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高僧的名言(寻求一些得道高僧说过的话)
时间:2022-04-04 11:0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壹号收藏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得道高僧的名言(寻求一些得道高僧说过的话)
1.寻求一些得道高僧说过的话
“风动?帆动?仁者心动!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佛法,犹如觅兔角。
真正修行人,不讥世间过。 菩提不是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法宝坛经》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所差别。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金刚经》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我不流。
何为佛?:干屎橛! 一句合头语,万年系驴橛。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禅宗公案》 “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
-----------《华严经》。
2.急求佛教主持及大德高僧的名言名句和视频
慧律法语 自觉篇 一个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常常原谅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苍的原谅。 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又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会难过,因为是——人嘛!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 任凭你有多大的快乐,无常总是来到。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金钱化妆你的外表,佛法启悟你的内在。 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详」,才是下手之处。
自尊太强,优越感太重的人,将不堪一击,少许逆境,足以使他彻夜难眠。 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轻信道听涂说,就像一只傻狗,别人随便扔了一块石头就急忙跑去捡。
不能把握现在,就无法获得永恒。 人心不好,环保、治安,自然不好。
遇到困难时不害怕,心中无事,是名真修。 时间总会过去的。
算命不如认命。 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瞋之人,时时地狱。 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有志气的人发一次愿,终身坚持。没志气的人天天发愿,浮而不实。
稻穗成熟,头自然低下。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有德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彻底的认识你自己,你就会认识佛。 因小果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透视一切变化的结果都是「空」,就不会罣碍任何事物。
佛性是每个人的心,所以自己就是主宰。 各有因缘莫羡人。
肯低头的人,永远不会撞到矮门。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生命是妄想的产物。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不要相信权威,权威有时也会错误。 为而不有,善而不居。
烦恼比岁月更易催人颜老。 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2 慧律法语 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向人低头,不曾矮小过。
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量大福大。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
填得饱你的肚子,却填不满人心贪念。 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机会转机。
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 但没有翻身余地。 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过去,已成过去,它只是记忆的残影。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黄金无种子,惟生于勤俭之家。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乐。 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菩萨以正觉为习惯,众生却以烦恼为习惯。 家里的垃圾知清倒,内心的垃圾(贪、瞋、痴)不知「倒」。
学佛的孩子不变坏,学佛的老人不痴呆,学佛的少年不永不败。 智者善植因果。
圣人可以掌握时空,而凡夫却被时空所限制。 真正的看破是提起,积极地为大众服务。
诚恳可以感动人,谦虚可以说服人。 老实是很平淡的字眼,但是要想成就,就非它不行。
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善于保护自己的,永远谦虚谈话。
好、坏,都会随时间消失,没有例外。上苍对时间的安排,绝对平等。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禅」,就是要在心中留点空间,好作回旋。
