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斯特的名言
时间:2022-03-31 06:4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哲科学习坊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弗罗斯特的名言
1.弗罗斯特的名言
理想类名言44条
1、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2、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3、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
4、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6、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7、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8、理想即寻觅目标的思维。
9、理想是世界的主宰。
10、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我们才能清楚而有智地规划未来。
11、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
12、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13、理想不是一只细磁碗,破碎了不有锔补;理想是朵花,谢落了可以重新开放。
14、理想就在我们自身之中,同时,阴碍我们实现理想的各种障碍,也是在我们自身之中。
15、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16、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17、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
18、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
1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20、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2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2、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2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24、有理想的、充满社会利益的、具有明确目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和最有意义的生活。
25、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26、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
27、你们的理想与热情,是你兴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28、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美好的目的而设的。
2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30、生活不能没有理想。应当有健康的理想,发自内心的理想,来自本国人民的理想。
31、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33、理想是美好的,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34、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
35、为了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尊石质的雕像。
36、把理想运用到真实的事物上,便有了文明。
37、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
38、扼杀了理想的人才是最恶的凶手。
39、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40、理想犹如太阳,吸引地上所有的泥水。
41、沉思的人有一个目标,幻想的人却没有。
42、人的愿望没有止境,人的力量用之不尽。
43、人类的心正是凭借着希望而得到宽慰,一直生活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44、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2.弗罗斯特的名言(关于《未选择的路》这首诗)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弗罗斯特 《未选择的路》
3.罗伯特的名人名言
罗伯特名言
1、友谊,那心灵的神秘的结合者!生活的美化者,社会的巩固者!——罗伯特·布拉亥
2、作者不流泪,读者也不会流泪——罗伯特·弗罗斯特
3、一个正在旅游中的家庭,有许多机会同别国人民的家庭接触。“人民访问人民”正是提供了这样的一种机会。——罗伯特·麦金托什
4、创造力是人类最变通的工具,创造机会和创造性问题比比皆是,关键是我们能否学会使用这一工具,能否发现这机会和问题。——罗伯特·沃尔森
5、友谊绝不会忍受长期和频繁的忠告。——罗伯特·林德
6、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罗伯特
7、最好的出路永远是朝前走完全程——罗伯特·弗罗斯特
8、创造力是可以传递的。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显示,学完一轮创造课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几乎成倍增长。——罗伯特·沃尔森
9、旅游是知识之路,让大家都来参加旅游,周游世界,敝开自己的广阔胸怀,世界将成为人类更美好和乐园。——罗伯特·麦金托什
