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止于至善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3-31 21:5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勃利检察 | 评论: 次 | 点击:

有关止于至善的名言警句

1. 请列举两条关于止于至善的名言警句

止于至善-名言警句之四

1、干中学,学中干的学习理念——易春雨

2、三星的5天4夜的培训内容:第一天:销售心态;第二天:形象塑造;第三天:掌握顾客需求;第四天:为顾客量身定做建议;第五天;演练。

3、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快鱼吃慢鱼,慢鱼吃更慢的鱼。

4、以简驭繁,以静制动。

5、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6、一流的人才,不分专业,放到那里都能亮。

7、内涵就是做什么都是最好的。

8、借船出海,借势腾飞,合理让步,真诚合作,踏雪无痕。

2. 关于至始至善的名言警句

为您解答:1.善良的心就是太阳。

——雨果2.一颗好心抵得过黄金。—— 莎士比亚3.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

—— 杨万里4.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 培根5.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 莎士比亚6.锄一恶,长十善。—— 《宋史.毕士安传》7.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

—— 罗曼·罗兰8.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曾子9.善良的行为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

—— 卢梭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11.做一个善良的人,为人类去谋幸福。—— 高尔基12.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

——罗曼·罗兰13.行善的人应该觉得自己快乐才对。—— 罗曼.罗兰14.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

—— 卢梭15.味着良心做事是不安全、不明智的。—— 马丁.路德16.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又算什么呢?—— 哈代17.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

—— 莎士比亚18.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觉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 米列19.出来吧,我的心,带着你的爱去与它相会。

—— 泰戈尔20.一个人必须要么做个好人,要么仿效好人。——德谟克利特21.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 列夫.托尔斯泰22.老是考虑怎样去做好事的人,就没有时间去做好事。——泰戈尔23.如果说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

—— 布尔沃一利顺24.当一人言行不一致时,这就完全糟了,这会导向伪善。—— 列宁25.与其说是为了爱别人而行善,不如说是为了尊敬自己。

——福楼拜26.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27.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

——莎士比亚28.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罗素29.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 扬雄30.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 奥勒利乌斯31.感人肺腑的人类善良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

—— 罗佐夫32.我爱你是因为你有一颗仁慈的心,而不是由于你的学识。 —— 戴维斯33.若把黑白和善恶放到一处,相形之下,彼此才可见得分明。

—— 乔叟34.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浮士德》35.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也会有听众。

——哈·纪伯伦36.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雨果37.具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决不矜持。

—— 巴尔扎克38.真正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绝不矜持。—— 巴尔扎克39.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40.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 马克·吐温41.但唯有善良的品格,无论对于神或人,都永远不会成为过分的东西。

—— 培根 42.善良与品德兼备,犹如宝石之于金属,两者互为衬托,益增光彩。—— 萧伯纳43.对好人行善,会使他变得更好;对恶人行善,他就会变得更恶。

——米开朗琪罗44.惆怅隶属于善良;绝无惆怅感的人也许非常不凡,但毕竟非善良之辈。——刘心武45.高尚的人无论走向何处,身边总有一个坚强的捍卫者——那就是,良心。

—— 司各特46.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二者水乳融,相辅相成。

—— 列夫.托尔斯泰47.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48.人类中凶恶的人比最凶恶的动物还凶恶。

人类中善良的人比最善良的动物还善良。—— 郑渊洁49.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

——黑田鹏信50.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 卢梭51.大量善行可能出于严厉,更多的是出于爱,但最多的还是出于清晰的了解和无偏见的公正。

——歌德52.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高尔基53.没有德性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可是因为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存的。

——莎士比亚54.善良的根须和根源,在于建设,在于创造,在于确立生活和美。善良的品格同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55.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莎士比亚56.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恶,使我们喜善恨恶。

良心尽管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发展。—— 卢梭57.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

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狄德罗58.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 周国平59.如果“善”有原因,它就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结果,那也不能称为“善”,“善”是超乎因果联系的东西。

—— 列夫·托60.对于心地善良地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

3.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是哪一部典著中的名言

此句出自《礼记》中的《大学》。《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大学》首章——经。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4. 关于知行合一的名句

1、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

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王阳明

2、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斗争经验,谓之半和;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际斗争经验,知行合一,谓之全知。——徐特立

3、知行合一,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王守仁

4、读书的三重境界,符合古学的小学,大学的通义。 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

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 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进能变通运用,能说会道,有一得。 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王国维

5、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阳明

5. 《大学》中的经典名句

《大学》中的经典句子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注释】 选自《大学》第一章。

道:宗旨,纲领。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

德:德行。亲:更新。

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

定,心志的定向。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 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

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赏析】 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

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地去追求。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

“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注释】 选自《大学》第二章。

齐:管理。修:修养。

正:端正。致:推极,获取。

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译文】 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赏析】 治国、齐家、平天下都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修身的问题。有道德的理想人格具体表现在行为、节操之中,可行为节操由意念志向所决定,如果意念志向夹杂着私情物欲。

