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徐州的唯美句子

时间:2022-03-31 10:3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徐州文艺范 | 评论: 次 | 点击:

描述徐州的唯美句子

1. 赞美徐州的诗句

《晚眺徐州延福寺》(储嗣宗)

杉风振旅尘,晚景藉芳茵。

片水明在野,万花深见人。

静依归鹤思,远惜旧山春。

今日惜携手,寄怀吟白苹。

《送客之江宁》(韩翃)

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徐州见柳花。

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

千闾万井无多事,辟户开门向山翠。

楚云朝下石头城,江燕双飞瓦棺寺。

吴士风流甚可亲,相逢嘉赏日应新。

从来此地夸羊酪,自有莼羹定却人。

2. 徐州云龙湖的简介和描写美句

简介:位于徐州城区西南部,是云龙风景区主要景区, 原名“簸箕洼”又名“石狗湖”,1984年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它西连韩山,东依云龙山,南停大山头和猪山,原水面5.8平方公里,陆地5.6平方公里,包括新近开发的小南湖景区(总面积1.66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962平方公里),云龙湖水面面积已达到6.76平方公里,陆地面积6.3平方公里(含小南湖景区)。以湖中路为界,东湖周长约8.1公里,西湖长约7公里,全湖周长约12公里(不包括小南湖)。

描写美的句子:

1.云龙湖景点玉缀珠联,风物如画,三面青山,叠翠连绵,一湖波光,尽收眼底,令人胸襟豁然,心旷神怡。沿湖而行,绿草如菌,三春桃红柳绿,仲夏荷花比艳,深秋枫叶如火,严冬青松傲雪,东岸夏景,西岸秋景,北岸冬景。四时风光鲜明,各自异彩纷呈。

2.哇

3.哦

4.哇塞

5.我靠

3. 求一篇关于描写徐州的美的作文,那位大哥大姐帮帮忙啊

提起徐州,作为徐州人,我们都知道它可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更是我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是我深爱的家乡。

印象中的徐州很古老。巍峨耸立的云龙山,那里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这便是汉高祖刘邦留下的伟大战绩;拔剑泉、戏马台、龟山汉墓,地下城、城中城,随便走走,随便看看,便走进了一页历史,读出了一段佳话。

印象中的徐州很美。冬天沉稳、春天鲜活、夏天喧闹、秋天静美。我最爱徐州的春天,波光粼粼的云龙湖,连绵起伏的云龙山,不时有鸟儿从天上飞过,更显出动态的生命的美。每当骑自行车沿湖踏青,总是挡不住捕鼻而来的阵阵桃花鲜香,又是一种静态的音律的美。

印象中的徐州很坚强。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血雨腥风、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战火洗礼、但是徐州人民总是凝聚在一起,为了这片热土拼搏着,当年解放徐州,响彻淮海大地的淮海战役军民齐上阵的场景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苦难没有摧毁她,而是使她变得更加坚强。

印象中的徐州很新。新的城区建设正在飞速进行,新的高楼大厦宛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新的体育中心好似云龙湖风景带的又一颗明珠;新的金鹰国际购物中心成为繁华都市里的新的消费形象;新时代的新徐州人正在这种新的精神的感召下为建设新徐州努力着。

用古老、用坚强、用美新这些词语已经无法表达我对这座城市的深爱,她是我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我生命中的所有爱与被爱。

4. 描写绿色徐州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被称作“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现在的徐州,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说起徐州的美丽,不能不提起云龙湖.云龙湖就像是徐州灵秀的眼睛,水波荡漾,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蜿蜒起伏的云龙山静静的卧在云龙湖旁,恰似一条巨龙日夜守护着它. 春天的云龙湖,碧波荡漾,岸边的垂柳展开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招手欢迎游人的到来.金黄的迎春花点缀在细细的枝条上,像是挂满的一串串的小铃铛.红的、粉的桃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簇簇盛开在枝头,引来了爱热闹的小蜜蜂小蝴蝶. 夏天的云龙湖,满眼都是青翠的绿色.浓绿的树、淡绿的水、碧绿的荷叶,真是让人赏心悦目.荷叶们一片连着一片,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一朵朵娇艳的荷花从缝隙里伸出来,高高地昂起头,粉红的似云霞,洁白像美玉,迎着。

