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加拿大太平洋东海岸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2-04-01 22:3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对潇潇雨幕 | 评论: 次 | 点击:

描写加拿大太平洋东海岸的优美句子

1. 关于加拿大东西海岸

[加拿大西部] 温哥华 Vancouver希望镇 Hope Town甘露市 Kamloops灰熊镇 Revelstoke露易丝湖 Lake Louise班芙 Banff科隆那 Kelowna落基山脉 Rocky Mountains/Canadian Rockies上个月才去了美亚假期的落基山脉团, 以上的地方都有去到! 附件有介绍![加拿大东部]渥太华 Ottawa多伦多 Toronto尼亚加拉 Niagara蒙特利尔 Montreal魁北克 Quebec京士顿 Kingston Town卡尔加里 Calgary同样美亚假期也有团专去以上的地方, 也在附件里 - 给你参考看看。

2. 写海滩的优美句子

1、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2、数叶白帆,在这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

3、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她能使人抛开烦恼,尽情地欣赏。

4、海水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摹。

5、屹立在岸边的沙滩上,向远处望去,只看见白茫茫的一片.海水和天空合为一体,都分不清是水还是天.正所谓: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远处的海水,在娇艳的阳光照耀下,像片片鱼鳞铺在水面,又像顽皮的小孩不断向岸边跳跃

6、看着大海,我们的心胸似乎也变得开阔了.在这种境界里,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海水涨潮了,海水中的波浪一个连着一个向岸边涌来.有的升上来,像一座座滚滚动的小山;有的撞了海边的礁石上,溅起好几米高的浪花,发出“哗。。哗。。”的美妙声音!

7、喜欢它安静的样子,咆哮的样子…… 望眼过去那开阔无边的大海,雄浑而苍茫,把城市的狭窄、拥挤、嘈杂全都灰望道九霄云外。

8、难忘那清爽的潮湿的带着谈谈的海腥味的海风,吹拂着人的头发、面颊、身体的每一处的感觉。就像艳丽丰盈的女人一样的诱人。

9、伸展眼睛,眺望去,不见白浪滔天,但见渔帆点点,那晒的古铜色的发光的皮肤,那敏锐的眼神,善良的笑貌,再拿出海值试的掌航本领的掌握之后的娴熟撒网的动作,他们不会去欣赏者所谓的风景,或许是看惯了,而之一的是起航的方向、船下的岩焦和天气的变化。看那片蓝与远天衔接,犹如一块缓缓隆起的蓝色大陆,闪着远古洪荒般的琉璃瓦的光泽,拓宽者茫茫无限的空间。

10、海,真的海,同北方高原那片苍茫的土地一样,凝聚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的生命力,给人一种超越自然的 深刻。

11、走进那浑沌的蓝色高原,似乎能托过她冷峻的外表而听到他深层里生命的喧嚣,它不同于真正的高原大陆,在高原大陆上,一切生命都是坦露无疑的;而在这里,一切都被那层混沌不透明的海水包裹着,内在的生命的冲动只是偶尔变幻称浪花翻腾一下有消失了;在这里,一切都是湿润的、松软的、细腻的和变化不定的……别人都无法真正的窥见他的内心,对他会产生一种渴望,向深入它、洞悉它复杂莫测的心理世界。

3. 关于加拿大的句子翻译

1 加拿大是一个位于北美北部的国家,海岸沿线与美国西部南部(阿拉斯加)相接。

地理

2 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在沙漠中的国家,第一是俄国。它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它靠近太平洋 北极和大西洋。

3 三千三百万人口居住在加拿大的十个省和三个州内。人数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人数几乎相等。

4 它与美国之间共有世界上五大湖(Superior 休伦湖 伊利湖 安大略湖 )中的四个,他们的水量占地球淡水量的16%

5 加拿大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非常不同,从西部的高山地区、中部的草原,到东部地盾的岩石地区。加拿大拥有世界上很大的地盾森林。

4. 描写海的优美句子

1.去了海棠湾,那里的海水蓝蓝的,不远处还可以看到蜈支洲岛,景色非常优美,但海浪汹涌澎湃,掀起的浪花有一米多高,让人们既爱它又怕它,连大人们都站在海边上不敢靠近它,生怕被卷进大海。

2.太阳像个魔术师,把蔚蓝的大海装点得波光粼粼。近处的浪花不时地涌上沙滩,相互追逐嬉戏着,撞击着礁石,发出阵阵欢快声,好像在欢迎远客的到来;远处的海浪一个接一个、一排连一排的,相互追逐着、奔腾着,煞是好看。

我用手轻轻的拍打着浪花,顽皮的浪花溅起了无数颗细小的水珠,溅在脸上凉丝丝的真是舒服。3.我还喜欢晚上的大海。

晚上还是深蓝色的。月光照再海面上,就像给大海披上一层银沙。

我漫步在沙滩上,海风轻轻的吹拂着我,注视着那微波亃亃的海面,听着那哗哗的海浪声,只觉得心升神诒。4.我向往大海。

孩提时的我总以为海有一位女神,一位“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女神。不是吗你看,云霞的海上,何等的明媚;风雨的海上,何等的阴沉。

而且,这位女神住在灯塔的岛上,海峡是她的扇旗,海岛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上……5.早晨,海面很平静,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把整个大海照得红彤彤的。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飘动,海鸥贴近海面快乐地飞翔,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勤劳的渔民驾驶着渔轮,早早地来到这里打鱼、捞海带,阳光给他们披上了金色的盛装。

海水哗哗地冲上那么美丽,那么迷人!6.海面上白帆点点,与天上朵朵的白云相映成辉,几只飞翔的海鸥迎风飞舞着,展示着它那曼妙的舞姿。游玩的人们,或立、或坐、或卧、或跑,相互说笑着,观赏着“蓝天、碧水、金沙滩”,惬意极了。

7.突然,远处一道白色的波浪齐刷刷地向海岸涌来,好像一匹匹飞驰的骏马,又如一条暴怒的白色巨龙。只听“啪”的一声,它重重地撞在岩石上。

如同山崩地裂,接着便粉身碎骨了,随后潮水又无奈地退入了大海。好一片悲壮的景象啊!虽然它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从远古开始一直一刻不停地向岸上奔涌,似乎想要冲破岩石,走出寂寞而又热闹的海。

8.这早上的大海是多么迷人呀!海水是那么的蓝,好像一匹宽阔无边的蓝绸子,一直铺到天边,海面上一只只海鸥忽飞忽降地,仿佛给蓝绸子绣上美丽的图案。还有那大海的涛声听起来好像是月光母亲低吟的摇篮曲,我坐在沙滩上,看着蓝蓝的大海,听着海水的涛声,呼吸着海边的清新空气,细滑的沙子好像在亲吻我的小脚丫,舒服极了,远处爸爸的喊声打断了我的遐想,他们已经下海了。

9.当傍晚涨潮的时候,带还却变成了另一副模样。它变得像一个无边的战场。

海风吹着尖厉的号角,海浪似乎是千百铁骑,向海岸猛烈地攻击着,发出隆隆的怒吼声,岸上千斤重的大石,给它轻轻一拂,就淹没到海底去了。这时,银盘似的月亮刚露出笑脸,看到这种情景,它害怕地颤动了一下,躲进了云层,星星们也都生气地闭上了眼睛。

这些,都被不知疲倦的大海看见了,于是它慢慢地停止了奔腾冲击。10.下午,涨潮了的时候,海面的景色可壮观了。

银白的海浪一个紧接着一个向岸这边奔来。开始,浪花只像调皮的孩子一样跳跃着。

过了一会儿,一米来高的大浪一个推着一个奔腾而来。海浪撞击在海边的礁石上,迸出碎玉般的浪花。

游客们看了,情不自禁的发出了一阵阵惊叹声!11.渐渐地,海滩上的人多了起来,海滩上也嘈杂起来。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好像也更加欢快更加响亮了。

“啪、啪、啪”一声接着一声,一刻不停。像在奏着一曲永远也奏不完的乐章,也许人们已经听它演奏几百年了,但却依然那么亲切。

12.海又恢复了平静,仿佛在积蓄力量,准备发起下一轮的冲击。一垄垄的海浪依然向海边涌来。

但它们都温柔了许多。刚才还热闹非凡的海面一下就变得安静起来。

远处依然是天苍苍、海茫茫,大海与天融合成广阔的穹庐,我早已分不清哪是天涯哪是海角了。13.又圆又大的一轮红日沉沉地像西山落下,邓叔叔说:“天黑了,我们该回部队了,”一轮圆月露出红晕的脸蛋,挂在天空中,像一盏灯给我们照耀着路,我恋恋不舍地看了看那广阔神秘的大海,那蓝蓝的海水翻腾了一天的浪花好像玩累的孩子,静静地躺在金色苍穹下轻轻地喘息着,游人也一个接着一个的离开了大海。

