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的名言
时间:2022-03-31 00:5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轻文案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郑玄的名言
1. 与郑玄相关的成语
郑重其事 [zhèng zhòng qí shì]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褒义
出 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例 句
他~地告诉我说:“你的入党申请已得到批准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一丝不苟 一本正经 一板一眼 一笔不苟 三衅三浴 像模像样 慎重其事 郑重其辞
反义词
一本正经 掉以轻心 敷衍了事 满不在意 等闲视之 若无其事 草率从事 草率收兵视若等闲 马马虎虎
2. 孟子的名言名句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孟子》名言名句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离娄上》作者: 守时间的闹钟 2005-10-12 04:39 回复此发言--------------------------------------------------------------------------------2 回复:[原创]《孟子》名言名句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
3. 关于“慎独”的名言10条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复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消。——印光大师
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刘宗周
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慎独者,慎其闭居之所制为。——郑玄
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刘少奇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金缨《格言联璧》
兰生百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曾国藩《诫子书》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君子慎其独,度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朱熹
4. 与郑玄相关的成语有哪些
1、才高八斗 [ cái gāo bā dǒu ]: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2、知识渊博 [ zhī shi yuān bó ]:指学识深而且广。
3、北辰星拱 [ běi chén xīng gǒng ] :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4、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chē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5、勤学好问:[ qín xué hào wèn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5. 关于怀疑于学问的名言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寺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鲁迅
事例:祖冲之从小就表现出对数学和天文学的浓厚兴趣,他“专攻数术,搜炼古今”,但决不“虚推古人”,决不把自己束缚在古籍文献、前人成说之中。他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敢于推翻前人的错误理论,能批判地接受前人的科学遗产。在青年时,他就对张衡、郑玄等人的学术成就进行了仔细研究,校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后来他又发现著名天文学家何承天为当时宋王朝编写的“历法”存在许多错误,于是着手重编了新的历法——《大明历》
希望我的解答能帮你解决问题!!!
6. 关于无知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无知不是无辜,而是有罪。
--罗.勃朗宁2、无知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雨 果3、无知的真正特点是:虚荣、骄矜和傲慢。
--塞.巴特勒4、无知和1有在一起,就更加身份大跌了。--叔本华5、无知和瞎子一样。
--印度6、无知就是无知,谁也没有权利相信它能衍生出任何东西。--弗洛伊德7、无知是畸胎的孕育之所。
--美国8、无知是钦佩之母。--乔.查普曼9、无知是生命本身存在的必要条件。
如果我们了解一切,我们将无法忍受片刻的生存。--阿纳托.法朗士10、无知是智慧的黑夜。
--意大利11、无知是忠诚之母。--亨.科尔12、无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
只有无知者才会自信地断言,科学永远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达尔文13、虚假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
--康 图14、学而无术者比不学无术者更加愚蠢。--兰克林15、学问和健康之外无财1,无知和疾病之外无贫穷。
--欧洲16、一个没有知识的旅行者等于一只没翅膀的鸟儿。--伊朗17、永远不要夸耀无知,无知就是无力。
--车尔尼雪夫斯基18、犹豫不决是以无知为基础的。 --恩格斯19、愚昧无知是一个恶魔。
--德国20、知识上的'聋',会导致精神上的哑。--丹麦21、只有正视自己的无知,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
--乌申斯基22、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土耳其23、世上唯一的财1是知识,世上唯一的邪恶是愚昧无知。
--阿拉伯24、生无知心交,明珠空照乘。--尚任25、如果无知是福,那么愚蠢就是聪明了。
--法国26、任何时候都不应自诩无知,无知就是无能。 --车尔尼雪夫斯基27、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于恐惧;人之所以恐惧,只是由于无知。
--霍尔巴赫28、人类有一个冤家,那就是无知。--法国29、偏见是无知的产物。
--威.赫兹里特30、每一个研究人类灾难史的人可以确信:世间大部分不幸都来自无知。 --爱尔维修31、每个人都是无知的,只是表现在不同的方面罢了。
--威.罗杰斯32、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毛泽东33、恐惧常起因于无知。
--爱默生34、惊奇是无知的女儿。 --维 科35、骄傲是无知的产物。
--苏格拉底36、恶人无知己。--约.德莱顿 《一切为了爱情》37、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
-- 雨果38、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出现在必要条件之前,而博学的无知则跟随在知识之后。--蒙田39、承认自己的无知,只表现一次无知;企图掩饰自己的无知,就得表现几次无知。
--日本谚语40、不学无术的医生,是墓地的施肥者。--英国 扩展资料 无知 无知是一个汉语词语。