5. 描写徐州人热情作文

徐州自古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被人们誉为“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这个星期六,我和爷爷住上去徐州的火车,便赴徐州开始了一次有益的旅行。

首先来到的是颇负盛名的龟山汉墓。一进通道,一道红色的光线射了出来,大家都被吓了一跳。再听导游阿姨仔细一讲,原来,这是一道测试通道笔直程度的激光。走进大厅,正中有一根十分粗的擎天柱,我走近柱子,仔细地地打量一下,发现柱子上和墙上、都有一些鼓起来的小包,我迷惑不已,连忙跑到导游阿姨那,阿姨说:“这是以前皇上的歌舞厅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9663437,以前的人不是太懂天上的星星,所以这的每一个小包都代表一个人。”“噢!”我恍然大悟。紧接着,我们奔又向墓室内部走去。只见,墓室中央放置着一口巨大的棺椁,上面雕刻着精美绝伦的图案,我凑上前去,凝视欣赏着,真为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所折服。

汽车载着我们驶往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只见巨石磷峋,林壑幽美,这就是美丽的云龙山。它由九节山头组成,南北走向,蜿蜒如龙,因山上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刚开始,我爬得很轻松,几乎是一步两个台阶,边跳边走的,渐渐的,我感觉到累了,脚步也放慢了一点,当爬到山顶的时候,我已是气喘吁吁。云龙山有两个地放令我感受最深,一个是系满了红布条的大树,听人你家说,只要在红布条上写下愿望,系在树上,愿望就能实现。还有一个就是山顶的那一个大平台,站在平台上,徐州的美景尽收眼底,近处云龙湖在阳光下波光粼粼,远处一座座高楼林立。

最后,我们怀着庄严肃穆的心情参观了淮海纪念塔。一进门,陈毅元帅亲笔题写的“淮海战役纪念馆”七个大字,格外雄壮。进馆以后,导游阿姨向我们介绍了淮海战役那一幕幕悲壮激烈的情景故事。忆昔思今,我不由感叹,解放军多么伟大呀!正是他们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才能解放全中国,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之林,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短暂而又难忘的一日活动,我既欣赏了历史名城徐州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也受到了一次难忘的红色教育,小记者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文艺视角下的徐州|周淑娟:错把徐州当杭州

文艺视角下的徐州|周淑娟:错把徐州当杭州

周淑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徐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集《纵横红楼》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报告文学《贾汪?真旺!》入选江苏省作协2018年度“重大题材文学作品创作工程”。

文艺视角下的徐州|周淑娟:错把徐州当杭州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诗句,仿佛在一百多年前就为徐州写就:向沉默的大地说,我流动。向湍急的水流说,我存在。

了解一座城市,从树木开始。进入一座城市,与草木邂逅。草木,集于徐州。

因为草木集于徐州,徐州的气候状态似乎一下子南移了300公里。因为气候状态南移了300公里,徐州这座古城,一年四季开满了花,二十四节气充满了雨。

一座城市没有树木,依然可以称为森林——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那里缺乏从容淡定,更别提诗情画意。植物,总是与诗意息息相关。植物,总是与适意惺惺相惜。而一座城市若没有人文,比没有树木更枯燥更乏味,就像是一帧没有人物的风景照。

那么,历史悠久的徐州今天变成了什么样子?

文艺视角下的徐州|周淑娟:错把徐州当杭州

往昔与如今

袁志山,画坛枭雄,从上海来了,为徐州留下了《大美徐州》的巨幅山水。

谷建芬,著名作曲家,从北京来了,替徐州谱写了《一饮尽千钟》的悠扬旋律。

王剑冰,散文名家,从河南来了,给徐州抒写了《放鹤徐州》的优美篇章。

……

火车?高铁?飞机?汽车?你们是怎样进入徐州的?

