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文运动的名言(韩愈古文运动的口号)

时间:2022-04-02 18:5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云台 | 评论: 次 | 点击:

有关古文运动的名言(韩愈古文运动的口号)

1.韩愈古文运动的口号

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并且提出了“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扩展资料: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愈

2.韩愈古文运动的口号

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

并且提出了“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扩展资料: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愈。

3.关于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的一场以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质朴流畅的传统,反对浮华的文风的文学革新运动。

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是一种新型的散文,既有所继承,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时代特点。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今人习惯上把它称为“古文运动”。 或是: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4.有关运动的名言警句

散步促进我的思想。

我的身体必须不断运动,脑筋才会开动起来。 ——卢梭▪ 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下去吧,只有活动适量才能保持训练的热情和提高运动的技能。

——塞涅卡▪ 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 ——泰戈尔▪ 生命在于运动。

——伏尔泰▪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 生命在于矛盾,在于运动,一旦矛盾消除,运动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歌德▪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亚里士多德▪ 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不就可能取得统治地位 ——列宁▪ 世界上的一切伟大运动都与某种伟大理想有关。 ——泰戈尔▪ 身体的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

——苏格拉底▪ 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

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

——叔本华▪ 大脑的力量在于运动而不在于静止 ——蒲柏▪ 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 ——朱德▪ 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培根▪ 人在运动中的时候,总是想替自己设想这个运动的目标。

为了要走一千里路,人必定要想走了这一千里便有好东西。为了要有运动的力量,就必须有一个渴望到达的目的地。

——列夫·托尔斯泰 ▪ 起居之不时,饮食之无节,侈于嗜欲,而吝于运动,此数者,致病之大源也。 ——王国维▪ 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爱因斯坦▪ 人生的本质就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 ——帕斯卡1在我们劳动人民的国家内,需要千百万身体健壮、意志坚强、勇敢无畏、朝气蓬勃、坚韧不拔的人。

——列宁 2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毛泽东 3努力发展体育事业,把我们的国民锻炼成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的人。

——朱德 4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皮埃尔·顾拜旦5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古希腊格言 6生命在于运动。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7生命需要运动。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 8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 9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法国医学家——蒂素 10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全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

德国诗人——卢梭 11世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12生命在于运动。

——伏尔泰 13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古希腊格言 14体操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

——柏拉图 15各种娱乐的高下优劣,最能显示那个人的高下优劣。 ——麦 肯 16高尚的娱乐,对人生是宝贵的恩物。

——鹤见右辅 17娱乐是花,实务是根。如果要欣赏花的美丽,必须首先加强根的牢固。

——爱默生 18体育竞赛之最绝妙处乃由于它只在手做,不在口说。 ——赫尔巴特From: 两全其美学习网(。

5.韩愈 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的介绍

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朝、周朝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唐朝初期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史学家刘知几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主张;王勃提议改革文弊,但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用骈体;陈子昂也揭橥复古的旗帜。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当时有一批学生或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有关古文运动的名言

辞赋(十二)

