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名言名句
时间:2022-03-31 03:1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诗词世界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苏洵名言名句
1.关于山和水的名言名句(各十条)
关于水的名言名句 立志篇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汉·刘邦《鸿鹄歌》】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非怀细以害大。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晋·陶渊明《杂诗》】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心随郎月高,志与秋霜洁。【唐·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唐·李白《临江王节士歌》】 时人莫小池中物,浅处不妨有卧龙。
【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唐·杜甫《谒先主庙》】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唐·李贺《浩歌》】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宋·苏轼《告文宣王文》】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治学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冰。
【《荀子·劝学》】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三国至·吴书·孙韶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 修身篇 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唐·杜甫《佳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唐·白居易《赠元稹》】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选才篇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披泥抽沦玉,澄川掇沈珠。
【晋·葛洪《抱朴子·掇才》】 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宋·释文响《过苕溪》】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衰。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处世篇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史少府之任蜀州》】 眼看人尽醉,何忍为独醒。【唐·王绩《过酒家五首》】 治川者决之使导,治民者宜之使言。
【《吕氏春秋·达郁》】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人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佚名《名贤集》】 哲理篇 山无静树,川无停流。
【《世说新语·文学》】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宋·苏洵《辩奸论》】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关于山的名言名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车到山前必有路; 死有轻如鸿毛,有重如泰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劝学名言名句大全
劝学名言名句大全
1、细线常锯木必断,檐水久滴石必穿。
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6、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7、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8、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9、读书千遍,其意自见。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千日造船,一日过江。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2、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3、策马前途学努力,莫学龙钟需叹息。
14、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1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务于远者,或失于近;治其外者,或患生乎内。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20、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是吾忧也。
21、白日无定影,清江无定波。
22、流水之之为也,不盈科不行。
23、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24、任何成功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25、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2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29、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30、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31、人之不学,犹谷未粟,米未饭也。
3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33、勿为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3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5、心者,栖神之舍;神者,知识之本;思者,神识之妙用也。
36、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3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38、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金。
39、勿为今日不学有来日,勿为今年不学有来年。
40、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4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42、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4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44、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4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47、为学患无疑,以则进也。
48、去者如弊帷,来者如新衣。鲜华非久长,色落还弃遗。
4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5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2、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曦。今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53、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54、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5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3.古代名言10句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旧唐书)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 W 玩物丧志。(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
4.勿大声喊叫名言警句
1、言语是人类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药方。——吉普林《演说》
2、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3、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
5、发自内心的话,就能深入人心。——尼扎米
6、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托尔斯泰
7、无声的表情具有的交际效果是有声言语的五倍。——《奥妙的人体语言》汪福祥
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9、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
10、言无有善恶也,苟有得乎吾心而言也,则其辞不索而获。——苏洵
5.带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名言警句
关于奉献精神的名言警句
1、我不会半心半意。我要么把整个心都献出来,要么就什么也不给。——捷尔任斯基
2、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薛文清
3、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苏洵
4、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孙中山
5、一个获得成功的人,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爱因斯坦
6、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蒙田
7、船锚是不怕埋没自己的。当人们看不见它的时候,正是它在为人类服务的时候。——普列汉诺夫
8、当你服务他人的时候,人生不再是毫无意义的。——葛登纳
9、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阿德勒
10、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肖伯纳
11、有了母亲在身边,我们不必去寻求别人。她对我们的教诲是非常宝贵的:和善、友爱、体贴别人居于首位;不要伤害别人;决不乞求;决不占别人的便宜。与之相反的做法在我们家都是罪过。她总是要我们给予,但她从不要我们索取或乞求。她就是这样的人。——迈克尔·杰克逊
1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3、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秋谨
14、个人必须带着其余的人一起走向完美,不断地尽其所能来扩大和增加朝这方面迈进的人流的流量。——安诺德
15、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马克思
16、有的人觉得能够舍身,能够用牺牲来对人类表示深切而毫无私心的同情,是一种快乐。——罗曼·罗兰
17、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司马相如
18、不是每一个都要站在第一线上的,各人应该做自己份内的工作。——赫尔岑
19、但愿苍生皆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
20、我们的报酬取决于我们所做出的贡献。——韦特莱
21、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苏轼
22、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它自己。——泰戈尔
23、一个人无论禀有着什么奇才异能,倘然不把那种才能传达到别人的身上,他就等于一无所有。——莎士比亚
24、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泰戈尔
25、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恩格斯
26、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苏洵:没有文凭,我也可以成为人生赢家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后台回复“日历”可获取诗词日历和免费图书
今日优课,点击收听→仓央嘉措的忧伤
01
宋仁宗至和二年,益州府,知州老爷张方平正在翻阅一个人的简历。
姓名:苏洵
性别:男
户籍:眉山
文凭:无
职称:无
社会关系:祖上三代皆在家务农,无功名
.......
