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题目名言

时间:2022-04-01 12:2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体制写作 | 评论: 次 | 点击:

材料作文题目名言

1.跪求材料是名言的材料作文的写法及注意事项

首先,认真审读材料,确定立意。

读懂名言材料的内涵是第一步,把握名言的主旨,抓住关键词,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

(黑格尔) 从来如此,便对么?(鲁迅) 审读材料: 黑格尔的话主旨是肯定存在的现实的合理性,我们可以从中提取两个关键词:“现实”与“合理”。当材料出现两句或两句以上名言时,我们应该找到它们的共同点。

鲁迅与黑格尔共同涉及的问题是什么呢?“从来如此”,即从过去到现在都如此,就像我们生活的现实,一向如此,“此”即“现实”,而所谓“对”即“合理”,言下之意,鲁迅持不同观点,他在质疑现实的合理性。两则材料所涉及的共同论题就是关于“现实和合理”的思考。

接着确定写作角度。还以上面的材料为例,关于“现实”与“合理”的辩证关系,我们可有以下写作角度: 现实的就是合理的,所以我们要正视现实而不逃避。

从来如此,不一定对,现实的未必是合理的,因此,我们要敢于革除现实中的不合理因素,让它变得合理。 合理的不一定就能成为现实,许多美好的社会理想很合理,但因种种因素,暂时还不能成为现实,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与坚持。

3 然后,拟定标题,议论文题目,可以用论点做标题,也可以提出论题为标题。如 《存在未必合理》《合理与现实》《别让“不合理”被合理》等.。

2.不知道写什么作文

2漂泊 ——《文化苦旅》读后感 对于余秋雨先生及他的作品是有所闻,但一直没有接触过。

我很少看电视,这次去河北与同去的大姐住一间,她一直在看青歌赛的节目,因此我也一起看了好几期的比赛节目,比赛中有文化知识的考试,评委正是余秋雨先生,其中的考题都是一些常识、专业性的知识,考题本身并不复杂,而与考题有关的相关知识的连接,余秋雨先生解读的非常到位,可见他渊博的知识,他对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评判,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正好手头有他的《文化苦旅》一书,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翻阅了一遍,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静静体味的书,他从风景秀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大西北,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充满民族风情西南边陲,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也是他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里的苦苦求索,莫高窟的色彩、线条令他着迷:北魏色彩的浑厚沉着,隋朝的畅快柔美,唐代的喷射和舒展,五代的精细、温煦,。

这是一条色彩的河流,也是文化的河流,一直汹涌地向我们奔泻而来。天一阁的藏书曾令他迷惑,而终于有一天显现了藏书的社会意义。

而西湖终究是文人们心中的一个飘渺的梦境,只能意会,无法用文字解读。 中国文化如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流经祖国大地,流向浩瀚的太平洋。

文化是内化于心的一种精神财富,在有华人的世界里,就有中国文化的延传,漂泊海外的华人们可以把原始的巨树当成神庙,供奉着“大公伯”,然后进化成“拿督大公伯”,希望庇佑着他们。这是典型的宗族文化,一辈子也无法挥去。

960万及其海域的神州大地,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化,有如一朵朵奇葩绽放着,包容和开放的海派文化,亲新婉约的江南文化,浓郁思乡情结的华人文化。

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解读,我只能用心去细细体味。 3文化苦旅》读后感 在短短的一个寒假里我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去社会实践。

虽然比较忙但我还是做了一件我认为最有意思的事情。我把余秋雨教授写的《文化苦旅》大致看了一遍。

虽然来不及仔细去揣摩但确实让我感触很深,尤其是《风雨天一阁》至今都使我记忆忧心。 一个家族背负着艰守一座藏书楼(中国古老文化)的命运。

范钦一个拥有强大毅力和强烈的爱国精神的藏书家让中国留下了一座具有文化代表意义的藏书楼,直到到现在都有它的痕迹,但是岁月的沧桑,历史的风尘还是将它掩埋了。范氏天一阁之所以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正式余教授所说的“超越意气,嗜好,才情,甚至是时间的意志力”而这种毅力有是什么呢? 范钦曾经顶撞过拥有巨大权势的皇亲国戚,而因次遭到仗打这样的重刑,还进过监狱。

但他豪不畏惧,始终毫不顾惜坚持自己的信仰,相信真理。最后谁都奈何不了他,这就是一个古代藏书家,一个真正称职的藏书家所表现出来的超越常人的强健的职业道德品质。

说到这里,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这些学生,有哪一个能像范钦那样监守正义,监守自己的岗位。或许有但也是极少数的。

