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名言

时间:2022-04-01 20:3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虫子读书 | 评论: 次 | 点击:

西行漫记名言

1.西行漫记的句子摘抄加赏析,最少10个,一定要赏析

1、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赏析: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2、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

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赏析: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已所乐于安享的。

3、承受幸福。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的击败一个人。

当幸福突然来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幸福的淹没,从幸福的颠峰上跌落下来。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赏析:人生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4、。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

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人生几何”,从生命的短暂性来说,人生的确是一场梦。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怎样活得有意义,便成了人们的一个永久的话题;“青山依旧在,”,与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过是一场梦。

赏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大自然的包容中,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人过留迹,雁过留声”,人来到这世界上走一遭,应当留下一点足迹,一点与山河同在的精神。5、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无论你在空间的哪一个角落,在时间的哪一个时刻,你都可以享受幸福,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中看到曙光,能从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赏析: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你所走过的路,体验过的生活,你就会觉得其实你一直活在幸福的包围圈中。6、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副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

我们!都有责任!赏析:每每想任性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心中总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已,这件事不能这么做,会造成怎样怎样的后果。这就是责任!7、我可以把我的友谊在幅创作的光彩熠熠,衷情中义。

也许有一天,当时间流逝,早已不小心掉进了遗忘的心湖。记忆的湖水冲淡了美丽的色彩,淡却了当年的铁胆铮铮之情,,。

那幅画早已变的却是龌龊不堪,不得不令人深深惋惜。也许是女娲给人类创造了甜美彩画,怕人类不珍惜,加点神水的斑迹,希望给人类带来多姿多彩的画面,在坎坷中锻造人类的灵性吧。

赏析:真不知是人心暂时停留了人生水彩的保值期,还是岁月冲淡了人生水彩的夺目光环。8、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

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赏析: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

不是烦恼,而是你撇不下它。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9、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

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

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

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大的空间。赏析:人,只有量力而行,该放就放,当止则止,才能在轻松快乐的节奏中,收获真正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2.红星照耀中国好句短句有哪些

1.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2.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3.我打算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

4.只有当你了解中国的历史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中所经过的那种突出的孕育过程的时候,这个问题才能得到答复。这一孕育的合法产儿显然就是现在这支红军。

5.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的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剿匪。

3.《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1、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中国人!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赤匪!

赏析:这一段话用了两次意想不到,表现了作者对邓发的喜爱之情。

2、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赏析:此段为人物外貌描写,作者从身高,身材,面貌角度去刻画人物,好像人物就在读者的面前。

3、那个孩子压根儿不理我。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外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我想,这些孩子还真了不起。我从来没有在中国儿童中间看到过这样高度的个人自尊。(第二篇中‘造反者’) 

赏析:国学大师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从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身为祖国的下一代,我们也应该勇于批判损害我们祖国利益的,有损国家尊严的行为,心怀高度的自尊,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这次战役中所进行的一年惊人的抵抗,尽管红军否认,但我怀疑对农民想必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剥削。(第五篇 :长征) 

赏析:这句话说明斯诺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具有基本的素养,保证真实地记录新闻素材。在当时的年代,能够做到真正的公正与客观实为不易,而且能够批判性的看待自己听到的话。

我是一名光荣的国防生,我想将来在军队里工作,必须要具备斯诺这种批判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清形势,真正促进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 

5、 虽然还只在8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赏析:这个细节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伟大领导人温和的一面,这种关心下属的作风不仅能够增进上下级之间的感情,而且使整个军队更加有凝聚力,也就更加有战斗力。

4.斯诺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他有一句名言

1936年斯诺在毛泽东和他的同事身边度过了大约四个月,就在共产党避开国民党的“围剿”并在陕西建立了一个新的根据地之后不久。在许多漫长的夜晚里,斯诺获准对毛泽东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连续采访,由此诞生的这本书(《西行漫记》)的第一版在出版之后第二天就卖出了4800本,并在之后的数月里一直名列畅销书榜单。

