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道德的名言

时间:2022-04-02 07:4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鸟一先生杂谈 | 评论: 次 | 点击:

孔子关于道德的名言

1. 孔子有关道德的名言有哪些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2. 儒家有关道德的名言名句

儒家经典名言摘录

道德篇:

1、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坤》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魏四》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孔子关于道德的名言

孔子曰:不许道德绑架

谈道德绑架之前,先谈谈道德。

“道德”这个词于中国人而言,有着不可比拟的特殊情感和意义。应当说,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国人一样,与“道德”本身如此紧密相连,甚至融为一体。

中国人崇尚道德的作用,其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道德是人内心的一种自律,它在调整社会关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假如存在这样一个社会:多数人都能分辨好与坏、对与错,普通人把自己管好,能力不足者不添乱,有能力者能帮助他人。

这不就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吗?

这样的社会状态,在中华大地上曾多次出现。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多次直达人类文明的巅峰,令其他民族仰叹不已。这其中,既可见道德的伟大力量,同时又能明了中华民族之于“道德”共依共存的紧密联系。

那么,何为道德呢?

简单来说就是:人像个人。

道德是人类在摆脱动物界过程中慢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纠正自身动物性的同时,人类的道德规范开始创设。

比如,有人忽然看到一个小孩要掉到井里去了,必然自发地产生一种惊骇怜悯的心理,这就是习得性人格,动物不会。

又比如,动物对于食物,本能地采取抢夺态度,称为“护食”,而人类对于食物及其它东西,能克服动物的本性,选择采取“辞让”的态度,这也是习得性人格,是人所独有的美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标志。

所以,知道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为什么会那么有名了吧?

孔子曰:不许道德绑架

孔融让梨

有了人性,人就能分辨对与错、好与坏,自觉地去追求对的、选择好的,人与动物就有了区别,人就像个人了。

这就是道德。

道德是人性抵抗动物性的结果,也就是说,人性与动物性的边界,就是道德的基准点。

基于此,抛开个人社会身份所应该承担的道德义务不论,可以讲,只要是脱离了动物性、越过了道德基准点的行为,就可以被认定为是道德的行为,就应该是受到鼓励和赞美的行为。

以此为标准,我们可以把人大体划分为四种类型。

举个例子:在一个北风呼啸的冬天的夜晚,冷,寒冷,非常寒冷。你独自一人走在空旷的街道上,心里正盼望着早一点回到温暖的家里去。突然,你看到了街道边的暗影里蜷缩着一个衣衫褴褛瑟瑟发抖饥寒交迫的乞丐,他似乎快要死去了。

此时,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第一种,你内心充满了怜悯,哀叹世间竟然还有如此可怜之人,你把食物全部给了他,把自己的衣服都脱下来给了他,你为了拯救他,付出了你所有的一切,甚至你自己被冻死在寒风之中也在所不辞。这是圣人。

第二种,你内心充满了怜悯,哀叹世间竟然还有如此可怜之人,你给了他一些食物,把自己的衣服脱下一件来给了他,你尽量给予他帮助,不求任何回报。这是君子。

第三种,你内心产生了怜悯,看着他可怜的样子,你发出了一些感叹。可是,你没有多余的食物和衣服给他,或者因为不知道他的底细,你害怕接近他。你在怜悯和叹息中离开了。这是普通人。

第四种,你内心没有任何波澜,或者,你看到他那狼狈的样子,突然觉得自己比他活得好多了,你得意洋洋,笑出了声,甚至还抢走了他盖在身上的一小块破布。这是小人。

孔子曰:不许道德绑架

丰子恺漫画:《同情》

圣人、君子、普通人、小人,从四类人的划分,可以清晰地辩识出道德的最低要求:只要内心能自发地对乞丐生起恻隐之心,就已经脱离了动物性,就是一个人了。

这就是道德。

在一个社会里,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为了他人的利益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用生命、用时间、用常人难以舍弃的一切界定着道德最高点的含义,他们的行为是圣人之行。他们是这个社会的精神标杆,是伟大的灵魂。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恪守道德规范,尽心尽力地履行着道德义务,同时以自身行为引导和激励着他人。他们是君子。

而更有一些普通人,他们遵守着基本的道德规范,有基本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他们虽没有舍己为人,没有仗义疏财,没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他们都是平凡的,但是,他们与人为善,不加害他人,不损人利己,不给社会添麻烦,在条件成熟时,他们也会主动帮助他人,并从中获得快乐。他们是社会的大多数,是有道德的普通人。

这是一个完整的道德金字塔:圣人在塔尖,君子在中部,宽广的底部是由大多数的普通人构成的。这个金字塔结构非常稳定,也很合理,只要维持好,社会一定是和谐的、充满人性的、温情脉脉的。

这样的道德体系包含的基本精神是:在道德的基准点之上,你是自由的,你有自由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你可以选择去做一些圣人才会做的事,你可以当一个君子,你也可以当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没人会强迫你,也不允许有人强迫你。

如果有强迫,那就是道德绑架。

对于道德绑架,孔子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先来看看孔子眼中的道德绑架。

春秋时期,鲁国有条法律,规定凡是鲁国人在其他国家沦为奴隶的,只要有人把他赎回来,国家给报销赎金,多少应该还有些奖励。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此人是个商界巨子,非常有钱。有一次,子贡从国外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因为不差钱,干脆就当成了做好事,没去报销赎金。

本以为这样做可以得到老师的赞美,谁知等来的却是孔子的一顿臭骂。

孔子曰:不许道德绑架

子贡像

孔子说了,你子贡去把奴隶赎回来,是一件善举,应该值得肯定,可是你赎回来之后却不去领赎金,这就有问题了。你想过没有,你本身不差钱,领不领赎金,对你影响不大,相反,似乎还可以博得个不贪财的好名声。可是,鲁国并不是人人都像你一样有钱啊!不忍看到自己的国人沦为奴隶,愿意把他赎回来,这本来就是善良之举,应该要鼓励才是,如今你不领赎金,开了个很坏的头,以后别人赎了人再领赎金,就会被人说成是贪财,变成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了。

做了好事还要被谴责,谁还愿意做好事?