我不是故意要借古代成功人氏来讽刺现代人,但是我还是要批判我们不好的地方,包括我自己在内,同学们,所有读书的人们,我们早就应该反省一下了。对我们来说范钦的意志力乍看之下,显得不近人情,然而我们的毅力呢?可以说连他的二分之一都没有。

我们读书,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成之后又为了什么呢?等等这些尖锐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继续往下说,时间的流逝,光阴的短暂,80岁高龄的范钦中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但他连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要监守岗位。

他将自己的财产分成两部分,一份是他监守一生的藏书楼,另外一份是一张万两银票。他让他的两个孩子去选择自己想要拿的一份。

我想如果事情放到现在,有谁会愿意继承藏书楼,又不能卖而且不但没好处还要惹得一身的麻烦。然而有范钦这样伟大的父亲,就会有像他一样伟大的儿子。

他的大儿子范天冲毅然的选择了子承父业,他继承了藏书楼。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因为有了像范氏父子这样的真正的读书人而保存到现在的。

说到这里我又要开始批判些什么。想到读书人,现在的读书人(有些人)说说是书生,毫不考虑自己的言行举止,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动作。

而且读书为的尽是一些私人的事情,只为那黄金屋或是颜如玉,而且做人都做的很自我,对自己要求很低对别人则很苛刻,只要自己好就万事大吉,毫不顾虑别人,更不用说是监守岗位和保护民族的历史文化了,一点都没有范钦那样的奉献精神。 还有那些可恶致极的贪官污吏,他们丝毫没有一点职业道德,简直像行尸走肉一样活在世界上比狗都不如。

范钦好比是天使,而这些贪官,滥用职权的人就是恶魔,总有一天这些恶魔,会被天上的那些像范钦这样的天使给带去,进化那肮脏的心的。 《文化苦旅》使我对读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们读书人读书不能只为自己,要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样读书人才是读书人。

而且我们所学的文化有多少是古人用自己一身的心血换来的啊,文化的保留是艰难的,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自不意的文化,不虚度光阴,真正的领悟中华民族的优。

3.求一些适合下列作文题的精彩句子,名言,诗词.

从往届阅卷情况看,考生对加点词的解释、内容的理解,只要认真审题,明确题旨,一般不会失分。

易失分的是句子解释和课外文言文阅读中那两个加点词的解释及句子解释,这两道题也是最能拉开差距的。要在这道题上胜过别人,就要平时多练习,去揣摩解释中哪些是要点,具体做到:首先,带点词语的考试。

它们的解释是有范围的,应该以书本中的注释为标准,如果解释没有按照书本,即使解释得相当精彩,在考试中也是容易失分的,因为考试答案是局限于教材的。其次,句子解释的考试。

虽说是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的意思,却宁可做成是翻译,因为今年语文的考试是全市统批,意味着将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与其模棱两可的解释,不如做到字字落实。文言语句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逐字对应翻译,同时做好留、补、删、换、调。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最后,开放性试题鼓励创新。鼓励张扬个性,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自流、随心所欲,而要冷静思考,分析题意,按要求思维发散开去,发散的角度越多越好,然后再对这些角度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最佳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考场作文写作技巧 五分钟审题 十分钟构思 四十分钟成文 一、五分钟审题1.确立准确的内容 看到作文题目后,我们该写些什么?这是所有命题作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思维的发散:具体到考场作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散自己的思维:①把握话题作文,仔细审题,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来获得写作内容。

②围绕话题展开多层次联想,多角度拓展写作内容。A.类似联想:由话题出发,联想到与话题同类或相似的事物,从而确定写作的内容。

B.内敛式联想:给一些宽泛型的话题添加一些限制成分,缩小话题的外延,明确写作的范围。C.逆反式联想:从话题的反面着手,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内容。

D.虚实转换联想:有些作文话题往往是从缤纷繁杂的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一些概念,既有虚的一面,也有实的一面。思维的归纳:即表现内容的确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下面两点:①要写自己熟悉的内容;②要写自己驾驭得了的内容:由同学们的认知水平、思想深度乃至于语言表达能力所决定。

通过思维的发散和思维的归纳,一篇文章的表现内容得以最终确立。2.突出明确的中心 为了明确点明中心,我们可以在文章内容构思好以后,围绕中心编写几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是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①表现中心的确立存在一个是否符合题意的问题 有些同学在审题时能够注意准确把握话题的范围和内涵,但是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围绕中心铺展渲染的意识,结果是要么中心涣散,要么表现中心偏离题意。②我们还要注意培养自己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

