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店的名言

时间:2022-04-01 04:3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余前方 | 评论: 次 | 点击:

关于商店的名言

1.商店的名言警句

●人看容颜,店看门面

●店有雅号,客有自到

●商字头上有个六,店字里边有张口

●敝开店门客自来

●死店活人开,经营靠人才

●店好有常客

●好店三年不换客

●要开良心店,莫赚昧心钱

●不摸行情休开店

●客随店转,店随客转

●办好你的商行,商行就会养活你(查普曼)

●人看容颜,店看门面

●人有站相,货有摆样

●店有雅号,客人自到

●货美客来顾,店雅客来勤

●柜上挂一帕,得空擦一擦

2.给商店设计一条名言警句

1、家有万贯,不如开店

2、店大莫欺客

3、人有人格,店有店风

4、商店商店,一年三变

5、老店断不了陈年货

6、小店买个便,大店买个全

7、有货有客,有客有店

8、人看容颜,店看门面

9、店有雅号,客有自到

10、商字头上有个六,店字里边有张口

11、敝开店门客自来

12、死店活人开,经营靠人才

13、店好有常客

14、好店三年不换客

15、要开良心店,莫赚昧心钱

16、不摸行情休开店

17、客随店转,店随客转

18、办好你的商行,商行就会养活你(查普曼)

19、人有站相,货有摆样

20、货美客来顾,店雅客来勤

21、柜上挂一帕,得空擦一擦

22、站柜是迎相,坐柜是等相

23、柜高容货,店敝容客

24、早开启明,晚关长庾

25、顾客离柜,商品归位

26、忙在柜后,快在柜前

27、柜台如擂台,顾客如判官

28、柜台是戏台,喜忧随客来

29、天地粮心,珍食莫蚀

3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1、美酒几杯添气色,喜笑颜开迎贵客

3.关于商店的谚语

信息灵通,生意兴隆.

问遍千家成行家.

不问时价,不成行家.

不懂生意经,买卖做不通.

做生意三件宝,人好货好信誉好.

商重利,不忘义.

要想生意长久好,售后服务不可少.

多中取利,快中求赚.

宁卖九毛九,不卖一块一.

要经商,走四方.

人要衣装,货要装潢.

多听顾客言,生意在眼前.

顾客夸你好,胜过登广告.

市场认得清,商品卖得精.

生意做到同行想不到的地方.

裁衣先量体,经商先摸底.

贵中看贱,贱中看贵.

宁肯自己麻烦千遍,不让顾客稍有不便.

与众不同,定会取胜.

挑挑拣拣顾客喜欢,不挑不拣顾客不满. 鸡卖叫,鱼卖跳,菜卖鲜,粮卖干,卖药会郎中,卖布会裁衣,

卖砂锅的要有水,卖衣服的要有镜,卖鞋的应该有凳。

三分生意七分谈,人无笑脸休开店(和气生财)

生姜不老不辣,生意不活不发

吃喝不计较,买卖论分毫

积得万家货,迎来一时旺

货好人常顾,店雅客勤来

死店活人开,经营在人才

炉火不旺不出钢,不懂行情难经商

经营不算帐,生意不兴旺10、家有黄金万两,不如日进分文

多做买卖少占本,资金多打几个滚

礼貌相迎顾客暖,不理不睬买主寒(生意不成人意在)

人无信誉难立,店无信誉难寸

创出金字招牌,利润找上门来

深钻细研生意隆,货物畅销利自来

4.给商店设计一条名言警句

1、家有万贯,不如开店2、店大莫欺客3、人有人格,店有店风4、商店商店,一年三变5、老店断不了陈年货6、小店买个便,大店买个全7、有货有客,有客有店8、人看容颜,店看门面9、店有雅号,客有自到10、商字头上有个六,店字里边有张口11、敝开店门客自来12、死店活人开,经营靠人才13、店好有常客14、好店三年不换客15、要开良心店,莫赚昧心钱16、不摸行情休开店17、客随店转,店随客转18、办好你的商行,商行就会养活你(查普曼)19、人有站相,货有摆样20、货美客来顾,店雅客来勤21、柜上挂一帕,得空擦一擦22、站柜是迎相,坐柜是等相23、柜高容货,店敝容客24、早开启明,晚关长庾25、顾客离柜,商品归位26、忙在柜后,快在柜前27、柜台如擂台,顾客如判官28、柜台是戏台,喜忧随客来29、天地粮心,珍食莫蚀3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1、美酒几杯添气色,喜笑颜开迎贵客。

