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历史的名言(关于学习历史的目的的名言名句)
时间:2022-03-30 23:2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清溪壶语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关于学习历史的名言(关于学习历史的目的的名言名句)
1.关于学习历史的目的的名言名句
41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欲灭其国,必去其史!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 ,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 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洛夫 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英]莎士比亚 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往未来 ~[英] 史蒂芬·斯宾得 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德]赫尔巴特 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恩格斯 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法]马克·布洛赫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曾巩《南齐书序》 史乃"述往以为来者师也,经世之大略" --- 王夫之。
2.古代历史名言名句大全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欲灭其国,必去其史!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 ,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龚自珍
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洛夫
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英]莎士比亚
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往未来 [英] 史蒂芬·斯宾得
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德]赫尔巴特
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恩格斯
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法]马克·布洛赫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巩《南齐书序》
史乃"述往以为来者师也,经世之大略" --- 王夫之
3.有关历史的名言警句
1、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的部分,是自然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的部分。——马克思(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历史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别人。——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
3、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和恩格斯(德)《神圣家族》
4、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休谟(英)《论历史研究》
5、历史不能长久被欺骗,正像民众不能长久被欺骗一样。——华岗(中)《中国历史的翻案》
6、历史不时表现为一团乌七八糟的偶然事件,像急转的洪流一样。——雅斯贝尔斯(德)《人的历史》
7、历史不应该仅有消除偏见,它还应该孕育热情。——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
8、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李道钊(现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9、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车尔尼雪夫斯基(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10、历史的第一页是从互相猜忌、搞阴谋和耍手腕开始的。——米·左琴科(苏)《一本浅蓝色的书》
11、历史对事业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结果来评定的。——乔万尼奥里(意)《斯巴达克思》
12、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范文澜(中)《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3、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14、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雨果(法)《悲惨世界》
15、历史还不是一门科学,仅仅靠伪造和删节才会被弄得像门科学似的。——罗素(英)《自由与组织》
4.关于历史的名言警句
●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杜威 ●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 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马克思 ● 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 巴斯德 ●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 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裴斯泰洛齐 ●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列宁 ●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 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伏尔泰 ●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 ●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歌德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 科学没有国境,但科学家有祖国。 巴斯德 ●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爱因斯坦 ● 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 爱迪生 ●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法朗士 ●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巴斯德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培根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尔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士其 ●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马克思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
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严格试验的结果。 爱迪生 ●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马克思 ●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 巴斯德 ●学习 永远不晚。
高尔基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波尔克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伊索 两个人交谈,一个人可以洗耳恭听。
但是,三个人则●无法互谈这人世最严肃而应深究的事。 爱默生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赵博生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
吴玉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轲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牛顿 ●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 裴多菲。
5.古代关于学习的格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孔子
白话文:他聪敏勤勉而爱好学习,又谦虚下问。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代王之涣
白话文: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3、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春秋孔子
白话文: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慢慢,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4、志不强者智不达。 ——春秋墨翟
白话文: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也不会通达。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白话文: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白话文: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唐代刘向
白话文:书就是药啊,善于读它可以医愚。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春秋孔子
白话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6.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释义: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出处:唐代韩愈的《进学解》。
释义:学业因勤奋而精进,因嬉戏散漫而荒废;德行于深思反省而日渐有成,因放任自流而失范。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出处:孔子的《论语》。
释义: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出处:出自于《论语·述而》。
释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出处:刘彝《画旨》。
释义: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7.有关铭记历史的名言名句
1、铭记历史来
2、铭记历史,是拥抱未来的最好姿势
3、铭记历史,开创未来。铭记历史,绝不是为了记住仇恨,因为那没有任何意义;铭记历史,是为了时刻警醒我们,和平需要有强大的实力作保障;铭记历史,是让大家回顾历史,以史为鉴,不让历史重演。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为了我们的中国梦,同样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我们必须且不得不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加快实现“两个一百”进程,同心共筑“中国梦”
4、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该忘记英雄,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需铭记历史。
5、创造历史的人,历史当然把铭记,即使没有一个特定的名字,也会化入一个崇高的集体。
8.关于有关学习的名人名言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萧楚女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 徐玮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 爱因斯坦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 秋瑾
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 —— 郭小川
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 —— 赫胥黎
生活就是战斗。 —— 柯罗连科
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 罗丹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 鲁迅
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 郭小川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 —— 冯学峰
东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 雪莱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 雪莱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 罗丹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 布莱克
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 普希金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 朗费罗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 —— 高尔基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 罗曼·罗兰
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 —— 拉罗什福科
……
9.历史名人读书名言
古代读书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高中历史课本必背句子最全整理(中国史249句),收藏复习必看
中国古代
政治 29句
1.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 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 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4. 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5.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6.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7. 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8. 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9. 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10. 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11.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12.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13. 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14. 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15.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16.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17. 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18. 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19.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20. 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21. 宋初收精兵:设“三衙”统领禁军,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22. 宋初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通判监督地方官。23. 宋初制钱谷:地方财赋运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统一与安定。24.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时,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25. 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26.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27.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28. 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但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29. 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经济 34句
