤立地、独立地存在的,而是与众多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要真正了解某个事物,我们就必须了解它的各种关系,就像音符是蕴涵在旋律中的一样。
辩证推理的三个原则是相互联系的。变化产生矛盾,矛盾引起变化;不断的变化和矛盾意味着在讨论个体的时候不考虑它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及其以前的状态是没有意义的。这些原则也说明了中国思想中的另一个要旨,那就是要坚持找到极端命题间的中间道路。一个有力的假象认为矛盾只是表面上的,矛盾就是“A是正确,那么B也不是错误的”。禅宗的佛教格言“伟大真理的反面也是真理”就吸取了这种观点。
对许多西方人来说,这些观点似乎很有道理且相当熟悉。而且,自康德、费希特、黑格尔那个时代以来辩证法的传统在西方思想中占了一席之地。但是西方人似乎觉察不到他们自己所坚守的一些逻辑原则的力量,这股力量直接和辩证法的精神相抵触。这些原则包括同一律,事物就是事物本身而不是其他的事物,还包括非矛盾律,就是一个命题不能既真又假。西方人所坚持的这一对逻辑原则和中国的辩证法精神,至少在表面看来是彼此直接对抗的。同一律强调跨情景的一致性:不管在什么背景下,A就是A。非矛盾律要求一个命题与其否定命题不能都是真命题:A和非A都是真命题是不可能的。相反,整体观的原则说明一事物在一种背景下与在另一背景下是不同的;变化的原则说明生命不断地从一种存在状态转到另一种存在
状态,因此,存在就是不存在,不存在就是存在。严格地说,一个人在家里扮演的角色和扮演商人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财富就意味着贫穷行将到来。
阅读资料陈鼓应《老子今译》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理查德•尼斯贝特《思维的版图》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描述沙漠骆驼的优美句子
- 下一篇:比对手强的名言(比赛竞争对手很强的名言警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