张方平是去年被派到成都担任市委书记的,刚一上任,就下发了红头文件:
寻找民间贤能人士,共同建设大宋特色封建主义社会。
没多久,属下就给他汇报:
眉山县修文乡有个叫苏洵的老头,是个人才。
然而看着苏洵的简历,张方平一个劲儿直摇头。
“没有文凭,没有背景,没有工作,白丁一个,这样的人也配叫做人才?”张方平冷冷地看着下属。
“老爷,苏洵呈递上来给您的几篇论文,先看看再下结论不迟。”下属抱着一摞资料放在办公桌上,只见论文封皮上写着《几策》、《衡论》、《权书》、《洪范论》。
“哟,大学没考上,自己还想发布论文了,只怕是半灌水响叮当喔。”张方平笑着戴上了老花镜,翻起了论文。
没想到越看,眉头锁得越紧,一转眼已经过了三个时辰。
“只怕是工作要遭除脱了哟”,下属的额头慢慢开始冒冷汗。
“啪”的一声,论文被合上了。
“左丘明《国语》、司马迁善叙事、贾谊之明王道,苏洵的文章,竟然兼具这三位大家的风格!”
“这样的人才,你为什么不早点给我推荐?快,给我请到府上来!”
苏洵就这样来成都了,这是一位看起来比较沉静的大叔,衣着朴素,相貌平平。
然而这个一介布衣的大叔,在跟张方平的谈话中,不卑不亢,泰然若定,更重要的事,他的“博学恰闻”深深折服了为官已经二十年的市委书记。
从此,张府给苏洵特设一专座,两人时常一起摆龙门阵,纵论古今治乱,品评一时人物,好不快活。
“苏老弟,前段时间我向朝廷推荐你来成都教育部任职,没想到朝廷迟迟没有批复。这样吧,我给你写了封推荐信,你去见见我的兄弟伙雷简夫,他也是个爱才之人,一定会给你扎起的!”
于是苏洵又来到了雅州,拜访了雅安市委书记雷简夫。
在看完苏洵的文章之后,雷书记有好一阵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岂只是西南地区的俊杰,这特么应该是天下的奇才啊!”(岂惟西南之秀,乃天下之奇才耳)
雷书记好不容易憋出来的一句话差点把天花板都掀翻了。
“我的兄弟伙张方平太不够意思了,苏老弟,以你的才能,成都教育部配不上你你知道吗?”雷书记抓住苏洵就是一阵剧烈的摇晃。
“用之则为帝王师,不用则幽谷一叟耳。区区成都学官怎么能尽展你的才华!”
话音刚落,雷书记就展开纸笔,准备给当朝宰相韩琦、文坛领袖欧阳修写推荐信了。
47岁的苏洵回到家中,开始收拾东西。
“老爸,老爸,我们去哪儿呀?”身后两位稚嫩的少年开口问道。
“跟老汉一起去京师,博得功名,攫取天子之爵禄!”
原本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应该“知天命”的苏洵,突然感到,心中那一团已经熄灭了30年的火焰,突然燃烧了起来。
02
宋仁宗嘉佑二年,皇帝亲自主考的殿试成绩放榜了。
“报~~苏轼、苏辙兄弟同科进士及第,喜报啊老爷!”