下面介绍文赋,诗赋,骚赋,俗赋。

一、文赋

(一)文赋的概念

文赋是赋体的一类。“文”指古文。即相对骈文而言的用古文写的赋,也即相对俳赋而言的不拘骈偶的赋。元代祝尧说,“宋人作赋,其体有二:曰俳体,曰文体”;并认为用文体作赋“则是一片之文,押几个韵尔”(《古赋辨体》)。这种论述虽对宋代文赋有所偏颇,但却指出了文赋的体裁特点,即以赋的结构、古文语言所写作的韵文。 作为赋的一类变体,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 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复古口号下改革了骈偶语言。他们的赋作直接继承发展先秦两汉古赋传统,象韩愈《进学解》,柳宗元《答问》、《设渔者对智伯》,虽不以“赋”名篇,但其体裁取自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正是《文选》列为“设论”一类的古赋之体。设论,文体名,就是假设问答以阐明意旨,如《文选》有设论三篇: 汉 东方朔 《答客难》、 扬雄 《解嘲》、 班固《答宾戏》。这种文体既保持主客答难的赋的结构,又用比较整饰而不拘对偶的古文语言,实质便是文赋。文赋始于唐,典型作品是《阿房宫赋》。 北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继承韩、柳革新的传统,反对宋初盛行的西□派(西□体是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骈偶文风,进一步巩固了古文取代骈文的文学语言地位,扩大了古文的文学功能。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古文运动其成就之一便是使文赋这一赋体发展得更为成熟而富有特色。其代表作即欧阳修《秋声赋》和苏轼前、后《赤壁赋》。从体裁形式看,《秋声赋》和《前赤壁赋》都还保持“设论”一类汉赋的体制,既有主客答难的结构形式,又吸取韩愈《进学解》的叙事性质,但扩大了叙事部分,增加了写景抒情部分。而《后赤壁赋》则几乎完全摆脱汉赋体制的影响,独创地构思了夜游赤壁、攀登峰顶、泛舟长江及遇鹤梦鹤的情节。以这三篇为代表的宋代文赋的共同特点是,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用相当整饬(chì )的古文语言写作铿锵和谐的韵文。 宋代文赋的实质是用古文语言写作的具有赋的结构的韵文,所以按照古代传统文论观念来看,一方面肯定赋体至“宋人又再变而为文”,是赋的一种变体;另一方面又认为“文赋尚理,而失于辞,故读之者无咏歌之遗音,不可以言俪矣”(《文体明辨》),觉得既不符合“古诗之流”的要求,又不符合骈偶声律的“俪辞”的标准,实则已不属赋体。但从文学体裁的发展规律看,宋代文赋正是赋体发展的终极阶段,前、后《赤壁赋》即为临界的标志作品。

(二)文赋的特点

1)体式方面的特点

文赋是赋体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体式,也是赋体文学第一次兴盛时的主要赋体。 汉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赋体文学第一次兴盛时候,汉赋的代表性作品,如《子虚》《上林》《两都》《二京》等,从骈散角度而言,都可归为早期的文赋。唐代文赋作品大致可分为仿古之作和通常所谓“新文赋”两大类。 曹明纲先生总结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其中最典型的一个特点是:骈散兼施。 文赋是骈俪轨迹的逆转。文赋虽然着意用散,却不废用骈,讲究骈散兼施、各得其所。 如《长杨赋》中,里面有一段: 椓嶻嶭(zhuójié niè)而为弋(小木桩),纡南山以为罝。 罗千乘于林莽,列万骑于山隅。 以文为赋虽非正体,然赋之境界却天海空阔。如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 文赋对音韵与骈对不是很看重,它注重的是返契古散文的质朴与畅达,所谓古散文就是指先秦两汉的散文,古典文学概念中散文这个文体专称是相对骈文而言的。古文运动其真正的目的是一洗骈文过于看重骈俪而渐生的浮华之风。这个运动的目的,从头到尾都主要是针对骈文而言,并不特别针对韵文类。至于赋体演变有“文赋”一体,完全不过是古文运动附加的产物而已。唐代倡导古文运动运动的韩愈,其本身也作律赋。宋代的欧阳修和苏轼,亦工律赋,且唐宋两朝,以骈句为主的律赋都属于昌盛时期。所以,赋体之中,虽有文赋,但纵观唐宋两代,其存世的文赋作品是极少的,其数量较之同期的散文作品,可谓寥若晨星。其中较为经典的文赋传世作品,更是屈指可数。古文运动轰轰烈烈,但其打击对象骈文,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展的脚步。复至明清,骈文已有蔚然大观之势。毕竟汉字的骈对美,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否认,难以掩盖的。散文质朴明畅,骈体文采富瞻,各用其所长才是正道。

2)用韵方面的特点

总体来看,文赋多少事要押韵的,断然没有全然无韵的文赋,或通篇押韵,或押十数韵等,押韵的方式也极随意,有不分奇偶而句句押韵的,如欧阳修之《秋声赋》:“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也有循于常例,隔一句押韵的,如苏轼之《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还有用韵不尽拘于官韵,常有较大范围的韵部合用情况,跟《词林正韵》类似,如上例《秋声赋》中,韵字“淡敛、明晶、冽骨、条寥”,其中“淡敛”“冽骨”两韵就同词韵;还有一韵用完就不用了的,还有重复循环再用的。如此种种,尽以文章所需之便利,及其灵活。除此之外,文赋的构成主体是散句,同时也兼有一些骈句和排偶句,但这些句子在骈偶的音韵方面,并无特殊要求,或工精或近于古偶,皆随自便,具体到四声平仄,除在押韵时不可平仄混押之外,其余偶句与排偶都可以不论声调。