1.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3.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4.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5. 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6.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7.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元代:进入彩瓷生产阶段;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8. 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9. 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10. 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11. 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12.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13. 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14. 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15. 代表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16. 国家的政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这以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明清时期最为典型;反之,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这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最为典型。17. 农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民的富裕,手工业的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需要交换,这个过程就是由商人通过商业活动完成的。所以说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18. 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清朝统治者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南宋统治者则鼓励海外贸易,促进了南宋时海外贸易的兴盛。19. 在封建社会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基础,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20. 古代城镇的发展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21. 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22.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3. 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24.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25. 在春秋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26. 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27. 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其影响有: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28. “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29.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30. 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31. 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32. 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33. 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34. “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晚期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造成中国的落后。
思想 24句
1.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2.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3. 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4.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5. 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尧舜的境界;荀子主张“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后,人仍然可以成为尧舜。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殊途同归。6.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7. 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8.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9.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10.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11. 董仲舒大一统主张充满唯心色彩,但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应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12.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但其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13. 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14. 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15.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确立于明朝)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16.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17.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18.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19. 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0.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1. 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22.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3.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24.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科技文化 18句
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中国和欧洲的作用和地位大不一样,这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和作用取决于社会环境。2. 造纸术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3. 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4. 指南针的使用,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5. 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6. 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7. 中国古代科技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科技一旦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同时,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使中国古代失去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条件。8.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9. 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中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古典的应用科技,而西方的属于实验科学。10.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从科技内容上看,应用性强,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从科技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11. 《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屈原的《离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12. 汉赋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两汉“大一统”局面形成后的恢弘气势。13. 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也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诗歌创作繁荣的鲜明特征。14. 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市民数量的增加,是促使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的物质基础。另外,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动荡不安,边患不断,文学家用词表达思想感情。15. 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此外,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凸现,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16. 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工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17.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18. 清朝诞生的京剧逐渐从官方走向民间,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中国近代
政治52句————晚清时期26句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由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 中国的禁烟运动仅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必然会寻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3.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两对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不但包括地主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还有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不但包括农民阶级,还有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4. 协定关税表明关税不能由中国自己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仿。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5. 片面最惠国待遇。——贸易主权(最惠国一般是相互的,即两国给予对方同样的权利。但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英国人都可以享有,但英国却没有给予清政府同样的权利,所以称为片面最惠国待遇。)6. 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封建落后,导致了自卫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 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也叫治外法权,简单来说就是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不能由中国政府来处理,而要由外国人的本国政府来处理,这样就使得外国人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而逃避中国的法律制裁。)8. 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先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仅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且也引起了爱国人士的思想观念的转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9.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签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远远超过了《南京条约》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入内地,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10.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指一个国家在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半封建: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即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11. 《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12.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落后性、空想性: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13. 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14.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在战争环境下,它也没能实行。15.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提不出科学纲领;错误、缺陷不断升级;战略上的失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16.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17.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8. 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其二,经济上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19.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20. 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直接原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21.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22. 《辛丑条约》不但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而且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23.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5.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列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6.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国时期26句1. 五四运动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2. 五四运动的爆发(运动的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五四运动的高潮(运动的第二阶段): 6月5日后,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工人阶级为主力。3.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短暂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经济根源;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根源;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1920年以后,陈独秀、李大钊开始进行建党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5.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而国共合作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首次尝试;国共合作实现后,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北伐战争胜利进行;由于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不足和错误、共产国际指导的错误,最终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6.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条件: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共三大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7. 北伐战争——条件: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整编,革命根据地统一;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结果: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迁都武汉。8.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9. 南昌起义之后,我党召开了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开始领导了为期十年的土地革命。10.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1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实践表明,毛泽东创造的革命武装与农民相结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代表了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出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2. 为了及时总结井冈山和其他根据地的经验教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13. 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本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这样一条道路。14. 由于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15. 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6.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领红军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17.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它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致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全民族抗击日寇的持久战。18. 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既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抗战的重要特点。19. 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而告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20.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1.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22. 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23.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24.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1947年春,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攻。25.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26.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