5.谁有关于经商的名言,谚语

经商经典名言 1.生意是为社会大众贡献服务的,因此,利润是它应得到的合理报酬。

2.不可一直盯着顾客,不可纠缠啰嗦。 3.地点的好坏,比商店的大小更重要;商品的好坏,又比地点的好坏更重要。

4.商品排列得井然有序,不见得生意就好,反倒是杂乱无章的小店,常有顾客登门。 5.把交易的对象都看成自己的亲人。

是否能得到顾客的支持,决定商店的兴衰。 6.销售前的奉承,不如售后服务。

这是制造“永久顾客”的不二法则。 7.要把顾客的责备,当作“神佛的话”,不论是责备什么,都要欣然接受。

8.不必忧虑资金的缺乏,该忧虑的是信用不足。 9.采购要稳定,简化。

10.只花一元钱的顾客,比花一百元的顾客,对生意的兴隆更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力。 11.不要强迫推销。

不是卖顾客喜欢的东西,而是卖对顾客有益的东西。 12.要多周转资金。

一百元的资金周转十次,就变成了一千元。 13.遇见顾客前来退换货物时,态度要比原先出售时更和气。

14.当着顾客的面斥责店员,或夫妻吵架,是赶走顾客的“妙方”。 15.出售好商品是件善事,为好商品作宣传更是件善事。

16.要有这样坚定的自信和责任感:如果我不从事这种销售,社会就不能圆满活动。 17.对批发商要亲切。

有正当要求,就要坦诚地原原本本地说出来。 18.即使赠品只是一张纸,顾客也是高兴的。

如果没有赠品,就赠送“笑容”。 19.既然要雇店员为自己工作,就要在待遇,福利方面订立合理的制度。

20.要不断创新。美化商店的陈列,也是吸引顾客登门的秘诀之一。

21.浪费一张纸,也会使商品价格上涨。 22.商品售完缺货,等于是怠慢顾客,也是商店要不得的疏忽。

这时,应郑重道歉,并说,“我们会尽快补寄到府上。”要留下顾客的地址。

23.严守不二价。减价反而会引起混乱和不愉快,有损信用。

24.儿童是福神。对携带小孩的顾客,或被派来购物的小孩,要特别照顾。

25.经常思考当日的损益,要养成不算出今天的损益就不睡觉的习惯。 26.要得到顾客的信誉和夸奖:“只要是这家店卖的,就是好的。”

27.推销员一定要随身携带一、两件商品及广告、说明书。 28.要精神饱满地工作,使店里充满生气活力,顾客自然会聚集过来。

29.每天的报纸广告至少要看一遍。不知道顾客订购的新产品是什么,是商人的耻辱。

30.商人没有所谓景气不景气。无论情况如何,非赚钱不可。

关于商店的名言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文/老余

(本篇7300字,可能需要耗费你30分钟)

什么都在内卷的当下,没有一个赛道不是红海,99%的创业者都会遇到一个天大的问题:

——在资源禀赋完全不占优势的前提下,如何活下来?

商场如战场,一场真实战役,特别是那种敌强我弱、以少胜多的战役背后,必定能给今天的创业者以启发。

比如粟裕将军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的孟良崮战役,就是如此。

当时的大体情况是这样的:

1、对方很强: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机械化部队,全部的美式装备,军官都是黄埔军校毕业并受过美国军事顾问团的训练。整编七十四师又久经沙场,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2、兵力对比:在兵力上,当时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是27万人,国民党的进攻部队是45万人,兵力差距不止1:2;

3、打过交道:孟良崮战役之前,华东野战军跟整编七十四师几次交手,但是占上风的时候不多。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在各方面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激战三天三夜后,华东野战军将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彻底消灭殆尽。

结合创业,此战役给我们创业者的启发有如下六点:

战场如市场:战场的选择,是领导者核心能力之一;赏罚要分明:赏罚不明,从来都是组织失败的关键因素;强者有弱点:找出对手的“虚”,是成功的关键;兵力要集中:聚焦,一定要聚焦;上下同欲胜:把个体利益与组织利益深度绑定;心态要开放:不然摆在眼前的事实,我们都看不到。

我们一起来看看。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战场如市场:战场的选择,是领导者核心能力之一

粟裕和林彪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研究军事地图。与之搭档的陈毅有个规定:

——粟裕看地图,任何人都不得打扰他。

之所以华东野战军能够全歼整编七十四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粟裕把沂蒙山区的特殊地形研究透了。