3)语音方面的特点

如:苏东坡的《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①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这篇文章行为在骈散之间,韵言杂用,文采飞扬,取清简之词,发高古之思。这是文赋之一大宗法。另外散句精切,述理推比、逻辑推理巧妙,这也是文赋之一大宗法。

4)布局谋篇方面的特点

我们再以欧阳修《秋声赋》为例来分析其特点 :

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 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这是一篇用散文笔调写成的典型文赋,在这篇文赋中,欧阳修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议论的对象,极尽铺叙,渲染之能事,并由景入情,抒发秋感 并融入了作者对政治、人生、世事的深觉感慨,从而完成了本篇文章的深刻主题: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人,而应加强内省、超乎其外。从而开创了“赋”的新的发展之路,即:赋的散文化就是文赋

5)文赋内容方面的特点

文赋的思想内容以议论为主,以时而著。文赋往往融叙事、状物、抒情、论理于一体,构思完整巧妙,行文流利活脱,文人们针砭时弊,批判社会是它最主要的内容特征。 如大家所熟悉的《阿房宫赋》 。

二、 诗赋

(一)诗赋的概念

什么是诗赋? 顾名思义,诗体赋乃体制类诗之赋。即仿《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因而称之为“诗赋”。

(二)诗赋的渊源

诗赋即诗体赋的概念出现较晚,远远迟于骚体、骈体、文体等。马积高先生在研究《赋史》探讨赋史渊源时称诗赋由《诗》三百篇演变而来。 当然,这些渊源赋家们还有诸多争议,我们仅作参考。

(三)诗赋的体式特点

具体有两种形式:一种通篇四言;另一种除四言外,还有五言和七言诗句组成。 第一种形式出现较早,一般认为最受《诗经》句式影响而出现,且不断为人使用,流行时间较长。 第二种为骈体赋发展中接受近体诗的影响而出现,主要出现在齐梁至盛唐一些赋家笔下。

1、四言体

赵懿·穷鸟赋 有一穷鸟,戢(jí)翼原野。罼(bì)网加上,机阱(jǐng)在下。缴(zhuó)(系在箭上的生丝绳,射鸟用。)弹张右,翼弓彀(gòu)左。飞丸缴矢,交集于我。思飞不得,欲鸣不可。举头畏触,摇足恐堕。内怀怖急,乍冰乍火。幸赖大贤,我矜我怜。昔济我南,今振我西。鸟也虽顽,犹识密恩。内以书心,外用告天。还有曹植的《蝙蝠赋》柳宗元的《牛赋》。

2、五言体

曹操·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qiāng)。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shī),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3、五言七言体

萧纲·对烛赋

云母窗中合花毡,茱萸幔里铺锦筵。照夜明珠且莫取,金羊灯火不须然。下弦三更未有月,中夜繁星徒依天。於是摇同心之明烛,施雕金之丽盘。眠龙傍绕,倒凤双安。转辟邪而取正,推棂窗而畏宽。绿炬怀翠,朱蜡含丹。豹脂宜火,牛膫耐寒。铜芝抱带复缠柯,金藕相萦共吐荷。视横芒之昭曜(yào),见蜜泪之躇跎。渐觉流珠走,熟视绛花多。宵深色丽,焰动风过。夜久惟烦铗(jiá),天寒不畏蛾。菖蒲传酒座欲阑,碧玉舞罢罗衣单。影度临长枕,烟生向果盘。迥照金屏里,脉脉两相看。

