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行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01 17:0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刘立夫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慎行的名言警句
1. 求 有关“谨言慎行”的名人名言
·一钱谨慎胜过一磅智慧。 ——德国谚语
·谨慎是智慧的长子。 ——雨果
·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 ——《琼瑶佩语·修己
·勇敢的最重要的成分是谨慎。 ——英国谚语
·艰难之日要坚定,顺利之日要谨慎 ——蒙古
·啊,谁能老是依靠着命运呢?一个人跟着忙碌的世途追逐,常常在不警觉之间就被摧毁了。人总有自知之明——乔叟
·不要对一切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 ——德漠克利特
·小心谨慎,不但可以防备别人侵犯自己,也可自防任性的放纵和腐败。 ——巴克
·谦虚温谨,不以才地矜物。 ——房玄龄
·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 ——德谟克里特
·谨小慎微难成大事 ——培根
·谨慎是勇敢的一部分。 ——佚名
·谨慎并不是延宕。 ——谚语
·任何人的信用,如果要把它断送了都不需要多长时间。就算你是一个极谨慎的人,仅须偶尔忽略,偶尔因循——戴尔·卡耐基
·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民谚
·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富兰克林
·谨慎的人很少出差错。 ——谚语
·谨慎是安全之本 ——英国
·当竞争与敌视同你比邻而居时,谨慎就会茁壮成长 ——格拉西安
·图大者,当谨于微。 ——吕近溪
·机运永远战斗在谨慎者一边。 ——欧里庇得欺
·人们唯一的防御力量就是谨慎 ——玉外纳
·慎之于始,慎之于终 ——三国志
·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 ——英国
·勇敢而谦虚、谨慎,这是美德。 ——芬伦
·他见的越多,怀疑的东西也就越多。对各种人进行考察时,他常常发现,勇敢无非就是大胆一点,谨慎其实——巴尔扎克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出自:《礼记·中庸》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谨慎,在人听不到的——《礼记·中庸》
·事前的谨慎,胜于事后的追究 ——日本
·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事而慎于言。 ——陆贾
·谨慎毫无用处,除非再加上果断 ——威·布莱克
·谨慎是勇敢的一部分 ——西班牙
·谨慎的人也许能领导一个国家,但 ——罗素
·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不一不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朱自清
·谦虚谨慎自矜其智非智也,谦让之智斯为大智;自矜其勇非勇也,谦让之勇斯为大勇。 ——《弟子箴言·崇礼
·在顺境中要节制,在逆境中要谨慎。 ——佩里安德
·我一辈子全靠谨慎小心,才躲过了许多奇灾异难。你要想安然无恙,也得处处小心才是。 ——谢德林
·老人们最后的和高尚的过错就是妄想把他们的深思熟虑、谨慎小心的美德遗赠给被生活逗得如醉如痴,被享——巴尔扎克
·小谨慎多制胜,感情冲动事多难 ——绪儒斯
·过分谨慎使人未老先衰 ——席勒
·选择朋友要谨慎!地道的自私自利,会戴上友谊的假面具,却又设好陷阱来坑你。 ——克雷洛夫
·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 ——培根
·谦虚谨慎和不谋私利,是人们所赞扬的美德,却也为人们所忽略。 ——莫洛亚
·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朱自清
·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 ——雨果
·每一代的人都得有一种美妙的理想让他们风靡。即使青年中最自私的一批也有一股洋溢的生命力,充沛的元——罗曼·罗兰
2. 关于谨的名言和成语
谨字成语:奉命惟谨 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奉命唯谨 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谨:小心谨慎。
指服从命令,小心谨慎。 谨言慎行 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谨毛失貌 原指绘画时小心地画出了细微而无关紧要之处,却忽略了整体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处而忽略了大处。
谨小慎微 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谦虚谨慎 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
虙待人,小心办事。 小心谨慎 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小廉曲谨 细微的廉洁谨慎。指注意小节而不识大体。
谨本详始 谓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 谨身节用 修身饬行,节省其用。