14.这次,我看到了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它是那样的雄伟壮观,是那样的使人陶醉于它的雄伟中。这使我总想高歌一曲,来表示我满心的心潮澎湃。

明净高远的天空上挂着一个金光四射的太阳公公,红日的影子倒映在那波澜壮阔的大海上,水又围绕着这样峰峦雄伟的山,再加上千山一碧,万古长青,这大海真是美不胜收啊!15.我向往大海。大风的时候,她架着风车狂飙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她的长袖拂没了许多帆舟;下雨的时候,便是她忧愁了,落泪了,大海上一切多低头静默着。

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风神轻柔而潇洒……16.正所谓: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远处的海水,在娇艳的阳光照耀下,像片片鱼鳞铺在水面,又像顽皮的小孩不断向岸边跳跃。

我说:“大海是生。

5. 关于加拿大句子翻译

土著人在欧洲人来之前就已经住在加拿大。

他们就是所谓的FirstNation和因纽特人。Meties是First Nation和欧洲人的混血北欧海盗是最先在加拿大纽芬兰岛居住的欧洲人。

他们没在那里住很久早在16世纪, 欧洲人就开始开拓加拿大的东部海岸。开始是1497年时的英国人John Cabot,然后是1534年的法国人 Jacques,后来 Alexander Mackenzie到达了太平洋海岸,这里正是James Cook和 George Vancouver经过航行到达的地方加拿大一部分由法国殖民, 一部分由英国和苏格拉殖民。

法国人经常能得到当地土著人的居住认可1812年的战争时,美国几次试图占领加拿大,但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238663564是都被击败了Ps:first nation 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是一个加拿大的种族名称,与印地安人(Indian)同义,指的是在现今加拿大境内的北美洲原住民及其子孙,但是不包括因努伊特人和梅提斯人。第一民族、因努伊特人和梅提斯人的总称,应该是原住民(Aboriginal peoples, First peoples, or Indigenous peoples)。

在加拿大,原住民的国家级代议机构是第一民族议会(Assembly of First Nations)。 绝对人工翻译……这些我们10年级Social学过。

6. 急需描写沙滩的语句,

1:童年的每一件事情如沙滩边上的贝壳,在落日的照耀下发出美丽的光。

我漫步在沙滩上,捡起一个贝壳,细细品味着里面的故事。 2:烟台市一个理想的境界,如果下点小雪,看吧,金沙滩的海里结了冰,一片亮闪闪的样子,好像天上的一片星星“下了凡”。

岸边,一点点沙滩的黄,加上点白花,给岸边穿上了一带花纹的花衣;看着看着,雪停了,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岸边,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花衣好像更美了。

3:沙滩上,一排排椰子树,椰树下有舒服的沙发,树下还爬着不同规则的螃蟹,蓝蓝的海水与蓝色的天空,相映着自由飞翔的海鸥,它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沙滩边上,海水漫过我们的脚,一低头,还看见五彩缤纷的贝壳,闪着耀眼的光芒,为这静寂的沙滩添了一点点优美的音符! 4:我看到,在那边,在一只底儿朝上反扣在沙滩上的木船旁边,是一群刚从田里收割麦子归来的人们,他们在谈论着今年的收成。

今春,雨水足,麦苗长得旺,收成比去年好。眼下,又下了一场透雨,秋后的丰收局面,也大体可以确定下来了。

人们为这大好年景所鼓舞着,谈话中也充满了愉快欢乐的笑声。 5:有时侯大海像一位母亲,散发着温馨的气息;有时侯大海像望不到头的蓝色绸缎;还有时候,大海又像一位演奏暴风雨的音乐家!啊,大海啊大海,你是我心中的太阳,带走我的疲倦,亲吻我的小脚丫。

我在金色的沙滩上留下的那一串小脚印,是你---可爱的海,一遍遍冲洗着我童年的回忆。每当夜幕降临,我站在沙滩,那么和谐与美好,令我想闭上双眼,陶醉其中…… 6:面向大海,我仿佛看到了地球的勃勃生机:渔夫们正在海上忙碌的捕鱼,巨大的渔网中,满载着渔夫们的喜悦和幸福。

浪花不时地涌上岸边来,一会儿冲到了沙滩上,又迅速的往回退到海里,就好像一群群小孩,顽皮地蹦上了岸,看到了人,又害羞地退了回去。在平如明镜的海面上,一些海豚正在嬉戏,有的时候再水里面转圈,有时则像跳高运动员那样,摆动着强健有力的尾巴,高高地跃出了水面,在高空中展现他美丽的舞姿,然后又回到了茫茫海水中畅游着。

7:虽然舍不得咬下一口,这夏天的味道,但是有些记忆还留恋在我嘴角,包括你的微笑,你的歌声,还有那一排排我们并肩时留在沙滩的小脚印,幸福的味道。 8:深夜,坐在柔软的沙滩,看海水带着歌声奔腾而来,又欢快地奔腾而去,世人都听到了他们的欢歌,可是,有谁知道这蔚蓝的海水里,隐藏了多少人间的悲欢喜乐? 9:我不会把心画在沙滩,因为海浪会带走,我不会把心画在天空,因为风会带走,我不会把心画在春天,因为时间会带走,亲爱的,请让我把心画在你的心中,让生命带走。

10:海面上白帆点点,与天上朵朵的白云相映成辉,几只飞翔的海鸥迎风飞舞着,展示着它那曼妙的舞姿。游玩的人们,或立、或坐、或卧、或跑,相互说笑着,观赏着“蓝天、碧水、金沙滩”,惬意极了。

沙滩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成为海滩、沙滩。

7. 加拿大东海岸的城市哈里法克斯怎么样

哈里法克斯市已有250年历史。该市位于加拿大的大西洋海岸线,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的自然深水港,市区人口300,000人。同时,哈里法克斯市(The City of Halifax)是加拿大东部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的省会所在地,因其位在北美洲圣罗伦斯河河运的关键位置,使得身为终年不冻港的Halifax为加拿大东部河流运输的重镇,也是Nova Scotia的经济命脉。也因为各类船只不断来回型始于北美洲五大湖区与大西洋岸,使得约80%的居民,其祖先来自英国或欧洲其它国家。城市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加拿大大西洋地区的最大经济、运输和文化的中心。因此,又是加拿大东海岸数省的金融、经济及研究中心。哈里法克斯人以友善、热情而着称。她既有大城市的繁华与便捷,却又不失小市镇的宁静与友善。

▲哈里法克斯市是加拿大主要的港口城市,她是加拿大通向欧洲的门户;

▲哈里法克斯市主要的经济支柱包括信息产业、电影制作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等。哈里法克斯拥有一流的大学、医院、公司以及大批高素质人才;

▲哈里法克斯的Internet使用率超过加拿大全国的平均水平;

▲哈里法克斯毗临大西洋,空气清新,被称作“加拿大的海边娱乐场”,每年6月,哈里法克斯都会举行多元文化节以展示其多姿多彩的文化;

▲哈里法克斯有加拿大的海洋乐园之称,这里充满了异国文化的气息,是一个气候温和、干净、安全的小城镇。此区的学区几乎都聚集于此,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风景优美,学校旁有一座森林公园,此公园一直延伸到海洋,且距离热闹的购物商店街及戏院、餐厅也只需8分钟的车程,您可以徒步抵达,非常的方便;

▲留学生在此中等城市就读,比在大城市能更广泛接触加拿大本地人,英语提高更快;

