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十三经名言(诸子百家儒家名言)
时间:2022-04-05 07:5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诗词世界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儒家十三经名言(诸子百家儒家名言)
1.诸子百家 儒家名言
儒家名言警句集锦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
(孟子)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4、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1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19、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孔子 20、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年罕至焉,故非有其志者不能至也。
2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为易;不学,则易者亦为难;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2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26、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2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2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董仲舒 29、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淮南子 3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3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孔子名言选录: 3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3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9、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4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4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4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4、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45、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4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7、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4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孟子名言选录: 5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1、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52、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5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54、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5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56、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57、善政者得民财,善教者得民心; 5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大学、中庸选句 5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60、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61、故好而知其恶 ,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62、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63、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6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65、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66、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67、兴国之所本也在教化,教化之所本也在学校 68、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谁有儒家经典的10句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孟子·离娄下》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3.儒家思想的经典名言有哪些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孔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述而》(孔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4.儒家学说中关于“君子”的名言或语句都有哪些
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3.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4.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5.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7.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8.君子食无求饱
9.君子和而不同。
10.君子求诸己
11.君子有成人之美
1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儒家十三经包括哪些
儒家十三经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现了“五经”之说,即《诗》、《书》、《礼》、《易》、《春秋》。汉后又增加《论语》《孝经》,并称为“七经”。
到唐代,设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连同《诗》《书》《易》,有“九传”之称。唐文宗时,在九经之外加汉代已列入“经”的《论语》《孝经》,增补《尔雅》构成“十二经”。宋仁宗时,增加《孟子》,形成了封建社会具有特殊地位的“十三经”。
儒家十三经,是指封建统治者先后将13部儒家书籍“法定”为“经”,形成了封建社会具有特殊地位的“十三经”。在今天,“十三经”作为反映先秦历史状况的古籍还有很大价值。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历史:
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
汉朝:五经
主条目:五经
汉朝时,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立于学官。
唐朝:九经
唐朝时,《春秋》分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经》
分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这六部书再加上《易》、《书》、《诗》,并称为“九经”,也立于学官,用于开科取士。
晚唐:十二经
唐文宗开成年间,在国子学刻石,内容除了“九经”之外,还加上了《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十一经(收入《孟子》)
五代十国时后蜀国主孟昶刻“十一经”,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经》、《尔雅》。
南宋:十三经正式形成
南宋时《孟子》正式成为“经”,和《论语》、《尔雅》、《孝经》一起,加上原来的“九经”,构成“十三经”。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
《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
《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
《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
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
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
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
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
《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6.请大家提供一些像《道德经》,《十三经》
干脆把道德经全文贴给你好了。
老子道德经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澹兮其若海; 泊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
《人民日报》总结了100句儒家经典语录,值得一读再读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满足于自己庄稼的好。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于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
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专一不二,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
君子的为人的道是:深藏不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的道是:显露无疑而渐渐地消亡。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17、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1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论语》
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一个人不讲信誉,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如何能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3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人以安居于仁德之地为好。如果择身所居而不选仁德之地,怎能算作明智呢?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缮,小人记惦的是自己的家乡;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想的是些小恩小惠。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现在用来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他这种装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质朴多于文采,就像没有文化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4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知识、品行、忠义、信用。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4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5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悬空揣测,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孔夫子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研钻它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一忽又像在后面。
5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5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
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像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5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5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两军交战,能够俘虏对方军队的首领,君主却不可强行的改变对方的志向。
5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柏树是不凋谢的。
5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
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
5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6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6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6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
63、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虽然熟读《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应对;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6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6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却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66、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
君子容易服侍而很难讨好。不依正当途径去讨好,他不会高兴;但是等到用人时,他会按照才干去任命。小人很难服侍而容易讨好。不依正当途径去讨好,他也会高兴;但是等到用人时,他会全面要求,百般挑剔。
6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
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
6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君子对说大话做小事或者说空话不做事的行为感到羞耻。
6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70、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7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说错了话。聪明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72、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志士仁人)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7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使他的工具锋利。
7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7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76、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7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8、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小处不忍耐,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7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才真叫错了。
8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8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82、有教无类。——《论语》
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83、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不担忧财富不多,只担忧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忧人口稀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宁。……如远方的人既然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8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8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引以为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成熟定,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要戒除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要戒除贪得无厌。
8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的,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的,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88、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自己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惑,要考虑是否向别人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8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人的本性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互有了差别。
9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
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91、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
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就不尊重你;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9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9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
每天学习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9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博览群书而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95、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
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他讲话则严肃不苟。
96、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
在大节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上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97、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做官而有余力的人就要学习,学习而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98、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
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99、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
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这样做。
100、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论语》
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小气。