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言多必失,尽量少给自己这种机会。 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贪心,你的嘴脸,就是贫穷相。
色心不除,生死不了。 有生必有死,人应惧生,不应惧死。
无生即无死,究竟解脱。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
即佛也。 作事不怕不成,只怕无恒。
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在迷的佛。 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佛法:「我观故自在」。
人必须在自我中觉醒,才能破除我执。 凡有追求,必定有烦恼。
学佛就是要你,认识自己。
3.求一位高僧的名言,关于目标要专一,要专注的
专一屁
臭和尚放屁你也信
不如学佛把自己给神替你做 多牛逼
——————————————————
八关斋戒的好处:《佛说斋经》
第一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有杀意。慈念众生。不得贼害蝡动之类。不加刀杀。念欲利安。莫复为杀。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二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贪取意。思念布施。当欢喜与。自手与。洁净与。恭敬与。不望与。却悭贪与。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三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淫邪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不贪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四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妄语意。思念至诚。安定徐言。不为伪诈。心口相应。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五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不饮酒。不醉。不迷乱。不失志。去放逸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六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着香华。不傅脂粉。不为歌儛倡乐。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七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卧好牀。卑牀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八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奉法时食。食少节身。过中日后不复食。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奉持八戒。习五思念。为佛法斋。与天参德。灭恶兴善。后生天上。终得泥洹。是以智者自力行。出心作福。
第一,脱离病苦。《药师经》受持八关斋戒疾病必然逐渐减少。
第二,消灭罪障。《优婆塞戒经》受持八斋戒,除了犯有五逆罪以外,其他的罪障都可以消除。
第三,免除横祸。《四天王经》受持八关斋戒,恶鬼远离,必定平安。福慧增长,灾难远离。
第四,远离恶道。《十善业经》受持八关斋戒,的人不堕落妖魔鬼怪畜生地狱。
第五,福报优厚。《佛说护戒经》受持八关斋戒,可以得到六十万世不愁吃、不愁穿的果报。
第六,成就迅速。《杂宝藏经》优陀羡王的夫人,病已垂危,临终前一天要求受八关斋戒,死后就生到天上。
第七,来世尊贵。《佛说普达王经》有个随从,曾随王受持八关斋戒,这个人死了过后,下世就转身为王子。
第八,得生天上。佛经上举了一个例,有一位天女,她的相貌非常庄严,人家问她为什麽得到这麽好的果报,她说就是因为受持八关斋戒。
第九,往生助缘。佛经上说如果有人受持八关斋戒,就凭这种功德拿来回向求生净土,能够得到中品中生。
第十,临终欢乐。《药师经》上说受持八关斋戒的人就凭这个善因,到了临命终时,就会有八位大菩萨接引他往生净土。
第十一,得相好身。《长爪梵志请问经》上说:有一位婆罗门问佛陀,您作什麽功德才得这麽好的相?佛说受持八关斋戒,就会得这种果报。
第十二,成佛道缘。《阿含经》受持八关斋戒,可以促使我们获漏尽通,入于涅槃城。那就是成佛了。所以,我们受持八关斋戒,可以说是成佛道的重要胜因。
4.关于和尚的一些名言有哪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字面大意: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这首偈是慧能写的。当时,慧能才入寺八个多月,整天在后院干着劈柴舂米的杂活。
他偶然听到一个小和尚唱诵神秀此偈,认为尚未见性。于是口诵一偈,请人写在墙上,得到弘忍的赏识,传得法衣。
这首偈的本质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菩提树和明镜台都具有空间形象,凡有空间形象者,则必然是相对的,所以不可用以比喻自性。
自性无所谓修,无所谓得,它本身就是一个绝对的境界。光明自性人人都有,只要不污染,就能自然显露,所以明心见性不可由修持入,自性本就是“无修无证,无得无失”的。
这就是“顿悟”。 请参考佛教全书。
弘一法师留给世人的经典格言,开悟!
清朝咸丰年间,绍兴儒生金缨先生,字兰生,在读书中,选辑前代哲人警策身心、修养道德的名言,编辑成《格言联璧》一书。
李叔同,这位在世间与佛门
都有卓越成就、具备完美人格的高僧,
一生都极重视《格言联璧》。
童年时期就经常读、反复读,
成年以后,仍然不忘此书,
并将其奉之为圭臬。
大师不仅自己常常阅读,也常摘录来教导学生,写成条幅和大众结缘,并且撷取其中菁华百余条,编成《格言别录》。
注:图来自平湖李叔同纪念馆编《格言别录》西泠印社出版社
那么,格言究竟有什么样的力量,令弘一大师一生如此重视呢?让我们跟着大师的引导,走进历代圣哲的智慧宝藏吧!