大家看看这篇赋共32句,基中五言8句,七言10句,二者相加占总数过半 看看是不是诗化意味很重。还有梁 沈约的《天渊水鸟应诏赋 》晋 左思的《白发赋 》 。

(四)诗赋的句式特点

1、句式整齐而不对偶

以上例子,通篇四言为主,兼五六七言等,句式整齐,类骈赋而又不对偶,赋必押韵。 大家再看看,弃骈用散似文赋而句形又非长短参差,特别是四言体诗赋:属于形式精美蕞(zuì,小的)尔小章,五七言体诗赋脱胎于骈赋,是在骈赋四、六言句式发展成熟而寻求新变的基础上,受晋宋正在兴起的五七言诗的影响产生的。如: 蝎赋 夜风索索,缘隙凭壁。弗声弗鸣,潜此毒螫(shì)。厥虎不翅,厥牛不齿,尔今何功,既角而尾。

2、不含或很少含虚词

大家可以自己回头看看,刚才的例赋中是不是句中不含语辞虚字。 如 :柳宗元 瓶赋 昔有智人,善学鸱(chī)夷(装酒的皮袋)。鸱夷蒙鸿,罍(léi)罂(泛指盛酒的容器)相追。谄(chǎn)诱吉士,喜悦依随。开喙(huì )倒腹,斟酌更持。味不苦口,昏至莫知。颓然纵傲,与乱为期。视白成黑,颠倒妍媸。己虽自售,人或以危。败众亡国,流连不归。 谁主斯罪,鸱夷之为。不如为瓶,居井之眉。钩深挹(yì)(舀;酌。把液体盛出来)洁,淡泊是师。 和齐五味,宁除渴饥。不甘不坏,久而莫遗。清白可鉴,终不媚私。 利泽广大,孰能去之。绠(bǐng)绝身破,何足怨咨。功成事遂,复于土泥。归根反初,无虑无思。何必巧曲,徼觊(jì)(徼,求也。觊,幸也。)一时。子无我愚,我智如斯。

(五)诗赋内容特点

1、内容隽永;

2、多讽讥时弊;

3、咏物为主;

4、沿旧翻新。

四言赋还有一个特点,沿用旧题而翻出新意。

最后要强调的是:诗赋最后一个节奏点不一定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五言体和七言体的是三个字的。大家一定注意,诗赋最后节奏点是三个字的句子不要放在我们先前学的骈文,骈赋,律赋中。

三、骚赋

(一)什么骚、什么是赋

骚,指《离骚》,又推而指《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南方楚国的诗歌。其产生起于屈原。屈原被流放时作《离骚》、《九章》以自伤悼,他还作了《九歌》、《天问》、《远游》、《招魂》等,“上以讽谏,下以自慰”。屈原奠定楚辞的体制,模拟最出色的是宋玉,他作了《九辩》,模拟离骚和九章,到了汉代模拟的人更多,东方朔、王褒、刘向、王逸都是走宋玉的路,武帝时最盛。汉人称这种体制为《辞》,又称为《楚辞》。楚辞是继诗经而起,发展中国韵文的一个时代的代表作品。赋,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知道赋诞生于《诗》、《骚》之后,律诗、戏曲、小说之前。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二)骚和诗、赋的关系

从内容来看:古人把赋与诗(《诗经》)骚(《楚辞》)分开,主要是从思想内容来看的。骚之所以有别於诗,是因为骚没有诗那样纯正,多有诡异谲怪的内容;赋之所以异於骚,是因为赋的主要特点在於铺陈事物,其中不乏夸张华丽的描写,而骚则“长於言幽怨之情”。

从形式上看:诗、骚和赋都是押韵的。

从句式上看:早期诗以四言为主,骚一般是六言,或加兮字成为七言;赋则字数不拘,但多数以四言六言为主。如典型的汉赋多夹杂散文句式,诗、骚则基本上没有散句。

从虚词运用上:诗、骚在句与句之间,特别是段与段之间,偏重内在的联系,极少用连接的词语。而赋则与散文一致,多用连结的虚词。 总体来说,赋与骚差别不大。至於所谓骚体赋(如贾谊《吊屈原赋》),形式上更与楚辞没有分别。如果专从形式上看,赋与骚甚至可以认为同一类文体。因此赋与诗、骚的分别,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察。对比如下:

1、骚

内容:幽怨之情;句式:六言,加兮七言;虚词:少。押韵。

2、诗

内容:纯正;句式:早起四言,后五言;虚词:几乎没有。押韵。

3、赋

内容:华丽描写,铺陈;句式:四六为主,夹散句;虚词:多。押韵。

(三)什么是骚赋

骚赋就是骚体赋。骚体赋是古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简言之:以赋名篇而体式类骚者,即为骚体赋。 赋体文学和骚体文学为两种并列文体。注意:并非所有的骚体文学都是赋,亦非所有的赋体文学都是骚。二者交叉部分,即以赋名篇而体式类骚者,即为骚体赋。

(四)骚体赋的特点

较之屈原以前的诗歌形式,骚体赋主要有以下特征:

1)句式上的突破

屈原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言、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长句句式。这是对四言体的重大突破。

2)章法上的革新

屈原“骚体”不拘于古诗的章法,放纵自己的思绪,或陈述,或悲吟,或呼告,有发端,有展开,也有回环照应,脉络又是极其分明的。

3)体制上的扩展

屈原以前的诗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数十行的短章。而他的《离骚》则长达372句、2469字,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长篇体制

4)骚赋其最大内容特点是抒写穷愁哀怨之情

骚体赋“长於言幽怨之情”,或忧国忧民,或怀才不遇,或自哀,或抒情。成篇字数大约1000左右。

5)骚赋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

即:所谓“骚体句式”通常被称为“兮”调。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6)骚体赋表现手法常用排比法,但是不求对偶句的精确。有韵,一般是隔一句押韵 。也常有换韵。

(五)骚体赋句式的分类

骚体赋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屈原楚辞主要以六七言句为主,亦有从三四言到七八言等杂言参差不齐的形式。《楚辞章句》所录汉代骚体曲中,较早的作品还是以杂言句式为主,齐言句式为辅的。骚体句基本上由上下两句构成,有较强的骈俪色彩,然其对句并不刻意追求工整由于“兮”位置的不同,骚体句式就形成不同形式。赋界有人将楚辞作品的主要句式归纳为三类 :

1)□□□□□□兮,□□□□□□ 这是最为基本的句式,即将“兮”字往往置于单句末,句式以六字为主。

如韩愈《复志赋》:欲奔走以及事兮,顾初心而自非。

2)□□□兮□□,□□□兮□□

或□□□兮□□□,□□□兮□□□

如刘禹锡《望赋》: 池象汉兮昭回,城依斗兮阑干。纷扰扰兮红尘合,郁葱葱兮佳气盘。

3)□□□□,□□□兮;

或□□□□兮,□□□□;

或□□□□,□□□□兮

这二三种句式有些虽两个相似的句子一组,却并不追求骈偶,有些而是奇散随意。句式字数不限。大家在阅读中会常见。

如: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如贾谊的《鵩鸟赋》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又如贾谊的《吊屈原赋》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六)骚体赋句式的特点

a、骚骈结合

即用骚体句式,一般由上下两个句子构成,有时两句还构成对句。

如:《离骚》中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 显而易见,作者并不刻意追求对偶工整。

b、骚散结合

唐代骚赋往往含有散体意味,就是骚句而呈散体意味。

c、骚赋中一般使用散体句

有的骚赋作品直接用散体句,因而散文笔法更重。

(七)骚赋的内容

大家知道律赋、骈赋作品其内容多以颂扬为主,而骚赋以抒情为主。 骚赋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较强的传承性。 曹明纲先生概括说:骚赋在内容方面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抒情,这与这种体式从一开始起就全面继承了屈原《离骚》的传统有关,抒写失意之情,落拓之志,便成了骚赋的创作主题。

1)源于《离骚》

大家知道骚体文学从屈原的因谤见放、内心忧愤,发而为《离骚》《九歌》等作。 到了贾谊、司马迁、杨雄、班固、王粲、曹植等人之作,其最主要的创作主题就是抒发遭遇不平的牢骚和忧国忧民的衷愁。直到唐代的骚体赋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2)作者“不平则鸣”