8. 最真挚的诗句,最真心的

乐水第四章 太平洋 太平洋001:仙台 别君时,雨正浓。

雨浓情更浓。几经沉浮,患难见真情。

带走:三尺书卷,两袖清风。带不走,一世英名。

再相逢,十里芳郊绿遍,十里栀子红。东海踏浪,饮酒栀子城。

乘醉:燃起篝火,唱起渔歌。共祝愿:天下太平。

太平洋002:长野 美原妻笼宿,桧林善光寺。旅游观光龙井泽,滑雪上高地。

斋藤音乐节,木曾山园艺。野尻诹访白桦湖,虹鳟鱼上市。

太平洋003:富士山 心驰神往东海岸,魂牵梦绕樱花园。一缕情丝不曾断,两行泪水似涌泉。

风缠缠,雨绵绵,风风雨雨又一年。风雨不解离别恨,缠缠绵绵到窗前。

太平洋004:奈良 君是山上一棵松,我是水中一浮萍。迎来多少旭日升,送走多少夕阳红? 多少爱?多少情?化作春风伴我行。

春风吹醒思乡梦,思乡美梦几时成? 太平洋005:名古屋 谁言往事不可追?秋雨过后,秋风劲吹。多少秋风吹不尽:恩恩怨怨,是是非非。

今日作歌迎春归,几多歌声,几多伤悲。几见昔日春归处:几度残阳,几度斜晖。

太平洋006:京都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脉脉此情谁知?京都故地,一种相别,却是万种相思。相聚嗟日短,问君何时还?遥遥无期。

风雨途中,多少血泪?多少诗? 回首往梦依稀,只是不见了,旧日雄姿。青春易失,岁月难留,劝君莫笑人痴。

白云压城低,青山遮望眼,重上天梯。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太平洋007:复活节岛 拉帕努伊爱心重,呵护这些石精灵。风里他们最清静,雨中他们最忠诚。

清静只为一个梦,忠诚只为一段情。此梦悠悠到妙境,此情悠悠到永恒。

太平洋008:科隆群岛 神秘岛下水正清,神秘岛上花正红。海狮海豹海风中,巨龟巨蜥巨石丛。

仙人掌林番石榴,醉鱼树下腺果藤。企鹅礼让信天翁,啄木鸟唱鹈鹕鸣。

太平洋009:夏威夷 你好可爱岛,可爱有几何?茂宜岛上七村落,村村独特,草裙舞独绝。 尤克里里琴,声声奏和谐。

绿色人面兽身蝶,翩翩起舞,依依来惜别。 太平洋010:阿皮亚 同享花前月下春,同做性情梦中人。

同渡拉瓦拉瓦节,同舞拉瓦拉瓦裙。 长桨荡起独木舟,长风吹拂椰子林。

脑努果汁来接风,卡瓦美酒来洗尘。 太平洋011:维拉港 一山一水一海港,一年一度蛋花黄。

椰子树叶小茅屋,小茅屋里好纳凉。 歌正飞,舞正狂,海湾处处庆典忙。

海湾处处是净土,一处净土一天堂。 太平洋012:霍尼亚拉 家家种地,户户耕田,家家户户小花园。

花园木屋,水槽接屋檐。 腰缠树叶,颈挂花环,返朴归真大自然。

自然如梦,梦中去划船。 太平洋013:千岛群岛 阿伊努人太神奇,阿伊努语太甜蜜。

阿伊努诗太美妙,阿伊努雕太灵气。 梦幻岛,魔幻地,海岸峭壁成鸟市。

鸟市归来赏歌舞,歌舞只把爱传递。 太平洋014:巴厘岛 岛上盛情曾难却,狂歌狂舞狂欢过。

玛斯木雕乌穆画,好山好水好风月。 男人荷锄到梯田,女人在家勤劳作。

圣泉庙旁寻行宫,不见当年苏加诺。 太平洋015:横滨 中秋夜里未来风,除夕夜里汽笛声。

本牧神社放流马,山下公园马拉松。 三溪园内三重塔,八景岛外八幡宫。

箱根温泉一十六,悠内三乐在其中。 太平洋016:神户 梦游桥之馆,梦醒滩五乡。

五乡梦风暖洋洋,布引香草,香遍了四方。 三宫六甲山,一个濑户邦。

明石大桥好风光,风光无限,尽入我行囊。 太平洋017:帕皮提 寻芳到南洋,南洋多瑰宝。

珊瑚礁绕火山岛,峡谷幽深,深处风光好。 断崖悬瀑布,瀑布惊飞鸟。

飞鸟飞出湖边草,湖面如镜,镜里乾坤小。 太平洋018:东京 五百强中心,时尚产业镇。

银座铁塔高万仞,日新月异,成功于一瞬。 宇宙不再远,人心不再近。

五十年前曾奥运,留下传说,有爱也有恨。 太平洋019:大阪 天守阁上天不静,心斋桥下心不宁。

狂言落语说相扑,漫才歌舞伎盛行。 大海湾,大水城,融入国际大繁荣。

明治天皇来造币,丰臣秀吉来吃穷。 太平洋020:白川乡 木炭屋里烧木炭,水车屋外浇水田。

浊酒节上白浊酒,浊酒一杯话农闲。 合掌村,民家园,中华古风海外传。

东瀛客成东道主,款款来到我面前。 太平洋021:塔希提岛 一颗珍珠一传奇,一段传奇一首诗。

走来多少美男子?走过多少维纳斯? 大溪地,花秧鸡,渐飞渐远渐依稀。依稀二百三十年,依稀梦见大花衣。

太平洋022:东南亚 天地厚爱,世纪情怀,缅甸园里小竹排。老挝越南柬埔寨,不丹菲律宾文莱。

羔羊慈爱,玉帛情怀,玉兰花开漫天白。不弃不离新马泰,生死相依港澳台。

太平洋023:华人与海 高歌向天天相应,纵声唤地地有灵。几度刀山驱猛虎?几度火海战飞龙? 诗成万卷尽雄风,铁流笔下恣奔腾。

大洲大陆任驰骋,奈何水域独难行?。

描写加拿大太平洋东海岸的优美句子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北美洲 North America

全称北亚美利加洲。位于西半球北部,东、西分别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北濒北冰洋,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南隔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同南美洲为邻。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北美洲

除西南侧外,大陆岸外岛屿众多,特别是北侧和东北岸处有不少大岛。格陵兰岛为世界第一大岛,巴芬岛面积居世界第五位,其他大岛有维多利亚岛、埃尔斯米尔岛、纽芬兰岛等。大陆东南的西印度群岛由巴哈马群岛和大、小安的列斯群岛组成。大陆西侧岛屿主要偏于西北岸外,有阿留申群岛、亚历山大群岛、温哥华岛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格陵兰岛

全洲面积2422.8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6.2%,仅次于亚洲和非洲。岛屿面积410万平方千米,占全洲总面积16.9%,其绝对面积与所占全洲面积比率均为世界各洲之冠。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阿留申群岛(蓝色)

大陆轮廓北宽南窄,略似三角形。大陆北端布西亚半岛的穆奇森角在北纬71°59′(格陵兰岛的莫里斯·杰塞普角在北纬83°39′),南端马里亚托角在北纬7°12′,南北跨64个纬度;东端圣查尔斯角在西经55°40′,西端威尔士王子角在西经168°05′,东西距112个经度。大陆海岸线长约6万千米。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北美洲轮廓

东北部海岸比较曲折,岛屿众多,且有不少深入大陆的大海湾,如哈得逊湾、圣劳伦斯湾和芬迪湾等;岸外大陆架宽阔。东岸有比较深入宽阔的河口湾,如切萨皮克湾。往南沿岸沙坝渐次显露。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哈得逊湾岸边的北极熊

墨西哥湾沿岸和中美地峡的加勒比海沿岸,海岸平直,在很多地段沙坝绵延,内侧封闭成瀉湖。西部太平洋岸山脉与海岸平行,且逼近岸边,很多地段陡崖壁立,海岸比较平直,除圣弗朗西斯科湾和加利福尼亚湾外,缺乏深入内陆的海湾,岛屿少,大陆架狭窄;但北段有陡峭曲折的峡湾型海岸,岸外还散布一些群岛,阿留申群岛之北的白令海是世界上大陆架最宽广的海区之一。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墨西哥湾

自然地理

地质与地形

北美大陆是以前寒武纪古陆台为核心,通过不同地质时期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以及伴随的地壳构造运动,经历了与其他古陆块(如古欧洲、、古亚洲)分、合、再分的漫长过程,环绕古陆台周围的褶皱带相继形成,最终奠定了北美大陆的地质构造基础。

太古宙时,北美曾有4个原始陆块,分布在相当于今天哈得逊湾南北一带,经过大陆增生过程,结合成巨大古老陆块,即北美陆台。它是北半球更大规模的劳亚古陆的组成部分。元古宙劳亚古陆开始分裂。

到早寒武世,古北美与古欧洲之间出现古大西洋,古北美与古非洲之间出现前阿巴拉契亚洋。北美陆台的分化始于下古生代。其北部长期处于缓慢上升,古老结晶岩基底广泛出露,这是加拿大地盾和格陵兰地盾。加拿大地盾以南、以西和以北部分,以沉降为主,屡经海侵和海退,在前寒武纪结晶岩基底之上覆盖两平展后期沉积,这是中部地台和北极地台。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加拿大地盾