苏洵人生中的高光时刻,终于到来。
自嘉佑元年进京以来,短短的一年时间,老苏、大苏、小苏的文章刷爆了京城头条,篇篇文章都是“10w+”,引得公卿士大夫纷纷“点赞+转发”,粉丝遍地,三苏父子已经名动京师,成为国民网红。
当时的大V对苏洵文章是这样评价的:
贾谊不能过也。(大宋国务院总理韩琦)
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大宋作家协会会长欧阳修)
如大云之出于山,忽布无方,倏散无余,如大川之滔滔,东至于海源。(成都市委书记张方平)
一时之间,苏洵身为国务院总理韩琦座上客,出入达官贵人宴会之间,王公大人们争相求见,而他此时,不过只是一介布衣而已。
“老爷,听闻殿试后皇帝说,钦点苏轼、苏辙中榜,是为子孙得两宰相之才,大喜啊!”
“哈哈哈.......”苏洵仰天大笑道: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回想自己数十年如一日寒窗苦读,屡考屡败,无一功名,没想一个“布衣”学渣却教出了两个“宰相”学霸。
看到两儿少年得志,想到自己即将大器晚成,苏洵踌躇满志。
看来,漫漫历史长河,也终将留下我“苏洵”之名吧!
“报~不好了老爷......家里传来消息,程夫人她.......病逝了.......”
“你说什么?”苏洵的声音突然撕裂,眼中已簌簌落下泪来。
03
父子三人离家虽然仅仅一年,由于没有成年男子看管,家中已是“屋庐倒坏”、“篱落破漏”,一篇破败之景。
而且,少了一个人,一个苏洵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与子相好,相期百年。不知中道,弃我而去。
嗟予老矣,四海一身。自子之逝,内失良朋。”
说好一起到白头,你却为何忍心半途离我而去?
一念到此,苏洵就肝肠寸断,五脏俱焚。
“亲爱的,我这辈子就住在这老房子里,与你的魂魄相守。等着我吧,我已是半截身子都入土的人,没多久就与你相见了。”(我归旧庐,无不改移;魂兮未泯,不日来归。)
49岁的苏洵,在这一刻是这么的孤独,哭的像个孩子。
而记忆突然展开,像铁轨一样长.......
她是18岁嫁给他的,那时候,他19岁。
刚刚嫁到苏家的程夫人还没来得及从婚礼的喜悦回过神来,正是羞颜未开、情窦初开的时候,原本怀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满满憧憬,却突然发现:
我竟然嫁给了一个不回家的男人。
新婚的苏洵,生活状态是这样的:
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
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
山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还。
苏洵自上一年“高考落榜”之后,就抛下了课本,整日与一群社会青年、狐朋好友相约在一起,鲜衣怒马、裘马轻狂,大唱着“让我们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是的,19岁的苏洵,游荡不学、放浪形骸,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子。
更何况,程、苏两家差距很大。
“程氏富而苏氏极贫”——程夫人的祖父是地方检察官(录事参军),父亲是最高法院副院长(大理寺丞),而苏家“三世皆不显”。
然而,由巨富程家嫁到贫寒苏家的程夫人,却“孝恭勤俭”,毫无傲慢或不满之状,赢得苏氏族人交口称赞。
曾经有人悄悄对程夫人说:
“夫人啊,你娘家完全不缺钱,就凭父母对你的喜爱,只要你说一声,求他们资助一下,肯定不会不答应的啊。你说你为什么非要整天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却一句话都不说呢?”
“当然。我只要给父亲发条微信,估计娘家立马就转账过来了,这也不是不可以。”程夫人微微一笑,突然正色道。“可万一这事儿传出去,让大家笑话我老公苏洵,说他靠人资助才能养活老婆,岂不是太丢他的脸了啊!”