为了明确点明中心,我们可以在文章内容构思好以后,围绕中心编写几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是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表现中心的确立有品位高低之分 ①要有深刻的思想:对科学的世界观有必要有所了解,掌握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使自己作文的立意做到深刻。

②要有小中见大的眼光:对平凡的生活现象进行 深刻的思考,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才能够使文章中心的确立不同凡响。④要有化实为虚的能力:在立意时展开联想和想像,跳出材料的束缚,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借助于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就可以迅速打开思路。

⑤要有时代意识:恰当地联系时代内容,就能有效地提高文章中心的品位。需要提醒的是,话题的时代特色是融在文章之中的。

⑥要有新颖的角度:通过跳出思维定势,采用逆向思维,来求得与众不同的立意。二、十分钟构思 ⒈确立合适的文体 如果所写作内容比作人的躯干,写作中心比作人的灵魂,那么文章的体裁就应该是一件衣服。

一件既合身又得体的衣服,能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身体的美和穿着者审美眼光的高妙。文体的选择 ①根据话题的特点来确定文体。

②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确定文体:大多数同学在文体上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特长,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在考场上扬长避短,尽量选用自己熟悉、擅长的文体,取得最佳效果。由于生活经历和阅读面的不同,同学们所掌握的写作题材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类型的写作题材,我们也应该选择不同的文体。

文体的要求 一.记叙文 A.要处理好叙事详略的问题。B.要处理好叙述与描写的关系。

C.要加强点题意识:文章只要能在关键处加上一些画龙点睛的语句,对话题和中心加以强化和突出,它们完全可以成为一类卷。二议论文 A.议论文中的叙述要简洁。

B.议论文中的议论要有针对性。⒉探究下笔的角度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侧面都能折射出特有的精。

4.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名言材料作文怎样开头博好印象

1、立意紧贴材料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是审题的原点,是立意的根基,是观点的依托。

考生必须紧密结合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在审题立意时,一定要全面解读材料,辨明主次,抓住核心,使自己的作文立意呈现命题的最大价值,开拓审题的新鲜视野。 2、题目紧贴材料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

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的。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拟题能力。

拟题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比如写道德类材料,“人以德为天”“莫使道德向隅而泣”“看客们,醒醒吧!”等比较好的作文题目,犹如“明眸善睐第一瞥”,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博得好感,占据获取高分的良机。

3、适当运用题记题记不能滥用;要与作文材料关系要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语言要简洁,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内为佳,写出几十字题记往往弄巧成拙;要防止题记的内容与题目、文章首段的内容重复。有一篇题为“呼唤诚实”的考场作文,题记这样写道:“轻轻地一声问候,不想惊扰你,只想知道你是否安好?”这个题记距离作文材料甚远,让人觉得非常突兀。

比如,一篇题为“年轻无极限”的作文题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既不贴合材料,也未进一步明晰题旨。 4、开头紧扣主题材料作文的开篇最好能够扣合材料,入题迅捷,观点鲜明,语言精练。

比如,《成事须明德》的开篇:“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竞争可以不择手段——如此违背社会公德及个人品行的做法在青少年中竟成了难以评价的做法。一个人对道德尺度的把握应是其修身的根本,成事的关键,由此观之,青少年的价值观尚需正确的引导。”

小作者对材料进行适当的择取,言出有据,笔墨经济;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顺势明确立场,语言干净。这就是阅卷老师希望看到的开篇。

5、结尾申明主题如果前面的环节考生都没有把握住,那么,结尾就是最后一次结合材料的机会,处理得当,仍可力挽狂澜,使文章提档升分。但遗憾的是,有一小部分考生行文至结尾仍然没有贴合材料,错失最后的良机,令人感到非常惋惜。

5.供话题作文用的诗词/名言/名人材料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6.关于修养的作文题目及名言

凡有良好教养的人都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爱默生【美】

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曾国藩

怒时光景难看,一发遂不可制,既过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

——申涵光

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的手段。

——歌德【德】

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同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一个新人。

——罗斯金【英】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武则天

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现和体验做准备。

——宗白华

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日】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爱默生【美】