北美陆台北、东、南侧的古生代褶皱带以阿巴拉契亚山为主体。它的形成与古大西洋的闭合及其伴随的板块活动直接相关。从奥陶纪开始,古大西洋开始缓慢趋于闭合,到泥盆纪古北美与古欧洲板块碰撞,镶合成古欧美大陆,形成绵延于北阿巴拉契亚、格陵兰岛东岸和西北欧的加里东褶皱带。

泥盆纪后,古欧美与古非洲板块逐渐靠拢,前阿巴拉契亚洋逐渐闭合,至石炭纪末,两者碰撞缝合,其间出现南阿巴拉契亚、沃希托和西北非的海西褶皱带。

三叠纪末,联合古陆再次分裂。侏罗纪打开新的大西洋,北美与非洲先行分离;白垩纪大西洋裂谷向北延伸,使北美与欧洲分离,最终使同源的古生代褶皱带分居在不同的大陆上。

北美大陆西侧的中、新生代褶皱带以科迪勒拉山系为标志,它是北美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向运动的产物。随着侏罗纪大西洋再度扩张开,推动北美板块西移,仰冲于东太平洋法拉隆、库拉板块之上,掀起北美-内华达运动,造就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海岸山脉、喀斯喀特山、内华达山等。

白垩纪末至第三纪初,板块相向运动,速度加快。法拉隆板块潜没于北美板块之下,加之太平洋中微型陆块与北美板块碰撞的效应,掀起了北美阿尔卑斯运动的主幕——拉拉米运动,隆起落基山等高大褶皱山脉,科罗拉多高原等大幅度抬升。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落基山

渐新世以来,继续西移的北美板块已超覆于太平洋中脊之上,库拉板块完全潜没于阿留申海沟,法拉隆板块残遗科科斯板块向东俯冲,与加勒比板块幅合,引发延续至今的新阿尔卑斯运动,在太平洋边缘形成加拿大岛山、美国海岸山脉、中美地峡火山山脉等,并在东太平洋中脊与北美板块接触处(加利福尼亚湾一带),出现一系列转换断层。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圣安德烈斯转换断层体系及其相应的地震带。

在上述构造基础上,经过长期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形成以三大纵列带为特征的地形结构格局。

东带——阿巴拉契亚高原

呈东北-西南走向,延伸于大陆东部。久经侵蚀,高度不大,以波状起伏的高地为主。西南部属海西褶皱带,自东往西分为山麓台地、蓝岭、岭谷区和阿巴拉契亚高原4个地形单元。

山麓台地起伏和缓,西连蓝岭山麓,内侧海拔300~360米,东缘以陡坡与沿海平原相接,构成一条“瀑布线”。

蓝岭为一腹背斜,其东南两侧有大规模的冲断层,地形崎岖,海拔较高,阿巴拉契亚高原最高峰米切尔山(2037米)即位于此。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蓝岭景观

岭谷区有一系列平行褶皱和冲断层,地形上表现岭谷相间的特征。

阿巴拉契亚高原为一山前拗陷,地层近于平展,为海拔300~600米的低高原。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阿巴拉契亚山脉

东北部属加里东褶皱带,广大地区表现为一波状起伏的高低——新英格兰高地,相当于西南部的山麓台地,海拔约300~500米,向东、南倾斜;其他3个地形单元发育不完整,范围狭小。东北部广泛受到第四纪冰川作用的改造。

中带——劳伦琴低高原和中部平原

劳伦琴低高原偏于大陆东北部,发育于加拿大地盾,经长期侵夷,地势不高,起伏和缓,大部分介于200~450米。古生代以来长期以上升为主,但哈得逊湾一带却处于拗陷之中,第四纪冰期又因冰川重压而沉陷(冰期后已有所回升),地势低下,形成一个浅水海湾。故低高原总体表现为向哈得逊湾低斜的浅碟状地面。

冰期时本区处于大陆冰川中心地带,地形广泛受到冰蚀作用的改造。位于劳伦琴低高原东北岸外的格陵兰岛,除东、北岸为古生代褶皱带外,也属古老地盾,为现代冰川所覆盖,冰面海拔一般达2000米,冰层之下为一低高原。

中部平原发育于中部地台,按海拔和地形特征,可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为内陆低原,西部为大平原。

内陆低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起伏和缓。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以北,除威斯康星州西南部外,为一广大的冰碛平原,其西北还有大片湖成平原,五大湖主要为冰蚀湖盆。上述两河以南未受冰川侵袭,地形特征主要反映构造与河流作用。中为密西西比河下游冲积平原,其东地势稍见高仰,深受河流切割;西南为单斜低丘与河谷低地相间的带状起伏平原。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密西西比河

大平原海拔从500米左右向西逐渐增至1800米,由于落基山的掀升提供了大量冲积物质,从山麓向外堆积,以后再经河流深切,表现为向东低斜、深谷横切的坦荡平原。它的北部第三纪地层大部分被侵蚀,并打上了冰川作用的烙印;南部在中段广泛保存第三纪坚硬覆盖层,地势较高,一般称为高平原。

在密西西比河下游以西和密苏里河下游以南,为内部高地,包括欧扎克高原和沃希托山。欧扎克高原为中部地台的穹地,经长期侵蚀表现为一切割高原;沃希托山位于其南,为一古生代褶皱带,在构造和地貌特征上相当于阿巴拉契亚高原的岭谷区,但呈东西走向。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密苏里河

墨西哥沿岸平原为近期出露的海底,与大西洋沿岸平原相连,北起科德角,向南向西延伸,再东转至尤卡坦半岛,宽约100~400千米,其中一半以上地段海拔低于120米。它由半固结或未固结的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沉积层组成,向海缓斜。墨西哥湾北岸的东西两段,通过差别侵蚀,形成单斜脊与低地相间的带状起伏平原。

西带——科迪勒拉山系

位于大陆西部,南北延伸,由一系列山脉、山间盆地和高原组成。海拔一般于2000~3000米间;平均宽度达800千米,最宽处1600千米。属中、新生代褶皱带,地壳仍在活动中。

东部山地以落基山脉为主体,北起阿拉斯加的布鲁克斯岭,南接墨西哥的东马德雷山脉,海拔2000~3000米。其中由长列褶皱和冲断层构造所成北北西-南南东走向的条状山脉分布较广,尤以被落基山脉为最;中部落基山脉东部则以单一宽背隆起所成边缘陡峻的高原状山体、彼此隔以宽广的向斜盆地为特色;南落基山脉为由狭长背斜隆起所成的山岭,延伸绵长,不少高峰在4000米以上。

落基山脉很多地段由于高度大,北段又因纬度偏高,所以冰川地貌发达,高山部分还有现代冰川。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落基山脉

山间高原和盆地介于落基山脉与西部山地之间,自北往南计有育空高原、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哥伦比亚高原、盆地与山脉区(其北部称大盆地)、科罗拉多高原和墨西哥高原等。

育空高原位于阿拉斯加中部和加拿大西北部地区,为一波状起伏的切割高原,第四纪冰期时北和西部未受冰川侵袭。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育空高原

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为一切割的熔岩高原,第四纪冰期时为科迪勒拉冰川中心所在,分布有各种冰蚀和冰碛地貌。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

哥伦比亚高原是世界上广大的熔岩高原之一,第四纪时北部处于科迪勒拉冰川南缘,地面上留有很多由冰融水溢道切成的石底深谷。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哥伦比亚高原

盆地与山脉区以一系列相互隔离并大致平行的狭窄断块山同干燥盆地相间分布为特征。

科罗拉多高原是北美古陆台伸入科迪勒拉区的稳定地块,广大地区内岩层近于平展,由一系列台阶状高原组成;第四纪以来因大幅度上升,高度介于2100~3300米,河流普遍发育了深邃峡谷,以科罗拉多大峡谷最负盛名。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科罗拉多大峡谷

西部山地分为内、外两带,隔以一道不相连续的沉降带。内带自北向南包括阿留申山脉、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海岸山脉、卡斯卡特-内华达山和西马德雷山脉等,为一强烈褶皱、火山侵入与变质带,经长期侵蚀,花岗岩广泛出露。如内华达山脉,通过长期侵蚀和后期上升过程中所发生的的断层和掀斜作用,表现为一自东向西倾斜的花岗岩断块山。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内华达山脉