《西行漫记》一书的影响极其深远。借助于出色的写作和可信的第一人称叙述,“中华苏维埃”——共产党通常的称呼——突然间变得举世皆知,呈现于一度生活在传闻和谣言的阴霾中的西方公众面前,在书中共产党人被描述成光荣和惊险刺激的冒险故事中的英雄。这里有男人,也有一些女人,他们战胜了蒋介石顽固的要消灭他们的企图,他们经受了长征的艰苦卓绝、死里逃生的火线考验,现在正在与应受谴责的日本侵略者打一场聪明机智、斗志旺盛并有胆有识的游击战争。

“如果这本书被正确解读的话,”《纽约时报》的评论者赞赏道,“红色中国的重要意义就不在于它是红色的,而在于它是中国人的,并且它可能预示着长期预测的中国人民的‘觉醒’,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最终失败。”

《西行漫记》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新闻界的一个经典,但它也是一个精心策划和完美实施的公共关系妙招,在其中出谋划策更多的是共产党人而不是斯诺本人,共产党选择他来向世界发布自己的故事。蒋介石政权禁止在中国的报纸上哪怕是提及共产主义运动,而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就想要在西方媒体上为自己赢得关注。有力的证据表明,他们确认斯诺为合适的人选便邀请他去共产党的大本营。因为他尽管政治上左倾,但仍享有独立自主的名声——不像那些旅游记者同行,他们毫不隐瞒地披露他们对共产党的偏爱。共产党试图在世界舆论面前结束自己的孤立状况,而斯诺恰恰就具有这种努力所需要的可信度。

5.红星照耀中国好句,3句以上,一定要有赏析

1、在“红星”向世界传播的7多年时间里,斯诺带给世界的不仅是一个真实的“红色中 国”,还包括大量的新闻照片、毛**的长征律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等。

2、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星”为顺利出版而化名的中译本《西行漫记》,以及相关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记》《红旗下的中国》等都曾被查禁。直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上海和香港又出现了《长征25里》等几个新版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多场政治运动中,出自外国人之手的“红星”一度在中国国内渐受冷落,但在世界各地依然风行畅销。直至上世纪7年代初,斯诺的再一次访华,“红星”得以作为“内部刊物”再度印发。

3、改革开放后,“红星”重新被“擦亮”,除了早年复社胡愈之团队的译本外,又多了董乐山的新译本。到1984年新华出版社推出《斯诺文集》时,《红星照耀中国》的名字得以恢复,“西行漫记”转为副题,这一年仅文集征订就超过285册。

4、“红星”畅销世界的历史,还告诉我们,诺尔曼·白求恩和柯棣华都曾阅读这本书,它成为促使他们下决心来华工作的主要动因之一;从二战时期,到上世纪末,美国多任总统承认曾阅读“红星”,这本书也成为他们决策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参考;在日本、韩国,学者也把阅读“红星”作为了解2世纪中国的“一把钥匙”。

西行漫记名言

离天三尺三:徐向前与“十六字诀”(徐向前评传21)

1

我党武装斗争初期,敌强我弱,游击战自然就成了主要的斗争方式。

而游击战的战术原则,则被总结成大名鼎鼎的“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成为初期武装斗争宝典式的存在。

以回望历史的全知视角来看,这看起来并不复杂,而且似乎就得如此,不如此才怪。

但在当时,一切尚在初萌阶段,各种情形并不明朗,领导者们也没面临过这种情况,里里外外,各种环境的、意识的问题纷纷扰扰,这种情形下,能拨开迷雾,达到一个基本合乎客观情况的认识,并提出切实的应对策略,这是很了不起的!也是很不容易的!