修养的基础是内心对话,人在这种对话中既是自己的原告,又是自己的辩护士和法官。

——科恩

材料作文题目名言

写材料用古诗词300名句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湖上小桃三百树,一齐弹泪过清明

弹泪:清明前后多雨,桃花瓣上颗颗雨滴似泪珠满挂。○清•郭《积雨》

3.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南唐•冯延巳《蝶恋花》

4.东风夜放花千树

花千树:指元宵夜晚,彩灯用竹竿挑出半空,远近高低,灿烂绚丽,好像千树花发。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5.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生:生长,实:结实。○宋•欧阳修《秋声赋》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7.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8.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愆qi1n阳:过于温暖。伏阴:夏寒。凄风:寒风。苦雨:久下不停的雨。

○《左传•昭公四年》

9.惨惨寒日没,北风卷蓬根

○唐•戎昱《塞下曲》

1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11.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唐•李益《度破讷沙二首》:“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12.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

碛q@:本指水中乱石,后引申为沙漠。梦犹懒:沙漠过于荒凉,梦中都不愿见到。

○唐•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13.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折柳》:笛曲有《折杨柳》。

两句意谓北地无柳可折,只能从乐声中听折柳调,因而也没有春天的景色可看。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14.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唐•李颀《古从军行》

15.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蓬:蓬草。

○唐•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广大无边的沙漠。孤烟:烽火与狼烟。大漠无边,远看烽烟格外直,故云“孤烟直”。

○唐•王维《使至塞上》

17.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瘦了鳜鱼肥

鳜gu@鱼:亦叫桂鱼,一种名贵的淡水鱼。

○清•孙原湘《观钓者》

18.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蓝:像蓝靛的颜色。

○唐•白居易《忆江南》

19.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田田:莲叶茂密的样子。

○汉•乐府古辞《江南》

20.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21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西游记》第七十四回

2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河:指黄河。三万里:极言黄河之长。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极言华山之高。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金陵城西南长江边上,三峰排列,南北相连,故名三山。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清楚。二水句:

《太平御览》卷六九引山谦之《丹阳记》说:白鹭洲在江宁县西大江中;据史正志《二水亭记》载,秦淮河横贯金陵城中,由金陵城西流入长江,白鹭洲横截于其间。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4.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丝竹:弦乐器和箫笛之类,泛指音乐。

○晋•左思《招隐二首》

2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两句取《管子•形势》“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之义。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6.乾坤浮一气,今古浸双丸

乾坤句:大海似把天地一切融为一气。双丸句:太阳、月亮映于大海之中,似双丸浸在水内。

○清•张照《观海》

27.无边天作岸,有力浪攻山

无边:水一望无边。

○清•赵翼《渡太湖登马迹山》

28.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唐•李商隐《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29.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

汴biàn水:通济渠东段。泗水:出山东泗水县。汴水、泗水都流入淮河。

瓜洲:在大运河入长江处。

○唐•白居易《长相思》

3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连海平:长江下游,江面宽阔,与海相连,江潮高涨,江海不分。

共潮生:明月似乎是从海潮中涌出。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花》

31.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源:水之源。流:水的下流。

○《荀子•君道》

32.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灭:分辨不清,意为只见一片葱绿色。

○唐•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33.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行:大自然的一切变化。常:常规,一定的规律。为:因为,由于。

○《荀子•天论》:“~。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34.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战国鲁•尸佼《尸子》

35.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迥jiǒng: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36.誉天地之大,褒日月之明

誉:夸赞。褒:宣扬。

○唐•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

37.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杂然:形容正气充满宇宙的样子。赋体现于。流形:万物形体。

○宋•文天祥《正气歌》:“~;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38.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暮霭ǎi:傍晚的云气。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39.欲归还小立,为爱夕阳红

小立:暂立片刻。

○宋•陆游《东村》

40.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唐•杜甫《西阁夜》

41.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斫zhuǎ却:砍去,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42.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千声:秋夜野外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唐•刘方平《秋夜泛舟》

43.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无赖:即无奈。诗人本因见明月而思念意中人,但又不能见,故有抱怨明月之意。两句写天下明月共有三分,而扬州独得其二。

○唐•徐凝《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4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

溶溶:形容月色柔和温润。

○宋•晏殊《寓意》

45.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意谓月色皎洁,微风清凉,这么好的夜晚怎么度过呢?