此外,部分地段后来还受到火山喷发作用,如喀斯喀特山特别是南段即分布着一系列火山锥。外带北自阿拉斯加南岸的科迪亚克岛起,南至加利福尼亚半岛,主要为沿海岛山带及美国境内的海岸山脉。内、外两山带间为一沉降带,习惯一系列不相连续的海湾或谷地,如库克湾、皮吉特湾、威拉米特谷地、加利福尼亚谷地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库克湾

科迪勒拉山系进入墨西哥境内,宽度变小,主要为墨西哥高原及其两侧的东、西马德雷山脉。高原地面海拔900~2500米,自北向南增高,也以断块山与盆地间错分布为特征。东马德雷山为一系列平行褶皱并受低角冲断层所切的北北西-南南东走向的山脉,海拔1500~3000米。西马德雷山大部分为第三纪初期厚层熔岩所覆,呈高原状态,海拔2000~3000米。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马德雷山

北纬19° 线附近为一东西向的火山带,其南隔着巴尔萨斯河及其上游谷地为南马德雷山。特万特佩克地峡以南,为中美地峡区。除尤卡坦半岛主要属沿岸平原外,其余大部分为高地。地峡区北部与南马德雷山相接,为东西向构造带,通过加勒比海底向东北同大安的列斯群岛的古巴、伊斯帕尼奥拉、波多黎各、牙买加等岛屿相联系;太平洋岸为一火山带,火山峰高达2000~3000米。

大安的列斯群岛之北为巴哈马群岛,由许多大小不等的珊瑚礁滩组成;南为小安的列斯群岛,其外侧各岛由石灰岩构成,内侧为火山岛。小安的列斯群岛以南的特立尼达岛等,在构造上同南美有紧密联系,具大陆岛性质。

矿藏

北美洲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煤、石油、铁、铜、铅、锌、镍、钼、钒、银、铂、铀、石棉、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加拿大地盾在前寒武纪曾经历多次造山运动并伴以火成活动,金属矿丰富,主要有铁、镍、铜、锌、金、铀,次为银、钴、铂、钛等,矿床分布比较分散,多分布于火成岩侵入体周围附近的接触带或沉陷盆地中。

拉布拉多和苏必利尔高地(苏必利尔湖西北和南面)是重要的铁矿产区。魁北克省西南部至安大略省东部以镍、铜、铅、锌、铀、银等为主的多金属矿区,其中萨德伯里的镍、铜矿具有世界意义。安大略省西部和地盾西缘湖带也为一重要的多金属矿区。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苏必利尔湖

中部地台富燃料矿,为本洲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储备、产区,分布广泛,向北远及马更些河三角洲以及北极群岛。本区后期覆盖层具有一系列盆地和穹地,对燃料矿床的习惯和储存十分有利。

墨西哥沿海一带富藏石油,储油层多在盐丘中。北岸的油田主要分布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以西一带,其年产量向来居美国前列,现不断向岸外海域发展。坎佩切湾东南一带是目前墨西哥主要产油区。海湾一带的盐丘中有的还产硫磺。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墨西哥湾上的油井

阿巴拉契亚褶皱带既有同岩浆活动有关的金属矿藏,也有分布广泛的含煤盆地和一些储油构造。加拿大魁北克省东南以产石棉著称,东北部其他地区则多铅、锌、银、铜等金属矿。西南部的矿藏首推煤矿,烟煤品位较高,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还有美国最大的无烟煤区。

科迪勒拉山系中、新生代褶皱带,有大规模火成岩侵入体和高度变质带以及山间沉积盆地,矿藏种类很多。金属矿特别是有色金属矿占有突出地位,如铜、铅、锌、银、铝土、金等,铁、钼、钒、钨、锑、汞等也有一定储藏。

燃料矿以石油为主,还有硫磺、磷酸盐等非金属矿。金属矿同火成活动和构造有密切关系,分布上主要同侵入体与变质带相联系,多种金属共生。墨西哥高原和西马德雷山也是重要的多金属矿区,贵金属中的银矿久负盛名。西印度群岛中古巴红土型镍矿的储量和牙买加红土型铝土矿的储、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加利福尼亚谷地南部、落基山怀俄明盆地、阿拉斯加北海岸普拉德霍湾有大油田。一些山间盆地有大量煤藏,但品位一般较低。

气候

北美洲的气候以大陆性气候显著和气候类型多样为特征,与亚洲类似,但在很多方面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气候类型的结构也自成一格。

气温与降水

冬季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从费城附近向西至美国西南部,再折向北至阿拉斯加南岸外。沿海气温显著高于内陆,太平洋沿岸气温又高于同纬度大西洋沿岸。占北美洲面积3/4的北部,1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加拿大西北部在-20~-32℃,格陵兰岛中部低至-45℃以下;墨西哥湾北岸为10℃,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和中美地峡区超过20℃。冬季气温梯度较陡,南北最大温差达70℃。

夏季7月平均气温20℃等温线大致从美国东北岸向西横越五大湖南部,至近西海岸转向南行,线以南除山地外大部分在25℃以上,美国西南部及墨西哥东、西岸均达32℃,死谷更高达38℃。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格陵兰岛中部,约-12℃。夏季气温梯度减缓,南北温差降为44℃左右。北美洲大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大陆性强。内陆气温年较差最大,大陆的中北部尤甚,加拿大西北部高达40℃以上,个别地方如好望堡达51℃;东岸次之,西岸最小。东岸的纽约(北纬40°40′)气温年较差为24.2℃,而同纬度西岸的尤里卡(北纬40°45′)只有5.1℃。北美大陆面积比亚欧大陆小,气温年较差和大陆性程度逊于亚洲。

北美洲年降水量的分布,以西北太平洋沿岸山地和中美地峡的加勒比海沿岸最多,一般均在1600毫米以上部分迎风坡地带高达3000毫米以上。北部远离水汽来源,西部广大山间区又处于雨影地带,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西南部甚至少于100毫米。落基山脉以东的大平原也因处于雨影地带,年降水量多不足500毫米;由此向东南,逐渐受到来自墨西哥湾暖湿气团的影响,降水量渐次增加,阿巴拉契亚高原南部和东南沿海可达1500毫米左右。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加拿大雨天

在季节分配方面,太平洋沿岸冬季受北太平洋气流影响,降水量最多;夏季则因副热带高压北移,为少雨季节。广大山间区的雨型,有以冬季较多的,又有以夏季为主的。落基山脉以东除局部地区冬季降水较多外,广大地区均为夏季多雨。墨西哥高原降水量不多,属夏雨型。中美地峡的东岸,夏秋多雨,秋季因热带气旋雨的补充而又略多于夏季,仅冬末春初为一相对少雨季节;地峡西岸及墨西哥西南岸,夏季因副热带高压偏北,这里接近热带辐合带,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为西南风,加以其时有热带气旋侵袭,所以降水丰沛;冬季则因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加以位居背风带,便成为干季。

气候类型

拥有从热带到寒带和从大陆东岸到西岸的各种气候类型。按1978年斯特拉勒气候分类,除高地气候外,计有13种,与亚洲不相上下,但又各具特点。

其中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亚洲所无,极地冰原气候亚洲也缺失。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发育典型的季风气候(包括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而北美洲东部季风气候不显著,分别为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

北美大陆北宽南窄,特别是从北纬30℃向南大陆骤然缩狭,这决定了全洲以寒带和温带气候类型占优势,热带气候类型分布不广,也不典型。

北美洲的寒带和温带气候类型有极地冰原气候、极地苔原气候、亚寒带大陆性(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极地冰原气候分布于格陵兰岛(沿海地带除外)。气温终年在冰点以下,1月平均气温在-36℃以下,降水以雪为主,多风暴和雪暴,其极端性和严寒程度仅逊于南极洲。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极地冰原

极地苔原气候发育于大陆北岸、北极群岛和格陵兰岛沿海地带,全年只有4个月月平均气温超过0℃,7月可达4~10℃,1月为-28~-36℃,年降水量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下有永冻层。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极地苔原

亚寒带大陆性(针叶林)气候是北美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横贯大陆东西,南界大致与北纬50°相当。其特点是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温凉,1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下,7月16~18℃,年较差一般都在40℃以上;年降水量250~500毫米,沿海稍多,夏雨为主,因蒸发弱,湿度很大。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美国落基山国家公园

东岸型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在西经100°以东、北纬40°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20℃间,7月16~24℃,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以夏雨为主,气温与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如同纬度亚洲东部温带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加拿大温哥华的雨林

