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名言

时间:2022-04-02 02:1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诗词世界 | 评论: 次 | 点击:

韩非名言

1. 韩非子名言名句有哪些

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2、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3、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4、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5、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商君书·战法》6、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8、欲成其事,先败其事。9、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10、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1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韩非子·说难》12、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13、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14、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

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15、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信人,则制于人。16、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17、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18、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19、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20、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21、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

22、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23、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24、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25、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26、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27、探其怀,夺之威。

主上用之,若电若雷。28、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29、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30、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31、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丈者,可亡也。

32、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33、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34、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35、涵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36、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37、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

38、臣主之利相与异者也。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

39、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经典名言: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韩非子寓言故事经典名言: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韩非子寓言故事40、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

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41、自胜谓之强。

(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42、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43、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故曰:自胜之谓强。(订下心愿,志向是难的,不在胜别人,而在战胜自己的懒怯疑。)

44、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45、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46、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47、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48、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49、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50、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2. 韩非的名言

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曼理皓齿,说情而捐精。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四曰养殃,五曰民萌,六曰流行,七曰威

强,八曰四方。

人主之患在於信人,信人则制於人。人臣之於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於势而不得不事也。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已。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恶。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已;董安于之心缓,故弦统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绩短,之谓明主。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一旦任职),则烛重人(当道权臣)之阴情。

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奸行。

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朝纲)之外矣!

如是,智法之士与当道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

资(根基)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其可以罪过诬陷者,以公法诛之!其不可以被以罪过者,以私剑(刺客)穷之!是故,明法而逆主上者,不戮于吏诛,必死于私剑矣!

变法之难,要在君主,君主不明,国之不亡者鲜矣!

3. 韩非的几句名言的解释

性别:男国家/区域: 古代 韩国生日:前280年 完善人物生日行业/职务: 思想家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

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公元前 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

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 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

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

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

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只找到了这个··。

4. 韩非子的名句

法家经典著作《韩非子》《商君书》 “行成于思,毁于隋。

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韩非子的名句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商君书·战法》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商君书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韩非子·五蠹》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韩非子·说难》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5. 韩非子名言

韩非子名言集锦1自胜谓之强。

(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2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3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4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5道私者乱,道法者治6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7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商君书·战法》8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9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10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11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12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13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韩非子·说林上》1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15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16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17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18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19行成于思,毁于隋。

业精于勤,荒于嬉。20慈母有败子21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6. 韩非子的名句

法家经典著作《韩非子》《商君书》

“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韩非子的名句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商君书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7. 韩非子有什么名言

1、【韩非子名言】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圣人治国,未等用刑,人民就服法,这样国力就强大;未等开战,就稳操胜券,这样必胜无疑)【解释】圣人就是善于恐吓人民的统治者!2、【韩非子名言】民之性,恶劳而乐佚(安息)。

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法家政治行不通)”【解释】法家不让人民安息,秦始皇调用全国四分之三的壮年劳动力做苦力,这样,法家政治虽然行得通了,但人民却要让统治者淤塞而死了。3、【韩非子名言】治民无常(没有永恒不变的常规),唯法为治。

法与时转(法律随时代而变化)则治,治与世宜(治国的措施适应社会现实)则有功”【解释】儒家、道家都主张回到旧时,不变法统,惟有法家眼睛向前看,主张变法。所以,中国历史上有王安石、张居正、谭嗣同。

只是中国二千年才出这么几个改革家,难怪国家江河日下,积重难返了。4、【韩非子名言】好去恶,群臣见素”(君主不表现出好恶的感情,让大臣们无法揣摩)【解释】中国的帝王们一个个都像神秘的红衣主教,喜怒莫测,行为变幻不定。

5、【韩非子名言】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明君在上面无为而治,群臣在下面战战兢兢地办事)【解释】中国古代,患官场精神病的人肯定很多。6、【韩非子名言】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帝王之道在于秘不可泄,运用之巧在于不为人所知)【解释】神秘莫测是专制政治的特点,公开透明是民主政治的特点。

7、【韩非子名言】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帝王要掩藏起自己的行迹,不暴露自己的观点,使得臣下无从探测;要运用智慧于无形之中,不显示自己的才能,使得臣下无从揣度)【解释】传统政治总是要神秘其事,甚至搞个人崇拜,把最高统治者的一举一动都说得伟大无比,臣民们则感恩零涕。8、【韩非子名言】主之道,静退以为宝”“故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解释】(旧)中国的统治者学习了老子的静退治国之术以及韬光养晦之术。

所以,个个都是阴谋家。

8. 韩非子名言名句有哪些

1、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译:用肉去赶蚂蚁,蚂蚁反而愈多;用鱼去驱逐苍蝇,苍蝇愈要飞起来。

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译: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窝而溃败;百尺大的房屋,因为一点的烟火而焚毁。

3、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译:因此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老子》说:“能够战胜自我,就叫做强。”

4、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译:一个人右手面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5、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译:法律的执行没有信用,则君主会有危险;刑责的施行不够坚决,邪恶的东西就会层出不穷。