除了地图之外,粟裕还一定要亲自到现场去看地形。地图未必准确,更重要的是现场的感觉,那是只看地图无法替代的。

是石头山还是土山?有没有路?有几条路?有没有树?有没有水?能不能修工事?这样的地形对双方的军队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比之下,张灵甫对孟良崮地形的了解就比较马虎,他是机械化部队,在沂蒙山的山区里根本摆不开,机械化在这种绝地成了鸡肋。

充分利用地形,弱势的一方往往就可以创造出战胜强者的相对优势来。

所以强弱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具体环境、具体条件下可以实现的优势,才是真正的优势。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历史中利用地形扭转「强弱关系」的战例比比皆是:

马陵之战,孙膑巧妙地利用“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的特殊地形,设伏消灭了庞涓的十万魏军;

奥斯特里茨之战中,拿破仑巧妙地利用了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所构成的特殊地形,取得了大败俄奥联军的辉煌胜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将十万俄国军队引入了沼泽地带而全歼之。

对于将军来说,地形就是战场;对于创业者来说,地形就是市场。

如果说在战争中错误地判断了地形往往会导致全军覆没,那么在商场上,错误地判断了市场,将产品投放错了市场,也同样将产生灭顶之灾。如:

美国连锁中档百货商店杰西潘尼,就犯了张灵甫的错误——它离开了自己更加熟悉的农村小镇,而是跑到大城市里开起了店铺。

对市场的判断失误,导致杰西潘尼遭遇了连续三年的利润下滑和不景气的销售,最终公司决策层只好决定回到原来的市场。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中国台湾的明基,也曾犯过这个错误。

2005年,明基收购了西门子手机业务。按照明基原来的打算,并购以后把西门子的工厂移到大陆。但明基没有弄清楚德国的劳动法非常苛刻,你裁掉一个员工,就要赔偿50万美元,何况是要关闭工厂全部拆掉,仅裁员这一项就足以让一个企业破产,而继续留在德国,后期投入又是一个无底洞。

明基,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一年的时间里,明基砸进去了80亿美元却没有得到任何收益,这场被寄予极大期望的收购,由此宣告失败。

在商业世界中,管理者所面临的“地形”差异也是巨大的,就像粟裕将军对地形了如指掌一样,管理者也必须有敏锐的市场意识,这是企业采取有效的市场行动并取胜的前提。

迈克尔·波特认为,市场竞争的一条原则,就是“选择合适的战场,使该公司最突出的能力成为最锐利的武器”。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作为管理者、作为组织的带头人,你为组织选的赛道是因为你的优势正在于此吗?还是从来没有想过,只是因为行业巨无霸在这里,所以你觉得这条赛道应该有戏?

选择一个让你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的细分市场吧,在那里你才可能获得竞争的局部优势。

作为职场人,选择一个能发挥你优势的平台,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前提。

无论是战场、商场、职场,其实道理是相通的。

这是第一个启发,我们再看第二个。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张灵甫

赏罚要分明:赏罚不明,从来都是组织失败的关键因素

在孟良崮战役打响前一周,张灵甫曾写给他敬爱的蒋校长一封信,信中对国民党军队内战以来屡战屡败的原因,进行了直言不讳的剖析:

“惟进剿以来,职每感作战成效,难满人意。

目睹岁月蹉跎,坐视奸匪长大,不能积极予以彻底性打击。以国军表现于战场者,勇者任其自进,怯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机巧者自为得志。

赏难尽明,罚每欠当。彼此多存观望,难得合作,各自为谋,同床异梦。匪能进退飘忽,来去自如,我则一进一退,俱多牵制。匪诚无可畏,可畏者我将领意志不能统一耳。

窃以若不急谋改善,将不足以言剿匪也。”

十天后,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华东野战军全歼。

过程中有没有机会翻盘?

有。

当华东野战军将整编七十四师包围之时,其实国民党的几十万大军离孟良崮近则数公里,远也不过一两天驰援便能赶到,只要援军赶到,结局可能就会被改写,因为就能马上与整编七十四师形成对华东野战军的里应外合、中心开花之势。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当整编七十四师陷入包围时,蒋介石曾下达了各路大军必须从速进援合击的手令,并威胁道(看来是真急了):

“如有萎靡犹豫,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顿,定以畏匪避战,纵匪害国,贻误战局,严究论罪不贷”。

汤恩伯也要求所部“不顾一切,星夜进击,破匪军之包围,救袍泽于危困”。

然而,无论是蒋介石的严令还是汤恩伯的苦求,都未能见效。直到整编七十四师被全歼,各路援军始终未能跨入华东野战军包围圈一步。

为何会这样?为何身在同一组织中却见死不救?

