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 · 2017-2021高考文化常识题易错点归纳与训练
时间:2022-03-31 17:0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老谢语文堂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一、五年高考明方向(2017-2021)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请判断正误
1.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
2.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
3.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
4.殿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
5.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
6.太守: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
7.殿下: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
8.诸子百家: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
9.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
10.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
11.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
12.京师: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
13.前尹: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
14.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
15.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
16.近侍: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
二、六年积累分类详(2015-2021)
文化常识的分类积累
序号
卷别
出处
文化常识
1
2021课高考Ⅰ卷
通鉴
甲子 宗室 海内 庶务
2
2021全国甲卷
宋史
衅鼓 庙社 闰月 辎重
3
2021全国乙卷
通鉴
犯颜 抵极刑 减膳 大理丞
4
2020课标Ⅰ卷
宋史
主司 殿试 司农 当轴
5
2020课标Ⅰ卷
宋史
方士 保任 禁中 四六之制
6
2020课标Ⅰ卷
晋书
太守 立嗣 周公 居摄
7
2019课标Ⅰ卷
史记
诸子百家 诏令 礼乐 就国
8
2019课标Ⅱ卷
史记
缪公 汤武 变法 黥
9
2019课标Ⅲ卷
史记
殷纣 武王 三晋 令尹
10
2018课标Ⅰ卷
晋书
坟籍 阙 践阼 逊位
11
2018课标Ⅱ卷
后汉书
豪右 顿首 茂才 京师
12
2018课标Ⅲ卷
宋史
陵寝 株连 前尹 御名
13
2017课标Ⅰ卷
宋书
以字行 姻亲 母忧 禄
14
2017课标Ⅱ卷
后汉书
下车 收考 车驾 京师
15
2017课标Ⅲ卷
宋史
状元 上元 近侍 告老
16
2016课标Ⅰ卷
宋史
首相 建储 有司 契丹
17
2016课标Ⅱ卷
明史
中宫 陛下 吏部 移疾
18
2016课标Ⅲ卷
明史
礼部 教坊司 致仕 两京
19
2015课标Ⅰ卷
宋史
登进士第 兵部 庙号 太子
20
2015课标Ⅱ卷
北史
名和字 谥号 嗣位 诣阙
1、古代官职:兵部、礼部、教坊司、吏部、首相、有司、近侍、前尹、令尹、太守、大理丞、移疾、告老、下车、收考、禄、株连、致仕、庶务、四六之制、当轴、犯颜、抵极刑、保任
2、风俗礼仪:嗣位、诣阙、中宫、建储、车驾、姻亲、母忧、陵寝、顿首、阙 、践阼、逊位、诏令、就国、立嗣、居摄、禁中、减膳、衅鼓、庙社、宗室
3、文史典籍:坟籍、汤武、变法、黥、诸子百家、周公、缪公、方士、主司、司农
4、姓名称谓:名和字、谥号、庙号、太子、陛下、以字行、御名、豪右
5、古代地理:两京、契丹、京师、京师、三晋、海内
6、科举制度:登进士第、状元、茂才、殿试
7、天文历法:闰月、甲子、上元
8、饮食器用:辎重
9、音乐文娱:礼乐
三、易错考点梳理透(命题易错点)
1.官职职权范围混淆:考查某一官职或部门的职责时,添加了不属于它的职责,扩大了职权范围,如误把工部和户部职责混淆;或者部门职能相混淆,如把三公的职权混淆,误把丞相管行政说成官军事,太尉管军事说成管监察,误把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说成管行政。
2.古今地名识别不清:考查古代地理常识时,常常用今天的地理知识去阐释古代的地理知识,弄错古代地名的说法或范围。如2019年全国卷Ⅲ,“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中“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错误,而三晋是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
3.弄错官职任、免、辞:考查官职知识时,往往会涉及任、免、辞官职的文言词。命题人常常将表示任官与升迁的词混为一谈,或改变任、免、辞官职的说法进行设误。如2016年全国卷Ⅱ,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中的“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是错误的。
4.弄错宗法礼俗等级标准:考查关于宗法、祭祀、礼仪知识时,将相似宗法、礼仪内容范围和等级,天子祭祀与诸侯祭祀的等级或牺牲标准混淆在一起。如2017年全国卷Ⅰ,“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中的“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是错误的。
5.混淆名字称谓常识:将古人的字、号用法混淆,将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的说法以及官职等方面的称谓张冠李戴。如2019年全国卷Ⅱ,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中的“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是错误的,“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6.混淆考试级别、名第:名第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考查科举制度时,往往将科举考试的不同级别及对应名第混淆在一起,迷惑考生。如“‘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为进士,科举会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中的“会试”是错误的,应是“殿试”。
7.混淆相近事物、概念:拿相近的事物或概念,代替本应提及的事件或概念,如将庙号、年号、谥号等互换,造成错误。
8.打乱典籍对应搭配:考查典籍知识时,将几种不同典籍的信息打乱,随意搭配,让考生难以区分。如“《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中的“叙事详细”是错误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三、强化训练助您强(易错点训练)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可以称为“有司”。
B.侍郎,本为宫廷近侍,后来一般用来称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的正职。