嫁给一个没钱的男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嫁个一个尽管知道自己没钱却还没有上进心的男人。
爱上一匹野马,可我们的家里并没有矿啊。程夫人忧心忡忡,整日“耿耿不乐”,但却仍然一言不发。
因为,为苏洵前途忧虑的,还有七大姑八大姨门。
“怎么不高考了呢?”
“为什么整天在外瞎晃呢?”
“啥时候要孩子啊?奶粉钱攒够了吗?”
面对亲朋好友们的“七嘴八舌”,苏洵表示呵呵哒,依旧我行我素、不务正业。
苏洵前头还有两个哥哥,苏淡和苏涣,都曾经高中进士,尤其是二哥苏涣中榜之日,“乡人嗟叹,观者塞途”,眉山的年轻人都不再整天泡茶馆打麻将,而是沉迷于学习不可自拔,“及之后,眉山之学者多至千余人,盖自苏涣始”。
然而最放心的那个人,竟然是苏洵他爹,苏序。
孩子不爱学习整天在外面瞎玩儿,你这个做爹的怎么不管管?快把苏洵逮回来,给他买教辅、报辅导班啊!
然而,苏序的反应竟然是:“纵而不问”、“笑而不答”,最多就是淡淡地回一句“非尔所知也”,堪称史上最淡定老爹。
我去,苏洵是你亲生的吗?亲戚朋友们直摇头。完了,这个孩子要废了。
然而,奇迹最终还是发生了。
宋仁宗景佑二年,27岁的苏洵,突然对程夫人说:
“我觉得,自己从现在重新开始读书,还行。可是家里负担这么重,没人来经营,这太浪费时间了。夫人,请问你怎么看?”
“我早想说你了,但我一直没说。如果你是因为我的原因而读书,那就算了。读书是你自己的事,你如果不想读,我永远一句话也不会说。”
程夫人心潮起伏,为这一天,她已经等了整整八年。
“今天你既然这样说了,那我告诉你,家里的事你就甭管了,全由我来照应,你就安安生生地读书吧。”
你负责好好学习,我负责赚钱养家。
程夫人拿出娘家带来的珠宝首饰,全部卖掉,来经营家业,没过几年,苏家就脱贫致富奔小康。
从这一天开始,苏洵把微信签名改成了“高考改变命运”,拉黑了从前的狐朋狗友,一心只读圣贤书。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04
然而,命运依然给了苏洵两记重拳。
两年后,第二次考进士,不中;
又过了八年,应试制科,不中。
从18岁到37岁,几乎整整二十年间,苏洵参加高考三次,都落榜了。
如果让苏洵总结一下他的前半生,估计他会这样写:
《年轻人不可不看之高考的十大陷阱,血泪总结》;
《高考不得不承受之痛,没有人比我更懂》;
《我的前半生,不是在准备高考,就是在去高考的路上》;
《最怕你胸怀大志,却还碌碌无为》......
“年轻人,不要灰心,俗话说得好,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呢。继续努力,大不了重头再来嘛。”
37岁的苏洵,却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哥我不考了!
他翻出自己二十年间写的作文,都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的声律、记问之学而赶鸭子上架写出来的。这时候才蓦然发觉,应试作文肤浅可笑、结构散乱,自己看着都脸红。
于是,他一把火把这数百篇应试文章,统统烧掉了。
“人固有才智奇绝,而不能为章句、名数、声律之学者,又有不幸而不为者。苟一以进士、制策,是使奇才绝智有时而穷也。”
我已经花了20年时间应付科举,不能再用剩下的浪费在考试上了。我要自由地读书,自由地写作,做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真正的思想家和文章家。
他放下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和《八股文速成宝典》,捧起了诸子百家、经史子集,自由的思维跨越千年、魂交古人,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
就这样,“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苏洵闭门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读过的万卷诗书,走过的天下奇山川,在胸中孕育、发酵.......
“夫人,拿笔来。”苏洵终于憋不住了。
于是,厚积薄发、下笔万言,一发不可收拾。
好文章不是挤出来的,而是涌出来的!