读音为wú zhī。意思是:缺乏知识和重要常识(有时指对象对于相关领域)。
年幼无知:指缺乏知识和重要常识,不明事理,解释不通。出自《谷梁传·僖公十六年》。
引证解释1、没有知觉。《谷梁传·僖公十六年》:“石无知之物,鶂微有知之物。”
释义:石头没有知觉的东西,只鶂稍有知觉的东西。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女童队》:“玉座天临,虽仙凡之有隔;翠鬟云合,岂草木之无知。”
释义:玉座天临,虽然仙凡隔的有;翠鬟云集,难道草木的无知。2、指失去知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隆 至江边伐荻,为大蛇盘绕…… 隆 僵仆无知。” 释义:隆到江边砍伐荻,为大蛇盘绕……隆倒地不知道。
宋陈师道 《妾薄命》诗之一:“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 释义:有声音在彻天,有泪就彻泉;死去的人恐怕不会知道,我身高自怜。
3、没有知识,不明事理。《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朱熹 集注:“ 孔子 谦言己无知识。” 释义:你说:“我有知道吗?不知道的。”
朱熹集注:“孔子谦虚说自己没有知识。” 《史记·酷吏列传》:“此愚儒,无知。”
释义:这是愚蠢的儒生,没有人知道。宋 苏轼 《上富丞相书》:“居今之世,而欲进说於明公之前,不得其间而求入焉,则亦可谓天下之至愚无知者矣。”
释义:在现在的时代,而想建议在您的面前,不到其中而求进了,这也可以说是天下最愚蠢无知的人了。巴金 《多印几本西方文学名著》:“自己无知还以为别人也同样无知,这的确是可悲的事情。”
4、指不明事理的人。《后汉书·杨震传》:“从小人之邪意,顺无知之私欲。”
释义:从小人的邪恶的意图,顺从无知的私欲。鲁迅 《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乡下人不懂租界章程,他来欺侮,为的是看不起无知。”
5、无人知晓。《东观汉记·杨震传》:“天知神知,何谓无知!” 释义:天知道神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6、犹言没有匹配。
《诗·桧风·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郑玄笺:“知,匹也……乐其无妃匹之意。”
释义:洼地长着猕猴桃,枝条柔美随风摇,鲜嫩光润惹人爱,乐子的无知。“郑玄笺:“我知道,普通的……喜欢他没有配偶的意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知。
7. 关于慎独的名言10条
名人名言】◇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帮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重其独也。
——《礼记·大学》◇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
小如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
——朱熹◇ 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刘宗周◇ 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辞海》◇ 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刘少奇90相关问题全部关于慎独的名言和事例、【典型事例】 ◇ 曾子“一日三省”的名言:《论语·学而》中记载曾子的言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
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
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慎独自律,不为金钱所动,从而留下千古美谈。 ◇ 秀才慎独的故事。
从前,有个又饥又渴的赶考秀才,路过一片熟透的桃林,虽然他对桃子充满了渴望,但最终他只是咽了咽口水,便继续低头匆匆赶路。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个桃子解解渴,他回答道:‘桃李无主,我心有主。
’” ◇ 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
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名人名言】 ◇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帮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重其独也。
——《礼记·大学》 ◇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
小如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
——朱熹 ◇ 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刘宗周 ◇ 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辞海》 ◇ 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刘少奇 【精彩文段】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慎独”乃人生的至高境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无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甚至无所不为!才能坦然面对一切世间沉浮荣枯!我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就好象“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样,当我们在无拘无束无人管制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放纵的情绪,这种巨大的内在力量,很有可能会驱使我们去为所欲为。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修养是否高深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立场是否坚定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能力是否强大的时候。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我们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条忠犬,可帮你避开处处陷阱,躲开种种是非;“慎独”是一剂良方,可使你内心清爽,外形昂然。对我们而言,无论是对前程、对事业,也无论是对时下、对将来,“慎独”都是十分必要的,一刻都不可疏忽。
我们时刻都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所谓清醒,也就是“慎独”。
人生如酒,或可口,或浓烈,或芳香,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醇厚; 人生如画,或素雅,或黯淡,或明丽,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美丽; 人生如歌,或悲戚,或低沉,或高昂,有了慎独,它可慎独名言◇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帮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