C.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税收、科举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D.太尉,始于秦朝时期,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秦时和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江左,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D.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荆州。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就是降低官职,“左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贵左贱右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赠户部尚书特指加封户部尚书官职称号,赠官一般在原官衔基础上加一级,古代朝廷对功臣先人或在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氏,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姓则是从氏中衍生出来的分支。
B.跸,古代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也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
C.帝崩,对古代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这种说法从周代开始。
D.宗庙,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宗庙制度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谥号是一般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
C.“英宗”属谥号,不仅对皇帝一生的作为给予了评价,而且表明这不是开国皇帝。
D.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
B.会试是明清两代每四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考中者均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C.乡试由朝廷选派翰林、内阁学士赴各省充任正副主考官,主持乡试,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各朝所试科目有所不同。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D.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C.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D.传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诸子散文中,后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称“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
B.《易》指《易经》,它是“六经”之一,向来专门用作卜筮,对事态的发展走向以及结果进行预测。
C.“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著作的合称,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答案与解析
五年高考明方向(2017-2021)答案
1.“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错误,闰月加于某月之后叫“闰某月”。
2.“抵极刑”,极刑即死刑,“抵”意为达到,意即达到判处死刑的地步。没有尸体示众之意。
3.庶务,就是指国家的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
4.“由丞相主持”错。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
5.禁中,“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错误,应是“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
6.太守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7.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诸王的敬称,次对皇帝的敬称“陛下”。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不能称丞相为“殿下”。
8.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儒、道、法三家影响最深远
9.“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10.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
11.“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错,应是“踏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同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不符合原文,也错误。
12.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错误。
13.尹,最早属于郡一级但级别高于郡的地方行政区划,也用来称呼该地高级地方官。只有国都所在的地方才能称尹,别的地方都没资格。比如汉代,长安所在地京兆地区称京兆尹,长官也叫京兆尹,后来东汉定都洛阳,洛阳所在河南郡改称河南尹,长官也称河南尹。其他郡长官只能称太守。
14.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血亲是姻亲中的一部分
15.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拷问,考通拷
16.近侍是指亲近帝王的侍从之人,职位不一定高,对帝王影响也不一定大。
易错点训练答案
1.B项, “所属各部的正职”有误,正职是尚书。C项,“科举”不是由户部掌管,而是由礼部掌管。D项,“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是御史大夫.答案:A
2.C项,“‘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错误,古代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君王坐北朝南,其左边是东,因此,江左是指长江以东一带。答案:C
3.“‘迁’古代称平调官职”错,“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降职,“左迁”是降职,“右迁”是升职。答案:B
4.姓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答案:A
5. “‘英宗’属谥号”错,应为“庙号”。答案:C
6.解析:“会试”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答案:B
7.根据原文“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句,“部曲”当指“祖逖招募的私人军队”,选项中“指部队的编制单位”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是“私人军队”.答案:C
8.《易经》不仅是卜筮之书,也是哲学思想之书。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