煤城?老工业基地?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你们是怎样定义徐州的?

从山形看,“古徐州形胜”。历史上的徐州,是“山包城”。十多年前,变成了“城环山”。而今,“城”与“山”相依相恋。

说起“山”和“城”,不能不想起萨都剌的《彭城杂咏》:“城下黄河去不回,四山依旧翠屏开”、“黄河三面绕孤城,独倚危阑眼倍明”。

提到“山”和“河”,怎能绕过《彭城怀古》的“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依然是萨都剌的作品。当年从彭城打马而过的青年才俊,怎能料到他的不经意之作成了徐州的市歌《一饮尽千钟》。

徐州多山,却不高。市区周边,大大小小的山头共有72座。苏东坡在《放鹤亭记》里说,“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就是这个意思。

从水系看,今天的徐州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京杭大运河、故黄河穿境而过,骆马湖、微山湖分布南北。

京杭大运河,古泗水;故黄河,古汴水。看到“古泗水”“古汴水”字样,想起“京杭大运河”“故黄河”的过往,白居易的《长相思》才下眉头,当代史诗性的歌剧《运之河》浮上心头。

关于徐州,旧说“五省通衢”。徐州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为何号称“五省通衢”?原来是指依托京杭大运河的“纵向”交通,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五省。如今,“五省通衢”的牌坊立在黄河故道边,靠近黄楼的位置。“五省通衢”的背面,便是“大河前横”四个大字。

关于徐州,新说“五通汇流”。此说,源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交通格局。京沪、陇海、新长等铁路,在徐州交汇;京沪、京福、连霍、宁徐、徐济等高速公路,也在徐州分流。交汇和分流,给予古城一种开阔的气象。

文艺视角下的徐州|周淑娟:错把徐州当杭州

楚韵与汉风

吴韵汉风,是江苏省的文化版图。“吴韵”指苏南,尤其指苏州;“汉风”指苏北,尤其指徐州。苏州与徐州,一南一北,都是江苏的门户。苏州的历史人文一直名动天下,徐州更以“楚韵汉风,南秀北雄”的新形象示人。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一出,就这么开始了——“吴韵”姗姗而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样的唱腔和做派,让人简直忘记了它的作者“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直欲把“牡丹亭”当作苏州的专利。选择园林作为故事背景,《牡丹亭》不是惟一的,却是最适宜的。

自然,苏州从不令人失望。苏州也有自己的“牡丹亭”——沧浪亭,苏州也有自己的“柳梦梅”和“杜丽娘”——沈复和陈芸,苏州也有自己的“《牡丹亭》”——《浮生六记》,苏州也有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和女友去说话的“柳梦梅”——租个园子与妻子陈芸谈恋爱的沈三白。“吴韵”若此,“汉风”如何?因为一个人,因为一群人,因为一城人,“吴韵”与“汉风”不再分隔南北,而是凝成了“楚韵汉风”。

文艺视角下的徐州|周淑娟:错把徐州当杭州

《昆山有戏》,是昆山旅游度假区与情调苏州工作室联合出品的一本口袋书。昆山有戏?是的,昆曲。昆曲之于昆山,超越了戏曲;昆曲之于苏州,融进了骨血。苏州人说,玩入戏,活出味。

苏州有戏,徐州有啥?

徐州有情,有义,徐州有《爱上徐州》。徐州的风土人情、历史遗迹、现代公园、百姓故事、山川人文,也能放进“口袋书”里。

因为一城人,因为一群人,因为一个人,“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样美丽的句子,这样赏心的园子,是苏州的,也是徐州的,与“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一起,铸就血肉丰满的徐州人。

提起苏州,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天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城中园、园中城,无不凸显古城的现代与传统交融的脉络。

提到园林,我们会想到苏州的拙政园、狮子林,扬州的何园、个园,以至杭州的西湖景区。那些精致的私家园林,深藏着无奈的退隐之心;大气的皇家园林,体现着“天人合一”的雄奇之志。

过去,一说起生态,似乎和徐州风马牛不相及。提到园林,更和徐州无甚关系。

今天,我想问一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到徐州,又怎知园林如何?