全书分为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敦品类、处世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简约明了,方便阅读、受持。
学问类
凜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公《人谱》六条)
敬畏於闲居独处之时,从中体悟慎独的功夫;预测念头初动,了知其中因缘果报之事细微的前兆;谨慎威仪举止之规范,以安定吉凶祸福之命运;敦厚和睦大众之间的正常伦理关系,以坚固凝定伦常不变之大道;具备百德细行,以考验道德行为规范;见善则迁,知过则改,以此作为成圣成贤的功夫。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观察天地之间生长万物之气象,以开拓心胸眼界;学习古圣先贤克己复礼修身的功夫,可以成就功业道德。
存养类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涵养德行,心须宁静,言语寡少沉默,举动从容安详,行事严谨恭敬,生活简单朴实,少欲知足。常常这样检点,自然容易止息妄念,心专意凝。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谦虚退让是保全自身的首要方法,安详镇定是办事成功的关键,包容别人的过失是与人相处的第一妙法,恬淡少欲是修养心神的关键。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明朝学问家刘宗周先生,号念台,告诫学生说:“涵养品行,完全得自於一个缓字,无论言语动作都要徐缓安详,不可急躁莽撞。”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无论处事待人接物,心中常常有优裕从容、游刃有余的感觉,忙而不乱,才表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功夫。作而无作,心无挂碍,所以从容悠闲。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并不小。”
刘念台先生说:容易感情用事,随便讲话、妄念纷飞,都只是心浮气躁起作用,这是德行涵养不能成就的病根,不可以轻视。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功夫只在个定火。”
明朝刑部侍郎吕坤,号新吾,他说:心平气和四个字,若不是真正有涵养功夫是做不到的,下手用功只是忍辱,降伏瞋恚烦恼。能够忍辱,而后才能得定。
陈榕门云:“定火功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清朝学士陈弘谋先生说:降伏瞋恚,不外乎用理智控制欲望烦恼,理智的力量强,烦恼自然平息。
以和气迎人,则乖湮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生,则梦寐恬。
与人交往一团和气慈悲,就能化解不和冲突;接触外物正气凛然,妖风邪气也会退避;心胸浩然开阔,一切疑虑畏惧自然消除;止息妄念,心地清净,梦寐亦会安然恬适。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沈潜;溪刻当涵之以浑厚。
轻狂的,要用稳重的去矫正他,浮华的,要用平实去矫正;心胸狭窄,要用宽宏去矫正;急躁的,要用和气舒缓来矫正;粗暴刚强,要用温和柔顺来矫正,浅露的,用深沉收敛矫正,刻薄的,用浑厚平易来矫正。所谓对症下药,潜移默转,变化气质于不知不觉之间。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南宋大儒尹和靖说:无穷的祸殃,都是起自于片刻的不能忍耐,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能不谨慎啊!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行人所不能行。世出世间大丈夫,都以忍辱为第一精进。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在顺逆境界中才能看出心胸气度,在喜怒将发之际才表现出涵养修持。
离开境界,何谈修行?
持躬类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聪明智慧不可外露,须知韬光养晦,和光同尘,大智若愚;道德高尚,地位尊崇,须知谦逊虚心,才能长久保持不失。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富贵是招惹怨恨的根源,才能常常带来身家的灾祸;显赫的名声是招致毁谤的媒介;欢乐过头就会转成悲哀。老子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凡事皆当适可而止。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立身处世,只是要常常存有畏惧之心,知道退让。见到眼前利益,想想后来的害处;事到圆满,要想到漫溢的时候。常常这样存心,就能免於灾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人生最不幸的事情,就是偶尔失言却没有带来灾祸;偶尔计划不周,事情竟侥幸成功;偶尔恣意行事居然得到小利。于是以后视为常事,而不加以检点。那么大的灾殃就从这些地方产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微之处若不防范,往往使德行受损。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待人处事,能够退让,与人无争,不仅免祸,而且涵养德行,培植福报,其实是大便宜事;日常用度,皆有定数,若增加一份享受,就折损一分福报。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不知道尊重自己的人,往往自取其辱;胆大妄为、不知敬畏的人,往往会招来灾祸。谦卑恭慎是保身立德的关键。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即使功劳盖世,抵挡不得一个傲慢自矜,最容易招惹嫉妒,乃至灾祸,不但无益且有害;天大的罪恶,一念回心,抵挡不得一个真诚忏悔改过,再大的罪过恶业都能消除。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尤,逢喜而惧。