经济22句————1.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遭到较大地破坏,通商口岸的开放,关税主权的破坏,加速了列强的商品输入,使中国自然经济遭受猛烈的冲击并开始瓦解。2.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自然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3. 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民纷纷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商品市场等,促使近代企业的产生。4. 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在中国近代仍占主导地位。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形式。5. 近代企业主要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6. 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从文明史观看,则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从近代化史观看,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7. 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农产品商业化加强,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解体。8.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和技术雄厚,利用中外之间不平等的经济秩序榨取超额利润,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客观上,它为中国带来了近代化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对中国落后的自然经济有明显的冲击、瓦解作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9. 洋务企业中的军事工业采用机器生产方式,但其产品不是商品,在经营管理上更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基本属于封建性近代工业。民用工业基本上是建立在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基础上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封建性。10. 洋务企业的兴办,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它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11. 鸦片战争结束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沿海兴起。12. 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革命和进步的经济成分,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抵制作用。1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资本较少,规模较小,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均衡;发展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14. 自然经济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民族资本主义、洋务企业、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又对自然经济产生冲击;民族资本主义在封建经济、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15.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解体加速;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16.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17. 1927~1936年,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19. 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的发展必然会促使新的意识形态和新的阶级力量发展壮大,必然会对旧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产生瓦解作用,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20.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在阶级来源上,民族资产阶级有很多是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而形成的。这就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因而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21. 官僚资本主义不是中国资本主义正常发展的结果,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它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同英美帝国主义侵华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压迫和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国民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22.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大因素;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思想17句————1.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2.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3. 在魏源看来,“师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制夷”。如果说“师夷”体现的是魏源思想的开放性,那么,“制夷”体现的则是魏源思想的爱国性。“师夷”与“制夷”即开放与爱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彼此不能分离,更不能割裂。不“师夷”,就不可能“制夷”,但“制夷”又必须以“师夷”为前提。4. 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5. 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6.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7. 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必须上升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但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上升为系统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8.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9. 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用民主革命思想来改造中国,提出了三民主义,要求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发展资本主义。11.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它既是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12. 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13. 三民主义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但是,它批判地承袭了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的积极内容,从西方汲取了思想素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14.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结合,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15. 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16. 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17. 以前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时,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社会生活与科教5句————1.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2.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民国时期的社交礼仪发生重大变化。3.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通车。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4. 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5. 1905年,中国人自摄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问世。
中国现代
政治制度7句1. 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3. 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是《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蒙古自治区早在1947年就已成立,其它自治区在建国后成立。4.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5.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使基层民主选举得到落实。6. “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7.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经济15句1. 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2. 1956年底,完成三大改造,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最终确立。3. 1949~1956年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建设起步阶段,被称为过渡时期,其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非社会主义社会。4. 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生产关系的革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5. 通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我国形成了以单一公有制、行政计划命令管理、平均分配为特征的计划经济模式,体现了苏联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影响。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的主要失误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1961年经历三年的严重困难。7. 1956年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农业国的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尽快将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8. “大跃进”违背客观规律,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打乱正常生产秩序,造成各部门之间、积累和消费之间比例严重失调。9.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生产中没有责任制,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这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0. 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11.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施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12.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3.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体现了由农村到城市的特点,1978~1983年底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改革重心转入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14. 我国的经济体制有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1956~1978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1978~1992年实行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管理体制,1992年以后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外交8句1. 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4. 1955年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5. 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6.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7. 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8.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理论成果8句1.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 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阐述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运动。3. 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4. 毛泽东抗战时期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革命领导阶级、目标、前途等问题,阐述了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5. 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基础。6. 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7.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十四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 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它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
社会生活与科教10句1.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Ⅰ”号。2. 20世纪90年代,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此后迅速发展。3.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4. 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5.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6.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7. “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8. 1958年开始“教育大革命”,学生要边学习边劳动。“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1977年恢复高考。9. 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10.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关于人物外貌的好句好词好段
- 下一篇:名言警句带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