与律赋、骈赋相比,特别是唐朝骚赋数量微不足道 但骚赋的内容,多系作者有感而发。他们大多抒书逐臣之怀、感叹时光流逝、功名不遂。

a、逐臣之悲。如柳宗元的《佩韦赋》、《梦归赋》,这些作品都是他政治遇挫,横遭贬逐后的复杂心态的表白。 如《梦归赋》虽无《离骚》下天下地之壮丽,其意仿骚。

b、抒情感怀:感慨时不我待、功名不立是中国文学史中经常见到的主题。 孙樵《出蜀赋》也是感叹壮志难酬。 如李白《愁阳春赋》、《惜余春赋》、《悲清秋赋》皆感叹时光流逝之作。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表达流光似金、恐美人迟暮之感。如李白《惜余春赋》:春不留兮时已失,老衰飒兮情逾疾。 荷花落兮江色秋,风袅袅兮夜悠悠。 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鳌鱼于沧洲; 无修竿以一举,抚洪波而增忧。

c、其他内容: 一是咏物之作: 杨炯《青苔赋》,宋之问的《秋莲赋》,杜甫的《天狗赋》等这些作品托物以抒情言志。特别是杜甫的《天狗赋》气势磅礴,以天狗自喻,表达才雄杰出、堪君一用的抱负。二是伤悼之作:如刘禹锡《伤往赋》乃伤悼亡妻之作。三是游览写景之作:如李白的《剑阁赋》,李华《望瀑泉赋》、司空图的《题山赋》等。四 俗赋 (一)、什么是俗赋 马积高先生《赋史》“所谓俗赋,是指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此前也有人用“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称之。

四、俗赋

(一)什么俗赋

俗体赋,简称“俗赋”。俗赋,作为中国古代民间说唱艺术,在诸体赋中别具一格。所谓俗,雅之反义也。马积高先生《赋史》说:“所谓俗赋,是指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成的赋和赋体文。”

如按体式分类,“俗体赋”不能与前之六种赋体相提并称,因不属于同一分类范畴也。这类作品或语俗,或意俗,或语意皆俗,如《晏子赋》、《韩朋赋》、《燕子赋》等。俗赋虽不能从体式上与其他赋体抗衡,但其在所赋内容与语言风格上,确是独树一帜。

尤有一种写民俗民情之俗赋,多用比喻、双关、暗示之法,描写夫妇房中之道,实为纯粹之“俗赋”,但其文笔并不“俗”,比之现代同类作品,“雅”之甚矣。

如白居易之弟白行简《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赋文太长,此处从略,有兴趣者请自行搜索。)、湖南民间佚名之作《新婚赋》。后文录其片段如下:

解开金钮,重重锦绣伴花枝;露出冰肌,寸寸琼瑶倚玉树。五色彩鸾并集 ,九霄丹凤齐飞。上下开乾坤锁钥,阴阳合龙虎凤云。向中原而问鼎,打破琉璃;对赤壁以鏖兵,冲开水寨。秦关险阻,须当匹马先奔;蜀道崎岖,难止奇兵直进。连环炮,频攻细柳营门;大将军,独守葫芦谷口。旌旗一开一合 ,往来七擒七纵。入不毛之地 ,订歃血之盟。非驻鹫峰,秃头陀居然点礼;直探虎穴,眇眼帅放肆猖狂。且推且就之意,独运中军;又惊又喜之情,恐闻邻国。来者不拒 ,往者莫追。

(二)俗赋特点

俗赋通俗易懂,诙谐滑稽、故事性强、与传统文人“雅赋”风貌泾渭分明,是赋史长河中一条不大为人注意的“潜流”。俗赋的被重视,乃得缘于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文物的重见天日。 出土文物中,人们发现一种与通常文人作品不同的“另类”赋作,并渐渐以“俗赋”名之,如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