其根源,就像张灵甫说的,国民党或者直接说是领导者蒋介石的“赏难尽明,罚每欠当”。

我们知道,北伐胜利后,蒋介石向来就是以黄埔系来控制中央军,以中央军来控制杂牌军。

虽然都隶属国民党,蒋介石对于杂牌军采取的则是分化、控制和吞并的策略:

一方面,让杂牌军当炮灰,消耗杂牌军的力量;

另一方面,对打了败仗的杂牌军,则会乘机取消其番号、夺取其地盘。

这种操作在表面上确实达到了排挤削弱杂牌军、扩大发展中央军的目的。但每个将领心里都有了小九九:

如果你是嫡系,作为老蒋的“天子门生”,必定为争夺蒋校长的宠爱去拆别人的台,你是这么想的,别的门生当然也想法相同,于是嫡系里上下倾轧,内斗不已;

如果你是杂牌军,你就别想会“受宠”了,稍有不慎,便会面临着被蒋介石削去番号的危险,那你第一考虑的是什么?是去救嫡系那边的张灵甫吗?肯定不是,你第一考虑的是保存实力,张灵甫亡不亡与我何干?可能心底还盼着他亡了,起码在喝酒打屁时能嘲笑所谓的嫡系一番。

你看,老蒋这种重“亲疏”而不重“公平”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导致张灵甫所说的“赏难尽明,罚每欠当”。

对中央军当罚而不罚,虽罚亦不足以服众;对杂牌军当赏而不赏,虽赏亦不足以激励。由此带来的问题是:

“赏不知感,罚不知畏”。被赏的人虽然得到了奖赏,但并不因此而感奋;被罚的人虽然受到了处罚,但并不因此而生畏。赏罚作为激励的基本手段由此全部失效。

其结果,就是张灵甫所说的,“勇者任其自进,怯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机巧者自为得志”。

最终,使整个组织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你看毛主席,自从成了全党领袖后,就不再与党内其他领导保持特殊的私人关系了。从延安时期一直到六十年代跟随主席的侍卫长李银桥就说过:

毛主席遇事都是公事公办,对来访的下级甚至包括周总理这样的亲密战友,都一律‘来不迎,走不送’,只是对党外的民主人士和党内不担任要职的老朋友除外。

这是什么?

这就是要告诉全体组织,我作为最高领导,不搞山头,每个干部都一视同仁,没有亲密关系。

说到毛主席警卫,我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这些警卫员各省的都有,这就是带头打破地方观念的山头主义(当然了,也能从不同省份的警卫员口中了解各地的情况)。

张居正对「赏与罚」有过一段精彩的阐述:

赏一人当其功,则千万人以劝;刑一人当其罪,则千万人以惩。

一个人立了功,你的奖赏非常恰当,千万人就会加倍努力;一个人犯了错,你的惩罚非常得当,千万人就会引以为戒。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当年的阿里巴巴还不是后来不开除能创造利润的施暴者,而选择开除那个女员工的阿里巴巴时,马云曾“挥泪斩卫哲”,他说:

我要做的是捍卫这个公司的价值体系。

拿下卫哲的震撼力,我也曾为之热泪盈眶。

其实赏罚之事从原则上来说并不难,为何历史中那么多领导者会赏罚不明呢?无非就是蔡锷所说的四条:

或姑息以图见好,或故为苛罚以示威,以爱憎为喜怒,凭喜怒以决赏罚。

要么是姑息迁就,以企图收买人心;或者是故意苛刻,以显示自己的威风;再或者以个人的爱憎而喜怒,凭个人的喜怒而赏罚。

总之,就是私心太重。

管理,最忌讳的就是以私情害公义。

在你的组织里,是否以“亲疏”论资排辈,是否把小舅子小姨子安排到了活少钱多的岗位上?还是以公平为第一原则,赏罚分明?