8. 孔子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A: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
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
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
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
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
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
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
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
《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古籍名句 |《礼记》名言合辑,文案人必备硬货,超值收藏一键get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
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1.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礼崇尚往来。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合礼的;别人施恩惠于已,却没有报答,也不合礼。
2.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
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不可只知其优点,而不知其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不可只知其缺点,而不知其优点。
3.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4.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自己不说对人无礼、中伤的话,别人就不会以忿怒怨恨的话伤及自己。
5.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傲慢之心不可产生,欲望不可放纵无拘,志气不可自满,享乐不可无度。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7.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礼记·聘义》
比喻缺点不能掩盖优点,优点不能掩盖缺点。
8.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礼记·学记》
仅仅靠背诵和记忆前人的东西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的人是不足以给别人当老师的。
9.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礼记·曲礼上》
能在无声之中有所听闻,能在无形之中有所察见。
10.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志才能端正;心志端正后才能修养身心;身心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天下太平。
11.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礼记·杂记下》
有那样的言论,却没有那样的行为,是君子的就应当感到羞耻。
1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13.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祭义》
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大的孝顺就是充分尊重自己的亲人长辈,其次使父母不受辱没,最下等的是仅仅只赡养他们。
14.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礼记·学记》
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只担任某种官职;普遍的规律,不仅仅适用于那一件事物;有大信实的人,用不着他发誓后才信任他;天有四季变化,无须划一,也会守时。
15.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礼记·学记》
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
1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17.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
君子儒者应博览群书,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有了学问还要切实付诸行动,不能懈怠!
18.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
所谓教师,就是帮助学生发挥长处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19.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礼记·表记》
有德行的人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业绩。
20.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礼记·杂记下》
君子有三个担心:对于没有听到的(道理),害怕听不到;已经听到了,害怕学不会其中含义;已经学会了,害怕自己做不到。
21.量入以为出 ——《礼记·王制》
根据收入的多少,确定开支的限度。
22.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杂记下》
只拉紧而不放松弓弦,即使是文王和武王也做不到;只放松弓弓弦而不拉紧,却是文王和武王不会做的;有时拉紧,有时放松,这才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办法。
23.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礼记·文王世子》
想要办成大事,必定要慎始善终。
2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礼记·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则身体安适舒泰。
25.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礼记·学记》
如果不喜欢这种技艺,就不能心情愉悦地去学习它。说明只有具有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
26.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礼记·祭义》
一切活着的东西都要死去,死后其体魄必然归土,这就叫鬼。
27.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隐蔽时也会被人发现,细微处也会昭著,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慎重。
28.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礼记·祭义》