谨始虑终 谓慎之于始并虑及其终。 谨谢不敏 犹言敬谢不敏。
用作自谦或推托之辞。不敏,不聪明,无能力。
谨行俭用 谨慎行事,节省费用。 谨终如始 谓谨慎小心、始终一致。
谨终慎始 见“谨终如始”。 慎小谨微 对细小的事也小心对待。
关于谨慎的名言:谨慎即良师。格罗汉功难成而易毁。
宋·欧阳修《尚书工部郎中充天章阁特制许公墓志铭》。本句大意是:任何事业都是成功难·毁坏易。
此句指出事业成毁的难易关系。为什么难成而易毁呢?比如一棵大树,要数十年或上百年才能长成,而一柄斧、一把火刚在几小时内就能使之毁灭;千里长堤,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筑成,而一个蚁穴则可“使之全部崩溃。
可“此句说明事业难成易败,劝人勤奋谨慎。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尚书工部郎中充天章阁特制许公墓志铭》信心来自谨慎。
古罗马哲学家 爱比克泰德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关于谨慎的名言宋·苏洵《上文丞相书》。
慎始:一开始就小心谨慎。后忧:后来产生的忧虑。
本句大意是:有道德的人一开始就小心谨慎,因而以后就不会有什么忧虑。俗话说:“开了一个好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因此办事时应注意开好头。作者用一个“慎”字.强调了开始时应小心谨慎,认真细致,这样就会减少后来的忧虑。
此句对人们具有告诫意义。北宋散文家 苏洵 《上文丞相书》谨慎是智慧的长子。
法国作家 雨果图大者,当谨于微。明代教育家吕得胜,字近溪 吕近溪谨慎的人脑后有眼。
英国陆军元帅 威·罗伯逊附耳之语,流闻千里。 谨慎名言春秋·《文子·微明》。
附耳:靠近耳朵。这两句大意是:即使是靠近耳朵边上说的悄悄话,终究也会流传到千里之外。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世上再大的机要、秘闻总会有泄露、曝光之日。
古今中外有多少绝密至要之事,后来都成了天下人人皆知的马路新闻,就是这个道理。~具有格言性质,启示人们言谈要谨慎。
春秋时期老子弟子 文子 《文子·微明》为而不矜,作而不恃。唐·皮日休骄矜自负。
做人不要骄傲、自夸,说大话;做事不应该有依赖思想和自负。它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做事要自立、自信。
晚唐文学家 皮日休闻善而慕,知过而惧。宋·陆九渊《陆象山集·语录》。
慕:仰慕.敬仰思幕。这两句大意是:听到别人有美德,就对他仰幕;知道自己有过错,就感到害怕。
仰慕别人的美德,就会向他学习;害怕自己有过错,就会惊惧面悔改。这两句是化用了《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句意。
可引用以自勉或赞扬那些从善如流,知过而改的人。南宋哲学家 陆九渊 《陆象山集·语录》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春秋·老聃《老子》第六十四章。这两句大意是:谨慎地做到最终,就像开始时一样,就不会有失败和差错。
办任何事情,自始至终都应慎之又慎,这样才不会出现差错。大凡人们办事时,容易虎头蛇尾,开始时认真﹑细致、谨慎、严肃,久后则是敷衍、马虎、粗心、草率,这样,往往办不好事情。
故老子“慎终如始”的名言告诫人们办事应有始有终,始终如一,这样才不致把事情办糟,这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淑身涉世,谨行慎言。
关于谨慎的名言《女儿经》 《女儿经》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代诗人 白居易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祸生不德,福有慎机。崔琦修身絜行,言必由绳墨。
谨慎名言宋·王安石《命解》。絜(Jié杰):同“洁”;絮行,使自己的行为清白无污。
绳墨:原义为木工用以取直线的工具,引申为准则、标准。这两句大意是:使自身的品德完美,行为清白,言谈话语必定遵循正确的准则。
这两句话原是作者赞美孔子的,现在可供论述应当谨慎言行,注意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命解》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
宋·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序》。持重:谨慎,稳重。
急:急于追求。近功小利:眼前微小的功利。
这两句大意是:务必要保持谨慎稳重的态度,不要急于追求眼前微小的功利。功利有远近大小之分,两者相比,当然应追求长远的、宏大的功利。
而目光短浅者,性情急躁者,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小利,而不顾长远的大利。要取长远的大利,就应有稳重的处事态度,不急不躁,长远谋划,循序而求。
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办事要有稳重的态度,要有长远的、全局的打算。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序》谨慎的。
3. 坚贞不屈的名言警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4. 勤奋努力的谚语 珍惜时间的谚语 谨言慎行的谚语 待人接物的谚语 珍惜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一夜不宿,十夜不足。