后来的“洋房子先生”们,客观讲,哪个不是精英?但他们就没有这个认识,更别说提出合乎实际的策略了。

而且别人提出来,放到他面前,解释给他听,他也理解不了。

由此可见认识的不易,可见在在认识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客观情况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针的不容易。

“十六字诀”不仅在当时成为我军在不利条件下求生存、并克敌制胜的绝招,而且深刻影响了革命战争的各个阶段,并在以后成为影响遍及海内外的军事思想。

比如在《论持久战》中,在后来解放战争的大方略中,都有这种思想的基本精神渗透其中。

具体战术比如抗战时的“翻边战术”,解放战争时的“蘑菇战术”,也是十六字诀的延伸发展。

在古巴的密林里,切格瓦拉给游击队员们讲授的是“十六字诀”。

越南人民抗击美军,也将“十六字诀”奉为法则。

在西点军校,在日本,“十六字诀”都成为军事家们经久不衰的话题。

2

至于这套绝学的创立者,一般都认为是伟人。

1929年4月5日,伟人在《中共红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对当时红军的一些游击战术做了总结和阐述:

“就是游击的战术。大要说来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是伟人著作中首次以总结性文字表述游击战术的内涵,也是“十六字诀”的内容第一次出现在党的文献中。

同年9月28日,中央在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中,首次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简称为“十六字诀”。

离天三尺三:徐向前与“十六字诀”(徐向前评传21)

“九月来信”中第一次提出“十六字诀”的名字

这是“十六字诀”的说法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中。

1930年12月下旬,红一方面军前委召开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会场两边就贴着伟人亲笔所书巨幅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这使“十六字诀”产生广泛的影响。

1936年,伟人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写道:

“从一九二八年五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

这是公开文献资料中第一次把“十六字诀”升华到“基本原则”高度的完整表述。

在以后的各种资料中,这成为一个经典的表述。

按下首创权不说,起码在“十六字诀”的总结和意义升华上,伟人毫无疑义是主导者。

朱老总在《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一文中也说:

“关于游击战术以至整个战略问题,还是后来由毛主席系统、完善地解决的。”

3

关于创立者,另外的说法中流传最广的是朱老总。

比如聂荣臻元帅于1986年12月朱德一百周年诞辰之际所写的纪念文章中写道:

“在井冈山时期,为了有效地对付敌人的‘进剿’和‘围剿’,朱德同志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打法,然后上升到理论,提出了有名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肯定。”

开国中将赵镕在其回忆录中也有跟聂帅极其相似的说法:

“1928年5月间,在井冈山一次讨论游击战术时,(朱德)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这一完整的游击战术的十六字诀,当即得到毛主席的赞扬而经常引用。”

史沫特莱所著《伟大的道路》中也写道:

“朱德把军事战术归纳为这样几个要点:(一)敌进我退。(二)敌驻我扰。(三)敌疲我打。(四)敌退我追。”

刘白羽的《朱德将军传》说到十六字诀时也说:“朱德同志是这发明者与执行者。”

此外,曾任红四军后勤处处长的范树德、红四军第十师党代表的宛希先等人也曾说朱德提出了游击战的“十六字诀”。

在后来某些采访资料中,也常见关于朱老总提出“十六字诀”的说法。

考虑到建国后的实际环境,这些说法应该可信度比较高。

离天三尺三:徐向前与“十六字诀”(徐向前评传21)

史沫莱特与朱德元帅

4

综合以上资料,似乎是朱老总先完整提出来,然后伟人加以肯定,并不断引用,而且将之正式传播开来。

根据常理推测,在井冈山初期,伟人也是刚开始接触军事,而朱老总却是军人出身,已有丰富的军事经验。

从朱老总的经历以及他的一些言论,可以看得出来,早在南昌起义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头脑里就有有了游击战的思想倾向。

1944年,朱老总《在编写红一军团史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

“过去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在川、滇同北洋军阀等打仗,打了十年,总是以少胜多。在军事上的主要经验,就是采取了游击战争的战法。记得在莫斯科学习军事时,教官测验我,问我回国后怎样打仗,我回答:战法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当时还受了批评。其实,这就是游击战争的思想。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起了一点带头作用。”

据《西行漫记》所记,朱德曾经说过:

“我用以攻击敌军而获得绝大胜利的战术是流动的游击战术,这种战术是我从驻在中法边界时跟蛮子和匪徒作战的经验中得到的。”

离天三尺三:徐向前与“十六字诀”(徐向前评传21)

《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与毛主席在一起

所以可以想见,朱老总从以往经验出发,结合当时的斗争形势,提出这一战术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伟人在面对同一形势时,应该是也有差不多的看法,只不过初碰军事,没有足够的实际经验可供攀缘,可能一开始没有如朱老总这般完整的表述。

在朱老总完整地提出来时,伟人一听,对啊,对啊,我也是这么看,说到我心坎里了!英雄所见略同啊!