内陆型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分布在落基山以东、西经100°以西的大平原中部地带以及科迪勒拉山间区的哥伦比亚高原、大盆地北部等地,大部分属半干旱气候,冬寒夏热,年降水量250~500毫米,变率较大;大盆地属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

西岸型温带海洋性气候限于北纬40°以北的太平洋沿岸,2月平均气温0~8℃,8月10~12℃,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秋冬较多。

东岸型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在西经100°以东、北纬40°以南的大陆东南部,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墨西哥湾沿岸、佛罗里达半岛达12~16°,7月为24~28℃,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以夏雨为主。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佛罗里达

内陆型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分布在的大平原南部、大盆地南部和科罗拉多高原,气候特征与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类似,只是因纬度较低,气温升高。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科罗拉多高原

西岸型亚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型气候)限于北纬30°~40°太平洋沿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夏温不高,7月平均气温16~20℃,1月8~12℃,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以冬雨为主。

处于信风东岸位置的西印度群岛和中美属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气候特征接近赤道多雨气候。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西印度群岛景观

处于信风带西岸位置的墨西哥西北部和加利福尼亚半岛,属热带干旱气候,受沿海寒流影响,夏温不高,气温年较差小,相对湿度较高。

热带干湿季气候限于墨西哥南部和中美地峡西南沿海,冬干夏湿,终年高温。

北美洲气候类型在分布和排列上形成特有的结构格局。大陆北部,气温是气候类型分异的主要标志,主要气候类型都南北更替,极地苔原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横贯大陆东西,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结构。

自北以南,气候类型的分布、排列图式出现东、西部的对比。大致西经100°以东地区,从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基本上也是南北更替、东西走向,体现纬向地带性结构特点。

落基山东侧及其以西科迪勒拉山间地区,降水是气候类型分异的主要标志,因降水量的变异是东西向的,所以各气候类型便显示为东西更替、南北走向,表现为非纬向地带性结构。

在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的排列顺序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和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它们自北而南有规律地更替,又都作南北延伸,这是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的综合体现。

水系

全洲平均年径流总量8200立方千米,仅次于亚洲和南美洲。本洲河网分布和水文状况所显示的地域结构差异格局,也是反映北美洲地理环境结构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河网分布

在流域性质上,外流区占绝对优势,占全洲面积的88%;内流区主要局限于西部山区气候干燥和地形封闭的大盆地和墨西哥高原北部,占全洲面积的12%。如果不把冰封的格陵兰岛计算在内,则内流区所占比率仅为3.3%,外流区高达96.7%。这样悬殊的对比在各洲中比较突出。

北美大陆的分水岭略成H型。外流区的大河,除圣劳伦斯外,都发源于大陆主要的分水岭落基山脉,分别注入墨西哥湾、太平洋和北冰洋。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高原的河流,分别东注大西洋,西经俄亥俄州-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

源出劳伦琴低高原西南冰碛区和南缘高地的河流,分别北流注入哈得逊湾、东南汇入五大湖-圣劳伦斯河或经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圣劳伦斯河

大西洋流域占全洲面积近一半,其中注入墨西哥湾与哈得逊湾的水系分别占19%和18%,直接注入大西洋的只占11%;太平洋水系和北冰洋水系的流域面积各占全洲面积的20%。

在水系发育的规模和程度方面,地域差异也十分明显。如阿巴拉契亚高原以东,降水丰富,河网稠密,水量充沛,但由于山地逼近东岸,空间面积局限,所以河流一般比较短促,大多单流入海;有的虽已发育成完整水系,规模也较小。

大陆西岸也因山脉紧逼,河流短小。西部较大的水系如育空河、哥伦比亚河、科罗拉多河等,大部分流经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属“过境河”,流路中普遍存在深邃峡谷和激流,表现一定的年轻性。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育空河

中部地区北有马更些河,流域内多激流、湖泊,特别是右岸各支流具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哈得逊湾流域的北部成陆虽最早,但大冰期时接近大陆冰川中心,冰期前的水系广泛为冰川作用所改造,加以气候寒冷、坚硬基岩广泛出露等原因,大大影响了水星发展的进程,致使河湖部分,瀑布、激流遍布,并且流路奇特,有的甚至同一河道分注不同水系,系统紊乱,充分体现了水系发育的年轻性。

中部平原南部的密西西比水系,发育较久,规模最大,河网密度较高。它东西介于阿巴拉契亚高原与落基山脉之间,面积广大,水系发育有宽广的空间;再则所在地区不仅大部分未受第四纪冰川侵袭,而且冰期后又接纳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汇入,加强了整个水系的发展。其主流自开罗以下已达相当成熟阶段,具有比降微缓、河漫滩广展、牛轭湖众多以及河谷宽度大于曲流带等特征。两岸支流系统都已达一定的模式,左岸俄亥俄河的树枝状水系最为典型。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俄亥俄河

水文状况同样存在着鲜明的地域差异。年径流深度全洲平均为339毫米。美国山间区西南部径流深度仅3~5毫米,但西北太平洋沿岸和中美南部的加勒比海沿岸却高达4000~4500毫米。大抵西部地区年径流深度自北向南减少,东部则自西北向东南增加。

在河水补给方面,北部河流多依靠冰雪融水,中纬度以南雨水补给渐居上风。河流水量及其年变化量同水源补给、流域内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有密切关系。

西北太平洋岸因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夏季又有冰雪融水供应,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也较缓和;北纬40°以南,冬雨夏干,河流汛期在冬季,但夏季因有山地融雪供应,也有一定水量。

山间区因属干旱与半干旱气候,部分属内流区,流经其间的大河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因此河流高水位一般见于夏季或初夏。

落基山脉以东的内陆地区,北部因纬度较高,冰雪融解稍迟,河流高水位常见于初夏或盛夏,唯自南向北流的河流,上游解冻师山姆早于下游,春末夏初常有凌汛发生;南部因初夏高山冰雪融解,再则此时多雨,河流汛期见于初夏,如密苏里河等;但密西西比河下游的左岸支流,却以春汛为主。

主要水系

北美洲河流总流量20立方米/秒,流量超过1000立方米/秒的河流有21条,约占总流量的45%。

密西西比河(以密苏里河为源)长6262千米,流域面积322万平方千米,为北美洲第一大水系,其左岸支流俄亥俄河平均提供56%的水量,比右岸支流密苏里河大3倍多。河口附近平均流量达1.88万立方米/秒,约占全洲河流总流量的9%。自俄亥俄河注入后,干流洪水期从上游的初夏提早到春季,枯水期也从原来的冬季提前至秋季。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密西西比河

马更些河长4241千米,为全洲第二大水系。由于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影响,右岸水系紊乱,显示不成熟性。河口流量为9700立方米/秒,洪水期在夏季,枯水期见于冬季。因流经地区纬度较高,河流冰期较长;并因自南北流,所以春有凌汛。

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为五大湖的出口通道。湖口以下流程1287千米。流域内降水丰富,季节分配也较均匀,更因大湖调节,所以水量丰富,河口一带流量达10100立方米/秒;水位年变化幅度较小,5月最高,10月最低,10月水量相当于5月的68%左右。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圣劳伦斯河

科罗拉多河全长2333千米,上游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中下游流经干旱与半干旱的山间区,很少有支流汇入,具有典型的过境河性质,为该地区的主要灌溉水源。由于蒸发强盛和灌溉的损耗,所以愈向下游水量愈少。河口附近的尤马平均流量约700立方米/秒。洪水一般出现于初夏。下游三角洲一带过去每年5~7月定期泛滥,有“美洲尼罗河”的称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科罗拉多河

以上四大水系,不仅流向不同,并因流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发育的历史过程不同,所以在水系发育和水文状况方面各具特点。它们之间的对比,代表着北美洲第一级河网地域分异格局。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北美洲素以多湖著称,尤多大淡水湖,数量为各洲之冠。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22个,除了大盐湖外,都是淡水湖。北从大熊湖起,经大奴湖、温尼伯湖、向东转为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等五大湖,形成一串巨大的湖带,其中五大湖为世界最大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面积8.21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一大淡水湖。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苏必利尔湖

这一巨大湖带以东,以北及其东南,淡水湖星罗棋布,其形成同第四纪冰川作用密切相关。其中除温尼伯湖及其邻近的马尼托巴湖等属于冰缘湖的残疾湖外,大多与冰蚀或冰碛有关。湖带内侧广大地区,冰蚀作用占主要地位,以冰蚀湖为主。湖带上的大湖,基本上也是冰蚀作用的结果,西部高山地区,由于山地冰川侵蚀所成的冰斗湖以及由冰碛物壅塞而成的冰碛湖为数也不少。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密歇根湖