4.关于 前路 的名言警句
神圣的工作在每个人的日常事务里,理想的前途在于一点一滴做起。 —— 谢觉哉
前途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榜上有名,脚下有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天无绝人之路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条条大路能北京
●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不怕人不请,就怕艺不精
●最好的出路永远是朝前走完全程(罗伯特·弗罗斯特)
●满山都是树,是梁不作柱
●好铁打好刀,肥羊不肥羔
●没有一个人可以强强行去安排别人的前途(班生)
●大家的前途不是由大家决定的,而不是少数人!(班生)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雨果)
●白日点灯灯不明,黑夜走路路不平
●河里鱼多水清,山里石多路不平
●世路曲曲折折
●不要打骏马,要去找道路(哈萨克族)
●要想登高峰,总能找到道路(阿富汗)
●一个有决心的人,将能找到他的道路(英国)
●森林的道路望远不会平直(英国)
●走众人所走的路,你就安全了(托·富勒)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5.求忠,恕的名言
尽己为忠,推己为恕
忠
忠诚因为努力的狂妄而变得毫地价值(莎士比亚)
忠诚是人们心目中最神圣的美德(塞内加)
金钱买来的忠诚一定会被金钱所收买(塞内加)
牢固的结合产生忠诚,这一谚语永世常存(高尔)
你若想证实你的坚贞,首先证实你的忠诚(弥尔顿)
君子诚之为贵〈礼记〉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颐)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清·魏裔介)
说真话的人,才算忠诚。----马克思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弥尔顿 你若想证实你的坚贞,首先证实你的忠诚。 ---- 高尔基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
不可谓忠。——《墨子·公输》 忠之属也。——《左传·庄公十年》
君子以为忠。——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屈原列传》
恕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清]金缨《格言联壁》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唐]李 白《与韩荆州书》
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美]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圣人贵宽,而世人贱众。──[汉]陆 贾《新语·术事》
人本该是有良心的,就连最残酷的心也会有宽恕他人的短暂、美好的记忆。──[捷]塞弗尔特《泪城》
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英]布菜克《耶鲁撒冷》
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周书·君陈》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古今楹联类篡》
忠
忠诚因为努力的狂妄而变得毫地价值(莎士比亚)
忠诚是人们心目中最神圣的美德(塞内加)
金钱买来的忠诚一定会被金钱所收买(塞内加)
牢固的结合产生忠诚,这一谚语永世常存(高尔)
你若想证实你的坚贞,首先证实你的忠诚(弥尔顿)
君子诚之为贵〈礼记〉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颐)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清·魏裔介)
说真话的人,才算忠诚。----马克思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弥尔顿 你若想证实你的坚贞,首先证实你的忠诚。 ---- 高尔基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
不可谓忠。——《墨子·公输》 忠之属也。——《左传·庄公十年》
君子以为忠。——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屈原列传》
恕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清]金缨《格言联壁》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唐]李 白《与韩荆州书》
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美]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圣人贵宽,而世人贱众。──[汉]陆 贾《新语·术事》
人本该是有良心的,就连最残酷的心也会有宽恕他人的短暂、美好的记忆。──[捷]塞弗尔特《泪城》
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英]布菜克《耶鲁撒冷》
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周书·君陈》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古今楹联类篡》
额 留QQ 不然邮箱吧 我提交了刷新了看不到 不知道你看到不
6.人生转折点的哲理名句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培根《论厄运》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论天意》
为什么说“所谓诗,就是翻译之后失去的东西”?
熊逸先生在《唐诗进阶20讲》中讲到,体会唐诗要学点外语,认为理解诗歌的第一步应当是理解语言的特性,而理解语言特性的最简易的办法就是先学一门外语。