表现在行为节操不符合道德规范。所以只要思想志向真诚,心灵自然能够体现在各种行为事物之中,心志不为物欲所诱惑,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

其实道德的修养前提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掌握做人道理。由此再推到这段话的前部分,要平治天下,开创一个道德的世界,就必须有一个道德的国家,国家由家组成,家由个体的人组成;最终归结到人的德行和道德人格。

3.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注释】 选自《大学》第二章。

【译文】 对事物深入研究以后,知识就能丰富,知识丰富以后,诚意就能证实,诚意证实以后,心志就能端正,心志端正以后,身心就能修养,身心修养以后,家庭就能管理好,家庭管好以后,国家就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能太平。【赏析】 这段话是对上一段话相对的复述。

上一段话说明要明明德平天下,最终推到人要学习掌握知识,明白事理,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而这段话强调通过学习,修养学问道德,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有仁德修养的人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

两段话在说理逻辑上只是修辞手法上的先后而已,都阐述的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4.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注释】 选自《大学》第三章。止:达到。

敬:恭敬。慈:慈爱。

信:信义,诚信。【译文】 作为君主,就要达到仁爱;作为臣下,就要达到恭敬;作为儿子,就要达到孝顺;作为父亲,就要达到慈爱;与国民交往,就要达到诚信。

【赏析】 《大学》在首章就阐述了明明德、亲民与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强调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知识,知书明理,通晓人生之道,修养品德,建立自己理想的道德人格。

以“止于至善”为方向或目标,使自己无时无刻不在为仁行善之途上前进。所以至善之地表现在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事事物物中,像君主的仁,臣子的恭,儿子的孝、父亲的慈,国民之交的信等都可以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永远不止息。

要想“止于至善”,就需要发挥知、情、意,全力以赴,不可懈怠,然后会有较好的成效。5.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注释】 选自《大学》第三章。

毋:不要。恶:前一个厌恶,后一个污浊。

好:前一个喜欢,后一个美丽。【译文】 所说的证实自己的诚意,就是不要自我欺骗,如同厌恶奇异的臭味,如同喜欢美好的色彩,这叫做自我满足。

【赏析】 这段话主要是对诚意的含义论述。《朱子。

6. 有没有修身养性的名句啊

修身养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满招损,谦受益。

时乃天道。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德不孤,必有邻。

致虚极,守静笃。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达者兼善天下;穷者兼善其身。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每日金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每日金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名言是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引用的。习总书记说:“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出处,是被列为“四书之首”的《大学》。其大意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光明的品德;在于反省提高自己的道德并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改过自新、弃恶从善;在于让整个社会都能达到完美的道德之境并长久地保持下去。

《大学》的作者,普遍认可的说法,是孔子的弟子曾参及其门人弟子。

所谓“四书之首”,说的是《大学》在儒家经典中的重要性。儒家经典浩如烟海,究竟应该从何读起呢?经过历代儒者的千挑万选,确定下来了所谓“四书”,也就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一最最基本的书目。这四部经典又该从何读起呢?宋元之后的儒家学者一致认定,非《大学》莫属。也就是说,当你看完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童蒙读物,有了初步的文化基础,掌握了基本的生存技能,真正开始所谓“大人之学”的时候,你要看的第一部儒家经典,就应该是《大学》。这样,你的学问之路,才不至于出现什么差错。

而《大学》最重要的,又是首章。它重要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宋代之后的儒者,安身立命的功夫,基本上都在这几句话上了。按照朱熹的划分,《大学》共有十一章,可以分为“经”和“传”两大部分。第一章独为第一部分,是“经”,是曾子记录的孔子言论,讲述了《大学》“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以及“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这也是整篇《大学》的纲领。第二章到第十一章是第二部分,是“传”,是曾门弟子记录的曾子分别关于“三纲领”和“八条目”的具体解释。简单来说,一部《大学》是儒家经典的纲领,而第一章又是《大学》的纲领,其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来自于《大学》的首章,它讲述的是“大学”的宗旨。

所谓“大学”,是与“小学”相对而言的。按照朱熹的说法,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礼仪;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很明显,“大学”和“小学”阶段的任务是不同的。“小学”学习的内容更多是立足社会所需要的生存生活技能,而大学则在于道德的提升,这种提升,不仅局限于自我的单独个体,也包括推己及人,对社会起到推进和示范作用,使整个社会都能达到一种完美的道德之境。

站在现代人的视角,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宗旨的儒家教育理念是有其特别之处的。这就是,它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一个道德完善并对社会道德建设有高度热诚与责任感的君子,而不仅仅是一个掌握生存技能的劳动者。

来源:共产党员网

【每日金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019/5/23(1861)甘荣坤:强化理论武装 着力提升新时代政法工作能力和水平

●【每日金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图解】当虚假诉讼遇上检察监督......

●【扫黑除恶】关于检举揭发韩冰违法犯罪线索征集公告;关于检举揭发周宝林违法犯罪线索征集公告

●【荐读】人际关系36计

【每日金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勃利县人民检察院

微信号:bljcy123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