宋•苏轼《后赤壁赋》

46.暮雨不来春又去,花满地,月朦胧

○宋•贺铸《江城子》

47.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冰轮:形容皎洁的满月。镜天:如镜的圆天。意谓圆月斜转,仿佛把明净的圆天辗长了,像一匹白练铺在江面上,隐映着一片寒光。

○宋•陈亮《一丛花》

48.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雁一声霜满天

寒砧zhēn:寒夜捣衣声。砧:捣衣石。

○元•萨都剌《题扬州驿》

49.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溶溶:月光荡漾的样子。寂寂:寂寞冷落。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50.日往月来,星移斗换

斗:北斗星。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

51.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磊落:错落众多。

○唐•杜甫《发秦州》

52.疾雷不及掩耳,疾霆不暇掩目

不暇xiá:来不及。霆tíng:雷。

○《淮南子•兵略训》

53.叶低知露密,崖断识云重

○南朝齐•谢《移病还园示亲属》

54.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唐•李白《听蜀僧弹琴》

55.零落残云片,风吹挂竹溪

○唐•李白《晓晴》

56.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斯须:一会儿。苍狗:黑狗。

○唐•杜甫《可叹》

57.晴云似絮惹低空,紫陌微微弄袖风

○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58.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唐•杜牧《江上逢友人》

59.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

起日沉阁,~。”

60.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意谓禾苗因天气久旱而快要枯尽了,但天上的云却悠闲地变幻作奇峰异秀,毫无雨意。

○唐•来鹄《云》

61.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晦明:阴暗和光明。俯仰:瞬息。

○宋•苏轼《放鹤亭记》

62.如何得与凉风约,不与尘沙一并来

一并:一同。

○宋•陈与义《中牟道中》

63.飞霞半缕,收尽一天风和雨

○宋•王灼《减字木兰花》

64. 云翻一天墨,浪蹴半空

蹴cù:踏,此处形容浪花高掀。

○宋•陆游《冒雨登拟岘台观江潮》

65.二三点露滴如雨,六七个星犹在天

○元•图帖睦尔《途中》

66.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红枫叶:秋风吹红了枫树上的叶子。白人头:秋风吹白了人的头发。

○清•赵翼《野步》

67.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秩秩:流动的样子。斯:这。干:溪涧。幽幽:深远的样子。

○《诗经•小雅•斯干》

68.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木落:叶落。山长:山高。

两句说因叶落知秋天已到;山高遮住日光,早晨很晚才能见到太阳。

○唐•孙逖《淮阴夜宿二首》

69.山荒人民少,地僻日夕佳

○唐•杜甫《柴门》

70.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赴:形容山势奔腾。荆门:荆门山,在长江三峡以东。

明妃:王昭君。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即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唐•杜甫《咏怀古迹》

7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萧森:萧条衰落。

○唐•杜甫《秋兴八首》

72.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唐•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73.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74.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75.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76.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张籍《春别曲》

77.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

○唐•温庭筠《题望苑驿》

78.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杜宇:杜鹃。

○宋•辛弃疾《浣溪沙》

79.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飞红:花瓣飞舞。

○元•白朴《天净沙•春》

8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8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82.闾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闾庭:闾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8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鹜wù: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鹜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开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84.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85.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86.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句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声: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

87.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h4n d4n: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浣溪沙》

88.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89.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90.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91.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yǒu: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92.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93.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9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而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95.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之作《雪》诗

9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yāo夭:茂盛貌。灼zhuó灼:鲜明貌。

○《诗经•周南•桃夭》

97.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98. 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宋•欧阳修《舞春风》

9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00.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唐•释志南《绝句》

101.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02.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103.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04.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张籍《春别曲》

10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06.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筠《题望苑驿》

107.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

108.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109.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杜宇:杜鹃。

○宋•辛弃疾《浣溪沙》

110.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飞红:花瓣飞舞。

○元•白朴《天净沙•春》

111.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13.闾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闾庭:闾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114.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11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鹜wù: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鹜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开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116.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11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句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声: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

118.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h4n d4n: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浣溪沙》

119.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120.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121.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qiáo门:即鼓楼,建在城上用以了望敌情。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122.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123.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yǒu: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24.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125.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126.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而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127.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之作《雪》诗

128.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yāo夭:茂盛貌。灼zhuó灼:鲜明貌。

○《诗经•周南•桃夭》

129.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30.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

○宋•欧阳修《舞春风》

131.梅花落尽桃花小,春事余多少

○宋•叶梦得《虞美人》

132.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

余霞:晚霞。

○宋•李弥逊《诉衷情》

13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三句写春光流逝:樱桃渐红,芭蕉转绿,形象地体现季节的推移。

○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13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35.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杨叶:杨柳叶。

○唐•岑参《送杨子》

136.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宋•洪兴祖《楚辞•九歌•礼魂》补注引古语

137.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著意:有心。

○宋•曹组《卜算子•兰》

138.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绿叶肥大。红瘦:红花稀疏。

○宋•李清照《如梦令》

139.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140.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不著水:不沾水,指荷叶不没于水。