6、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译:火的形状威严可怕,人们害怕不敢接近,因此很少被火烧伤;水的样子绵软柔弱,人们喜欢游泳戏水,因此被淹溺的人很多。

7、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译: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韩非子》经典格言10则,洞悉世事,深刻隽永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全书重点阐述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家学说,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

《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

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译:用肉去赶蚂蚁,蚂蚁反而愈多;用鱼去驱逐苍蝇,苍蝇愈要飞起来。

俗语说:“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战国末期,无能的楚怀王受到了亲秦派的控制,面对贪婪的秦国只能不断的割地以乞求保全楚国不被秦国所灭,然而可怜的怀王还是不能阻止秦国的野心,不但被骗到秦国当了三年俘虏抑郁而终外,他的国家最后还是逃不过被秦灭亡的悲剧。

这情形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直到百年前的清朝也还是如此,差点让中国消失在地球上!

《韩非子》经典格言10则,洞悉世事,深刻隽永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译: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窝而溃败;百尺大的房屋,因为一点的烟火而焚毁。

千里大堤,狂风巨浪未能移其毫厘,可谓牢不可破。

然而蝼蚁入侵,日削月割,大堤最终倒塌。细节性的问题往往会成为致命的问题,对待事物不能忽视细节,微小的事物一旦被忽略就会由小引大,终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译:因此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老子》说:“能够战胜自我,就叫做强.”

我们常说,战胜自己。这不是鸡汤,而是从中国古代就有的硬道理。从老子到韩非子,都告诉我们,胜过别人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要战胜自己,改正自己的的缺点,这才是真正的强大,也是最难做到的。

韩非子自己就是个“自胜”的典型。韩非子天生口吃,这放到现在也得算个残疾,是个大缺陷。但就是这个有缺陷的口吃患者,竟然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与孔子老子一样在彪炳史册。

《韩非子》经典格言10则,洞悉世事,深刻隽永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译:一个人右手面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以绘画为例,旨在说明做事的道理。

人不能同时用两手画出两种形状不同的图画,说明心无二用。

此名句的深层意义是在强调学习或做事要用志不分,专心不二。金庸小说里有左右互搏术,周伯通、郭靖都精通此道,不过毕竟是小说,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

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

译:法律的执行没有信用,则君主会有危险;刑责的施行不够坚决,邪恶的东西就会层出不穷。

“商鞅变法”是相当有名的历史故事。

当初,秦国并未受其他诸侯国的注意,因为秦人多为游牧民的习性,并且按着自已的步调生活,对于“政府”并未太过重视 。 商鞅到了秦国见到了这样的情形,认为是政府没有建立起一套令人民信任的法令所致。 首先,他在城门贴告示重金悬赏勇士,而且也依约定给了重赏,几次下来,人民对于秦政府产生了信任感,而目大多数的人民也慢慢习惯商鞅的新法。

没几年,秦国就渐新强大,奠定起统 一天下的基石。

由此,真正要所有的制度都能步入轨道的话,首先就要贯彻法令,不要有模棱两可的现象发生,无论对象是谁都要公平待之。如此人民才会信任法律的效能,才会尊重。

《韩非子》经典格言10则,洞悉世事,深刻隽永

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译:要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先打破做成这件事的想法。或者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考虑让这件事失败的那些因素,只有避免这些失败的因素才能成事。

我们考虑做一件事,通常人都会想如何让成功。却很少有人想到,考虑到失败的因素。但是一旦我们忽略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那么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其实一旦我们能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全了,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就接近成功了。

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

译:火的形状威严可怕,人们害怕不敢接近,因此很少被火烧伤;水的样子绵软柔弱,人们喜欢游泳戏水,因此被淹溺的人很多。

早在春秋时代,郑国思想家子产就说过,”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

火的危险是实实在在,比较明显的;而水比较阴柔,危险不宜察觉。

这告诉我们,重视和躲开那些隐藏的、细小的但却是致命的危险。

古人说,人有四戒:酒、色、财、气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的钢刀 ,财是惹祸的根苗,气是下山的虎豹。酒色财气,可以说是人们不宜发现的危险,有些人没死在大灾大难里,却死在这里,值得我们深思。

《韩非子》经典格言10则,洞悉世事,深刻隽永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译: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轻浮浮躁的人、急躁莽撞的人很难独当一面,他们要靠那些沉静的人、稳重的人。

假如我们能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更加稳重、安静一点,那么你肯定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也会取得新的进步。

天有大命,人有大命

自然界有一般规律,人类社会有普遍法则。

黄老学派中的”道“,就是指自然界中观察到的现象,归纳整理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如日月星辰的规律运行,四季先后的顺序,万物荫生到死亡等等,这就是“道”。 而他们将所观察到的自然规律转化为人类社会上的一种政治哲学。 这种政治哲学又被运用在实际的律法体系中,成为一条条的法令,要人们仔细地連守 。

【版权说明】图文转载自“文博河南”。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