如果孝子对父母有深深的爱戴,心中就必然充满和顺之气;·心中充满和顺之气,脸上就一定会表现为和颜悦色;脸上有和颜悦色,则整个人的态度必定委婉柔顺。
29.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
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30.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一个人没有别人的帮助,就不可能成功;一匹马没有别的马竞争,就不会快跑;筑土成台而没有土,土台便高不起来;一泓池水,没有别的水相激荡,便成死水而流不起来。
31.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礼记·大学》
创造财富有一条原则:生产财富的人多,耗用财富的人少;管理财富的人勤快,使用财富的人适度;这样,财富就会长久地保持充足了。
32.言不过行,行不过道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
说话不超过自己所能做到的范围,做的事不超越正道的范围。
33.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 ——《礼记·表记》
口头上向别人许诺的好处不加以兑现,就会招致别人的怨恨。
34.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礼记·儒行》
上不臣事天子,下不事奉诸侯;性情慎静而崇尚宽大,性格强毅而能从善如流,学问渊博而能服膺胜于己者。多读圣贤之书,以磨练自己的品行气节。即令是要把整个国家分给他,在他看来也不过是芝麻般的小事而不为动心,不会因此就出来称臣做官。
35.古之为政,爱人为大 ——《礼记·哀公问》
古人治理国家,总把关爱民众作为第一大事。指爱民是治国的先决条件。
36.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礼记·学记》
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
37.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礼记·文王世子》
当老师的,以事例教导学生使他得到道德上的启发。
38.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 ——《礼记·曲礼上》
男子长到十岁叫做幼,这时候该出外上学了;二十岁叫做弱,这时候就该加冠了;三十岁叫做壮,这时候就该娶妻了;四十岁叫做强,这时候就该做官了;五十岁叫做艾,这时候就该参与国家的政事了。
39.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礼记·学记》
擅长歌唱的人有能力让别人跟着他歌唱,善于教育的人有能力使别人继承他的心志。本名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以善歌者为例引出善教者,提出了检验“善教”的尺度——教育对象能否“继其志”。阐发的道理有理有据,颇有层次,审视的角度也是客观的。
40.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
当面奉承的人往往不忠实;掩饰面目的人往往没有真情。
41.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君子思考问题要克服感情用事,考虑好再行动,论证后才去做。行动必须考虑符合计划,符合计划后必须考虑经得起检验,考虑经得起检验必须考虑到不会出现后悔的话,就可以说是谨慎了。
42.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
更多地考虑自己私利的人没有道义可讲;说大话的人很少能实践诺言。
43.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
金玉并不值得宝贵,忠信才值得宝贵。
44.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礼记·礼运》
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
45.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必有方。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言谈时必须有中心思想;行动时必须有法则;与人亲近必须有正确的方式。
46.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礼记·王制》
国家的物资储备,不够九年用就是不富足,不够六年用就会告急,不够三年用就不成为国家了。
47.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君子要能够识别多种人并区别对待,能够广泛地学习并辨别好坏,多参与谋议并出言谨慎。
48.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礼记·儒行》
在对待朋友的问题上,听到了有益的话便要告诉他,见到了有益的事便要指给他。
49.不能则学,疑则问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不懂的就要学习,有疑问的就要请教。
50.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礼记·王制》
耕种三年,一定要有一年的余粮。耕种九年,一定要有三年的余粮。
51.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 ——《礼记·儒行》
世局大治的时候,群贤并处而不自轻;世局混乱的时候,坚守正道而不沮丧。与己政见相同的人,不和他营私结党;与自己政见相异的人,也不对他诽谤诋毁。
52.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 ——《礼记·曲礼上》
对于杀父的仇人,作儿子的必须与他拚个死活,什么时候杀了他什么时候才算罢休。对于杀害兄弟的仇人,要随时携带武器,遇见就杀。对于杀害朋友的仇人,如果他不逃到别国去,见即杀之。
53.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也;久而复之,可以知其信矣;观其所爱亲,可以知其人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观察一个人的言论,可以知道他的心术,长期观察他是否能兑现其言,可以知道他的诚信,观察一个人的所亲所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54.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礼记·学记》
优秀的冶匠的儿子,一定是先学习缝制皮衣;好的射手的儿子,一定是先学会用竹条编制器具。比喻学习一定要由浅入深。
55.同声则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 ——《大戴礼记·保傅第四十八》
声音相同,不同的物体之间就会产生共鸣;情意相合,未曾见面而心中就彼此亲近了。
56.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礼记·学记》
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
57.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礼记·哀公问》
政治就是为社会做好一个榜样,当政者是正的,下面的老百姓也会起而效法。
58.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君子坚持仁爱,坚定志向,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这样做,那么即使是你的亲人,哪又有谁肯亲近你呢!