○唐•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141.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宿雨:指荷叶上隔夜的雨水珠。清圆:形容荷叶清净圆润。风荷举:晨风吹动着荷叶,在水面上舒展开来。

○宋•周邦彦《苏幕遮》

14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43.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144.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花:指菊花。杀:凋谢。黄金甲:黄色菊花似金黄盔甲。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14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擎雨盖:荷叶大如伞盖。

○宋•苏轼《赠刘景文》

146.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寒菊》

147.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唐•李商隐《忆梅》

148.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驿外:客店外面。无主:指野梅。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14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清气:清香之气。乾坤:天地之间。

○元•王冕《墨梅》

15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落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15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罹lí:遭遇。

○汉•刘桢《赠从弟》

152.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唐•李白《古风》

153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李群玉《赠元绂》

154.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

为然:是这样的。

○宋•苏辙《服茯苓赋叙》

155.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萧萧:风声。愁杀:愁煞。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去者日已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15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青绿色的玉石,这里用来形容柳条的新绿色。丝绦tāo:丝织的带子。

○唐•贺知章《咏柳》

157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木:树。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58.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柯:树枝。

○唐•李白《上留田行》

159.衰草凄凄一径通,丹枫索索满林红

索索:风吹树叶声。

○金•董解元《西厢记》卷六

160.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天鸡:《太平御览》卷九一八引《玄中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6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徙xǐ:迁移。南冥míng:南方的大海。击:拍击。水击,指游泳。

抟tuán:结聚。扶摇:旋风。

○《庄子•逍遥游》

162.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抟tu2n:结聚。摇:扶摇,由下而上的旋风。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

163.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

花褪:花谢。

○宋•苏轼《蝶恋花》

164.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

社日:古时原祭土地和谷神的节日。辞巢去:传说燕子在春社时飞来,秋社时南归。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菊花已开。

○唐•皇甫冉《秋日东郊》

165.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

花褪:花谢。

○宋•苏轼《蝶恋花》

166.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匝zā:周。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16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68.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锦书:帛书,即书信。云中寄书,即鸿雁传书。雁字:雁群。雁群飞行,或排成“一”字,或排成“人”字,故称雁字。

○宋•李清照《一剪梅》

169.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号:悲鸣。古木:老树。

○唐•李白《蜀道难》

170.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

无赖:玩皮。撩人:逗人。

○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171.鱼在深泉鸟在云,从来只得影相亲

○唐•项斯《赠别》

172.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螟蛉mínglíng:螟蛾的幼虫。蜾蠃guǒluǒ:细腰蜂,常捕螟蛉以喂幼虫。古人误以为蜾蠃螟蛉为子。负:用背载物。

○《诗经•小雅•小宛》

173.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和梦过:带着睡意走过。

○宋•陈与义《早行》

17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款款:徐缓的样子。

○唐•杜甫《曲江二首》

17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176.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暮蝉:傍晚的蝉鸣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7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齐民歌《敕勒歌》

178.乱鸦投落日,疲马向空山

○唐•刘长卿《恩敕重推使牒追赴苏州次前溪馆作》

179.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郡名,在今四川省东部。三峡: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两岸高山连绵,水势湍急。猿鸣句:山中林间常有高猿长啸,声音凄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令人泪下。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引渔歌

18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zhǔ:水中小洲。

○唐•杜甫《登高》

18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银河。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

182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余滓:残余渣滓,指尘埃。杳yǎo然:辽远的样子。

○晋•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18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意谓原野极为辽阔,放眼望去,远天低于树木;江水澄清,月映水中,似乎离人更近了。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18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18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

186.独上高楼云渺渺,天涯一点青山小

渺渺:遥远。

○宋•王诜《蝶恋花》

187.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目断:望断,极目远望。

○宋•汪元量《湖州歌》

188.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诗》

18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返景:返影,夕阳反照的余光。复照句写夕阳的余光透过树缝,撒落在碧绿的青苔上。

○唐•王维《鹿柴》

19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禅房:僧人住的房屋。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9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四句写春游西涧和晚雨野渡所见的景象。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19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19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194.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绝顶:山顶。

○唐•贾岛《宿山寺》

19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缓。兴:起浪。

○宋•苏轼《前赤壁赋》

19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197.风泠泠,露泠泠,一叶扁舟深处横,垂杨鸥不惊

泠líng泠:清凉。扁piān舟:小船。

○宋•王质《长扁相思》

19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昏鸦:黄昏归林的乌鸦。古道:古老的大道。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99.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隋•杨广《失题》