土壤、植被和动物界

北美洲植被-土壤类型的组成是气候类型多样性的反映,几乎具备地球上寒、温、热带各种植被-土壤类型。

从全洲来看,以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分布面积最广,按其所占全洲面积的比率,高于世界各洲;极地冰原和苔原-冰沼土分布之广也较突出,前者仅次于南极洲,后者与亚洲相近;热带植被-土壤和荒漠型植被-土壤无论绝对面积或占全洲面积比率均较小。

植被-土壤类型的分布同气候类型的结构格局基本一致,也受地形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北美洲北部,大致在北纬47°~55°以北,地面起伏不大,水热条件自北向南逐步变异,极地冰原、极地苔原-冰沼土和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依次南北更替、东西延伸,呈带状分布,它们是北半球相应自然带的组成部分。

北美洲中纬度地区,大致以西经95°为界,东部地面比较开展,气温和降水向南递增,作为反映水热条件组合的植被-土壤类型以森林和森林土壤为主,从北向南依次更替为温带针阔混交林-灰棕壤、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亚热带常绿林-红壤和黄壤;西部居内陆位置,加以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纵列,大部分属半干旱或干旱气候,以草原、荒漠及其相应土壤为主,自东向西依次更替为森林草原-淋溶黑土、高草原-黑钙土、短草原-栗钙土、半荒漠或荒漠-灰钙土和漠钙土。

在太平洋沿岸地带,植被-土壤类型自北向南更替,又南北延伸,依次为温带针阔混交林-灰棕壤、亚热带硬叶常绿林和灌木-褐色土、热带荒漠-灰钙土和漠钙土。

南部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地处东北信风带,陆地狭窄,山地走向与海岸平行,植被-土壤类型的分异主要导因于向风和背风造成的水热条件差异,分属热带常绿林-红壤、砖红壤和热带稀树草原-红褐色土。

冰原通称寒漠,没有植被和土壤,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苔原

苔原-冰沼土分布于大陆北岸、北极群岛以及格陵兰岛的西南和东南岸。以苔藓、地衣类植物为主,在排水较好而又避风处,可见矮小柳、桦和赤杨类植物。冰沼土剖面发育不良,土层浅薄,有泥炭堆积,地下存在永冻层。主要哺乳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野鹿、驯鹿、旅鼠、北极兔、麝牛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北极狐

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从阿拉斯加西南岸向东横贯大陆至拉布拉多和纽芬兰岛,并通过太平洋岸边缘山脉、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高原的蓝岭向南延伸。以云杉、冷杉、铁杉和落叶松占优势,还有西特卡云杉、金钟柏、花旗松、黄松等;西部太平洋岸向风山坡一带发育了世界上最密闭的高大针叶林,如道格拉斯黄杉、红杉等。典型的针叶林土壤-灰化土淋溶作用旺盛,土壤剖面出现灰化层、淋溶层和淀积层等层次,呈酸性反应,肥力较低。主要动物有驼鹿、臭鼬、水獭、黑貂、狼獾、猞猁、棕熊、黑熊、加拿大海狸、麝䶄等。鸟类繁多。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云杉

温带针阔混交林-棕壤分布于五大湖以南,阿巴拉契亚高原的东西两侧。主要树种有栎、桦、槭、榆、椴、梣、栗、山核桃、山毛榉等。棕壤富盐基,自然肥力较高。亚热带常绿林-红壤、黄壤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地区,沿海和佛罗里达半岛广布松林,以沼松、落羽松、坚松等为主;内地有木兰、栎等常绿阔叶树种。土壤有机质分介和淋溶作用较强,向红壤化发展。上述两林区的主要动物有黑熊、水貂、浣熊、赤狐、树豪猪、土拨鼠、负鼠、犰狳、臭鼬等。鸟类种属丰富,如鸱鸺、大燕雀、鵣、鹈鹕、军舰鸟和各种鹰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黑熊

温带草原-黑钙土、栗钙土主要分布在落基山脉以东的大平原以西的山间高原、盆地区。东部降水较多,以高原为主,如羽茅、针茅、须芒草等禾本科草类,在大平原形成北美普列利亚群落;黑钙土富腐殖质和盐基,有钙积层,具团粒结构,自然肥力高。西部降水减少,以短草为主,草被稀疏,除禾本科杂草外,多蒿属植物,局部地区出现带刺灌木;栗钙土的钙积层增厚,腐殖质含量减少,呈碱性反应。草原动物主要有美洲野牛、叉角羚羊、郊狼、地松鼠、场拨鼠、灰熊、猞猁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美洲野牛

半荒漠、荒漠-灰钙土主要分布在西部山间区,包括大盆地、科罗拉多高原、加利福尼亚半岛和墨西哥高原西北部。这是北美洲气候最干旱、植被最稀疏的地区。北部属亚热带荒漠,以蒿属灌木为主;南部属热带荒漠,以蒺藜科灌木、仙人掌、龙舌兰等占优势。灰钙土和漠钙土缺乏完整的土壤剖面,钙积层已近地表,腐殖质很少,土色浅。有与草原区共同的动物,如叉角羚羊、郊狼等,也有本区特有的长耳狐、黑尾兔、更格卢鼠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郊狼

分布热带植被-土壤的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在动物区系上分属新热带区的两个副区。中美地峡副区动物种类丰富,兼具负鼠、树懒、犰狳、阔鼻猴等从南美洲移入的新热带成分和美洲狮、美洲豹、浣熊等北美洲全北区的成分,表现一定的过渡性。西印度群岛副区则体现动物区系在岛屿上孤立发展的独特性,种类成分相对贫乏,尤其是陆生哺乳动物很少,以食虫目、啮齿目和翼手目动物为主,且多数是特有种属。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897-北美洲

负鼠

政区和居民

北美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独立国家23个。总人口4.97亿(2002),约占世界人口的8%。

北美大陆中部和北部有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以及格陵兰(丹)、百慕大(英)、圣皮埃尔和密克隆(法国)等3个属地,合占全洲面积的88.9%和人口的64.4%。

大陆南部和中美地峡有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所、伯利兹、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等8个国家,合占全洲面积的10.2%和人口的27.9%。

西印度群岛只占全洲面积的0.9%和人口的7.7百分,有巴哈马、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圣基茨和尼维斯等13国,余为11个英、法、美、荷等国属地。

北美洲23个独立国家都是1890年成立的美洲国家组织(OEA)成员国。墨西哥和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共21个独立国家是1994年成立的加勒比国家联盟(ACS)成员国,其中东加勒比6个岛国加上英国属地蒙特塞拉特已于1981年成立东加勒比国家组织(OECS)。

全洲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3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全洲84.7%人口集中在美国、墨西哥、加拿大3个国家,其中美国占58.1%。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美国大西洋沿岸地区、五大湖附近和圣劳伦斯河两岸、圣弗朗西斯科到圣迭戈的美国太平洋沿岸、墨西哥城及其附近是全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

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美国西部干旱区、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的热带雨林地区人烟稀少。北冰洋上的一些岛屿,气候严寒,几乎无人定居。北美洲城市化程度较高。几种全洲及大部分人口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3国城市人口比重均在75%以上,仅中美地峡少数国家和西印度群岛部分岛国城市人口比重尚不足50%。

经长期人口迁移、通婚民族成分十分复杂。美、加两国欧洲移民占绝对优势。加拿大以英裔和法裔为主,美国主要是来自英国、爱尔兰、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北欧国家的移民,它们从17世纪开始陆续移居。此外,非洲黑人的后裔在美国人口中也占有一定比重。亚洲移民除部分是19世纪劳工的后裔外,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的新移民,包括华人、日本人、印度人等;来自墨西哥和南美洲国家的移民也增加较快。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约270万。通用英语,主要信奉基督教新教和罗马天主教,还有犹太教、东正教等。

墨西哥、中美地峡各国以西班牙移民为主,由于长期通婚,印欧混血人占绝大多数,通用西班牙语,主要信奉罗马天主教。西印度群岛各国和地区,黑人占较大比重,多数通用西班牙语和英语,信奉基督教新教和罗马天主教。

发展简史

早在欧洲殖民者到达之前,印第安人已在北美洲繁衍生息。他们主要分布于从圣劳伦斯河畔到佛罗里达的大西洋沿岸、中部平原、墨西哥高原和中美地峡等地,依山傍水而居,以农业和渔猎为生,并先后创造了奥尔梅克文化、玛雅文化、托尔特克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