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考生苏洵,而是为自己写作的苏洵。
好的人生,要耐得住寂寞,才能迎得来繁华。
05
“到家不再出,一顿俄十年。”
很多年之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在苏洵闭关十年苦读的日子里,他只做了两件事:
一是让自己位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是培养两个儿子,奠定了日后跻身唐宋八大家的基础。
是的,一门三父子,就占据了唐宋八大家的半壁江山。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苏洵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的老爸,没有之一!
苏洵的育儿经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一是严格要求,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苏洵的指导之下,苏轼、苏辙两兄弟并不拘泥于教材教辅,而是饱读了经、史、百家之书。
这段时光给两兄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
苏辙的回忆是带着愉悦和欢快的:
“惟我与兄,出处皆同。幼学无师,先君是从。游戏图书,寤寐其中。”(《再祭亡兄端明文》)
而苏轼的回忆,却带着一丝紧张和忐忑: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粗及桓庄初。
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
大意是说:
梦回童年,嘻戏玩耍好不开心。玩着玩着才猛然想起按照学习计划,今天应该把整部《春秋》读完,结果只顾着刷抖音才读到恒公、庄公的部分,老爸苏洵马上就要来突击检查。吓得我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夜半惊醒,仍然觉得自己像一条上了钩的鱼。
关键是这首诗是苏轼六十多岁贬谪海南写的啊。
这把年纪了,还梦见老爸苏洵督促读书的时光,童年的勤学苦读到底给苏轼留下了多大的“心理阴影”哇!
难怪人家苏轼保持了终身学习的习惯,贬谪黄州的时候还不忘每天做功课,甚至抄《汉书》(八十万字)达三遍,这可是当年老爹苏洵布置的作业啊。
你只看到了苏轼苏辙惊人的天赋,却不知道老爸苏洵培养的终身学习习惯。
二是交流讨论,锻炼孩子独立的思考能力。
苏洵从来不相信世界上只有一种标准答案,每天读完书,都要与孩子们共同探讨古今的成败得失,各种思维的火花在一起激烈的碰撞,其乐融融。
在两个孩子还不满十岁的时候,苏洵就开始布置课题作业,让孩子点评先贤经典,苏轼做出了《春秋论》,苏辙做出了《孟子解》、《论语略解》。
这在今天看来,相当于让小学生独立思考,写大学论文,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素质教育啊。
苏洵曾给苏轼布置过一篇人物点评命题作文——《夏侯太初论》。
苏轼竟然写出了这样的句子: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峰虿。
意思是说,一个勇敢的人,有勇气摔碎价值连城的美玉,却可能被瓦盆的破裂声吓一大跳;能敢于和猛虎搏击,去可能被小蜜蜂蛰一下就惨然失色。
这句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说明人们可能经得过大风大浪,却可能在小阴沟里翻船。
这时候的苏轼,仅仅十来岁啊!
你只看到了苏轼苏辙过人的见识,却不知道老爸苏洵锻炼的独立的思考能力。
三是品德教育,塑造孩子正确的三观价值。
关于读书、作文的目的,苏洵是这样教导两个儿子的:
“士生于世,治气养心,无恶于身。推以施之人,不为苟生也;不幸不用,犹当以其所知,著之翰墨,使人有闻焉。”
孩子们,读书首先是为了治国安民,同时也是为了修身养心。即使不为当世所用,也要著书立说,传之后世,方可无愧于此生。
后来,苏轼、苏辙两兄弟都做到了:
居庙堂之高,则认真工作,抱国安民;
处江湖之远,则著书立说,传之后世!
你只看到了苏轼苏辙超人的胆魄,却不知道老爸苏洵塑造的正能量三观。
07
时间推进到宋仁宗嘉佑三年,这是程夫人去世后的第二年,苏洵赋闲在家。
“报~老爷,听雷书记说,朝廷不日即有召命,将召老爷入京试策论于舍人院,定有重用,大喜啊老爷!”