20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村边合:环绕在村外。郭外斜:横卧在郊外。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01.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夕阳。寒鸦:寒风中的飞鸦。

○宋•秦观《满庭芳》

20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横卧。腔:调。

○宋•雷震《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0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苏州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20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芳菲:花草美盛的三春景色。

这首诗写庐山顶上的大林寺内,气候景色要比平地晚两个月。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05.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朝zhāo:早晨。

○三国魏•曹植《杂诗六首》

206.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红稀:花儿稀疏。阴阴:幽暗的样子。见xiàn:显现。

○宋•晏殊《踏莎行》

20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琼楼玉宇:月中的宫殿。不胜:忍受不了。

○宋•苏轼《水调歌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08.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渡:津渡即渡口,渡口在朦胧的月色中不甚清楚。桃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与世隔绝的理想境界。

○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209.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劳劳亭:古人送行处。

○唐•李白《劳劳亭》

210.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宋•欧阳修《蝶恋花》

211.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唐•李白《巴女词》:“~。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212.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两句描写在湖中泛舟,月光天色倒影水中,舟如行月边天上。

○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21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唐•杜甫《春夜喜雨》

214.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缆急:缆绳绷紧。

○唐•柳中庸《夜渡江》

215.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棹zhào:船桨,代指船。

○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216.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驾船:善于行船。乘马:善于骑马。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217.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扬州名胜,共二十四座桥;一说是吴家砖桥。

玉人:美人。教吹箫:让美人吹箫。

○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18.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唐太宗语

21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正:指正常的方法。奇:指特殊的、变化的方法。

○《老子》五十七章

220.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自贤:自己贤能。

○《列子•说符》

221.礼与法,表里也;文与武,左右也

○《司马法•天子之义》

222.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223.已信之民易治,已练之兵易使

○宋•苏轼《张世矩再任镇戎军》

224.君子为国,正其纲纪,治其法度

为wéi国:治理国家。纲纪:纲常纪律。法度:法令制度。

○宋•苏辙《新论下》

225.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以:而。子:指为国捐躯的英雄。

○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

226.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

死国:为国捐躯。

○《三国志•魏书•杨阜传》裴松之注引皇甫谧《列女传》

22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228.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感时:感念时事。蒿hāo莱:草野,比喻民间。

○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229.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

○唐•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230.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宋•苏洵《管仲论》:“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231.位卑未敢忘忧国

位卑:地位低微。

○宋•陆游《病起书怀》:“~,事定犹须待阖棺。”

23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玉门关:汉唐时西北重要防地,在今甘肃玉门。生:活着。

○唐•戴叔化《塞上曲二首》:“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233.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土

将:带着。寄:寄托,依附。东山:鲁国山名,今山东蒙山;李清照是山东人,这里以东山指被金兵占领的家乡。一póu土:一捧土,坟墓,这里指祖坟。意为自己要回到故乡,用血泪祭洒祖先的坟墓。

○宋•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23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戍sh):防守。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县,这里借指边疆。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35.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匣:剑鞘。

○宋•陆游《长歌行》

236.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长安:秦汉以来的古都,这里代表中原沦陷区的土地。可怜无数山:可惜被无数山峰遮住了。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3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遮不住:阻挡不住江水。此句以景寓情,暗示祖国统一的事业是不可阻挡的。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3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南方:指南宋。

○宋•文天祥《扬子江》

23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240.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淫佚yì:纵欲放荡。

○《墨子•辞过》

241.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兴:兴旺。崩:崩溃。

○《史记•商君列传》引古逸诗

24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恃shì:依靠。

○《史记•商君列传》引古语

243.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专己:固执己见,独断独行。

○《后汉书•申屠刚传》

24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

○《左传•襄公十一年》

245.拨乱世,反诸正

诸:之于。

○《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莫近诸《春秋》。”

246.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道:遵循。

○《韩非子•诡使》

247.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然后投之以禁

禁:禁令。

○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248.危急存亡之秋

秋:时刻。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也。”

249.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

○《红楼梦》第二回

25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社稷jì:国家。君:国君。

○《孟子•尽心下》

251.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制国:治国。常:不变的原则。从:从事。经:常道,规范。

○《史纪•赵世家》

252.众而不可欺者,民也

○宋•苏辙《陈州为张安道论时事书》

253.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

非:不是。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

254.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255.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常:固定不变。