这关乎到组织的生死存亡。

好,这是第二点,我们继续往下看。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强者有弱点:找出对方的“虚”,是成功的关键;

按照粟裕最早的决策,是准备先打国民党第一兵团右翼的七军和整编四十八师。

这两支部队属于桂系集团,战斗力相对较弱,又位于暴露的右翼,在整个国民党进攻军队中,当然属于“虚”的范畴。

先打这两支部队,也符合解放军先打弱敌的指挥原则。

就在准备开打时,粟裕得到了一个情报:张灵甫的七十四师为了抢占华野总部所在地坦埠,出现了孤军冒进的态势。

作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也是这一次国民党军队进攻部队中最强大的一支部队,七十四师本来是最“实”的一个点,但冒进后,就变成了孤立之敌,就变成了好打之敌,就变成了全局中的“虚”。

“虚与实”,是可以转换的。

粟裕果断下令改变作战计划,改打七十四师,偏偏张灵甫又犯了一个大错:在我军的压迫之下,上了孟良崮。

前面说了,孟良崮是山区,不适合机械化部队作战,七十四师的战斗力进一步遭到削弱。

由此,就是“虚”上加“虚”了。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集中优势兵力,三天三夜,全歼整编七十四师。主力中的主力被打掉了,对国民党的士气是极大地打击:

——王牌中的王牌都能被全歼,什么样的军队能逃脱解放军的打击呢?国民党军队由此便对自己能否打败解放军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于是,国民党的“鲁中会战”计划全盘瓦解。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同样,在企业竞争中,即使如日中天也没有一个组织敢说自己各方面全是“实”的,环境一旦变化,虚实转换是分分钟的事。比如:

20世纪90年代,康柏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厂商。它最大的竞争优势,是它强大的分销网络。康柏公司依靠大量的批发商、零售商和提供增值服务的基层销售商,把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

这些合作伙伴扮演着康柏的销售大军,补充了它资源的不足,扩展了它的势力范围。没有一家个人电脑企业可以在这方面跟康柏竞争。

然而,戴尔不跟康柏在「渠道」上竞争,且在戴尔看来,分销网络虽然是康柏最大的资产,但也可以是它最大的负担。

戴尔由此采取了著名的直销模式。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结果,戴尔迅速从康柏手中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到20世纪90年代末,戴尔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个人电脑销售商。

面对戴尔的攻击,康柏不是不想反击,实在是做不到,前面的渠道优势此时成了它最大的阻碍。面对戴尔的攻势,康柏有三个选择:

一是坚持通过分销网络进行销售的做法,而这显然就意味着康柏的成本要远远超出戴尔,康柏就只能在一个灵活性差、成本又高的基础上与戴尔竞争;

二是学习戴尔的做法,而这就意味着重新组织公司的设计、制造、销售和市场部门;

三是可以同时使用这两种做法,既通过销售商销售,也直接向客户销售。而这必然带来渠道的混乱。感到被出卖的销售商很可能在销售康柏电脑时不再卖力,而应用两种不同模式所带来的成本也将影响到直接销售的运作。

死局!

由此,康柏便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一年多以后,康柏就不得不把自己卖给了老冤家惠普。

你真正的对手,从来不在你这个赛道上。

难怪当年马云说:

“即使举着望远镜,也看到竞争对手。”

他说这句话哪里是因为狂,明明是因为怕。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当年的汉庭酒店之所以异军突起,就是因为创始人季琦运用了“虚与实”。

他把酒店里面的餐厅以及其它的服务配套全部砍掉,大堂也不用那么大了。省出来的资源做实了三点:

——睡好觉,洗好澡,上好网。

一开始,所有酒店都差不多,但汉庭做实了这三点,其他酒店就在这三点上“虚”了。由此,汉庭在米国成功上市。

回到你的公司,在内卷严重的今天,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哪里?还是在用你的“虚”去击竞争对手的“实”?

作为职场人,你是否还在补短板?想用自己的“短”去和别人的“长”竞争?还是早已放弃了害人的“木桶理论”,用有限的时间、精力去尽量让自己的长板变得更长?

作为父母,你是否忽视了孩子在体育上的天分,而硬要去和隔壁老王的孩子在钢琴上较劲?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兵力要集中:聚焦,一定要聚焦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的名言: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在孟良崮战役中,粟裕当然也是调动部队来回穿插,形成局部优势后各个击破、打歼灭战。

在这一点上,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和毛主席一样,结论是高度统一的:

拿破仑说,在战争中,胜利属于懂得怎样在决定性的地点集中最大兵力的一方;

克劳塞维茨说,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

孙子曰,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古今中外的战史上,能打胜的仗基本都是以多胜少、以强胜弱,如果整体不如对手,就用各种计谋让局部战场形成绝对优势。

但你可能会说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仗不是挺多的吗?