59.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於中,则播於外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眼神是内心的浮现,言论是行动的表示,内心有活动,在外就有表现。
60.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第五十七》
君子重视信息,就能使德行高超明达;善于运用信息,就能使事业宽广宏伟。德行的高超明达,事业的宽广宏伟,不取决于别的,取决于意志的加强罢了。
61.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
君子想要喜欢富贵,必须在仁德上下功夫。
62.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其能静哉?贵其能守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
君子为官就能通达,退隐就能静养。难道看重的他的通达吗?看重的是他有功;难道是看重的他的静养吗?看重的是他能坚持操守。
63.无常安之国,无宜治之民 ——《大戴礼记·保傅第四十八》
没有一个永远是安定的国家,也没有一批永远是管理方便的百姓。
64.得贤者安存,失贤者危亡 ——《大戴礼记·保傅第四十八》
得到贤能之士治国理政,则国家就安定存在,失去贤能之士的辅政,则国家就有危亡之虞。
65.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
君子思慕仁德和正义,白天从事事业忘记吃饭,晚上自我反省忘记睡眠,以此锻炼自身,就可说守住基业了。
66.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指享乐安逸不可以过度。
67.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
君子做官就要给国家加添声誉,并能减少百姓的忧愁。
68.家无二主 ——《礼记·坊记》
指一个家庭不能同时有两个做主的人。
69.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礼记·学记》
有修养的人教育学生,诱导他们而不是牵着他们学习,启迪他们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弄通一切问题。
70.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礼记·礼运》
饮食吃喝与男女情爱,是人存在的最大欲求;生老病死与贫困苦厄,是人存在的最大恶苦。
71.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礼记·曲礼上》
进入他国就要问他国的风俗,进入别人家里就要问家里的忌讳。
72.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 ——《礼记·缁衣》
君子讲究少说话而多做事,以此来成就他的信誉。
73.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茍免。 ——《礼记·曲礼上》
面对财物,不能随意的占为己有;面对危急,不能随意地逃避。
7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自己一个人苦学,而没有朋友,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75.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礼记·乐记》
人的内心产生了情感,就会形成一定的声音。
76.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礼记·乐记》
但凡音乐,都是从人的内心而产生的。
7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礼记·中庸》
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78.谨于言而慎于行。 ——《礼记·缁衣》
说话开口要谨慎,行为举止要端正。
79.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礼记·昏义》
婚礼的意义在于要结成两性之好,对上以事宗庙,对下以继承后世,所以君子很重视它。
80.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 ——《礼记·表记》
君子不以自己所能做到的事去责备别人,也不以别人做不到的事便让人家感到惭愧。
81.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礼记·中庸》
最高境界的真诚可以预知未来。
82.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礼记·大学》
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族,因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国之民,这是从来不会有的事情。
83.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 ——《礼记·曲礼上》
进入一国的疆界就要问清楚该国的禁忌;进入一国的都城就要问清楚当地的风俗。
84.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礼记·曲礼下》
若君命涉及板图文书,就在官习议;若君命涉及宝藏货贿,就在府习议;若君命涉及车马兵甲,就在库习议;若君命涉及政事,就在朝习议。
85.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礼记·坊记》
君子尊重别人而贬抑自己,先人而后己。
86.公事不私议。 ——《礼记·曲礼下》
不在私下谈论朝政公务的事。
8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
88.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德行高尚的君子,对人的一举一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一颦一笑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一言一语没有失礼的地方。
89.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礼记·孔子闲居》
(做人)需要像天那样无私地覆盖万物,像地那样无私地承载万物,像曰月那样无私地照耀万物。
9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礼记·中庸》
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91.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大戴礼记·保傅第四十八》
了解事物的根本规律,知道万物演变的道理;开始只有极其微小的差别,最后的结果也会天差地别。
9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只要能为国家造福,自己并不希望得到什么赏赐。
93.孝者,天下之大经也。 ——《大戴礼记·曾子大孝第五十二》
孝顺是一切德行的起点,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准则。
94.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礼记·礼运》
父子之间心意诚厚,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夫妻之间和和美美,家业才能旺发达。
95.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礼记·内则》
父母所爱护的人或事物,作为子女也要同样去爱护它;父母所敬重、尊敬的人或事物,作为子女也同样去尊重它。
96.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
金银珠宝并不值得宝贵,忠诚和诚信才值得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