那些经济实力不够的人,活生生被强行断掉了向善之路。

这就是一种道德绑架。

救人和舍财,是两种良好的道德品行,但是,在一个需要社会大多数普通人共同参与的领域里,既要求救人,又要求舍财,这就竖立了一个过高的道德标杆,让人难以企及、强人所难了。其结果,必然是绑架了社会的大多数,导致了道德的滑坡和堕落,人们因此变得冷漠。

孔子生气的地方就在这里。

好在,孔子的另一个学生让孔子开心了一回,他叫子路。

有一次,子路路过一条河边,看到有个人掉在水里快要淹死了,子路二话不说跳下去就把他给救了上来。被救上来的人死里逃生,非常感激子路,要把自己的牛送给子路作为答谢,子路并没有说“不不不别这样这是应该的”,而是高高兴兴地收下了这头牛。孔子知道之后,开心地说:“以后再有落水的人,就会有更多的鲁国人勇敢地去施救了。”

在一个社会里,如果有更多的人愿意挺身而出,救人于危难之间,这样的人性还不够光辉吗?这样的社会还不够温情吗?还不足以令人感动和向往吗?

为什么还要强迫别人做得更多呢?

孔子曰:不许道德绑架

子路像

作为孔子的高徒、孔门十哲之一,子贡的行为尚属于贤者的无心之过,他并没有老师孔子那样敏锐的洞察力,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在无意中绑架了他人。

而有的人,他却热衷于此,俨然一个圣洁的卫道士,揣着来源不明的自信和责任感,常常跑到一个高高的地方站立着,对着别人指手画脚。

他知道了有人在寒冷的冬夜遇到乞丐的事,他无法自抑、暴跳如雷:

他对普通人说:“光可怜他有什么用?要有行动啊!你身上穿的衣服为什么不脱下来给他?你为什么不给他买吃的?你为什么不给他钱?真没人性!”

他对君子说:“你怎么只给他一件衣服?你那么怕冷吗?你怎么只给他一点食物?你没吃饱吗?你那么有钱,为什么不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他?你没有看到他那么可怜吗?垃圾!没道德!没素质!”

他对圣人说:“你献出生命有什么用?你救了一个乞丐,其他乞丐怎么办呢?你那么有能力,你应该要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啊!你要让所有的乞丐都吃饱穿暖不挨饿受冻啊!你要让天下都没有乞丐啊!你是为了自己青史留名才这么做的吧!你这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辈!”

唯独对于小人,他没有生气,他只说了一句话:“他就那样,别搭理他。”

这就是对有道德者的戕害,就是道德绑架。

他无情地谴责怀揣道德的人,毫无根据地拔高了道德的要求,强加给人们更多的道德义务,假道德之名进行着“降维打击”,鄙视侮辱他人,无耻地破坏了道德的人性和温情。

他攻击和破坏道德本身。对于无徳者,他无计可施。

而他,什么也没有做过,也不打算做什么。

更有一种人,他们自私、冷漠、霸道、没有羞耻之心,然而,在面对他人的道德质问和谴责时,却常常会说:

“你一个大学生,那么有文化的人,你居然还跟我一般见识。书白读了!鄙视你!”

“这么大个教授,居然跟我这种人斤斤计较。太没道德了你!”

“你不是国家干部吗,那么有素质的人,插你的队你怎么还不乐意了。难道你也像我这种人一样吗?”

“我占你位置怎么了?你那么年轻,身体那么好,你就该让着我啊!”

“你看你开那么好的车,你那么有钱,我撞了你的车你怎么好意思让我赔你,你差这点钱吗?鄙视你!”

种种言行,徳之蟊贼。

对于一个有道德的人而言,道德本身是善良的品行,是高贵的人性,通过它,我们可以理解文明的含义,领略人性的光辉。

然而,道德是我们通往文明的钥匙,却不是羁绊我们的绳索,更不是刺伤我们的利刃。

对恶的逃避与纵容,也即是恶的本身,是对自我的伤害、对道德的破坏、对良知的践踏,也是对人性的扭曲。

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不绑架他人的人,同时,也要坚决做一个对于道德绑架者的反杀者。

对于道德绑架者的谴责,也是有徳者的义务之一。

因此,面对那些高高在上的道德绑架者,我们可以说:

你行,你上啊。

面对无徳者的道德反扑,我们可以说:

是啊,我鄙视你还需要像你一样没道德才有资格吗?

我们鼓励斗争,因为,我们以道德之名表达善意时,就天然拥有了获得赞美和肯定的权利。

打击道德绑架者,也即是拯救道德本身。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2.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3.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察微篇》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