◆一有百有,一穷百穷。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针不补,十针难缝。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有多大本钱,做多大生意。
◆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有饭休嫌淡,有车休嫌慢。
◆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有志漂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衣服不洗要脏,种田不犁要荒。
◆艺高人胆大。
◆有志不在年高。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有菜半年粮,无菜半年荒。
◆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
刘立夫 | 曾国藩:行事以谨言慎行为要
曾国藩:行事以谨言慎行为要
楚国有个臣子叫费无忌,为人奸佞。他在做太子少傅时,因没有得到太子建信任,怀恨在心,一心想除掉太子建。楚平王二年(前527),平王派费无忌到秦国为太子建迎娶秦国女子为妻。费无忌见秦国女子长得很美,就鼓动平王强占之,平王贪恋美貌,就自己取了秦女。此后,平王渐渐地疏远了太子建。楚平王六年(前523),平王派太子建守卫边疆。费无忌仍不忘中伤太子建,向平王说:“太子建驻守边关,掌握兵权,又积极和诸侯国交好,是不是因为您抢了原本属于他的妻子,他这是要造反呀!”平王听信费无忌的谗言,要召回太子建杀掉他。太子建得知消息后,逃亡到宋国。期间,太子建的太傅伍奢,劝告平王,不要听信小人谗言,而残害自己的亲生儿子!被费无忌知道后,施诡计,让平王把伍奢关了起来,还向平王提出斩草除根,把伍奢两个儿子从国外招回来一起杀掉。大儿子伍尚回来,而小儿子伍子胥逃走了。平王死后,平王的弟弟令尹子常杀死了费无忌,百姓们都非常高兴。
楚平王任用奸佞小人,听信谗言,做决定之前,没有三思而行,残害自己的儿子和贤臣,是个昏君;费无忌做事情不讲道义,只知道中伤别人,没有谨慎行事,到头来也落得个身首异处,宗族被诛。费无忌乱楚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慎行篇》。本篇有一段名言:
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
它告诫人们,做事不可不深思熟虑。不深思熟虑,就会象水奔向深谷,即使后悔也来不及。君子谋划行动时会考虑是否合乎道义,小人谋划行动时只看重利益,结果反而会不利。如果懂得“不求利即为大利”,那么就可以跟他谈论道义了。其实,慎行不是畏手畏脚,瞻前顾后,而是行动之前考虑周全,并且以行为合乎道义为准则,这样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
但凡和小人做事,开始时互相帮忙,到后来就会被小人猜忌憎恶;而与坚守道义的人做事却不同,开始时互相帮助,时间越长越互相信任,最后更是互相亲近。后世的人应该明白这点,把它作为谨慎行事的准则。
谨慎行事,凡事三思而后行。慎行的关键点,应该是“慎”。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就是“慎行”的典范。按照晚曾国藩的理解,慎行即是:
慎者,心则敬畏,而言则退让也。
怀敬畏之心,讲谦逊之言。曾国藩还作有《慎字箴》和《书赠仲弟六则·慎》,进一步阐述“慎”的内涵。在《慎字箴》中他把慎字理解为“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人处事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死了以后才罢手。遇到挫折困难或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在《书赠仲弟六则·慎》中,对“慎”作出解释的同时,还分析了如果“不慎”会有何种后果。
古人曰钦、曰敬、曰谦、曰谨、曰虔恭、曰祗惧,皆慎字之义也。慎者,有所畏惮之谓也。居心不循天理,则畏天怒;作事不顺人情,则畏人言。少贱则畏父师,畏官长。老年则畏后生之窃议。高位则畏僚属之指摘。凡人方寸有所畏惮,则过必不大,鬼神必从而原之。若嬉游、斗牌等事而毫无忌惮,坏邻党之风气,作子孙之榜样,其所损者大矣。
曾国藩认为先哲们说的钦、敬、谦、谨、虔恭、祗惧都是“慎”字的意思表达,还把“慎”解释为有所敬畏、忌惮。内心存天理,就不会畏忌上天的惩罚;做事讲礼法,就不会畏忌别人的议论;年少时、身份低微时就畏忌父母、老师、长官;年老的时候就畏忌后辈们的背后议论;身居高位时畏忌同僚们的指责。但凡有畏忌之心的人,所犯的错误都不会太大,神明先祖们也会原谅他。如果做人做事都毫无顾忌、肆意妄为,损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也给子孙们做了坏的榜样,那损失就太大了。
可见,曾国藩把“慎”作为遵循天理、避免天怒人怨的关键,而“不慎”则为伤身害己、伤风败俗、贻害子孙的本源。极力主张平时修身“宜从畏慎二字痛下功夫”,处事上“以谨言慎行为要。”简言之,就是谨慎行事。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句出自《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在后世广为流传。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告诫当政者要谨慎行事,端正自己的品行。如果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无论是修身还是治国,慎行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谨言慎行,三思而动,方能无过亦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