这种设想中的情景是合乎逻辑的。

伟人之前确实有相同的看法。

在刚到井冈山时,他就对井冈山的绿林头子朱孔阳对付官军的“打圈子”战术感兴趣,并加以改造利用。

据陈正人回忆,1928年1月,伟人在遂川县城召开的遂川、万安两县县委联席会议上,就提出了后来“十六字诀”中的十二个字: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

这时朱老总还没来井冈山。

所以,我觉得,在面对当时的具体形势时,朱毛二位应该是有相同见解的。

这不是巧合。

英雄所见略同,不是恰巧看法一致,而是在面对特定形势时,最合理的对策只有一种。

大智大勇者方能面对现实,洞悉现实,从而无限接近真理,这样,最终就在同一个点上聚齐了。

就像古人玩的把戏,各在手上写字,然后同时亮出,以示高见略同。

化用一句名言,就是:

正确的看法都是相似的,错误的看法各有各的错误。

正所谓: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离天三尺三:徐向前与“十六字诀”(徐向前评传21)

5

天下英雄谁敌手?朱、毛。

但是别慌,远在鄂豫边的一个小学老师举起了手:还有我。

说起来,在当时的敌我情形之下,其实不少务实干练的领导人都提出过类似的战术,比如在湘鄂西,贺龙等曾提出过:

“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

爽利豪放,颇有贺老总的风格。

但失之粗疏,未臻“十六字诀”完满自足之境界。

而在鄂豫皖,徐向前和戴克敏等人则提出了几乎与“十六字诀”的基本精神完全一致的战术原则。

1929年6月,根据中央指示,成立鄂豫边特委,统一领导鄂东北,豫东南两块根据地的领导。

反三次会剿结束后,于11月间召开鄂豫边的第一次党代会,选出特委,又于12月召开工农兵大会,选出了革命委员会。

两次会议总结了根据地的斗争经验,做出多项决议。

其中,已当选特委委员和革委会军委主席的徐向前,同戴克敏、曹学楷等经过研究,提出了游击战的战术原则:

(1)集中作战,分散游击;

(2)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

(3)敌情不明,不与作战;

(4)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5)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

(6)对远距离的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再采取突击的方式;

(7)敌人如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作战。

这七条,也颇有徐帅风格,详尽、细致、周密。一个认真负责的小学老师。

其中前两条,颇合伟人提到的“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

第四条基本一致。

而第五、六条又基本涵盖了“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由于具体环境有所不同,这七条跟“十六字诀”有细节上的不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七条更周到更细致,但也失了十六字诀的简洁醇厚。

有个说法,认为徐向前是开国将帅中唯一一个不是在伟人军事思想影响下而独立成长起来的。

这话颇有道理。

徐向前在与其他根据地隔绝的情况下,能总结出与朱毛二位差不多的战术原则,自出机杼,千里会心,说明起码在战术层面上,徐向前是可以与朱毛二位比肩的。

当然,强调一下,这并不是说徐帅完全可以跟伟人相提并论。

在大的战略上,在理论上,在总体上,伟人高瞻远瞩,千载一人,这个没得说,只是说,在战术层面,徐帅出类拔萃,隐隐可与伟人比肩。

而在实际作战中,徐帅之精细处,沉稳处,勇猛处,巧妙处,也是炉火纯青,臻于化境,观其形迹,也大略与伟人同。

再强调一下,这不是在根本上把徐帅与伟人等量齐观,只是把伟人当成一个标杆,而徐帅作为战将,在打仗这件事上,几乎臻于极致,无限接近伟人。

如果朱毛是天,那徐向前就是那个离天最近的人。

三尺三,举手间。

离天三尺三:徐向前与“十六字诀”(徐向前评传21)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