这就必须提到美国桂冠诗人弗罗斯特(Robert Lee Frost,1874~1963)的一句名言:“所谓诗,就是翻译之后失去的东西。”
这一讲,我们就来谈谈翻译之后到底失去了什么。
“天上人间”到底是什么意思?
尽管弗罗斯特这句名言还存在考据上的争议,但无论如何它都道出了诗歌的一项本质——
诗歌的美感来自修辞的艺术,而不同的语言发展出千差万别的修辞手段,这就使得诗歌翻译往往等同于译者的重新创作。
如果你有耐心的话,可以试着从古典诗词里选一两首译成英文,再选一两首英文格律诗译成中文,亲自体会一下在翻译过程里到底得到了哪些,又失去了哪些。
具体的做法通常是这样的:先把古典诗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再从现代汉语转译成英文。
但你会发现,即便是前半部分工作往往也很难完成,因为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就已经不是同一种语言了。
我们可以看看南唐后主李煜的一个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的词风以明白如话著称,既不雕琢文辞,也不堆砌典故,但即便这样,偏偏谁也说不清“天上人间”这四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是说天上的人间呢,还是说今昔之别如同天上与人间之别呢?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解释。这四个字让人说不清,道不明,偏偏又让人百感茫茫。
从语法来看,“天上”是一个名词性的合成词,可以当成名词看待,“人间”也是一个名词,两个名词并列在一处,完全构不成一个语法结构完整的通顺语句。
读者必须在心里把语法结构补全才能做出理解,但到底怎么补全,到底是在“天上”和“人间”之间补一个“的”,还是做得更复杂一点,补成“今昔之别如同天上与人间之别”,这全看读者的心思。
如果再译到英文,直译成heaven earth,或者古雅一点的话,heaven time,那就纯属莫名其妙的胡话了,所以必须补上完整的主谓结构,还要表现出时态和单复数,添上定冠词或不定冠词。
这样一来,语句的含义注定会变得精确,不会带来歧义,但问题是,没有了模糊性,原有的诗意也就荡然无存了。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选两个语句含义更明确的:晚唐诗人温庭筠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个字里除了六个名词再没有别的。
还有陆游的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十四个字同样被六个名词占满,完全看不出“主谓宾定状补”来,任何直译都注定会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病句。
而这正是古汉语的一大特点,表现在诗歌里,一个名词就是一个意象,几个意象的并列构成了一幅写意的画面,至于意象到底如何拼贴,到底孰轻孰重,到底指向怎样的情绪,凡此种种,诗人的语言越模糊,读者的想象空间也就越大。
语言到底要模糊到怎样的程度,到底要给别人留下多大的想象空间,这里面有着很微妙的分寸感,很考验诗人的手段。
而站在读者这一边,所谓对诗歌之美的感受力,同样取决于想象空间里的微妙分寸。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北宋词人贺铸有一个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语言很简单,先是发出一个设问,问闲愁到底有多少,然后用比喻来回答说:闲愁多得就像一川烟草,又像满城风絮,又像梅子黄时雨。
连用三个意象来比喻同一个事物,这在修辞里边叫做博喻。
博喻并不常见,所以一旦用得精彩了,就很为人们称道,贺铸正是因为这个博喻得到了“贺梅子”的雅号。但是,这样的理解真的对吗?
意会式的语言来自语言的不确定性
上述那样的理解,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因为“一川烟草”那三个意象既可以是比喻,也可以是写实,如果你只把它们理解成比喻,就理解得太刻板了。
“就像……又像……又像”这三个词原文里边并没有,是读者脑补上的。
如果不做这样的脑补,我们完全可以把“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当成“以景结情”的写法。
这是诗词里边的常见套路,一点都不奇怪。
所谓以景结情,是说当感情抒发到一定程度之后,诗歌该结尾了,这时候偏偏君开一笔,用一句貌似不带感情的景物描写来给全诗收尾。
举一个例子,元稹听说好朋友白居易被贬官了,于是写了一首小诗,只有四句: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前两句说自己在一天夜里听说了这个坏消息,第三句表达出很浓烈的情感,说自己虽然已经病得快死了,但还是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坐了起来。
坐起来之后怎么样呢?从人之常情来看,要么哭,要么骂,总之情绪会更进一层,但元稹没这么写,只说“暗风吹雨入寒窗”,就这么结束了。
所谓“暗风吹雨入寒窗”,既是元藕坐起来之后看到的真实景物,同时也是对心情的写照,更是对时局的感受。
至于心情到底怎样,时局究竟如何,不明说,让你从景物的氛围里自己体味。能体味多深,全看你自己的感受力。
那么贺铸的句子也可以这样理解。“试问闲愁都几许”,问题问出来了,但不回答,然后岩开一笔,描写当下“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景物,要你自己从这些景物里去感受作者的情绪。
到底哪种理解路径才是对的呢,是博喻还是“以景结情”?
答案是:两者都对,两者同时成立。
如果你有很强的逻辑感,或许会问:“‘一川烟草’那三个意象要么作为博喻的喻体,要么作为写实的景物,是此就一定非彼。”
但是,古汉语的模糊性偏偏在这里大展魅力,而对模糊的语言就是要做模糊的理解,在模糊的理解里,非此即彼变成了一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共存关系,彼与此若即若离。
无论从作者还是读者的角度,对诗意的感受都可以看做一种“可控的失控”,就像赛车手玩出来的漂移一样。
正是这种不确定感,使诗意变得格外耐人寻味,可意会者多,可言传者少。正是因为可言传者少,才使翻译变得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