○《老子》四十九章

256.服民之心,必得其情

情:实情。

○宋•苏洵《申法》

25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奈何:为什么惧之:威吓百姓。

○《老子》七十四章

258.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逸乐

○宋•苏轼《志林•五》

259.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想:联想。群玉山: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之地。瑶台:西王母之宫。

○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260.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前两句描绘少女的美好姿容,如初春二月的豆蔻枝梢。春风十里句形容扬州的繁华。卷上珠帘句写珠帘之下的许多美人都不如诗人所爱之人。

○唐•杜牧《赠别二首》

26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枯槁gǎo:面容瘦弱。

○战国楚•屈原《渔父》

262.累累若丧家之狗

累累:憔悴颓丧的样子。

○《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26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惟:语助,无实义。危:凶险。道心:指伦理道德的准则。微:精微。精:精心。一:一意。允:真诚。厥jué:其。允执其中,谓真诚地遵守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尚书•大禹谟》

264.无根而固者,情也

○《管子•戒》

26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欲:喜欢。得兼:都得到。舍:舍弃。

○《孟子•告子上》

266.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

导:引导。因:依据。

○汉•徐《中论•贵言》

267.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两句写羡慕高鸟和游鱼的无拘无束。

○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268.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情随事迁:心情随着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269.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度duó:推测。

○《世说新语•雅量》

270.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

恶wù:厌恶。○唐•韩愈《原性》

271.形近而易见,心远而难明

○唐•刘禹锡《原力》

272.喜怒哀乐,动人必深

○宋•欧阳修《送杨真序》

27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本指美好的姿色,此指月色。共:共赏。

○宋•苏轼《水调歌头》

274.世路之蓁芜当剔,人心之茅塞须开

蓁zh5n芜:荆棘杂草,比喻阻碍。剔:除去。茅塞:茅草壅塞,比喻思路闭塞。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花木》

275.心为万事之主,动而无节即乱

无节:没有节制,无度。

○唐•吴兢《贞观政要•规谏太子》张玄素上书

276.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

277.钓名之人,无贤士焉

钓名:追求名誉。

○《管子•法法》

278.慕虚名而处实祸

处:遭受。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

279.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

患:只愁。令名:好的名声。彰:传开去。

○《世说新语•自新》

280.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世说新语•尤悔》引桓温语

281.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

汲汲:急于求成的样子。戚戚:悲怨不安。

○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

282.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千秋万岁名:杜甫对李白给以极高评价,说李之诗名将流传千秋万岁。

寂寞身后事:杜甫叹李白名虽极高,但死后之名并无补于生前。李白一生遭遇坎坷,晚年更被流放,故杜甫作此极悲愤之语。

○唐•杜甫《梦李白二首》

283.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浮名:虚名。浅斟低唱:饮酒作乐。

○宋•柳永《鹤冲天》

284.士当以功名闻于世

○宋•苏轼《墨宝堂记》:“~。若乃施之空言,而不见于行事,此不得已者之所为也。”

285.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镌juān:刻。意谓刻碑自颂是无用的,舆论才是真正的纪功碑。

○《五灯会元》卷十七

286.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287.名垂竹帛,功标青史

竹帛、青史:都指史册。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288.众口铄金,三人成虎

众口:许多人的言化。铄shuò:熔化。三人成虎:三个人说市上有虎,旁人就信以为真。

○《邓析子•转辞篇》引古语

289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铄shuò金:熔化金属。

众口句谓许多人的诋毁能把金石熔化掉。积毁句谓多次的毁谤能使人毁灭。

○《史记•张仪列传》

290.见侮而不斗,辱也

见:被。侮:欺侮。辱:耻辱。

○《公孙龙子•迹府》

29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仰:仰望,瞻仰。止:之。景行h2ng:大路;一说景行x@ng,崇高的德行。

○《诗经•小雅•车》

292.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流:流传。光:犹言远。卑:犹言近。

○《春秋谷梁传•僖公十五年》

29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道:正义。至:至极,到了极点。亲戚:古指血肉相连的亲近家族。畔:通

“叛”。

○《孟子•尽心上》

294.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魏策四》

295.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授命:付出生命。

○《论语•宪问》载孔子语

29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通晓。

○《论语•里仁》

297.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须眉:胡子和眉毛,指面容。迷惑:是非。

○《韩非子•观行》

298.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名节:声名与节操。

○宋•欧阳修《朋党论》

299.人必知道而后知爱身,知爱身而后知爱人,知爱人而后知保天下

知道:懂得道义。

○宋•苏辙《汉昭帝》

30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希望。施:加。

来源:帮你学公文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