确实有。但这是小概率事件,在人类历史上打了几十万次仗,以少胜多的就那么几次,比中彩票的概率还低。

我们要的是普遍规律,而不是特例,因为特例无法复制。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商场如战场,虽然大家对毛主席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名言能脱口而出,但事实上却没有知行合一。

太多创业者一上来就把“战线”拉得很开,有的就那么几十个人,一问他们在做什么,回答让我目瞪口呆:

——在做生态链/生态圈。

创业阶段的时间、资源都非常有限,战线拉得太长后每个点上分配的资源就像在海里撒胡椒面一样,不会有任何涟漪。

在这条链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人比你强,你说你怎么赢?

所以同志们,如果你在创业或者在创业的路上,切记:

——聚焦,把有限的资源砸在一个点上形成局部优势,才会有突破口。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上下同欲胜:把个体利益与组织利益深度绑定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一半的军功章都要给沂蒙山的老百姓。

战役开打后,支前的百姓是多少呢?

91万人。一个解放军士兵在前线作战,后面有三个以上老百姓在提供保障:抬担架、运弹药、送水送粮。

沂蒙山区的百姓甚至提了一个口号:

——毁家支前。

为什么如此尽心尽力?

很简单:

解放军给我分地了,国民党回来的土地要被夺回去,我的利益是和解放军绑在了一起的,我一定要帮解放军打胜仗。

回到创业中,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绑定了吗?

如果绑定了,员工们肯定也像沂蒙山的老百姓一样,衷心希望公司能成功;

如果没有,肯定就像国民党官兵一样,各个部门之间内耗严重,甚至掐得你死我活。

把组织利益和个体利益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吧,这样才能力出一孔、上下同欲。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心态要开放:不然摆在眼前的事实,我们都看不到

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其实有很多机会可以避免全军覆灭的命运。因为大量的情报都在显示,华东野战军已经准备对他下手了。

但是,他始终认为解放军根本不具备吃掉他的能力。在心理上,一旦形成定式,人就会对不利于这种「心理定式」的情报、意见、建议置若罔闻。

更有甚者,还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不仅闭上了自己的眼睛,还会堵住持不同看法的人的嘴。

这种不喜欢坏消息,所以连带来坏消息的人,都一并不喜欢的领导者大有人在,在任何时代、在任何类型的组织中,我们都能不断地看到:

比如希特勒。

在敦刻尔克的问题上、在不列颠之战期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在阿拉曼战役之前、在库尔斯克会战之前等等,大量的高级将领都曾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但这些“提不同意见的嘴”,如哈尔德、蔡茨勒、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克卢格都被希特勒封住了,一个个都被他先后革了职。

越来越多看到真相的人开始保持沉默。德军的战争也越来越成为希特勒“一个人的战争”。而希特勒的自欺欺人,最终将德国引入无可挽回的败局。

但万幸希特勒无法克服这种人性的弱点,不然他施加给人类的苦难,应该会沉重得多。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再比如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

之所以如日中天的手机业务戛然而止,原因究竟是什么?

表面上看来,是战略上的失误,是没有看到智能手机的大趋势。但是,诺基亚集团所有的高管、中层都没有看到这个大趋势吗?

当然不是,很多人看到了,也提意见了。

但一层一层的领导者,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

——信息茧房,由此形成。

一直到诺基亚把自己卖给微软时,CEO还很困惑而委屈地说:“我们没有做错什么啊。”

你看,高估自己永远是人性的弱点,认知偏见会导致战略的盲点,即使你看到了、听到了,也不会意识到。

作为创业者,保持开放,永远不会错。

商场如战场:孟良崮战役背后隐藏的商业思维

结语

在各种营销号、短视频的轰炸下,一遍一遍给我们灌输”一招鲜吃遍天”的歪理,比如他们喜欢用的标题是《XXX之所以成功,只是因为做对了这一点!》。

而我们很多人之所以信,也是因为这样的「简化」符合人类大脑的认知模式。

但在真实、复杂的环境里,无论是战场还是商场,要赢得一场战役,单独使用一个理念、一条原则就能取胜的情况其实很少,之所以能成功,往往是综合运用了多个理念、多条原则的结果。

就像拳击比赛打的是组合拳一样。

当然了,这篇也是挂一漏万,要创业成功、要人生辉煌还有很多因素,比如:

——运气。

(完)

相关原创:

毛主席引以为豪的「四渡赤水」到底牛在哪里?这次给你讲清楚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