(三)俗赋的渊源

战国时期,荀况最早采用这种文体,写有《赋篇》。至汉、魏时代,文士多以赋体写作,成为新兴的文体,有体物叙事的故事赋,问答体的和叙事代言的杂赋,还有歌功颂德的大赋,但在语言方面则注重铺采摛文,形成一种骈俪杂陈的文人赋,自敦煌艺术宝库发现以后,开始见到了一些唐代民间艺人在传统的杂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话韵文赋体作品。如《韩朋赋》、《燕子赋》、《晏子赋》等,为别于汉魏六朝的文人赋,一般称为俗赋。 敦煌俗赋语言通俗,方言俗语都可入赋。这些作品中的铺陈敷衍故事情节更为完整连贯,生活气息更浓厚,描绘人物情感细腻真挚,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反映了唐、五代民间说唱艺术的高度发展。如《韩朋赋》,鲜明地刻画了韩朋、贞夫宁死不屈、反抗暴君的性格,暴露了宋王的淫暴昏庸,梁伯的谄佞无耻,并且增饰了理想化的复仇结局,体现了劳动人民为争取自由,死后也要复仇的斗争精神;《燕子赋》借黄雀倚强凌弱的故事,讽刺了唐代官僚恃功自傲、横行霸道的丑行,寓意深远,鞭挞有力;《晏子赋》描写晏婴的机智练达,讽刺了封建帝王的愚昧昏庸的本质。这些作品都以清新明快,意趣横生,亦庄亦谐,寓意深长的艺术笔触,暴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人情世态,表现了劳动人民十分鲜明的爱憎感情。 俗赋在唐、五代以后的说唱艺术中不见流传,但对后来的说唱艺术仍有深远的影响,自宋代的说话,直到现代的评书、评话,都常采取赋体韵文来描绘景物

(四)俗赋的分类

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1、通俗故事赋

这种为文化层次不高的民间人士所作,用于文化层次同样不高的民间大众文化娱乐之需如在敦煌俗赋之通俗故事赋《晏子赋》,此赋将晏子使楚为使梁,把晏子身材矮小增饰为又黑又短的丑陋形象,然后以梁王晏子之间问答展开故事,颇有戏剧性效果。 又如《韩朋赋》中“一鸟头破齿落,毛下分分,血流落落。马蹄踏踏,诸臣赫赫”这类近呼口语化的描写属于夸张性的铺陈,特别是韩朋的爱情悲剧故事在敦煌本《韩朋赋》中表现得非常完整,敦煌石室遗书中《韩朋赋》,长达两千字左右。

2、为诙谐调笑型

此类为文人之作,往往弃雅用俗,寓雅于俗,于媪戏的表面下隐藏着深刻严肃的用意

(五)俗赋体式结构

第一是夸张性的铺陈:例如《燕子赋》(甲)中“乃有黄雀,头脑峻削。倚街傍巷,为强凌弱”之类的刻画;以及《燕子赋》(乙)中“麦熟我先食,禾熟在前尝。寒来及暑往,何曾别帝乡?子孙满天下,父叔遍村坊”之类的叙述,无不穷力夸饰,尽情渲染,这显然是对赋体文学传统的一种继承

第二是对话体的结构方式:《韩朋赋》中的贞夫与韩朋、贞夫与使者及宋王、宋王与梁伯;《燕子赋》(甲)中燕子与黄雀、凤凰与黄雀、黄雀与燕子,《燕子赋》(乙)中的燕子与雀儿、凤凰与燕子及雀儿。这种对话体一方面承自乐府民歌,同时也与传统赋体文学“主客问答”的结构方式有一定联系,只不过问答者由主客两方变成多方罢了。 第三是表现的寓言化,两篇《燕子赋》均借助非人类的动物来表现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篇中的燕子、黄雀、凤凰等,都是某种社会阶层的代表,这种寓言化、拟人化的写法,与汉魏六朝曹植《鹞雀赋》等四言诗体赋有惊人的一致,很难说是偶然的巧合 第四是语言更加通俗和口语化,如“使者下车,打门而唤。朋母出看,心中惊怕”(《韩朋赋》)、“一年十二月,月别伍佰文。可中论房课,定是卖君身”(《燕子赋》(乙))等,可以看出是有意选择大众熟知的俚俗语词敦煌诗体赋中的一些作品,往往被研究者作为诗歌来看待,如《死马赋》被收入中华书局《全唐诗外编》,《酒赋》被任半塘收入《敦煌歌辞总编》等,这与南朝和初唐部分五、七言诗体赋的情况颇为相似,这种“诗”“赋”交叉、难以严格区分其文体的尴尬,源于此类作品既以“赋”名,却又采用五、七言诗体句的形式和手法。 我们看这篇文章,铺排过多,与诗之含蓄或难以兼容 。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