哥伦布于1492~1504年间4次率领西班牙船队到西印度群岛探险,分别到达巴哈马群岛、安的列斯群岛和中美地峡沿海地带。1497年,卡博特父子到达纽芬兰岛并进至圣劳伦斯河口沿岸。约40年后,卡提埃率法国军队沿圣劳伦斯河上溯达蒙特利尔。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相继占领和殖民,对印第安人残酷掠夺、屠杀,并把他们从世居的土地上赶往西部干旱地区。

从16世纪开始,西班牙人首先在北美洲开拓殖民地。

17世纪初,法国人在现加拿大东海岸的新斯科舍建立第一个居留地,随后建立了魁北克殖民地,并以此为基地,上溯圣劳伦斯河,越五大湖,顺密西西比河南下,扩张至墨西哥湾沿岸地区。

1607年英国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定居地——詹姆斯敦,以后发展为弗吉尼亚殖民地。此后,荷兰、芬兰和瑞典在大西洋沿岸地区相继殖民。

至18世纪早期,北美大陆的殖民势力基本上是三分天下。英国占领了从新斯科舍到佛罗里达的大西洋沿岸狭长地带;法国占领了从圣劳伦斯河、五大湖到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中部平原;西班牙占领了佛罗里达、得克萨斯、新墨西哥以及西至太平洋沿岸的远西地区。英国的殖民活动虽起步较晚但由于适时地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移民措施,大批移民,致使其殖民地人口不断增加,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持续发展。

1705年英国移民已达法国的20倍,在北美大陆总人口中占绝对优势。18世纪中期起,英国通过战争手段先后夺取了原法国在密西西比河以东和圣劳伦斯河沿岸的大片殖民地。

英国殖民势力在大陆东部扎根不久,英国移民及其后裔句型武装起义,并于1776年脱离英国,建立美利坚合众国。与此同时,一些亲应皇室的反独立者纷纷北迁加拿大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定居。这就是北美大陆两个大国美国和加拿大的雏形。19世纪中叶,美国领土扩张至太平洋岸。

1867年加拿大成为自治领,其版图也于19世纪70年代推进到太平洋沿岸。横贯大陆的铁路干线建成后,掀起了开发中西部的热潮。在北美大陆主体部分,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版图基本成形。法国只剩下纽芬兰岛南面的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两组小岛屿。

格陵兰是欧洲人较早到达的北美岛屿。1261年成为挪威殖民地。1380年丹麦政府挪威,格陵兰转由丹麦管辖。1953年划为丹麦一个行政区。1979年5月1日起正式实行内部自治。

北美大陆南部、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地区,早期西班牙势力占绝对优势。16世纪初,已在海地岛的圣多明各建立正式殖民统治机构;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将今墨西哥、中美和加勒比海沿岸国家划为其殖民地,并将其殖民统治的重点从大安的列斯群岛转移到墨西哥。

英、法、荷等西欧国家从16世纪末开始在西班牙尚未殖民的小安的列斯群岛建立殖民地。随着拉美独立运动的发展,到1821年,墨西哥和中美诸国以及部分加勒比海岛国已脱离西班牙独立。美国在其领土扩展到墨西哥湾沿岸后,开始向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扩张,占领波多黎各、控制巴拿马运河区、购买维尔京群岛的3个小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接管类几个英属殖民地。

至此,北美洲的政治地图基本形成。由于民族、语言、文化等的不同,美洲的北部和中部常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美洲,南部则是是拉丁美洲的组成部分。

经济

北美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拥有部门齐全、技术先进、生产能力巨大的工业体系和发达的现代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又以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高居世界首位,加拿大居第八位。北美洲其他国家均属发展中国家,其中除墨西哥拥有一定工业基础、经济综合发展外,多数国家经济单一,分别以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业、矿业或旅游业为主。

1992年12月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1994年1月生效,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1973年8月成立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CARICOM),西印度群岛极大部分国家均为其成员。2003年已就建立美国-中美洲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

美国是世界首要工业大国,加拿大也是世界主要工业国之一。制造业是两国工业的主题,许多部门如钢铁、有色冶金、炼油、化工、机械制造、汽车、宇航、电子、造纸、木材加工以及食品加工等轻工业,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20世纪后期以来,美、加两国对传统制造业部门进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被淘汰或转移国外,同时迅速扩大航天、电子和通讯设备、计算机及软件、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产品的制造。采矿业中,高居世界首位的有镍、锌、铂、石棉、磷酸盐、硫磺等矿,居第二位的有铁、金、银、铜、铝、铀、天然气、煤、钾盐、石膏等矿,其他如石油、金刚石等矿也居世界前列。

墨西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展较快,逐步建立了以石油、电力等能源工业为主,包括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基础部门和纺织、食品等轻工业以及电子、石油化工等新兴部门的工业体系。

北美洲其他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多数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部分国家和地区有比较突出的工矿业部门,如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石油、天然气和沥青开采,牙买加的铝土矿开采,古巴的制糖和采矿业,荷属安的列斯和美属维尔京群岛的炼油等。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的工业早期主要集中在中部大西洋沿岸、五大湖地区和圣劳伦斯河谷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老工业带的工厂和人口开始向西部和南部各州转移,在以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为代表的“阳光带”,逐步形成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区。

加拿大则在中西部艾伯塔省和太平洋沿岸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等地开辟了新的工业区。美国的“硅谷”、波士顿258号公路、“硅三角”等和加拿大渥太华“北方硅谷”等科学工业园区的发展,也改变了工厂布点的传统模式。在墨西哥中央高原,形成了以墨西哥城、瓜达拉哈拉为中心的工业区。

北美洲可耕地占全洲土地面积的1/8,牧草地占全洲土地面积的1/6,是世界最重要的农牧业产地,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

农业在两国国民经济和劳动力构成中所占比重很小,但农业产生高度发达,机械化、商品化、区域专门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很高。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发展。玉米、小麦、高粱、燕麦、大麦、稻米等谷物总产量,大豆、棉花、油菜子、甜菜、烟草、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产量,均在世界上占有突出地位。

畜牧业以养牛业为主,其次是养禽业和养猪业,肉类、乳品和禽蛋类产品也居世界前列。农业生产布局以区域专门化为特点每个专门化农业区着重发展一种或几种农牧产品的商品化生产,地域之间有明显分工。在美国,以内陆低原北部的玉米带为中心,包括大平原北部的小麦带、东北部和大湖区的乳酪带、南部的棉花带、东南部的肉鸡带、太平洋岸南部的果蔬和灌溉农区等10余个专门化农业区;加拿大的农牧业生产基地集中在中西部草原三省马尼托巴、萨斯喀彻温和艾伯塔,其次是大湖、圣劳伦斯河谷地。

墨西哥是北美洲另一个农业较发达的国家,主要生产玉米、高粱、小麦、稻米、豆类、棉花、甘蔗、咖啡、剑麻等,畜牧业以养牛和养猪业为主,该国南部的自给性传统小农经济与中央高原、北部的资本主义商品性大农业并存。

北美洲其他国家的农业经济比较单一,多数以生产一两种经济作物为主,比较突出的如中美地峡各国的香蕉和咖啡,古巴、多米尼加等国的甘蔗和烟草,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是世界最大的而葛薯生产国,格林纳达的肉豆蔻产量仅次于印度尼西亚。

渔业以海洋捕捞为主。东部大西洋沿海和墨西哥湾有比较宽广的大陆架,尤其是内芬兰岛东南海域为世界著名大渔场之一,盛产鳕、鲱、鲽、大比目鱼、龙虾等。西部太平洋沿海也是重要渔场,其中北段沿海以捕捞鲑、比目鱼为主,南段沿海以金枪鱼为主。

北美洲林地广阔,森林资源丰富,以针叶林为主,其中大部分在加拿大和美国境内。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美国木材产量也居世界前列,但因消费量巨大,又是世界最大的木材进口国。中美地峡各国分布热带森林,林业也较重要。

北美洲多数国家第三产业已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美国和加拿大第三产业部门齐全,运输、公用事业、金融保险、房地产、商贸、信息服务、旅游业等全面发展,总产值分别占GDP的79.4%和71.3%(2004)。

墨西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业发展很快,在GDP中的比重也已达68.9%(2004)。

北美洲其他国家,第三产业多数以旅游业为主;西印度群岛小国巴哈马,除旅游业外还有发达的金融服务业,第三产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90%以上。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第2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