考虑到苏洵还没有学历,朝廷专门为苏洵举办了一场自主招生考试。
仆人喜气洋洋,沉寂一年的苏家,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不去,谁爱去谁去,反正我不去。”苏洵竟然拍起了桌子,咆哮道。
自前年进京以来,王公大人一边把我吹得上了天,一边却依旧不肯用我。
现在我都五十岁了,还让我奔赴万里去参加什么考试,岂不让天下人笑话吗?
我的论文发得都可以评教授了,你们还让我考本科!
“自以闲居田野之中,鱼稻蔬笋之资,足以养生自乐,俯仰世俗之间,窃观当世之太平。其文章议论,亦可以自足于一世。”
爷不陪你们玩儿了!
“我本来是田间的一个匹夫老儿,以陛下的圣贤之资,手下又有公卿士大夫这么多贤能人士,有没有我苏洵,又有什么重要的呢?”在给宋仁宗的回信里,苏洵满腹牢骚。
写着写着,突然又收不住了,毕竟自己是个有志于天下的人,于是洋洋洒洒,给皇帝提了十条建议:强化激励机制、取消父死子继官僚制度、严格官员KPI考核制度.......
你可以决定我的功名,却无法左右我的一颗拳拳报国之心!
最终,苏洵没有参加考试,朝廷还是给了他一个官职:
秘书省试教书郎。
其实就是国家图书馆管理员,注意了,还有一个“试”,意思是这个九品管理员,还是试用期,助理级的。
这就让苏洵很不爽了,都说冗官冗吏是当今朝廷的弊病,但也不至于就单单多余我一个人吧,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就给我九品芝麻官打发我?
嘉佑六年,文化寺(文化部)要修撰一部《礼书》,才让苏洵做了霸州文安县办公室专责(主簿),成为编委会主要人员。
这次官职终于有了提升,不过很尴尬,从九品仅仅提到了八品。
四年之后宋英宗治平二年,《礼书》百卷顺利修撰完成,皇帝很满意,给苏洵发了一笔奖金。
57岁的苏洵很高兴,在参加国务院总理韩琦的宴会上,开怀畅饮,并赋诗一首: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里来。
最愁苦的日子应该过去了吧,接下来,为了报国安民,实现胸中抱负,再接再厉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宝刀不老,壮心不已。
哈哈哈哈......苏洵仰天大笑。
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年之后,苏洵卒于京师,终年58岁。
天下震动,“自天子、辅臣至闾巷之士兵,皆闻而哀之”。
宋英宗诏赐银绢,韩琦赠银三百两,欧阳修赠银二百两。
“谢谢领导,你们的心意,我都领了”。
“但我觉得父亲现在最需要的,是朝廷应该给予他的尊重和肯定。”
苏轼椎心泣血,泪流满面,因为他想起父亲这坎坷的一生:
前半生困于考场,二十年三次考试落榜;
后半生困于职场,年五十才做九品小官。
“爸爸,你这辈子太不容易了。”苏轼泣不成声。
08
朝廷终于追封苏洵光禄寺丞,正六品官职。
这重要吗?
这不重要!
“年二十七,始发愤;年五十,方九品。”
那又如何呢?
苏洵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师从任何名师,没有考取文凭学历,但他却中年奋发,自学成才,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励志榜样,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老爸,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位没有进士功名的大师,一手打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苏氏豪门。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苏洵,宋代文学史、思想史、教育史,乃至历史,会是多么黯然失色。
“谓公为寿,不登六十;谓公为夭,百世不亡!”
关于苏洵,如果只能记住一点,那么就请记下《三字经》里的这句话吧: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其实我们与苏洵相差的,只是一颗恒心。
作者简介
最萌佛系少年,(公众号:最萌老司基,ID:zmtzlsj),最萌90后,爱历史,好读书,不务正业文艺工科男。
【版权声明】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转载授权请加诗词世界小编微信H1834394409,加粉丝群后台回复加群。
· 亿课精品课程推荐 ·
《唐宋名家的诗词人生》
收听更多好课,请点击阅读原文
- 上一篇:保护野生动物名言英文
- 下一篇:梦想激情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