徐派园林,是植物园,是“十里画廊”。走在徐州,如同游走在园林里,适意而快意;在徐州看树,如同徜徉在“十里画廊”里,舒心而开心。

从荒山到青山,从煤都到水乡,从废黄河到风光带,从采煤塌陷地到湿地公园,从一身灰尘到一城青山,徐州等着你,去看他的历史和地理,去看她的风物和风情。

当全城的空气开始变香的时候,徐州的秋天来了。

当你的双眼被色彩吸引的时候,徐州的秋天来了。

文艺视角下的徐州|周淑娟:错把徐州当杭州

理智与情感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这是一个人面对一座城,面对它的历史、现在与未来。这是一城人面对一座城,面对它的灰、绿与彩。

如果说爱家乡只是“情感”在发酵,那么就看看“理智”怎样与“情感”达成共识: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城市建设更是对绿色空间点面兼顾,一点点、一步步实现由“灰”到“绿”,由“绿”到“彩”的转变。

海外华人作家说,“错把徐州当杭州”。这个“错”,实在是好!

省内知名记者说,“不是江南胜似江南”。这个“胜”,实在是好!

为“胜”叫好很容易接受,为何要为“错”大声叫好?这里,我们用数据来说话,来表达。

数据显示,徐州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近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6平方米,两项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位居前列。

《最后一片树叶》,是美国小说家欧•亨利的小说。小说中,画家用画笔画了树叶来抚慰因病重而绝望的人,终于救活了那个年轻的女子。

这样善良美好的“表达”,也在徐州“第一片绿色”里。绿色,给人的希望与健康,那是毋庸置疑的。

文艺视角下的徐州|周淑娟:错把徐州当杭州

最后一片树叶,第一片绿色。

你是否还能记得,第一片“绿”何时来到徐州,何时与徐州结缘?

从“见缝插绿”、“拆违添绿”,到“破墙透绿”,再到“激情泼绿”;从一星半点,到大片大片,再到铺天盖地,山水相依、南秀北雄的园林城市风格已然形成。

何谓园?

北京林业大学李雄教授解释了“园”这个汉字的由来与演化,阐述了中国园林的内涵。四周封闭弥合,有水,有人居,一个人在种树。对应的英文Garden,拆开来看,具有“篱笆的伊甸园”这个含义。

一旦明了园林精神,我们会发现徐州的园林恰好符合这些要素。徐州“冈岭四合”,多大湖,多小山,到处绿树成荫,满城青山绿水,获过“人居环境范例奖”。

有了“园”,我们还得说说“楼”。

文艺视角下的徐州|周淑娟:错把徐州当杭州

江南有三大名楼,徐州有黄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都是临水而建,更有名人为之诗赋。而黄楼,临黄河故道,是百姓抗洪史,也是苏轼苏辙秦观等人的诗赋展,更是省委领导关注的历史文化遗迹。如何让徐州黄楼与江南几大明楼齐名?我们可以从风物和植物,从时间和空间上找到契入点和连接点。

一次黄河水患,改变了徐州,一个地理标志从此在黄河大堤上筑就,一处文化地标也不期然地矗立在徐州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这,就是黄楼。

“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苏轼在《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中把这一景致写得精确。站在黄楼上,极目四望,一座城池尽在眼底。

李约瑟写道:“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岂止科技,何止宋代,所有时代的精神产品以及历史遗迹也都具备这种力量。

伟大的《兰亭集序》里有一句类似的话:“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是啊,后人看今天的我们,正如我们看往昔之人——他们的实绩、他们的才干,他们的精神、他们的风骨,他们的经纬、他们的纵横。

文艺视角下的徐州|周淑娟:错把徐州当杭州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