凡事到顺心如意时,要知道赶快回头;话说到恣情痛快时,要知道停止。灾殃过失无不是从志得意满而来,所以有见识的人事事如意时常怀忧虑,遇到喜事会更加警惕畏惧。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万物都忌讳所有的好处集於一身,凡事都忌讳十全十美,为人则忌讳兴盛到极点。谚云:弓不可拉太满,须知留余地给他人立足,给自己转身。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安、身安莫过于知足常乐,危险之来多由于多言妄谈。知足常乐,言多必失。身心不安,都是由于不知足、过分贪求;危险灾祸,都从口出。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自身行持须恭敬为主,反躬自责要深刻恳切,接引大众要和睦慈祥,存心用意要公正无私,修身行道要勇猛精进,还须选择善友良朋以求进益,知过改过,永无止境,保全身命,成全慧命。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把握念头不胡思乱想,现於身体不可胡作妄为,口不可轻言妄谈,善护三业,就是君子主敬存诚的下手处;内心不欺骗自己,对外不欺骗他人,进而不敢欺骗天地鬼神,就是君子修养慎独的用功时。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存心以光明磊落、诚实笃厚最重要;外表以端正大方、老成持重最亲切;言谈以简单扼要、真诚恳切最感人。身口意三业,心为根本,诚於中必形于外。三者功夫乃是一体,效验也是一体,不可分割。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体察物情,推己及人,来包容原谅他人的过失;保持理智,不徇私情,来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能够用原谅自己的心原谅他人,就能够保全朋友间的友谊;能够用责备他人的心责备自己,就能够减少过失,不至丧德。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凡事缓和一步,就可以免除因仓促带来日后的悔恨;凡事知道退让,就可以避免与人相争带来的灾祸。退一步海阔天空。
敦品类、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愚宜厚。处至急之事愚宜缓。
处理难处理的事,越应宽大;与不好相处的人在一起,越应宽厚,处理紧急的事,情绪越要和缓,处理重大的事,态度越应平和;处理有疑难的问题,心中越应没有意见。
接物类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易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要求自己应该从没有过失的地方找过失,这不但能够增进德行,而且能够避免忧虑、忧患;对待别人就应该从别人的过失中找到没有过失的地方,这不但能够保存自己忠厚的印象,也能够解除怨恨。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怎么样才能止息诽谤?答:“不去理它,不去辩护它。不辩护,诽谤自然消解。”怎么样才能制止怨恨?答:“不要去争辩,你不争辩,他自己就会去反省,就算他反省,事实摆在那,傍观者自然清楚谁是谁非。”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别人诽谤我,与其和他争辩,还不如包容这些留言(无辩)。别人侮辱我,与其提防别人,还不如用自己的德行感化侮辱我的人。
张梦复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能够忍受小的欺凌,就不至于招惹更大的灾祸侮辱;面对一切微小的不公平待遇,或者利益分配有所冲突时,能够退让,不和人争蝇头小利,才不至于遭受更多损失。
又云:“凡事最不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耳。”
又说:“凡事最不要想着去占便宜。便宜是天下人都想占的,如果我一个人占了,天下的人都会怨恨与我。我没占,那这些怨恨就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一生没占便宜,其实是占尽了便宜(因为没有人会因为占便宜的事而对我产生怨恨,人人都对我好,这就是最大的便宜)这是我几十年的心得,希望大家都能够理解,不要忽视它。我一生不曾多受什么侮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转弯转得早。(即不占便宜)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容忍与退让,足以消除无穷的灾难。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负责难以担任的事,要有认真负责,但不能够有怨恨之气。和难以相处的人相处,要有智慧,但不能多嘴,啰嗦。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
对于穷途末路已经逃亡的贼寇,不能穷追不舍;同样,对于别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也也不能继续追问。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恩惠最怕先对人有益而后使他受损,威严则怕不能自始自终。
先益后损恩反为雠。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现增加再减少,那么恩惠就会变成仇恨,前功尽弃。先很宽松,最后要求很严格,就会约束不了下属,反而会招来怨恨。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善于树立威信的人,不轻易动怒;善于施加恩惠的人,不会轻易施恩。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轻易许下的诺言,听者不应该相信,这是听人许诺的大戒。批评别人,态度越来越激烈,这是教人改过的大戒。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吕新吾说:“一个人常有忏愧之心的话,就算他是小人,也会变成君子。一个人太过偏激的话,就算是君子最后也会沦为小人。”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一个故意去刺激,而不会动怒的人,如果不是具有非常大的肚量,就有一定是具有特殊动机(老谋深算)。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处理事情要留有余地,则被别人不能把话说得太死。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弯曲的木头讨厌绳子,顽劣的石头讨厌被敲(曲木不能用绳子去测,顽石敲不碎),批评别人,教人改过向善的话,不能够不谨慎啊,否则会适得其反。
吕新吾云:“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吕新吾说:“教人改过要看这个人性格如何,又要发扬劝善改过的方法。不要指责他所忌讳的事,不要把他的过失都说得太绝,对事不对人,态度不能太严峻刚正,话不能说的太长,不能太罗嗦。如果犯了这六条,虽然始忠言,去不是好的劝善方法。”
又云:“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又说:“议论一个人要带有几分质朴厚重,不单单是为了远离灾祸,也是给他留下一点面子,也是触发他悔悟的好时机,保留他面子留有余地,向天地的包容之气一样。”
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骘处。
一个总是让别人心中有怒气,却不敢表现出来的地方,这就是有损阴德的地方。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导。
凡是劝说一个人,不要直指他的过错,必须先赞美他的长处,因为只有人高兴才能听进你的劝说,生气了就不能。善于感化人的人,一定是心地很真诚,颜色和温和,脾气很好,词语很委婉,而能原谅他所不能做到的,宽容他所不知道的,体谅他所不愿意做的;根据不同的事情进行劝说,随时开导。
彼乐接引之诚,而喜于所好;感督责之宽,而愧其不材。
他(被劝者)喜欢劝说者的真诚,喜爱他所说的,感谢他的监督的宽容,而内心为自己不长进而惭愧。
人非木石,未有不长进者。我若嫉恶如仇,彼亦趋死如骛,虽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人不是木石,没有不会长进的人。但是,如果我嫉恶如仇,他也会抵死不听。他虽然想改过自新,却也不能了,这是多么的悲哀啊!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先哲说:“发觉别人得欺诈,不要再语言上表现出来;受到别人的侮辱,也不要再脸上表现出来。这里有无穷的意味,也有无限的益处。”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喜欢听别人的过失,不如多听听自己的过失。喜欢到处宣扬自己的长处、做的好事,不如多宣传下别人的长处、好事。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当议论别人的不是的时候,要探究他当初的动机,不能只根据表面现象。而表扬一个人的好事,就只要看他做出来的好事,而不必深究他的动机的好坏。
吕新吾云:“论人情,只向薄处求;说人心,只从恶边想。此是私而刻底念头,非长厚之道也。”
吕新吾说:“议论别人的人情,却只说人家的不热情;议论人心,却只说人家的坏处。这些都是自私而刻薄的想法,不是增进自己德行的方法。”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自我修炼以清心为目标,处世以谨言慎行为先。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最大的坏处莫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最大的祸害莫大于说人是非。
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案此指言人之非者)
说君子的是非,就会丧失自己的德行。而说小人的是非,却会丢掉性命。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别人心胸狭窄、急躁,那我就用宽容恢宏的胸怀对他。如果别人阴险邪恶,那我就用正直、开阔的胸怀对他。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律己应该像秋风一样萧杀(即严格),处世要想春风一样,温暖大家。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非常高兴的时候不要送人物品(太兴奋,少计后果),大怒的时候不要给人写信(盛怒的时候太冲动,做事欠考虑)。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高兴的时候说的话多没有信誉,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多不和礼节。(对上句话的解释)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的时候多反省自己的过失,闲谈的时候不要议论别人的是是非非。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当面的奉承之词,有见识的人不一定会由心的感到高兴;但是背后的议论之词,被议论的人就会像你刻了他的骨头一样痛恨你。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面临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考虑考虑,论人是非的时候要先问自己会怎么做?(坏的方面)能不能做到她那样?(好的方面)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恩惠不在多么的大,而在于是否及时救济。怨恨不在于多少,在于是否伤人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而疏远至亲,不要因为新近的怨恨而忘记以前的恩惠。
刘直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盖合者始也,散者终也,至于好散,则善其终矣。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刘直斋说:“好喝不如好散,这句话真是有道理啊!大概相聚。是开始;散,是最终的结果。至于好散,就说明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好的。凡是处理意见是,交一个朋友,都是这样的。”
起家类、从政类、惠吉类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一伙人聚在一起切记不能乱说话,不要议论别人的是非;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切记防心,不能让心产生邪念。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
造物主所忌讳的就是投机取巧,世间万物是以‘诚’来感动对方。造物者、天地,它们所忌讳的是什么?刻薄。上天有好生之德,你不能逆天而行。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谦》卦六爻(音同“瑶”)都很吉利,忠恕一生都受用。
注:《谦》卦是《周易》中的一卦,它的六爻非吉则利,意思就是六爻都非常好的。
悖凶类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旺盛是衰弱的开始,福是祸的基础。
相关文章:
- 上一篇:美国哲学家名言
- 下一篇:节药用水名言警句(关于节约用水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